星云法师:论文选 3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诠释三皈、五戒及生权的内容


2014/9/4    热度:301   

  

   星云法师:论文选 3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诠释三皈、五戒及生权的内容

  一、皈依三宝是民主的精神

  二、受持五戒是自由的意义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现代是一个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实在说,佛教的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人人和佛陀共有的佛性,这就是民主的精神;受持五戒,就是对人尊重,不任意侵犯,这就是自由

  的意义;众生生权的提倡,是因为诸佛与众生一如,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平等的主张。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经对现代的民主、自由、平等之精神,向全宇宙发出宣言了。现在兹申其义如下:

  --------------------------------------------------------------------------------

  一、皈依三宝是民主的精神

  所谓「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称为三宝,就如世间上的金银财宝,可以解决人间经济民生的需要;佛、法、僧称为三宝,表示他是精神上的财富

  和宝物,有了佛、法、僧,生命才能提升,心性才能解脱。

  为什么皈依三宝是民主的体现呢?因为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性人人平等,每一个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所有的诸佛都是当初的众生。自己的本性里面就已

  具足自性三宝: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法性,人人都有僧性;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如《般若经》卷廿六说:「佛宝、法宝、僧宝,与诸法等无异。世尊,是佛宝、法宝、

  僧宝即是平等,是法皆不合不散。」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己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有为者亦若是,直下承担「我是佛」、「我是法」、「我是僧」,这就是民主。

  三宝有最初三宝、常住三宝、自性三宝等种种的层次。最初的三宝是:成道的释迦牟尼佛为佛宝,佛陀所宣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称为法宝,佛陀所度的五比丘、千二百五十位大

  阿罗汉称为僧宝。

  从最初三宝进而有常住三宝,因此有佛像、经书、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这就成为现世的「常住三宝」。

  皈依三宝的真正意义,是从最初三宝、常住三宝而皈依自性三宝,这才是真正皈依三宝的意义。

  佛陀既然说人人皆有佛性,可见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皈依自己。吾人与佛同具真如实性,所以「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佛陀把众生提升到与他平等,这还不够民主吗?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把教主定为主宰者,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而佛陀没有以成佛为大,也没有以众生为低。他认为自己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诸佛;自性本心,

  同一无二,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己的本性。

  皈依法,法是真理。真理能普及宇宙万物,真理也即是吾人的真心,它融入大化之中,无始无终。无始无终的法性虽有呈现,在呈现中而能长存永恒,所谓「若诸如来出现,若诸

  如来不出,诸法法尔如是住。」(《大毗卢遮那经》卷二)「法尔如是」,这就是永恒不灭的生命。因此,众生和佛陀一样,可以证悟自己的真如自性。此一真如自性,又称为法

  身,此即吾人不死的生命。凡所有流传在世间的「觉者的思想」、「觉者的精神」、「觉者的文句名身」,就是经书。所以,藏经都是佛法,道场都是佛法,善知识都是佛法,这

  一切都是人人通达解脱目标的正道,是为法宝。

  所谓「僧宝」,亦即是代表清净、和谐、安乐的教团,他必须要能做人天的模范,能做众生和圣者之间的桥梁。他们一师一道,同一见解,同一思想,遵守共同的法制,享有均衡

  的生活日用,他们是能代替佛陀解决众生苦难的指导者,是谓僧宝。

  此一三宝的组合,才能成立佛教的教团。伟大的佛陀遗留在人间的此一民主的教团,充分表现了佛陀的民主思想与理念。但此一教团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外在的结构,吾人内心都

  具有此佛、法、僧的真义,都具备和此一教团吻合的精神。例如在家的人士,连杀生为业的屠夫,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此一成佛的佛性,不是从外而有,也不是立

  刻新生,它是本来具备,所谓「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有人问禅师:「谁是佛?」禅师说:「我不敢告诉你,恐你不信!」问者曰:「禅师开示,我岂敢不信?」禅师说:「实在告诉你吧!你就是佛呀!」问者自觉自己是凡夫,怎能

  立刻成佛?禅师曰:「你有『我』的缘故!」问者曰:「我有我故,不能成佛,禅师!那你就是佛了?」禅师说:「有你有我,更加不见!」(见《惟宽禅师语录》)

  所以,人人虽有佛性,但因妄想执着,如同明镜蒙尘,光仍存在,只是尘蔽,不见光生。正如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夜睹明星,证悟正觉的那一剎那说道:「奇哉!奇哉!大地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已经圆满具足了三宝的无量功德:

  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宝;

  人人都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就是法宝;

  人人都有喜好清净和乐的心性,是为僧宝。

  因此,皈依三宝无非是藉助佛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宝藏,皈依就是开采自己心内的宝

  藏;不皈依,就如同宝藏未经开采,黄金无法出土!所以佛陀临涅槃之际,曾教诫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大智度论》卷二)

  由于佛性人人本具,所以皈依三宝,其实就是「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众生。」乃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这些都

  是民主的诠释。

  此外,佛陀说:「我是众中的一个」;常不轻菩萨的「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见《法华经》卷六),乃至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三世诸佛,佛佛平等,佛

  佛道同,这就是民主。

  佛陀所证悟的真理「缘起性空」,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说初分说经》卷二)说明宇宙世间一切都是依因缘法则而运行。人有生老病死的因缘,世界有成住坏

  空的法则,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生生灭灭,让自然界有花开花谢、宇宙间有生住异灭、人世里有贫富贵贱等「无常」变化。这不是神明创造,也不是威权左右,甚至佛教的

  「因果业报」讲「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不是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循环。可以说,人的祸福穷通,都是自己的行为所造作,

  没有人可以左右,也没有人可以代受,这就是以民为主的真理。

  佛教的「众缘所成」、「同体共生」,甚至「公有共管」、「集体创作」都是民主的原则。佛教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就是民

  主法制的思想;佛教的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也就是僧团在身口意之见解、思想、言行上所展现的和谐无诤,也都蕴含着民

  主的思想。

  在《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卷一说:「初地菩萨勇识者,百福庄严,一切行愿皆圆满,顿超十地,证入一生补处位吉祥,三乘速证究竟成正觉。」顿超法门,人人有份,这就是民

  主;立地成佛,个个都能,这也是民主。

  甚至在佛教里,不但佛陀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禅宗呵佛骂祖,要人找回顶天立地的自我,不要臣服于神权,更把民主的思想提高到极点。

  鸠摩罗什与盘达特,大乘小乘互为师,这是民主观念的呈现;文殊菩萨曾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这正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更是民主思想的典范。

  太虚大师的「人成即佛成」,黄檗禅师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乃至慧忠国师称呼侍者「佛祖」,侍者说「我不是佛!」慧忠国师责备他不敢直下承担。从这些禅

  门公案,都足以说明,佛教主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见《般若经》),这就是典型的民主。

  丛林生活中,出坡作务,不分资历深浅,人人一律平等,充分发挥了民主的精神;丛林制度里,清众可以选为住持,例如樵夫出身的六祖大师,他也能成为一代祖师,这就表示一

  种民主。

  因此,佛教丛林「传位传贤」,也跟唐尧虞舜的「禅让天下」,乃至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一样,都是民主。

  此外,佛教的僧团,凡事要召开会议,经大众「三番羯磨」通过,始能公诸实施,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先驱。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政治结构的建立原则,首要条件是「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中阿含经》)佛陀留给众生一个最可贵的僧团制度,主要是因为在僧团里,凡事都是由多人会

  议决定,不会独断独行,这就是民主的精神。

  佛陀时代的会议形式有布萨、羯磨、灭诤、说法等四类。其中,羯磨是使生善灭恶的作法,行于授戒、说戒、忏悔、结界及各种僧事的处理。当受戒时,正授由羯磨和尚开导受持

  戒法的意义,并行三番羯磨,一一问以「尽形寿能持否」,受戒者答「依教奉行」,始为证盟受戒。

  佛教僧团透过羯磨法,发挥了高度的民主精神,它以大众的意见和力量,圆满解决僧团里的各种事情,成就大众过六和敬的生活。

  佛教的羯磨法与现代的会议法相仿,分为三类:

  (一)单白羯磨:意思是「唱言」,这是对于不必征求同意的事,向大众宣告常行、惯行、应行的事,唱说一遍即成。此法有如现代会议中的例行工作报告。

  (二)白二羯磨:这是宣告一遍,再说一遍,征求大家的同意。如同一般会议,凡是提案皆须交由大会讨论、接纳、决议,才能生效。

  (三)白四羯磨:这是作一遍宣告后,再作三读,每读一遍,即作一次征求同意,若一白三羯磨后,大众默然,便表示无异议,而宣布羯磨如法,一致通过议案。

  比之现代议会程序,佛教会议法的精神显得更为庄重、神圣,更为民主。现代会议中的提案,通常只要过半数投赞成票,即算通过,很少有要求一致通过的。但是在羯磨法中,通

  常要求一致赞同通过,僧团中若有人执持歧见,便是羯磨不成;不过,羯磨法中有灭诤羯磨,是以投票方式取多数表决的。

  所谓灭诤,就是为了解决僧团中的争议事件,佛陀在戒律中制定七灭诤法,以公正、平和的原则,处理大小诤事。

  七灭诤法不但保障个人的权益,且情、理、法兼顾,同时也使僧团得到清净与和乐。佛陀制定戒律,依法摄僧,同时把执行教团制度的权力交由大众,亦即所谓「僧事僧决」,充

  分流露出民主、法治的精神。

  在英国的政治名著《印度的遗产》一书中,对佛教的此一民主会议法,有相当详细的论述,因此塞德兰侯爵(Marguess of Zeiland)说:「我们今天国会制度的基阶,竟可从两千

  多年前印度佛教徒的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不已。」所以若说,现代民主国家的会议制度,是从佛教的思想中继承来的,实在不为过。

  此外,佛陀入灭后,僧团遵循佛陀所制定的会议法,配合时代演进的需求,渐渐发展出许多不同类别的会议。例如,僧团不仅对内召开会议,达成共识,甚或与信众一同集会,举

  行四众弟子皆得参与的会议。

  乃至佛陀入灭后,佛弟子为了让正法久住,先后多次结集佛陀的教法。第一次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年夏天(约西元前四八五年),以大迦叶为上座,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在

  七叶窟中举行第一次结集,因为有五百大阿罗汉参加,称为「五百结集」。之后陆续又有「毗舍离结集」(或称「七百结集」)、「大众部结集」(又称「窟外结集」),以及在

  摩揭陀国华氏城举行的「第三次结集」,直至佛陀入灭后四百多年所作的「第四次结集」等,每次结集,莫不是取决于大众的意见,这些都是佛教民主思想的体现。

  其实,在上古人类的历史中,根据《大楼炭经》和《众许摩诃帝经》等诸多经典记载,他们「身相端严,诸根无缺,妙色广大,自有身光恒常照曜,长寿喜乐,腾空自在…………

  ,亦无男女众生之相。」(《众许摩诃帝经》卷一)他们「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久长。时天下人,其端正姝好,不别男女,亦不可别君长庶民人,但共众俱往还。

  」(《大楼炭经》)因为他们以法喜为食,以没有男女尊卑的平等为乐,因此可以说是再民主、自由、平等不过了。但后来由于世界起了变化,他们之间有了美丑、骄慢、比较、

  计较、相互斗争,再后有了男女之别、夫妇关系,继而形成家族、乡党、集团,终致造成世界扰攘不停。可见世间上,举凡一切纷争对立,莫不由于「我执」而起,因此也唯有人

  人真正做到佛教的「无我」,人人能够相互尊重,世间才有民主、自由,也才有和平可言。

  唐君毅先生曾说道,世间上,没有比民主自由更好的东西!(见《唐君毅论文集》)确实不错,民主自由乃人间社会大众所共有的财富!因为举世滔滔,唯有民主和自由,才有人

  权,才有民意,才能共享民主、自由、平等的可贵。

  --------------------------------------------------------------------------------

  二、受持五戒是自由的真义

  为什么受持五戒是自由呢?佛教讲「持戒」,戒不是束缚,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戒的根本精神,就是防非止恶、对人不侵犯。所谓不侵犯,就是

  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不侵犯,才是真正的自由。

  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

  《大宝积经》卷八十二载:「所谓五戒: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离彼邪YIN,不以染心视他女色。……应离妄语,如说

  如作不诳于他。……应离酒,不醉不乱。」因此,五戒中: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YIN,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

  就是对别人的信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从而不去侵犯别人。

  五戒也不只是光从消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吸毒,就叫做持戒;五戒另有积极面的解释,就是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喜舍,不邪YIN而尊重,不妄语而诚实,

  不吸毒而正行。唯有如此积极的诠译,才更充分发挥佛教扩大自由,成全大众的积极精神。

  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因此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持戒是自由,犯戒才是束缚。因为并非学佛受戒的人才要持戒,持戒就如国民守法一样,不持戒就会触

  犯刑法。你看,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迫害,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

  偷盗戒;强暴、拐骗、重婚、妨碍风化,是犯了邪YIN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造谣、仿冒,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醉酒等,是犯了吸毒戒。

  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持戒不但是守法,而且不会失去自由。若能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不因犯戒而受国法制裁,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

  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意义不言可明。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过去一般人常依《梵网经》的戒条,如「以手触酒,五百世无手」来解释戒律。过分的恐吓,反而没有说服力,只有使得有心学佛的人望而却步。其实佛

  教的戒律都是信者自愿受持,实在不必给予太过强调的指责。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唯有把五戒持好,才算完成人格。

  此说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若以五戒配五常,即:不杀生曰仁,不偷盗曰义,不邪YIN曰礼,不妄语曰信,不吸毒曰智。一个人受

  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例如,如果我们不杀生而保护众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喜舍,自然就能发财而享受富贵;不邪YIN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

  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吸毒饮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佛教的信仰,舍弃了受持五戒而向诸佛菩萨祈求所愿,无因怎么会有果呢?过去对受持五戒,因为过多的限制而没有从积极面来诠释;其实佛教的五戒,在「不可」以外,它一定

  还会告诉吾人什么是可以的。所以现在讲五戒,应该要从积极面来发展,例如一般信众莫不希求长寿、发财、名誉、家庭美满、子孙满堂等等,但是不播种,怎么能有收成呢?所

  以不必空自妄想,只要你受持五戒,就能所求如愿。因此,受持五戒,从消极上来看,好象是束缚;若从积极面来看,实在是有无限的利益。

  庐山慧远大师说:「佛道济俗,亦为要务。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一千,则仁人百万。夫

  能修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己,则万刑息于国,此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见《三皈五戒正范》)

  所以,受持五戒,小至个人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大至国家社会,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佛教的五戒,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淳朴谦让

  、重德祥和的净土。

  受持五戒就是体现自由的精神。美国独立时,巴特利克在讲演时,曾说「不自由,毋宁死。」但是自由不是自己任意妄为的自由,自由是有自他关系的和谐;受持五戒不仅于己有

  利,而且能够利益他人,所以受持五戒,才是自由的积极意义。

  此外,佛教终极的目标,既是追求身心的解脱自在,自在就是自由,解脱就是自由,无烦恼束缚就是自由。每一个人都希望脱离一切束缚,做自己的主人,因此集权专制的政治是

  佛教所呵斥的,佛教认为民主宪政国家的实现,道德挂帅政治的完成,才是国家政治的最终目的。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力量是应该保有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是人人

  自由的政治。

  所谓转轮圣王的政治,就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政治,根据《长阿含经》中的《转轮圣王修行经》记载,轮王的政治是不以刀杖,而是以法教令的,也就是行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

  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之内涵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有一次轮王的太子问道:「父王!轮王的政法如何?应该怎样去推行呢?」

  轮王回答说:「应当依于法来立法,恭敬尊重观察于法,以法为首,守护正法,以法来教诫宫廷中的人,如王子、大臣、群僚、百官,以法爱护人民百姓,乃至禽兽等。」

  轮王又说:「身为国王应该礼贤下士,尤其对于有道之士,应多亲近请教,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犯,什么不犯;又何者可亲,何者不可亲;何者可行,何者

  不可行;施行什么法可使人民生活安和乐利等道理。」

  法,就是自由、尊重的意义,所以佛经中到处都鼓励吾人要「依法不依人」,依人有好恶,依法才平等。

  佛教所说的这种政治道德,因为是以法治化,所以没有怨敌,布施持戒,泛爱人物,善摄眷属,人民殷盛,富乐丰实,聚落村邑,鸡犬相闻,举国人民更相敬爱,种种众伎,共相

  娱乐,呈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气象。(大义取自《摩诃僧祇律》卷一)

  政治因时因势变化不定,本身欠缺恒久理想的持续性。佛教本身则具有教化的功能,例如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如果人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因果

  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如果人人都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人人受持五戒,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进而认识佛教的「业力论」,知道

  世间上的善恶好坏,都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造作所决定,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这种业力自由的理论,也才符合自由的真义。

  一般的宗教,都是由神权统理世间;一般的政治,都是由领袖来统治国家。唯有佛教,他不尚神权,也不重视君权,唯重视人人自主的民权和自由。

  所谓「民权」,也不是妄自行使的,因为每一个人身、口、意的业力,善善恶恶,都有业报。此即说明,世间上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决定自己未来的前途。当一个人失去自由,

  这一定是自己的自业所招感而来;反之,获得自由,也是自己的行为所成就。所以佛教的业力论,已经把世间的自由精神,发挥到极致。吾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持戒的内容

  ,对持戒的意义,对业力决定命运的原理,不能不给予肯定。

  --------------------------------------------------------------------------------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人类从民智未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崇拜的神权时代,演进到对帝王绝对服从的君权时代;及至发展到现今民主社会的民权时代,大家不只提倡自由,也重视民权,强调人的生命

  有无比尊严,举凡生存权、参政权、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文化权等,均应受到保障。

  佛教更从「民权」进一步提倡「生权」,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不容许轻易受到伤害。所以关怀众生,救度众生,为天下众生服务,是佛教徒维护生

  权的表现。

  所谓「众生」,《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此皆名为众生。

  所谓广度众生,并非众生饥饿,就给予饭食;众生寒冷,就施以衣服。这种枝末的救度,并未能根本解决众生的问题。例如,众生的生死、众生的烦恼、众生的安全,乃至众生的

  生权如何获得保障等,才是重要。所以必须要本着「众生平等」的原则,确实维护众生基本的生存权利,并且要救度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解脱自在。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

  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也是佛教对生权的基本主张。

  所谓「生权」,就是对一切众生生存权利的维护。世间上的生物,都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即使是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土作为营养,才能存在。

  世间上,有的众生是肉食者,有的众生是草食者。狮虎熊豹属于肉食动物,牛羊马象属于草食动物,人则介于肉食与草食之间。

  近年来,随着佛教普及,素食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印度,铁路餐厅皆以素食为主;在美国,有的乡镇之超级市场,不准荤食进入。这些国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场,而是站

  在人道、健康的观点倡导素食,这也是对生权的维护。尤其现在牛羊猪犬的「口蹄疫」病毒传染,造成人类生命极大的威胁,所以重视生权、维护生权,此时更能见得出其重要性

  。

  在中国,从古以来就有慈悲护生的思想,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佛教为了愍护众生,倡导不断大悲种,包含了素食的精

  神意义。但佛教的流传,以人为本,因应各地风俗,对饮食并没有强烈的要求。不过,对于生权的维护,凡是智者,也不能不给予重视,否则人类如果不懂得保护生态,不懂得爱

  护地球,一旦遭到大自然的反扑,人类的灾难,将不知伊于胡底?

  说到「生命」,人存在于世,固然可以说有生命,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自然界里,鸟叫虫鸣、飞瀑流泉、万紫千红、绿叶婆娑,触目所及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处没有活泼的生

  命呢?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如果我们用心领悟,宇宙中的森罗万象那一样不是从自己的生命中自然流出?甚至日常生活中,一张纸、一支笔、一辆汽车、

  一栋房子,如果你不好好爱惜,减短了它的使用年限,也是杀生。这就是对生权没有给予尊重。

  因此,若从广义而言,大自然中,即使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宇宙万有的力量所成,任意伤害,减少寿命,也是杀生的行为。因为一切生命都和自然息息相关,生命也都是自

  然的一部份,我们均应善加珍惜。可惜长久以来,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往往忘记其他生命的存在,为满足一时的私欲而滥杀无辜。《法句经》云:「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

  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刑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稳。」《金刚经》说,就算我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众生和我一体,我也不应该执着自己是

  能度的人类,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所以,保护生权,也就是保护自己,我们对于生权,应该有这样的尊重,才是平等的真义。

  此外,滥伐森林,造成土石流;滥垦山坡地,造成地层坍塌,凡此都是不懂得尊重大自然,不懂得尊重生权。甚至电击鱼虾、滥捕野生动物,以及各种海鲜生吃、各种生命残杀等

  。其实,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以及山林里的动物,都和人类共生在地球上,人类不能自恃聪明地去残杀它们、消灭它们。如果我们对山川溪流、森林大地,乃至一切含识生

  灵,不加保护,反而恣意妄为,任意伤害,有一天,当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当人类尝到山崩地陷、洪水倒流,乃至沙尘暴、臭氧层破洞所带来的苦果时,所谓「因果报应」,实

  在是非常的可怕。

  所以,说到生权,佛教里睒子菩萨为怕踩痛大地而不敢重步走路,为怕污染大地而不敢任意丢弃一张纸屑;匾担山和尚为恐伤及草木,而拣橡栗为食;阿弥陀佛所建设的极乐净土

  ,水鸟说法,无男女恶道等烦恼,都是对生态环保的重视。

  最早提倡生权,最早重视环保的人,就是佛陀。然而因为佛陀对生权维护的呼吁,至今还不能令世人觉悟,所以社会上到处充塞着杀戮、乖戾之气。所谓「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

  屠门夜半声」,因为世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维护生权,实在不能不说是吾人最大的悲哀呀!

  佛教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更是佛教尊重众生,重视生权的最佳诠释。同体即平等,平等才能和平。在佛教的经典中,有关「平等」的教义、思想,比比皆是。例如《华严

  经》说:「一切众生平等。」《大智度论》说:「凡夫与佛平等,无二无别。」《大般若经》说:「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

  下。」现代的人倡导和平,因为没有平等,所以真正的和平不容易到来。

  平等是倡导和平的不二法门,因为有平等,才有和平,所以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所谓「众生平等」,上自诸佛菩萨,下至有情含识,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存的权利

  。因为提倡生权,让宇宙间的生命同体共生,才有真正的平等;因为有平等,才有民主;因为有民主,才有自由。如果没有平等,也没有民主自由可言,所以佛法讲「心、佛、众

  生,三无差别」;「民主、自由、平等,也是三无差别」呀!

  --------------------------------------------------------------------------------

  ※ ※ ※

  上列民主、自由、平等,不但有关佛学、哲学的理论,而且是有关世界、政治、国家、人民、种族的内容。兹将民主、自由、平等在这许多关系上的说法,就以政治为例,将之与

  佛教的论点,做一个对比:

  (一)政治是管理服务人民,维护社会的安全;

  佛教是教化开导众生,建设社会的力量。

  (二)政治是降魔战斗,保卫国家;

  佛教是护生救苦,拥护国家。

  (三)政治是重视财经成长,以升平安定为目标;

  佛教是重视戒律因果,以身心安住为希望。

  (四)政治从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从内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五)政治是怒目金刚,要人人安份守法;

  佛教是菩萨低眉,要人人自律观照。

  (六)政治的大同世界,是理想希望;

  佛教的极乐净土,是如愿往生。

  (七)政治是希望人人能够民治、民有、民享的生活;

  佛教是要求人人能够救世、救人、救己的慈悲。

  (八)政治要求奉行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家齐国治;

  佛教要求实践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以生权平等。

  (九)政治是以民主自由平等为目标;

  佛教是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实义。

  梁启超先生曾说,他之所以信仰佛教,因为佛教的道理有六点让他心仪之处:

  (一)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二)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

  (三)佛教之信仰,乃应世而非出世;

  (四)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

  (五)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

  (六)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见梁启超《饮冰室全集》)

  我们赞赏梁启超先生的见解,甚至我们更要进一步地说:

  (一)佛教之信仰,皈依三宝,即心即佛,乃民主而无阶级。

  (二)佛教之信仰,受持五戒,解脱自在,乃自由而无束缚。

  (三)佛教之信仰,尊重生权,命理同人,乃平等而无差别。

  多年前,我也曾讲过三皈、五戒和生权的问题。我认为皈依三宝:皈依佛,可以点亮心光,如同建筑了一座发电厂;皈依法,可以开拓自己内心的泉源,好象为自己建设了一座自

  来水厂;皈依僧,好象开发了一亩田地,可以种植五谷,建设居家,过美满的生活。所以,皈依三宝不是别人得到利益,一切受益,还是自己。

  关于受持五戒,其实就只有一条「不侵犯戒」,因为自由的真义,是维护自己的自由,更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我一再强调,五戒分开来讲有五条,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有一

  条,即:不侵犯而尊重有情众生。违犯五戒,不仅是佛教所禁止,也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如果人人都能严持五戒,则能缔造一个祥和欢喜、富强安乐的国家社会。

  关于平等,佛教一直都在倡导平等,有平等,才有和平;有平等,才有民主。民主素养的养成,先要从平等上建立,所以我觉得现在世界各国,乃至种族之间,要想获得和平,先

  要倡导平等。甚至现在海峡两岸,如果彼此没有了达平等的真义,便很难获致和平。

  因此,民主、自由、平等,主要就是要泯除吾人的差别、执着、侵犯、加害等。如果大家本着「同体共生」,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那里不会有和平呢?

  总之,民主是时代的潮流所趋,自由是每个人本有的权利,平等则是人类应有的认知。所以,希望未来举世人类都能有此共识,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来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

  的人间佛光世界。

  本文因《普门学报》主编满果法师邀稿之时,我人正在澳洲养病期间,由于手边参考资料有限,对于佛教许多有关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意蕴,未能深入引证论述,仅凭记忆

  ,略抒所见,深感遗憾。不过仍希望此论点的提出,能引起大家更加地发扬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尤其希望佛教的学者,对于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再予以广泛

  的继续发挥,以期有助于世界和平的促进,是所至盼。

  二○○一年四月二日于澳洲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