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十》读后感(三)


2014/9/3    热度:278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十》读后感(三)
  本文荣获九十三学年度慈航导师奖学金
  ◆ 许胜雄
  四、妙明真心体相为何
  万法既由心所现,心究竟是什么模样呢?《楞严经》说:“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即是前所说的无相无不相,无不相无相。随处感,随处应,本无有相,随缘现相。即如同此经所说的:“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此心应缘而现种种不同相,虽现无量的差别相,毕竟湛然不动。所谓妙湛总持不动尊,非指真心,岂另有所指吗?
  是以明眼人当下见自本性,更不假外求。迷心人终日追寻终日落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五、返妄归真
  (一)由六根起修,《楞严经》云: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
  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
  “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
  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
  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
  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
  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众生轮回的根本是六根,解脱的出路亦在六根,被六根转时,它是祸首;转六根时,则成功臣。涅槃并非离开生死另有涅槃,若离生死另有涅槃,此二者应无关系?既无关系,则了生死亦无法得涅槃,岂非拨无因果。生死自生死,涅槃自涅槃,生死有何可惧?涅槃又有什么可贵?就是因为了生死当下即证涅槃,才成就无上佛道,才令众生发菩提心,向涅槃道。我们所见的六根与山河大地同是虚妄而有。众生无始以来,不能觉察诸法实相,心力向外驰放,迷昧真心。好比身上怀有摩尼宝珠,却不知不觉,还一味地向外求乞。若能找到自家珍宝,便是富豪了。
  (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元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何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垺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在修行上,欲收摄六根最为得力的是意根与耳根。但耳根较意根方便,耳根摄则六根全摄。是以念佛人多摄耳根念佛,以达一心不乱。观世音菩萨的妙耳门,是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的方法,即听闻能听的闻性,而不是听声尘。声尘有动有静,有生有灭,而闻性则无动无静,非生非灭,常住不变。此妙耳门深契娑婆世界众生,所以文殊菩萨回答世尊说:“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机陋劣,欲直接于耳根中成就三昧,恐万人也难有一人成就。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末法之时唯依念佛方能得度,何不将此二者会通而立行?
  修习佛法以持佛名号最为方便,持名时可将心力专注于耳根,务使佛号字字清晰,回入内心,历历分明。念一句,听一句,是一句真真切切的“阿弥陀佛”。所谓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待成就念佛三昧,何愁不开悟?二十五圆通中,以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最究竟,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最方便,修行人好自观察自己根性,选择深契个人的法门,一路修去。
  注 释
  垺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观心品第十)卷八。
  六、一真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一切法既皆由心所造,当然没有心以外的法存在,而心本圆妙,由于众生迷妄,方见种种差别相,是以这种种差别相即众生心,离开一切法即没有另外一个心可得了。实则一切法无相无不相,无有来处,亦没有去所。众生的生灭见,皆是自心取的妄见,如同《楞严经》所说:“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从法界唯心,展开菩萨因地的修行及佛陀果地的圆满,这法身慧命的庄严即是真心的显现。
  (一)大智的寂灭妙明,《华严经》所谓:“妄本空,真本具。”
  《楞严经》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迷失于外物而流转的众生,就好比在梦境中懵然无知一样。现在所感受到那样亲切、熟稔的万法,等开悟的时候才惊觉,原来都如梦中心所现出的境界。
  有智慧的人,以湛深观照力,洞察一切法,本来常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从寂灭中不碍他照见一切法,虽照见一切法却仍湛然不动。宛如大圆镜体相常寂,在这体相常寂的当下,正是它映现无尽无穷影像的表现。迷惑者只见镜中所现的森罗万象,却忘记了这森罗万象实际上就是那不动的大圆镜。
  仔细想想,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若生灭是实在的,那么既生就不应有灭,既灭又何能再生?生灭生灭不停的流转,正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只有不生不灭,方得以有生灭幻相不息的表露。《肇论》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在在说明生灭当下的不生不灭。既是如此,智慧者虽不动心念,却能得知事物的本末由来;愚昧者则想一件事是一件事,想二件是二件。天渊之别,岂可以道里计?
  (二)大悲的功德圆满:从菩萨的慈眼视众生,众生乃其心中的众生,无二无别,是以发大誓愿,度一切有情同登彼岸。但菩萨广大的心量是出自般若胜智的观照,众生相不可得,度相不可得,菩萨也同样不可得。有这一层的观察,菩萨乃能与众生出生入死,终不起退转心、疲厌心,成就空华佛事、水月道场。这是佛菩萨希有殊胜之处,亦是众生望尘莫及的境界。
  肆、大乘禅修──心地法门要诀
  禅宗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功,《六祖坛经》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我们的心地含一切善种,慈悲喜舍、戒定慧、六波罗蜜都具足,虽然如是,若不闻佛法便不会萌芽,所谓普雨者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历代祖师说的法,都像落雨一样,闻到佛法,戒定慧、慈悲喜舍、六波罗蜜的种子就萌芽,善根成熟就会开悟,开悟称为顿悟,不是慢慢地悟,一刹那间即悟,一悟一切悟,顿悟者一切都悟,即心是佛,自己是佛,一切人都是佛,山河大地都是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故谓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一、断诸结使,得去根之六结
  《楞严经》:佛嘱告阿难尊者等,欲销亡种种幻妄,须回复到真,若要识本真,须去除六根诸结使。何谓结使?结者即烦恼结缚众生,使不能出离生死。结有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妒、悭等九种;使者即驱役而恼乱众生,有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加上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利使,合称十使。
  若能将诸结使去除,则诸幻妄即灭。佛以劫波罗天(夜摩天)所奉华巾打六个结,问阿难这华巾所打六个结可同时解开吗?阿难陀尊者说不能,欲解其结,应有次第。行者修行亦复如是,要解除诸根六结,才能悟得解脱。所谓六结,即动、静、根、觉、空、灭,破解六结始能成就佛道。
  二、得无生忍修行次第《
  楞严经》曰:“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世尊开示,欲求得解脱道,得无生法忍,其次第为先得我(人)空,次则证解法空,终得法解脱,名为菩萨。而行者欲破我执三结,超越动、静、根等尘境执著,须先逆流次第解结。行者应知根、尘、识三和合成诸结使,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中,选择某一根来修行,先解此我执三结:尘劳亡谢为一结解(动结),舍识用根为二结解(静结),根尽不黏动静为三结解(根结)。
  行者能先解前二结,即已能离尘,断一切见惑,破分别我执,得与须陀洹初果齐;行者能解三结得根尽不黏,断一切思惑,破俱生我执,得与阿罗汉四果齐,是为证我空之理,故世尊说先得人(我)空。
  行者既证我空已,当求证入法空理,始能住菩萨道位,得无生法忍。行者欲证法空,当于我空中,得悟空性圆满发明,于心意识上,求解法执二结:觉缘历历为一结解(觉),诸缘不离不黏为二结解(空)。行者若能得觉四结解,即能感知阿赖耶对一切境缘起一切觉知,虽有灵知灵觉,但行者应舍一切智见,去第六意识分别执相,破分别法执。行者若能得此空五结解,理地空性得悟,是为见性,破阿赖耶识之所藏、执藏相,俱生法执相灭,是谓空性圆明,成就法解脱之境。
  行者既已获得解脱知见,尚有第六结待解(灭),是谓去空执,不堕空亡,不入顶堕位。若行者对我、法二空俱不令生,即脱俱空之境,令一切法性,自由自在地起生灭诸法相。行者对此生灭法相不碍空性,此空性亦能住本寂之境,是谓法相生灭、法性寂灭。故经云:“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如此,本性真如不住一法,一切法相遇缘而生,至此境界始谓真见性。此时,行者本性已能圆通一切法尔现象矣。
  三、开悟前之内功用行
  行者在凡夫位,心起一念,念念皆假,乃妄识所支配故,而妄识源起于黑漆桶内之无始无明。进而言之,行者纵使修至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或在开悟后得入道位,尚未证悟其真正本性时,行者心起一念,亦未达即心即佛之境界。故行者欲证本性,必先破其无始无明,破无明必先明心,去一切执著。心明者谓行者面对万法而能不相应,是为见道位(菩萨初地欢喜地)。果如是,则谓机缘成熟,殆可言心明,心一明则性显露矣,是为菩萨住道位(四地菩萨)。如是渐进修习,得突破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终证得八地菩萨(不动地),获解脱道果,得不必再学习的无学位。
  四、八万四千法门
  行者了知所有修行过程后,在一切修行法门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如法者,勤于修习,始能悟入。终能证得我、法二空理,得解脱智慧。而修行法门八万四千,何能一一得识。世尊慈悲,令诸菩萨宣说其悟道法门,供行者参考。此等法门为六根、六尘、六识及七大等,合共廿五个根本修行法门。众生根机不同,用心有异,始将廿五法门演绎成八万四千法门。
  《楞严经》曰: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世尊诱导成道菩萨众,述说其从初发心起,到悟得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法皆空,得成无学位,证至菩萨八地(不动地)或大阿罗汉果位,始得无学位。因此世尊欲诸有成就菩萨众等,述说修证因缘,诸菩萨及大阿罗汉乃宣述其证道用功法门。
  佛陀知道众生的心性被无明遮蔽迷惑,慈悲地体察观照众生的欲望所在,当众生的般若智慧尚未开启之际,并不马上为众生说一切种智,而是等众生能够了解般若波罗蜜时,才开示中道实相的谛理。v(未完待续)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