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金刚经─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


2014/9/3    热度:445   

了解金刚经─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

 

◆ 释普献 

   根尘相对之时,许多感受产生;

   若能保持正知正念,则一切法都在帮助我们修道。

 

探讨修行的方向

   修行过程,如果跟“我”相应的时候,烦恼一定不动如山。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修行的方向。

  修行的方向,大概分成下列五类:  

  一、观身实相

  《金刚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核心问题是在“我”(我执、我相)。那么,我在哪里?不离开我身心呀!好了,那我们就不离开身心去了解自我的实相,换句话说,宇宙万事万物的实相,就在我的身心当中去体验。宇宙万物太多太多了,我怎么去体验?外在的一切很难去体验,可是,我内在的身心,却时时刻刻可以体验、观照,这就叫做“观身实相”。这是修行的第一个方向:对自己的身心做一个彻底的、正确的体验,了解身心的实相,这是断烦恼、了生死最直接的方法,而且是正确的方法。

  二、有为事功

  一般人以为:我念多少佛,持多少咒,诵多少经,朝多少山,拜多少忏,做多少善事,放多少生,常造桥铺路,多布施医药,常印赠善书,就记多少功、累多少德,那么,我的业障就可以消除,我的福报就可以增长,就能添福添寿。这就是有为的事功。如果真的可以用这种方法消除烦恼,那么,王永庆拿几亿做功德就开悟了,是不是?我不是否定这个有为事功,这些有为的事功,还是值得我们去做,但是,真正要谈到了生死断烦恼的问题,这个只是增上缘而已,只是助缘而已。单单有这个助缘,你就认为你的烦恼能断,就能明心见性,这个我不赞同。明心见性、断除烦恼、了生死,要在心地上修菩萨行,要发宏誓大愿。一颗种子是主因,必须有泥土、水分、肥料、阳光、空气等助缘才能发芽。如果没有种子,虽然有阳光、空气、泥土、肥料、水分,却永远长不出花朵。所以,主因跟助缘要分辨清楚,修行也是这样子。

  三、虚妄想像

  印度的传统信仰,认为宇宙的创造主是梵,梵是清净的,是永恒的,就把自己想像是梵,认为自己生命是清净的,永恒的,以为:我这个清净永恒的生命跟这个宇宙的创造者梵结合在一起,我就永远清净,永远存在。这个叫虚妄的幻想,从虚妄进入虚妄,是印度当时特有的修行方法。

  四、转移方式

  我们经常有很多烦恼、很多痛苦、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能让我们的身心安定下来,所以,就念我们所相信的圣人的圣号,我们也相信有一个多么厉害、多么厉害的真言(咒语),这个咒念下去之后,业障就会消除。例如念二十个字,什么公正廉明……,拼命念这几个字,可以治病,你相信吗?除了念圣号、念真言、念字句、还有念形状物,在印度是想像有一个圆圆的圈圈,把心专注在这个圆圈当中。中国有一种修行方法,在黑暗当中点一盏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黑暗当中的这盏灯,眼睛注视它,让心安住在那边。另外还有一种转移的方式,认为我们身上有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脊椎,脊椎之中有神经纤维通过,怎样让这个神经中枢活性化,叫做军荼利(拙火),我们头上有一个轮,叫做顶轮,会发光,另外还有喉轮、中轮、脐轮、海底轮,所以就想像这些地方发出白色的光、红色的光。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让我们心烦气燥的时候,有些人就用另外一个转移的方式“生理上的刺激”,包括吃喝唱跳,打球登山等种种的欲乐,甚至文学艺术、诗歌词赋,都可以让你暂时找到一个避风港。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烦恼还是烦恼,痛苦还是痛苦,只是暂时让你不感觉烦恼,不感觉痛苦而已。

  五、修四念处

  当然有些转移对我们修行是有帮助的,是一种助缘,比如多念佛号、圣号、多修观想,还是有帮助的。但是,真正断除烦恼的正确方法,却是《金刚经》开头说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佛陀临终时候告诉我们,“依四念处为住”的修行方法。

为什么佛陀教我们注意呼吸

  刚才我已经告诉各位一个很简单的入门方法:随时随地作有意识的呼吸,注意自己呼吸的长短、粗细、快慢。我们平时很少去注意呼吸,我们喜欢注意别人的高矮、胖瘦、美丑,对我有利对我无利,过去曾经伤害我或曾经帮助我,我们喜欢把这颗心往外去攀缘,却很少把这颗心安住在注意自己的呼吸上。所以修行的第一个方法是让你的心去注意你的呼吸,叫做“心息相依”。

  为什么佛陀教我们注意呼吸?

  一、呼吸不是想像或转移

  呼吸不是虚妄的想像,也不是转移。呼吸是此时此刻你身心当下的一个实相,你的心跟你的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当你胡思乱想,当你恐惧,当你害怕,当你发怒,你的呼吸马上产生变化。有一句话叫“心平气和”,呼吸就是你内心的一面镜子,你注意呼吸就等于注意心。这样大家认同吗?我们的心念,就表现在呼吸上,当我们的呼吸不正常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心念不正常的时候。你想做坏事、你紧张、你恐惧,你的呼吸一定是很短促、很粗糙,这是必然的现象。

  二、呼吸发生在身心当中

  呼吸不是在我们身心以外,呼吸是在我们身心当中,很自然的发生,很自然的消灭,很实在的发生在自己的身心当中,跟我们的心有绝对的关系。所以,佛陀训练我们注意自己的“息”,也就是身念处。

  四念处里面的“息”是属于身念处的一部分:注意你的呼吸。我们的心老是安住在过去,老是跑到未来,范围非常非常的大,但是,再怎么跑都是过去未来、过去未来。想到过去种种,会引起两个心念,对于好的,会产生贪爱执著,产生贪恋,希望长久保持,希望它继续出现;想到不好不如意的,会隐隐约约产生嗔恨的感受。我们的心不是攀缘过去,就是贪求未来;对未来即将出现、即将发生的,希望它美好,贪爱的心就产生了;未来不可知,我们不愿意发生的有可能发生,就心心念念排斥他,又产生了不好的感受、嗔恨的心理。可见,无论回忆过去,无论想像未来,都是在不断的培养我们的贪爱、嗔恨。这些贪嗔种子可以从表层意识沉淀到内心深处,就像放在床铺底下的炸药,随时都可能被引爆。我们烦恼不能断除的原因是在这里。

  呼吸不会产生贪爱跟嗔恨,现在注意呼吸,你会不会感觉这个世界的空气快没有了、我要多吸一点,用不著嘛,所以没有贪爱的心。请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讨厌呼吸的?请举手!请举手!快点!没有一个讨厌呼吸的?你生病时花几千、几万到医院治疗,就是为了让你能够呼吸而已。呼吸不会产生贪爱跟嗔恨,所以,当你注意呼吸,让你的心既不是停留在过去,也不是在未来,而是住在当下的身心的实相当中,这个时候没有贪爱,也没有嗔恨。只要你的心念不能远离贪爱嗔恨,那么,过去所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贪爱嗔恨的烦恼种子,就开始浮上你的意识表层,让你焦躁不安,让你痛苦难过。这个时候就是你修行的一个关键。

如何随缘消旧业

  出现这些不好的感受(苦受),表示你过去所深植于内心深处的所有贪爱嗔恨种子,包括你的业种,一一的开始浮现在意识表层。如果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你“看著”这个感受产生了,变化了,消灭了,就叫做“消除一分的习气”。

  你只要注意呼吸,在没有贪爱、没有嗔恨的基础之下,虽然是短暂的,但是,那一刹那,你过去贪爱嗔恨的种子自然会浮现在心的表层,让你的身心不好受(苦受),对于这个苦受,假如你不再产生贪嗔的习性反应,只是让它很自然的产生,很自然的消灭,只是观察它,看著它,那么,你就消除了一分贪爱或嗔恨的习气。

  很奇怪的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最初最初都是出现苦受。注意!当这些苦受出现以后,你就顺其自然,依次的让它产生、变化、消灭,产生、变化、消灭,产生、变化、消灭,你只从旁去观察,你只“当一个观众”而“不作贪嗔反应”。如此,每当一个感受出现、一个感受消灭,便消掉你一分的习气了。我们必须借著这种对苦受的观察来消除嗔恨的种子。

  当这些苦受的种子浮现的现象慢慢减少以后,就开始有乐受出现,这个时候,是最难最难的一关。因为在修止观的当中,遇到这个乐的受,就停止不前,停止在某一个阶段,享受那种法喜,这个时候,你便被这个乐的受迷住了,叫做三昧酒,那么,你的功夫就停在那个地方了。所以我们也必须接著注意这乐的受。在修止观当中,这个乐受的出现能够让我们消除贪爱的习性,所谓:“理须顿悟,事必渐除。”对道理的了解是一刹那的事情,但是,你的烦恼、你的习性的断除是慢慢来的,除一分无明习气,才能增长一分般若智慧。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每分每秒,每时每刻,每天日日夜夜,你的五根对五尘,随时都有许许多多的感受产生,这些感受也就是你造业、消业的一个关键点:如果你保持正知正念,则这一切法都在帮助你修道,如果你失去正知正念,则这一切法都在增长你许许多多的烦恼习气。

心之大患在苦乐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都在帮助你消业障。我们读释迦牟尼佛传,为什么他要夜睹明星?为什么他看到星星会开悟?而我们天天看星星,为什么星星却不知我心,几年还不开悟?为什么星星还是星星,我的心还是乱糟糟的?因为我们在见色闻声当中,起了许许多多的苦受跟乐受,苦的感觉让我们产生嗔恨心,好的感觉让我们产生贪爱的心。这是非常非常快的反应过程,叫做“现行薰种子,种子生现行”。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感官),与外在世界的色声香味触五尘相接触的一刹那,产生了苦受及乐受,进而产生了贪爱跟嗔恨,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成为种子,这些贪爱嗔恨的种子,又不断的来对应外在世界。换句话说,贪嗔种子又对应我们的五官(五根),五官又对五尘(外境),苦受就马上产生嗔恨心,乐受马上贪爱执著,这叫做“现行薰种子,种子生现行。”如此不断的恶性循环,就叫做“轮回”。不断的这样子重复、循环,所以,我们烦恼也就没完没了。

  古代的祖师大德知道我们有这个毛病,知道我们众生的习气太重太重了,就告诉我们应该老实念佛、一门深入。所以大家就想:好!我只要老老实实念佛,加上念咒、诵经,我的业障就消除、烦恼就断尽了。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只是理论上可以通过”,知道吗?就好像现在大家都肚子饿得要命,我们到深山里捡了一大堆木材,木材很长怎么办?要锯要劈,然后我们把它堆成形形状状的,比如说长短方圆高低,你看我,我看你,你这堆比较多,我这堆比较少,你堆这个形状好看,我堆的形状比你更好看,比来比去,最后大家都饿死了。我们不捡木材不劈木材好吗?也不对,捡木材、锯木材、劈木材、堆木材,还要用石头建一个灶,然后把木材放进去烧,弄个锅子放一些米煮熟了,才不会饿死。

  同样道理,我们贪嗔烦恼的习性,造成我们在六道轮回,在三界里面这么漂泊、动荡,诸佛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持咒、拜忏、做善事,正如捡木材、锯木材、劈木材、堆木材。如果你只是在捡木材、锯木材、劈木材、堆木材,你还是饿死,你还必须懂得修身念处、受念处,也就是把木材拿来烧、拿来煮饭,你才不会饿死。这叫做临门一脚。

  你的烦恼并不是靠念佛持咒,或者是观什么顶轮、喉轮、脐轮、海底轮发光,让拙火产生了,就可以解决的。你要先注意你自己的呼吸,然后再注意你的感觉。注意呼吸可以不产生贪爱嗔恨,很快的,你的全身、你的过去生所养成的贪爱嗔恨的种子,就开始生现行,让你的身心很难受、很难受。我们这个身心是有交感作用的,当你的内心不平稳、不平衡的时候,你的生理就产生许许多多不好的感受,这种电磁反应、生化反应,随时随地、二十四小时都在你的身心当中进行,我们却很少去注意它。

正确的修行方向

  当你注意呼吸而不产生贪爱嗔恨的时候,这一些累世累生的贪爱嗔恨的种子就开始生现行,让你有不愉快的感受。那么,你就看著这个感受产生、变化、消灭,对每一个产生清楚知道,对每一个变化清楚知道,对每一个消灭也清楚知道,但是,不再产生贪爱嗔恨,那么你就消掉一分的习气。这样子你才能够降伏其心、安住其心。因为透过这个贪爱嗔恨的降伏,你的我相才慢慢的淡泊下来(并不是马上就断了)。我相慢慢的破除了,你才能够安住菩提心。这是这本经告诉我们修行最直接的一个方法、最正确的一个方向。

  如果这个修行的方向,你没有去修正过来,你只是想问师父:我一天要念多少经、多少咒、做多少善事、送多少钱去孤儿院、放多少生?这个只是助缘、助行。正行,一定要从四念处下手。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随时随地要先问自己方向对了没有、方法对了没有。方向对、方法对,一定有结果,假如得不到结果,就是你的方法跟方向错了。你看这本书,原料相同、印刷过程一样,印出来的书本就一模一样,因为方向正确(原料一样,过程一样)。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方向正确、过程正确、方法正确,一定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可是我们修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烦恼仍是烦恼,生死仍是生死,好像使不上力的感觉,什么哲学体系、什么宗派理论一大堆,结果都是停留在锯木材、劈木材,堆了一大堆木材,没有化掉,舍不得烧。光是背一大堆的名相,卡死在名相堆中,变成资料库而已,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部经的重要,就重要在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修行方向、正确的修行方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仅仅追求许许多多的物质、拥有很多物质就满足了,我们生命的一个大方向,是要跟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一起让生命进化、升华,消除无量无边的贪嗔痴,这样子安住在无余涅槃里面。但是,必须具备一个先天的条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摘自中观佛教文化中心出版《金刚经大义》

普献法师:现任社团法人台中市中观佛学会理事长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