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世间与佛法——朴老往生五周年祭
2014/9/3   热度:291
沟通世间与佛法——朴老往生五周年祭 敬爱的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全体会员和宗教界、文学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区、日韩新泰等国家的佛教界、文化界一直在不断地追思缅怀他。这五年中,人们用无法精确统计的许许多多文章和每次忆及无不动情敬仰的心情纪念着他。在今天的会上,大家还要从朴老的学术思想和他一生的各个方面赞颂朴老的功德,以寄托我们的怀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许嘉璐
朴老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宗教特别是佛教和民进两个领域。
朴老是全体民进会员所爱戴的领导人。不用一一回忆他为民进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单是他慈祥的笑容、深邃的思想、包容一切的胸怀、平静而富有魅力的语调,就时时给予民进会员以无声的感召、巨大的鼓舞。
朴老更是宗教界当之无愧的杰出领袖,为海内外佛教四众所服膺、所敬仰,为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的信众所敬佩。这是因为,他对各个宗教和教派都以大慈大悲之心一视同仁,提倡彼此相容相亲;他把培养宗教传人、恢复宗教场所和开展研究与对外交流视为自己天然的职责,几十年来为我国的宗教事业做了多少功德恐怕没有人能准确地统计出来。朴老不但力行,而且深入把握融通佛教教义,把义解和行解十分自然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真正做到了无法无我。朴老的为人,时常让人联想起古印度的伟大居士维摩诘,所以许多高僧大德称赞他为现世维摩、维摩再世,朴老的确当之无愧。
由此我曾经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民进是世间政党,佛教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凌于世俗,以求解脱的学说和文化,二者在朴老身上怎么会结合得这样好呢?这在佛学研究界和古今佛教信众中可能并不多见。在我重新阅读朴老的《佛教常识问答》之后,自以为似乎找到了答案。
佛法教理博大精深,幽玄隐赜,要想用不多的文字、浅显的语言解说明白,让初入佛门的比丘和比丘尼以及在家的信众能够比较简捷地了解佛理,是很不容易的事。朴老这本书不算附录只有七万字,而从写作到全文发表竟经过了三十多年,由此可见朴老态度之严谨。书虽不大,但佛教的主要教义、佛教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实问题和意义,都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地涵盖了。如果不是谙熟内典,同时浸润其中得其真谛,心领而神会,是绝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这本书中,有几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是朴老在介绍三大语系佛教和各个教派、教宗时,真正是一视同仁,尽量开掘归纳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真谛,例如对于禅宗和密宗所用笔墨就相近。同时,朴老并不讳言由于过去长期的衰落,中国佛教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局限,应该努力克服。二是朴老既把佛教作为宗教来介绍,更注重把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佛教对人类认识主客观世界和思维方法的贡献进行剖析,如果用心细读,在许多地方都可以领悟到朴老的这一苦心。三是他作为一名居士所怀有的虔诚愿望(培养传灯人才,管好寺庙,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在书中有着充分的表达。朴老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朴老的这一立足点,从下面一段文字可以看得很清楚。他说:
从历史的情况来看,佛教最兴盛的时代,并不是僧众最众多的时代;相反的,僧徒太多的时代,往往是佛教衰坏的时代。如唐代初年曾大量淘汰僧众,玄奘法师时代出家很严格,要经过考试,当时玄奘为取得出家资格,还曾经过了困难的手续,但是佛教当时最为灿烂。这不仅我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十五世纪缅甸有一位本来是高僧后来还俗做了国王的达磨悉提,他鉴于当时僧众之滥,曾经通令全国僧众重新受戒加入僧伽。由于他的严格整理,当时缅甸僧侣人数从数十万人减到一万多人,其余不够资格和不愿再度受戒的,均勒令还俗,缅甸佛教因此得到复兴。这件事说明僧伽是不应当盲目发展的。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佛难,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换句话说,是种因缘。过去人们主要从灾难这一个角度介绍,而朴老却道出僧众发展规模的适度问题,这是朴老在纵观中外各国宗教的历史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为许多历史学家所未道。
大家都知道,我国佛教是以“人间佛教”为理想的,而这恰恰是朴老提出的。我体会,这是朴老依据禅宗所强调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及“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等思想,结合着佛教长期以来的情况和我国现实环境而提出的。与此有关的是,他对我国佛教一直传承着的“禅农并重”优良传统也大力提倡。“人间佛教”既是对当年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的继承,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人生”似乎偏重于个人,而“人间”则社会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可以包含在内。朴老还由此而提出应该为“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而努力。众所周知,在佛经中常说“庄严佛土”,朴老换了一个字,境界就不同了,同时又表达了“佛土”的原意,也就是佛在心中,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因而国土即佛土,佛土即国土。朴老由此又进一步提出:
佛教是不会违反世间法律的,而是承认世间法律的。不杀生是这样,不贪、不嗔也是这种精神,若是为国家生财,为人民谋利,这是利益众生的事,是大好事;若是为个人贪财,为私人泄忿而害人,那就为戒律所不许。
他把这一思想归结为:
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的
朴老在这里所要述说的其实也就是佛教要时时和社会、和时代相适应。
朴老不仅不断地倡导上述这些理想,而且身体力行,几十年来,为佛教和其他宗教作了大量实际的工作。我们每到名刹,都会看到朴老的手泽,他那遒劲潇洒而又带有几分空灵的书法,实际上也包含着浓浓的禅意,看他的字犹如在读王维摩诘的诗。这,或许参过佛理的人更能体味得深些吧。
在我初步了解了朴老在宗教工作,特别是佛教教义研究方面的贡献后,自认为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是把宗教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视同一体来对待的。首先是他的心,这是一颗“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心,也就是直心、平等之心、无上菩提之心,一颗菩萨心。其次是他的方法,圆融宏通四字或许可以概括之。这也就是贯穿融汇于世尊所说法里面的精神。朴老岂止是在宗教和民进两个领域如此?回顾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对所涉及的一切工作和环境莫不如此。由此我又想到,作为后来人,就应该像朴老那样,把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和别的领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联系到一起,按照万法如一的道理,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民主党派成员尤其要如此,这样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和参政议政中做得更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朴老可谓澈了大乘,真正达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有相非有相,所以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明月清风无处不在,那就是朴老安息之处,朴老精神之所在。
让我们永远记住朴老给与我们的启示和留给我们的遗产。
(本文是在纪念赵朴初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