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第十


2014/9/4    热度:464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第十

 

  释初品中十方诸菩萨来之余

  ﹝经﹞宝积佛报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欲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是其神力」。

  ﹝论﹞问曰:佛譬如须弥山,不为大海水波所动,今何以答普明?是则动相。摄心则无语,散心则有说。说法从觉观生,觉观粗事,佛不应有此粗事!答曰:佛虽入深禅定,不为世事所动,今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为之说法断疑。如须弥山王,小风则不能动,若随岚风至则大动散。佛亦如是,有大慈悲风来,怜愍心动,散身无数,入五道教化众生,或作天身乃至畜生。

  复次,佛实不动,常入禅定,先世福德因缘故,身遍出声,应物如响。如天伎乐,自然发声。又如摩尼珠,随人所欲,种种与之;若欲衣被、饮食、医药,自恣所须,自然皆得。佛亦如是,从其身边诸毛孔中自然有声,随心说法,是中佛无忆想,亦无分别。如说密迹金刚经中,佛有三密:身密、语密、意密。一切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会众生,或见佛身黄金色,白银色,诸杂宝色;有人见佛身一丈六尺,或见一里、十里、百千万亿,乃至无边无量遍虚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语密者,有人闻佛声一里,有闻十里,百千万亿无数无量遍虚空中;有一会中,或闻说布施,或有闻说持戒,或闻说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经、八万法聚,各各随心所闻,是名语密。是时目连心念,欲知佛声近远,即时以己神足力,去无量千万亿佛世界而息,闻佛音声如近不异。所息世界,其佛与大众方食。彼土人见目连立其钵缘,彼佛弟子问其佛言:此人头虫从何所来?著沙门被服而行!其佛报言:勿轻此人!此是东方过无量佛界,有佛名释迦牟尼,此是彼佛神足弟子。彼佛问:目度伽略子!汝何以来此?目连答言:我寻佛音声故来至此。彼佛告目连:汝寻佛声,过无量亿劫,不能得其边际。

  复次,佛出世,为断众生疑故为说法,此不应难!汝不应问:日何以除暗?佛亦如是,不应问佛何以故答。

  问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今何以称言是彼神力?答曰:示无吾我,彼此灭嫉慢故。

  复次,世界有天,常求尊胜,憍慢法故,自言天地、人物,是我化作。如梵天王谓诸梵言:我作汝等。毗纽天言:世间有大富贵名闻人,皆是我身威德力分,我能成就世间,亦能破坏世间,世间威德皆是我作。有如是天破因缘法相;诸佛实语不坏因缘法相故,言是彼佛神力。

  ﹝经﹞是时,普明菩萨白宝积佛言:「世尊!我今当往见释迦牟尼佛,礼拜、供养;及见彼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于诸三昧中而得自在」。

  ﹝论﹞问曰:若诸佛持戒、禅定、智慧、度人皆等,是普明菩萨何以欲来见释迦牟尼佛?答曰:诸菩萨常欲见佛无厌足,听法无厌足,见诸菩萨僧无厌足;诸菩萨于世间法皆以厌患,于上三事心无厌足。如手居士从净居天来欲见佛,其身微细没失,譬如消苏,不得立地。佛语手居士:汝化作粗身,观此地相!居士即如佛言,化作粗身,观念地相,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问居士:汝几事无厌生净居天?答言:我三事无厌生净居天:一、见佛供养无厌;二、听法无厌;三、供给僧无厌。如佛在阎浮提,四部众常随逐佛,听法、问法;是我净居诸天,亦常从我听法、问法。声闻犹尚听法无厌足,何况法性身菩萨?以是故,普明菩萨来见释迦牟尼佛,及见此间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如先赞菩萨品中说。于诸三昧而得自在者,

  问曰:如佛一人,一切三昧中得自在,何以言菩萨亦一切三昧中得自在?答曰:有二种三昧:一者、佛三昧;二者、菩萨三昧。是诸菩萨于菩萨三昧中得自在,非佛三昧中。如说诸佛要集经中,文殊尸利欲见佛集,不能得到。诸佛各还本处,文殊尸利到诸佛集处,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入,礼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尸利:汝觉此女人,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尸利即弹指觉之而不可觉,以大声唤亦不可觉,捉手牵亦不可觉,又以神足动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觉。文殊尸利白佛言:世尊!我不能令觉。是时,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中有一菩萨名弃诸盖,即时从下方出,来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告弃诸盖菩萨:汝觉此女人!即时弹指,此女从三昧起。文殊尸利白佛:以何因缘,我动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弃诸盖菩萨一弹指,便从三昧起?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女人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女人因弃诸盖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以是故,汝不能令觉。汝于诸佛三昧中功德未满。是诸菩萨三昧中得自在,佛三昧中少多入,而未得自在故耳。

  ﹝经﹞佛告普明:「欲往随意,宜知是时。」尔时,宝积佛以千叶金色莲华,与普明菩萨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华散释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世界诸菩萨,难胜难及,汝当一心游彼世界!」

  ﹝论﹞问曰:佛何以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答曰:佛于弟子爱断故,于弟子中心不著故。

  复次,是菩萨未得一切智,未得佛眼故,心中少多有疑。谓释迦牟尼佛功德大,所益或胜,是故语言欲往随意。

  复次,是菩萨遥见释迦牟尼佛身小,心生小慢,言彼佛不如。是故佛语:汝往莫观佛身,勿念世界,但听佛说法!

  复次,是世界离娑婆世界极远,最在东边。是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诸法相,与宝积佛说诸法相正同;便言世界虽远,法相不异,增益大信,心转坚固。

  复次,先世因缘故,虽远处生,应来听法。譬如绳系雀脚,虽复远飞,摄之则还。

  复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萨,见普明远来听法,便作是念:彼从远来,况我生此世界中而不听法?如是种种因缘,是故佛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

  问曰:诸佛力等,更不求福,何故以华为信?答曰:随世间法行故。如二国王力势虽同,亦相赠遗。

  复次,示善软心故,以华为信。世间法中,使从远来,必应有信;佛随世法,是故致信。

  复次,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问曰:何以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他法?答曰:随世间法,如比丘欲供养法宝,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余持法、知法、解法者。佛亦如是,虽身中有法,而供养余佛法。

  问曰: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答曰:佛从无量阿僧祇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如佛在时,有一盲比丘,眼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衽脱,便言:谁爱福德?为我衽针!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我是爱福德人,为汝衽来!是比丘识佛声,疾起著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佛报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因,功德果报,功德力,今我于一切众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爱。佛为此比丘赞功德已,次为随意说法。是比丘得法眼净,肉眼更明。

  复次,佛虽功德已满,更无所须,为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技家百岁老公而舞,有人诃之言:老公年已百岁,何用是舞?公答:我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虽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

  问曰:若尔者,佛何以不自遥散释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养?答曰:为此间诸菩萨信普明故。

  复次,佛所遣使,水、火、兵、毒,百千种害,终不能伤;道里悬远,欲令安隐故。

  问曰:何故不以好宝深经,若佛菩萨宝言此宝诸天所不见能出种种妙物,如摩尼珠,故名佛宝也。为信,而以莲华?莲华小物,何足为信?答曰:佛不须物,佛宝、天宝尚亦不须,何况人宝?以不须故不遣,亦以佛自等有故不遣。深经亦尔。

  复次,诸经于佛则无甚深,甚深之称,出自凡人,凡人所疑,于佛无碍;凡人所难,佛皆易之。

  复次,华香清妙,宜为供养。如人献赠,必以异物。

  问曰:何故正以莲华,不以余物?答曰:供养唯以华香、幡盖;华有二事,有色、有香。

  问曰:余华亦有香、有色,何故唯以莲华供养?答曰:如华手经中说:十方佛皆以华供养释迦文佛。

  复次,莲华有三种:一者、人华,二者、天华,三者、菩萨华。人华,大莲华十余叶;天华百叶;菩萨华千叶。彼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叶莲华;娑婆世界中虽有化华千叶,无水生者,以是故遣。是莲华千叶金色,如上舌相中说。

  问曰:佛何以令普明以华散佛上?答曰:供养法,华香、幡盖:幡盖应上,干香应烧,湿香应涂地,末香及华应散。

  问曰:何以不供奉而已,而自散上?答曰:自手供养是身业,软言问讯是口业,能起身、口业是意业。是三业得功德牢固,与佛道作因缘。

  问曰:何以言汝当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诸菩萨难及难胜?答曰:佛、辟支佛、阿罗汉一切诸贤圣,皆一心敬慎。魔若魔民,及内身结使,种种先世罪报,皆是贼;近此诸贼故,应一心敬慎。譬如入贼中行,不自慎护,为贼所得。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以游彼界。

  复次,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则是诸功德初门。摄心得禅,便得实智慧,得实智慧,便得解脱,得解脱便得尽苦。如是事,皆从一心得。如佛般涅槃后一百岁,有一比丘,名忧波[毛@匊],得六神通阿罗汉,当尔时世为阎浮提大导师。彼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岁,此比丘尼年少时见佛。忧波[毛@匊]来入其舍,欲问佛容仪,先遣弟子。弟子语比丘尼:我大师忧波[毛@匊],欲来见汝,问佛容仪。是时,比丘尼以钵盛满麻油,著户扇下试之,知其威仪详审以不?忧波[毛@匊]入,徐排户扇,麻油小弃。坐已,问比丘尼:汝见佛不?容貌何似?为我说之!比丘尼答:我尔时年少,见佛来入聚落,众人言佛来,我亦随众人出,见光明便礼。头上金钗堕地,在大暗林下,佛光明照之,幽隐皆见,即时得钗。我自是后,乃作比丘尼,忧波[毛@匊]更问:佛在世时,比丘威仪礼法何如?答曰:佛在时,六群比丘,无羞无耻,最是弊恶;威仪法则,胜汝今日。何以知之?六群比丘入户,不令油弃。此虽弊恶,如比丘仪法,行、住、坐、卧,不失法则;汝虽是六神通阿罗汉,不如彼也。忧波[毛@匊]闻是语,大自惭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一心敬慎,善人相也。

  复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萨难胜难及,难破难近?譬如大师子王,难胜难破;亦如白象王及龙王,如大火炎,皆难可近。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故,若人欲胜欲破,是不可得,正可自破,是故言难近。

  问曰:一切大菩萨皆大功德,智慧利根,一切难近,何以独言娑婆世界中菩萨难近?答曰:实如所言。但以多宝世界中菩萨远来,见此世界不如,石沙秽恶,菩萨身小,一切众事皆亦不如,必生轻慢,是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诸菩萨难近。

  复次,乐处生人多不勇猛,不聪明,少智慧。如郁怛罗越人,以大乐故,无出家,无受戒;诸天中亦尔。是娑婆世界中,是乐因缘少,有三恶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难,以是故,易得厌心。见老、病、死至,心大厌患;见贫穷人,知先世因缘所致,心生大厌,以是故智慧利根。彼间菩萨,七宝世界,种种宝树,心念饮食,应意即得,如是生厌心难,是故智慧不能大利。譬如利刀,著好饮食中,刀便生垢,饮食虽好而与刀不相宜;若以石磨之,脂灰莹治,垢除刀利。是菩萨亦如是,生杂世界中,利智难近。如人少小勤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养马不乘,则无所任。

  复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萨,多方便故难近,余处不尔。如佛说:我自忆念宿世,一日施人千命。度众生故,虽诸功德、六波罗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恒以方便度脱众生。以是事故,是娑婆世界中菩萨难近。

  ﹝经﹞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华,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

  ﹝论﹞问曰:是普明菩萨大力神通故应能来,是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云何自致?多宝世界最在东边,道里悠远,是自用力行?为宝积佛力?是普明菩萨力耶?为释迦牟尼佛力?答曰:尽是四种人力。是出家、居家菩萨,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萨,四如意足好修,先世释迦牟尼佛因缘,亦自用己力,亦是普明菩萨力。何以故?是中力势薄者,是普明菩萨力故得来。如转轮圣王飞上天时,四种兵及诸宫观、畜兽,一切皆飞;转轮圣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随而飞从。此亦如是,力势薄者,以普明菩萨力故皆亦得来。亦是宝积佛力,及释迦牟尼光明照之。若自无力,但释迦牟尼佛光明照之,亦应能来,何况有三?

  问曰:是普明菩萨,何不独来而多将众人?答曰:翼从所宜故。譬如国王出时,必有营从。

  复次,是普明菩萨,及释迦牟尼佛因缘人故。所以者何?彼大众中二众共来,是故知有因缘者来,无因缘者住。

  问曰:是菩萨何以故与诸居家、出家,童男、童女俱来?答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种:若大、若小;小者童男、童女,余者为大。

  问曰:大者应行,小者何以能来?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利,行不善法,虽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虽小而大。

  复次,见此小者远来,人见则叹:小而能尔,为法远来!亦显佛法小、大皆得奉行。外道法中,婆罗门得行其法,非婆罗门不得行;佛法无大、无小,无内、无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药,以除病为主,不择贵贱大小。

  ﹝经﹞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

  ﹝论﹞问曰:若皆供养东方诸佛,诸佛甚多,何时当讫,得来此间?答曰:是诸菩萨非作人、天法供养,自行菩萨供养法。菩萨供养法,身入禅定,其身直进,从其身边出无量身,化作种种供养之物,满诸佛世界。譬如龙王行时,从身出水,普雨天下。

  问曰:此诸菩萨欲诣释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养诸佛?答曰:诸佛第一福田,若供养者得大果报。譬如人广修田业,为多得榖故。诸菩萨见诸佛供养,得佛果报,是故供养。

  复次,菩萨常敬重于佛,如人敬重父母。诸菩萨蒙佛说法,得种种三昧,种种陀罗尼,种种神力,知恩故广供养。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从佛得一切变现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当云何供养佛及法华三昧?即时飞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宝、华香。幡盖,供养于佛。出三昧已,意犹不足。于千二百岁,服食众香,饮诸香油,然后以天白毡缠身而烧。自作誓言:使我身光明,照八十恒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以身供养,是为第一!胜以国财妻子供养百千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于千二百岁,身然不灭。

  复次,是供养佛,得无量名闻福德利益,诸不善事皆悉灭除,诸善根得增长,今世后世常得供养报,久后得作佛。如是供养佛,得种种无量利,以是故,诸菩萨供养佛。

  ﹝经﹞持诸华香、缨络、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论﹞问曰:应言礼,何以名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

  复次,有下、中、上礼: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头面礼足,是上供养。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座比丘两手捉上座两足,以头面礼。

  问曰:四种身仪:若坐、若立、若行、若卧。何以故一面立?答曰:为来故不应行,为恭敬供养故不应卧。此事易明,何足问耶?应问或坐、或立。坐者于供养不重,立者恭敬供养法重。

  复次,佛法中,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来到佛所皆坐。外道他法,轻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众身、心属佛,是故立。若得道诸阿罗汉,如舍利弗、目连、须菩提等,所作已办,是故听坐,余虽得三道,亦不听坐,大事未办,结贼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勋故得坐。是诸菩萨中,虽有白衣,以从远来供养佛故立。

  ﹝经﹞白佛言:「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论﹞问曰:宝积佛一切智,何以方问讯释迦牟尼佛,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答曰:诸佛法尔,知而故问。如毗尼中,达贰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此作何物?阿难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达贰迦,作小草舍,常为放牛人所坏,三作三破,是故作此瓦舍。佛语阿难: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辈当言,佛大师在时,漏处法出!如是等处处知而故问。

  复次,佛虽一切智,随世界法,世人问讯,佛亦问讯,佛人中生,受人法,寒热、生死与人等,问讯法亦应等。

  复次,世界中大贵、大贱,不应相问讯;佛力等故,应相问讯。

  复次,是多宝世界清净庄严,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问讯,人谓轻慢。又复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种种虽胜,智慧、神力俱等无异,是故问讯。

  问曰:何以问少恼、少病不?答曰:有二种病:一者、外因缘病;二者、内因缘病。外者,寒热、饥渴、兵刃、刀杖,堕落、推压,如是等种种外患,名为恼。内者,饮食不节,卧起无常,四百四病,如是等种种,名为内病。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问少恼、少患不?

  问曰:何以不问无恼、无病,而问少恼、少患?答曰:圣人实知身为苦本,无不病时。何以故?是四大合而为身,地、水、火、风,性不相宜,各各相害。譬如疽疮,无不痛时,若以药涂,可得少瘥而不可得愈。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则死。以是故,不得问无恼、无病。外患,常有风雨、寒热为恼。复有身四仪:坐、卧、行、住,久坐则极恼,久卧、久住、久行皆恼。以是故,问少恼、少患。

  问曰:问少恼、少患则足,何以复言兴居轻利?答曰:人虽病瘥,未得平复,以是故,问兴居轻利。

  问曰:何以故言气力安乐不?答曰:有人病瘥,虽能行步坐起,气力未足,不能造事施为,携轻举重,故问气力。有人虽病得瘥,能举重携轻,而未受安乐,是故问安乐不!

  问曰:若无病有力,何以未受安乐?答曰:有人贫穷、恐怖、忧愁,不得安乐,以是故,问得安乐不。

  复次,有二种问讯法:问讯身,问讯心。若言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是问讯身。若言安乐不,是问讯心。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YIN欲、嗔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是二病问讯故,言少恼、少病,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

  问曰:人问讯则应尔,诸天尚不应如此问讯,何况于佛?答曰:佛身二种:一、神通变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故,不如天,是故应如人法问讯。

  问曰:一切贤圣,心无所著,不贪身,不惜寿,不恶死,不悦生,若如是者,何用问讯?答曰:随世界法故,受人法问讯。遣问讯,亦以人法。千叶金色莲华,如上说。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佛。

  ﹝论﹞问曰:佛无胜如,今何以故向东方诸佛散华供养?如佛初得道时,自念人无所尊,则事业不成,今十方天地谁可尊事者?我欲师而事之!是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观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胜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诃般若波罗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师,我当恭敬供养尊事是法。譬如有树名为好坚,是树在地中百岁,枝叶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树出已,欲求大树以荫其身。是时林中有神,语好坚树言:世中无大汝者,诸树皆当在汝荫中。佛亦如是,无量阿僧祇劫,在菩萨地中生,一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处坐,实知一切诸法相,得成佛道。是时自念:谁可尊事以为师者,我当承事恭敬供养。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言: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今何以故复供养东方诸佛?答曰:佛虽无上,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过佛者,而行供养。供养有上、中、下;下于己者而供养之,是下供养;供养胜己,是上供养;供养与己等者,是中供养。诸佛供养,是中供养。如大爱道比丘尼,与五百阿罗汉比丘尼,一日中一时入涅槃,是时,诸得三道优婆塞,举五百床;四天王举佛乳母大爱道床;佛自在前擎香罏,烧香供养。佛语比丘:汝等助我供养乳母身!尔时,诸阿罗汉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头栴檀香薪,助佛作[廿/积],是为下供养。以是故,虽不求果而行等供养。

  复次,唯佛应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如偈说:

  智人能敬智,智论则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

  以是故,诸佛一切智,能供养一切智。

  复次,是十方佛,世世劝助释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萨,观诸法空无所有,不生不灭。如是观已,于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舍六波罗蜜入涅槃。譬如人梦中作[木+伐],渡大河水,手足疲劳,生患厌想。在中流中梦觉,自念言:何许有河而可渡者?是时,勤心都放。菩萨亦如是,立七住中,得无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尔时,十方诸佛皆放光明,照菩萨身,以右手摩其头,语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当念汝本愿,欲度众生。汝虽知空,众生不解,汝当集诸功德,教化众生,莫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三十二业。汝今始得一无生法门,莫便大喜!是时,菩萨闻诸佛教诲,还生本心,行六波罗蜜以度众生。如是等初得佛道时,得是佐助。又佛初得道时,心自思惟:是法甚深,众生愚蒙薄福,我亦五恶世生,念当云何?念已,我当于一法中作三分,分为三乘以度众生。作是思惟时,十方诸佛皆现光明,赞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五恶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众生。是时,佛闻十方诸佛语声,即大欢喜,称言:南无佛!如是十方佛处处劝助为作大利,知恩重故,以华供养十方佛。最上福德,无过此德。何以故?是华宝积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华。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萨,送此华来,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养,是福倍多。何以故?佛自供养佛故。佛法中有四种布施:一、施者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三、施者清净,受者亦净;四、施者不净,受者不净。今施东方诸佛,是为二俱清净,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养十方佛。

  问曰:一切圣人不受报果,后更不生,云何言是施福最大?答曰:是福虽无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报无量。诸圣人知有为法,皆无常、空故,舍入涅槃,是福亦舍。譬如烧金丸,虽眼见其好,不可以手触,烧人手故。

  复次,如人有疮,则须药涂,若无疮者,药无所施。人有身亦如是,常为饥渴、寒热所逼,亦如疮发;以衣被、饮食、温暖将适,如药涂疮。如愚痴人,为贪药故,不用涂疮;若其无疮,药亦无用。诸佛以身为疮,舍放身疮故,亦不受报药。以是故,虽有大福,亦不受报。

  ﹝经﹞所散莲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论﹞问曰:华少而世界多,云何满?答曰:佛神通力故,如上八种自恣变化法:大能令小,小能令大,轻能令重,重能令轻,自在无碍,随意所到,能动大地,所愿能办。诸大圣人皆得是八种自在,是故佛能以少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又复以示众生未来福报,如此少华,满东方世界。又劝东方菩萨,言植福于佛田中,所得果报,亦如此华弥满无量;汝虽远来,应当欢喜!遇此大福田,果报无量!

  ﹝经﹞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问曰:上佛以舌相光明,化作千叶宝华,一一华上皆有坐佛;今何以故一一华上,皆有坐菩萨?答曰:上是佛所化华,故有坐佛。此是普明菩萨所供养华,是故有坐菩萨。

  复次,上诸众生应见坐佛得度,今此众生应见坐菩萨得度,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先说。

  ﹝经﹞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足,各以供养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养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论﹞如说偈:

  诸圣所来道,佛亦如是来;实相及所去,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佛亦如实说:以是故名佛,多陀阿伽度。

  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一切诸供养,以是故名佛,以为阿罗诃。

  正知苦实相,亦实知苦集,知苦灭实相,亦知苦灭道。

  真正解四谛,定实不可变,是故十方中,号三藐三佛。

  得微妙三明,清净行亦具,是故号世尊,鞞阇遮罗那。

  解知一切法,自得妙道去,或时方便说,愍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令到安隐处,以是故名佛,以为修伽陀。

  知世所从来,亦知世灭道,以是故名佛,为路迦鞞陀。

  禅戒智等眼,无及况出上,以是故名佛,为阿耨多罗。

  大悲度众生,软善教调御,以是故名佛,富楼沙昙藐。

  智慧无烦恼,说最上解脱,以是故名佛,提婆摩菟舍。

  三世动不动,尽及不尽法,道树下悉知,是故名为佛。

  ﹝经﹞南方度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菩萨名离忧。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灭恶,佛号宝山,菩萨名义意。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胜,佛号胜王,菩萨名得胜。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善,佛号善德,菩萨名华上。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喜,佛号喜德,菩萨名德喜。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论﹞问曰:如佛法中,实无诸方名。何以故?诸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中所不摄,四法藏中亦无,说方是实法,因缘求亦不可得,今何以故此中说十方诸佛、十方菩萨来?答曰:随世俗法所传,故说方,求方实不可得。

  问曰:何以言无方?汝四法藏中不说,我六法藏中说。汝众、入、界中不摄,我陀罗骠中摄。是方法,常相故,有相故,亦有亦常。如经中说:日出处是东方,日没处是西方,日行处是南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日有三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后合。随方日分,初合是东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处是无分。彼间此,此间彼,是方相;若无方,无彼、此,彼、此是方相而非方。答曰:不然!须弥山在四域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郁怛罗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于弗婆提人是东方;弗婆提日中,是阎浮提日出,于阎浮提人是东方。是实无初,何以故?一切方皆东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处是东方,日行处是南方,日没处是西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是事不然!

  复次,有处日不合,是为非方,无方相故。

  问曰:我说一国中方相,汝以四国为难,以是故,东方非无初。答曰:若一国中日与东方合,是为有边,有边故无常,无常故是不遍,以是故,方但有名而无实。

  ﹝经﹞尔时,是三千大千世界,皆成为宝,华遍覆地,悬缯幡盖,香树华树,皆悉庄严。

  ﹝论﹞问曰:此谁神力令地为宝?答曰:是佛无量神力变化所为。有人咒术,幻法,及诸鬼神、龙王、诸天等能变少物;令三千大千世界皆为珍宝,余人及梵天王皆所不能。佛入四禅中十四变化心,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华香树木,一切土地,皆悉庄严;一切众生皆悉和同,心转为善。何以故?庄严此世界,为说般若波罗蜜故。亦为十方诸菩萨客来,及诸天世人故庄严。如人请贵客,若一家请则庄严一家,一国主则庄严一国,转轮圣王则庄严四天下,梵天王庄严三千大千世界。佛为十方无量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主,是诸他方菩萨及诸天世人客来故。亦为此彼众人见此变化庄严,则生大心,生清净欢喜心,从大心发大业,从大业得大报,受大报时更生大心,如是展转增益,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变此世界皆悉为宝。云何名宝?宝有四种:金、银、毗琉璃、玻璃。更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玻璃、砗磲、玛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更复有宝:摩罗伽陀(此珠金翅鸟口边出绿色,能辟一切毒也。)因陀尼罗,(天青珠。)摩诃尼罗,(大青珠。)钵摩罗伽,(赤光珠。)越阇,(金刚。)龙珠,如意珠,玉贝,珊瑚,琥珀等,种种名为宝。是宝有三种:有人宝、天宝、菩萨宝。人宝力少,唯有清净光色,除毒、除鬼、除暗,亦除饥渴、寒热种种苦事。天宝亦大、亦胜常,随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语,轻而不重。菩萨宝胜于天宝,能兼有人宝、天宝事,又能令一切众生知死此生彼因缘本末,譬如明镜见其面像。

  复次,菩萨宝能出种种法音;若为首饰宝冠,则雨十方无量世界诸佛上:幢幡、华盖种种供养之具以供养佛。又雨衣被、卧具、生活之物,种种众事,随众生所须,皆悉雨之,给施众生:如是等种种众宝,以除众生贫穷苦厄。

  问曰:是诸珍宝从何处出?答曰:金出山石沙赤铜中,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龙珠出龙脑中,珊瑚出海中石树,玉贝出虫甲中,银出烧石,余琉璃、玻璃等,皆出山窟中,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为玻璃珠。如是等诸宝,是人中常宝。佛所庄严一切世界,是最殊胜,诸天所不能得。何以故?是从大功德所生。种种华幡,如先说。香树者,名阿伽楼,(蜜香树。)多伽楼,(木香树。)栴檀,如是等种种香树。华树名瞻卜,(黄华树。)阿输迦,(无忧华树。)婆诃迦罗,(赤华树。)如是等种种华树。

  ﹝经﹞譬如华积世界,普华世界,妙德菩萨,善住意菩萨,及余大威神诸菩萨,皆在彼住。

  ﹝论﹞问曰:何以言譬如华积世界?答曰:彼世界常有净华,此世界变化一时,故以喻也。譬喻法,以小喻大。如人面好,譬如满月。

  问曰:更有十方诸清净世界,如阿弥陀佛安乐世界等,何故但以普华世界为喻?答曰:阿弥陀佛世界,不如华积世界。何以故?法积比丘,佛虽将至十方观清净世界,功德力薄,不能得见上妙清净世界,以是故,世界不如。

  复次,当佛变化此世界时,正与华积世界相似。以是故,言譬如华积世界。

  问曰:更有余大菩萨,如毗摩罗鞊、观世音、遍吉菩萨等,何以不言此诸菩萨在彼住,而但言文殊尸利、善住意菩萨,答曰:是遍吉菩萨,一一毛孔常出诸佛世界及诸佛菩萨,遍满十方以化众生,无适住处。文殊尸利分身变化入五道中,或作声闻,或作缘觉,或作佛身,如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尸利菩萨,过去世作龙种尊佛,七十二亿世作辟支迦佛,是可言可说。遍吉菩萨不可量,不可说,住处不可知;若住应在一切世界中住,是故不说。

  复次,及诸大威神菩萨,亦应总说遍吉等诸大菩萨。

  ﹝经﹞尔时,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揵闼婆、人、阿修罗等,及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一切皆集。

  ﹝论﹞问曰:佛神力无量,一切十方众生,若尽来在会者,一切世界应空;若不来者,佛无量神力有所不能!答曰:不应尽来,何以故?诸佛世界无边无量,若尽来者,便为有边。又复十方各各有佛,亦说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四十三品中,十方面各千佛现,皆说般若波罗蜜。以是故不应尽来。

  问曰:若有十方诸佛,皆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菩萨何以故来?答曰:如普明菩萨来章中已说,与释迦牟尼佛因缘故来。

  复次,是诸菩萨本愿故,若有说般若波罗蜜处,我当听受、供养,是以远来。欲以身力积功德故;亦以示诸众生,我从远来供养法故,云何汝在此世界而不供养?

  问曰:佛于法不著,何以故七现神力而令众生大集?答曰: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知难解,不可思议,是故广集诸大菩萨,令新发意者心得信乐。譬如小人所语,不为人信,贵重大人,人必信受。

  问曰:何以故言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但应言天世界,人世界则足。何以故?十号中言天、人师,以是故应言天、人而已。答曰:诸天有天眼、天耳,利根智慧多,自知来,以是故言天世界。

  问曰:若天世界,已摄魔、梵,何以别说若魔、若梵?答曰:天中有三大主:释提婆那民二处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梵天王为主。

  问曰:如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皆有主,何以但有三主?答曰:释提婆那民依地住,佛亦依地住,常来佛所,大有名称,人多识故。魔王常来娆佛;又是一切欲界中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皆属魔王。

  复次,天世界,则三界天皆摄是天中;一切欲界魔为主,是故别说。

  复次,魔常娆佛,今来听般若波罗蜜,余人增益信故。

  问曰:色界中大有天,何以但言梵世界集?答曰:上诸天无觉观,不喜散心,又难闻故。梵世界有四识,易闻故,又梵世界近故。

  复次,梵名离欲清净,今言梵世界,已总说色界诸天。

  复次,余天未有人民,劫初生时,梵天王独在梵宫,寂寞无人。其心不悦而自生念:此间何以不生人民?是时光音天命尽者,应念来生。梵王便自生念:此诸天先无,随我念故生,我能生此诸天。诸天是时亦各自念:我从梵王生,梵王是我父也。以是故,但说梵世界。

  复次,二禅、三禅、四禅天,于欲界见佛听法,若劝助菩萨,眼识、耳识、身识,皆在梵世界中取。以是故,别说梵世界。

  问曰:何以故独说诸沙门、婆罗门,不说国王及长者诸余人众?答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门、婆罗门。出家名沙门,在家名婆罗门。余人心存世乐,是故不说。婆罗门多学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是故但说沙门,婆罗门。在家中七世清净,生满六岁皆受戒,名婆罗门。是沙门、婆罗门中,有道德智慧,以是故说。

  问曰:先以说天世界,今何以复说天?答曰:天世界是四天王、忉利天;魔是他化自在天;梵是色界。今说天,是欲界中夜摩、兜率陀、化乐、爱身天等。爱身在六天上,形色绝妙,故言爱身。

  问曰:何以但说揵闼婆,不说诸余鬼神及龙王?答曰:是揵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其心柔软,福德力小减诸天。诸鬼神,鬼神道中摄;龙王,畜生道中摄。甄陀罗亦是天伎,皆属天,与天同住共坐,饮食伎乐皆与天同。是揵闼婆王名童笼磨。此言树。是揵闼婆、甄陀罗,恒在二处住,常所居止在十宝山间;有时天上为诸天作乐,此二种常番休上下,人在四天下生,生有四种,极长寿乃至无量岁,极短寿乃至十岁。阿修罗恶心斗诤而不破戒,大修施福,生在大海边住,亦有城郭宫殿。是阿修罗王,名毗摩质多婆梨罗睺罗,如是等名阿修罗王。如说:一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说偈:

  大智精进佛世尊,我今归命稽首礼!是罗睺罗恼乱我,愿佛怜愍见救护!

  佛与罗睺罗而说偈言:

  月能照暗而清凉,是虚空中天灯明,其色白净有千光,汝莫吞月疾放去!

  是时,罗睺罗怖懅流汗,即疾放月。波梨阿修罗王见罗睺罗惶怖放月,说偈

  问曰:

  汝罗睺罗何以故,惶怖战栗疾放月?汝身流汗如病人,心怖不安乃如是!

  罗睺罗尔时说偈答曰:

  世尊以偈而敕我,我不放月头七分,设得生活不安隐,以故我今放此月!

  波梨阿修罗王说此偈言:

  诸佛甚难值,久远乃出世,说此清净偈,罗睺即放月。

  问曰:何以不说地狱、畜生、饿鬼?答曰:地狱大苦,心乱不能受法;畜生愚痴覆心,不能受化;饿鬼为饥渴火烧身故,不得受法。

  复次,畜生、饿鬼中,少多有来听法者,生福德心而已,不堪受道,是故不说。

  问曰:若尔者,揵闼婆,阿修罗亦不应说,何以故?鬼神道中已摄故。答曰:佛不说摄,今何以言摄?此是迦旃延子等说。如阿修罗力与天等,或时战斗胜天。揵闼婆是诸天伎,与天同受福乐,有智慧能别好丑,何以故不得受道法?如杂阿含天品中说:富那婆薮鬼神母,佛游行宿其处。尔时,世尊说上妙法甘露,女男二人啼泣,母为说偈止之:

  汝郁怛罗勿作声,富那婆薮亦莫啼!我今闻法得道证,汝亦当得必如我。

  以是事故,知鬼神中有得道者。

  复次,摩诃衍中密迹金刚力士,于诸菩萨中胜,何况余人?如屯仑摩甄陀罗王,揵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乃至摩诃迦叶不安其坐。如此人等,云何不能得道?如诸阿修罗王、龙王,皆到佛所,问佛深法,佛随其问而答深义,何以言不能得道?

  问曰:于五道众生中,佛是天人师,不说三恶道,以其无福,无受道分故。是诸龙、鬼,皆堕恶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说五道,说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说。婆蹉佛妒路部僧说有六道。

  复次,应有六道,何以故?三恶道一向是罪处,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罗、揵闼婆等,生处应别。以是故,应言六趣。

  复次,三恶道亦有受道福,少故言无。及诸菩萨绍尊位者,如先说。

---------------------------------------------------------------------------------------------------------------

更多龙树菩萨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