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来净宗传弘之大势


2014/9/3    热度:195   

二千年来净宗传弘之大势
  节录印光大师文钞正编卷二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窦存我 敬录谨注
  编者按:大师遗教,已流通者有文钞正续二编,未印行者有文钞三编一种;文钞正编中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皆言言见谛, 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发挥禅净奥妙,抉择修持难易,正知正见,深入浅出,实有发前人未发处。愿学佛者,先熟读大师数文,然后依之修持而广参博究,则法眼圆明不致为盲禅瞎说者所误。兹窦存我居士敬录大师遗教中详陈净宗之传弘史实,题为“二千年来净宗传弘之大势”,并加注语,尤为显豁,愿读者细读之。
  迨至大教东来,远公大师遂以此为宗。
  佛法虽在汉时已入中国,盛行实始东晋。初由神僧佛图澄以神通力摄受石勒石虎,佛教在北方遂有成为国教之势。澄公门下出道安法师,安公门下出远公,佛法遂盛行于南方。远公宏法,虽遍宏三藏教典,而以净土为归宿。故中国佛教各宗,以净宗创建为最早,且为佛教宏扬之主动力也。
  远公传云:大教流行江东,经卷未备,禅法无闻,律藏多阙。师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越葱岭,旷岁来还,皆获梵本。罗什法师与师书云:经言:末代东方有护法菩萨。钦哉仁者,善弘其道。夫财有五备;福、戒、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仁者备之矣。
  初与同学慧永,欲往罗浮,以为道安法师所留。
  安公在襄阳,门徒数百,遣令分化各方。知远公当大弘佛化,故留之不使往岭南也。
  永公遂先独往。至浔阳,刺史陶范,景仰道风,乃创西林寺以居之。是为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也。
  永公创建西林,在远公建东林前七年,似为东林作前导者。大法之兴,因缘聚会,非偶然也。
  至太元九年甲申,远公始来庐山。初居西林,以学侣寖众,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为创寺于山东,遂号为东林。
  高僧传云:永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观此,则东林之立,永公实为功首。十八高贤,永公居首,诚一大因缘,不可思议。而先后两刺史护法之功,亦不在小。大法将兴,众缘毕会,十方三世诸佛,所幽赞矣。莲社高贤传云:师梦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栖神,愿毋他往,其夕大雨雷震,清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故名殿曰神运。乃至朽壤涌泉,神龙降雨,金像自至,蛇虎潜踪,固道力所感通,亦神灵所密护也。
  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远公乃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刘遗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
  莲社初建,岁在庚寅。现在又到庚寅了。上距莲社初建之年,为庚寅者廿九,为岁千六百八十。这一千六七百年中,佛法的兴衰,了世运的隆污,思之可为浩叹!自太元庚寅,至会昌乙丑,仅四百五十五年。佛法极盛之期,只此四百五十余年耳。自会昌之后,佛法也衰了,我们的国家社会,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会昌灭法一事,对我们的关系,实在太大了。但千年来的读书人,史学家,看法却是不同。而我们佛教徒,只知三武之难,(北魏太武灭法,在庚寅后五十六年丙戍。周武灭法,在庚寅后一百八十四年甲午)。却不知会昌一役,关系是如何重大。对于佛法之兴,也不知由于莲宗之兴而来。这些历史上的因果律,不弄清楚,遂至佛法永不复振,社会日就衰落。我们今天,要赶快做这种工作,将病源寻得,才好对病下药啊!
  而慧永法师,亦预其社。永公居西林,于峰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至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则其人可思而知也。
  远公未至之前,永公先至。东林之立,永公翼赞之功为多。西林之与东林,永公之与远公,为地二而不二,为人不同而同,宏法大士,和敬相资,故能大扇莲风,普利有情也。
  当远公初结社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属法门龙象,儒宗山斗。由远公道风遐播,故皆群趋而至。
  当时佛教大德,固是不思议人,乘愿垂迹,助宣佛化。即儒教中人,也是道高德重,清风亮节,回超凡俗。所以能树之风声,转移世运,即刘裕萧衍之辈,也都皈敬三宝啊。
  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入莲社而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
  当时帝王卿相,文武大臣,贤士大夫,既皆闻风景慕,入山访道。则一般社会人士,平民百姓,自更踊跃皈诚。即就现在所传残阙不全之典籍而观;如晋安帝、梁武帝、桓玄、殷浩、王谧、王默、何无忌、谢灵运、陶潜、张野、王乔之、毛修之诸人,并皆皈心礼敬。乃至奉五斗米教,扰乱省之卢循,也抒诚于师。则朝野倾心之状,可想见了。后十五年,即义熙元年,姚秦弘始七年,姚兴礼鸠摩罗什为国师,率群臣听讲译经。史云:由是州郡奉佛者,十室而九。
  自后若昙鸾、智者、道绰、善导、清凉、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
  鸾公,绰公、导公,是净土宗。智者是台宗。清凉是华严宗。永明是禅宗。略举各宗古德,以见各宗同归净土也。
  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
  鸾公生西,在梁武帝大同八年,西魏大统八年,东魏兴和四年。岁在壬戍; 上距莲社启建之岁,一百五十三年。距什公开译场之岁,一百卅五年。距远公生西,一百二十七年。距魏武灭法,九十六年。下距梁亡,七年。距周武灭法,三十一年。距周亡隋兴,三十八年。
  往生论是天亲菩萨所造。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尤精唯识,而弘赞净土,可见净宗与佛法之关系,尤可见与相宗之关系矣。论示五门修观,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义。鸾公作注,妙义泉涌,为净宗最妙开示。
  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
  天台智者大师,是台宗创建者。时当陈隋之交,在鸾公后数十年,吾国大乘法,所谓教下三家,以台宗为最先,传承为最盛,沾被为最广,与净宗之因缘亦最深。盖念佛见佛,直下承当,心佛不二,入佛知见,正法华宗旨,亦即佛法之究竟义,如来出世之本怀也。故曰:“净宗正引上根,旁引中下。”此所以古德先哲,极力倡导也。
  十疑论破十种根本疑,示三种障菩提门法,三种顺菩提门法,修净业人,熟读此论,决生净土。观经疏示一心三观妙行,六即阶渐位次,尤为净宗要典也。
  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
  本传云:师并州汶水人。俗姓卫,弱龄处俗,闾里以恭让知名。年十四,出家,习经论,又事瓒禅师,学禅。迨憩锡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寺乃鸾大师所立也。师慕鸾公净土之业,于是潜心观想。时四十八,隋炀帝大业五年也。师坐常向西,六时礼敬不缺,念佛日以七万计。普化僧俗,为众讲无量寿经,观经,几二百遍。听讲者各捏珠,称佛号,若潮汐声。或时散席,响弥林谷。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四月廿七日,示寂于玄中寺,春秋八十有四。又师六十七岁时,见鸾公于空中,又见化佛住空,天华下降。大众观者,以衣襟承得天花,薄滑可爱。师因此色力愈坚,道俗向风者愈众。师之道力愿力固难思议,亦可见净土法门之不思议功德矣。
  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
  本传云:师讳善导,不详其所出。人皆称善导和尚,云是阿弥陀佛化身也。唐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精要。修行余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旋至京师,激发四众。每入室,长跪唱佛,非力竭不休。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未尝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好食供众,粗恶自奉。所有衬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修营塔寺,然灯续明。三衣一钵,不使人持。行不共众,恐谈世事。道俗从其化者甚众,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三昧,生净土者,不可记述。师之一切行履,实示净业行人以良好模范。当时法化普被,屠肆至无过问者云。
  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
  清凉为七帝师,为华严宗四祖。既疏八十卷华严,复疏贞元新译行愿品四十卷,所谓四十卷华严也。华严一经,统摄一切经。行摄一品,又摄华严全经。而末后一著,导归净土。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领此玄旨,则华藏现前。即不悟而一心净土,亦步步趋向妙觉。夹道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吾人终日在阿弥陀佛常寂光中,奈何舍父逃逝呢。
  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
  永明出会昌灭法之后,邪见横兴,乐邦路塞,故以古佛身,树正法幢,冶禅教于一炉,指乐邦为归宿。其宗镜录,融禅教也。其万善同归集,归净土也。日课佛名十万,以一百八事自程,示净业模范也。而吃紧为人处,尤在四料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者,读四料简,无不归心净土矣。
  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专修矣。
  诸佛说经,菩萨造论,高僧法语著述,皆指归净土。具载大藏经中。唯禅宗务密修,不肯显说。在诸宗并盛之世,自有利益。及会昌灭法,诸宗并衰,禅宗独盛。此时若不显垂言说,指归净土,则上违佛旨,下误众生,故永明以古佛身,为之倡导也。自此之后,真达禅宗者,无不显劝,令人求生净土矣。
  故死心新禅师劝修净土文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正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劝修净土文甚多,特举禅宗祖师之文,以见自永明后,祖师皆劝修净土也。禅宗诸祖师,劝修净土者亦多,特举死心此文,以此三语,要而切也。首言易念易生,以摄卑劣慢人。次言机钝难悟,须仗他力,以摄增上慢人。末以堕狱为誓。祖师为人之心,恳苦切至如此。吾人能不感动乎。
  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洞下一宗,多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深入。
  死心劝未悟人修净,以机钝难悟也。但我慢根深者,往往不肯自认钝根,错找路头,自误误人。故真歇了公直示已悟者尚须修净。以虽悟自性佛,未见果上佛,尚非究竟也。并云净土法门,直接上根。可谓将佛祖心脉,和盘托出矣。至谓佛祖禅教,同修净土,则净土法门之高深广大可知。无量法门,皆由净土而入。则可知西方极乐,正华严法界之门矣。彻悟禅教者,其证入境界,出词吐语,固自不同也。
  长芦赜禅师,结莲花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入胜会。遂以二菩萨为会首。足见此法契理契机,诸圣冥赞也。
  等觉菩萨,现身说法,则由禅入净,法门之契机契理可知。吾人不可辜负菩萨悲心。
  以上略举三禅师,以见宗门人修净之一斑。
  当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皈依,为之倡导。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
  常公以律宗大德,为净宗祖师。社名净行,殆取华严净行品之意。固由净宗重行,亦见律净两宗与华严宗之关系也。王文正以当时首相,一代名臣,首先皈依。则常公之道高德重,朝野之倾心向往,情形可想见矣。
  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
  文潞公以四朝元年,提倡净土,故登高一呼,万流响应。十万人求生净土,可谓空前绝后之大会矣。
  宋代惩唐末藩镇之弊,重文轻武。读书人多务空谈,互争意见,门户水火,国势衰弱。犹能太平百年,与唐媲美,岂非佛法之效乎。
  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
  中峰广录,怀净土诗,天如或问,楚石净土诗,妙叶念佛直指,皆阐扬净土。此皆禅宗尊宿弘净者也。
  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摰诚恳者。
  云栖老人,以华严宗而归净土。幽溪、蕅益,以台宗而归净土。同为净宗祖师。此三位祖师,皆参禅得悟,皆严净毗尼,皆深达教相,皆专修净土。则禅教净律,是一非二矣。所谓佛法是不二法也。
  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弘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
  读二祖传记,皆夙根朗发,宗说兼通,解行俱至。殆皆菩萨乘愿示现也。吾人于二祖传记及法语,若能悉心研读,必可脱胎换骨。惊天地,动鬼神,非虚也。
  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
  此语近承前段,则令人依劝发菩提心文及彻悟语录以行也。远接全篇,则凡弘扬净土文字,皆可依行,皆往生资粮也。而梵天红螺之文,尤为要矣。
  自后国运日衰,不暇提倡,法运亦随之而衰。至咸同时,兵灾四起,哲人日希,庸流日多。行者唯奉韩欧程朱辟佛之说,以为至理名言。而不知佛法包括群圣之薪传,发明当人之心性,其妙义微言,功德利益,有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者。以故悉以毁灭佛法为志事,不肯读诵受持,保护流通,致令佛法一败涂地。譬如小儿,见摩尼珠,不但不加保重,尚欲毁而弃之。
  此段言近世佛法衰落之故,由于士习鄙陋,八股之外无文字,讲章之外无学问,读书人终身为八股所误,除一部高头讲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外,不复知有学问。故唯奉韩欧程朱为圭臬,不知佛法之高广精深。佛法遂衰矣。
  至光绪末,废除举业,大开游学之端。凡天姿高者,悉以博览为事。所有各种学理,皆不足以餍饫其心。唯佛学幽深宏博,无妙不备,真俗互资,空有圆融,从兹群相研究而修习焉。礼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今既知其旨,知其善矣。岂肯将此无上心法,让古人独得,而自己与一切同人,皆不得乎。是故研究会,居士林,念佛社,素餐会,各处建设。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者,日见其多,譬如穷子,自迷家乡,一旦得人提示,当即直求归路,断不肯仍旧循乞,孤露他方也。
  此言自废八股科举,提倡学堂游学以来,佛法有复兴之机。清末民初之情形如此。其后有趋向歧路者,今又有重兴之势矣。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