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文集:浅谈五戒与人生(正群)
2014/9/4   热度:263
持戒文集:浅谈五戒与人生(正群) 正群 在民国年间,中国近代的高僧太虚大师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概念,人生佛教和传统的佛教宗派相比,好像是独立于别的宗派的新生产物,但它的思想内容却是与原始佛教相契的,人生佛教的立足点是人,释迦佛也是由凡人修成的,他也是降生在人间的,他所度的众生也是人。太虚大师有一首偈是这样说的:“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首诗清清楚楚地说明了做人与成佛的关系。我们应该以佛陀为榜样,改掉自身的毛病和习气,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自身的毛病习气,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呢?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能离开世间法。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戒为师,守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能守持五戒,就能够完善我们的人格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不杀生。就是要我们有慈悲心,让我们要对一切有情众生一视同仁,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私欲而将它们杀害。佛陀主张平等、慈悲的精神,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只要我们能守持不杀戒,社会上的打架、斗殴、杀人等等这些恶性事件就可以日渐消除,社会也可以安稳,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二、不偷盗。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只要是“有主之物不与而取”就是盗。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来满足这个五蕴假合的色身,但是我们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来获得我们所需的物质,儒家与佛家讲不偷盗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如果能持不盗戒,社会就可以更安宁,人人也都能安居乐业了。 三、不邪YIN。如今的社会找情人、搞婚外恋的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已经开始日渐沉伦与丧失了。沉迷畸形的感情中,不能自拔,贪恋美色的享受而不能迷途知返,有些人对家的概念和应尽的责任已经不屑一顾了,所以现在社会上的离婚率很高,有的甚至因为婚外情而杀人丧命,确已屡见不鲜。这样很容易引起家庭的不稳定,如果一个家庭建立后,夫妻之间没有邪YIN行为而能够相敬如宾,那么,家庭就能够幸福美满了,社会就多一份稳定。 四、不妄语。不妄语又包括了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话。世人如能守持不妄言戒,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童叟无欺,人与人之间就能够相互信任,杜绝猜疑。如果在日常当中,我们不两舌,不恶口,则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挑拨离间,就不会用种种虚妄不实的语言来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导致无端的是非,甚至动武伤人。不恶口的人出言慈和,还可以积德成善,为众人所爱敬。人人守持不妄语戒,就可以共同建立起诚信的社会环境。 五、不饮酒。三国时,魏王曹操在《短歌行》里写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杜康就是指的酒,可是酒真的能解忧吗?有一首歌词是这样写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在现今的社会里,酒后驾车,酒后失德的事情还少吗?最后害人害已,搞得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世人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佛在世时,有一男居士受了五戒,一向清静,只国误饮酒而破了不饮酒戒,最后导致了其余杀、盗、YIN、妄四戒全破了。这里,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饮酒的危害性了吧!世间的“酒圣”、“酒仙”们,你们还不应该赶快悬崖勒马吗? 自汉明帝永平十年,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将佛法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并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还是无法正信佛教。有的人来到寺院烧香拜佛,就以为佛教是用来保平安、升官发财的途径;有的人看佛教的信众老年人占多数,就以为佛教是老年人老来无事的精神寄托;有的人则受一般世俗见解的影响,以为学佛是走投无路或感情受到打击创伤时无奈的选择……可到底什么是佛教呢?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佛法的宗旨是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能使众生解除烦恼、离苦得乐而最终了脱生死。 我们每个人只要能守持五戒,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按照佛陀所示的真理,努力行善,就可以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们学佛,不仅自利还要利他;我们完善了自己,同时也在利益他人,我们帮助别人,同时也在完善自己;即防非止恶,又净化人心。再广修四摄、六度即可转凡入圣,变娑婆为极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