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得到圣地------宝丰香山寺
2014/9/3   热度:312
中国历代观世音菩萨来历的传说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公元前二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之后,经过三国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随唐时朝,佛教信仰在中国已经盛行,而汉族和藏族的佛教徒普遍信奉观世音菩萨。下面介绍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主要的二种传说。 妙善公主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妙庄,生有三位公主。大公主名妙因,二公主名妙缘,三公主妙善。三位公主长大成人后,大公主、二公主都听从父王的旨意出嫁了。唯有妙善公主不听父王之命,不肯嫁夫,决心出家修行。国王再三善言劝说,妙善公主也不回心转意,国王十分气愤,就将妙善公主贬为平民,赶出皇宫。从此妙善公主就到香山寺出家修行了。 后来妙庄国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这时候妙善公主已经修行成证果,听知父王病危,就变化成一个老和尚来给国王治病,诊脉之后告诉国王,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配药,病才能痊愈。妙庄国王认为大公主、二公主是最为孝顺听话的至亲,于是就传下圣旨,让她们献出手和眼。可是两位公主都不肯。于是老和尚就建议国王派大臣到香山寺去求神仙帮助。当妙庄国王派遣的大臣到达香山寺时,妙善公主立刻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双手和双眼剜割下来,交给大臣带回给妙庄国王服用。妙庄国王病愈之后,特地亲自到香山寺拜谢神仙活命之恩,才赫然发现救他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妙善。当妙庄国王见到自己的女儿已无手无眼,悲痛万分,他向天地呼吁、叩首,求天地神灵帮助女儿恢复手眼。上天神灵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所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千手千眼。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庄严宝相的典故。 (注香山寺:于唐朝时修建。在河南省宝丰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大小龙山之间,是观世音菩萨修炼成道的地方,也是海内外闻名的观世音菩萨道场。香山寺内,有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碑文中说:『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炼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塔』下面。』『大悲观音塔』是结构坚固雄伟的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 在中国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几乎化身女相为多。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愿,观察世间,一切众生,为女众的苦难者多。所以观世音菩萨有闻声救苦,经常以女相救度,中国老百姓对观世音菩萨是最特别亲切尊敬的。
香山大悲菩萨传(宋)蒋之奇 昔道宣律师居终南山灵感寺行道,感天人给侍。师问天曰:吾闻观音大士于娑婆大有因缘,应化何地最胜?天曰:菩萨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香山为胜。师曰:香山今在何处?天曰:嵩岳之南二百余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之地。 往昔过去劫,有王名妙庄严王,夫人宝德,无生太子,惟有三女。长曰妙颜,次曰妙音,小曰妙善。始孕妙善,夫人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天华遍及内外,国人骇异。即生,不浴而鲜洁,梵相端严,五色云覆其身。国人曰:圣人出世之也。父母虽奇之,然心邪,遂恶菩萨。长成,进止容仪,超然拔俗。常服垢衣,不华饰。日止一食,不茹荤辛。斋戒修行,无有退志。宫中号曰佛心娘子,宫娥沐化,咸迁善离欲。王销憎之,将欲择配。王谓妙善曰:二姐已婚,汝今出幼,当招附马。妙善曰:爱河浪阔,苦海渊深,富贵不常在,荣华如泡幻。不贪一世之荣,免沉多劫之苦,儿志求出家,修行学道。王婉言相诱。复曰:若免三患,当从严命。王曰:何为三患?妙善曰:一者,世人少时,面如珂月。及老,发白面皱,行住坐卧百不如少;二者,肢体康强,步行若飞,忽一病至,卧于床枕,无一可喜;三者,姻戚集合,骨肉满前,一旦无常,父子虽亲,岂能相代?三患若免,从婚可得,若未能者,出家务道,了达本心,以灭诸患。王怒,责令后花园治圃,截损饮膳。二姐私往夺其志,妙善固守不回。夫人亲谕之。妙善曰:一切世间恩爱缠缚,无有出期,骨肉会合,终必离散,愿母自宽幸。有二姐奉傅,无以妙善为意也。夫人及姐奏正,舍之出家。王诏白雀寺尼僧惠真领去,令以苦楚退其志。尼等恐惧,以粗务柴、水、杵臼、园蔬任之。感辅蔬冬茂,厨侧涌泉。后设计劝勉回宫,妙善曰:岂不闻障人出家,万劫受苦?汝等敢违佛门利益,苦受三途业报?尼曰:我奉王命,王闻有泉蔬之异,颇类妖孽,遂大怒。遣使臣,携武士,杀妙善。使臣既至,妙善听命,即谓尼众,汝等速避,吾当受诛。妙善乃出就死。将婴刃次龙山,山神知妙善大悲菩萨,将证道果,救度众生,无道父王误将斩首。以神通力,摄取妙善置于山下。使臣既失妙善所在,驰奔奏王,王复惊怒,驱五百军,尽斩尼众,悉焚庙宇。夫人王族,昔不恸哭。谓女已死,欲救无及。王谓夫人曰:且勿哀哭,此少女者,非吾眷属,当是魔怪来生我家。朕得除去妖魔,甚可为喜。 妙善既以神力摄至龙山之下,环视无人,即徐步登山。忽闻腥秽,又念:山木幽寂,安有浊气?山神化为老人,见妙善曰:仁者欲往何所?妙善曰:我欲入此山修道。老人曰:此山之中,乃鳞界羽毛所居,非仁者修行之地。妙善曰:此山何名?老人曰:龙山也。龙居此山故以名之。此去西岭若何?曰亦龙所居,是故谓之小龙山。惟两山之中有一小岭,号曰香山。此处清净,乃仁者修行之地。妙善曰:汝是何人?指吾居处。老人曰:弟子非人也,乃此山神。仁者将证道果,弟子誓当守护。言讫不见。妙善乃入香山,登顶四望,阗无人踪,即自念言:此处是吾应化之地,故就山顶葺宇修行。草衣木食莫为人知,已三年矣。 尔时,父王以是罪业故,感迦摩罗疾,遍于肤体,寝息无安。竭国妙医不能救疗。夫人王族夙夜忧念。一日,有异僧立于内前曰:吾有神方,可疗王病。左右闻语,急以奏王。王曰:汝有何药可救吾病?僧曰:贫道有方,应有两种大药。王曰:如何?僧曰:用无嗔人手眼可成此药。王曰:请勿戏论。取人手眼宁不嗔乎?僧曰:王国有之。王曰:今在何处?僧曰:王国西南有山,号曰香山,山顶有仙人,修行功著 ,人无知者,此人无嗔。王曰:如何可得其手眼?僧曰:他人莫求,唯王可得。此仙人者,过去与王有大因缘,得其手眼,王之疾立愈无疑。王闻之,乃焚香祷告曰:朕之大病果获痊平,愿此仙人施我手眼无所吝惜。祷华,即令使臣持香入山。使臣至已,见茅庵中有一仙人,身相端严,趺坐而坐。即焚妙香,宣王敕命曰:国王为患迦摩罗疾及今三年,竭国神医妙药莫能治者。有僧进方,用无嗔人手眼乃可成药。今者,窃闻仙人修行功著,谅必无嗔。敢告仙人,求乞手眼治王之病。使臣再拜,妙善思念:我之父王不敬三宝,毁灭佛法,焚烧刹宇,诛斩尼众,招此疾报。吾将手眼以救王厄。既发念已,谓使臣曰:汝之国王膺此恶疾,当是不信三宝所至。吾将手眼以充王药,惟愿药病相应,除王恶疾。王当发心归向三宝乃得痊愈。言讫,以刀自抉两眼,复令使臣断其两手。尔时,偏山震动,虚空有声,赞曰:希有希有,能救众生,行此世间难行之事。使臣大怖。仙人曰:勿怖勿怖,持我手眼还报于王,记吾所言。使臣受之,还以奏王。王得手眼,深生惭愧。令僧合药。王乃服之,未及旬日王病悉愈。王及夫人戚里臣庶,下逮国人,皆生艰苦。王乃召僧供养谢曰:朕之大病非师莫救。僧曰:非贫道之力,王无仙人手眼安得愈乎?王当入山供谢仙人。言讫不见。王大惊,合掌曰:朕之薄缘乃感圣僧来救,遂敕左右:朕以翌日,往以香山供谢仙人。 明日,与夫人、二女、宫族严驾出城,入香山。至仙人庵所,陈妙供。王焚香致谢曰:朕婴此恶疾,非仙人手眼难以痊愈,故朕今日亲携骨肉,来诣山中供谢仙人。王与夫人宫嫔皆前瞻,睹仙人无手眼,悉生哀念。以仙人身不完俱,由王所致。夫人审问瞻相,谓王曰:观仙人形相,颇类我女。言讫不觉哽噎涕泪悲泣。仙人忽言曰:阿母夫人勿疑,妙善我身是也。父王恶疾,儿奉手眼上报王恩。王与夫人闻是语已,抱持大哭,哀恸天地。曰:朕之无道,乃令我女手眼不全,受兹痛楚。朕将以舌舐儿两眼,续儿两手,愿天地神灵,令儿枯眼重生,断臂复完。王发愿已,口未至眼,勿失妙善所在。尔时,天地震动,光明晃耀,祥云周覆,天雷晃耀,乃现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身相端严,光明晃耀,巍巍堂堂如星中月。王与夫人宫嫔睹菩萨形相。举身自朴,抚膺号恸,扬声忏悔;弟子肉眼不识圣人,恶业障心,愿垂救护,以除前愆。弟子从今以往,回向三宝,垂兴佛刹。愿菩萨慈悲,还复原体,令我供养。须臾,仙人复还本体,手眼完具,趺坐合掌,俨然而化,如入禅定。王与夫人发愿:必是菩萨不肯离于此地,欲令一切众生见闻供养。如是言已,与夫人畀之,即时轻举。王乃恭置龛内,菩萨真身外营宝塔,庄严葬于山顶庵基之下。与宫眷在山守护,昼夜不寝。久久乃归国重建梵宇,增度僧尼,敬奉三宝。出内库财,于香山建塔十三层,以覆菩萨真身。弟子蒙师问及菩萨灵感,略述大旨。若夫菩萨微密应化,非弟子所知。 律师复问:香山宝塔今复如何?天神曰:塔久已废,今但止浮屠而已,人罕知者。圣人示迹,兴废有时,后三百年当重兴耳。律师闻已,合掌赞曰:观音大士神力如是,非菩萨慈悲广大莫能显示其迹,非彼土众生缘熟不能感其应。巍巍乎,功德无量不可得而思议哉!命弟子义常志之实。圣历二年仲夏十五日也。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