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之辨证唯物主义解读
2014/9/3   热度:594
《金刚经》之辨证唯物主义解读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金刚经》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之一,他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于鬼神的害怕,而他们又认为《金刚经》是能够辟邪的,所以很多人天天读他,而《金刚经》的真实思想本原确很少被人理解.这里我们来研究一下其中的道理,看佛祖贵为太子,于人世间痛苦的感受后面到底得到了什么感悟.下面先讨论其前十个部分.
我们先讨论第一部分.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这样我知道,时候到了,得道者在一定的场合和孤独中,和一大批研究道理的人一起.这个时候,得道的人,在一个大生活环境中,吃饭的时候能够穿上了衣服了.在这世间感受痛苦.象乞讨一样的存在已经完毕,他们在这里深刻的体会了生活,回归了他原来的本位,完毕了,饭吃了,衣服穿上了,把四处游荡的足收起来,坐了个位置.如此他们应该是能够开始说道了.这是因缘啊,不感受世间的道理,不集中很多人的智慧,没有研究的环境,谁能够有心情做出什么好的道理来!就更加不要说金刚不败的不生不灭的道理了.这一切都是必然的,"法会因由"是道理出来根本原因.法则和道是由因缘产生的.
下面解说第二部分.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这时候,一些道行比较高的人须菩提(长老须菩提,名是非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对佛说"少有这样的人啊!世尊!如来想普遍的善缘守护所有的人,用这些法则来告诉人民,世尊!善良的人其心会思想反来复去,善恶无端,他们应该由什么道路,让他们坚持正义和善良的信念"佛说:"这想法好啊,你要明白,要用善良来保护人民,所以要用善良嘱诸人民,你当仔细的听着,就按照你说的,人都是向往善的人,其心是反来复去的,人民是如此想的,你就要如此跟着想,才能够说服他们""是啊,世尊!人都愿意听他想听的话,我也愿意听你说的详细道理."
光之暗影认为,其意思是说,只有善良的正义才能够主宰世界.而只有从根本上按照人民的本质分析和定义的善良才是真实的.
下面分析第三部分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佛告须菩提:“所以的生命应该如此降伏其心!所有类型的生命,我都要让他没有余地的被度到极乐世界,如是就度了所有的生命,实际上不会有人可以被你超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你按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价值观点去度化人,那么你其实就不是在度人,而是在强迫他人.
光之暗影认为,最光明正大最普遍的事情才最正宗的.所以所谓的度人应该是无差别的.这是最为上乘的法则.
下面分析第四部分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再说,须菩提!发善良心的人,劝说世人应该没有价值取向,所谓做好事情,不要往满足人家的耳朵的听觉,鼻的闻的气味,口的味觉,身体的感觉方向布施.不要往这些虚假感觉上布施.你想想,东方有大啊,你想得出来吗!""想不出的那么大他比我的想象力量更加广大"东南西北方有大啊,你想得出来吗!""想不出来的大,他比我的想象力量更加广大,世尊!”"须菩提!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啊,但是善良的人不往满足他人的感觉布施!其功德也有如东南西北方那样大""须菩提!善良的人应该往教人法则的方向去布施".这样才是无穷无尽啊!
光之暗影认为,所谓做好事情,不应该是为他人付出,而是给他一个无限获得的法则.这是做最好的好事.
------------------
下面分析第五部分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须菩提!于我们的感觉,可以实际看到事物的本质吗""不能够,世尊!事物的道理和本质人是不可以直接看到的,什么原因呢,如来所以说的事物的相,并不永恒"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的相都是虚假的,如果你知道所有的相都是事物变化中的一种表现,如此你就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光之暗影认为,其意思是说,事物的本质是要事物变化的规律,道理是从实在见中被人分析分离出来的.
下面分析第六部分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须菩提坦白的对佛说:“世尊!颇有众生,听了你上面说的话,他们还相信你吗?”佛告须菩提:"不要如此想啊,如来被人遗忘以后,过几百年,有些为人民修福利的人,在这些话中能够产生信心.你应当知道,我说的话是能够通过无数时间证明的,有非常思维能力的人是能够认识我的东西的,那些人是非常的因缘才能够理解的,只要他看到这些文字,就会相信.须菩提!我是清楚的知道,那个时候的人民要得到我说的话中无量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而不重复.这还有因为,所有这些价值取向就是为我,为人,为大众和无我.反正就必然在这些思想中有取舍.但是如果所有的人如果价值观点都不是确定的,人如果定义一个价值取向,就必然是取向就是为我,为人,为大众和无我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人不取任何价值取向,也是会取向就是为我,为人,为大众和无我.他其实是有价值取向的,只是没有说明白而已,因为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价值观点.所以人不应该有价值取向,也不应该没有有价值取向.因为这个原因,如来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该知道,我说的话都是喻意,法都要舍去何况非法呢!"
光之暗影认为,上面佛说言外之意.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下面分析第七部分
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须菩提!于你的认识,什么叫做得到无碍反来复去的智慧之心啊!事物本来的最高法则呢?"须菩提说:“按照我理解的佛所说的道理,没有名字定法就叫做最高智慧法则,也没有确定的法则,如来把他说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不可以取的,也不可以再去说,他现在并不是是法则,也并不是不是法则.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切被认为正确无上者,因人的认识法则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光之暗影认为,其言外之意,是法则是变化和发展的,人不会得到一个万能的法则,有行迹的学说不是千古不变的.不是真实的无任何学说,而是学说是运动和变化的.
下面分析第八部分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须菩提!于人的意识,如果有人用全部世界这么多的宝物,三千个这么多,来做好事情,所有的功德,多不多啊?”须菩提说:“很多啊!世尊!什么原因呢,这好事并不一定是好事的本质,所以如来说是好事的量大而已!”“如果又有人,于《金刚经》中得到其中的本质意义,为他人解说,其功德比施舍那么多宝物的人还要多。什么原因呢,须菩提!所有的善良的伟大的人和其建立造福世间的法则,都是被包容在《金刚经》中。须菩提!所谓的法则,其实并不是法则。”
光之暗影认为,其言外之意就是,产生法则的法则才是法则之母!给人民宝物,不如给人民以道路和法则.而所谓的道路和法则也有不适当的时候,我们不坚持预先规定的道路,我们只坚持信义.坚持无上无间的信义.一切正确的思想和法则都是因为人正确的认识和信义而出来的.
下面来分析第九部分。
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须菩提!于你的思想认为,须陀洹能作这样的想法:‘我得正果吗?”须菩提言:“不会,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须陀洹名声已经算是入流(成为大师了),而其实是无所谓成为大师的,不往入人感觉取向价值,(光之暗影认为,不为了耳朵听来名声好而成为大师),他是听起来有须陀洹这种名誉!”。“须菩提!你认为斯陀含能作这样的想法:‘我得正果吗?’”须菩提说“不能够,世尊!我想原因是这样的,斯陀含名义上是其法则能够做到往来无碍,而其实并无往来,(光之暗影认为就如辩证法,看上去是左右说都是有道理,其实左右各不同。)”“须菩提!你认为阿罗汉能作这样的想法:‘我得正果吗?’”须菩提说:“不能够啊!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没有法则名为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这样的想法:‘我得阿罗汉道’”他就已经着了我人众生寿者的自我价值追求中去了,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光之暗影认为,此为离开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思考问题,就是无我,无他,无我见,无他见和无定见),就是人间得到了思考问题最高明的法则的人,是第一个离开了低级趣味的人了。我不认为我是第一个离开了低级趣味的人。世尊!我若作这样的想法:‘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光之暗影认为,其意思是说须菩提本来是这样的,现在只是名义上名为乐阿兰那行者。这名只是一种象).
光之暗影认为,此说的意义是所谓的名只是事物的表象的一种取舍关系,而并不是确实如此.这于人也一样,如此所谓的思想家,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某些能力和作为比较多的一种总结而已,而如果一个人爱上了思想家这个名字,那么他其实已经没有资格成为思想家了.
==========================
下面分析第十部分
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佛告诉须菩提:“你认为我前世,在然灯佛那里,得到了道没有?”“不能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实际上是无法得到道的。”“须菩提!你认为,善良的人而追求的道的学说难道不是庄严的?”“不认为这样,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庄严佛土者,并不真的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啊!所以为追求真理和善良的人应该有如此理念,人不应该往事物的表象和人的感觉方面产生情感而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应该没有任何偏向而客观的看待事物。须菩提!假如有个人,身体就想拂家虚无的最大的须弥山那么大,于你的思想,这身体大吗”“很大啊,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佛说的并非是其身体有那么大,是取其大身之名。”
光之暗影认为,其言外之意义,宗教一切神鬼学说,并不实际,只为取其意义。寓意而已。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