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2014/9/4    热度:234   

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8.正定

 

  正定

  Right Concentration

  samma samadhi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正定为八圣道的最后一个道支 ,属圣道的定力分部。

  定义

  “何为正定?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 —— 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 —— 进入、安住于第一禅那: 由远离而生起喜与乐、伴随着寻想与评量。随着寻想与评估的平息,他进入、安住于第二禅那; 由沈静而生起喜与乐,随着寻想与评量的消退、知觉汇合起来 —— 有了内在确定。随着喜的消退,他保持着宁静、有念、警觉,身体敏感于乐。他进入、安住于第三禅那,对此圣者们宣告:‘宁静、有念,他有了愉快的居处。’ 随着乐与苦的放弃 —— 如先前喜与悲的消退一般 —— 他进入、安住于第四禅那: 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此谓正定。”

  —— SN XLV8 ( 相应部 )

  --------------------------------------------------------------------------------

  净化依赖于定力

  “我告诉你们,心漏的终结依赖于第一禅那 ...... 第二 ...... 第三 ...... 第四禅那 ...... 无限空间维度 ...... 无限意识维度 ...... 无所有维度。 我告诉你们,心漏的终结依赖于非想非非想维度。”

  ——AN IX36 (增支部)

  --------------------------------------------------------------------------------

  定力的四种发展

  “定力有四种发展。哪四种? 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即时即地愉快的居处。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知识与景象 (知见) 。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念住与警觉。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心漏的终结。”

  (1)“那么,什么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以获得即时即地愉快的居处?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 —— 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 —— 进入、停留于第一禅那: 由远离而生起喜与乐、伴随着寻想与评量。随着寻想与评量的平息,他进入、停留于第二禅那; 由沈静而生起喜与乐,随着寻想与评量的消退、知觉汇合起来 —— 有了内在确定性。随着喜的消退,他保持着宁静、有念、完全警觉,身体敏感于乐。他进入、停留在第三禅那,对此圣者们宣告:‘宁静、有念、他有愉快的居处。’ 随着乐与痛的放下 —— 就如先前喜与苦的消退一样 —— 他进入、停留于第四禅那: 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这就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即时即地愉快的居处。”

  (2)“那么,什么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知识与景象?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关注光感,决意于关注白天[任何时刻]的光感。白天[对他]如夜晚一般、夜晚又如白天一般。借着开阔、无碍的觉知,他培养起明亮的心智。这就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知识与景象。”

  (3)“那么,什么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念住与警觉? 有此情形,感受升起时、比丘有觉知,继续时、有觉知,消退时、有觉知。辨知升起时、他有觉知,持续时、有觉知,消退时、有觉知。这就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念住与警觉。”

  (4)“那么,什么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心漏的终结?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专注于五蕴的升起,消逝:‘这是 色 、这是它的起 因 、这是它的消逝。 这是受 ...... 这是 想 ...... 这是 行 ...... 这是识、这是它的起 因 、这是它的消逝。’ 这就是发展定力,在发展与深修之后,可得心漏的终结。”

  “这便是定力的四种发展。”

  ——AN IV .41(增支部)

  --------------------------------------------------------------------------------

  圣正定

  “那么,比丘们,何为有支持与资助的圣正定? 任何专注的心,具备了这七个因素 —— 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与正念——就称为有支持与资助的圣正定。”

  ——MN117 (中部)

  --------------------------------------------------------------------------------

  你在等什么?

  起来!  坐起来!

  你何需睡眠?

  患病的人,为渴求 之箭刺穿的人,受压迫的人,

  有何安眠?

  起来!   坐起来!

  为了达到宁静而坚定修行。

  不要让死神——看见你的疏忽——

  欺骗你,把你置于掌下。

  ——Sn II.10(经集 )

  “那里有树桩; 那里有空静之处。比丘们,去修禅那。不要失去警觉。不要以后有悔。这就是我们对你们的 告诫 。”

  ——SNXXXV.145 (相应部)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