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黄念祖上师
2014/9/3   热度:1434
忆恩师黄念祖上师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莲 定
莲华龙尊金刚阿阇黎上师,於西元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北京时间),圆寂往生,时年七十九岁。老人家的骤逝,使我们震惊悲痛不已。将近十年来,与上师接触频繁,所受教益,非笔墨能叙述,亦非我能力所能表达。但应“华府佛教会通讯”之邀稿,不敢推辞,故不惮敝陋,把与上师交往因缘及所得教诲,平实地书录於后。
溯自一九八二年,由台湾埔里莲华精舍陈公引舟上师介绍,有缘得知黄上师居住北京,碍於两岸关係,未能马上联络。到一九八四年开始通函。似乎冥冥中上师与我们一家特别有默契,有感应,从通信中得到不少教益与诸多领会。一九八七年,上师与台湾莲华精舍五位传人均感时机成熟,在美国维州成立莲华精舍,上师千里迢迢,来美主持,为新道场开光,使北京、台湾及美国三地均有密宗坛城的修持和传授。是时华府佛教会同修亦来拜谒上师,感知上师是位身体力行,修持精诚,戒律严谨,悲智双运,集禅、净、密三宗俱通於一身之大善知识。
上师特地把从北京带来刚刚脱稿的“大乘无量寿经解”,赠送给华府佛教会。当时佛教会会长刘启义居士将该“大经解”寄给专弘“无量寿经”的净土法门法师。法师得此大经註解,欢喜无量,并将“大经解”翻成繁体字,在美、台、港、大陆各地大量地印行流传。
中国近代佛教界的居士中有两位杰出的大德,称为南梅北夏,南梅是南方梅光羲老居士,为上师的母舅。北夏是北方的夏莲居老居士,是其恩师。夏莲居老居士在往生前曾把受菩萨戒时的钵以及烧护摩所用的菩萨衣赐给上师。日寇侵华,国都播迁,又获虚云老和尚授三皈依,老和尚亦以潜修净业、自他俱利予以谆诫。其后,亦曾受皈依於贡噶呼图克图,督噶呼图克图,亲增呼图克图,几位活佛都是大成就者;而后又皈依於密宗莲华正觉金刚上师,获遴选为莲华精舍的金刚阿阇黎,传承接法人,这是上师密宗的传承。
上师根器猛利,学佛历程如“心声录”所言:“大学三年级时,找到母亲的一部有註解的《金刚经》,在读经时,产生了空前的稀有情况:如闻惊雷,醒人长梦;如沐春风,身心调适;如饮甘露,遍体清凉;如闻妙乐,顿忘俗味。当时只感觉一阵阵清凉与光明,自头至足,遍灌全身,一夕之间二三十次,其殊胜安乐不是言语所能形容。这才恍然明白,不是佛法辜负人,而是人辜负佛法。这才端正了自己对佛法的认识。当时体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经中的核心。凡夫下手最好是持名念佛,但当老实念去,便可望暗合经中妙谛。”
上师毕生自持精严,不受顶礼,不受供养,悲深愿切,利生广博,每日自定课业,甚为繁重,未能竟业,决不就寝;同时还要忙着立论著述,回覆世界各地同修信函,接待访客。真正做到“把身心奉与诸佛”,“将生命托付龙天”,丝毫不被逆境折服,亦不顾及自身病痛;所想到的只是如何能将法益广为饶益众生,让更多生灵能增长善根,明白自心,离苦趋乐!
自一九八四年十月到一九九二年三月,我们有幸受上师垂承关爱。现在他虽离开我们,但九年来的通函,却时时可读可看,字字坎在心中。来信最使我受益的是他老人家对於学佛道理和实践的一些问答,不但解我疑难,亦使我茅塞顿开。他是谆谆善诱,对我却是当头棒喝,灌输最珍贵的知识及见解。由于“会讯”篇幅有限,下面就引录一部份上师的佛学问答。
问:密宗行者要旨为何?
答:密宗以发大心为主,为实践此大心,则以自修为始。康藏常例,於学十二年显教后,修四加行三年,然后修小法,相应后,才举行大法灌顶。得灌顶后经常是住茅蓬,闭关专修,有长达十二年者,有一个“十二年”未成,再闭一个“十二年”者,这样才能谈得上成就,才开始有度人的本领。要是一个修行人,没有深入自修,只是忙於传教救人,这就像世间的庸医,既没有研究医学,又没有治病经验,只是想挂牌行医,美其名为“治病救人”实际上是“庸医杀人”,在密教中则更为严重,没有得到金刚上师的金刚命令,擅自充当上师,胡乱传法,这都是破戒的。在大陆没有领到政府的执照就去行医是犯法的,其罪名是“无照行医”,现在有许多自称为上师者,与此相类。
再进一步说,去冬读古人著作,看到古德告诫说“未明心见性者,广造伽蓝,犯戒”。这就是说,一个没有开悟的人,只是忙于盖庙,是破戒。世间佛教徒多知“外供诸圣”而不晓“内重己灵,坚求正觉”故鲜有成就也。又经云:“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可见广造无量无数之佛像与宝塔,其功德远不如自心之一念清净。
问:密宗、净土宗的修持精义为何?
答:密宗道场重人重法,不重殿堂与陈设等,首要是“人”,首先要看有无信心纯正,发菩提心,死心踏地认真修持之人。心地善良,品质高尚者,随喜共修,长期共修。则可看出来者信心是否纯正,根器是否猛利,发心是否广大,必须具备上三者,方堪承荷无上密宗之大法。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把密宗深奥的道理;公开说明了。华府佛教会以净土宗为核心,这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佛教团体,诸上同修发心至诚,读诵研究大乘无量寿经与净修捷要,虔诚专久精进不懈,真乃人间芬陀利华!
善导大师曰:“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说,如来之所以兴於世间,只是为了宣说弥陀本愿功德之海。而备说弥陀愿海之经,则唯有大乘无量寿经了。弥陀大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因此大愿,所以当来一切含灵皆得度脱。至於一个凡夫,何以能因十念便生净土?就因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至於应当如何念呢?“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只是老老实实一句一句的念去,这就是事持,只要念的明白,听的清楚;这一句便是念了,念来念去,自然而然,或明合、或暗合(不知不觉)而达於理持,理持即是理念,凡夫无从下手,只能从事持下手,但当事持时,自己的凡心已成为佛心了。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自他不二,自心即是佛心。许多人讥笑净土宗心外法,殊不知极乐不在心外,若能如是信入,往生定臻上品。
问:念佛与无住生心的关係如何?
答:来信认为必须在禅宗破本参之后,具此水平念佛才能说是无住生心。这是由于同修未明持名之妙,其妙处就在于“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只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绵绵密密,不知不觉便不念自念(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很多),进而能所两忘,只是孤零零的一句佛号(咒也一样)。一切不去想,只是佛号明朗现前,这便暗合无住生心。所以持名称为易行道,称为径中之径。若先须达到悟心的水平,那就难了,当前滔滔者满天下,试问有几何人开悟(我曾见过几位,但都已离开这个世界),一亿人中难得有一个。
问:如何实益众生?度化众生?
答:来信提及“唯有自己能发光(指智慧明朗)才能实益众生”。真是至理名言,盼同修本此精神,真实用功,行解相资,自然竿头日进,从明入明,吉祥圆满。至於您在段末所云“宁为蕉芽败种”则为矫枉过正之言,故再申其意。
同修所听到的“不要急于度生”。其中所否定者,只是个“急”字。度生本是好事,但操之过急,则好事会变成坏事。譬如手持不发光的手电灯,为别人照路,这有什么用处呢?又譬如甲乙两人,甲刚考上医大,便天天要给人看病,乙在医大毕业以后,仍读研究生,自己除学习外,不断看医书,添设备等办诊所,可是他没有成天忙于找病人去治病,我们能说他是不想治病救人吗?相比之下,甲是胡闹,其结果有二:(一)是无照行医,是犯法的。(二)是庸医杀人,也是犯法的,至于乙才是有决心,有计划,真实想救人的好医生。
往生极乐世界者,纯一是大乘根器。“往生论”曰:“二乘种不生”。修证到阿罗汉,若不发大乘心,仍旧不能往生。昙莺大师说,只是羡慕极乐世界的安乐,是不能往生的。
再进一步说,真实修法念佛的人,在自修中,便是利他,造福一方,饶益大众。念佛之人,有一由旬(最小是四十里,大则八十里)的光明,光照之区,普蒙加被。经中说:一个地区若在二十四小时内没有一个人念一声佛号,空中的夜叉,便会飞下来抓活人吃。前十年,通愿法师(大陆道德极高,修持极好的比丘尼)到我家里,这是第一次会面,刚一相见,她十分惊愕的说:“怪不得呢!我以前老觉得奇怪,为什么北京预报有大地震,但到时都不震?今天才明白,原来是北京有这样一个人。”我当时回答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北京修持的人多,这是大家共同的力量”。当前世界多灾,尤其是最近苏联的地震,一座城市变为废墟,十几万人丧命。如果城中有人念佛修法,一定可使大灾变小,小灾变无。现在各地多灾,所以我希望一切佛教徒用功修法。
上师往生荼毗后家人陆续捡出坚固子(俗称舍利子)共计三百八十多粒,五色皆有。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亦是依戒定慧薰修所成者,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上师的功德成就,可以从发菩提心来看。大菩提心者,诚如上师所言,乃大智、大悲、大愿三结合之心。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即离相,此大智也。修一切善,大悲大愿也。终日度生是悲,终日无度是智,终日度生,终日无度之心是菩提心。盖普度之心是悲,求生之心是智,若无大智慧决不能信净土法门也。上师一世,发大乘之极致。现上师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弟子们亦可期上师乘愿再来,度我众生。
与上师交往十年,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可取自上师为夏莲居大师八秩寿辰的颂赞部份:
猗与恩师 大善知识 乘愿再来 示生尘世 圆解圆修
智慧猛利 宗通说通 圆融一味 金刚正眼 烁破大千
续佛慧命 继祖心传 从禅入显 摄净归密 万流入海
一心净信 一句弥陀 即深妙禅 净念相继 直透玄关
知恩报恩 宏法利生 掩关津门 专注大经 无量寿经
净宗宝幢 广摄众妙 究竟一乘 畅佛本怀 为世明灯
舍命註经 六载方成 德风广被 名称普闻 大众钦仰
趋叩师门 宫墙九仞 妙德难思 慕名者众 知音者希
知音传实 慕名传虚 师灑甘露 普润三根 开我茅塞
出我迷津 恶海腾波 唯赖慈航 请师慈悲 乘愿再来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