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六)


2014/9/4    热度:467   

益西彭措堪布: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六)

 

  【若说:若诸法无实如幻,则学布施等道亦不应理,如买幻马而辛劳,有何必要?】

  有人说:既然诸法得不到事实,像幻化的事一样虚假,那我们学布施、持戒等道就不合理了,比如费了辛苦去买幻马,走很多的路去市场,在马群里精挑细选,又和卖马的人谈价,最后一无所获,这样徒劳无义地做有什么必要呢?

  【答:此唯是为果或必要、不观不察而论行持。】

  “唯”字意深,要善加领会。分两句说:第一、唯是有必要而说行持。内在的深义是:有病就要吃药,病好了也无须吃药,药是依病而施设的;或者,“过河须渡船,到岸不须舟”。是指示道非实法,但有作用;没有到彼岸时,须要假借法来度过,而这也是一时的法的作用,不能执实。第二、唯是不观不察而论行持。内在的深义是:谛观时无一相,没有任何言语可谈;不观察时可以假立而说。

  先说第二点。要分好观察时和不观察时。如果观察修道这件事,修者、所修、修的作业都成了一无可得,不见有谁在修,也不见有所修和修的作业,所以观察时就不可说。比如你现在听法,不观察可以说听法。观察时得不到所听的声音,得不到能听的身体、耳根、耳识,也找不到所起的心念,这样没办法用语言说这是什么。所以“唯是不观不察而论行持”。

  以下说第一点。

  【何等必要?即:于此如幻般的轮涅显现分,以缘起无欺有故,乃至能取所取之行尚未消于法界之间,在众生份上,此显现相续不断,且能为利为害,由此对能灭自他诸苦及作利乐之方便的此道精进。】

  有什么必要修道呢?就是如幻般的轮涅显现这一分,因为无欺有缘起的缘故,乃至能、所二取没有消尽之间,显现是一直相续不断的,而且这些显现对有情会起利益和损害的作用,所以要对能息灭自他粗、细诸苦以及能对自他作暂时、究竟利乐之方便的此菩提道精进修持。

  “如幻”是指轮涅的一切显现现而无自性。不论轮回还是涅槃的显现,只要有因缘和合,就会现起现相,这就是无欺的缘起规律。“能取”指心王和心所;“所取”指境。“能、所之行消于法界”,就是在成佛时分别心变现的相都消于法界,而成佛之前,因上有能、所二取的种子、习气,果上有二取的现相。“行”是迁流的意思,因上有二取的种子、习气,果上就现起能所二取的妄相。正现二取相时又在阿赖耶识中熏成种子,以种子又现相,这叫做“行”。“乃至”表示阶段,是指从凡夫到十地之间的时位。“众生”指九法界众生,包括六凡和三圣。

  “此显现相续不断”,比如人在得了眼病期间,明知道海螺是白色,黄色只是假相,但还是随习气力不断地现起黄色。虽然这样现黄色,也是实际没有的。总之,只要同类的因缘还在相续,同类缘起现的假相就一定相续现起。凡夫有粗的种子,一至九地有细的二取种子,十地还有二取习气,所以虽然二取的相像幻化一样虚妄不实,但在成佛之前它会一直相续而起。也就是在轮涅方面有种种杂染的种子和清净的种子,有这些种子存在,就会现起种种染净的相。

  “且能为利为害”,就是虽然显现是虚妄的,但对心有作用,清净的显现利益心,不清净的显现损恼心。比如,地狱的刀山、火海只是恶习气现的,就像恶梦里的景象,虚妄不实,但这些刀山火海把人摧残得惨不忍睹;天上的欢喜园是善习气现的,就像美梦里的景象也是虚妄不实,但里面的光明、香气、水流、地面,让人感受喜乐。就像这样,从地狱到天界之间,有种种有漏的苦乐现相。而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三种圣者,有越来越清净的无漏现相,越往上苦就越轻、乐就越殊胜。而这些都来自于修持三乘的正道。这些道就是能息灭自他诸苦和能作利乐的方便,所以要精进修持。

  【此非执道果实有而勤修,乃如变化幻军能从敌畏中解脱,及士夫梦中受苦而于觉醒之方便精进般。】

  “此”指中观师。中观师不是执著有个实有的道以及有个实有的果而勤修,而是修如幻的道、求如幻的果。“乃如”以下是以比喻显示这种情形。

  第一个比喻:幻师变化幻军,能脱离敌人追杀等的怖畏。

  变化的幻军都是假的,毫无真实,但变化幻军能起作用,敌人见到幻化大军就会逃散一空,由此就从敌畏中解脱。相反,如果不变化幻军,就一直处在敌军的围攻中遭受砍杀。所以变化幻军非常有必要。

  “军”是由千万将士组成,比喻道有布施、持戒等的无量支分。“幻”是指幻军虚假,现而无实。道也是这样,没有实法。“变化”表明幻军只是幻师变的,没有自体,比喻道只是由自己的心现的,也没有自体。换句话说,观待心才有道,心不作就没有道,所以道不是有自体的法。“敌”指贪嗔等烦恼;“畏”指生老病死等苦;“能从敌畏中解脱”,就是以如幻的道能从烦恼所引的苦中解脱。总之,道不是实法,但能让人离苦,所以有必要修。

  “息灭苦”就是果。果也是假立的,观待心有如幻的苦,才有苦的息灭,没有苦就没有苦的息灭,所以所谓的灭苦也是假立的,不是实有。

  第二个比喻:比如梦见有老虎窜出来吃自己,吓得魂不附体。整个梦的过程没有任何实法,没有真的老虎来咬自己的肚子,但梦中一直处在恐惧、紧张等的苦恼中,所以有必要设法让心从梦中醒来。也就是要依止觉醒的方便勤修,才能从梦中觉醒,而出离梦中的苦。等醒来之后,那个觉醒的方便也知道是假的,也不必要再用心念着它。而且梦醒之后,也没有什么要求的果。

  以上“从梦中觉醒”的喻义很深。众生就是迷,像做梦一样,觉醒过来,问题就都解决。这不是有什么实有的道、果。但在有苦的时候就要依止正道来求得彻底灭苦的果。

  【那么,于瑜伽师及凡庸前共同显现的此等法有何可诤呢?】

  这是问:山河大地等既是凡庸前的显现,也是瑜伽师前的显现,那双方有什么可诤的呢?

  【答:并非就“显现有事”这一分的有无而诤,因为无任何遮现相的中观师。凡庸见有事时,将所见事执为真实或胜义中有,而不许现而无实如幻之性,故二者相诤。】

  回答:你没有搞清所诤的地方,诤的不是“显现有事的有和无”,因为没有任何否认现相的中观师。那又诤什么呢?就是诤这个现相的体性是实还是虚。凡庸把所见的事执著为真实中有,他不承认这是现而无实如幻的体性,而中观师说虽然有现相,但不是真的(就像电影里现山河大地,现的是虚相。真正要找,是得不到一点的)。以这个原因,两者相诤。

  “无有遮现相的中观师”,就是抉择凡夫位和圣者的后得位时,事实上“心前有现相”,所以没有中观师会否认这一点。但是抉择圣者入定甚深境界时,又否认心前有现相。这是务必要分清的。

  丙二、断诤分三:一、于所诠空性断诤 二、于能诠大乘教断诤 三、彼等摄义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一、于基断诤 二、于道断诤 三、于果断诤

  戊一、于基断诤分三:一、断凡庸之诤 二、断实事师之诤 三、断唯识师之诤

  中观师以下的诸师接受不了所诠殊胜空性,再者少数增上慢声闻对能诠大乘——二转*轮宣说无相空性的《般若经》也说非佛经是魔加持的人造的。所以必须断除他的诤论,才能把他引入空性。

  在所诠空义方面,本来抉择好了基——现空双融的空性,安住基的空性就是道,这样在无分别中任运自成就是果,并不是分别心去想很多事。但实事师在基的抉择上有失误,由此导致无法趣入大乘的道、果。他不能接受空性,甚深的大乘就入不了门,所以对所诠的空性必须在基、道、果三方面逐层断诤,才能使他生起信心趣入大乘成佛的正道。

  “断诤”,就是逐渐断除从粗到细的一切诤论。从下到上,凡庸不识佛理,不论是粗法、细法,都不观察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心是非常粗犷的。他们认为凡是由根识见闻觉知的法,都是真实有的。所以接受不了大空性。小乘实事师亲近师长、学习佛法,以教理抉择到粗法是假有,不是实有,但妄执微尘和刹那是实有的法。唯识宗学了更深的佛法,知道粗、细的色法都只是心现的相,因此说万法唯心,但对心有实执。他们对空性都有粗细不一的诤论。随之而来,对了义大乘所说的道、果方面也有诤论。所以本论就从大体上含摄了这些从粗到细的断诤,基、道、果方面的断诤。以理断除之后,诤论就全部断尽,要断除的就这么多。之后就可以真正修空性。

  这个断诤的内义是从凡夫很粗的分别心开始引导,逐步趣入空性时,它的前方便就是断除内心的种种诤执。只有以理真正断除了这些粗细诤执,最后才信解万法都是现而无自性的实相般若。

  所以以下的“断诤”,大家一定要层层透过。我们心里有很多邪见、有很多颠倒迷惑,不这样层层断除,就很难通达诸法无实,很难通达诸法实相缘起性空,很难通达心的本性,很难认识实相般若的面目。所以,这个断诤所讲的每一科、每个偈颂、每个偈颂的内容全知金刚句做解释的,要高度地重视,要反复阅读,要认认真真地复习,要再再地思维,要仔细地观察。真正是用信心、用求般若智慧的一种心态来学习,不是研究一种知识来学,那就白学了,学也不起作用,有可能最后增长傲慢的一个因素会出来,其它什么结果都没有。所以不想修,对般若法门没有信心的人,不听不看,都可以。因为不想修的话,就成了学一个世间的知识一样,最后有可能增长傲慢,连佛都度化不了的,有可能成这样一种非常傲慢的人,这样的话,学什么佛法都没有大的作用。所以学习这些断诤的时候要反观自心有没有这样的争执,有没有这样接受不了大空性的颠倒的迷惑,有没有这样颠倒的邪见,有没有这样实有的执著,一个一个没有断除争执,那没有希望修空性,没有希望趋入般若修行的境界当中。

  所以,希望道友们一定要层层透过,这样层层断除,才能直接趋入修习大乘般若空性法门当中,或者说直接就可以通达诸法无我的甚深法义。所以,我们讲这些断诤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尤其全知的金刚句,不管是科判还是注释的金刚句,在寂天菩萨原文偈颂上这么一层一层扣下来,一层一层解释,一层一层的要点在一段一段里怎么如是介绍,如是地抉择,非常非常有感动力,非常有甚深的智慧,直接一层一层地给你断除争执,断除颠倒的迷惑,让你直接趋入实相般若现见面目的一个境界当中。所以非常非常殊胜的一个注释,它的每字每句每个科判所讲的,确确实实是打开智慧的一种加持句。所以大家要一心要专注,而且有欢喜心有信心真正想闻思修般若法门的一个心态来需要看,需要思维。这样的话,一边背诵这样般若品的偈颂,又背了全知净水如意宝的科判,然后再去思维的时候,必定法喜充满的,没有可说的,世间的任何东西代替不了这样一刹那的欢喜的感受,的确会发生这样。不是圣者,连凡夫地,连闻思的阶段当中,在醒觉位、在梦中、在接触什么人,或者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心里有一种坚固不变的,非常有强力的一个智慧,来控制你,来引导你,这就是般若智慧的加持力。

  但是这个必定有一个过程,一层一层前面的因缘需要积聚,前面的因缘就是讲、听、看、思维、串习,绝对会达到通达般若法门的一个人。这样再去看一看《金刚经》,看一看《心经》,或者再阅读一下《六祖坛经》,或者再去看看金刚大圆满光明智慧的境界,那个时候还有个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非常非常欢喜的一种感受。所以我认为学修中观,对修禅宗、修大圆满有不可思议的帮助,所以不是仅仅学一个中观的法,对产生中观正见一种帮助,甚至对修禅宗、大圆满都有不可思议的帮助,这是我在法王上师面前听中观法要的时候,上师讲学中观法要非常非常有必要。

  所以这些科判一段一段所讲的内容必须要通达,而且印在自己内心的深处,这种金刚句一思维的时候,金刚句的力量加持力就会自己的心的中央开启了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可以面对一切万事万物的现象。每个现象都是现而无自性的,或者万法都是自心的一个本体,万法都是般若,万法都是般若智慧的本体,你通过闻思完全可以通达。然后通过串习观修的话,可以现前一切万法都是般若,般若就是一切万法,所以一切的一切就成了一个法身智慧,一切的一切成了一个一切相智的本体,或者一切万法就成了一个大圆满的智慧,你会这个时候非常信解。所以在这些方面尤其有知识,有一种善根,有一种正知正念,有一种精进想修法的这些道友们,我想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有可能没有第二次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净水如意宝的法门。所以这次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其它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最要重视的就是学这样般若法门,这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有可能是前世千千万万劫积累的资粮,今生成熟果报,遇到这样的大乘般若的法门,所以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这个般若法门,是百千万劫积累福报而今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学般若,不管是讲考还是背诵,还是复习,还是再再地反观、观修,非常重要,每字每句都是一字千金的这样的一个金刚句加持句,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