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57法无定法 1991.9.1~1991.9.15


2014/9/4    热度:353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57法无定法 1991.9.1~1991.9.15

  九月 一日  星期日

  由于佛光山海外道场及新落成的讲堂日益增多,主其事的负责人又都是年轻的一辈,为确保“现代而不离传统,传统而不墨守成规”的宗风,督导与巡视的工作非常重要。上午九时,应心平之请,在法堂召开“宗务委员会议”。宗务委员会是佛光山最高行政单位,一些政策性的提案,大都要经过此会议通过,才正式实施。今会议主要在于确定各巡监的工作职掌,希望佛光山老一代的心平、慈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等人能多发心负起海外道场及讲堂的辅导巡视之责,让人事在递交和发展之际,能很顺利的成长,而无所谓代沟。

  早在两个月前,佛光协会彰化西方分会会长尤月娇及马明通、林必行等多人邀请,已排定今下午在鹿港有一场佛学讲座及皈依典礼,奈何腿伤,前天才刚出院,徒众都不赞成我出门,且很严肃的表示,愿代我前去演讲。

  三十年前,我曾为影印《大藏经》宣传团到鹿港弘法,近十年来,鹿港信众一再接洽,要请我举办一次佛学讲座,只是机缘很不巧,不是碰到我出国,就是已排定其它行程,直到最近鹿港成立佛光协会分会,才确定此次讲演日期,若我今天再不去满足信众的愿望,不知此因缘一晃,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在不失信的原则下,只好“委屈”徒众的好意,中午十二时离山往鹿港,同行者除慈惠、慈容、慧龙外,还有昨天来山参加供僧法会的叶政行、陈丽丽、吴宝琴等多人。

  此次讲座会场是在鹿港文开国小活动中心,除由佛光协会彰化西方分会主办外,协办单位尚有龙山寺、慈普寺、广善寺、念佛寺、智觉佛园、鹿港忠义慈善会、福山寺、福山讲堂等。大街上排了很长的队伍献花迎接。立委许福曜、县议员李栋梁、施长溪、镇代表黄得胜及文开国小校长丁祯祥先生,都在场参加讲座。

  皈依时,近千名信众在炙热的活动中心,仍那么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其虔诚神情实令人感动,还好我今天亲自主持皈依典礼及讲座,虽腿伤不便行走,但总算没有辜负鹿港信众的期望!

  承禅一法师之请(寿山佛学院毕业同学),晚上在慈普寺用餐。

  陈丽丽(小王爷)在空档时,向我请求道:“……师父!我知道您为法为教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存在,也不会去在意自己的健康,但身为弟子的我们却很在意,且在意得心疼……求您为我们保重身体,为我们禁足或闭关一段时期,好好调养身体,这是我代表很多人的意思,向您表达我们的心声……”

  委心任运,听其自然吧!

  闻宜兰妙专法师昨天往生,慈嘉、依敏随即赶往雷音寺,心平今北上到宜兰协助处理善后。

  “人生种种病痛,只是外事外物太要紧了,以致--心不能静、气不能和、度不能宏、口不能默、火不能制、苦不能耐、贫不能安、死不能忘、怨不能释、矜不能平、惊恐不能免、争竞不能遏、辩论不能息、忧思不能解,故妄想不除,总由未淡未空之故,如真淡真空,一切以‘不要紧’三字了之,此则拔去病根之神药也!”--陶觉

  九月 二日  星期一

  高雄原禄骨科翁朝居院长(满方的兄长),上午来山帮我拆线,云伤口情况很好,非常赞叹现代雷射手术的高明。

  从上个月二十四日跌倒到今天刚好十天,感觉上好象已过了好久,整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慧龙等人把我的衣食住行都招呼得很周到,定时起居、按时吃药、婉谢会客……一点也不马虎,尤其是时间一到就催吃药休息的那股认真,真是一丝不茍。我自觉教徒弟都没有这么严格过。

  佛光山的三宝殿及金、玉佛楼工程,这两个月来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其轮廓,慧礼请我去巡视,我说腿伤坐轮椅不好上下,门外的慧龙、慧化、慧道、慧悟,马上应声可以轮流推我到工地去(原来他们早就“计画”好了)。在多人拥护下,整个下午在后山绕了好多地方,看工程只是个借口,主要乃在陪我出来走走。

  慧悟等人在替我服务时,那欢喜的神情,深感:平时我实在太少有机会跟他们接触。世俗的父母年轻时,在子女心目中如篮球,大家都互相抢来抢去;到年老时,则如排球,彼此推来推去;老病时,就像足球,恨不得踢得愈远愈好。这一次我不慎腿伤,徒众一个个的都把我当成橄榄球。

  “待足何时足,知足便足;

  求闲何日闲,偷闲便闲;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

  休夸我能胜人,胜于我者恒多。”--进德录

  近年来,三十岁以后才来山出家的徒众日益增多,由于年龄大多已超过入佛学院资格,为让他们有进修佛学的机会,传灯会会长依空及大慈庵住持依敏,特利用晚间七时,关山门以后,开办了“大慈学园”,这一期由依谛、永妙等人发心为大家上“修行之道”、“佛学概说”、“梵呗”等课程。

  都监院依淳及佛光山女众员工宿舍(妙慧楼)负责人满德,也在员工下班时间,开办“妙慧学园”,为有心深究佛法的员工,提供一些进修课程,永妙上的“佛学概说”、永藏上的“梵呗”,满光上的“英文”,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充实了生活。

  永楷由西来寺传真告诉我,西来大学将在明天举行这一学期的开学典礼,所开的课程有“基督教概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宗教研究的历史与理论”等,学生求学的态度都很认真。

  在佛光山不分男女、老少、海、海外、出家、在家,大家都很忙,白天忙修福,晚上忙修慧,没有一刻不在修行。

  常有人问:“怎样才知道自己有进步?”我觉得如果--

  一、每天都过得很欢喜,不觉无聊。

  二、见人都很完美,看人很顺眼。

  三、起居饮食很正常,不会睡不着。

  四、读书、工作、礼佛……常感法喜。

  五、别人不会躲我,会接受我。

  有这些现象即表示,自己有所进步。

  “挫折”可以增加经验,学佛要学出一个欢喜心,不要一碰到不满意的人和事就生起讨厌的心,心要善解人意,嘴边要多点口惠,眼中要慈目待人,常常自我警惕,就能不断进步。

  九月 三日  星期二

  “自饮一滴曹溪水,

  可作万世慧命粮。”

  满普、满冠、满藏、满修、永祥、道悟等多人,今约我讲话,提及彼此在工作上、生活上、修持上的一些问题,并问我道:对佛光山弟子有什么希望?

  我觉得我的徒众并不一定要同一形象,可依自己性向、专长去发挥,来表现各自的特色,但在修持道上,希望大家:

  一、和谐团结:人可居住在东南西北,各自的修持法门也可不一样,从这些不同中,找出一个相同,如爱护常住、弘扬佛法、培养人才……有了共识自然可以和谐团结,且“团结”是在分工合作、各行其道、不互相排斥下彼此尊重。所以我希望徒众--

  在研习学问时要和谐团结;

  在修持道心时要和谐团结;

  在发心办事时要和谐团结;

  在弘法利生时要和谐团结;

  在应世出众时要和谐团结;

  在忍耐气馁时要和谐团结;

  在策画动员时要和谐团结;

  在团体生活时要和谐团结;

  在同门、同宗、同学中更需要和谐团结。

  二、容纳异己:一个进步的团体和社会是百花齐放多采多姿的,除了部和谐团结外,对外部的反对者、异教徒要包容,更要沟通和了解并化敌为友,就如佛教也有很多宗派,但彼此并不冲突。容纳异己可以带动佛教界,更可万古流长,故学佛应有大海山岳之胸量。

  三、重视信徒:佛光山是因有信徒的护持才有的,佛教也必须要有信徒的助力,教义才易发展推动。佛光山有个良好传统--对信徒无分别心,贫富男女都是一样。佛法是无价的、随喜的,对信徒不求供养,只为服务;不随便募化,只讲喜舍;不私自化缘,志在结缘。韩国佛教非常重视信徒组织,所以“佛日会”遍满各处。度众要到山门外度,非关起门来度,如果对信徒不善结缘、不方便接引、不懂教化,则易使信徒流失、徘徊门外或落入外道。所以我们要:

  认识信徒,接引信徒,教化信徒,帮助信徒,

  慰问信徒,重视信徒,服务信徒,接待信徒。

  《维摩经》云:“佛道在众生身上求。”信徒是无价的,要时常将欢喜和佛法传给信徒。

  四、一技之长:每天总不能悠悠岁月,要知光阴的宝贵,故一定要有一套在生活上、实际上、弘法上能应用的技能,如典座、香灯、知客、说法、法务、行政、辅导、计算机、策画、打字、印刷、会计、书法、绘画、驾驶、设计、护理……等不断研究学习。

  五、语言常识:做一个现代佛光人,对政、外交、国防、经济、财政、司法、社会、科技……等知识,多少要有所具备;另语言方面,如英文、日文、藏文、巴利文、广东话……也能讲一点。常识要丰富、语言能沟通才能摄受信徒,谈佛法才能为对方接受,故常识、语言要不断的探讨学习。佛法为体、世法为用,是度众之方。

  六、忠诚宽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宁可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出家人,不做一个有害于佛教的聪明人。要忠于责任、信仰、承诺、师门、发心、操守、原则、担当……;对朋友、大众、师门……要宽厚,以忠诚宽厚的态度学佛、度众,必定会有所成。

  七、勤奋发心:有了佛光山,也要大家有心才靠得住。所以,除恶向善要勤奋、去堕向前要勤奋、为公去私要勤奋、发心服务要勤奋……;前面的人发勤奋心,后起的人也要发扬勤奋,才能相得益彰。

  八、专宗修持:本山虽八宗兼弘,但徒众要自知自己天资、性格、能力与那一宗派相契,并一门深入,“解在一切佛法,行在一门深入”。求道过程上,要“有缘无缘随他去,只求佛法作慈航”,不要管人我是非,只求有道、有佛法。

  九月 四日  星期三

  上午,会见了纽西兰佛光协会北岛分会会长赖耀森居士,和纽籍皈依弟子戴伟仁先生。

  十时,宏印、净耀、原本法师来访,除慰问我腿伤外,对佛教青年会的未来方向、展望以及政府对传教人员身分之尊重……等问题,提出彼此的看法。

  晚,七时,在檀信楼为丛林学院八十(一九九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各学部联合讲习会的学生开示“如何安住身心”。

  身心不能安住,连天人都会五衰相现,我们在求道过程中,如何安住身心?

  一、安住在慈悲里: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今日佛教之衰微,是因大多数佛教徒无佛法,不知道慈悲,经云:“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宁可不聪明无智能,到佛学院一定要养成慈悲心,慈悲是自己与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故要将身心安住在欢喜、柔和、忍辱、慈悲、喜舍之中。

  二、安住在无恼里:

  “无烦无恼心自在,喜乐生活风光好。”

  修行学佛非消极、逃避,是要与烦恼交战--持智能宝剑斩烦恼魔军,“烦恼”非一定是从外境而来,有时是庸人自扰。具喜悦性格者,较容易排除烦恼,受委屈和打击时想得开、放得下;苦难时不烦恼、不怨恨、能担当,自己做自己的工程师、医生、雕刻师,在无恼中安住自己的身心。

  三、安住在大众里:

  “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真正修道者,皆不会想要离开大众而独居,我们谈佛,都会提到十方三世一切佛;谈法,一定都说十方三世一切法;谈僧,就会说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很少只提到一个,佛陀也常说:“我是众中的一个。”

  独木不能成林(丛林),离团体不能称僧(僧团)。不喜与大众在一起则无“僧”的性格,学佛要有大众性格、社会性格,将身心安住在大众中。友爱大众,尊敬大众,与大众共存共荣,要像石灰一样:“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四、安住在美好里: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凡事观照美好才能自由自在,世间美好不在天堂,而在我们心里,美化语言、美化容颜,不如美化我们的心理。在唯美观念中,记忆很美好,现实很美好,未来更美好,在弘法度众、服务人群的佛门生活中是多采多姿的。能将身心安住在美好中,自能一切观自在。无门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五、安住在发心上: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要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学佛怎能不发大心?在作务上要发心,在修持上要发心,在利人上要发心,并要发大心、恒长心,只要一发心,凡事无所不能。《劝发菩提心文》上说“发心为首,立愿为先。”所以将心安住在发心上。

  六、安住在道念上:

  “能知隐晦心常泰,不恋繁华性自真。”

  “道”是根,有了根,才会开花结果,我们常以一个人是否有道念,而评鉴其好坏。在工作中要有道念,在弘法时要有道念,在利生上要有道念,念众生苦发大悲心将身心安住在道念上。所谓“能知隐晦心常泰,不恋繁华性自真。”

  七、安住在学习上: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

  学无止境,除佛法理论、宗派、大小乘、名相要学习外,世法的国史、哲学、计算机、会计、典座也要配合应用学习。把身心安住在学习上,会让人忙得很踏实。

  八、安住在体谅上:

  “海不辞水为同事,水不辞海德具尊。”

  人与人间相处最宝贵者,不外有颗体谅的心,佛陀如果不体谅我们的罪业,就不会来度我们。对师长要求的体谅,对同门不相契的体谅,对恶人不如法的体谅,能原谅包容他人就是菩萨发心。把身心安住在体谅上,世界会更宽广;做人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河流。

  九、安住在淡泊中:

  “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感情不能淡一分,道念就不能增一分。在佛门不是说不重感情,而是要以智导情,以慈化情;在物质上要淡泊,才不为形役;在心性上要淡泊,对功名、富贵、人情不要太热衷。把身心安住在淡泊中,精神会更升华。

  十、安住在谦卑中:

  “我慢山高千万丈,法水涓流滴难进。”

  待人处事要低头,佛法才能弘扬出去。在谦卑的人面前世界很广大,在傲慢的人面前是寸步难行,从说话中谦卑,在处众中谦卑,在与人合作中谦卑而不计较、不比较,让身心安住在谦卑中,自然容易处众。

  十一、安住在忍耐中: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有梅花扑鼻香。”

  在所有的菩萨道修持中,唯有先修持忍辱,才能成就其它道业,在顺境时忍得住别人的赞美,逆境时受得了他人的毁谤,平时能承受误会、责难、生活上种种不便,才算是修道者,将身心安住在忍耐中,道业会更向前。

  十二、安住在满足中:

  “有求莫如无求好,进步那有退步高。”

  人生的美好是从缺陷中而有,对生活、对人生、对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都能无求而感到满足,把身心安住在满足中,则能自适其适。

  九月 五日  星期四

  美浓朝元寺慧定法师上午来访。

  黄宗兴、黄秀兰夫妇中午到法堂来看我,黄宗兴夫妇跟随我也近三十八年时间,对常住之忠贞和对佛教的奉献,实可为在家居士的楷模,平时在山上只看他们忙进忙出的,少有机会讲话,中餐时,特留下他们陪我一起吃蕃茄面。黄宗兴说:“三十多年来,吃了师父两次面,感恩不尽!”

  由教育厅主办,屏东师范学院承办,高雄林园国小、普门中学、镇北国小、忠孝国小协办的“八十学年度台湾省国民教育辅导团专业知能研习营”,于本月二日起到七日在佛光山开营,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近五百名参加。

  晚,七时三十分,应屏东师院何福田院长之邀,在檀信楼为前来参加研习营的老师们开示“佛陀的教育法”。教育不能只契理,更重契机,身为人师者要摒弃成见,对不同根器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法。

  平常一般寺院大殿,中央都供奉着佛陀(释迦牟尼佛),右边为阿难尊者,左边为大迦叶尊者。阿难是“多闻第一”,大迦叶是“头陀第一”;多闻重解,头陀重行。解行并重、知行合一、福慧双修,就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弟子,很少打骂,很少拒绝,很少责备,很少否定,大都用例子、譬喻、鼓励等方式,让弟子知道犯错,而不伤其尊严。

  人性如水,要让它自然的流转,不要搪塞,不要围堵,教育要观机逗教,是“法无定法”,绝不要轻易舍弃任何一位学子。

  “教师”这个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之官。师又是商和周军队的组织单位。西周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学记〉,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全文共一千二百多字。据当代郭沫若考证,它是战国末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总结了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作了阐述。

  〈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篇教育专着,它比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修辞术规范》早一百多年,容也更为全面深入。

  九月 六日  星期五

  中午,到万寿堂为明日将举行告别奠礼的戈本捷居士上香。

  戈居士是河北人,国立北洋大学毕业。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一九七五年受在家菩萨戒。历任台湾业公司总经理、美国佛教会驻台译经院副院长、东海大学及成功大学教授,译有“佛陀之教义”。退休后随同夫人同腾女士安单在本山佛光精舍。平时对佛法的修持非常精进,并曾参与《佛光大辞典》的编审工作,对佛教文化工作很尽心。虽说世事无常,对戈居士的舍报,心总有一份怀念。

  下午一时三十分北上。

  晚,六时,抵普门寺。会见了陈丽丽、潘维刚等多人。潘议员刚从大陆回来,畅谈她大陆之行的见闻。世界很好玩,但坐飞机却很辛苦。每个到过大陆的人,对大陆真是又爱又嫌,那股血浓于水的感情,总难替换。

  每次到台北,看普门寺住众都那么忙,不难看出徒众的发心,也总不忘嘱咐住持和当家,在领众方面要知道--

  如何“和众”:与大家和平相处共事。

  如何“知众”:了解大家的需要欠缺。

  如何“教众”:教导属下如何进修上进。

  平时多受委屈、多忍耐、多吃苦,能赢得属下拥护,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在寺务方面要懂得各种工作办法--

  1.如何申请?  2.如何会办?

  3.如何挂单?  4.如何处众?

  5.如何连络?  6.如何宣传?

  7.如何策画?  8.如何安排?

  9.如何配合?   10.如何动员?

  11.如何归档? 12.如何筹备?

  13.如何访问? 14.如何请示?

  15.如何拒绝? 16.如何接受?

  17.如何约谈? 18.如何追踪?

  19.如何应对? 20.如何节流?

  21.如何开源? 22.如何预算?

  23.如何应变? 24.如何表达?

  25.如何报告? 26.如何交流?

  27.如何感谢? 28.如何签呈?

  29.如何守时? 30.如何裁决?

  31.如何沟通? 32.如何访问?

  33.如何给人信心?34.如何给人希望?

  35.如何给人欢喜?36.如何给人方便?

  对这些问题,假如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与步骤,则不难成为一个会办事的人。

  晚,打电话到荣总,向为我开刀的主治大夫陈文雄主任报告,拆线后这几天的伤口情形,得知陈主任明天将去加拿大开会,祝其一路顺风。

  徒众最近对我的起居都很注意,那不可、这不可的,有时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其好意,只好不可喝茶,要喝白开水;不可侧卧,要平躺;不可久站,要坐下;不可……,然而刚刚和陈文雄主任通电话时,当我问及类似问题,他都回答:“可!可!”

  凡事皆可的回答,听起来比较悦耳。

  九月 七日  星期六

  雷音寺今为妙专法师举行告别式,因我下午有场演讲,心平、慈庄、慈嘉、依敏等代我前去主持。拟择日再到雷音寺上香。

  由中国文艺协会主办的文学讲座,于下午一时三十分在中央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我应邀为前来聆听的文艺协会作家及听众等四百多人,讲说“禅师的故事”。

  “禅”是佛学,“诗”是文学。文人白居易、苏东坡、李白、李翱、善慧……及鸟窠、念庵、佛印、莲池、草堂、古灵、马祖、柴陵郁、惠能……等禅师,都有留传千古的绝句,我以故事的方式,来阐述佛学与文学间相辅相成的意境。

  国民党中央党部文工会主任祝基滢、文建会处长卓英豪、市议员潘维刚等多人均到场,中央图书馆馆长杨崇文表示:“佛学与文学本是唇齿相依,佛教中的文学宝藏,如汗牛充栋,读文史者不能不懂佛学……。”

  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郭嗣汾先生,一再感谢我腿伤仍如期前来演讲;对我而言,只不过是履约罢了。

  最近由各别分院转来的药很多,大多是信众好心提供的“秘方”,有的是补骨骼的、治血压的、治糖尿病的、补血的、保护眼睛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位信徒表示愿意供养我一生的补药……。面对这一些好意,我真的很感动,也很苦恼--我的胃肠怎受得了?我一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吃药。对身体的病痛,我有自己的一套调理方法--时间治疗。在荣总多位医师看护下,我很有信心和毅力,治愈自己的糖尿病和腿伤。

  面对信众“秘方”的提供,只让我更有信念,要早一点康复,不要让信众为我挂念。

  《北史》上有一则故事:

  元志是南北朝时北魏的洛阳令(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自恃有才学,又和皇帝有亲戚关系,所以对学问不好而官位高的人并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元志在路上,正巧迎面遇到官拜御史中尉的李彪座车,元志不让路,李彪当场训斥元志,元志不服,两人便到孝文帝面前争辩。

  李彪:“依我的官位来说,只有看到太子的车驾才须让路,小小的地方官洛阳令竟敢冒犯我?”

  元志:“我是首都洛阳的地方首长,凡是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我主管的户籍内,一般地方官怎能和我相比?当然不必向御史中尉让路。”

  孝文帝并不判断谁是谁非,只道:“洛阳是我的京城,你们两人应该在各分一半的路上策马前行,从今以后,各走各的路,不是很好吗?”

  说完,就拿尺出来给李彪丈量马路,取中心点为界,把马路纵分为二,成为两线路,各走各的--这也是“分道扬镳”的典故。

  在佛光山徒众中,有些戒腊高,分派的职位低;有些刚出道不久,因有能力,负担的职位就高,完全依常住“需要”安排人事,与“分道扬镳”的精神不谋而合。

  “耳不听秽声是好耳,

  目不视邪色是好目,

  口不出非言是好口,

  心不起妄念是好心,

  手不取非礼之物是好手,

  足不蹈非礼之地是好足。”--养真子

  九月 八日  星期日

  前天傍晚才到普门寺,今早随着早报,普门寺总机小姐转来一大叠“电话留言单”给我,除信众外,很多是海、外朋友打给我的慰问电话,从清晨七时起,就一一打电话回谢大家。

  满冠、满兆、满灯撘今天下午的班机到西来寺,早上特来向我告假,勉其在海外生活要自我约制,不要离众,离众易迷失,对常住工作要发心,对信徒要慈悲,好好树立自我形象……

  永和学舍负责人永策,普门寺当家永霖、永固也相继前来请示问题,一批又一批的,我忙得连“下课”时间都没有。

  与人相处之道,不外多发心、多吃亏、多请教、多主动、多奉行。对善意批评要接受。

  狐疑不信,是学佛的障碍。一个人的成功,三分之一是读书,三分之二是做人、毅力、道心。

  所谓“人缘”是敬人者人恒敬之,故生活中要随喜随缘。自省要思想纯正,对外要有良好行止。

  面对信众,衣着要整齐,态度要大方有礼,表情要亲切微笑,说话音声要柔软。没有人会喜欢“木头人”的表情。

  古云:“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师兄弟间的道情法爱,要互相拥戴、赞叹、提携、包容、互助。对后学要提拔、要接引。

  为让主管接受,必须树立自己健全的形象。惭愧自己有所不知道的、自己有所不清净的、自己有所不能够的、自己有所不圆满的,要以坦诚、虚心的态度做事。

  人之所以不平,大多是因比较心、计较心、偏见、贪欲、嫉妒、瞋恚……而来,故以“清净、单纯”的心来做事,才是修道者的心态。

  处人要处难处之人,做事要做难做之事。任何的破铜烂铁一定要经过大冶洪炉的陶冶,才能成大器。

  在佛门中不管犯了什么错误,只要有忏悔心,忏悔的法水就可以洗涤一切罪过,怕的是不肯忏悔。

  学院重在教育,故教育要严;常住重在度众,故对众要宽。

  犯过比不犯过者更容易珍惜今后的脚步;要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并时时刻刻忏悔,才会进步。

  仁者乐山,佛法如须弥山,巍巍浩大;智者乐水,佛法大海,汪洋无际。有佛法的人,其心胸可容纳一切美的、善的、好的、坏的,甚至丑陋的。

  好工厂出产好产品,坏工厂出产坏产品,“心”如工厂,可生长功德、利益、智能、菩提;当然也会生嫉妒、瞋恨……。完全看自己心念纯正否。

  世间上的事,要用智能来处理,而不是用情绪来处理,有时“口角”只要能包容就口角不起来。

  如何有智能?平等心是智能、明理是智能、坦诚是智能、反省是智能、公开是智能、助人是智能、尊敬是智能……

  放下世俗万缘,佛法才能在心中提起,一个人能有多少进步,完全看其心中有多大虚空可以包容。

  世间的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要有圣贤的楷模才能成圣成贤--见贤思齐。

  上课闻法欢喜心,上殿礼佛清净心,做事担当勇敢心,法务弘化热忱心。

  有人问我:“腿伤后,对人生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事情是做不完的,且愈做愈多,除非“放下”否则根本忙不完。

  九月 九日  星期一

  上午九时,到基隆极乐寺巡视,并慰问在《普门》杂志工作的大家。

  《普门》杂志最近在社长永芸法师的领导下,正在筹画“台湾佛教四十年”专集,请我为此提供一些意见。近四十年的佛教,进步最显著者,不外--

  1.从寺院到讲堂。 2.从建寺到建校。

  3.从老年到青年。 4.从出家到在家。

  5.从女众到男众。 6.从本土到国际。

  7.从诵经到讲经。 8.从自修到弘法。

  9.从个人到大众。 10.从自利到利他。

  11.从佛法到世法。 12.从经忏到事业。

  13.从受供到布施。 14.从山林到社会。

  15.从理想到现实。 16.从空谈到力行。

  ……

  又,从事文化工作,虽外表是静态的,但容变化很多,尤其和其它杂志相形相较下,受到的指责批评也会相对增加,而一份“好”的杂志,也大都是在这些压力下成长的。身为编辑者,不是靠按时上、下班,由别人来鞭策,而是自己本身对工作有份狂热,故培养积极活泼勇于挑战的个性很重要。

  十时三十分,和佛光山丛林学院基隆学部的学生座谈。

  基隆学部和《普门》杂志因地理环境很相近,等于是在同一屋檐下,感染的文化气息应该比较浓厚,文化人的特性是要散发光、热、力,希望大家都能有这一层的熏习。基隆学部又和极乐寺是息息相关的,故对极乐寺要有“立脚教室,放眼全寺”的观念,事事关心,样样注重,大家一起来关心。心要制造快乐,并将快乐的气息散播给人,让大家生活在名副其实的“极乐”环境。

  饭后,驱车往北海道场。

  佛光山丛林学院北海男众学部,是全国唯一男众最多的道场,最大的男众佛学院,最具国际成员的男众学部。

  晚,七时,在学部综合教室,和男众学生座谈。

  男众在佛门不要离开团体,佛教才有希望,如果个别去创道场,只有分散佛教力量,且自我也没有根,如何长久?

  学佛什么都要去接受,不要去比较分别。法器是由接受而来,要有接受的雅量,才能有法宝;不接受,再好的佛法非你的。未入佛门时,在社会上接受的东西已很多了,财、名、利……不要再将世俗见解观念带入佛门来。莲花因接受污泥而成莲花;青菜因接受粪便而成青菜,在佛门中修道,打、骂、棒、喝皆是无限慈悲的教育。“接受”之妙用,在于成长我们,历代祖师大德皆因由“接受”而成为一代宗师。学佛的人,心量如天地,故什么都能接受。

  人生的意义,在于增进人生的真善美,在于懂得永恒的生命,在于给人信心、欢喜、希望、方便。

  晚,十时,回到普门寺。

  “若要了解自己,请观察别人的行动,

  若要了解别人,请观察自己的心灵。”--席勒

  九月 十日  星期二

  昨晚,嘱慧龙回到普门寺睡觉,这是我自骨折手术十余天来第一晚一个人睡觉,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心里头恢复到无牵无挂的感受,仍然觉得非常自在。

  和荣总蔡主任电话约好,今日前往荣总复检并验血糖。他非常满意我的纪录,赞美我是一个很合作而且很有决心的病人。

  蔡主任世泽是一个非常热忱而有爱心的糖尿病专家,在一小时的谈话中,我又获得很多糖尿病的医护常识。他说,医师这项职业,最能勘破生死。一点不错。

  李武彦(慈照)在手术房为病人手术,多次抽空来谈话,忙进忙出,他的诚心助我,这种法情,就是给他金牌奖,也不足以表谢忱。

  虽然躺在病床上,有些事情却不能不做,尤以徒众的事。满敬的母亲在香港病危,为他打了几次电话,机票、丧葬费用、骨灰安放等等,就花了一小时。张培耕在台北、彭伯平在高雄、胡小姐在洛杉矶,为“敦煌展览”,要由香港同时进入北京,为了他们的机票,和依如电话来往,也花了一小时多。

  慧传对敦煌展览的细心,申请文物进口,甚至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为指导单位,可看出他的能力。

  因为每天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椅子上,臀部都有些酸痛了,慈惠建议不妨出去透透空气。即刻嘱永均开车,慧龙、慧法等陪同,由台北紫竹林出发,经阳明山国家公园、金山,直达北海道场,车行九十多公里,费时两个小时。

  途中,七星山上云山飘渺,梦幻湖畔花树婆娑,我在台湾四十多年,竟然第一次看到阳金公路上有如此奇妙的风光。

  山路崎岖,弯弯曲曲,多为未开发的山岭丘壑。行经此处,才感到台湾是真正的宝岛。

  当抵达北海道场,夕阳挂在西山的树上,海水映着一片红光,飞鸟归巢,真是美好的一天。

  晚,在北海男众学部上课。

  九月 十一日  星期三

  过去十天半月不盥洗,觉得身上都是香的,现在,只要一天不盥洗,身上好象就有臭味了,人不能生病,一生病,所有的不如法就跟着来了。例如,这次腿断任何事都不能做,连上厕所,都承蒙心平和慧龙帮着我,有时自己取笑自己,有病很有福气,你看多少人为我服务,要茶有茶,要饭有饭,其实心的无奈就不容易为人了解了。

  晨五时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剃头洗澡,一个人拄着拐杖,寸步寸步的移动,花了一个小时,所作皆办。在慧龙的协助之下,端了一张椅子,独坐在北海道场小楼的庭院中,晨风习习,鸟鸣虫叫,尤以远眺台湾海峡的远帆点点,偶尔几片白云飘过,大有遗世独立的胸怀。

  八时,北海学部的学生送来早餐和报纸。这次佛光山丛林学院招生,录取近六百名学生,男生就有一百五十人,专修科设在北海,有近百名学生,这是台湾唯一最多男众的道场。听他们早课的梵音,看他们晨操的雄姿,不禁觉得佛教前途有了希望。

  昨晚是为他们上课的第二天,每堂课两小时中,看他们正襟危坐,一动不动,大有军人点训的气势。慧堃问我写作的技巧,慧宽建议加强筹办男众的活动,我进出课堂,都由慧法、慧群、慧聪抬我。我身高近一百八十公分,慧聪说他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看起来佛光山今后必定会出“高”僧了。

  《中国时报》十三版,今日刊载一则“让数字说话”,容除一小块漫画外,主要是为台湾各宗教信徒作了一项统计,台湾两千万人口中,宗教徒有八百八十九万八千人,因为资料来源系政部,当然自有其可信度,内容比例说:

  佛教徒:四五○万人。

  道教徒:二七○万人。

  一贯道:八四万人。

  基督教:四三万人。

  天主教:二九万人。

  轩辕教:一二万八千人。

  照此比例,台湾的宗教人口,还不到人口的二分之一,另外的一千多万人信什么教呢?以我的估计,台湾两千万人口中,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或多或少与佛教的信仰有关。

  慈容上周前往韩国,在汉城与韩国僧信二众讨论佛光会事宜,九龙寺的顶宇法师、比丘尼会的雪峰法师均热烈响应。后又转往日本,在日本也为了佛光会作了几次说明会,日本的西原佑一、矢野龙彦、吉田实、阿部利夫等都非常热心。预计今冬或明春即可成立分布韩、日两国各地的佛光会。

  今日慈容回台,到北海向我报告访问日韩的经过。

  九月 十二日  星期四

  自从宜兰妙专师圆寂以来,一直想回宜兰一次,向他上香致哀。今早本欲前往,但因台北跟随我数十年的信徒十余人要到北海看我,他们又找到慈庄连络,只得先等他们上山。

  这些老信徒,计有施秀子、黄玉云、王有来、何刘玉、萧彩云、曾秀英、杨明月、胡彩秀、陈林绒、吴金环、江秀鸾、曾清香、曾秀兰等十多人,他们知道这里全是男众学生,非常乐意赞助,纷纷解囊,共捐了十二万元作为北海道场基金,然后又送红包给我、给慈惠,做一个信徒实在不容易。

  午饭以后,送走了信徒,我即刻赶往宜兰。

  到达宜兰时,已经下午五时。妙专师的灵位供在四楼,我因腿伤无法上楼,特嘱住持依清代我前去上香,并要他代我做一番说词。

  妙专师往生的那天,是我六十六岁生日那天早晨。他在世间活了九十岁,我和他相处近四十年,他是一位好人、善人,有修有证的修行人,没有他,可能我和宜兰没有那么深的因缘。

  记得一九五二年的五月,他托李决和居士请我到宜兰弘法,直到一九五三年正月我才到宜兰,那时他担任雷音寺住持已有四、五年之久。全部不到一百坪的建筑物,里面住了三户军人眷属,他把佛像旁的一间小房子让我居住,房中只有一张竹床、一台缝纫机,没有电灯,没有桌椅,直到三个月后,才筹措了三十元新台币向监狱的商店买了一张便宜的藤椅给我,他实在尽了心,从此我在宜兰一住就是数十年。

  除妙专师外还有妙观师,他们是师兄弟,他们的师父是觉意老师父,都非常照顾我,一直以法师之礼恭敬我,那时我二十六岁。现在,他们三位都在十年分别往生了,世事无常,人生梦幻,真叫人不胜唏嘘之至!

  我为妙专师写的挽联:

  “你做住持,我弘佛法,多承相助四十年;

  晨昏密行,寒暑头陀,最是怀念高龄人。”

  晚餐,寺中大众准备了六、七样好吃的饭菜,我说,我不为吃来的,你们要用提高工作的品质给我欢喜。俗话说:“有福害腿,无福害嘴。”一点不错,最近腿虽不良于行,但口福却真不错。

  只是,吃对我一点都不重要。

  傍晚又去罗东探望萧松枝老先生夫妇,慧华顺便探望分别一年多的父母,他们全家的慈祥恺悌、和谐尊重,是令人非常羡慕的五好人家。

  晚,十时回到台北普门寺。

  九月 十三日  星期五

  一早起来,约见依智。依智原服务于台东文化中心,后出家读书,为弘扬佛法于台东,他多次前往台东,或作佛法开示,或作佛光会台东分会的说明会,实具有社会的性格,非常乐于传教。我们把下月在台东举办的佛学讲座约略提示以后,赞美他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认真。

  依智走后,普门寺两位当家永固、永霖前来,他们向我诉说当家的甘苦。普门寺每月的活动五十多次,包括定期的佛学讲座、妇女法座、念佛会、金刚禅坐会、青年会、儿童班等,都要不断的开示说法,另外据统计每月前来礼佛的信徒约计两万人以上,前来问道的客人每日必定十余起,挂单的海外贵宾几乎无日无之,这些都不打紧,最容易得罪人的是丧葬佛事,信徒多了,大家好面子,总希望普门寺多派几位法师前往诵经。他们诉苦说:“师父!我们不是孙悟空,不能拔根毫毛就变成人,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只有学其它宗教,仪式只有一位祭师,仪礼只有一次,不要头七二七三七做个不休,不要动辄几十众列队诵经如仪,蔚成风气,日子就好过了。

  永固、永霖走后,郑羽书如约而来,已经是午饭时间,请郑羽书用饭后,才约她谈话。这位被各大报誉为“轰轰烈烈信仰”的名作家,因为她主持的巨龙出版公司最近印行了不少我的书,如《星云大师文集》、《话缘录》等,是典藏版,装潢之美几乎前所未闻,想其成本之高,但不知销路如何,真叫人为她担心。

  张培耕居士后天去北京,问有何事,佛光协会得潘孝锐等居士之助,愿每年提供大陆各佛学院学僧两百名奖学金,每人每年人民币六百元,请中国佛教协会代发,但不知中国佛协愿意代劳否?

  陈丽丽、黄益智、郑羽书、吴美进、陈卉等,因代表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十八日随社会大学“未来中国访问团”两百名青年前往中国大陆访问,又再作了一番交代,总希望都是好的开始。

  蒋纬国将军要来探病,关中先生今天还送来盆花,隆情厚谊,万分谢谢。生病真好,就是那么多人关心。

  晚,于北海和男众同学在院外露天上课,初夜凉风习习,天上繁星点点,师生的笑声不断四起,有人比为灵山盛会,可见大家感受之深。

  九月 十四日  星期六

  自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中华汉藏文化协会”,三年一届,今天是第三届改选理监事,大会下午二时在基隆极乐寺举行,有基隆市长林水木、中央社工会副主任林永瑞、蒙藏委员会藏事处处长刘学铫等列席指导。

  中华佛光协会基隆分会会长黄忠结和多位会员,极乐寺住持永平和多位住众,普门杂志社社长永芸和工作人员等都在现场,布置得美轮美奂,很有气派。我想,他们总因我要主持这次会议,才有这样的用心。

  我担任汉藏协会六年的理事长,依法只能两任。对过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一做数十年,一任许多届,不到老死不肯罢休,我不但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可耻。今天,我依法退任,极为欢喜,我认为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依法改选后,产生三十一位新的理事、九位新的监事,田璧双喇嘛当选第三届理事长。

  田理事长曾任台湾省财政厅主任秘书,数十年来显密双修,尤以兴建密藏院,推动金刚乘佛教,接待数以千计的海外密教人士,对显教也非常护持,是一位极得人望的有德之士,协会由他领导,预计未来必有更大成就。

  我在两任,最大的欣慰是参加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为会员获得承认,并于一九九○年在汉城召开的第十七届大会中和中国佛教会、中华居士会申请到在台湾主办第十八届世界代表大会的主办权,并由中华佛光协会承办。

  一九八九年在佛光山召开的世界显密会议,提倡“融和”,我的主旨是做个榜样,希望显密融和、禅净融和、南北传融和、僧信融和、传统与现代融和等,我深信对今后世界佛教发展的潮流有极大的影响。

  中华汉藏协会曾把佛教带往军中,数十人的弘法团,曾多次到金门、马祖、东沙群岛、兰屿、绿岛以及陆海空三军官校、各军种特训班、监狱等,都传播过佛教的法音,并且还得过国防部奖牌。

  其它对国民外交的协助、对人权协会的支持、对西藏同胞的关怀、对国际佛教的推动,可说都略尽了心力。

  中华汉藏文化协会的成立,最感谢的是两位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其一是董树藩先生,他帮忙促成此会成立,居功厥伟。其二是现任吴化鹏委员长,他给予经济上的补助、精神上的鼓舞,尤其他对我和协会的重视,尤令我万分感谢。

  大会改选结束时,新当选的田理事长,提案聘我为荣誉理事长,回想起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洛杉矶召开第十六届大会时,我也被聘为世佛会的荣誉会长。荣誉是虚位,应该不怕多,我也就欣然接受。

  秘书长张培耕居士,精明能干,负责认真,他对本会贡献很多,跟随我多年,本不想继任,要和我同进退,但因田理事长和我的法情道谊,又是新上任,我要他发心助其一臂之力,觉安慈仁(现任立法委员)为副秘书长,田理事长也提名郑永宁居士为第二位副秘书长。

  非常感谢过去四百多位创会的会员,也感谢最近参加的新会员,因为你们的协力相助,我才能完成六年的任期,以后就要劳驾田璧双上师了。

  大会圆满交接后,和慈惠、依恒、依淳、慧龙等赶回佛光山,依恒本是极乐寺住持,花了近两亿新台币重建的极乐寺,寺高九层,建坪三千坪以上,设备庄严,尚未落成,就接受调派回山服务,非常欢喜的交由永平继任住持。所谓功成不居,佛光山的人对名位的看法就是这么淡然。

  晚上十一时抵佛光山,臀部有些微发酸。

  九月 十五日  星期日

  下午二时,在麻竹园*轮堂参加“南区佛光协会各分会会长联席会议”。

  为让关心我的大家了解我这几天的生活,开会前,特请慧传把我最近五天(本月十日到十四日)的日记,念给大家听。

  今天会议主要容在于--

  一、检讨本次供僧法会工作得失。

  二、筹备组织明年初将在南、中、北三区举行“禅净密三修法会”及万人皈依典礼。

  三、十月份将举办各分会干部研习会。

  会中,大家都很勇于提出自己所见所闻的错失。然在我觉得,第一次办活动不圆满,除连系不够外,默契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这都要靠时间来培养。“供僧法会”早在三十年前我在宜兰就发起了,那时只限于在雷音寺一桌、二桌而已。而三十年后,却扩展到“全国”性,这实在是个很可喜的现象。

  一件事情从开始的想法到完成,其间的过程,才是学习的真义,故在活动中的忍让、承担、委曲求全、吃亏……都是成功的基本因素,在检讨中除获取其经验外,相信明年,就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关于“禅净密三修法会”的筹备,于会中推选各分会会长组成的小组先行筹画,拟下次会议,再具体提出讨论。

  目前“佛光协会”各分会会长,应积极推动的工作有:

  一、拟定及执行年度工作计画。

  二、负责推动会务之发展。

  三、加强会员、干部与会之联系工作。

  四、训练及培养干部之工作能力,并从中发掘未来之领导人物。

  五、积极带领分会干部及全体会员共同吸收会员,并确保每月有百分之十以上之成长率。

  六、依会员、会务及地方需要,策画生动、活泼、创新之活动,以获得社会人士对本会之肯定。

  七、配合及执行总会订定之政策与计画,随时与总会保持连络。

  八、藉办活动的方式,增加分会之活力,并不以增加会员负担为原则,故可酌情以活动养活动,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须以弘扬佛法为终极目标。

  九、协助本会团体会员(如寺院……等)所举办之活动。

  十、各分会应尊重团体会员之辅导,并建立良好之互动关系。

  本名杨宗珍的名作家孟瑶女士,于日前离开台中住所,安单到佛光精舍来,应佛光山丛林学院之请,将为学院的学生开授《史记》。今晚七时将第一次上课,实是学院学生之福,也非常感谢年逾七十的杨女士如此发心。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