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八)


2014/9/4    热度:721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八)

 

  庚三、于三对治之障碍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于觉分度地,有别障应知。

  意思就是说对三种对治作障碍的首先作略说。三种对治就是三十七菩提分、十波罗蜜多以及十地。它们的障碍这里弥勒菩萨通过略说和广说的方式作了详细的抉择。

  略说当中说到,“觉”是指菩提,“觉分”是指三十七菩提分,“度”是指十波罗蜜多,“地”是指十地。应知,对于三十七菩提分、十波罗蜜多以及十地还有其余的种种障碍。

  辛二、广说分三:一、菩提分障;二、波罗蜜多障;三、地障

  壬一、菩提分障

  于事不善巧,懈怠定减二,

  不植羸劣性,见粗重过失。

  “于事不善巧”是四念住的障碍,“懈怠”是四正断的障碍,“定减二”是四神足的障碍,“不植”是五根的障碍,“羸劣性”是五力的障碍,“见过失”是七觉支的障碍,“粗重过失”是八圣道支的障碍。

  下面我们进一步做抉择,有七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讲第一:

  ①能障:于事不善巧。所障:四念住。

  “四念住”,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住是以观慧为体,因为以观慧的力量能够使正念安住在所观之处,所以叫做“念住”。四念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我们这里就讲一种。

  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业惑的增上力,以业识投胎,和父精母血和合而成为身体的最前位。所以说,从它的因和体上讲,确实是不清净。从身体的现象来说,身体本来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所组成,里里外外都是污秽充满。这样如实的观察、抉择,就叫“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所谓“受”,就是苦、乐以及不苦不乐的感受。我们观察,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的舍受是行苦,这样观察世间确实没有真正的安乐,唯一都是苦,就叫“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所谓“心”,是指攀缘外境的分别心,这个缘境而生的分别心,念念生灭,根本没有常住的时候,这样观察,就叫“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所谓“法”,就是除了上面身、受、心之外所余的一切法,任何法都没有自主、自在的性,所以观为无我。

  因为我们苦谛的所依身,有这样身受心法的四种意义,所以从身受心法四个方面,观察不净、痛苦、无常、无我,次第破除执著有漏法就是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

  现在再回到颂词上来。所谓“事”是指身、受、心、法,也就是我们观察、抉择的对象。“不善巧”就是对于身、受、心、法的自性不善巧,就是身体本来是不净,反而执著为清净;受本来是苦,反而执著为安乐;心本来是无常,反而执著为常;法本来是无我,反而执著是我。这样对于身受心法不善巧,就障碍了四念住。

  ②能障:懈怠。所障:四正断。

  “四正断”是未断恶令断、已断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四正断都是以精进为体的。但是人有了懈怠的毛病,应当断的过失就会拖延不断,应当修的功德就会拖延不修。所以,懈怠是四正断的障碍。

  ③能障:定减二。所障:四神足。

  “四神足”,就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神”是神通,因为三摩地是神通的足,所以叫“神足”。

  “定减二”就是使三摩地坏减的两类因素。从违缘上讲,就是具有昏沉、掉举等等。从顺缘上讲,就是不具足欲、勤等。以这两方面的因素能够障碍四神足。

  ④能障:不植善根。所障:五根。

  “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都叫根,而且这五个都叫涅槃的根本,或者说产生出世间种种功德的根本,为什么呢?因为以这五种能够引生清净涅槃的功德或者说产生出世间种种功德,所以叫五根。

  所谓“不植”,就是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没有种植信心、精进等善根,这样对于五根障碍。

  ⑤能障:善根羸劣。所障:五力。

  “五力”,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个的原因就是能胜伏违品、有殊胜对治力,所以可以安立力的名称,也就是说上面所讲的五根坚固到能够胜伏违品而不被违品胜伏的阶段,就叫“五力”。

  所谓“羸劣”,就是善根虽然发起,但是力量不强,以违品能够损害。以善根羸劣性,就会障碍五力。

  ⑥能障:见过失。所障:七觉支。

  “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见过失”,就是具有萨迦耶见等见道所断。因为七觉支是见道相应的功德,所以由见过失能障七觉支。

  ⑦能障:粗重过失。所障:八圣道支。

  “八圣道支”,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

  “粗重过失”,就是具有身口意三门所生的俱生粗重,也就是说俱生障碍的种子以及习气。因为八圣道支是修道相应的功德,所以由粗重过失能够障碍八圣道支。

  壬二、波罗蜜多障

  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

  于失德减增,令趣入解脱。

  障施等诸善,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受用法成熟。

  第一颂和第二颂的“障”字要一直贯穿到最后。

  论中说到:“对于布施波罗蜜多,宣说富贵自在障;对于持戒波罗蜜多宣说善趣障;对于安忍波罗蜜多,宣说不舍有情障;对于精进波罗蜜多,宣说减过失增功德障;对于静虑波罗蜜多,宣说令所化趣入正法障;对于般若波罗蜜多,宣说令所化解脱障;对于方便波罗蜜多,宣说布施等诸善无穷尽障;对于愿波罗蜜多,宣说一切生中善无间转障;对于力波罗蜜多,宣说所作善得决定障;对于智波罗蜜多,宣说受用法成熟障。”

  下面我们以能障、所障、障名来作解释,其中所障分因和果两个方面。

  ①能障:悭吝。所障:布施,富贵。障名:富贵自在障。

  以布施就可以得到富贵,将来资财很丰裕,不缺受用。但是以悭吝就会障碍布施,没有布施的善行,将来不会得到富贵。所以悭吝是富贵自在的障碍。

  我们做人要慷慨大方,不能小气。小气就会障碍大富大贵。比如,有乞丐来要钱的时候,你打开钱包,从里面挑出一张最小的票子,然后抓在手心里面,想了半天才松手,这其实就是悭吝的烦恼在作怪。手心抓得紧紧的,说明里面的心执著得很紧,不肯施舍。以这样悭吝的烦恼,在阿赖耶识当中种下的就是饿鬼的习气,将来成熟果报的时候,就会现前饿鬼那样的根身器界,比如嘴巴封闭得只有针眼那么小的口子。因为做人的时候一毛不拔,内心抓得紧紧的,不能放开,所以以这种恶因,做饿鬼的时候,口就非常小。相反,如果心量能放开,慷慨大方,这样做布施的话,将来就会很富贵很自在,张口可以吞尽四大海的水。这也是因果的规律,因果一点都不会错乱,量大福报就大,量小福报就小,大家都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②能障:破戒。所障:持戒,善趣。障名:善趣障。

  以守持清净的戒律,身口意三门禁止恶行、恶语、恶念,能获得人天的善趣,但是以破戒就会障碍持戒,失去戒足,就不能转生善趣。所以破戒是善趣的障碍。

  佛在《大般若经》当中说:“我若不护净戒波罗蜜多,当生诸恶趣,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得一切智智乎?”所以,没有受持清净的戒律的话,肯定转生三恶趣,连一般的一个人身都不会得到,何况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获得一切智智的果位,根本没有希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说:“若有不受如来藏,尚不能得野干身。”

  《戒经序》当中说:“譬如人毁足,不堪有所涉,毁戒亦如是,不得人天生,亦不到菩提。”一个人如果两只脚断了,那什么地方也到不了,同样,戒就像脚一样,有了戒体才可以往上走,破了戒就不会得到善趣生,更不可能获得菩提。

  所以做人,一定要守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作人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那就失去了人的法相,将来决定无法做人,只能做旁生、做饿鬼众生、做地狱众生。

  ③能障:瞋恚。所障:安忍,不舍有情。障名:不舍有情障。

  安忍有三种,通过耐怨害忍、安受苦忍以及思择法忍,就能摄受有情,有了三种安忍的差别,并且依靠这三种安忍,的确直接摄受有情的,但是以瞋恚就会障碍安忍,瞋恚是一种厌背的心态。瞋恚起来的时候,就会舍离有情,所以是不舍有情障。

  我们打个比方来讲,在1998年5月12号的时候,美国有个中学生冲进高中学校的餐厅,举起半自动步枪,对着人们开枪,当时一位学校的摔跤队员,在他停下来装子弹的时候把他制服。后来,警察搜查他的住所的时候,发现他的日记。他在日记当中这样写到:“仇恨驱使着我……我满腔怒火……所有人都跟我过不去……一旦我的希望没有了,人们也就该死了。”

  所以,人在没有克制力的时候,以瞋恚就会毁灭自己和他人,瞋恚是地狱的因,最具有破坏力。对于大乘菩萨来说,一百个贪心不如一个瞋心的障碍重,因为以瞋心会舍弃有情,从根本上摧坏菩提心。

  ④能障:懈怠。所障:精进,减过失增功德。障名:减过失增功德障。

  以精进策发就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过失日益减少,功德日益增上。但是以懈怠就会障碍以精进减少过失增上功德,所以懈怠是减过失增功德障。

  ⑤能障:散乱。所障:静虑,令所化众生趣入正法。障名:令所化趣入正法障。

  成就静虑,就可以以定境发起神通,以神通力可以观知所化众生的根机、意乐、心行、宿世因缘等等,这样就能相应他的根机,遣除他的邪见而让他趣入正法当中。不具足神通引导众生,就像盲人打靶一样,非常困难。

  以散乱会障碍成就静虑,以及它的结果——依靠静虑发起神通而引导众生让它趣入正法。所以,散乱是令所化趣入正法障。

  ⑥能障:邪慧。所障:般若,令所化众生解脱。障名:令所化解脱障。

  什么是邪慧呢?就是不如理的通达造恶业的一切邪分别,也就是世智辨聪。比如现在的小孩,小小年纪,就知道怎么包装自己、怎么表现自我、怎么交际、怎么愚弄人、怎么谈情说爱、怎么受用五欲,口才也好,什么都说得来。这些都是末法时代众生邪慧增上的恶相。以邪慧会障碍般若,本来般若和邪慧是不可能并存的,只有把原来各种不如理的邪分别完全消光,才有“绝后逢生”的机会。邪慧很坏,它是造恶业的利器,是加强我执和法执的元凶,所以邪慧坚固的人,实际上和精神病同样可怜,没有办法趣入解脱,没有办法发起真正出世间的大般若。所以,人心越纯朴,越容易和般若真实相应。

  这样就知道,邪慧会障碍般若,以及般若的果——就是以般若宣说圣法,让所化众生的心相续解脱。

  ⑦能障:离方便。所障:方便,令布施等善根无有穷尽。障名:令善无尽障。

  按照《成唯识论》来讲,方便有两种,就是回向方便善巧和拔济方便善巧。方便的作用,就是能使善根无有穷尽。以回向方便善巧来说,如果把六度所摄的布施等善根回向菩提和众生,就可以让善根无有穷尽。相反,远离回向的方便,那所修的善根就有执著、有限量,不能无穷无尽。所以离方便是善根无尽障。

  ⑧能障:不入愿。所障:愿,一切生中善无间而转。障名:一切生中善无间转障。

  按照《成唯识论》来讲,愿有两种,就是求菩提愿和利乐他愿。

  愿的作用,就是能使修持一切善根相续不间断。由大愿力的摄持,能顺于善法的生长。我们佛教当中有“乘本愿轮”、“乘大愿轮”这样的成语,为什么把“愿”比喻成轮子呢?因为轮子是不断转动的,有愿力的摄持,大乘菩萨身口意三门的善行就会始终随着愿力而转动,所以就叫“愿轮”。如果我们没有大愿的摄持,那善法就会被间断。清朝的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当中说:“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如果不发广大心,建立坚固的誓愿,那你纵然经历佛刹极微尘数的大劫,依然还是在轮回当中,即使有一点修行,也是徒劳辛苦。)所以需要了知,没有大愿,没有大愿的摄持的话,的确善法就会被间断的。所以,发大愿,以大愿摄持,善根自然会增长,也就是说相续不会间断的,不会有相续间断、停止的机会。平常,大家对于发愿尤其要重视,因为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在因地发了大愿,由于愿力摄持趣入菩萨道才最终成佛的。没有大愿的摄持,决定无法成就。所以,大家对于《普贤行愿品》等殊胜愿文的应当研读、念诵、观修,特别特别重要,这是大乘的根本*轮。尤其《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精华品,也是显宗和密宗共同特别重视的殊胜愿文,《普贤行愿品》方面特别特别需要重视。咱们的上师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平常发愿,不念其它的,就唯一念这个《普贤行愿品》,有如是的必要性,有如是的重要性。需要了知,特别需要重视这样的殊胜愿文,这就是大乘的根本*轮的缘故。

  确实很多大德都是这样讲的,比如窥基大师他老人家在《述记》当中说:“由十大愿,愿在所生之处善无间能转故,由大愿摄受,能顺善法之生。现今世人无大愿摄,故于所在生不顺善法,善法不起,非无间转。”(由于十种大愿,发愿所生之处善法都无间而转的缘故,这样由于大愿力的摄受,在一切生时都能够顺应善法的生长。但是现代人没有大愿的摄受,所以在所在生当中,不能随顺于善法而行持。善法生不起来,不是无间相续而转。)所以,由于不入愿,就障碍以大愿在一切生当中修善无间而转。

  ⑨能障:力弱。所障:力,所作善决定。障名:所作善得决定障。

  首先解释力的含义,再解释力的作用,最后讲能障和所障的对应。

  ⑴力的含义。

  按照《成唯识论》来讲,力有两种,就是思择力和修习力。在《华严经疏》当中讲:“思择力,思择正理而对治诸障之力也;修习力,修习一切善行而使坚固决定之力也。”(所以,思择力就是思察抉择正理而对治障碍的能力;修习力就是以修习一切善行而成就的坚固决定之力。)太虚大师对于这两种力做过很精辟的解释,他说:“思择力是智慧上思察抉择的能力,比如此是此不是,此是恶此是善等,能够辨别决断都是力;修习力是熟练上的修习所成力,有充分任持的能力,比如一件事做得很快很好,就是巧妙自在神速力。”

  ②力的作用。

  有了思择力和修习力,就能使所作的善获得决定。为什么能得决定呢?因为以思择力和修习力能够胜伏障品,这样所修的善法就不会被障品损坏,所以说以这两种力能够使善行获得决定。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是从果的角度解释作用,他说作用是“全然决定善根的一切果不空耗。”

  ③这里障体“力弱”,是指胜伏波罗蜜多违品的力量不够,也就是思择力和修习力不够。

  下面举例说明,比如世间的体操运动员,如果对于每一种动作的要领都领会得很清楚,每一步都知道怎么做,这就是具有思择力。如果每个动作都能运用自如,每一步都能表现出来,体操的节奏感完全能够把握,像这样就是具有修习力。以这两种力,就可以让所作的动作决定,可以得到满分。相反,假如思择力和修习力不够,那在动作上就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这叫做所作不决定。这个例子说明:以具力就会导致所作决定、以力弱就会障碍所作决定。

  我们行善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犹豫不定,有时候心里没有底,不知道如何做才好,这就是思择力不够。有时候是“想得到,做不起来”,这就是修习力不够,也就是缺乏锻炼。以这样的思择力弱和修习力弱,就会使自己的行善不能决定,不能全分相应。相反,如果思择力和修习力具足,那你的修行决定是针针见血,功夫一定是得力的。比如,我们修一个净土法门,如果能把净土的事理因果抉择得很清楚、很透彻,那就会在智慧上完全决定,这样你求生净土的心,一万只牛也拉不回来,这就是思择力的作用。进一步,在净业的修行上,不论是持名观想,或者是发愿回向,或者是祈祷供养,经过长期的熏修,到达纯熟的地步,这就是具足修习力。以这样两种力的作用,每念一声都决定是九品莲花的种子,每礼一拜都决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虽然身体在娑婆世界,实际上已经是极乐国土的人了。所以,培养思择力和修习力非常重要。

  ⑩能障:依文解义等。所障:智,受用法成熟。障名:受用法成熟障。

  按照《成唯识论》来讲,智有受用法乐智和成熟有情智两种。

  从智的作用上看,有了智慧,自己就能受用法;而且能够让他人的相续成熟。所以,自己受用法和令他成熟就是智慧的真实作用。

  如果智慧不圆满,不能通达圣教的甚深究竟密意,只是按文字表面的理解,或者人云亦云,这样自己不能简择,就会障碍自己受用法。既然自己都不懂怎么受用法,也就不可能引导他人、让他人得到真实的成熟。

  以上十波罗蜜多当中,后面四种——方便、愿、力、智都是从智慧当中开出来的,智慧的障碍就是愚痴。所以,后四度的障体实际就是愚痴的自性。换句话说,离开善巧方便是愚痴;不知道发愿也是愚痴;思择力和修习力不够也是智慧迟钝;不了知圣教究竟密意、只知道依文解义等,还是没有智慧所导致的。所以后四度的障体,总的来说,都是从一个愚痴的不同表现上来讲的。

  壬三、地障

  遍行与最胜,胜流及无摄,

  相续无差别,无杂染清净,

  种种法无别,及不增不减,

  并无分别等,四自在依义。

  于斯十法界,有不染无明,

  障十地功德,故说为十障。

  前两颂是交待十种法界的名称与差别,后面一颂,是针对十种法界宣说能障和所障。首先简单解释一下颂词:

  十种法界就是遍行义法界、最胜义法界、胜流义法界、无摄义法界、相续无差别义法界、无杂染清净义法界、种种法无差别义法界、不增不减义法界、四自在所依止义法界。(这里,四自在就是指无分别等四种自在,“等”字当中包括净土自在、智自在、业自在。)

  对于这样十种法界,有不染无明(指所知障,不是烦恼障)障碍十地的功德,所以依次建立为十地障。

  ①首先我们讲两个无差别,两个有差别。

  第一个无差别,就是所证的法界自体没有差别;第一个有差别,就是在有境的入定智慧上有越往上、见越来越清净的差别。第二个无差别,就是以二取隐没的方式入定于离戏法界没有差别。第二个有差别,以入定智慧断障之后,在出定位引起的对法界的定解,有差别。

  ②接下来,我们讲如何建立差别:

  因为入定的境界,二取都隐没,像虚空当中的鸟迹一样没有任何相状可以取,所以从入定的角度没有办法分别上下各地。在后得位,由入定断障力而引发的定解有差别,所以从后得位通达法界义的差别上,可以以十种法界义,安立十地的差别。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