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二)
2014/9/4   热度:462
益西彭措堪布: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二) 【若想:轮回是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否则应成如虚空般空无,生彼轮回显现不应理,无依处故,如无泥之瓶、无线之衣。】 如果想:像清净水晶球那样的依他起识是所依处,依止它的就是轮回的种种现相。所依处的依他起识应当是实有,不然依他起识不实有的话,轮回的现相就成了像虚空般的空无所有。也就是,没有一个实有的所依——依他起识,哪怕起一点身体、受用、处所等的轮回现相也不合理。 这就像说“无泥的瓶子、无线的衣服”一样不合理。瓶子是依于泥土烧制的,如果泥土不存在,还说有瓶子,那是没有道理的。“无线之衣”也是一样。意思是说,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可以有种种轮回现相,但如果依他起识无实,那绝不会有种种现相出生。 对这一诤论,以下分两步来断除:第一步、推出轮回无实;第二步、说无实轮回依实有的心不合理。 第一步、推出轮回无实。 【驳:若轮回实有,彼与心为一?为异?一则不可分,异又失坏唯识,故应许轮回无实。】 如果轮回是实法,它和心是一,还是异?如果是一,就和心永不分离,即使成佛也还有轮回的杂染法。如果异,那两者就不同,轮回就是心以外的法,失坏了唯识义(也就是,器世界的色蕴是轮回法,它不是心;凡夫的五蕴或色蕴也是轮回法,也不是心,这样轮回的器情都不是心,就失坏了三界唯识的宗义)。 总之,轮回如果实有,和心的关系只有一、异两种。如果是“一”,应成成佛时还有轮回;如果是“异”,又失坏了唯识义。因此只能承许轮回无实。 第二步、说无实轮回依实有的心不合理。 【然而以无实轮回无作用故,轮回依于实心,岂有系缚、解脱的作用?如兔角依手也不可能掘地。】 然而这样无实的轮回没有任何作用,它依于实有的心怎么会有系缚和解脱的作用?就像兔角是没有的事,即使依着手也不可能掘地。 “兔角”,比喻无实的轮回;“手”,比喻实有的心;“掘地”,比喻系缚和解脱的作用。唯识师认为的无实是像兔角那样子虚乌有的法,而且他说:“轮回依于实有的心。”中观师就他所说的这两点发难。中观师说:你说的无实轮回就像兔角,实有的心就像手,既然兔角依于手也不能掘地 ,那同样,无实的轮回依于实有的心也不起任何作用。你说的轮回是子虚乌有的事,能起什么系缚生死的作用呢?而且它是没有的东西,又哪里有照见它的空性而起解脱的作用呢? 【无实者,于何者亦不依,若有依,则应成实有的因果。】 无实的法不依于任何一个法。原因是:“如果有依,就成了实有的因果”。也就是,如果轮回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而生,那以依他起识这个实有的因,所生的应当是实有的果。也就是,一个实法不会生出一个虚法来,这样依他起识是实有的,由它所生的轮回显现也应当是实有的,这就和你说的轮回无实矛盾。 【对此句“否则如虚空”,也有视为破他方文句而释,然以上释为妥。】 “上释”,就是把“否则如虚空”解释为他方所说,而不是违害他方。 【所谓的“无实”有两类:一、名言中亦无的毕竟无;二、无实如幻之无。实事师不明了“无实然可显现”极为应理,而执取为如毕竟无。以上是按此义答复。】 “无实”有两种,一是名言中也根本没有,像龟毛那样的毕竟无;二是像幻事那样现而无实。中观说的无实,是指万法现而无自性(就是显现的相当体无自性,这就是如幻的无)。 唯识师认为依他起识是实有的,不然轮回现相就成了无因而现。这是他不明了由无实的缘起而能显现万法,所以固执一定要有实事作为现基才行(就是他一直执著只有以实有的依他起识才能显现轮回,不然就成了无依处而现轮回,等于无泥之瓶)。如果他了达“无实但可以显现”,这样来说“名言中万法唯识,以心作为依处能显现”就非常合理了。可惜他不明了这一点,一直把无实执著成毕竟无。以上是就他的想法对他作出答复。 【如是,由无事轮回与有事识何时亦不相连故,唯识师汝心无有所取助伴,应成自证自明的独一体。何时如是心离所取,尔时能取亦空,而现前二空,此时即现前真如,由此应成一切有情无始即成如来,而不必观待正道勤作。】 以下是顺着他说的“轮回无实”和“心实有”这两点,发出一连串的大过失。 中观师说:像这样,你说的轮回像兔角一样毕竟无有;而你说的识像牛角一样存在。兔角和牛角何时也不会相连,同样,无事轮回和有事识也不会相连。这样,你的心就没有了所取助伴,就成了自证自明的独一体。何时像这样心没有了所取,这时能取的心也是没有的(也就是,所取和能取,有则俱有,无则俱无。比如有蓝色,才有取蓝的识;没有蓝色,就没有取蓝色的识。),这样没有二取而现前能、所二空,这时就是现前真如。由此成了一切有情无始以来就成佛,不必观待布施等的正道勤作。 总之,对方把“轮回的现相无实”看成是毕竟无,这样,轮回的现相毕竟无,就没有了所取; 而没有所取,就没有了能取;没有能所二取,就成了一切有情无始以来成佛。 【如此,观察万法唯识而立唯识宗有何功德?即虽许以唯识之“唯”遮心外有义,并立二空真如,然不必遮现二,亦不需立二空故,以彼道有何作用?】 (“现二”就是现出能、所二相。“二空”就是能所二取相本空。) 再往下推到建立唯识宗也成了毫无利益的事,意思是破斥心外有境,详尽地观察万法唯识而建立唯识宗义,以及造论开宗、引导学人等等,成了一点利益也没有。 中观师这样破斥:虽然你们承许以唯识的“唯”字完全否认了心外有境,而且立能所二取空是真如义,但现在众生心前本没有能、所二取的相,所以不必要遮遣现二,而且众生恒时都了知无有能所二取,所以也不需要立二取空。换句话说,如果众生把本无二取看成实有二取,那是需要遮遣这样的妄见;如果实相是无二取,而众生不了知这一实相,当然也有必要立二取空为真如义,这样做,能起到破妄显真、离妄归真的极大作用。但现在不必要遮现二,亦不需立二空的缘故,以观修万法唯识的道能起什么作用?毫无作用。 【因此,若许无相,则应成轮回显现无事,由此应成断灭一切领受。】 这是对虚相唯识最后的总破。中观师说:因此,按照你们虚相派承许无相,色、声、香、味、触等轮回显现就完全没有。这样根识没有任何所领受的境,见色、闻声、嗅香等的一切领受就全部消失,断灭一空。 幻境非心外,计无异亦非, 这是虚相派的主张。第一句遮凡庸、小乘计心外有境,第二句遮实相派计心境一体。也就是虚相派说:如幻的境相不是像凡庸、小乘所认为的那样在心外存在,实相派认为“心、境无有不同”也不应理。 若实岂非异,非异则无实。 中观师就虚相派的主张发难说:如果境相是虚的、心是实有的,两者岂不是不同?既然境相和心不同,那就是心外的法。 虚相派补救:境相不是和心不同。 中观师再破:“非异则无实。”意思是,如果不是不同,那就是相同,由此心和境就一样无实了。 境无实可见,心能见亦然。 虚相派认为:假使心不是实有的法,怎么能见境相呢?(这里“见”总的指一切六识的了别。) 中观师回答:如果境不是实法,而可以见到,那同样心不是实法,也可以作能见。 轮回依实法,否则如虚空, 无实依于实,云何有作用? 虚相派说:轮回的现相一定要依于实法才成立,如果不以一个实法作为依处,那会像虚空一样什么也没有。 中观师破他:你说的轮回像兔角一样,是无实的法,而无实的法依于实法,怎么有系缚和解脱的作用? 汝心无助伴,应成独一体, 心离所取时,一切成如来, 若尔于唯识,观察有何德? 中观师继续再破:唯识师你的心没有了所取助伴,应当成立是独一的体性;这样在心脱离所取时,也就没有对应的能取;而没有能、所二取,就应成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就成为如来。如果是这样,观察万法唯识有什么功德呢?本来众生误认为心外有境,执著能取和所取的相是真实的,由此不见二取空的真如,针对众生的执著病,引导他观察唯识,由此能否认心外有境,而且建立无有能所二取的真如义,这有使众生的心趣入真如的作用。而现在众生没有能、所二取的现相,也就没有必要否认二取的现相;而且本来没有二取,也不必说“你现的这个二取相是空的”,这样一来,观察唯识就没有任何利益。 以上讲完了基方面的断诤。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