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智慧与设计思维
2014/9/3   热度:396
燕山大学艺术学院 高承珊GAO Chengshan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智慧,学习禅宗的思维方法,和国外关于设计思维的科学方法,对与今天的艺术设计教学有很现实的意义。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提起疑情 打破疑团 顿悟 法无定法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ving great intelligence, to learn the Zenic mode of thinking and the design thought from abroad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teaching of the artistic design nowadays, and carrying on our splendid culture as well.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put forward the uncertain pointsy,clear doubts,suddenly realize the truth,no hard-and-fast rule
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思维的自由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向先进的设计思想学习,也要向优秀的传统化学习。借鉴禅的智慧,掌握禅的一些思维方法,主动提起疑情,打破疑团。这个方法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一致之处,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样与禅宗的参禅方法相一致,就是要参学者靠自力,兼而他力。“禅”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的一个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因参究的方法以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代表著其成熟期的思想。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现实生命中发明心地、启发智慧、把握自己,主宰自己,得大自在。
禅宗在参禅方法上,能够将深奥的理论体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不重冗长的说教,只重实际的证悟,不拘刻板的形式,只重活泼自由,讲究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不受成法的约束。是不说之说,触境发机的机趣。针对设计的教学,这样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艺术设计的教学也是重视实践,和强调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措施。参禅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可以望文生义。“禅”不立文字,说“禅”就已经不是禅了。为何还要在此说禅。此“禅”不是参禅,而是向禅学习,学习他的思维方法。即便这样也仅是在表面上的一些认识。更深的禅学智慧还要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实践。但是学习一点禅的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从做人,学习方法和开发潜能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时代竞争十分激烈,每个国家和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和发明创造。如何具有先进的设计的头脑和好的方法、有发明创造的智慧。借鉴“禅”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开发我们的智慧、提高设计思维。
后期的禅宗,很重视参话头,什么是话头,在禅宗是禅修方法之一。参话头,这个话头就是一个“问题”。在设计而言相当于设计中的一个主题,一个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话头”里面有一个疑问,禅宗通过这个话头,参透了就是悟了,就达到了目的。这样的话头在历代的祖师大德那里千变万化,有时平淡一句,有时当头棒喝,有时沉默不语,有时是举手投足。这样的表现方法,或可说接引方法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对于当机的人而言一旦明白,一悟便至佛地。这个“佛”地就是禅宗所谓“大彻大悟”。悟道了什么?是宇宙的实相,也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那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来?到哪去?”就有答案了。
参话头是将一个疑团打在胸中,这种怀疑的情态(情绪),逐渐的强烈起来,并时时在心中提起这个疑情。主动的准备着、等待着顿悟机会的到来,这个疑在设计中代表问题和方法。话头常常是这样:“念佛的是谁?”“死了烧了,你是谁?”“如何是佛法西来意?”诸如此类,变化万千,不胜枚举。但是目的就一个,希望通过参禅达到悟境。对于禅师来说,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就不虚此生,参禅的人大多数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是太难了。但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它的参学方法,用这些方法为我们的一些现实目的服务。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看到了苹果落地,他心中的疑团顿然打破了。但是牛顿在此之前是被动的,至少是不自觉的。瓦特兄弟看到了汽顶壶盖,找到了人造的动力,发明了蒸汽机。就是因为不知不觉在他们心中早已升起的疑团起了作用,这个疑问时时在心中,时时问自己,时时在寻找答案,一旦遇到了机会,对机了、就豁然开朗。在这里牛顿的“话头”就是他心中哪个萦绕了多年的引力问题。瓦特的疑问,他的话头就是他要寻找的动力问题。在对机的情景里面他们豁然顿悟,明白的其中的道理。这是个顿悟的过程。也是触境发机的机趣。果园里的农夫千百次的看到苹果落地;家庭主妇千百次的看到汽顶壶盖,可是谁也没有发现其中的“真理”。什么原因?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这个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结果,这个是因果关系。禅宗里有这样的话“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我们在通常的学习中、设计创作中需要处于这样一个“疑”的状态,明白、明确而主动的把握心中的“疑”情,并十分清楚的知道这样会有什么结果。这样的思维方法很好的利用了人的思维特点,变被动为主动,开发思维是有准备的,有方法的。通常我们没有明白疑情的重要性,向禅学习,就是学习这个“参”字,学习这个提起疑情,打破疑团。这个方法,与现代的教育方法,根本是一致的。任务驱动的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创建情景与禅宗的触境发机的机趣十分相近,只是他们的目的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晚了两千年,教学和设计中,任务一旦呈现就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中,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一种禅宗所谓逗机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求。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这个和“禅”的思维形式很接近。禅的方法更加符合人智慧的开发,它不立文字,信手拈来,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
在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中,曾有这样的实验,在进入设计课程时,使用瑜伽的修行方法,给设计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和外在环境,迎接“顿悟”的到来。比之于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这样的形式是十分生动活泼的,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科学未必就是完全冰冷的纯理性,在寻找灵感的时候,也是需要相应的情绪和心理环境。特别是在设计的环境中,需要情景的触动,甚至良好的心态。激发灵感可以有触发的方法,利用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刺激,使我们联想触发新的意念。也可以有静态的顿悟的方法,在静态的情景中人的思维高度集中,象水面,当水面动荡时无论如何是看不清自己影像的,一旦水平静下来,自己的影像就会全体显现。
禅宗的修行者往往急于知道答案,追问自己参访的老师,但是对于参禅者那个根本的道理是忌讳说破的,被说破了也就不是禅者自己的心得了,说破在禅宗来看是很失败的事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也反对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品尝到美好的果实。两者之间非常相像,看来智慧的共同点总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样与禅宗的方法相一致,就是靠自力,而非他力。禅宗的特点就是重视个人主体的参修,外部的环境成为客体。这一点,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与禅的方法很相像,当看到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禅宗的参禅方法,建构主义的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源于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样也从一个点上说明了禅宗思想的伟大,儿童是生命的成长期思想的发展期,这个时期对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和纯粹。禅的思想方法正好是要让人的心态回到尚未蒙受尘垢的状态,以禅的方法使禅者,回到最直接、最本质的、最佳心智状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老子曰:圆气至柔,能婴儿呼。赤子之心,一种回归本心的状态。皮亚杰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揭示了人脑在学习上的基本状态和结构,充满了辩证的思维,他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而的认识发展,在这一点上与禅宗的一个方法不谋而合,对于今天的设计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禅宗不立文字,没有成法,当机立断。“世上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世界上没有一定的成法,没有方法就是方法。石涛说:“古人在立法之先不知法何法”。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向禅学习是很有好处的。设计教学中也是没有现成方法可以遵循,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 余胜泉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