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古仁波切:阿弥陀佛法门实修教授问答
2014/9/4   热度:362
创古仁波切:阿弥陀佛法门实修教授问答 开示:创古仁波切 翻译:堪布丹杰 日期:2005.11.05 ~ 07 整理:善戒法师 问:阿弥陀佛要持钵,是否和释迦牟尼佛持钵坐着的意义是相同的的吗? 仁波切:手持钵主要的意思,是代表佛陀祂是远离贪欲、远离各种的贪着,但是同样也远离贫困、远离匮乏。所以这个钵是没有贪着,但是还是能够盛满、受用一切东西的。「钵」它是盛满、装满一切东西的,这是「钵」代表的意思。因此和释迦牟尼佛,以及所有的佛所持的钵是一样的。 问:「坐在莲花月垫上」,佛陀坐在月垫上和日轮上有何不同,有何分别? 仁波切:太阳的垫子也好,或是月亮的垫子也好,它们是扁扁的铺在上面。月亮的垫子它代表清凉,非常的清凉;太阳代表温暖。那是什么意思呢?月亮的垫子代表清凉,它能够消除一切众生的苦。太阳代表的是温暖,是一种智慧的开显,智慧它能够消除各种无明的意思。 问:要成佛都需要在菩提树下吗?那当来下身佛是不是也依靠着菩提树而成佛呢? 仁波切:释迦牟尼佛和诸佛成道的菩提树是一样的。未来佛成道也是在这样的菩提树下成佛。那菩提树的意思是什么?它代表远离贪着、远离烦恼的一种象征。尤其是菩提树的叶子,它象征清凉,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清凉,从烦恼当中解脱出来,能够离苦、不需要费力就能够成就、出离轮回。还有菩提树它象征诸佛菩萨的加持。菩提树它代表无贪着,无贪着的意思是什么?它代表象征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家里禅修,对于自己的家会有一种贪着,但如果是在一棵树下就不会有这些贪着,所以菩提树它也象征无贪着的意思。 问:施依印是什么手印? 仁波切:施依印、无畏印的意思是代表:众生啊,您们不用害怕,我会帮助您们的,是不用害怕的意思。 问:观想的部份,显宗和密乘的有何分别?或者是都可以,平常观想是什么方法? 仁波切: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观想的,是属于显宗的《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祈愿文》所说的观想就可以了,但是特别在一天当中要修一座法,就需要一个特别的时间,比如是一个小时好好拿出法本来修持,这个时候我们要念咒语、要诵祈请文。这个时候的这些观想,我们所要修持的是《极乐净土修持仪轨》这个法本,所以它是有二个时间的不同。 问:投生净土的四个因,第一个是明观净土,就是所缘的境是极乐净土,第二个是积聚功德,第三个是发菩提心,可以第四个又说到是发愿、发菩提心,两个又一起,所以不知第四个是什么? 仁波切:第四叫发愿。这里是发什么愿?发愿说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投生到极乐净土,这是发愿的意思。 问:是不是可以请再仁波切教授八供咒的手式和意义。 仁波切:「嗡阿弥喋哇舍」,「边杂萨玛呀杂」意思是指说佛菩萨都来我们的前面,是这个意思。 「杂吽榜霍」是指说佛陀、佛菩萨来了,然后融入到我们全身都稳定了、融入了。 「迪叉廉」是稳定了、稳固了来了。 「阿地布霍」是合掌,代表是礼拜、礼敬的意思。 「嗡吽张舍阿」代表是五方佛。开始要握起来的。然后首先中指要伸起来、食指、无名指、大姆指、小姆指,代表是五方佛的意思。 「阿比肯杂芒」我们得到了五方佛的灌顶了。 「阿冈」「巴当」这二个都是水。第一个「阿冈」是给佛喝的水,第二个「巴当」是给佛法洗脚的水。在古代,这些水都是装在海螺里面,然后来做供养的。头两个手势像海螺一样的。像海螺一样的。 「布贝」是花。像花开了一样。 「都贝」是香。两个手合起来,这代表是插香的容器,香就插在里面。大拇指要插在里面,大姆指要塞进去。 「阿洛给」是灯。油灯明灯的意思。 「根喋」是涂香的意思。涂在佛的身上。 「涅威喋」是食物。是代表佛吃的食物。 「夏达」是乐器。 「木札阿吽」,一弹指。这一弹指代表说都供养了,都圆满供养了。 问:佛陀所持的钵,是有很多种吗? 仁波切:一般来讲,可能有密乘或者是金刚乘里面的钵,跟泰国南传的钵,或者是大乘佛教里面的钵可能有些不同,但是都可以。 问:「若因生疑不往生,将于五百年之中……然而莲花不绽放」,是因为我们生前怀疑不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会被包住五百年? 仁波切:是的。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前如果对于要具备四个因能投生极乐净土,还有一点怀疑的话,也会投生到了净土,但是会在花苞里面待五百年。 问:在投生极乐净土四个因当中,并不像显宗强调要一心一意说:「我一定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因为没有生起一心一意强调的心要往生极乐净土的心,所以就生起一点怀疑的心去往生,那他还会往生到净土吗? 仁波切:针对这个问题说,被莲花包住五百年是不是因为对投生并没有真诚的发愿。是这样子的。就是说由于我们并不是完全专一的、完全相信的发愿的话,还有那么一点疑惑的话,就还会包在莲花当中的。那至于在密乘修行上来讲,是针对这个发菩提心的部份。 问:如果说我们的功德资粮也圆满集聚,只是有一些散乱,不是一心一意,还有一些怀疑,还是能够往生,只是差别说不能马上当下就见佛,而还是能够往生? 仁波切:是可以这么说的。因为在这里会用到怀疑的疑,怀疑的疑其实另一种解释也可以解释说是不专注,没有专心一致,所以说可以这么来解释的。 问:观想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我们要观想的话,是以像一般我们看到的雕刻的佛像,或者是图片、或者是像电影里面的样子的佛像? 仁波切:要观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或任何极乐净土的这些佛像的时候,它是可以说是合一的,合在一起的,像是立体的,像是佛像一样是立体的。但是我们说常常一个佛像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涂太多颜色,所以这是为什么还要有唐卡画,画这么多的颜色。所以当我们在观想,我们可以是二合一的,把立体的佛像,加上这个画的唐卡的颜色合在一起,就好象是一尊活生生的一尊佛,祂好象真的在我们的面前一样。但所谓的活生生的在我们面前,祂却并不是像是真的人一样,有血有肉,没有的,祂是像光是一样,祂是透明、清净的,像五颜色的光是一样的,要这样的来观想。 问:除了极乐净土我们可以求往生,那其他的净土是什么样人可以去? 仁波切:在我们佛经当中也有提到非常多的净土,净土它也有分非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非常清净的净土,是指说凡夫没有办法投生到那里的。极乐净土是很特别的,不管是凡夫、或者是有烦恼的众生也都可以投生到那里去。所以说我们是在无量的净土当中选到一个最容易投生的地方,那就是极乐净土。那至于其他净土,一些清净的国土是指说一些登地的菩萨,只有一些大菩萨才能够去的,不是我们凡夫可以去的。 能够投生极乐净土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可以以凡夫身,也就是有烦恼的身投生极乐净土,然后祈请投生之后,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像愿文当中提到的,我们可以随时到其他本来不能去的净土都去,像是密严剎土或者是其他清净的净土都能去。 问:「傍晚之时无艰难,剎那返回极乐国」,那我们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是人间的一大劫,如果到了傍晚的时候,我们生前的亲朋眷友都到哪里去了,因为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是人世间的一大劫,那如何能够保护到我们的亲朋好友呢? 仁波切:在极乐净土的一天可以说是我们人世间很长的时间,是一大劫、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等等。我们一投生到极乐净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马上祝福在人世间的这些亲朋眷属们,那个时候他们还在。但是后面还提到说,比如说我们就开始到其他净土去学法了,或者说未来佛弥勒佛又降生到人世间的时候,我们也到人世间来学法,当然那那个时候那些人世间的亲眷早就都离开了。所以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刚投生净土的时候)就发愿祝福他们,然后时间过了之后,他们也都往生了,可能也都往生净土了。 问:「复次对生薄伽梵,悉皆化光融已身自身如虚空彩虹,化显薄伽梵身相,明光空性双运成」,这一段都是胜义菩提心,为什么这是胜义菩提心呢? 仁波切:在这次的整个课程中,用了二个教理。一个是祈愿文,一是实修的简轨。这二本法本当中,大部份主要的谈到的,我们说首先一切万法都分为胜义跟世俗,在胜义指的是空性的部份,那世俗的部份指的是一切的显象,一切的物质东西等等。大部份这二个法本所谈到的,都是世俗谛这个部份,也就是都谈到世俗谛,我们要发愿,我们说要投生在清净跟不清净的净土当中,我们说要远离不清净的这一切,而投生到清净的净土去。透过发愿祈愿能够投生,那这一些的发愿都是属于世俗谛的修持的方法。胜义谛的修持是指说一切都转变成空性,「复次对生薄伽梵」,这里谈到在前方观想的佛菩萨化光融入到我们,然后我们也化光,虽然说我们外显的相貌是阿弥陀佛的身形,但是本质是空性的,所以因为这一段它谈到空性的部分,所以它算是胜义菩提心的部份。 问:为什么阿弥陀佛要示现涅槃呢? 仁波切:这是因为从我们这个世俗谛,或者从这个相对的世界上世俗谛来讲,因为一切它都是无常的,会变幻的。所以说为了示现一切是会变幻的、无常的,所以像是阿弥陀佛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大势至菩萨也好,祂们都会示现涅槃,因为在这个世俗谛的世间里面来讲,有生也就会有死。 像还有一些其他修持方法,像是叫「大手印」的修持,禅修的法门大手印,或者叫宁玛派的大圆满的禅修方法,或者叫大中观的这些都是禅修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针对的比较偏于在胜义谛的修持,这是空性的修持上。但是我们这一次的课程所学习到的,叫做极乐净土的修持,或者阿弥陀佛的修持法门,它是属于世俗谛的修持法门,那这是透过了像这些愿文当中的发愿,希望要离开各种痛苦,得到快乐,最后投生极乐净土、成就佛道等等这些愿文,我们在念的时候会发现,它大部份都是属于世俗谛的这些发愿,相对性的这些发愿的方法。虽然在这里有稍微提到空性、明空不二这一些胜义谛的用词,但是整部经文的主题跟重点是在讨论世俗谛的修持方法。由于它是在讨论世俗、相对世界的修持方法,所以它还是会变的,会有转变是无常的,像极乐世界它也会变的,或者说阿弥陀佛虽然寿命非常的长,但祂最后也会示现圆寂示现涅槃,观音菩萨等等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说阿弥陀佛祂涅槃了,但是这个涅槃、这个圆寂,白话称为死亡,它是没有痛苦的,它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一般的这种死亡、一般的涅槃,而是指说到祂另外一个净土去了,是这个意思。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