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2014/9/3    热度:966   

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乌金多吉
  佛法是真理之法,光明之法。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佛法的修持者,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作为密宗行者,对于以下十一个大问题需要一步一步的搞清楚,否则很难成功。
  一、师承传授
  1、 藏密特别重视和强调师承传授。最重要的是皈依上师。藏密修持者必须经上师的灌顶,听从上师的指导,供养上师。其中最大的供养是身口意的供养。藏密的弟子必须身、口、意都听从上师的指导,把上师作为佛法僧的集中体现。没有上师的传承是无法得到修持要诀的。藏密修持,弟子择师、师亦择弟子,双方都是非常严肃谨慎的。莲花生大师云:“弟子不观师功德,轻信依止者,如服毒药;师不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弟子犯戒,上师亦受连累。因而师择弟子,应谨慎,观察其信心、愿力以及皈依持戒等诸善根。弟子若依止上师不当,则信心空用。弟子如何选择上师,最重要的看上师的功德。如果“善知识身口意三门功德具足,可以随其修学,改正吾人过失,久久串习,自得三业清净。”所以其皈依之相为:三门清净,守戒无失,且知种种方便,显密大小圆融无碍,能平等待人,视众生若母。外而经藏,内而四部秘密具大善巧,能说能行,六度、四摄齐修者,可为皈依之相。最胜密法说:“灌顶传承不断桥者即传承次第未中断,护戒清净,三门妄念少,慈悲心重者,可依。”又,“有最胜密乘修持,己证空性,己见本尊慈悲方便,或不为现世名闻利养,而以度生事业为重者,可依。”上师是加持的根本,真正有神通的上师加持力极大,也是择师的一个条件。当然这样的上师自然可以预知当机弟子,可以视其素质不同,因人而异,因才施教。上师对弟子不图供养,但喜精进。所谓:“见齐于师,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上师特别希望弟子有成就。弟子对这样善妙的上师,要心离傲慢,依教而修。要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和上师心意相合。在未证菩提之前就离开上师是非常可惜甚至是可悲的。弟子于每个时分,当观想上师就是具足一切的金刚本尊,能解脱弟子的烦恼和偏执。摄颂云:“烦恼炽如火,须大雨浇灭;及彼燃烧时,此如天甘露。法具大光明,谓如日与月;有情纵嗔毒,终不起害心。戒定慧清净,如地无不载,亦不择美恶,一一能容之,谓依如是师,必速得悉地;入一切佛智,如获如意瓶。息增怀诛法,壹以平等待;犹母爱独子,不起差别心。以慈力广大,恶道悉得救;大悲水溉物,自亦不慢执。喜心量如山,舍力深以广;如此善知识,是当依止者。”反之,对有些自称上师的人,不能圆融显密大小,未得言得,慢心特重,无闻、思、修功德;不为义利有情而修持者,如木代石杵。或见他大德,嗔之嫉之,如池中之蛙;未闻显密法要;烦恼重而常犯戒;妄显幻术,诩为神通,无实修学,无慈悲心者,如狂人指路,是皆自断菩提心而能断人慧命,此当远离,不可依止。同样,上师也必须择弟子而传法。观其根器大小,选择有卑下心,求法心切;学法上进,听法用心,特别对口诀的态度有大信愿者。只有选择这样的弟子,则无有不成者。为了观察弟子,上师有时采用多种方法。如玛巴洛渣对待弟子米拉日巴,令其筑屋七次,身穿三孔而始传法。以凡情度之,对此实难以理解。孰知其用心,正欲使其受苦,以此方能忏尽宿昔之杀业,期其成就。对高傲自负者,认为自己了不得,实际见闻粗浅者,不宜过早给予传法。因此,藏密中择师选徒一定要慎之又慎。择师后具体师承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灌顶方式。上师进行灌顶,既是对弟子进行加持,使其顺利修持,又表示法的继承。二传授口诀,通过灌顶和传授口诀,弟子用上师的大光明心印证、开发自己的如来藏性,最后与上师的心相应而继承法统,得到悉地。
  2、 见 地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是见,正见意义上的见,亦称见地。藏密的见、修、行、果,见是第一位的。什么叫见地?就是修持者对整个佛法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佛法的整个理论融汇贯通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苦修实证而得到的。因此,具有佛法正见的人,他对佛法的任何一个道理,众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准确的知道和说出是在什么样的认识层次,属于哪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见地,就好像没有眼睛。人没有眼睛走路是很危险的。修炼的人如果没有正见,没有正眼法藏,也是很危险的,会走入邪路,修法不能成就。因此,一个正规学法的人,首先要具备正见。这个正见,要从自己刻苦学习、广学、多闻,多在老师那里,在善知识那里听取教义,再加上用功修炼。你就会有智慧出来,当智慧一步一步地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理法融通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佛法的正见。这种正见,不是说世谷法的一些道理懂了,如果你仅仅懂得世俗的一些道理,你不过是个大知识份子、大学问家。只有既深深懂得人世间的道理,又通晓法藏,就是说世俗谛和胜义谛两大见地都清楚了,才能称得上善知识、法师、金刚上师。所以大乘佛法中说,九地菩萨才称得上法师。因为八地菩萨方为僧,无生法忍,才有能力斟酌众生的情况,予以说法。
  当然见有深浅、顿渐、偏圆之别。然而区别是否是正见,也有其标志的。要证了道才会有真正的正见。真正的正见,要有得见的量,所以它不仅仅是由佛法的经典来的,它是很难得到的。一方面要求有相当深的闻思功夫,同时要有“明空”的决定相,要有相当的决定量,一旦有了见地,就有很多好处,首先,在修法上不会走错路,佛法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无论什么世间的哲学、新建立的理论都能辨别其是非。第二,修法的信心会倍增。第三,思想会敏捷,学起东西来会得心应手。
  对密宗修持者来说,从人天乘的见地开始建立,然后是罗汉乘的见地再是菩萨乘的见地,最后是佛乘(金刚乘)的见地。就是说它是由浅到深,从偏到圆一步一步地,很有次序地建立上去的。所谓人天乘的见地。就是要重因果、守五戒、止恶扬善。来世能继续为人或天人。对密宗行者来说要从人天乘做起。但就佛法见地来说,人天乘还是不了义的。罗汉乘即小乘的见地有两个条件,一是无常和出离,二是人无我。一方面提倡戒律,注意无常心和出离心,另一方面要注意人无我。只要懂得了这两条就可以说得到小乘的正见了。菩萨乘即大乘的见地要懂得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小乘“人无我”的基础上,增加“法无我”,即唯识见。就是将所显的各种业惑都归于阿赖耶识。虽然业惑所滋生的物质布满世间,但是心不在矣,“觅心了不可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为这些都是因为有心才有这些东西的,心没有了,这些东西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也不知道了,“人我”、“法我”两空了。但是仅仅阿赖耶识清净,还不能说证得了佛法的最高见地。所以唯识见还是“不了义”,“不究竟”。金刚乘(密乘)见,有代表性的是大手印见和大圆满见。所谓大手印见就是法身见或称俱生智见、俱生法身见。其相是明明朗朗、清清净净,于一切时相续不断。如果修持者能坚住此正见,将会直接证得法身。所谓大圆满见,就是明空无别的本净见。是说一切法被视为本来清净,本来无缚、无解、无修无证;一切法自生、自显、自证。到大圆满见时,就是见到了一切事情本来清净大圆满。处处、时时、空间都是清净大圆满。所以大圆满见是佛法的最高究竟见。
  以上所说的几种见地,是已经证悟了的高僧大德为了方便修持者将证悟的见地用比喻的方法,用文字加以表达,不过是比量罢了,真正的正见现量是需要修持者自己去实证,去体悟的。
  3、戒 律
  所谓“以戒为师”、“戒为无上菩提本”,就是说,必须法戒一体。没有戒律,修法不可能成就。没有戒律,可以说连“佛门”都没有进。戒是修法的规则,也可以说是修持者的眼睛。可见戒律对修持者来说,何等重要。戒律对人天乘乃至对佛法的各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修持层次,有不同的戒律。对一个密法修持者来说,要从人天乘的戒律开始,行善的戒律,小乘的皈依戒,一直到菩萨戒、密宗皈依十戒、三味耶戒,一步一步的都要明白和护持。我们得此十分珍贵的暇满人身,如果下一世仍然继续受生为人,那必须受人天乘戒并能护持不犯,或偶有违犯,即能忏悔改正。人天乘戒就是通常说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和不饮酒。要首先懂得和守好人天乘戒。人天乘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要解脱起码要进入小乘修持。要进一步使自己的业得到改良,多做好事,不干坏事,就要出离守戒。对不同的修行人,有不同的戒律,如八关斋戒、沙弥戒或沙弥尼戒、比丘戒或比丘尼戒;优婆塞戒或优婆夷戒等。在修到菩萨乘时,要发菩提心和守菩萨戒,其行为要利他和利己,二利都圆满。菩萨戒聚积了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大门类的一切戒法,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概括了慈、悲、喜、舍、度一切众生的宏愿和精神。强调起心动念即是犯戒,所以较难守护。金刚乘最主要的戒律是三味耶戒(即金刚戒,也称十四条根本戒、十四条根本堕)14条根本戒中,犯任何一条如果不及时忏悔改正,必堕地狱无疑。堕地狱是属于下世报应,有的不等下世,现世就是烂嘴、烂舌等报应。同时,能授此戒并能守好者,其功德也无量。如果对三味耶戒的每一条的道理都弄明白了,并在思想、行为上,时时、处处遵守,那么即使不修法也可获得解脱成就。因此授此戒,无论是授者还是被授者,都必须郑重考虑。上师只给具备守戒条件的弟子授予此戒,只有受戒者能守住此戒,才能请求上师授予。受金刚戒的密宗修持者,要尽一切努力守好此戒,守好金刚三味耶戒,等于守了一切戒律。
  戒律有如成就道路上的路标,向你指出危险的信号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修行者如果没有戒律,就会障碍百出,最后走到邪路上去。是不是受戒,戒律跟你就没有关系了?也不是。你不受戒,犯了戒律的内容,后果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你不受戒,你不知道学佛的车子怎么行驶,你没有眼睛,你无知罢了。
  可见要想修行成功,戒律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但是,受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授戒的机缘成熟是非常不容易的。修持者若不是真正发心皈依,忏罪积资,志趣解脱之路,生起出离心和厌离心,厌趣无常,就难以成熟受戒的机缘。
  4、坛 城
  坛城又称坛场。梵文称为曼荼罗、曼陀罗等。是用于供奉佛、菩萨的场所。密乘是果位乘,特别重视曼陀罗。密宗认为曼陀罗是本尊加持三味(开示之意)之相,修持者供奉礼赞曼陀罗(坛城)将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扫除烦恼障碍。密宗修持者的坛城是为了供养和观想之用。唐密、东密或密乘下三乘把曼陀罗分为四种。通过四种曼陀罗和念诵真言的形式,称为四曼为相,也是修行的道场。四曼是指用形式来区分的四大类曼陀罗。一是大曼陀罗。此为总集诸佛菩萨的形象的坛城,以图画表现坛城的全景和诸佛菩萨的形象和位置。因为是曼陀罗的总体,是我们眼中所见的诸佛菩萨的世界,因其广大称之为“大”,大有“五大”的意思,用青、黄、赤、白、黑五色表示地水火风空五大,表示聚集之义。二是三味曼陀罗。描绘象征诸佛菩萨所持的标帜,刀、剑、杵、莲(宝珠)等形象,表示六大普遍,有情与无情,平等而成。也就是表示本尊誓愿的器杖和手印,以特殊之相表示宇宙万物之相。三是法曼陀罗(也称种子曼陀罗),是描绘诸佛菩萨的种子真言和一切经典之文字和义理的曼陀罗。以本尊名称之梵文首字表示佛菩萨的种子,每一个梵音种子都象征密宗佛菩萨的威力。四是羯磨曼陀罗。羯磨是梵语“业”的意思,表示作业、动作、铸造形象,更包含宇宙运转和人类行为。一般都以雕塑、铸造等的立体造像表示本尊的威仪事业,一切动作、行、卧、坐、住,形象具体直观。上述四曼陀罗一切法相,亦即包括一切宇宙现象,故名相大。四曼又分诸尊佛菩萨全聚一处的“都会曼陀罗”、部分诸尊菩萨的“部会曼陀罗”,以一尊佛菩萨为中心的“别尊曼陀罗”三种。如果修持者将本尊曼陀罗观想在自己的心目中时,称做身坛城或内坛城。无上瑜伽的密宗修持者还应明白,除上述已提及的外坛城内坛城外,还有密坛城、胜义坛城。因此,趋入后的修持者,其身、口、意三门就不再为凡夫之下劣所局境,而应在三种曼陀罗上努力。因为所谓佛净土终归以净心为因为体。所以《维摩经.佛国品》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5、供 养
  供养是密宗修持者最不可缺少的一项事业。供养的目的是为证得佛位而积聚福德和智慧二资粮。目的是利他,而不是自利。通过供养去掉“欲心”,拔掉“欲根”,离欲可以成“金刚”,无坚不摧。无欲可以静心、平心、明境,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总之,通过供养积聚资粮是成就的前提条件,没有福德智慧不可能成就。供养的目的虽然是利他,是为成就,但通过供养不仅可以增进福德,而且也能延年益寿。
  供养的内容和形式有实物供、意想供、手印供、护摩供(火供)、坛城供以及法供养等。以供养方式看有外供、内供、意供、密供、胜义供。所谓外供就是以稻米、珠宝、香灯、鲜花、药品、宫殿、房子等实物用坛城或火供的形式供养上师、诸佛菩萨、护法、空行。所谓内供,就是把自身观成诸佛菩萨或本尊,进行供养。吃饭之时,观上师诸佛本尊在自己舌间、喉间或心轮,所有饮食精味,请他们先尝。所谓密供、此供养伴随着五佛眷属的空行母三处圣地和二十四坛城,使诸佛皆欢喜。所谓胜义供养,是以智慧、平静、禅定等来自于三摩地的种种善根为供品的供养。
  供养时,所供物品须尽自己的能力,取极精者而设供养,不要把自己不要的东西去供养。供养的物品必须是自己所有,不可将向他处无理追求索取的东西来供养。密法有一个极妙的供养,就是用意供。观想供养的物品可以不限于己有的,可观想将所陈精品,化为甘露;珠宝视如云海,奇妙殊胜,于同一时,经一切佛土,经无量劫,供养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圣众和一切佛菩萨,如此供养能生起无量无边广大功德。再观想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令其脱离一切苦海,得究竟涅pan。复以此回向功德再如是修供,再以此功德反复回向众生,如是辗转回向辗转增上,令诸福慧,亦辗转增长广大。
  在供养时,对所供养之境,要生起六种意乐。一是无上功德田,二是无上大恩田,三是一切有情中的尊者,四是犹如优昙妙华极难值遇,五是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六是一切世出世间都得到圆满。能起如是意乐者,供养功德无量广大。
  6、仪 轨
  藏密修持法对仪轨特别重视。所谓仪轨,就是次序、顺序、规矩、规范的意思。修法必须严格安一定的仪轨,做任何一件佛法的事或修持密法都有其特定的仪轨。皈依有皈依的仪轨,灌顶有灌顶的仪轨;不同的灌顶有各自不同的仪轨;授戒有授戒的仪轨,不同的戒各有各的仪轨;做佛法事业,也有一定的仪轨和形式。至于修法方面,有发菩提心的仪轨、前行仪轨、正行仪轨。每项仪轨,有的是要求上师做的,有的是对弟子的要求,有的是对上师、弟子共同的要求。例如灌顶的仪轨,对上师和弟子都有严格的要求。
  总之,修持密法必须按程序、按规矩。因此密法修持者都要听从上师的指导和安排,按仪轨来办。当然密法以“方便为究竟”,有时遇某种特殊情况,经上师的许可,可以临时变更形式,以方便易行。但这种“违轨”行为,上师和弟子都要在适当时间用适当方法消除过失。实际上这里边仍然是有仪轨的。
  7、灌 顶
  藏密修持必须经上师传承灌顶,授密乘戒后方可持咒,观修。未经灌顶,不得听闻、授学,不得翻阅密宗典籍。未灌顶者,即使依法而修,精进修习,也不能得到殊胜的成就。灌顶是果位方便。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经过灌顶的人就如他生在帝王之家,他是太子,一生下,就有了资格,将来长大后,可以当皇帝。如果未灌顶,如同生在平常人家,要吃许多苦,比如先要当兵,以后当班长,班长晋升排长、排长晋升到连长、营长、团长,团长再升至军长甚至大元帅,之后他有没有资格当皇帝还不一定。
  灌顶的机理是上师加持,扫除障碍,开发佛性。首先我们明白,人人具有佛性,即大智慧。释迦牟尼佛语道时就说过:“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此,开发佛性的前提,先扫除生理上的障碍。其次,灌顶接通传承,这是由上师完成的。作为清净的传承金刚上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符合条件的上师,能够明心见性,能和宇宙融合为一,成就无上菩提,具有无上智慧与能力。由这样的上师灌顶,进行加持就有了可能,而且传承上师与历代祖师灵力相通,灌顶时上师可凭借历代祖师的力量完成其灌顶的任务。
  灌顶的作用,是根据修持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灌顶而发生不同程度的作用。受初级灌顶即宝瓶灌的作用是:先从心理上消除和调伏修持者的傲慢性、贪性、疑嫉性、痴性等,破除“我执”,开发佛性,以便可以较顺利地修法,经初灌后,修持者就可以修学“生起次第”。密灌是从生理上来完成佛性智慧的开发,主要是疏通修持者的脉、气、明点。这样,使修持者的几种烦恼脉得到调治,从而开显本来具有的金刚身脉;使修持者的业气得到调治,从而开显本来具足的智慧气;使修持者受薰习而污染的明点得到调治,成为本来具有的、名符其实的明点。经密灌,可以使修持者的身、语、意远离世俗的“我见”,具备修习圆满次第的条件。慧灌是使智慧气能够顺利地进入中脉,冲击智慧明点,依次开通修持者的六个脉轮。经过慧灌,修持者可以修持最高圆满之法。名灌的作用,是对修持者虽经上述三次灌顶,但仍不能成就,可能还有一些微细障碍,用此灌顶予以消除,使其圆满。
  总之,藏密灌顶的机理深奥、作用明显、意义深远。如不受灌顶则过患极大。反之,如果能具受灌顶,则许多事情都可顺利。修持者光明脉清净,能够顺利进入“入定”的殊胜境界,寿命长远,法乐时时起,永断一切恶趣,现身证得佛的法、报、化三身。
  藏密灌顶分为结缘灌顶和传法灌顶两部分。结缘灌顶分事部结缘、行部结缘、瑜伽部结缘、无上瑜伽部结缘。传法灌顶也叫大灌顶。上师先修预备法,如加持宝瓶等,然后赐受法人吉祥草两根,或者金刚结一条,弟子睡前压于枕下以为祈梦之用。次日弟子应将所得梦兆报告上师。如有恶梦,不许入坛受灌,应当多做大礼拜,念百字明等,以后待机再求灌顶。但梦兆好恶并非根据世俗梦书所载,必须由上师决定。大灌顶除上师加持外,弟子必须保持正定,如灌顶时所示以观想而行之,方能得灌。得灌有得灌的相,就是在上师灌顶的时候,在接着上师加持的东西之后会有各种相。第一,如果有暖相,小腹和全身发热、生暖,那么,之后修“拙火定”,就很在希望成就;第二,如果是觉得心灵上有一种特殊的轻安的感觉,这是修空性的好相;第三,如果有一种安乐的感觉,那就是修乐空双运的好相。如果灌顶的时候,听见打雷、下雨、落雹等也是很好的。另外,假如听见笑声、音乐、歌声或者有念诵的声音,或者看见各色的光明等等,都是很好的相。这一切都是加持的现象。在临灌顶的场上,师傅加持的这些东西要好好地照他指示的观想去做,那就容易得有这个相。上师随便一个什么加持的东西放在脑壳上,就要如法按照师傅所指示的观想。灌顶的弟子在进入坛城之前,首先要忏悔自己的过失、罪业,清净身心,用上师赐予的甘露水清净自己的三门,发心祈请灌顶和发心供养等,方可入坛受灌。在坛城中,必须保持正定、不要散乱,不要昏沉,不管别人在场上讲什么、做什么,你都不要理会,只是一心一意看着上师,听着上师的指挥,照着上师的指示观想,那么一定会有益的。比如师傅手中的米啊之类的东西,如果是对着你撒过来,那尤其要注意啊,当那个米落到身上来马上要起感应的。密法就是不同于别的法,他那个感应是随时很快地就来了。假如弟子不诚心、不诚意、有贪心、有痴心,就会有其他不良的现象。如果没有得灌的相应等于没有经过灌顶一样。当然,不得灌也不一定全是自己错,可能是师傅他自己也不明白灌这个顶或者灌得不得法。那就必须请求再灌一次才是。上师在灌顶的时候,首先把自己观成本尊,上师用他自己大光明心来开发自己的如来藏性。另外还有瓶灌,事先上师对瓶中的水进行很长时间的加持,将其变成甘露,灌顶时上师将自己变成一个本尊。接着就要在甘露瓶里头也要观一个本尊,然后就把自己的本尊请到瓶里与瓶里本尊合而为一,再把本尊化成甘露,然后与原来的甘露混合在一起,灌顶时,这个水就可以起到作用了。所以,如遇到好的上师,得到上师喜欢和加持都很重要。有诀云:“上师灌顶真实施,不勤也能得成就。”反之,“上师未令喜,不得各灌顶,听受等诸行,无果而毁灭。”现在有成就的上师如凤毛麟角,是不容易遇到的,这就要看各自的缘份了。
  无上瑜伽部的灌顶,各派都分为四级,第一级灌顶,也称初灌、瓶灌、身灌。瓶灌包括宝瓶灌顶、宝冠灌顶、金刚杵灌顶、铃灌顶和名灌顶。初灌内容是讲本尊的事。受此灌顶可修“生起次第”和本尊等。第二级灌顶也叫密灌,就是要在本尊身上修智慧气,智慧脉,智慧明点。也就是主要用本尊身修持,这个本尊有时候观在心里是小的,有时候放大。收到还要放在心轮上,观他在心轮里如姆指大小,藏密无上瑜伽称之为修报身成就。密灌顶后,可以修持圆满次第脉、气、明点的方便道。二灌是讲圆满次第的,要懂得智慧气、智慧脉、智慧明点,这些不完全是物质的,与生理上的物质不同。这些智慧都是从空性中来的,从无我中来的。而这个空生无我,在哲理上要能够了解,在定功上又能够把握,才能有真正的智慧出来。要真正有智慧在气里,有智慧有脉里,有智慧在明点里,这主要是修炼自身五大明点。必须要做到随时把握住空性无我。有了智慧气后,就会明白中脉已不是普通脉,而是一个由智慧形成的脉。然后,在脉里头产生的三摩地的力量能够结成明点,这个明点是白菩提、红菩提。包括两个东西,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大悲。智慧在空性,因为有空性所以有利他,因为有利他,所以有大悲。智慧大悲都有了叫做菩提。同时加上由身里头本有的生理上的东西,所以在生理、心理、哲理都有了,都在这个里头,因此它就谓之智慧明点。因为有这个智慧,所以脉也是智慧,明点也是智慧,气也是智慧,由这三个智慧气、脉、明点所修的身就是智慧身,智慧身就是报身。
  第三级灌顶称为慧灌,在上一级灌顶中修持到脉气明点自在者,即可进行此级灌顶。主要依“双运”,指示对“俱生智”的认识。“双运次第”重在乐,重在平等、重在空性。所以说二灌是三灌的准备,三灌就是二灌的实行。
  第四灌胜义灌顶,宁玛派称胜义灌顶,噶举派称大手印灌顶,格鲁派称名词灌顶。主要是讲大手印和大圆满。例如,大手印灌顶,就见到了空性,见到了明体,就见到了法身一样。具体分三步。第一个就是大手印与四喜配合,就是四喜四空。第二个是大手印与幻身配合。第三个是大手印与大乐智慧身双运。大手印就是讲空性的明体,空性明体是属于心的方面,要与幻身相应,然后才是心身合“一”。上师本人在大手印成就之后,就把历代祖师的这个经验和他本人成就的经验结合起来,用最明显、最简单、最有力量的几句话告诉弟子什么是大手印,什么是明体,要在这上头努力修。当然还有具体的量的显示,而这个灌顶就谓之胜义灌顶。而胜义这个东西完全是靠师傅自己证到了才行。如果师傅只是照着灌顶的仪规念一遍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就是灌千万次了没有用。上师自己的证量不够就不能灌这个顶。要求上师必须具有四德相,外现实陀家风,内具菩萨心肠。所以说藏密必须要亲证,讲空话不行。密法是秘密庄严行,既秘密,又庄严,经过四灌弟子就会出现特异功能,显现出力大无究,柔软光滑,入火不焚,入水不溺,足捷身轻,举体透明,各色光焰不为人见等等。这四灌顶在无上密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藏密特有的,确有研究、继承、修持之必要。
  宁玛派的大圆满灌顶是特殊的无相灌顶,是大圆满次第。有的把此灌作为四灌的内容,有的把它列为超越四灌之上的特殊灌顶。因为此灌更为殊胜。如七天成佛法,依法修持,就可以在七日之内把身体所有物质的东西化为光明而成法、报、化三身。
  8、三 密 相 应
  ①三密 的 内 容
  三密指身密、口密和意密。通过三密相应而三位一体,就是上师、本尊和自己融为一体。
  身密的内容包括结手印和身印,修气、脉、明点以及拙火。这里主要讲手印,所谓手印,一是手结印,即手印、契印之义。二是手中拿的东西也称印,为执印,如刀、轮、铃、莲花等各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法器、物具。在手印中,两手中的右手代表慧,左手代表定;手指从小指到大姆指分别依次代表“五大”,即地、水、火、风、空。用慧和定及五大结成的各式各样的手印可达千万种,其属于基础性的是十六种母印。所谓母印者,它可以变化而生出种种的手印。通过十六母印,就能生出无数无量的手印,同大自然沟通无数无量种的潜能和潜意识。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用两上手掌和十个指头结成的形形式式的手印,可以表达无量无尽之意,它们象征着天地宇宙。十指屈伸,可以代表惊天动地的天象地象,也代表人间的礼节、治病和事业。当然,十指屈伸,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屈伸离合就可以发挥这样的功能,而是必须做到“表里合一”,即手印与自己的本心合一,才能发挥手印的功能。无上瑜伽的手印就是明白了法身即手印。
  口密。主要是指念咒语,也称口诵真言。真言数量很多,有各种类别。密法修持的真言分为息灾、增益、敬爱、降服四类。真言内容各不相同,但形式大体一样。真言从长短、形式和内容分为大咒、中咒、小咒、根本咒、心咒、种子咒等。密宗的三字根本咒(嗡)、(阿)、(吽) ,是梵文声母的总纲。对三字根本咒,从奥义、修法次第、音声的作用都有不同的解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三字咒的声音和涵义是极其深刻的和极为重要的。例如从修法次第看(嗡),就是无相,是代表一切的总名,它象征一切宇宙,是万德的总名,有包容一切的意思。修密法的人,要达到知晓宇宙本空,从念“嗡”开始。先由有声音的嗡,进入无声音的嗡字,而达到了宇宙与我完全合一的境界。
  (阿)字,就是佛母,代表诸佛共同的种子,最具有权威。嗡是空相,阿字就是太初的意思,就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阿字,才有诸佛菩萨的出生。太初是不生不灭的,阿字象征了宇宙的太初,更象征了太初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相无不相”、“不垢不净”、“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色、受、想、行、识”等。(阿)字,就是意味开花结果。也就是显现自性而达到大圆满成就。
  “吽 ”字就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象征着大智慧、大权威、大神通,象征开花结果。
  总起来说,嗡表示“空相”,阿表示“太初”,吽表示“圆满”。修密法的人,就是从宇宙的太初“阿”作为“心”的观法,最后融入宇宙的“空相”之中。
  意密。即观想。正确的、有度的如法的观想。观心中之想。观就是观察想像,以心缘之。“像”为所观,“心”为能观,不借眼之根、尘、识三和合,而自能成办。“想”为心想,观不是眼观,而是用心去“观”,用意念“观”,要看到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这与形象思维是不一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联系,没有观想的功夫是很难修好藏密的。观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包括宇宙、人间和自身一切事物。大体可分观字、观事、观法和观人四类。
  观字。主要是观梵文藏文的字。根据不同法不同本尊的心咒的种子字来观想,如藏密 (阿)、(嗡)、(舍)等。
  观事。事即事相,指身内外有形之实物而言。如观月轮、莲花,观人体的气、脉、明点,观三脉七轮等。
  观法。法是指不论大小有形无形的一切事物,有形的称色法,无形的称心法。如观想慈悲喜舍和三平等观都是属于心法。观心即观察心性如何,心为万法之王,无一事在心外者,故观心即观察一切。观慈悲喜舍,即四无量观。慈悲喜舍就是四无量心,令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见一切众生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令一切众生远离分别爱憎,苦乐冤亲悉皆平等,名“舍无量”。四无量观是观想自己一一变在众生,忘我与无私,离开一切分别和执着,达到通达无碍与无我的境界。观想佛菩萨和自己的身口意三密平等,即修持者结本尊手印、诵本尊心咒、观想自己变为本尊,三密相应,此谓“入我”。观本尊融入我身,本尊即我,我即本尊,此谓“入我”。
  观人。即想诸佛菩萨、本尊及上师等,观想其具体容貌、形象,如九头或六臂、十一面等不同表情和形象;十八只手及其所执法器;还有项、臂、腕等所戴的钏、镯和璎珞;及至足下所蹴踏的毒蛇、猛兽、人等。
  在实际修持中,观想是观字、观事、观法、和观人综合运用的。如观莲花、月轮、金刚杵、种子字、佛菩萨等在同一修持法中一齐观想,而观心之法更贯通在其中。
  ②“ 三密 ”相应的方法
  a、结印要表里合一
  要发挥身印、手印的功能关键要做到“表里合一”。也就是手印和“本心”合一。手印是身体的具体表征,是表现外相,所谓本心,就是本原自心,也就是菩提心,即内相。“表里合一”,就是外相和内相合。因此,结手印通达本心,可以使自身的能量与宇宙的能量结合一致。宇宙的大能量可能经手印而入,自己身中的能量也可以经手印而发射出去。对自己来说,起码可以健身防病,对别人来说,可以隔空灵疗,从手印发出能量为人治病。
  b、诵咒的方法
  藏密诵咒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十种。
  ⑴计数念诵法。用掐念珠计算。此是抑制心不散,特别是初学修持者能排除杂念、集中意念、进入虚静态。
  ⑵莲花念诵法。出声念诵,两耳专注地倾听自己声音。声音的大小仅以能闻为宜。此法通过自己专心听声,集中意念,慢慢入静。
  ⑶唇吻念诵法。二唇微动,半出声,这已是入表态。
  ⑷金刚念诵法。诵时唇齿合而不动,唯舌尖动,不出声。
  ⑸光明念诵法。口诵咒时,观想从口中放出光明。或观想吐出的一个字音如同莲花,或是红、黄、兰、白、绿等色的金刚或种子字。
  ⑹随息念诵法。诵咒时注意呼吸入、住、出,并与之和谐。
  ⑺有声念诵法。在自心中观想有月轮,月轮中有莲花,莲花上有一白海螺发出咒声。以双耳专注倾听其声。
  ⑻心意念诵法。默诵,不出声。此法对定力不强的人,不易把握,容易昏沉。
  ⑼真实念诵法。诵咒时,心中思维咒的含意,使其心与“真实”相应。
  ⑽三摩地念诵法。先观想从自己的心间有一月轮,月轮上排列着本尊咒语和种子,这被称为“咒轮”。观想咒字,同时在心中默念。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诵咒,都会受益。大日经疏声字实相颂文中对此有一概括的说明:“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尘具文字,法身是实相,显形表等色,内外依正具,法然随缘有,能迷也能悟。”各个真言显形色等,各含实相妙义,声音了有其实相真如之妙用,真如实相充满宇宙,既是包括五大之形,亦包括五大之声,当其根本三摩地中,了无音响,这就是阿字本不生之意了,定中法音流布首出阿字。大日经、华严经皆于梵文字母严加空生无我、真如、法性之解析。诸咒语中,没有一个不是从梵文字母连成,而藏文字母就是从梵文字母变化过来的。诸如咒语之类虽书写用藏文,计的仍是梵音,因此也和梵文字母具有同样之功德,无一能离真如实相之本义。当然,修持者持诵真言,首先应以信仰为基础,信则灵,诚者灵,真言之义多以本空不生、成就誓愿为本,反复念诵可以使人渐渐生定,而行持有素者,含有实现愿望的真言,又成了他有效的发功信号,随着功力的增长,可以为别人治病,打通身中气脉,激发内气,并能产生多种效应。特别是如果诵咒时能思维真言的意思,配合观想将能获得大成就。
  C、观想的步骤
  藏密的观想成就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由观想成就开始作为修法的生起次第,再由观想成就而返还于性空自在,才是修法的圆满次第。因而使空有双融贯通了胜义有与毕竟空,从而进入中道观的不二法门。具体观想分三步:
  第一步,把念力集中在观想的事物上,做到精神统一,也即是把杂念收摄成一念。这一步属于生起次第。
  第二步是观空。天地人我一切皆空这不是修行了果,但却是重要的步骤,此步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一旦达到观空的境界,弥漫于宇宙的大能量才会融入我们身体中,才会产生“变身”。
  第三步是融合。小我与“大我”合一,就是自己和宇宙合一。就是达到心空常寂,真性光明的境界。
  3、事 业
  密宗的特点之一是重于当即。就是通过诵咒修法、礼敬、供养等事业,达到使本人或僧人或众生息灾增寿等利益。显宗往往视六尘为妄,故不乐世间福利,且常戒勿染。密宗以“当相即道”、“即相而真”,所谓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世间法不妨碍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把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紧密结合起来,以世间法为方便,以出世间法为究竟。所以密宗是不舍作现世利益,无论是为世间利益还是为出世间的利益,都是属于救度众生的范围。
  密宗的事业法有息、增、怀、诛四种,通过修其某种特定的方法,使自己即具有这方面的功德。例如修“息”的方法,即具有息的功德。“息”是平息的意思,就是遇到有些事,本来是很麻烦的,如果通过修持有关息的法,这件事就变了,其因缘变了,逆缘变成了顺缘。所谓“怨家盗贼不讨自败”,“疫厉邪气,不拨自避”。“增”是增加顺缘的机遇。本来环境不好,机遇不佳。通过“增”法的灌顶,修“增”的法,念“增”的咒,使其有了顺缘和机遇。所谓“官位荣升,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怀”是权力之意。通过修持“怀”的法,能把很多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许多群众也自动聚集在你的周围。“诛”的意思是“杀”、“灭”,就是在修法中如遇到大的障碍,其他办法难以解决和消除时,那么通过修“诛”的方法可以消除。初修持者一般只修息、增就行了,不修“怀”、“诛”。由于修持者不能靠息增怀诛四种功德得到解脱,只是将其用于解决修法中间的障碍和世俗间的事,所以称为事业。
  4、禅 定
  禅定是各乘佛法都修持的法门。光明智慧是在定中产生的。正如《法锯经》上说的“无禅不智,无智不禅”,只有定的境界,才能有慧的海洋。最大的智慧是产生于极定之时,深度入定之时,也正是极慧之时,所以说“极定之时慧在定,极慧之时定在慧”。密宗的果见产生在三摩地的定中。然三摩地的基础是在奢摩他、三摩钵底、三摩pan那。特别是从奢摩他的基础一步一步上来。如果以种与果的成长关系比喻的话,可以这样说,播下奢摩他的种,成熟三磨钵底之果;播下三磨钵底之种,成熟三摩pan那之果;播下三摩pan那之种,成熟三摩地之果。因此禅定中奢摩他是重要的基础。通过奢摩他,首先专注在宁静的心念上,一旦证得奢摩他,证得自在和轻安,智慧逐渐增长,从认识的正见转为觉受之正见,就可以借此力量来实行真理的禅观,进一步切断无明,使整个思想系统正确的加以调整,并且朝向圆满证觉的道路前进。奢摩他就是证得四禅的境界,修持者在禅定时的觉受中达到身心的宁静和轻安,身体很轻、很舒畅,做事时可以愉快和轻易地完成。心念上的轻安,显得容易生起正见和舍弃邪恶之见。正如《长阿含经》中的《十上善护经》中说的一段话:“五种圆满专注力的因素,弥满着狂喜,弥满着安逸的无上喜悦,弥满着相应的自觉,弥满着轻安和回顾思维的幻象。”在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后,一步一步地修习其他禅定,直到密乘的禅定就不难了。
  在密乘的四瑜伽中,在行部瑜伽修持中,需有三分之一的法是修禅定的。瑜伽部的禅定法增加到三分之二。在无上瑜伽部中,整个法的修持都离不开禅定。
  5、胜 义
  所谓胜义是对终极真理境界的形容和表述。从佛学的观点看,把世谷法所说的真理称相对真理,即世俗谛或俗谛、世谛。把佛法修持者所证悟的光明智慧称之为绝对真理,即胜义谛或真谛、第一义谛。也就是终极真理。密乘修持者证悟的最高境界胜义空性、胜义光明、胜义法性、胜义中有、胜义实有、胜义实相即胜义谛。在证入胜义谛之前,还要经历或进行修持有胜义菩提心、胜义坛城、胜义供养、胜义灌顶等。这些修持和境界都是在空性中利用智慧和功德来完成的,是无法用世俗方法或用文字表述的。所以称之为胜义。(续)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