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文化源远流长——遂宁申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工作综述(上)
2014/9/3   热度:272
观音文化源远流长
——遂宁申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工作综述(上)
在遂宁民间,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家喻户晓——
上古时期,一支神秘的西域部落举国东迁,落脚在水草丰茂的涪江中游,建立了一个城邦——北厥国。遂宁城东南的龙坪乡,据说就是当年北厥国旧址。国王妙庄有三个女儿,分别取名妙清、妙音、妙善。美丽聪慧的三姊妹,一心向佛,不愿尊父命出嫁。妙庄王冲冠一怒,放火烧了三姊妹终日诵经礼佛的北厥寺。
北厥寺的冲天火光映入西方如来佛祖的慧眼,佛祖拈花一挥,点化了葬身火海的妙氏三姊妹和五百僧众。三姊妹同时得道成为观音菩萨,根据佛祖旨意,分别在遂宁广德寺、灵泉寺和南海普陀山参佛悟道,普度众生。
许多年以后,人们在当年的北厥寺旧址修建水利工程时,曾经挖出过许多瓷坛,据说,里边装着的便是五百僧人和妙氏三姊妹的灵骨……
悠悠岁月,不仅沉淀了深厚文化,更演绎了千年观音文化传奇。遂宁独特的观音文化,作为民间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现象,不仅存在于广大民众的信念之中,更存在于观音道场的朝拜之中,存在于观音庙会的文经活动之中。遂宁悠久昌盛的观音文化不仅是巴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篇章。
观音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观音文化在遂宁发祥具有悠久的历史。遂宁涪江西岸的广德寺建于唐初大历年间(公元618年前后),素有“西来第一禅林”之美誉。当年经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主席赵朴初先生考证:这是佛教观音文化自西线传入中国后,被皇帝敕封的第一座十方丛林寺庙。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公元581年-600年)初期的遂宁灵泉寺和始建于唐初的遂宁广德寺,都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在皇家和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德寺,是皇权确认的中国观音道场,曾受到唐、宋、明三朝皇帝十一次敕封,许多史书和佛书中均有记载。广德寺是皇家崇拜的中国观音道场,而灵泉寺则是民间信众认定的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灵泉寺成为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
广德寺的男身观音塑像、遂宁寺庙中与众不同的观音殿、善济塔紧贴观音殿而建、御赐观音珠宝印、明代圣旨坊、九龙宋碑、古缅甸玉佛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较充分地佐证了中国观音文化的发祥与传承,与遂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民间传说代代相传
有关观音三姊妹在遂宁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间传说,始于唐末,兴于宋、明,林林总总,版本众多。除了流传最为生动的“火烧白雀寺”外,还有许多凄美的观音传说。灵泉山顶大雄宝殿内,观音座前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甘美,不溢不涸,人们凡去灵泉寺拜佛,必求泉水一饮,称之为圣水。关于灵泉井有滴泪成井、“七泉”成井两种传说,此外,观音柏——“姊妹观音”说,云灵桥——“甘露济世”说,观音三眼井,还有“观音洞”、“关刀柏”、“阴阳坟”、“连根树”等大批胜迹,无一不与观音传说紧密相联。
还有观音民谣广为传唱——
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各修行;
大姐修到灵泉寺,二姐修到广德寺;
只有三妹修得远,修到南海普陀山。
在传唱的民谣中,这首始于宋代的川中民谣流传甚广,家喻户晓。还有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火烧白雀寺》,歌谣《观音出家》、《观音坐莲台》等记叙观音菩萨与遂宁相关的民谣,据不完全统计,就有120首之多。
观音传说题材涉及各个方面
近十年来,遂宁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在大量民间口头文学传播的基础上,提炼创作出了一大批以观音文化为题材,反映观音“真、善、美”和慈善、和谐精神的文艺作品,涉及到各个艺术门类。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根雕、奇石收藏、民间文艺等反映观音“慈悲和谐”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
尤值得一提的是,为再现历代皇家十一次敕封广德寺的盛大场面和信众朝拜灵泉寺观音三姊妹的动人场景,我市精心排练了2部大型实景旅游演出节目《广德寺观音珠宝印迎奉大典》和《灵泉寺观音朝拜大典》,为游客到遂宁观音道场游览增添了更多的参与性。
还有那大量保留千年的地名“活化石”,证明了中国观音文化之源与遂宁的密切关系。如观音乡、水观音村、莲花石,观音岩,观音铺村、灵应寺、莲花寺……
千百年来,遂宁老百姓就如同对待自己故乡的亲人,牢牢记住了观音菩萨每年的三次节日,这便形成了广德寺、灵泉寺一年三次香会节的独特传统。每到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来自川、陕、甘、青、藏、湖广、云贵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朝山进香者,如约而来,如潮而至。以至于通宵达旦,川流不息,每年达百万之众,成为川中地区一大人文景观和佛教史册上一笔浓墨重彩!
同时,流传久远的川中民间刺绣工艺“观音绣”、观音竹编等观音文化旅游产品,已形成生产规模,产品行销全国。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