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宗络索》初探
2014/9/3   热度:271
《相宗络索》初探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为纪念王船山先生逝世290周年而作
船山先生所撰《相宗络索》,沿用传统唯识学的名相,赋与不同内容,我无暇作对比研究,只想从先生是书中,初步对人生进行一些探索。是书分八识、九缘、四缘、十二支、三境、三量、三性、见分三性、五位唯识、二障、我法二障各二、四分、五受,三界九地、三有身、二类生死、六位心所、六识五种、八识十证、八识三藏、八识所熏四义、七识能熏四义、邪见五种、迷悟二门、八识转四智次第、四加行、资粮三位、十地、八识转成四智——共二十八条。迷悟二门,即流转门,还灭门。释云:门者,如共一室,内开二门,一门为吉祥之路,一门为凶祸之途,唯人所趋。所趋一异,则安危悬隔。盖生人趣中,同此阿赖耶识,悟者由之证涅槃菩提,迷者由此坠五趣生死,惟自所向往之门,决于发足时耳。”并在此段流转文字后,插有一图,照抄如下:
在流转门中,说:“《成唯识论》以流转显生死因,故顺其缘生之势,立三变门,从真如变赖耶为一变,从赖耶变末那为二变,从末那变前六为三变。顺序也。”在还灭门中说:“还灭者,灭妄归真,非灭妄不能还真,还真则妄自灭。”“《规矩》说还灭法,立四颂,从粗入微,以前五始,以第八终。逆序也。”迷悟二门,实全书关键,以上二十三条,为流转相,以下四条,为还灭法。迷而流转,悟而还灭。迷什么?悟什么?迷悟皆“同此阿赖耶识”,不离此阿赖耶识。如《八识》条中说:“此识虽未思善思恶,而执八识一段灵光之体相为自内我,全遮圆成无垢之全体;由此坚持之力,一切染品,皆从此起。故梵云末那,唐云染。”又说:“第八阿赖耶识,本等昭昭灵灵,可以识知一切者,本是真如之智,因七识执之为自内我,遂于广大无边中现此识量,而受七识之染,生起六识,流注前五。此识从四缘生,若不作意,则此识虽在而若忘;作意,乃觉此识之光,可以照境,不如七识之执滞不忘。”充分说明“因七识执之为自内我,”遂“从真如变阿赖耶为一变,”此即是迷。以此始有流转,以此始有“从赖耶变末那为二变,从未那变前六为三变。”破除七识迷染,应即是悟,应即是还灭法。如《六位心所》中说:“第七有染无善,故知流转之根,祸生于末那,还灭之法,即以斩绝末那,为擒王破竹之元功矣。”《八识转四智之次第》条说;“初发心时,早识此末那为第八识流转根本,一刀斩断,不假六识观门,渐次降伏,尤唯识秘密法也。”又说:“若从相宗悟入,只有径灭七识,余七一齐转。相宗显示渐教,密示顿宗,在人自悟耳。”第七末那识,误执第八见分为自内我,则是迷,则将流转五趣生死;悟得此末那为第八流转根本,一刀斩绝,即将证得菩提涅槃。此为《相宗络索》一书的宗旨。个人对佛学的研究,人生的体验,俱极浅陋,对书中微言精义,亦不甚了了,只想对真如、阿赖耶识、末那识,抒发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特别是:近闻我港澳台湾地区及日本、欧、美各国的学者,有倾心研究船山学术思想及宋明理学的。船山先生,宋明理学之杰出者。宋明理学,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在这些理学家思想上的反映。无论古人、今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皆是肉体和精神组成的。宋明理学家,皆是重视自己精神生活的。他们的学术思想,皆是从自己精神生活里流溢出来的。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比他们更丰富——一不但继承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还继承下人类的文化。我们的视野比他们广阔多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本质上的不同。今天人类迫切需要的,是和平、民主、社会主义。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精神,促进自己精神的觉醒。不认识自己的精神,即不能认识人类的精神,即不能认识宋明理学家的精神。审如是,我们要真正研究宋明理学家的学术思想,恐怕还是很困难的。现在我结合人类的精神,对书中真如、阿赖耶识、末那识作些尝试性的分析。这只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谬误在所难免,务恳与会的专家学者给予帮助、指正。
析阿赖耶识
《八识三藏》条中,“阿赖耶,此翻为藏。藏有三义”:——随即于文中对能藏、所藏、我爱执藏分别作了解释。《四缘》中说:“第八以根身器界为可了之境。”“八识自类识中,前念方灭,后念即生……生灭之门,唯识之宗也。”根身即身,器界即世界,唯识认为身及世界,皆是阿赖耶识所缘的相分,亦即“可了之境”,亦即阿赖耶的组成部分。是相似相续,前灭后生,迁流不住的。此种议论,在今天的时代思潮下,似乎很不容易通过;通过反复思审,觉得书中这种说法,或为船山先生亲身体念所得,绝非脱空漫语。请试言之:未来是什么?我认为未来还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还是无,还是根本没有,还是孕育在现在的生活中,有待于现在的发展和制造。于何证之?曰:例如:有一位二十岁的青年,预期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时能在工作上作出成绩,对祖国有所贡献。请问:二十五岁,三十岁,对一位二十岁的青年来说,不是属于未来吗?结婚,在工作上作出成绩,不是还没有实现的理想吗?一个青年的前途和命运,不是孕育在青年的现在,有待现在的发展和创造吗?未来,究竟是有,抑或是无,这是值得当前世界上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认真讨论的。再从社会说,我国要在2000年以内,实现四比。把我建设成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难道2000年。不是我们的未来吗?实现四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是中国各族十亿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努力实现的共同理想吗?物质世界,决不是板结的、僵化的、死的,而是活生生的、相似相续、迁流不住的。过去无量无边的世界,已通过绵密不断的错综复杂的变迁,完全彻底转化成了现实无量无边的世界。离今有古?抑或无古?这也值得当前世界上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认真讨论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物质变化的标记。人没有了,物质没有了,我们通皆说“过去了”。难道事物能从有凭空变无吗?不!宇宙间永远只有“变”,没有“无”。一位二十岁青年的形貌,主要就是由婴孩的形貌、儿童的形貌、少年的形貌不断地变迁转化而来的。没有过去不同阶段的形貌,如果过去不同阶段的面貌是板结的凝滞不变的,就绝对不会有二十岁的形貌,不会转化为二十岁的形貌。人然,物又何独不然。一人然,一物然,百亿万万亿的人和物,又何独不然。离无量无边的人与物,即无世界。世界绝不是板结的,凝滞不变的,而是在分分秒秒,迁流不住,健行不息的。《相宗络索》中认为阿赖耶识及其所缘的根身器界,不是板结的凝滞不变的,而是前灭后生,迁流不住的。这难道不符合我们的生活事实吗!?先生说:“第八阿赖耶识,本等昭昭灵灵,可以识知一切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东方人、西方人、南方人和北方人,几乎皆能见有天地万物,知有天地万物,识知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民族中,识知自己生活在国际社会中,对民族休戚,国家安危,天下治乱,多不能勿动于衷,甚至有不恤以身相殉的。能说人的精神与国家民族无关吗?能说人的精神与天下无关吗?
析末那识
无论东方人、西方人、南方人和北方人,一般皆以身为我,以身为人,人我身三,混然不分。不相信离开了身,犹别有人在,犹别有我在。如果要问:何义名人?为什么要以身为人?何义名我?为什么要以身为我?身究具有什么特殊作用?如何能以一身而兼任人我?又多瞠目结舌,讲不出一丁点道理。此实人生之惑。在旧社会,问题不大。今天是人民时代,科学时代,社会主义时代,人类许多重大事业,皆需要充分发挥千千万万“人”的才力,皆需要充分发挥千千万万“我”的才力,再不容浑浑沌沌地混下去丁。特别是:以身为我,往往鼠目寸光,看不到广阔的天地,遇事“我”字当头,皆先从一身一家的利益打算。此实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根源,不利于实现人类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先生在《相宗络索》中,点出末那执八识一段灵光之体相为自内我,是流转生死的祸根,必须一刀斩绝。是意书中累见,实《相宗络索》内的关键问题。为什么?因为第六意识,是以末那为根而生起的,吸收了末那毒液,于是就固执身即是我,与我贪我慢我嗔我痴相应,触处形矛盾,自苦苦人。不擒贼擒王,对末那迷执,斩草除根,是不能根本解决人生问题的。
或问:真个离开了身,犹别有我在?别有人在吗?曰:人皆是肉体和精神组成的。精神虽迷执身即是我,身即是人,人我身三,似若混然不分,但为了适应生活需要,有时把人、我、身还是区分得十分清楚的,只是没有被我们自己发觉而已。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往来,我们从来只说人与人相往来,绝对不说身与身相往来,或我与我相往来。为什么?因为人、我、身在实质上本来是有区别的嘛。于何证之?曰: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有意志欲望的,活绷绷的,欲动、欲往来的。不动,不往来,精神就会受到压抑,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感到痛苦。这是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皆能证明的。遗憾的是:人及其思想感情,意志欲望,皆是属于精神范畴的,而所谓“精神”也者,又是无形无相(谁见思想感情是方?是圆?是红?是黑?),不能直接向外表达的。这又怎么办呢?在人与人相往来时,就只好利用“身”以作为标帜了。并利用依附于身的语言动作,以传达彼此的思想感情了。心不动,则口不能言,脚不能步;人不欲往来,身能自相往来吗?当然不能。精神能支配肉体,支配每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这已成为人类的生活常识。人与人相往来,必须以身作为标帜,并利用依附于身的语言动作,以表达彼此的思想感情,这是人类生活中的事实。无论东方人、西方人、南方人和北方人,是皆能用自己的生活为作证明的。谁能说“人”与“身”没有区别?谁能说离身别无人生?虽然,此犹未能曲尽生活之妙,精神之妙。人与人相往来的目的,是在通情达意。设使二人能以二身相对,必然还是不能达到通情达意的目的。为什么?还不能构成对话的双方嘛。必须二人默契,各以其身为我,而又以对方之身为你——更奇特的是,坚持其身为我的对方,又必须无条件地乐意自认为你始能双方对话,曰:你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我们自己不是成天在这样表演吗!?双方之身皆为我,不行;皆为你,亦不行;必须双方之身皆为我,同时亦皆为你,始能构成对话的双方。我,与身与人,在实质上是有区分的,这不是很明白吗?虽然,此犹未能曲尽生活之妙,精神之妙。在生活需要以身为“他”时,而所谓“精神”即能以身为他;在生活需要以身为我们你们他们时,而所谓“精神”即能以身套入我们你们他们的圈圈。社会生活,是十分复杂,十分微妙的。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演员。没有这些庞杂的演员,社会舞台上的生活大剧小剧,是演不成的。大地上的每一个“身”,皆能在生活中充当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这些不同的角色,临机应用,条然不乱,约定俗成,天下风从。此日常生活中的极平凡事,实亦天下极奇特事。试问谁能明解个中奥秘!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似乎是我们最熟悉的,实际却是我们最不熟悉的。人皆是肉体和精神组成的。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的素质,究竟是身抑或是精神呢?现在我们已能如梦初醒,否决过去“是身”的旧观念了。但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玩弄这些花样?可能一时还不能钻通,《相宗络索》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我们不但以身为我,还以名为我:誉李四,李四则喜;毁张三,张三则忧。李四张三,皆是名,不是身,却能皆被执为我,谁又能说“我”与“身”是没有区别,离身外别无有我在!在日常用语中,有人类、人格、人生、人文科学、人道主义等词汇,绝未闻有我类、我格、我生、我文科学、我道主义的,充分说明人与我是有区别的。以身为人,以身为我,是完全错误的。人类,是在用“人”这个词,标志生物的类别,说明人不是禽,人不是兽,人不是鳞介昆虫,这就反映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意义。做人必须有个规格,有个道德规范。不然,是不能建立社会秩序,促进人类进步的。在今天人民时代,人民必须拥护自己的权利,也必须通过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类的事业。因为今天的人民,就是国家的主人,世界的主人嘛。船山先生在《相宗络索》中,视妄执第八见分为自内我的末那识为元恶,为祸根,频频猛呼“要一刀斩断”。及今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先生有幸生于今日,胸怀当更广阔,目光当更深邃,学术思想能喷射更炽烈更绚丽的光芒。
析真如
阿赖耶识,具有见相二分。相分,即根身、器界、种子;见分,即能了别相分的作用。见相是互相依存的。有见必有相,——无相,见个甚么?见亦不能存在;有相必有见,无见,谁能证知有相?相亦不能成立。识,是见相的统一,也是主客观的统一。我们以为离了客观,主观犹能有完整的认识作用,这是错误的。先生在《相宗络索》中,以见相犹未判分的阿赖耶识自体,为真如自体,为圆成实性。以能遍缘身及世界的见分,为昭昭灵灵,为真如之智,为八识的一段灵光。因见相犹未判分,此中无心无物,无圣无凡,无人无我,无染无净。离言绝息,纤尘不染。此或即先生所说的“性”。阿赖耶识自体里蕴藏的种子(生活潜力),有染污末那,生起现行,妄执第八见分为自内我,于是始分疆划界,有我与非我,此即所谓“从真如变阿赖耶为一变,从赖耶变末那为二变”,及至“从末那变前六为三变”,第六意识受末那染污传感,执身为我,遂使身居于日常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一切皆从此错误的狭隘的小我需要出发,就有心为形役的危险,就有使身与社会国家相对立的危险。先生强调“于七识病根,一刀斩断,绝灭无余,六识枝蔓,随之摧折”,这就是灭妄还真,恢复其本来面目。在末那执第八见分为自内我时,第八见分仍如如不变,就如路人惑南为北,南向绝不会因此就变为北向。因此先生目被末那妄执的阿赖耶识为:如来藏。此或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注脚。先生在书首四条,主要在昭示缘生。缘,条件。一切色心染污因果,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生活绝不是一堆乱丝,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是完全有理路可寻的。我于传统唯识学及《相宗络索》,皆无全面深刻理解,只觉先生能别树 一帜,独抒机柚,不轻易屈从古人,这种精神就是很可贵的。任何佛学哲学,基本上皆在反映实际生活;先生的学术思想,亦只能作为我们生活的借鉴。十年动乱后,间以佛学结合日常生活,对人类精神作了一些探索,深感肉体与精神,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如不能洞察肉体的奥秘,恐怕就无法明彻精神的底蕴。虽自憾还未能打开精神的大门,却喜从门缝内也窥见了些些光彩,故敢结合人类精神,对先生的《相宗络索》作些尝试性的分析。先生的精神生活是严峻而丰富的。默思无论古人、今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皆是肉体和精神组成的。今天人类存在的一切尖锐矛盾,莫不与彼制造者的精神状态有关。治愈精神空虚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摆在人类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白人类的精神是什么?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人类从四面八方不同的角度,各抒所见,畅所欲言,实事求是,集思广益,进行一些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从研究宋明理学中,也很可能发掘出人类的精神。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