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五)


2014/9/4    热度:965   

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五)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简单地讲解《定解宝灯论》。

  全论分三: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分三:一、依教理广说;二、依殊胜窍诀略说;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丁一(略说)分二:一、宣说他宗观点;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

  戊一、宣说他宗观点:

  见解有邪见和正见。正见有世俗的正见,比如说因果正见;还有出世间的正见,如无我和空性正见。也可以分为有漏的正见和无漏的正见,还可以分为暂时的正见和究竟的正见。此时要抉择的是究竟的正见,即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最终的见解是无遮还是非遮?“无遮”是指破万法的同时,没有间接引出他法。“非遮”是指破万法的同时,间接引出他法。

  嘎单见解说无遮,

  在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嘎单派承许的是无遮的观点。

  “嘎单” 是指嘎单派,也就是格鲁派。开创祖师宗喀巴大师刚开始时跟萨迦派任达瓦上师学修,学的也是萨迦派的传承。后研究中观四十多年,建立了嘎单派。

  宗喀巴大师和莲花生大士也是一体的,他有一本特别殊胜的论著《甘露妙药》,里面讲的观点和莲花生大士的见解非常一致。他有很多论著,这些论著根据内容分为前期论典和后期论典。前期论典如《现观庄严论释•金鬘论》、《三主要道论》等,以及在写给仁达瓦上师的书信中,都将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和我们宁玛派的最终见解是一致的。后来为了利益一些有缘众生,根据众生的根基和意乐,他建立了自宗。后期的论著如《入中论释•善解密意疏》、《中论释•理证海》、《辨了不了义》等,注重抉择的则是单空。单空不是远离一切有边、无边等的大空性,仅是远离了有边的这样一个空,是和“有”相对的一个“无”,这样的一个空叫单空。它不是双运的,它是单单一个单空。他将万法抉择为这样一个单空的时候,也是通过各种教证、理证建立的。

  在他的后学弟子中,如章嘉国师、贡唐丹贝卓美等很多大德高僧均认为他前期论著的内容是他了义、究竟的见解。但是也有很多追随者把他后期论著中抉择的“单空”视为其了义的见解。他们认为,宗喀巴大师前期讲过的那些大空性不是他自己的见解,因为那时候他继承的是萨迦派的传承,是受萨迦派教义影响而做出的抉择。后期《入中论释•善解密意疏》、《辨了不了义》这两部论典是宗喀巴大师最有代表性的论典,他主要靠这两部论典建立了自宗,这里所抉择的才是他了义的见解和说法。

  宗喀巴大师前期中观方面的论著内容是大空性,这与我们前译宁玛派的见解是无有差别、无有高低的。但是他后期中观的论著内容是单空,对此,宁玛派的大德高僧都一致认为,这是他不了义的一种见解和说法,是为了利益部分有缘众生,暂时将万法抉择为单空,他究竟了义的见解其实不是这个。

  现在辩论的前提是什么?是最终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大空性的时候,不能以一个单空为究竟的见解,这样会有非常大过错的。空性有暂时的胜义谛、暂时的空性,也有究竟的胜义谛、究竟的空性。这个时候讲的是究竟的空性,所以不能以一个“单空”作为究竟的见。为了一些刚入门的人,也有先将万法抉择为单空,然后再进一步地把万法抉择为远离四边或八边的大空性的情况。但是,现在不是讲暂时的空性,而是讲究竟的空性。究竟的空性一定是要远离有边、无边等一切边的大空性。

  在这里我们不是要破除宗喀巴大师的见解,而是要破除部分后学者把宗喀巴大师不了义的说法视为了义,把他暂时的见解视为究竟的见解。这些后学者的观点是有过错的,为什么呢?流浪者所提出的七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大空性而展开的,最终的见必须是究竟的、了义的。比如说中观,也是应成派的见为究竟。抉择应成派所承认的空性的时候,必须要抉择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否则,若是抉择单空,是有过失的。这一点是此处要破除的,大家要明白。

  嘎单派认为,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无论是属于轮回的法还是涅槃的法都是空的。在破除万法的时候,没有间接地引出他法,这就是“无遮”。在宗喀巴大师的观点中,有暂时的无遮和究竟的无遮。暂时的无遮是单空,究竟的无遮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是我们宁玛派也要承许的。但是此处偈颂中的“无遮”指的是单空。

  其余诸宗谓非遮。

  在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除嘎单派以外的其他一些宗派,如觉囊派、噶举派等承许的是非遮的观点。

  “其余诸宗”指其他的宗派,比如觉囊派、噶举派、萨迦派等,包括宁玛派也有,这里主要指觉囊派。他们认为,一切世间法都不是实有的,都是空的,但是出世间的如来藏光明是不空的,是实有的。在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间接引出了如来藏,万法空但是如来藏不空。万法指什么?万法指这些世间的法。能取所取的这些法都是空的,但是远离能取所取的如来藏是不空的。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破除万法的时候,间接引出了如来藏,所以他们最终的见解是非遮。

  格鲁派等是承许自空的,觉囊派是承许他空。自空就是一切法自身是空。他空就是在如来藏上面,其他法空。他空也有了义、不了义,也有究竟、不究竟的。萨迦派、噶举派诸大德及宁玛派的一些大德如龙钦巴大师、明朗罗钦等也承许他空,不空的也是如来藏,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上面他法空。他法指世间法。即如来藏不空,其上世间法空。

  佛在经中也讲过“如来藏是不空的”,但是这不是在意识、对境上而言的。不是不空,而是远离意识,远离能取所取的这样一种存在,这是“不空”的含义。在入定的智慧面前,在最终的见解、境界里,如来藏不空。但是在名言上,比如属于意识的、对境的范畴时,如来藏绝对是空的。佛第二转无相*轮的时候,将万法抉择为空。这个时候佛讲过,涅槃也是空的,比涅槃还高的境界也是空的。所以无论是属于世间的还是属于出世间的,无论是属于轮回的还是属于涅槃的,一切法都是空的。但是“不空”是什么意思?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都是空的。空也不是单空,空的同时可以有如来藏的光明,它是现空双运的大空性。从显现的角度来讲,站在清净圆满的境界里讲,如来藏是实有、存在的。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万法都是空的,没有不空的,没有一个实有的。

  觉囊派的开创祖师遍知达RA那他最终承许他空,但是他所承许的他空和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的有些大德所承许的他空没有差别。但是他的一些后学者、追随者却错会了大师的密义。他们认为,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如来藏是不空的。这是错误的。在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能破、所破都是空的,即心和心的对境都是空的。所破是指见闻觉知的对境,这些是世间的法,心的一个对境,也是空的。这个时候若是还存在一个不空的如来藏,是错误的。在此处要破除的就是这个暂时的、不了义的他空。对于究竟了义的他空,宁玛派也是承许的。

  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分二:一、入定阶段之抉择;二、出定阶段之抉择

  对于流浪者的第一道难题,有些学者、大德认为最终的见解是无遮,有的认为最终的见解是非遮。下面是建立自宗。

  己一、入定阶段之抉择

  前译自宗何观点,无二双运大智前,

  遣诸所破之无遮,引他非遮皆不许。

  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

  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宁玛派自宗在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时,所持有的最终见解是无遮还是非遮,是自空还是他空?首先,在大菩萨入根本慧定前,既不是无遮也不是非遮,这两个都不承许。无论是无遮还是非遮,都是由心来假立的。在入根本慧定的状态里,安住于诸法的本性、法性中,已经远离了心识,远离了意识。无遮和非遮都是心境,此时都不存在。所以无遮和非遮都是不成立的,都是不承许的。

  “前译自宗何观点”:你们宁玛派自宗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是无遮还是非遮?是他空还是自空?“前译”指宁玛派。藏传里的密续分前译和后译。从囤弥桑布扎译师到荣索班智达期间翻译出的密续称为前译。以这个时期译出的续部内容为主要修行内容的就是前译派,即宁玛派。从罗钦仁钦桑波译师一直到现在,此期间翻译成藏文的密续是后译。以这个时期所翻译的续部内容为主要修行内容的都是后译派。除了宁玛派,其他的派都是后译派,比如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等。

  “无二双运大智前”:“大智”是根本定慧,就是大乘菩萨,尤其是住于见道、修道的这些大菩萨入定的时候所具有的智慧。这个时候是无二双运的,远离有边、无边等各边的现空双运的境界。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是”也不是“非”,远离四边;不是“生”也不是“灭”,不是“常”也不是“断”,不是“来”也不是“去”,不是“一”也不是“异”,远离八边。此处指既不是无遮也不是非遮的意思。

  “遣诸所破之无遮,引他非遮皆不许”:既不是一个破除有边的这样的一个无,也不是破除万法的同时间接引来他法的这样一个非遮,二者都是自宗所不承许的。

  “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无论是无遮还是非遮,都是由心来假立的,属于心境的范畴。菩萨入定时,不是意识,而是一种智慧。在大菩萨入定的状态中,已经远离心识,远离意识,所以站在这个状态里回答的话,二者都是不成立的,都是不承许的。

  “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是指大菩萨入定的时候,已经远离了意识。在诸法的本性、法性中,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是远离有无二边的。所以这时候无遮和非遮都是不能承许的。

  总之,在入根本慧定的大智前,无遮和非遮都是无法能够建立的,都不承许。

  己二、出定阶段之抉择

  我们前译宁玛派自宗的观点是从两个方面来抉择的:一是菩萨入定时,二是菩萨出定后。菩萨入定的时候,远离了一切意识、境界,远离有无二边,一切分别念都消失了、没有了,这个时候既不能说是无遮也不能说是非遮,二者都是无法能够建立的。菩萨出定后,有分别念,此时我们可以以分别念破除他宗、建立自宗,可以将万法抉择为无遮或非遮、自空或他空。

  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菩萨出定后,通过思维、观察建立自宗。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我们前译宁玛派自宗所承许的最终见解是无遮。

  “若问仅思空性言”:“思”是指我们的意识、思维。在菩萨出定阶段,就有分别念了,这个时候可以将万法抉择为空,可以建立见解。

  “则当承认无遮见”:站在入定的状态里,都不承许;站在出定的状态里,我们最终的见解承许为无遮。为什么不承许非遮,为什么承许无遮呢?现在是以万法抉择为大空性为前提的,这一点我们要明白。这个时候要将万法都抉择为空,都是空的,所以我们承许最终的见解是无遮。这也是建立自宗。

  下面讲的是自宗观点在教证和理证方面的依据。

  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

  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出定的时候,通过思维、观察,然后建立自宗。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自宗承许最终的见解是无遮。因为什么呢?教证方面,印度的月称菩萨讲中观究竟义的时候也将万法抉择为空了,藏地宁玛派的祖师荣索班智达,主要讲密宗的“本来清净”和大圆满的“自生智慧”,也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了。

  印度月称论师通过教证、理证,将一切诸法都抉择为空了,没有不空的,都是无实有的。他通过胜义观察量,采用抉择胜义谛实相的很多破立的逻辑和理论,破除了“万法实有”,将万法都抉择为空。他在《入中论》中将佛经中所讲的空总集为十六种空,将无论属于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无论是属于轮回的还是属于涅槃的一切法都抉择为空了,最后连空也抉择为空了,所以可以大胆、郑重地宣说万法皆空,都是空的,最终的见解是无遮。

  藏地宁玛派的祖师荣索班智达,主要讲密宗的“本来清净”和大圆满的“自生智慧”,也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了。“本净”的“净”指大空性。可以说这也是承许无遮的。

  此法本来即清净,或本无有自性故,

  二谛之中皆无生,于说无遮有何疑?

  在理证方面,诸法本来清净,本来就无有实质性的自性,本来就不是实有。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所摄的一切法都是无自性、无实有的,都是不生、不灭、不住的大空性。所以,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时,在菩萨出定阶段,自宗宁玛派所抉择的最终见解是无遮,这还有什么可怀疑、可犹豫的?

  “此法本来即清净”:根据荣索班智达的观点,诸法本来就是清净圆满的。这个清净圆满也不离大空性,也是大空性。诸法因为是大空性,所以都是清净圆满的。若不是大空性,那就不能是大圆满。所以本来清净,也本来就是大空性。大空性是远离一切八边戏论的大空性。万法是本来清净、本来圆满的,不是非清净的观为清净,不是非圆满的观为圆满,这里的清净圆满也就是大空性的意思。

  比如密宗里讲,一切色法都是佛身,一切音声都是佛的真言、咒语,一切意念、分别念都是佛的圆满智慧。这些都不是将非清净的观为清净,将非圆满观为圆满。这个清净圆满都是佛的身口意,但是这也是不离大空性的。

  “或本无有自性故”:诸法本来就无有实质性的自性,本来就不是实有。

  “二谛之中皆无生”:这是月称论师特有的见解。月称论师认为,无论是在世俗谛还是在胜义谛,万法都是无自性的、无实有的,都是空性的。通过中观金刚屑因的逻辑破除了“有生”, 诸法既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既不是自他生也不是非自非他生(无因生),结论就是“无生”。不生就不灭、不住,也即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

  关于“是否将二谛分开来抉择”的观点,月称论师和清辨论师之间也有辩论。月称论师主要弘扬的是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清辨论师所建立的是自续派。自续派认为,将万法抉择为空的时候,应该将二谛分开抉择。万法在世俗谛上是实有的、真有的,但在胜义谛上是无实有、无真有的。

  其实,平时将二谛分开进行抉择并没有错,比如在抉择因果时,胜义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世俗谛上是存在的,不虚的。但是当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二谛不能分开抉择。若是二谛分开,世俗谛上“有”,胜义谛上“没有”,这样,这个空仅仅是“无实有”,是破除“有边”的单空,最终还是没有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因此,最终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二谛不能分开,二谛所摄的一切法都是无实有的,都是空的。那么,是否因果也被破掉了,也不存在了?不是!此时所抉择的不是和有相对的“无”,而是和“有”无二的一种“无”,I因此不是有,也不是无,是远离一切有边、无边、无有边、非无非有边这四边的大空性。

  “于说无遮有何疑?”:月称论师通过教证理证,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了。荣索班智达通过教证、理证,也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了。就可以说最终的见解是无遮的,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无遮不是单空,是远离八边的大空性。无遮有暂时的无遮,有究竟的无遮,有了义的和不了义的,这里讲的是究竟的、了义的无遮,即远离八边的这样的大空性。

  无遮(自空)派和非遮(他空)派都有了义的说法和不了义的说法,在这里我们要破除的是不了义的说法,了义的说法都不能破,那是我们自宗也要承许的。根华堪布在《定解宝灯论浅释》里讲,凡堕入边者均是不合理的,未堕入任何边者皆为合理。远离了有边、无边、有无边、非无边,远离边者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在这里破除他空派的观点?是不是在破除自空派的观点?是不是在这里破除觉囊派的观点?是不是在这里破除格鲁派的观点?是不是觉囊派或者格鲁派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是不是自空或他空的观点都是不究竟的?都不是。这些宗规都有了义的说法、不了义的说法,各派祖师们的密义是非常深奥的。但是很多后学者都没有真正地去了悟这些密义,却自以为是地进行抉择,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在这里要破除的是一些不了义的说法。

  我们为什么要破除他宗一些不了义的观点,建立自宗呢?我们为什么要辩论这个对那个错?这是不是在赞自谤他?不是!第一,这些宗规都有了义的说法和不了义的说法,若是不破除他宗的一些不了义的说法,怎么能建立正确的自宗呢?第二,我们通过辩论的方式建立自宗,通过辩论的方式去理解真理,能更深入地了知真理,这才是真正地理解,否则是不会明白的。这是在相续中生起定解的一种方法,通过这样观察、辩论,最后生起的定解才是真正的定解。若是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辩论,不破除他宗,怎么能建立自宗呢?第三,这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是在自赞谤他。比如,我今天为了摄受一个众生,要讲一些不了义的道理,而且也是必须要通过一些教证、理证去仔细地、非常坚定地去承许这些观点。否则,他不会相信,不会重视,不会生起信解的。大家应该明白,这样做是为了摄受弟子。每个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所以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也要有所不同。

  所以大家必须要好好地学修,若要在我们的相续中产生真正的定解,就必须要这样。首先了解他宗,然后破除他宗的一些不究竟或者不了义的说法,再去建立自宗。 这样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定解,否则是不会产生定解的。你没有去了解他宗,没有去破除他宗那些和自宗不一致的观点,那你怎么能对自宗观点产生定解呢?这是产生定解的一种善巧、方法。

  我们相续中真正生起定解的时候,才是真正地明白了,之前没有真正明白。“怎么没有明白呢?我也说了万法皆空,我也知道”,是!你说的是“万法皆空”,但是你没有明白。比如,假设这个房间里有两个人,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门,另一个人是天天出门。若是外面有人,他们都说“外面有人”。但是他们内心的那种定解不一样,前者不是真正知道的。他没有出过门,可能是猜的或是听别人说的,没有别的依据。若是有人再进一步问他:哪里有人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心里就产生了疑惑,这不是真正的定解。而后者天天出门,他知道有没有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这都是他亲眼所见的。不论他人怎样询问质疑,他都不会动摇,这种断定性的定解才是真正的定解。定解就是对“外面有人”这种坚定、决定的信解,前者不是真正的,后者是真正的。所以说,对于同样的一个道理、一句结论,明白和明白不一样,说和说不一样。我们想要真正明白佛讲的这些道理,就必须要这样,全面地去理解,最后才能生起真正的定解。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