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伦理道德与佛教荣辱观
2014/9/3   热度:196
浅谈佛教伦理道德与佛教荣辱观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江苏省佛教协会 松 纯
当今世界面临着道德危机,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传统的伦理道德,淳朴的民风民俗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逐渐远离我们而去。对物欲的极端崇拜,使社会中的一些人,走向了唯利是图的邪路,而以唯物论为基础的道德观在人类不断的膨胀的欲望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使得人类在满足物质欲望的同时,不断制造精神的痛苦;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又不断地出现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物质文明虽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人的伦理道德并没有随之提升,却有日益沉沦之势。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出现了全球化。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道德作为基础,以确立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以建立一个稳定而和谐的社会,世界各宗教的伦理道德中都有可利用的精神资源。就我们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中国佛教伦理道德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佛教伦理道德是佛教思想、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最易为普通民众与信徒所接受,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和教化作用的部分。在佛教伦理道德中,具有正邪、善恶、染净、美丑,道与非道等范畴,佛门戒律与缘起性空、业报轮回,涅槃寂静等基础理论相结合,引导着广大信众去学修实践,完善人格,提升自我,以达到去恶从善,弃凡人圣的修行效果,并对现实社会起着辅助教化,纯净民风、和谐人际关系,安定人心的调节作用。人生问题,伦理道德问题,是佛教创立的出发点,也是法轮初转的主题。佛教的善恶果报论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思想颇为相合,便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的三世因果说。使人们既立足于现实、又相信前途光明而不绝望,努力积累善报的资粮。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否定宇宙间有神主宰的存在,认为人类自己就是命运的主宰,并非由什么神来决定,佛教十分看重人身的获得。因为在众生中,唯有人类探索真理,并能成就智慧和解脱。佛陀就是由人的身份修行成佛的,但人生苦短,难得易失,故佛陀教诫我们要珍惜人生,莫要虚度枉过。
佛教认为人类遵循道德的意义,首先基于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就必须遵循人类的行为标准。唯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能真正称之为人。佛教中心惭、愧二法的目的就是在于使我们保有人类的德行,惭是基于对人格的重视,自省所造之恶而感到羞耻,并尊重具备德行的人;愧是建立在愧疚心和羞耻心的基础上,所以,遵循道德就是立足于人类的自身需要,而非外在的约束。同时佛教也认为人类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在人类的征途上,因为勤奋学习而获得知识,因为努力工作而实现自身价值,因为忍让包容的处世态度而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人生的一切成就皆有待于自身的努力,大家都希望拥有美好的明天,而对伦理道德的遵循,才是未来幸福的根本保证。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在道德重建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具体内容的“八荣八耻”,应该说从佛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法中皆能找到与“八荣八耻”的相近、相通、相合的内容,作为我们佛教徒应该继承佛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佛教的伦理道德。把佛教的伦理道德与佛教荣辱观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八荣八耻”的内容具体地结合起来学习,为“明荣耻、懂伦理、树道德、辨善恶、识真假、知是非、鉴美丑”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