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与藏密及东密的不同
2014/9/3   热度:14557
唐密与藏密及东密的不同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一、来源及传承的不同
关于唐密
1、 唐密来自印度正纯密教
①印度正纯密教的产生在公元二三世纪之间,印度的龙猛菩萨(即中国八宗之祖的龙树,印度迦叶世系第十四代宗师)以极则禅为基础持大日如来真言,入南天铁塔深拜见大日如来,并得金刚萨埵灌顶,传出《金刚顶经》及《大日经》,他自己又写了《菩提心论》,后人便以此两经一论,(另一说再加苏婆呼童子所问经,及苏悉地经,和摩诃衍论四经两论)建立真言密教,从此佛教之中于释迦牟尼如来所说的经教外,出现了以大日如来法身所说的经教,是佛受用身法门,而别于释迦牟尼世尊的三乘教的应化身法门,使佛教发生了一次大飞跃。由三乘教发展为渡地上菩萨入佛位的一乘教。因为这一乘教法非几夫、天人、地前菩萨所能听,表面上看是秘密传承,所以被称为秘密教或称真言教,但佛教中使用真言,在释迦如来时已经出现,不过那些真言无系统,常为显教辅助之用,或者显密杂说,这和纯用真言,而系统严密的受用身法的不同。人们为了把两者区别,乃将大日如来所说的受用身法门称为正纯密教,或简称纯密。而将释尊所说及菩萨所说的真言,统称为杂密,又将释尊所说的三乘教称为显教,以和密教对待,又将印度后期出现密教称左道密教。
②开元三大士将密教传来中国,唐密成为正纯密教的唯一传承印度大乘佛教一向被重视的“中道教派”和“瑜伽行派”。正纯密教的出现初未被重视,龙猛菩萨以后,只得龙智一个传承,到七、八世纪初期,善无畏和金刚智各只学得胎藏界(大日经)或金刚界(金刚顶经)各一部,两人学成后,皆于八世纪初来中国,传播正纯密教,两人在中国又互相传承,不空三藏得合两部而学之。随后,不空再回印度就学于龙智,从此正纯密教乃全部传之于中国,时在开元年间,被称为唐密,史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按:开元三大士在印度并无同门,也没有传承。事实上,在开元三大士来中国后,印度不再有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普门大法传入出现。中国唐密乃成为正纯密教的唯一传承。
③正纯密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乃成为与印度密教有别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唐密体系,乃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在世界佛教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开元三大士的不空三藏,传惠果阿阇黎和其他五大弟子,惠果对印度正纯密教,经整理、改造和发展,如将印度原用的土坛改为水木坛,在胎藏界曼荼罗中,增加释迦院,并置于文殊院之前,以和三乘教街接,并表示我国固有文化尊师重道之义等等。大大发展了密教,使成为适合我国国情,乐为群众所接受而富含中国特点的唐密体系,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派别,其后唐密虽在国内曾一度失传,但中国外发生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唐密一直在世界宗教史上有崇高的名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之表现,是我们民族之光。惠果之后,以义操一支发展最盛,在国内流行约二百年,宗徒除本国人外,还有朝鲜人、日本人、西域人、东南亚人,外传有三大分支,朝鲜一支,日本、东密、台密两支,其中以日本东密一支发展最快最盛,1995年日本年鉴说日本现在密教信徒一千五百万人,日本的其他材料说日本在北美西南部有一百多个传法据点,也曾传到欧州,而国内的唐密,因五代战乱频频而衰落,至明朝初年而绝响。
④唐密回传及贡献(略)
关于东密
2、当代唐密与东密的不同
①东密原是唐朝时期东传日本的唐密公元804年日本空海和尚来中国求法,得长安清龙寺东塔院惠果祖师收其为徒,学习三个月,即得大阿阇黎位,这就表现唐密“性宗”的巨大作用,第二年空海和尚即将唐密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大法全部移植于日本,因其贡献特大,因此日本天皇特赐护国东寺为其道场,所以特称“东密”。以区别于“台密”。东密原是东传日本的唐密或说是唐密的分支,是日本人和世界佛教徒都承认的。
②东密的偏差和堕落。东传日本的唐密时间长了,受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逐渐发生偏差,尤其在明治维新(1868年)后,至现在更有堕落的表现。在生活方面,日本僧人根据天皇旨意,僧人可娶妻,饮食酒肉,财产私有与居士相同,实则日僧是以佛寺为家,佛寺私有,子孙代代相传,商业性特别浓厚,对学人不判别其成就与否,可以交纳金钱便得阿阇黎位。在实践方面,形式主义特别浓厚,阿阇黎传教,讲事相就是只照遗轨,讲明其是其相,不讲“性理”,不重实践,因此只有口谈没有证实,曾有日本大阿阇黎日本密教研究中心领导人来访唐普式法师后来信说“日本现在有三多,谈论多,刊物多,著作多,有一少,就是实践求印证者少,日本事相有如风前之烛,悲夫!”所以在抗日战争中冯达庵法师以说东密已偏离唐密,我们要恢复我们传统的唐密的法门,与东密划清界限。恢复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因此当代唐密虽由日本移植回来,实乃我国独立传统的宗教。
关于藏密
3、藏密来自印度后期的“坦特罗”密教即在左道密教。
①印度后期坦特罗密教的兴起。于七世纪初,东印度婆罗门之子沙罗诃,初学婆罗门教的及佛教,传说曾于王及宰相前显神通,声名大噪,随后研究婆罗门性力派之学,修瑜伽大手印法有成就,曾总理那烂陀寺,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他是将根本坦特罗(tantra).乘之秘传,公开传授于世的第一人,却自称是金刚乘(窃用正纯密教名义)。
按:金刚乘一词,最早见于一正纯密教最高经典《宝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祗经》序品,其中谓:大日如来“以金刚自性光明遍照清净不染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能断烦恼。”这是正纯密教智法身所说自受用身加持救度众生之普门大法。而印度后期的“坦特罗”密教祗取金刚顶经的部份教义,而强调散见于经中的“大乐说”。尤其以婆罗门教性力派之法,推崇男女交媾“双身法”为至高法门,与“金刚乘”原来意义相去愈远。故印度人与中国人,为要将其与正纯教的金刚乘分别开来,则称其为“左道密教”,而其信徒和西方学者,都称后期金刚乘为“坦特罗”密教。
八世纪印度乌仗那国王—因陀罗浦谛,附会佛经谓释尊曾于地延那,傅授金刚乘之教法给他,乃与其妹罗珂修明迦罗,大量著作,大行收徒鼓吹性力派之法,而自谓宣扬金刚乘,据今学者研究,莲花生乃因陀罗浦谛之子,乃后期金刚乘之传人。八世纪后半期,印度达磨波罗王朝,建立超岩寺,大力护持金刚乘,后期金刚乘乃出现了几个派别,至十一世纪乃发展至最高峰坦特罗密教(左道密教)乃成为印度后期佛教主要教派。
十一世纪之初,印度有“时轮金刚”法兴起,其主要教法,乃般若与方便结合,“般若”为瑜伽父,方便为“瑜伽母”。“般若”是指“无我空性之智慧。”“方便”乃指“大乐”。即指“双身法”为至高无上之法。坦特罗密教的学者,不但吸收此派并使其成为主要法门。
印度后期的密教,为何都叫“坦特罗”呢,就是因为其学者其提倡者都自称自己的密法,及著作移为坦特罗,不但沙罗诃等称自己的密法为“坦特罗”,时轮金刚仪轨梵名亦称“坦特罗”,而坦特罗(tantra)一词,原是印度性力派对其教法,教典之称,其宗教仪式有“牺牲”(贡献人身),“轮座”(男女杂交),“瑜伽”(实习亲证),魔法等四种不能公开的秘密。印度后斯密教自称为“坦特罗”是表示放弃佛教传统(佛教传统,称说经典仪轨为“修多罗”)而追随印度性力派,正如吕征先生所说,只因它还讲般若所以还能留在佛教之中。所以发生这么激烈的变化,据我的看法,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正纯密教传来中国后,在印度已无正纯密教的系统理论和教法的存留,得不到正纯密教的领导和影响。因此后期印度密教,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象,而没有能力抗拒性力派的引诱,甚至投进性力派的怀抱以求出路。印度后期的坦特罗密教,十一世纪中叶后开始衰落,至十二世纪末期,伊斯兰教袭击东印度,超岩寺被彻底毁灭,印度佛教徒无以立足,便都窜入西藏,现在西藏的密教便是全部来源于后期印度坦特罗密教。
西藏密教与唐密,在来源上的不同,所以在本质有截然的不同。
二、教理及教法上的不同
1、缘起的理论不同唐密是“六大缘起说”藏密各派都是“中道缘起说”。
对世界来源与生来源,这是宗教不能避免回答的问题,正纯密教、唐密的六大缘起说,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缘起众生世间,世间及智正世间(佛菩萨)在毗卢性海的六大结合(三摩地菩提心)所成的众生,怎样由性体变为有质量的个体,怎样由末那(第七识)的五步作用,发展为三细六粗的人,在唐密的学说中,有极其彻底而系统说明的,而且以三摩地菩提心,是可以“证到”的,这是唐密即身成佛说的根据,也是唐密受用身法门,修行仪轨的根据。西藏密教,不讲“六大缘起”,主要是强调大乘佛教“缘生无性”或“无性缘生”的中道缘起说。认为万物都从缘而生灭。本无自性,“无自性”便是空,而“缘生”便是有,所以万物缘起是空有的统一,显然这是根据胜义菩提心,是未彻底的学说。按:龙猛菩萨《菩提心论》将菩提心摄而为三,行愿、胜义、和三摩地。胜义菩提心源于无自性,“诸法无相,谓虚空相,作是观己,名胜义菩提心。”这是大乘佛教的学说。“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说三摩地法,于诸教中缺而不书。”所以印度后期的左道密教,而今的西藏密只属大乘佛教的一派,唐密才是一乘佛教。
况且,藏密中有几个派别分立,各倡其说,各言其是,互有矛盾,莫终一是,是不符合完整宗教的要求的。
2、教主不同
唐密大日如来为教主,“六大”与“大日如来”互为能生,六大乃大日如来的自性法身或称“法界身。”大日如来将所含的功能性放射于周围而成有规律的排列的36尊佛菩萨,统摄一切佛菩萨而自享法乐。称为金刚持身。等觉菩萨等未达金刚持身,大日如来以中台九圣,胎藏曼荼罗的他受用身摄受十地菩萨,使得“常乐我净”。并以释迦院分摄地前菩萨及天人几夫入菩萨位,唐密对这一切都是可修证到的而且有保证的,大日如来是自证极位,是普门之尊。
印度后期佛教,皆以显教论师传承和宣扬密教。各派所尊各不相同,佛密论师等以释尊为教主,乌仗那国王,因陀罗浦谛自称为释尊直接传承,当然以释尊为教主,而据敦珠活佛著《西藏古代佛教史》记载,无上瑜伽口诀部,其祖师第一代法身佛为普贤王如来,第二代投身佛为即金刚持,并由其传大日如来五方佛,第三代金刚萨埵等,可见是以普贤王如来为教主。而时轮乘则以在释迦之前有本初佛,由此佛生出宇宙一切,所以又以本初佛为教主。这些都传入西藏,而现在藏密各派都不讲教主,而以传入或创始者为尊,如红教尊莲花生,白教尊马尔巴,黄教尊宗喀巴等。
教主乃反映道果的标的,教主不同,表示道果不一。莫终一是。这是反映各得部份功德,未及全面,其中尤其要看清,印度后期密教多袭用正纯密教的名词,但意义不同,如普贤王如来乃正纯密教东方之佛是大日如来的内眷属之一,说他传授五方佛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又“金刚持身”是大日如来的报身(自受用身)中含37尊,而承袭坦特罗密教的藏密,是以唐密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摩部五部外加金刚持一部。可见说他传大日如来和五方佛分明大错,又按《大日经》有“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之语,其中我乃大日如来自称。时轮乘所言本初佛当是暗袭大日如来为教主,但其法并非普门大法,也非受用身法门。
3、曼荼罗不同
曼荼罗乃主尊将其所含之法界性,释放而排比之,而园轮具足也,主尊之法位愈高,其所含之法界性种类愈多,其曼荼罗愈加殊胜。其中个别佛菩萨之曼荼罗称“别体曼荼罗”各个部部主和法会的曼荼罗,称部会曼荼罗。比较别体曼荼罗,已殊胜得多,而总体曼荼罗(如金、胎两界曼荼罗)则统摄一切法界性总体,曼荼罗外再无佛和菩萨,再无其他的法,这是最高,最究竟、最有系统、最完整的曼荼罗,所以在曼荼罗中,可以表示主尊的全部法理及其法位,亦即反映该教派的特点及其道果所达的最高程度。唐密具足各种曼荼罗,反映其彻底性,系统性及全面性,所以有普门大法,俱足一切法门,而藏密无总体曼荼罗,祗有各尊各派的别体和部会曼荼罗,所以藏密只有一门之尊法,而无普门大法,所以藏密各教派,都没有彻底的教法。
由于藏密各教派,将持一尊,作为终极道果,如大威德法,时轮金刚法等,所以各派教理自有不同,各派各自立说,其说紊乱,莫终一是,即从分派方面看藏密,便非终极之法。
藏密曼荼罗有个特点:就是各派都有最高的双身曼荼罗,反映他们乃以“男女交媾”的“双身法”作为最高教法。
4、具体教法的不同
藏密既然分派,其教法各派自有不同,所以这里只可根据其共同性的和其特别强调的而立论
⑴藏密有两个特点
一是都从空宗入密,早期的莲花生和后期阿提沙对藏密影响特大。而两人都是从空宗入密。空宗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其本性为“空”,所以其教法是从气功入手。从气功中得定。然后进而证空。具体作法是经四灌顶,初瓶灌后,经四加行。规定要五体投地,礼拜十万或几十万次,持师父或主尊名号几千万次或一亿次,持咒几百万次或几千万次等。而转入正行,习生起次而成天身。经密灌而可习男女双身法,经慧灌而修完满次第最后经词灌而授秘诀。如此四灌层次是凭上师教给弟子。不是根据佛德而开显行者功德。所以藏密重视上师法,超过重佛菩萨法。
二是藏密以空乐双运为最高法门,一般都说黄教宗喀巴是藏密的总结整顿者,而宗喀巴的《圣密集五次第论》便是主要解释这一法门,层层深入贯串全篇,其《密宗道次第广论》也是论述这是最高法门,其解释“空”是指“般若的无我智慧”,“方便”是指“大乐”而大乐是男女交媾时“运风入中脉”所生的乐。这个最高法门,从不放弃肉身的乐趣。被称为佛学泰斗的陈健民,还直接提倡说这“五欲粗重之乐”超过东密“常乐我净”之乐,又在《禅海塔灯》中指导人“在开悟后要假装疯癫,不受礼俗的束缚,避免社会的批评,到康藏边界去自有妇人来以身供奉。所以藏密双身法是百分之百的旁门左道,一向不为中国人所接受。
⑵唐密的特点
①唐密是性宗法门,直接以三密(身密:手指结的印,口密:佛菩萨的真言密咒,意密:内观法)及法师的加持力,加持起人身的本性,所以成效突出,进步迅速,一生即身成佛(包括菩萨)是有保证的,如果结缘灌顶有感应,接着受菩提心戒,经胎藏界一次灌顶,金刚界一次灌顶,即可四度加行修普门大法,经传法得大阿周阇黎位。灌顶是使行者得一本尊种子。经修行其三密乃得本尊成就,不是如藏密由上师于一个法中,一次次灌顶,一次次教给学者修法控制着逐步成就,所以唐密灌顶的效果突出成就特快,这是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
唐密是解行相应显密交融,能融摄一切佛法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藏密重在实行,忽视法理解释,东密偏于说义理,而疏于实践,两者都有偏向,藏密黄教虽亦重显教,但将显教与密教分开来学,只将显教作为密教的佛学基础,习显教便是习显教,并非将显教与密教融合来学,既非解行相应,更不能显密交融。
唐密一向提倡“解行相应,显密交融,”由解行相应故,行者对自己的功行,可明明白白,不致怀疑。不致盲目实践。由显密交融,所以可和显教互相资助,又可融摄显教。由于唐密的普门大法具足一切法可统摄一切法,亦可以融摄藏密的一门之尊法,这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现今我国佛教显教诸宗派(如禅宗、净土宗等)的各种功课,祈福、超度法会仪轨,无不沿用着唐密内容。无处不存唐密的影子,只是一般学人未知觉而矣。唐密一向在广东和佛教各宗派都有很好的合作。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