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金刚经》 的四句偈


2014/9/3    热度:643   

再论《金刚经》 的四句偈
  北华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 汤正权
  达摩东来,传 佛心印,以《楞伽经》四卷印心。由于《楞伽经》是讲唯识的,虽然唯识是科学的、逻辑的,分析得很精祥,但是它的学理太高深了很难看懂。中国人喜欢简化,所以《楞伽经》在中国始终没有流行开来。为了使人证入禅宗法门,五祖改用《金刚经》。其实在四祖时已经开始了这个方法,只是到五祖、六祖时更为盛行而已。五祖常对人说:“若持此经,速得见性。”他传法给六祖时,“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可见他对《金刚经》重视程度。六祖传法时也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勤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由于五祖、六祖的大力提倡,《金刚经》传入我国后,深受各界欢迎,历代研习不衰。唐初已有800余家注疏,宋朝有数十家注疏,明朝又有50余家注疏。在这些注解中,以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最为有名,古今盛传不衰。他对《金刚经》的评价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说:“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及根源,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闻道之宗,而明心见性之机括也。”
  在该注中提到,《铜牌记》云:“天亲菩萨升兜宫,请益弥勒,如何是四句偈?弥勒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也。”
  偈是印度的一种文学体裁,由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一个表意单位,种类不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通偈,不限句数,凡梵文三十二个音节即为一偈。一是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不等。中国唐诗中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中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就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五言、七言,但有一定的平仄和压韵规则。乐府中的有些诗也是由四句为一组,如五言乐府《长干行》,七言乐府《渭城曲》,虽然限定五言或七言,但在平仄关系上要求并不严格。
  《金刚经》的四句偈,泛指一个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它的字数不一定是固定的。如“无人相”、“无我相”是三个字,“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四个字。《四句偈》除四个无相外,还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等等。
  由全文来看,经中所说的“四句偈”是指经中任何一个四句偈,丝毫没有专指四个无相的意思。《禅》刊在1995年3期上,解答居士来信时也明确指出:“四句偈是指经中任何一个四句偈,而不是专指四个无相。”
  国内外的一些大德,如宣化上人、南怀谨老师、王骧陆居士等,他们都 认为是任何一个四句偈,而不是专指四个无相。可以说在我看到的一些《金刚经》注解中,没有一个人引用《铜牌记》的讲法,但也没有见到有人站出来否定《铜牌记》。
  弥勒菩萨位居一生补处,他的开示竟没有人引用和认可,我的心中十分不安。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有必要就此进行一番探讨。哪怕我说错了,这个果报我甘愿自己来承受。在四、五世纪的北印度,已逐渐形成对于经义不能理解的地方,“上兜率宫问弥勒”的信仰。如瑜伽行派的无着、世亲的传记中,就明显记载着他们上弥勒内院请法决疑的事迹。其实定中上兜率天,在古德中大有人在,就拿近代的禅门泰斗虚云长老来说,他也上过兜率天。1954年云门事件中,虚老受重伤,几近于死。他委曲不言,除吃药外,便禅坐养病。于是一定九日,升兜率听弥勒讲《唯心识定》。
  《铜牌记》中说世亲上天请问何为“四句偈”,显然是捏造事实。因为像无着、天亲这样大菩萨,不可能连“四句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都不明白。而且在世亲的时代,也从来没有人提出过《金刚经》中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这个疑问。事实上,大乘经曲中有很多问题比这要难得多,就拿《金刚经》本身来说,比什么是四句偈难懂的问题有的是。
  关于“四句偈”是哪四句的疑问,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受持《金刚经》的情形下才被提出来的。因为在《金刚经》中,“四句偈”提了六次,“四个无相”提了十四次,而受持“四句偈”的功德又是无量无边。于是就有人编出《铜牌记》的神话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事实是:天亲菩萨既没有上天问,弥勒也没有如是说。
  弥勒下生经说:若有众生在释迦佛法中,或持戒、或修禅、或念佛、或布施供养、或恭敬礼拜,乃至合掌低头,已种少许善根而未度者,龙华三会皆能闻法证果。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说法,九十四人得阿罗汉;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度尽上中下三根众生。如此一位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未来的佛祖,受此诬谤,是每个佛子所不能沉默的。由于《金刚经集注》流传很广,影响最深,有必要予以澄清,恢复弥勒菩萨的伟大形象。
  顶礼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