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的政治观


2014/9/4    热度:255   

星云法师:佛教的政治观

 

  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听众:法师、护法居士(弟子依空记)

  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二、僧团与历代政治的关系

  三、佛陀对仁王政治的看法

  四、吾人对当今政治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圆满日,我要和各位谈谈“佛教的政治观”。许多关心我的信徒都劝我不要讲这个题目,理由是一般人听到政治尚且要回避三分,尤其佛教徒最好不要和政治扯上关系。事实上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人是群众动物,无法离群索居,势必与大众有密切关系,既然无法离开群众,因此每个人也不能远离政治而生活,与其逃避这个既敏感而又切身的问题,不如面对它建立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应该把佛教对政治的看法,坦然地向各位解说,让大家都能了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有人一提到政治,总联想到党派的问题;一触及政治,总关涉到选举的事情,其实除了党派选举之外,还有许多与政治有关联的问题,需要佛教徒们去关心、去了解。譬如每个国民都需要缴税,成年男子需要服兵役,同样的,佛教徒也必须缴税、服兵役,这些和政治都息息相关,不能漠然不关怀,下面我分成四点来说明佛教对政治的看法:

  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佛教对于国家政治的贡献,历代都有记载,不胜枚举,我约略分成十类来说明:

  1.帮助生产:社会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讥讽出家人不事生产,坐享其成,其实佛教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的生产有很大的贡献。譬如印度佛教的托钵生活传到了中国,经过百丈禅师的改革,提倡农禅生活,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但寺院本身达到了自给自足,并且增进了国家的农业生产。譬如我们各位吃的胡椒、胡萝卜、胡桃,甚至綑绑东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将佛法传入东土的同时,从边疆胡境带到中国的日常用品,这是佛教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

  除了帮助国家的生产,佛教对于山坡地的开发、森林的维护也功不可没。《顺治皇帝赞僧诗》有两句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称为丛林,自古名山僧占多,在丛山峻岭之中,出家人披荆斩棘,开启山林,创建道场,既培植了森林,也为名山增添了灵气。

  2.开发交通:许多的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许多的河流是僧侣双手开凿完成的;许多的江边滩头是沙门撑起摆渡的桨木,方便过往的行人;许多急湍飞瀑的江上,是佛门衲子以慈心悲愿架起了桥梁,沟通了两岸,引度多少的迷津。筑路、开河、摆渡、造桥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献出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3.保护生态: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保护生态成为现代人流行的口号。几千年来,佛教对于山林的保护、动物的爱护、水土的保持,整个环境生态的均衡维护,可以说尽了最大的心力。林木不轻易砍伐,山坡不任意滥垦,珍禽异兽不随便捕杀,在佛教认为有情无情众生皆有佛性,不可以妄加伤害,在慈爱不忍的悲心之前,生态自然获得保护,人类也享受了自己播种的美果。

  4.利济行旅:佛教有时在路旁搭建一座凉亭,让羁旅在外的游子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或者在路边挖掘一口水井,供给饥渴的人清凉甘露;甚至在路口施茶,让疲惫的行人得到滋润,恢复体力;晚上悬挂灯火,让夜行的乡客有了照明,以便兼程赶路。佛教施亭、施井、施茶、施灯的措施,提供了在外奔波流浪的异客多大的方便,替国家社会也尽了一份义务。

  5.文化建设:历代以来有不少的艺术家在敦煌、云冈、龙门、大同,雕刻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佛教艺术石像,在暗无天日的石窟中描绘巧夺天工的壁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瑰璨的遗产,甚至中国佛教伽蓝殿宇建筑之雄伟豪壮,至今还成为后代子孙夸耀国际友人的文化宝藏,佛教艺术的精美,在中华文化宣扬的工作上,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

  6.安住军民:过去每逢兵荒马乱的时候,寺院往往成为军队驻扎的场所、难民栖止的避风港。有一位将官告诉过我,他曾经率领两师的军队,住在四川的皇觉寺,躲过了一场兵灾。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兴起的时候,我出家的南京栖霞寺,曾经收容难民达二十万人之多,寺里的饭头师父们,每天为了煮稀饭给二十万人吃,就忙得人仰马翻,不可开交,佛教的慈悲包容,使许多遭受刀兵劫难的人,免于颠沛流离的痛苦。

  7.兴办教育:过去寺院曾经举办过不少的义学,礼请名师大德,免费教育失学的人,我个人也曾做过义学的教师。这几年来,政府更是利用寺院的场地,举行各种的讲习会,佛光山也常常提供讲习服务。除此之外,寺院更是供给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等名将宿儒,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 先总统蒋公中正先生,也曾经在雪窦寺读过书。佛光山新竹分院的无量寿图书馆,有最舒适的冷气设备、最幽雅的宁静环境,是学生们最喜欢读书的地方,每逢星期假日、寒暑假期间,更是座无虚席。另外寺院也创办各种的学校,譬如泰北中学、慈航中学、侨仁中学、智光商职、普门中学等等,以佛教服务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社会作育英才。

  8.医疗救济:佛教不仅要用戒定慧三学来袪除我们贪瞋痴三毒的心病,更要以现代的科学医药来治疗我们杂难奇症的身病。我的家乡江苏扬州的前辈高僧监真大师,他不仅将佛教及中华文化传到日本,成为日本的文化之父,并且把医药也传播到日本。尤其它早在扬州已成立施诊医疗,并且做得非常广大,成绩斐然。

  几年来佛光山先后在高雄、台北成立佛光施诊队,每星期五天开车到穷乡僻壤,替贫病的人看病医疗,每天平均有三百人接受我们的义诊,我们的宗旨是:“把医药送到偏远的地方,让健康的人为贫病的人出力。”看到医护人员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心,我劝他们休息的时候,第二天睡了一觉,他们又精神抖擞地对我说:‘大师!我还是去施诊吧!’佛教“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精神,使他们忘记了辛劳,每日生活在为人服务的快乐之中。

  除了施诊医护之外,佛教更从事多种的赈济工作,例如施棺、施衣、施米,佛光山每年均举办有冬令救济,为饥寒交迫的困苦者送一些温暖。除此之外佛教办有养老育幼的福祉事业,如佛光山的宜兰仁爱之家、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等,多年来为社会孤老无依、童稚失怙的人提供安稳的家。

  9.财务运转:佛教过去开办类似今日当铺、磨房的设施,只向百姓收取非常微薄的利息,甚至完全不取分厘,以帮助贫苦人士经济上的周转运用,譬如北魏的僧只粟、南北朝的寺库、唐朝三阶教的无尽藏院,都是佛教为了便民利国的金融事业。佛教称为当铺的开创祖师亦不为过,只是佛教创典当的制度,不同于今日一般当铺的高利放货,以剥削穷人血汗为目的。佛教是本着来之于十方,用之于十方的精神,把社会的净财做一个集中,然后再一次发挥其整体的力量,回馈于社会。

  10.科技文学:社会流行一句口号说“科技救国”,大家相信科技文明可以富国利民,其实从佛经里可以看出佛教已有前端的科技思想,譬如许多菩萨的名字: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把我们带至虚空的世界,与日月太空贯联起来。佛教认为宇宙最小的单位不叫电子、中子,而是微尘;最大的单位不仅仅是银河系、星云团,而是法界、世界海,佛教的宇宙观扩大了科技人员的思想领域,并且更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内涵生命。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老残游记等,都与佛教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书中的作者受到佛教的钜大影响,佛法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终于创作了历久弥新的不朽作品。

  除了科技文学之外,佛教的典故如天女散花、目连救母等,提供戏剧说话精彩的题材。佛教的梵呗赞诵,给人一种清静肃穆的庄严气氛,尤其佛教的天女乐神们所使用的乐器,如琵琶、筝、琴等,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乐器的滥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使用的国音字母,是从佛教的梵音演化而成的,佛教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至深且钜。

  佛教对于国家政治的贡献略举之,除了上述十点之外,还可以从历史上的几件事例来了解佛教在烽火漫连的乱世,如何扮演攘敌安邦的角色?

  唐朝的安禄山举兵造反,军需短绌,佛教徒于是发起贩卖度牒以增加军费,为平定安史尽了最大的力量,南宋高宗偏安江南,接受大臣宗泽的建议,礼请昭光禅院的法道禅师入朝共谋国事,在禅师的极力奔走、竭虑尽忠之下,为国家劝募了丰足的军粮,并且参战军旅、贡献计策,稳定了军机。曾经一度为禅僧的刘秉忠,元帝入主中原,耶律楚材仰慕他的贤能,特别征召他出仕为相,刘秉忠为了保全汉人的生命财产,免得受无辜的杀戮,只有挺身而出,立朝仪、订制度,辅佐耶律楚材进行汉化,延续了汉民族的命脉。至温禅师,元世祖感动他的赞助王化,特地敕封为佛国普安大禅师。

  降至民国抗日期间,日本对缅甸、锡兰等佛教国家散播谣言,诬指我国没有佛教,破坏宗教信仰,当时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于是组团出国宣扬国风,揭穿日本的虚伪宣传,获得英、美、锡、缅各国的支持,滇缅公路得以畅通无阻,美国军需支援源源供应到后方,八年的艰辛抗战赖此终于胜利成功。目前定居在永和八十高龄的乐观老法师,年轻时曾组织僧侣救护队,参加抗日战争的后援工作,救了无数受伤惨重的军民。西藏的DL喇嘛,为了追求佛教慈悲、自由、民主的理想,为了保护西藏免于专制独裁的奴役,率领西藏同胞抗暴。古来佛教徒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候,都能竭尽全力去效命保护,出家人虽然早已身在红尘之外,但是爱国救国的热忱却不落人后。

  二.僧团与历代政治的关系

  历朝以来僧团的沙门和政治的君王常有密切的合作来往,其中或有辅弼朝政被尊为国师者,或有转而出仕朝中贵为宰相者,或有一度出家为僧再为人君者,更有舍弃九五之尊剃度出家者,而对于国家政治有深远影响的出家人更是不计其数,下面我举出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一)做过出家人的宰相

  南朝宋有一位慧琳法师,宋文帝礼请他为宰相来治理万机,南朝宋因此政治清明、国运强盛于一时,时人都称他为“黑衣宰相”、“紫衣宰相”,意思就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来辅佐国家之事。唐明瞻法师以善识治国之方而闻名于朝野,唐太宗召入内殿,躬亲铺升床座,盛馔供养,向明瞻法师请教古来明君安邦定国之道,明瞻法师因此为太宗陈述以慈救为宗的方法,太宗大悦,尊为帝相。“贞观之治”的盛世,明瞻法师曾参与化育,可以说功不可没。明朝的姚广孝本来为道衍禅师,永乐皇帝爱其英才,敕令还俗辅佐朝纲,对明初的清明国祚贡献很大。

  (二)做过出家人的皇帝

  明太祖朱洪武未即帝位以前和佛教有一段很深的因缘,朱元璋幼年家贫,十七岁曾在皇觉寺出家为沙弥,有一次贪玩夜归,早过了寺院开大静的时刻,山门紧锁,只好在山门外露宿一夜,于是即兴吟了一首诗说: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里不敢长伸腿,唯恐踏破海底天。”

  口气豪迈,气宇非凡,大有佛印禅师“大千世界一禅床”的气度,后来能够创天下、管山河不是偶然的事。传说朱元璋从小口气就很大,并且常发生灵异的事情。有一次他负责扫佛殿,殿中供奉许多的罗汉像,因为一尊尊搬下来清扫非常麻烦,因此便对着罗汉像大声说:

  ‘喂,罗汉们!你们下来,让我扫扫地。’

  说也奇怪,那些异相百态的罗汉好像听懂似的一个个从佛龛上走了下来,等到朱元璋扫好了地,又一个个站回自己的位置。由于明太祖和佛教的这段因缘,因此即位之后极力建寺度僧,印纂经书,对佛教护持有加。

  唐朝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曾经在感业寺出家,后来再度入宫,并且揽握一国大权当上了皇帝。提起武则天很多人也许会摇头咋舌,惊诧于她的玩弄权术,其实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之中,鲜有不流血的惨事,而武则天又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因此所遭受的评议自然更多,事实上武则天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譬如佛教徒诵经常念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武则天撰写的。武则天对佛法有极深的造诣,曾经为经典做过注解,并且敕令开凿敦煌石窟,巨大的弥勒佛石雕,就是在她的时代完成的。另外武则天对于僧团的敬重,历历披载于史书之中,例如华严宗的贤首法藏、北宗禅的神秀,都受武则天敕封为国师,甚至惠能大师也受过她的礼敬。

  唐宣宗本来为唐武宗的叔叔,为了躲避武宗的杀害,隐遁寺院出家为僧,有一天和志闲禅师一同游山玩水,禅师看到一泻千里、气势滂薄的瀑布不禁发出赞歎:

  “穿云透石不辞劳  地远方知出处高”

  宣宗听了,也借诗来抒发情怀,接着吟道: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意思是说自己这条蛟龙岂能终日受困于浅滩,日后仍要随着瀑流回归大海兴风作浪、一番作为,后来果然回朝主持国政。

  当宣宗尚在寺院为沙弥的时候,有一次看到黄檗希运禅师在拜佛,于是上前对禅师说:

  “禅师!你常常开示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请问禅师,你现在拜佛在求什么呀?”

  黄檗禅师听了,出其不备一个清脆的耳光打在宣宗的脸上,并且说: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当作如是求。”

  “你说当如何求也就罢了,何必动手打人?太粗气了。”宣宗申辩着。

  “这里是什么地方?容你在此说粗说细。”

  宣宗言下大悟,禅师的意思是要我们返求自己、内观自性,在清净的自性海中早已泯除一切的差别对待,那里还有粗细可言呢?唐宣宗当了皇帝之后,回想起这件公案,特地赐封黄檗为断际禅师,并且大举复兴佛教,使佛教在历经劫难之后,再度展开蓬勃的中兴气象。

  (三)做过皇帝再出家为僧

  梁武帝一生笃信佛教,除了礼请达摩祖师东来传法之外,并且抛弃位高权重的皇帝不做,三次舍身同泰寺为佛奴,自愿做佛的奴仆服务众生,群臣无策,只好以一万亿钱将他赎回皇宫重新理政,如此三次,可见梁武帝对于出家生活的向往。

  明朝的建文帝为了逃避燕王之难,二十六岁时逃到广西,在寿佛寺出家,法名为应能,善说法要,每次听他讲经说法的人众如海会云集,德高望重于一时。有一次在寺中做完功课,掩卷闲眺的时候,忽然忆起在宫中百官朝拜的景象,感触万端地写了一首诗: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到了晚年由于思乡心切,终于被迎回宫中供养。

  清朝的顺治皇帝从小就对佛教有一份孺慕之情,当了帝王之后,对佛教的向往之思更是有增无减,他曾经写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赞僧诗,诗中对于出家人洒脱自在的云水生活倾羡不已: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当他看到政治明争暗斗、铲除异己的残酷情形,不禁要慨叹: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最后毅然决然抛下皇位撒手西去,追求他心仪已久“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的出家生活。

  (四)做过国师的出家人

  历代有不少的出家人受到帝王的敬重,尊为国师,为国家的仁王之治贡献他们的智能。譬如禅宗的旁支,牛头宗之祖南阳慧忠禅师,唐肃宗、代宗都曾封立他为国师。华严宗三祖法藏贤首,唐高宗曾经跟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法藏为了让武则天容易明了体用一如的道理,就近取譬宫门一对金狮,成就“金狮子章”的伟大著作,使华严宗在有唐一代大放异彩。而四祖的清凉澄观更是受到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的敬崇,被尊为七帝国师,受到未曾有过的殊荣。唐悟达知玄国师,幼年时候就表现他过人的聪颖,五岁时就曾做过一首咏花诗,来说明诸行无常的道理:

  “花开满树红,花落满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悟达国师十一岁的时候,出家于资圣寺,唐文宗崇礼如师,宣宗即位后,曾颁赐紫袈裟,并且敕封为三教首座,曾经襄助宣宗复兴佛教,功绩炳然!有教化君王的诗留世: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

  其它如宝志禅师曾为梁武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为清顺治皇帝的师父、天台智者大师受到隋唐两代帝王的尊敬。以上这些大师抱持方外之士超然胸怀,以佛法的无比智能,为国家的安乐、人民的幸福而提出了鍼言!

  (五)影响国家政治的出家人

  南北朝时代战乱连连,尤其当时的石虎、石勒雄据一方,嗜杀成性,遭到无辜杀戮的百姓非常的多,西域高僧佛图澄决定来度化这两位杀人如麻的魔王,解救生灵于涂炭,于是独自到军营去见石虎、石勒说:

  “大王!你们应该以慈悲来对待百姓,不可妄加杀害!”

  石虎听了,脸上现出阴狠鄙夷的笑容,对佛图澄说:

  “喔!你们出家人讲究慈悲心,我倒要看看慈悲心究竟是什么样子?把慈悲心拿给我看看!”

  佛图澄看到石虎如此刁难,毫不犹豫,立刻拿起一把利刃,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拿出一颗血淋淋的心,随即令徒弟拿一盆水来,把温热的心放在水里,口中念念有辞,说也奇怪,水里竟然长出一朵亭亭洁净的青莲花来,把石虎、石勒看得目瞪口呆,佛图澄于是对石虎、石勒说:

  “这就是慈悲心,能够长养一切的清净善法。”

  凶残的石虎、石勒赶快下跪忏悔,从此一改残暴的本性,尊重佛图澄为师,凡有国事都请教于佛图澄。

  历代对国家政治深具影响的出家人非常多,譬如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劝谏苻坚休战,唐朝的玄奘大师一面要主持佛经的翻译工作,一面要随驾太宗左右接受咨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的仰崇之深可见一斑。唐玄琬法师受朝廷礼请为太子太傅,以四事教导东宫太子未来掌政爱民之方:(1)行慈、(2)减杀、(3)顺气、(4)奉斋。日本的圣德太子订定十七条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世世代代为笃信三宝的佛教国家,日本至今佛教依然如此兴盛,圣德太子的贡献不可谓不深远。在泰国国王要即位之前,必须接受短期的出家生活训练,等到出家人的威仪具足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具备了,才能掌理政治,如此佛教影响政治,政治影响佛教,使泰国成为东南亚的佛教国家。

  隋文帝曾经赞歎灵藏律师说:“朕是世俗凡人的天子,律师你是求道学法者的天子;律师你能以佛法度人为善,而朕只能以法令禁人为恶。”皇帝是政治上的国王,影响于一时;而出家人是真理上的法王,影响于万世。印度有一位阿育王,本来凶恶暴虐,后来皈依佛教之后,成为仁慈爱民的君王。他觉悟到一个道理,以武力来统治国家,只能服人之口,唯有以佛法真理来度化世间,才能服人之心。因此在他治理国政期间,每五年要派一批大臣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佛法传播的情况,并且在街衢要道设立了许多的石柱,上面刻篆佛教的经文,他认为佛法愈弘扬,国家就愈兴盛。从以上的史例,可以看到佛教和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密切接触,而佛教在兴国安邦的方面,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佛陀对仁王政治的看法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国王们提出了许多如何为仁君圣王的治国之道,当时印度的名王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阇世王等,经常向佛陀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给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势经》中就记载有佛陀对政治的看法。

  有一天,阿闇世王要发兵攻打越耆国,特地派遣雨势大臣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对站在身后拂扇的阿难尊者开示越耆国所以富强的治国七法:(1)常开会议、(2)上下和合、(3)尊重法治、(4)以礼教化、(5)孝亲敬师、(6)护持宗教、(7)接应四方。佛陀主张以议会制度,推行民主法治来决定全民的利益,我们今日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大会等也经常召开会议,而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见之明了。

  佛陀说完了治国七法之后,更进一步说明做为一个国王应该具备二种五可爱法,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

  一、(1)人所爱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敌、(4)善摄养身、(5)能修善事。

  二、(1)恩养苍生、(2)英勇具足、(3)善权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雨势大臣听了之后,虔诚顶礼佛陀说:

  ‘佛陀!弟子已经明了越耆国施行仁政,是无法攻破的,我回去向国王覆命了!’

  佛陀的权巧智能,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佛陀的政治观也表露了一些端倪,后来这些国王都成为佛教的护法长城。

  关于佛陀对于如何成为转轮圣王的看法,散见于经典各处,综合其大要可成七点:

  1.转轮圣王应该争先表率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为首,并且努力守护正法不坏。

  2.转轮圣王应该以法来教化人民,一切动物要依法加以保护,免遭杀害。

  3.转轮圣王应该时时向德慧兼备的学者、专家、沙门等,咨询国家大事,宜行则行,宜舍则舍。

  4.转轮圣王应该矜恤孤寡,照顾天下贫困无依的众生。

  5.转轮圣王对于国家传统旧有法令,应该权量制宜,不可轻易更改毁弃。

  6.转轮圣王应该以十善来治理国家,让社会道德纯善、风气敦厚。

  7.转轮圣王应该重视经济生产,让人民丰衣足食、生活没有匮乏。

  佛陀认为世界如果能施行转轮圣王的仁政,这个世间将成为无争富足的清净国土,果真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实现就在眼前了。

  做为国家最高的领袖应该具备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等条件,那么做为一个执行政令的官员,又应该具备什么内涵,才能行法不悖,确实达成沟通上下的职责呢?佛陀在《增一阿含》〈细禁品〉中,曾举出如何做一个好公务员的办法:

  1.不贪污、金钱清楚:金钱容易使人性腐朽堕落,公务员最忌讳贪污受贿。有人为了一时的贪念,禁不起金钱的诱惑,抱持反正贪污又没有人知道的侥幸心理,最后却毁了自己一生的大好前程,实在非常可惜!为了贪图剑上的一口甜蜜,而不惜割破自己的舌头,众生的愚痴短视着实可怜!何况贪污虽然人不知,但是你知、我知、因果知,虽然享受到短暂的美果,却种下他日种种受苦的恶因,能不谨慎戒惧?

  2.不暴怒、性情平和:公务员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性情要温和耐烦,遇事要有涵养不急躁,以免贻笑大方。过去有一个人性子猴急,容易发脾气,有一天看到朋友穿了一双和他一模一样的新鞋,就迫不及待地指着朋友的鞋问:

  “你的鞋子多少钱买的?”

  “九百钱啊!”朋友举起右脚说。

  “什么?你只买了九百钱,为什么我却白白花了一千八百钱才买下这双鞋子,太岂有此理了,我要找卖鞋的老板理论去!”这个人不甘上当,暴跳如雷地大骂起来。

  这位朋友神闲气定地看他骂得口沫横飞,然后才慢条斯理地又举起左脚说:

  “你穷嚷什么呀!我是说右脚的鞋要九百钱,左脚的鞋也要九百钱,合起来不是一千八百钱吗?”

  愤怒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大石,会扰乱我们原本清澄的智能,无法对事情做正确的判断而贻误大事。

  3.不诿过、尽心负责:有些公务员,当老百姓来请托事情的时候,不能尽心去承办,反而推诿责任,不是踢皮球、打太极拳,就是打官腔,使对方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有人慨叹形容公务人员说:“遇事头如鼈,遇利颈如鹤。”遇到棘手的问题,缩首缩尾,避之犹恐不及;逢到利益当头,引颈如鹤,趋之如飞蛾扑火。一个好的公务员,应该是苦的、酸的我吃,甜的、甘的别人尝。

  4.不怪僻、群处和睦:公务员不可以个性怪僻,特立孤行,大众决定下来的意见,偏偏不合作,故意唱反调,破坏了整体,应该捐弃个人偏见,敬业乐群,以群众为家,不要成为人人讨厌的乌鸦!

  5.不悭吝、慈悲喜舍:公务员要不吝啬给人欢喜、给人帮忙、给人方便,随时随地给人最周到的服务,最亲切的笑容,即使是简短的招呼问好,都能带给对方无比的振奋与欢喜,微笑永远是世间最美丽的装饰!

  6.不犯法、守法重纪:公务员是实际执行国家政令的人,应该以身作则、知法重法、守法行法,丝毫不可违犯,维护公权力于不堕,为国家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可知法犯法、执法玩法,误己误国、危害社会。

  7.不磨人、认真服务:人生本来应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有些公务员却以刁难为能事,磨人为快乐之本。譬如在户政司办公,有人来报户口,“户口名簿带来了没有?”“没有带来。”“回去拿”。户口名簿好不容易拿来了,“咦!印章呢?”“忘记了”,“再回去拿”,“通融通融可以吗?”“不可以。”“好!”印章也来了,这下又是缺相片,斩钉截铁不能通融,对方只好顶着大太阳,骑着老爷车,来往于道路上,被折磨得昏头转向。公务人员应该给人方便,因为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公事门中好修行”,希望我们的社会是个便民利民的社会,而不是扰民劳民的社会。

  8.不重税、持法公正:古人说:苛税猛于虎。公务员不可以苛加重税,剥削民脂民膏,这样也要缴税,那项也要捐款,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富有了,是国家社会的幸福,唯有人民愈有钱,国家才会愈富有。说到缴税,现在一个公务机关中奉公守法的公职人员,一个月能领取多少的薪金,有时红帖子、白帖子满天飞,加上人际应酬,上司一声令下:“某人要结婚了,本单位每人捐多少钱;另外,大家一律参加人寿保险,保险金多少钱;下个月预计去郊游旅行,每人预缴多少钱……”如此七减八扣,原本薄少的薪水袋到了手中就显得更单薄了,如何维持一家人糊口所需,只好铤而走险,作奸犯科了。要体恤收入微薄的人,不要随意给予太多的苛税,以及不必要的捐款。

  9.不嗜酒、端正身心:酒能迷乱我们的智能,失去理性而侵犯了别人。社会上有一种风气,男人如果不会喝酒就不是英雄好汉,女孩子也东施效颦学起喝酒,不喝酒就不够时髦。许多的坏事就在烂醉如泥之下发生了,许多的悲剧在酩酊醉意之时铸成了,因此佛教在根本五戒中,揭示了不饮酒戒,因为为了饮酒,一切的杀、盗、婬、妄都可能会触犯。

  佛经上记载着:一个人独自喝着酒,没有美味的下酒菜,突然看到门口有一只肥胖的母鸡,不问主人是谁,偷来宰杀下酒,犯了盗戒、杀戒。正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候,母鸡的女主人找上了门来:

  “你看到我家的鸡了吗?”

  “没有哇!”犯了妄语戒。

  醉眼迷矇中,看到女主人姿色不错,起了婬念,侵犯了对方,杀、盗、婬、妄、酒五戒统统违犯了。

  其实一个男人在外面忙碌了一天,还到酒廊茶馆喝得醉醺醺,半夜深更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家,让久候家门的妻子迎接语无伦次、丑态百出的醉鬼,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况且女士们喝醉了仪态也不雅观,最好适可而止。尤其有些人劝酒时,强迫别人乾完一杯、再乾一杯,好像非把黄汤全部喝完,不醉不归的样子,看似豪情万丈,其实是害人害已。

  10.不好色、净洁家门:吴三桂为了李闯王抢走了心爱的宠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虽然杀死了李自成,美人重投怀抱,但是吴三桂也因此变成民族的罪人,留下千秋万世的骂名,色之误国害民,可谓深远钜大!

  11.不自私、去私从公:公务人员不可以结党营私,自私自利,凡事要本着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秉公处理,但求心安理得、无愧于心,成功不必在我,一切利益荣耀归于大众。

  12.不过劳、保其健康:公务人员应该保持适当的休闲,不可以过份操劳,白天办公开会,晚上还要应酬交际,回到家里又有一大堆的公文需要处理,一通通的电话要接听,甚至出差到远地十天半月,成了空中飞人。因此有些国家政府厘订有完善的休假制度,强迫公务员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精神,拥有强壮的身体,为国家、社会、家庭、大众做更多的事,走更远的路。公务人员平时要调和自己的居家生活,注重自己的健康,必要时好好养精蓄锐,才能做再一番的冲刺。

  四.吾人对当今政治的态度

  佛教徒对于政治,究竟应该采取积极的参与态度,还是消极的观望姿态呢?太虚大师“参政而不干治”的看法可以说最为客观中肯、最具智能见解。大师认为佛教徒应该积极去关心国家大事,而不热衷追求实际的权力运作。晋道安大师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教和政治都是众人之事,彼此息息相关,脱离不了关系,证诸历史,佛教愈弘扬的时代,国运就愈昌隆;反之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才能兴盛。从佛门早晚课诵的内容,可以看出佛教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如每月初一十五必诵的宝鼎赞:“端为民国祝万岁,地久天长……”;早课经文:“国基巩固,治道遐昌……”;长芦禅师的“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等等,都是佛弟子对国势兴荣绵长的虔诚祝祷。日本的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留学大唐,回国之后,曾撰着《兴禅护国论》三卷,主张建设三禅院以护卫国家,利益众生。历代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帝王将相直接掌政,但是爱护国家的心和一般人是相同的。出家人虽然出家了,但是并不意味出国,并没有远离自己的国家邦梓,爱国不分你我自他、方内方外,为政不必高官厚位、权力在握,爱国没有错误,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才是罪过。国家需要广大的佛教徒投入行列,以佛教的高超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风气,为社会提供心理建设、精神武装,给予社会大众苦难时的安慰、失望时的鼓励!

  佛教对于国家政治可提供如何的贡献呢?庐山慧远大师说:“佛道济俗亦为要务,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一千,则仁人百万。夫能修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则万刑息于国,此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如果社会大众人人能够受持佛教的五戒,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淳朴谦让、重德祥和的净土。梁启超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也。”人人如果能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人人如果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安和乐利。如果人人都能有佛教“诸法无我”的体认,这个社会将是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同世界。佛教对国家政治能有什么助益?佛教可以帮助政治:(1)化导边远、(2)消除怨恨、(3)知足无贪、(4)感化顽强。有时政治达不到力量的地方,佛教可以弥补不足,发挥它的功效。佛教的慈悲无远弗届,能够将蛮横未开的边疆,教化成开朗有礼的中土;佛教的忍辱无坚不摧,能够将世代的仇衅消弭于无形;佛教的感恩无愿不遂,能够填补欲望的沟壑;佛教的智能无事不成,能够感化顽强为驯良。佛教理想中的国家政治应该具足下面四点:

  (一)民主道德的政治

  佛教追求的是身心的绝对解脱自由,每一个人都能脱离一切的束缚,做自己的主人,因此集权专制的政治是佛教所呵斥的,佛教认为民主宪政国家的实现,道德挂帅政治的完成,才是国家政治的最终目的。

  (二)祥和互敬的社会

  佛教认为社会的大家应该培养随喜赞歎,包容异己的气度,从平等法性之中体认诸法千差万别的实相,彼此互尊互重,去除同归于尽、排斥他者的心理,共同创造祥和开明的社会。

  (三)取舍合理的经济

  僧团注重利和同均的经济生活,希望我们的国家没有经济的柯断、贫富的悬殊、劳资的对立等社会问题,人人得其所应得,建设民有、民享、均足的社会。

  (四)乐观勤奋的生活

  勤奋精进、乐观进取,事情才能有成,时时不忘春耕,自然能够秋收,好逸懈怠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今日我们国家的经济奇迹,就是靠全国人民的勤勉工作才有以致之,唯有持着精进的耙锄,在乐观的田园上,撒下希望的种子,才能收获菩提的果实!

  佛教与政治既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究竟有何主从、异同的妙趣?我举出十二点,作为比较说明:

  1.政治是管理众人、维护社会的团体;

  佛教是教化众生、净化社会的力量。

  2.政治希望人人能够安和乐利的生活;

  佛教要求人人能够慈悲喜舍的做人。

  3.政治是金刚怒目,要人人守法;

  佛教是菩萨低眉,要人人自律。

  4.政治是护法降魔,保卫国家;

  佛教是护生救苦,拥护国家。

  5.政治重视才干机变,以力服人;

  佛教重视戒律因果,以德服人。

  6.政治是权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佛教是实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

  7.政治是曲线的,曲而求远,人人平等;

  佛教是直线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8.政治重视实效通行,即日成办;

  佛教重视远益利济,普度未来。

  9.政治之大同世界,是理想目标;

  佛教之净土极乐,是如愿往生。

  10.政治以财力、军力治理国家;

  佛教以德力、法力辅助国家。

  11.政治从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从内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12.政治要求人人奉行四维八德,以齐家治国;

  佛教要求人人实践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

  感谢三天里大家拨冗来参加佛学讲座,共同来关心国家的政治前途,探求福寿的正途门径,并且进一步认识女性的伟大,更感谢许多助成本次讲座的各位工作人员,由于他们默默无相的付出,才能成就如此的胜会。最后祈求三宝的慈光加被,我们的国家更进步,各位福寿绵长,天下的女性能将她们的慈爱光辉,更广大地普照寰宇!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