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弥陀净土及其修行
2014/9/3   热度:222
略述弥陀净土及其修行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作者:
弥陀净土,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睹见三界六道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苦痛的煎熬,而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的一个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的安乐世界。所谓:“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据《无量寿经》记载:在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法出家,名为法藏,发弘愿誓取清净国土。经过累劫勤苦修习,成就大愿,从而形成弥陀净土,并以此土为依,接引众生。因此,弥陀净土便成为娑婆世界众生最理想、最稳当、最简便的归宿处。
一、说有净土的来由
关于佛说净土的因缘,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在佛应世时,印度王舍城太子阿阇世,被调达恶言煽动,想做国王,便将其父母幽禁于深宫。其母韦提希因此非常痛苦、绝望,而遥向灵鹫山顶礼跪拜,祈佛现身说法。佛慧眼知其所愿,由耆舍崛山现神通出现于宫。时韦提希礼佛后说:“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尔时世尊放眉间光……令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花……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此因韦提希发心真诚、殷切,以及佛神力所加,故能立即见到净土。尔时佛告韦提希:“汝今不知,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世间一般凡夫由于无明的障覆,为名闻利养而说妄语骗人,而佛法是觉悟宇宙人生一切真理的智者,非同凡辈。如《金刚经》云:“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由此故知佛所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无量寿经》卷四云:“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又《阿弥陀经》云:“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经陀,今现在说法。”此外,还有《华严经》、《般若经》等二百多部经典,都有讲到念佛法门以及西方净土。
二、净土的庄严
西方净土,人身相好庄严,其国人民皆是莲花化生,清净无染,纯一金色,也没有好丑等差别,寿命亦是无量无边。且一切事教随人所愿,不逆不恼,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同修共进,又不必为了衣食住行等生活而忙碌奔波,只需心念一起即可满足。如想穿什么衣服,妙衣自然着身,欲吃食物,美味自然现前。所住宫展,皆由七宝所成,庄严舒适。其土众生行走自如,毫无阻碍,随意所趣,刹那便至十方国土。如《阿弥陀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可知净土之人,身心都达到了尽善尽美、圆满无缺之境。
又西方净土环境也非常庄严清净,令人赏心悦目,国中一切宫殿、花草及所有饰物,皆是众宝自然合成。极乐世界平坦宽广,都是黄金所成,宝树齐整,宝玲罗网,自然演奏妙音。如《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又《无量寿经》云:“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弥陀净土的依正二报皆庄严无比,实非言语文字所能表达。
三、净土法门的修行
西方种种土种种殊胜功德,是人们向往的最好归宿。然欲生净土,须备资粮,如远行者必带钱粮一般。往生净土必备的资粮即是信、愿、行。
(一)信。“信”就是要有信仰、信心。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信方能入;欲取宝藏,信乃为手;修行解脱,信居其首。所言信者,乃真信。莲宗十祖截流大师说真信的标准有三:一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生佛虽殊,觉性无二。我虽昏迷颠倒,觉性未曾失,我虽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所谓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故切不要知自轻是未悟凡夫,若能回光反照,当体同佛法身。二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然性德虽同,修德无渊。若不念佛修行,求生净土,只能称众生而流转生死,终不能称佛。三信我等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乃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却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若能恳切念佛,必能感佛悲接引。譬如磁石吸铁,更无疑惑。又藕益大师《弥陀要解》中说有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但具上三信或六信者,皆为真信。
(二)愿。对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仅具真信还不够,而必须恳切发愿。当知愿在信、愿、行三法中起关键作用。愿能启前之信,导后之行。无愿之信,不名真信;无愿之行,不名真行。所以行者必须要发切愿。经偈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在发愿往生彼土的同时,还应发愿离开此界。若对此土的一切贪恋不舍,临命终时,还在执著名利、事业、财产等,俗情难舍,那就难以往生西方净土。印光大师说:“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故我们发求生西方之愿,应如“囚徒盼释,游子思归”一般恳切。藕益大师也曾说:“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即是说能否往生西方,就看是否具足真信、切愿,只要有了信愿,自然就会随之去行,具此三资粮就可往生。由此故知信愿是往生的关键。如《劝发菩提心文》云:“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知修行解脱,乃至求生净土,皆须先发菩提心,具足真信,立坚固愿,致心恳切,方可依信愿而起行。
(三)行。行即是修行的行为。欲生净土,就须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与法相应,方可往生。关于净土之行,在诸经中各有不同的方法。《弥陀要解》云:“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观无量寿经》中指出,欲往生净土,须修净业三福。
1、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父母生养我们,百般艰难,含辛茹苦,精心呵护。如《劝发菩提心文》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空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母恩重如山,作为子女,理应奉事恭敬。又师长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令我们知礼、解法、修行解脱,此即为法身父母。故学佛之人,更应该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知恩报恩,完善自身的人格。又慈心不杀者,因一切众生都有贪生之念,怕死之心,你若杀它命、食它肉,它势必报怨讨债,以牙还牙,如此轮回六道,互杀互食,无有出期。如《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孟子也曾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因此,作为修行人,更应以慈悲为怀,怜愍保护一切众生,方便救度之。又五戒十善,乃佛教徒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若违此即缺少善根福德,也即不得往生,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况且,因不守五戒,不行十善,造诸恶业,将来必定随业而受果报,又怎能往生净土呢?
2、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求生净土,首先必须要归依三宝,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然而,并不是归依了三宝后就功成事就了。而是要对自己所受的三归五戒等认真守持,做到戒行清净,威仪不缺,若破戒犯律,便只有随犯而堕落受苦。故说求生净土之人,不仅要念佛,同时也要持戒,持戒加念佛,才能拿到往生净土的能行证。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所谓发心菩提心,即是上求下化之心。念佛求生净土的目的,不单为了自己的解脱,也是为了成佛后度化一切众生,使众生都能离轮回苦,得解脱乐。又读诵大乘经典,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能使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及修行方法,增长智慧。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只知念佛,而不解其义,不知所趣,纵然勤行苦修,也只是盲修瞎炼,其心依然随境而转,却不能于中得大益。
此三福业,不仅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也是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基础。此外《观无量寿经》还以日观、水观、地观、树观、池观等观净土庄严的十六观为净业往生的正因。然而,要想修满十六观,亲见弥陀和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及极乐净土,并非易事。因为凡夫之想赢劣,难作想事,心特散乱,难以观想微妙之境,因此,修学净土的行人最当注重于简单易行的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即是以持佛名号为主。念佛的方法有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此中又以持名念佛最为简便易行,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指出:“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持名念佛有事持和理持两种。事持,即是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心佛不二之理,但以信佛所说,决志求生西方,执持名号,念念相续、句句分明,唯此一念,更无二念,以此但知净土事相,未达理性故,名“事持”。理持者,即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理具,是我心事造。即以自心理具事造万德洪名以为系心之境,念念执持,无有间断,即心即佛,了知能念之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之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以此深达理性故,名“理持”。此虽分事理,但应知事由理起,理由事显,犹如水与波,二而不二。
持名念佛,贵在专一。只要我们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摄心专注,出口入耳,历历分明,不打妄想,不夹杂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续,无有间断,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净土,此外不必再观想等。如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云:“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因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持名念佛,仅持一句弥陀佛号,最为简便省力,临终即得往生解脱。《大宝积经》云“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末法时代,众生福德浅溥,业障深重,不信者多,轻视者众,虽修净土法门的人多,但因信不真、愿不切、行不专,故往生者少。由此可知,念佛之人只有真信实行,精勤不懈,临终时才能感应道交,蒙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此阿弥陀佛宏愿接引他力,念佛之人精勤行持是自力,自力加他力才得以往生,二者缺一不可。假若认为众生不发愿,不念佛,坐等阿弥陀佛的他力接引即可往生,那么,三界六道众生就早已不再受若了,所以说念佛之人要往生净土,不但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而且主要还须自身的努力精进,专心一致,达到与佛愿相应,方可得以往生。假如一边念佛,一边聊天,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即使念一辈子佛也只是种种善根而已,若说往生净土也只是自欺欺人。念佛法门非常易行,但具足信愿行,一心不乱,净念相续,即可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观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四、净土法门的殊胜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中,最具超越意向,以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为其旨趣。在佛教诸多法门中,是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容易使人接受和修持的一个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遍摄群机,正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只要信愿持名,即能成办道业,或现前见佛,或当来见佛。因此,作为未世众生,虽然业重福浅,若是至诚持念弥陀圣号,必能承佛慈悲,接引往生,尽此一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现在,也有人对带业往生存有怀疑,认为即有业,又岂能往生?此还是对净土法门无有真信。“昔有国王,问沙门那先云:“念佛之人,可以带业往生,此事难取信。”答曰:“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又谓:“欲令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又谓:“若以大石置大船上,运载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当知众生有业必致堕落,如大石置水必沉。念佛之人,仗承弥陀愿力接引往生,乘佛大愿船,故得带业往生,亦如大石置般不沉,可运往他方一样。现在也有人心存侥幸,执迷不悟,平日不思专心念佛,但等临终之时求佛接引,带业往生。然而,若平时不修善,临终时自己痛若不堪,神识不能自主,正念已失,不能与佛愿相应,岂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因此,欲往生西方净土,就不要幻想不劳而获,守株待兔,坐享其成,应脚踏实地,老实念佛,才是上策。
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没有退堕之事,更没有轮回之虑。一切都是成佛之助因缘。相反,娑婆世界不但苦多乐少,修行者障道甚重,知修善者少,而造恶者众,得解脱者少,而堕落者众,六道轮转,无有出期。由此可见,净土的下品下生也比此土的上上之人强出千倍万倍。省庵大师明确指出:“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
弥陀净土,庄严殊胜,念佛法门,方便易行,心念专一,弥陀接引,往生彼国,人人有分。我等众生现沉溺于生死苦海之中,想要速脱轮回之苦,至安养国,当应至心称念阿弥陀圣号。所谓:“爱河千层苦,苦海万重波,欲免轮回苦,速念阿弥陀。”愿我等众生具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精进不退,速离生死海,同登极乐岸,早日回归净土家园。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