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净土法门概要
2014/9/3   热度:3077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目次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一.宗主——弥勒菩萨
二.弥勒净土——兜率内院舆龙华三会之人间净土
三.龙华三会
四.弥勒净土法门之殊胜
五.弥勒净土法门的修持及成就之差别
六.弥勒信仰之源流
七.澄清对弥勒净土法门有关之曲解
八.弥勒净土法门所依据经典
九.感恩录——
1.无著菩萨上兜率问法
2.弥勒木像斋日放光
3.窥基大师感梦造上生经疏
4.弥勒菩萨示现人间,亲授戒法
5.证明得戒
6.仰山禅师兜率说法
7.憨山大师梦升兜率
8.虚云老和尚兜率受教
9.绝学净一定入兜率
十.往生录——
1.五百童子造塔,报生兜间法
2.弥天释道安
3.玄奘大师
4.释灵干
5.释智晞
6.释义忠
7.释道宣
8.释诠明
9.释泾秀尼
10.太虚大师
附录——
1.弥勒菩萨开示善财童子
2.应化善意大士之事迹
3.布袋和尚的故事
后记
编者序:
偈 曰:
世 人 名 利 无 二 尘,
堂 中 稳 坐 慈 悲 人,
五 十 三 参 挤 内 院,
不 见 弥 勒 无 行 门。
现在学佛修行人,大多数以《净土行》作为其主最多。为何行者要以净土作为归果呢?因为往生净土,可以舍此短浊之身,而取常净之身为拜道;昼夜六时,见佛闻法,亲近无量大善知识,得不退菩提。故此,净土法门实为一生成就佛果之殊胜方便法门。
现今北传佛教普遍弘扬弥陀净土。然而,唐朝以前皈心弥勒净土者尤多。莲宗始祖:慧远大师及释道安大师便是一例。
为推介简易宽容弥勒净土法门,本概要从三方面加以编撰。
首先以简介的形式,阐述此法门的宗主、净土修法及源流等,希望大众能对此弥勒净土法门有关之曲解,重新正确认识。本部份不但从各方面作出客观的剖析;同时,引用佛所说之弥勒经典加以佐证,以助大家建立正确之见解。
最后,从佛经、史传、语录中辑录出感应录、往生录及附录,以增修行之信心。
佛慈悲,为九法界不同根性众生化现十座化城 。兜率天内院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分别。
现说弥勒净土法门。我们会想到兜率天内院,为不究竟、不圆满法门,这是误区。地藏经言:“心若灭时,何罪之有,一念清净,地狱即空,当下即西方极乐世界。”何况兜率天内院?
本概要之撰写目的,主要是启蒙初学弥勒净土法门者,希望令其明白此法门之重点在于持戒、修福、发愿及系念。人人皆乘愿往生兜率天内院,离苦得乐,清净自在。
偈 曰:
莲 花 真 莲 花,
示 现 淤 泥 家,
兜 率 陀 天 经,
无 诵 飞 彩 霞。
一.宗主——弥勒菩萨
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世界名胜花敷,时世有佛,名曰弥勒。该佛常以慈.悲.喜.舍四无量法教化众生,宣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若有人得闻此经,即得超越百意万劫生死之罪,于未来世当成佛。
尔时,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聪明机智,欲问难于佛而反被佛所度化,皈顺三宝,受持《海云经》,并发愿当来成佛亦号弥勒。后来到深山修习梵行,被称为仙人。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海云经》,一心除乱。
一年,天雨不断,洪水成灾,货物空乏,连续七天,仙人没有进食。当时山中有五百白兔,以一母为王,王有一子。兔王母子见仙人多日无食,欲令无上大法久住,发愿自烧身为食,供养仙人。山中树神即集薪燃火,母子同投火中;时天地为之震动,天雨天花供食。肉熟,树神以之献供仙人,告之一切。仙人闻已,悲痛万分,即说偈曰:“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并誓愿曰:“愿我世世不起杀想,常不食肉,入慈心三昧,直至成佛,永守不食肉戒。”发誓愿已,仙人投身火中,与兔母子一同命终。尔时天地生起六种震动,树木放光,无量天人得悉此事,皆发无上道心。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了弥勒菩萨这段本生谭。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兔王就是我的前身,兔儿即我子罗侯罗,一切智光明仙人,便是弥勒菩萨。”
梵语弥勒,汉译为慈,是菩萨之姓;阿逸多,是弥勒菩萨之名,汉译无能胜。如本生译中所述,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来,便修慈心
观,以善入慈心三昧而成胜果,位居一生补处菩萨。
三千多年前,弥勒菩萨随释迦牟尼佛降生印度,生辅相家。出生时具足三十二相,身紫金光,颜容端严,后随世尊出家修行。《弥勒上生经》中,佛授记弥勒菩萨于十二年后上生兜率陀天,教化天人。持天寿四千岁后尽,即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阎浮提,于龙华树下成佛,佛号弥勒,广度无量无边众生,是为贤劫第五尊佛。
弥勒菩萨现时虽在兜率内院教化天人,亦有示现人间度化有缘。佛灭九百年间,北印度的无著菩萨,曾请弥勒菩萨降现人间,说五部论,其中最弘大者,便是《瑜伽师地论》;当时弥勒菩萨口述,无著以笔记之。相傅中国南北朝的傅大士,以及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都是弥勒菩萨的化现。
二.弥勒净土——兜率内院舆龙华三会之人间净土
弥勒菩萨的净土有二:一为其成佛前,现在每天讲经说法,度诸天下的兜率内院;另一为当来成佛,龙华三会,于此南阎浮提所示现的人间净土。
兜率内院为——兜率陀天位于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层天,分外院舆内院。
外院为天人所居,天子皆修甚深布施波罗蜜,天寿四千岁。外院依报庄严,宫殿皆七宝所成;到处流布妙音,其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大慈大悲,诸波罗蜜。
内院是弥勒菩萨所居,所谓娑婆秽土中之净土也,不受三灾,但受诸乐。《上生经》云:“有四十九重微妙宝宫,一一栏盾,万意梵摩尼宝所共合成.诸栏盾间,自化生音出时,诸天女自然执众乐器兢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内院的依报庄严,皆是补处菩萨内证圣智所得,菩提胜缘所致。大盛弥勒慈尊,于内院中央的摩尼宝殿师子妙座上,结跏趺坐,为天众说法。慈尊身量十六由旬,顶上肉髻放微妙绀琉璃光,三十二相中,一一带有五百万亿种宝色;八十种好,各各放出八万四千光明宝云。见者无不欣慕赞叹。
宝殿裹是化佛菩萨,缘觉声闻,及诸天众围绕边护持。殿外四周金光明耀夺目,自有梵音,还播天空,昼夜常鸣。其胜妙之处,即使佛于一小劫中亦广说不尽。
龙华三会之人间净土——修习弥勒净土法门之佛弟子,命终之后,因资量不足,或被宿世恶业所牵,不能往生兜率净土。仗着舆释迦牟尼佛法及弥勒菩萨所结下的法缘,他日在龙华三会中,必能亲谒弥勒如来,问法得度。
弥勒佛出世时,阎浮已成净土。那时人寿八万四千岁,没有中夭;身长
一十六丈,贪.嗔.痴烦恼微薄,强健而快乐。唯有三病:饮食.便利及衰老。女人五百岁才出嫁,人心淳厚,语言统一,广修十善,皆依八正道之正命而活。
由于人类善业感召,国土宽阔千万由旬,大地平净如琉璃镜,名花异草,遍覆其上,金银珍宝遍散于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到处有甘美之果树,树长衣服,地生自然粳米,没有一切臭秽不净。
三.龙华三会
弥勒菩萨下生阎浮,出生于大婆罗门家。后观世事须臾变幻,如有为法皆悉磨灭,修无常想,出家学道。出家后,来到离翅头末城不远之处的龙华树下参究真理。由于宿世福慧具足,当晚即登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号称弥勒。
弥勒如来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转四谛十二因缘*。《菩萨出胎经》第二卷云:出次法会中,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皆是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五戒者。第二次法会,九十四亿人得症阿罗汉,皆皈依三宝者。第三次法会,九十二亿人成就阿罗汉,皆是一称佛名者,三次法会中,诸天龙八部发菩提心,得须陀洹果(声闻乘四胜位中之初位)者,不计其数。
龙华三会,不过是弥勒如来说法法会之较大型者。其余法会,多不胜数,所度人天,浩瀚难测。
四.弥勒净土法门之殊胜
弥勒净土法门,因其宽容,故摄机最广;因其简易,故持行最易成就,特别适合现今净土行者之所修持,是易行道中之最易行者。古德云:“一念斋戒能为上品(往生)之修因;一称慈氏盛号,便成弥勒卷属。”其易若此。
依印顺法师言,此法门之殊胜有三:
1“近”:兜率净土及将来的人间净土,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论地点,是最近的,不像其他净土,总是要过多少佛土;论时间,往生兜率内院,不须太长久,就可重回人间,不像往生其他净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来娑婆。
2“易”:弥勒净土,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皈依三宝,清静持戒,广修十善,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弥勒盛号,就能往生弥勒净土。
3“普及”: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换而言之,即求生者,不用厌恶娑婆,不必断欲,即可往生。不像其他十方净土,不但要断除欲念,即使是二乘种姓也不能往生。所以弥勒净土,才是名副其实的三根普被,广度五姓(人天乘.声
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及佛乘)的法门。
无论是何种根性的人,只要能得生兜率净土,亲揭弥勒菩萨,昼夜六时闻法修行,必定向上胜近,同归佛道,无须顾虑会有退堕。所以,敬请真诚发愿往生,常念“当来下生弥勒佛”!
五.弥勒净土法门的修持及成就之差别
欲生弥勒净土者,须具足“信.愿.行”三种往生资粮。
1“信”:《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上,释迦世尊以手摩弥勒菩萨顶而嘱咐其于末法时,当守讥佛法僧,莫使断绝;更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上生经》中,释尊语优波离尊者言:“汝今谛德!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皈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只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故此我们当信如来金口亲宣,将诸弟子付托弥勒慈尊,令悟道果;付嘱殷勤,理无虚妄。《上生经》云:“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未曾有经》云:“下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一食顷。上品十善,谓旦至午。于此时中,心念十善,止于十恶,亦得往生兜率天上。”
昔有野干,心念十善,生兜率天,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宿生多植善因,今又得闻佛法,若修持者,决定往生,无须疑惑也。
2.“愿”:《法苑珠林》云:“凡夫力弱,习恶固多,以住娑婆,其心怯弱;初学是法,恐畏退散。长发大愿,扶持此行,乃至终身,无有障恼。”《大智度论》曰:“有人修少福德,闻有福处,长愿往生,及至命终,各生其中。”故当常发大愿:“愿为当来救度一切众生,尽此报身后,而得生内院,亲见弥勒慈尊,听闻妙法,得证不退转果。”
3.“行”:即实际之修持。弥勒净土法门是非常简易、宽容的。只要行者持戒、修福、发愿以及持名,便可往生。无论属于何品往生,皆蒙菩萨放白毫相光,与诸天子来迎,须臾即得往生内院,值遇弥勒,头面顶礼,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遇恒河沙数诸佛。
《上生经》文中,本无明确界定往生分九品,然据古德之经疏分判,因行者所作净业的差别,往生着也有九品之不同:
△上三品生者:行者受持净戒,修习六事法,思惟弥勒形象,称念菩萨圣号,发愿往生便可。
六事法者:
(1)精进修福。于三宝(福田)、父母(恩田)、师长(敬田)、贫穷下贱者(悲田),勤修供养,布施之福业。
(2)守护净戒(五戒、八斋、具足戒),具足威仪。
(3)整修道场,清扫佛塔等。
(4)香花等供佛,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供僧,于贫苦者随时给济等。
(5)修习凡夫行三昧,闻思定等。随其根性,修习各种禅定;深住闻思佛法,亦名三昧。
(6)读诵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大小乘诸经论。
于六事法中,能修五、六者,上品上生。修三、四者,上品中生。只修 一、二者,上品下生。六事法中,不外乎修福及戒、定、慧三无漏学而已。
△中三品生者:行者即不犯戒,也不作恶;罪轻微者,若闻弥勒菩萨名,心生欢喜(意业),发语赞叹(口业),身行礼拜(身业),便得往生。
三种净业全具者,得中品上生,具二业者,中品中生,只修一业者,得中品下生。
△下三品生者:若有犯戒造恶者,因闻弥勒菩萨名,三业至诚惭悔,所造恶业速得清净。再造立菩萨形象,香花、衣服、缯盖、幢幡供养,礼拜以及心口系念,亦可往生。
惭悔、造像、供养、礼拜及系念五事全者,得下品上生。修惭悔、造像、供养、礼拜而不恒系念者,下品中生。只修惭悔、造像、供养、不恒礼拜及常系念者,下品下生。
再者,根据行者根器之利钝及修持方法之不同,修习弥勒净土法门的成就亦有三等:
(1)上等成就者:即上根之人。或修观佛三昧,或修惭悔行法,于现生中得见弥勒。随心优劣,见佛之形象、大小、也有种种差别。如古印度的无著菩萨,便得此成就。
(2)中等成就者:即中根之人。修诸净业,舍报往生,得见弥勒,至不退转。依所作净业的差别,往生者有九品之不同,如前所述是也。
(3)下等成就者:即下根之人。或因作诸净业而不乐生 兜率净土者,或欲往生而功德资粮不足者,于当来之龙华三会中,也可见佛得度。
《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只要在释迦佛教法中种下一丝善根者,将来弥勒成佛时,皆能受佛化度,得证道 果。
六、弥勒信仰之源流
《杂阿含经》五九五篇,已有佛弟子须达多长者发愿往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的记载。但由于释尊灭后三百年间,印度一般人唯独信仰释尊,不信其他外佛;直至大乘佛教的出现,信奉十方佛的多元思想,才逐渐萌芽发展,弥勒信仰应运而生。
据考究,印度的弥勒信仰,是由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后二百年间形成产生 的。根据近代出土发现的西元二世纪后期的弥勒像,可以推定印度的弥勒信仰,在西元二世纪至三世纪已相当盛行了。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交流,弥勒的信仰,从印度西北逐渐扩展,传到中亚细亚(古代的西域)。西元七世纪初叶,玄奘法师经由天山南路去印度,途经之敦煌寺,便有弥勒像。《法苑珠林》记述:“玄奘三藏云:西域道俗,悉为弥勒之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足见西域弥勒信仰之普遍。
中国的弥勒信仰是从西域传入的,首部在中国出现的弥勒经典,便是西元三0三年,西晋竺法护翻译的《弥勒下生经》。五世纪初,鸠摩罗什也译出《弥勒大成佛经》及《弥勒下生经》,而《弥勒下生经》则是五世纪时北凉沮渠京声所译。
自公元四世纪初,弥勒信仰传入后,至公元八世纪的四百年间,是中国弥勒信仰的全盛时期。其间较著名的弥勒信仰者有:“东方圣人”道安大师、《佛国记》作者法显大师、玄奘三藏及其门下的“百部疏主”窥基大师。公无八世纪后,弥勒信仰虽然逐渐式微,但历朝依然断有人提倡及修习,近代的太虚大师及慈航菩萨,便是宏剔此法门之高僧。
七、澄清对弥勒净土法门的关之曲解
弥勒净土法门在中国唐朝及以前盛极一时,其后逐渐式微。直到现在许多佛教徒对弥勒净土茫然无知;甚而知之,也是误解重重。如此殊胜的法门,所以为所忽略及训解,原因何在?现列举三大主因加以说明。
1.弥勒下生思想的曲解招《弥勒上生》及《下生》记载,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内院,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阎浮已成净土,才下生人间成佛,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可是,历代一此现实政治不满的人及个道徒众,扭曲经义,假借弥勒佛出世之名,惑乱无知众生,制造不少政治暴动;甚而篡改佛经,毁佛谤法,以达成其政治或宗教上的野心。
西元五一五年,北魏时期,民间有弥勒教的出现假借弥勒下生之说,集合民众而谋政治之变乱,酿成死伤无数,悲惨至极。这种错误的弥勒思想,据史书记载,由唐至明清二代,尚有多起。直至现在,藉用弥勒下生之说,阴谋政治颠覆活动者,时有所闻。
弥勒信仰,由纯宗教的教说,牵连到政治问题,发生许多乱故,放入车形成一般人信仰的禁忌,这是导致弥勒信仰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弥勒净土信仰贬斥弥勒信仰:隋唐之际,弥陀冷媒土信仰兴起,人和辈出,几位莲宗祖师基于弘剔已宗,主张极乐之胜,兜率之劣,强调末法时期、五浊恶世之众生应为极乐世界所摄化,为了令信众厌离娑婆,一心求生西方极乐,大事宣剔弥陀净土。在善巧方便的弘法过程中,对弥勒净土难免有所排斥及曲解。现举述四点,并加以辩正。
(1)莲宗典藉中,记载了印度的无著,世亲及师子觉三位菩萨修学弥勒法门,发愿求生兜率内院。结果无著、世亲得生,而师子觉欲生外院,享受天人五欲之乐的故事。菩萨尚且如此,何况凡夫?这令人产生很大的错觉,认为求生弥勒净土并不可靠;对后世的弥勒信仰,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
依印顺法师言,综览凡弘弥勒法门的,如真谛、玄奘三藏的著作,及无著、世亲的传记,并没有师子觉往生外院的故事。那么,莲宗所述的又何从引证呢?
《上生经》云:“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华、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相光,兴诸天子雨曼陀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关头顷便得记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经中所言,真实不虚。
(2)有云:兜率净土在欲界天,未出三界;天寿一尽,还须下堕,甚至三涂受苦。
孰知往生兜率内院,莲华化生,谒遇弥勒菩萨。菩萨观机而为说法,令其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兜率天天寿四千岁,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亲近弥勒菩萨,时时闻法修行,何愁道果不成,生死不了?即使未能证果,天福享尽,再回阎浮时,正值弥勒如来龙华三会之际,即能于初会中闻法而证阿罗汉果。
(3)或云:现在往生弥勒净土,若未能了生脱死,将来弥勒佛涅槃,恐怕再不能见佛闻法而退堕了。
印顺法师辨曰工,释迦佛慈悲,将我们付托当来下生弥勒佛;佛佛道同,弥勒佛同样会开示其弟子,亲近当来师子如来(贤劫第六尊佛)。其实,欲成佛果,便要发大菩提心,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怒使在龙华三会得阿罗汉果,也只是了断分段生死,尚有变易生死未了,故《上生经》云:“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会师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
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因此,修习弥勒净土法门,不但不会退堕,而且非常稳当。
(4)又有经云:“他方净土多是纯男无女,故易成就离欲清净之行。而弥勒净土却有天女,恐怕有男女之相。欲念难断,障碍绊道。”
《法华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弥勒慈尊为了摄受任何时候界中未能断除男女欲念之众生,于其方便净土中,权现天女之相。《上生经》云:“此摩尼珠,回旋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诸斓循间,自然化生九亿天子,五百亿天女。”窥基大师《上生经疏》云:“此等天女,或非实女,并佛菩萨所成,庄严道场;或是女人,宿持净戒,精进无犯之所感现,不可心心之所测度。”是以兜率净土纵有天女多是佛菩萨变化所作,为助法音宣流。如《上生经》云:“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又云:“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捃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足见此等天女,不但不障绊道,且是生者之助道增上缘。
以要言之,弥陀净土及弥勒净土,同是释尊为契合不同根机之众生所宣说之甘露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若得生任何一个净土皆可成就不退转道果,所以,无论是弥勒净土,还是弥陀净土,只要契合净土之意愿根性,便是最易往生,最理想之净土。
3.往生弥勒净土的思想,受到唯识学者,加以唯识化。很多人以为,上生弥勒净土,必须学唯识,修唯识观,习唯识定。由于唯识比较艰深,名相繁琐,如果对唯识学理没有深入的洞澈,便无法作唯识观想,又如何修唯识定呢?故此,将本来很容易求生的弥勒净土,复杂化成极难修持及往生,令多数人闻而却步,焉敢求生?
弥勒净土信仰,兴起于佛灭后三百年至五百年间,而唯识学成立为宗,则在佛灭后九百年间,可见在未有唯识宗以前,已有人修弥勒净土法门。中国的唯识宗,成立于唐初,而在唐朝以前,中国的弥勒信仰已非常普遍。晋朝道安大师和他的弟子,求生兜率,他们临终时,都有上生的瑞应,便是一例。
《弥勒上生经》乃弥勒净土信仰所依经典。该经云:应当系念念佛形象,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中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全经并没有记载须修唯识观定,方可得生。再者,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为唯识宗之始祖,在他们的著典中,也没有记载上生兜率须修唯论述。
综合以上各点,我们很清楚地明白,不能将唯识学与弥勒净土法门混为一
谈。不了解唯识学、不修唯识观者,同样可以修习弥勒净土法门,上生兜率,蒙慈氏摄受。
总结而言,由于弥勒净土法门比较容易修证,因而相对的障碍亦多。既被乱民及外道刻意歪曲利用,作为其达到政治或宗教上的目的,又被弥陀宗徒加以贬斥,同时受到唯识学说所影响,这些均是导致弥勒信仰式微的原因。
编者希望藉着对弥勒净土法门的澄清,能合大众对弥勒信仰有正确的认识及深入的了解。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虽然茹素修善,却受外道邪见所误导,只求生天,不求无上佛果,甚为可惜。更愿净业行人,于选择净土作为归果时,不会忽略考虑此一殊胜之弥勒净土。
弥勒净土法门为近代行者所遗忘,乃因多数人对此法门不甚认知。若有缘阅览弥勒经典,当知此法门慈悲宽大,简谱是最契时机之易行道,尤其适合悲愿弘深、欲留娑婆行菩萨道的大心行者。
八、弥勒净土法门所依据经典
有关弥勒净土法门之曲藉颇多,现为略举述之,以供参阅。
1.《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以名《弥勒菩萨涅槃经》、《观弥勒上生经》、《上生经》、《弥勒经》。经中详述兜率净土的依报庄严,及往生该净土之方法,是建立弥勒净土信仰最主要之经典。刘宋沮渠京声译。
2.《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之广译本,其内容包括当来儴佉转轮圣王时,娑婆人间净土之依报庄严;弥勒如来八相成佛,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广度无量众生;迦叶尊者自鸡足山出灭尽定,将释尊所遣的僧伽梨衣呈献弥勒佛,并佐佛教化众生等事迹。是“下生经”诸译本中最详尽者。
3.《弥勒菩萨本愿经》,将弥勒因地修行等事尽述无余。唐菩提流志所译。
若欲深入让识弥勒净土信仰之因缘及其行法,则非饱览以上三经不可,此外下列五部亦为此法门所依据之重要经典。
4.《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又名《弥勒当来下行经》,内容与《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相同。西晋竺法护译。
5.《弥勒下生经》,又名《弥勒当来成佛经》或《弥勒成佛经》,即《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之略译本,同为鸠摩罗什所译。
6.《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义净译,是《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之异译,惟缺大迦叶尊者献衣的事迹,作伽陀礼。
7.《弥勒来时经》,简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经过。译者不详,附东晋绿。
8.《弥勒菩萨所问会经》,又名《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或《往昔本愿因缘经》,为《弥勒菩萨本愿经》之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
古德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及《弥勒下生经》编集而成“弥勒三经”;或增汇《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及《弥勒来时经》,而成“弥苗六经”。
除上举八部关于弥勒净土信仰之主要经典外,复有载述弥勒菩萨因地行果诸经。说其行果或导归兜率见弥勒者有:《一切智光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生经》、《贤愚因缘经》、《增一阿含经》(十九及四十四)、《弥勒问八法经。、《慈氏菩萨所说缘生稻芋喻经》、、《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法华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灌顶经》、《七佛所说神咒经》、《佛说陀罗尼集经》、《首楞严三昧经》、《佛本行经》、《十住断结经》及《狮子月佛本生经》等。
而述其因行者则有:《悲华经》、《贤劫经》、《大宝积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维摩诘经》、《转轮圣王修行经》、《说本经》、《古来世时经》、《月灯三时经》、《华严经法界品》、《眺子经》、《杀身济贾人经》、《弥勒为女身经》、《女人求愿经》以及《佛说前世三转经》等。
上述为此法门之经典,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大智度论》及《大毗婆沙论》等则为律及论典。
注疏方面,《上生经》有:唐窥基之《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疏》二卷,是最主要之注疏,隋吉藏的《弥勒经游意》一卷,唐元晓《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唐憬兴《弥勒上生经疏》一卷,宋守千《弥勒上生经瑞应钞科》一卷及《上生经瑞应钞》二卷。
《下生经》有:唐憬兴的《弥勒成佛经疏》一卷。及《弥勒下生经疏》一卷。
另有“慈宗三要”,为太虚大师辑集《观弥勒上生经》、《瑜伽真实义品》及《瑜伽菩萨戒本》而成。
九、感应录
弥勒菩萨是一切众生当来大归依处,故弥勒阎浮众生因缘甚深。因此,古德菩萨修持弥勒净土法门而得感应者亦多。
1无著菩萨上兜率问法
婆薮槃豆(无著),是菩萨根性人,于萨婆多部出家。后修定得离欲,思惟空义不有得入,欲自杀身,宾头卢阿罗汉在东毗提诃观见此事,从彼方来,为说小乘空观,如教观之,即便得入。
中得小乘空观,意犹未安,谓理不应止尔;因此,乘神通往兜率陀天咨问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观,因此名阿僧伽,译即无著。
尔后数上兜率陀天,咨问弥勒大乘经义,弥勒广为解说,随有所得,还阎浮提,以已所闻为余人说,然闻者多不生信。
无著法师即自发愿:“我今欲令众生信解大乘,唯愿大师下阎解说大乘,令众生皆得信解。”弥勒即如其愿,于夜时下阎浮提,放大光明,广集有缘众,于说法堂听法,唯无著得近弥勒菩萨,余人但得遥闻,夜共听弥勒说法,昼时无著更为余人解释弥勒所说,因此众人候选人信大乘。
弥勒菩萨教无著法师修日光三摩提,如说修学,即得此定;从得此定后,昔所未解,悉能通达,有所见闻,永忆不忘。佛往昔所说华严等诸大乘经悉解义。弥勒前于兜率陀天为无著法师说大乘经交,法师因乃通达,皆能忆持。后于阎浮提,造大乘经优波提舍,解释佛所说一切大教。(《婆薮槃豆法师传》)
2弥勒木像斋日放光
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西元三九九年至四一五年,他西去印度求法,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北印度的陀历国。该国过去有一阿罗汉要做弥勒像,以神通力将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带往兜率天上,亲睹弥勒菩萨慈容,然后下来作像。这位雕塑家,曾经三度上兜率天,观看弥勒,完成其像。该像高八丈,足趺八尺,斋日常见光明。法显途经该国,特地前去礼拜。
3窥基大师感梦造上生经疏
(前略)后躬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徒步往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剑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基捧行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造疏,通畅其理耳。遂授毫录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栗粒。……
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前,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后略)(《宋高僧传》)卷四
4弥勒菩萨下降,亲授戒法
(前略)真表自思惟曰:“我若堂下辞亲,室中割爱,难离欲海。莫揭愚笼为上。”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行惭悔举身扑地,志求戒法,誓愿要期弥勒菩萨亲授戒法也。夜倍日功绕旋叩礼,心心无间,念念翘勤。
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发戒缘儿授前方便。感斯瑞应,欢喜遍身,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堕于岩下,而身无所伤,乃匍匐就登石坛上,加复用功,然魔相未休,百端千绪。
至第三七日天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来也。”乃见白云欲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公正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华雨,都非凡世之景物。
尔时慈氏徐步向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须弥山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也。四万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寻发天眼。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慈氏嘱累已,天仗既回,册川云晴。
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宋高僧传》卷十四释真表传)
5证明得戒
严昔未出家时,当受五戒,有所亏犯,后出家受具足戒,常疑不得戒,每以为惧。又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遂更凡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值罗汉比丘,乃以是事部罗汉,罗汉不敢判决,乃为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弥勒答云:“得戒。”告严,严大喜。于是步归至罽宾,无疾而终(《宋高僧传》卷三释智严)
6仰山禅师兜率说法
唐仰山慧寂禅师,沩山老人之法嗣。
师(仰山)卧次,梦入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师遂就座。
有一尊者白槌曰:“今当第二座说法。”
师起白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及觉举似沩,沩曰:“子已入圣位。”
师便礼拜。时人称师为小释迦。(《五灯会元》卷第九)
7憨山大师梦升兜率
明憨山大师德清,安徽人也。
一夕,梦自身履空上胜,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回无所有,唯平如镜,琉璃莹澈,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其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于阁中设一高座,紫金焰色,予心知为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丽,不可思议。说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凉界中,有此杂秽耶?”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
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顷之,见座前侍列僧众,身最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开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空,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佛阁耳。(《憨山大师年谱疏》)
8虚云老和尚兜率受教
辛卯年,师一百一十二岁。
春戒期中,“云门事变”。
三月初三日,师病重时,即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惟侍者法云、宽纯日夜侍之,端坐历九日。十一日早,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惟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时间,师曰:“我觉才数分钟耳。”语侍者法云曰:“速执笔为我记之,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师从容曰:“余顷梦到兜率内院,庄严玫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岐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小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苦海慈航 勿生退却 莲开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了,尚另有开示,今不说。(《虚云老和尚年谱》)
老和尚其后余年重兴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现今为中国道风最好的禅宗道场之一。功成后安祥舍报,春秋一百二十。功德巍巍,四众敬仰,万世流芳。
9.绝学净一定入兜率
绝学净一,吉林省浑江人也。
一日,定入空上,琉璃壮严,非世间有。远望一大楼阁。楼阁前人山人海,放光无数。闻之,要去兜率天内院听经闻法,蜂拥而挤非凡。吾近之,
忽然将吾,自挤门中。门内只见大莲花石座,不见弥勒。石座边有四位孩童玩
耍,吾问之,无有答之。吾退之,转身无门也。
偈言:
天 王 殿 中 弥 勒 尊,兜 率 内 院 转 法 轮,
五 十 三 参 挤 内 院,不 见 弥 勒 无 行 门。
十、往生录
修持弥勒净土法门,不但感应道交者众,命终舍报而往生兜率天宫者亦不可胜数。
佛在世时的须达多长者,以及后期的无著、世亲、师子觉皆是印度较著名的得生者。
而中国则有西晋时的道安及其弟子,法显等。南北朝的惠戒、佛陀跋陀罗、昙戒、智严、昙副、惠精及道法。刘宋有明帝、周颙、齐竟陵文宣王及南岳慧思。隋唐时有智者大师、道宣律师。智晞、玄奘、窥基、文备、神泰、寒山及白居易。以及五代、宋朝时的恒超、守千等等。还有同时代朝鲜的憬兴、元晓。而太虚大师及慈航菩萨则是近代的代表者。
今随举数则往生事迹,以增学人正信:
1.五百童子造塔,报生兜率闻法
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俱。
尔时五百功童,行步游戏,同心等意,相结为伴,日日共行,如一体无异,一日不见犹如百日,甚相敬重。彼时一日俱行游戏,近于江水,乃兴沙塔庙,各自说言:“吾塔甚好,汝效吾作!”其五百童,虽有善心,但宿命福薄。尔时于山中,天下大雨,积水下流,江水乃大涨,溢出于外,漂没五百游戏幼童,溺死水中。……
时众人往反,诸比丘乃以此事白佛,佛告众人:“各豫知之,宿命有自。”呼诸父母,告之莫恐,“此儿五百世,宿命应然,生兜率天,皆同发心,为菩萨行。”佛放威神,显其光明,令其父母见子所在。(后略)(《生经》卷四:佛说五百幼童经)
2弥天释道安
安每怀弟子法遇等,于弥勒像前立誓,愿生兜率。后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忽有异僧,形甚庸陋,来寺寄宿,寺房既窄,处之讲堂。时维那值殿,夜见此僧从窗隙出入,乃以白安。安惊起礼讯,问其来意,答云:“相为而来。”安曰:“自审罪深,岂可度脱?”彼答云:“甚可度耳,然须更浴,圣僧情愿必果。”具示浴法。安请问来生所往之处,彼乃以手虚拨天之西北,即见云开,备睹兜率妙胜之报。尔夕,大众数十人悉皆同见。安后营浴具,见有非常小儿伴侣,数十人来入寺戏,须臾就浴,果是圣应也。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千众曰:“吾当去矣。”是日斋毕,无疾而卒,葬城内五级寺中。是岁晋太元十年也。年七十二(《高僧传》卷五)
3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生常以来,愿生弥勒内院。及游西域,又闻无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显证,怀此专至,益增翘励。后至玉华,但有隙次,无不发愿,生睹史天见弥勒佛。自般若释了,自知无常将至。遂绝翻译,广修福德,造十亿弥勒像,抄经入生,行道礼惭。并向翻经僧及门人辞别,寻卧床示疾,开目闭目见到鲜白的大莲华布满空中,并见弥勒慈尊万德庄严,自知必生弥勒佛前。遂默念弥勒,复口说偈教旁人云:“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院,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至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夜半,看病僧明藏禅师见二人,各长一丈许,共捧一白莲华至法师前,擎华人云:“师从无始以来,所有损恼有情诸恶业,因今小疾,并得消除,应生欣庆。”
至五日中夜,弟子问曰:“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师报云:“决定得生。”言讫少间神游,侍者不觉,天明方知。顶上生暖,颜色赤白,怡悦胜常,过七七日竟无改变,亦无异气。
时道宣侓师,德感神护。曾问神玄奘大师德位高下,神答曰“如奘师者,九生以来备修福慧两业,生生之中多闻博洽,聪慧辩才,于瞻部神州支那国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梵本。由善业力今生睹史多天慈氏内院,已闻法悟解得圣,更不来人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
4释灵干
干至十七年遇疾闷绝,唯心未冷未敢藏殡,后醒述云:“初见两人手把文书户前而立曰:‘有人欲见师。’俯仰之间乃与该往,状如乘空,足无所涉,到一大园,开宝树林端严如画。二人送达便辞而退。干独入园东西极目,但见林地山池,无非珍宝,焜焜乱目不得正视。树下花座或有人或无人坐,忽
闻人唤云 :‘灵干汝来此耶?’寻声望之,乃慧过法师也,礼讯问曰:‘此为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与僧休同生于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师也。’远与休放入车库并非本身,顶戴天冠衣以朱紫,光伟绝世,但语声似旧依然可识。又谓干曰:‘当与我诸弟子后皆生此矣。’”因尔觉悟重增故业,端然观行,绝交人物。(《续高僧传》卷十四)
5释智晞
未终数日,语弟了云:“吾命无几,可作香汤。”洗浴过竟,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并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日方散。十二月七日,说法竟向弟子乱别,诸弟子哭泣,便开眼诫曰:“人生有死,物始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今去勿再闹乱于吾也。”又云:“吾习禅已来,至于谁敢日四十九年,背不着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等欲得将吾相见,可自勤策行道,法不负人。”弟子问曰:“和尚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皆坐宝座,唯一座独空,吾问所次?答曰:‘灌顶却后六年,当来升此说法。’”以贞观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时,结跏趺坐,端直俨然,气息绵微,如入禅定,因而不返。时虚空中的弦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师卒后六年,灌顶大师亦舍报往生,晞师言不谬矣。(《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6释义忠
(前略)忠至年七十二,忽起怀土之心,归于昭义,示同禄夏诵戒行道。每一坐时,面向西北,仰视兜率于宫,冥心内院,愿舍寿时得见天主,永离凡浊,终得转依。一日,晨兴澡洗讫,整肃容仪,望空礼拜,如有哀告之状,少顷,结跏趺坐,嘱咐流通教法。言毕,忽异香满室,彩云垂空,忠合掌仰视曰:“岁弱比丘,何烦大圣躬来引接。”言尽而化。乡人道俗建塔供养,全身不坏。至今河东乡里同高网存焉。(《宋高僧传》卷四)
7释道宣
师宏南山宗分律,戒行精严。
唐贞观中,会隐终南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乃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子哪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
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地宣,宣保录供养焉。覆次,有一天来礼谒,谓宣谫:“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包,云日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宋高僧传》卷十四)
8释诠明
师发愿造三寸刻檀慈氏像,祈折誓生兜率天,并著《上生经》抄四卷,以明幽玄。夜梦弥勒像渐长大,金色光明,赫灼对师微笑。不念尚不舍之,况有念愿。”作是言已,还稪本像,师秘不语他人,没后始得遗书中,知其感应,临终之时,旁人梦见百千青衣人来迎,师指天而去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
9释净秀尼
(前略)秀至十九方得许出家,这青园寺首尼弟子。事师竭诚,犹戄弗及,三业勤修夙夜匪懈,僧使众役居其首,跋涉勤劬触事关涉,善神敬护,常在左右,时有马先生,世呼为神人,见秀记言:“此尼命终当生兜率。”……年老弱不复能行,梁天监五年六月十七日,苦闷不复饮食。彭城寺慧令法师六月十九日梦见一桂殿,严丽非常,谓是兜率天宫,见净秀在其中,令即嘱之,得生好处勿忘接引。秀曰:“法师只是大丈夫,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至七月十三日小间,自梦见幡盖乐哭在佛殿西,二十二日请相识僧会别,二十七日告诸弟子:“我升兜率天。”言绝而卒,年八十九。(《比丘尼传》卷四)
10太虚大师
师对各种法门平等弘扬,但凡具缘之处,便拈出慈宗法门以利众生。一九二二年,武昌佛学院初创时,师便规定晚课诵《弥勒上生经》及念弥勒菩萨,回向兜率。以后凡师所开创的道场,皆遵此而行。一九二四年春,师编写“慈宗三要”,并为学僧讲授。一九二九年,师寰游欧美期间,在法国巴黎为信徒诵《上生经》,遵唱三归依,略示《上生经》大意,并以“慈宗三要”嘱为译传流通。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间,师住持闽南佛学院(即厦门南普陀寺)时,集众修习慈宗法门,渐成慈宗学会,编辑“慈宗要藏”。师亦到处宣讲《上生经》,《下生经》及《弥勒大成佛经》,并留有讲录流通。
师将慈宗奉为自已的定课而勤行不绝,并于三五年底及三七年底修弥勒静七过年。
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师于上海玉佛寺入寂时,在侧的缁素弟子为助念弥勒圣号,祝上生兜率,再来人间。四月八日荼毗,法尊法师拾取灵骨,得舍利三百余颗,而以脏不坏,满缀舍利。可见师力宏深,功行不虚。(《太虚大师全书,太虚自传》)
附录
1弥勒菩萨开示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始于福城受文殊教,渐次南行,至妙意华城门,得生童子有德童女所。……时童子童女自解说已,而告之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有园名大庄严,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以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于大乘中得坚固故……”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润泽其心,正念思维诸菩萨行,向海岸国,自忆往世不修礼敬,即时发意勤力而行……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暂时敛念观察,以种种赞法而赞其信处。而说颂言:
“此是大悲清净智,利益世间慈氏尊,灌顶地中佛长子,入如来境之住处。”
尔时善财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萨无量称扬赞叹法,而赞毗卢遮那庄严大楼阁中诸摩诃萨已,曲躬合掌,恭敬顶礼一心愿见弥勒菩萨,亲近供养,乃见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别处来,无量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王、释梵护世及本生处无量眷属婆罗门众,及余无数百千众生,前后围绕,而来向庄严大楼观所。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五体投地。
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指示大众,叹其功德,而说颂曰:
“汝等观善财,智慧心情净,为求菩提行,而来至我所……。”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会前,称赞善财闻已,欢喜踊跃,身毛皆竖,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绕无量匝。以文殊师利心念力故,众华璎珞种种妙宝,不觉自盈其手。善财欢喜,即以奉散弥勒菩萨摩诃萨。时弥勒菩萨摩善财顶,为说颂曰: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诸根无懈倦,不久当具诸功德,犹如文殊及与我。”
时善财童子,以颂答曰:
“我念善知识,亿劫难值遇,今得咸亲近,而来诣尊所。我以文殊故,见诸难见者,彼大功德尊,愿速还瞻觐。”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心,而我未知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如是等事,愿皆为说。”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诸仁者,当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否?……引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辗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我
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告善财言:“善哉善哉!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
时往昔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闭。具见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以弥勒菩萨威神之力,自见其身遍在一切诸楼阁中,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识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弥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萨不可思议在解脱?”善财白言:“唯然圣者,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圣者,此解脱门,其名何等?”弥勒告言:“此解脱门,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善财问言:“此庄严事何处可去耶?”弥勒答言:“于来处去。”曰:“从何处来?”曰:“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往。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善财童子言:“大圣从何处来?”
弥勒言:“善男子,诸菩萨无来无去,如是而来,无行无住,如是而来。善男子,汝问于我:从何处来者?善男子!我从行处摩罗提国而来于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有长者子保瞿波罗。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往于彼;又为生处一切人民,随所应化而为说法;亦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从彼来。“善男子,我为化度与我往昔同修诸行,今时退失菩提心者,亦为教化父母亲属,亦为教化诸婆罗门令其离于种族佼慢,得生如来种姓之中,而生于阎浮提界摩罗提国,拘吒聚落婆罗门家。于此命终,生兜率天。善男子,我愿满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时,当及文殊俱得见我。善男子,当应往诣文殊之所,莫生疲厌,文殊师利当为汝说一切功德,何以故?当先所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满足大愿,皆文殊威神之力;文殊于一切处,咸得究竟。”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摘自《华严经》入法界品
后记
藕益大师云:“假使我身肉枯竭,唯皮筋骨连拄而存,若本所求胜法未获,终不止息。”末法行人障重慧浅,虽然离法修行者不少,证道者却万中难得一、二;但仍要精进办道,尽此报身,求取解脱,以报四恩,莫负已灵。
净土法门乃诸佛之善权方便,为欲摄受于现生中未能成就道业,又不愿命终后再枉受轮回之苦之众生。故吾等末法之人,若忖已力不逮,可求净土作为归果,来生于净土中见佛闻法,得证不退转果位。
无论是娑婆净土,或是他方净土,皆为接引有缘众生,其殊胜无异无别,无有高下。是故,行人必须随其意愿,衡量自己的根性,选择最契合自己的净土法门。
编者等四众弟子,深信此简易宽容的弥勒净土法门,于末法时化最为契机,是末法行人之理想归果。故以至诚心,推介此法门之功课梵本,普愿与大圣弥勒慈尊有缘诸众,藉此梵本,认识此法门之概要,建立正确信解,进而修习此法门;命终蒙慈尊接引,往生内院,闻法证果,广度众生,满菩提愿,成无上道,是为至祷。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