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传心法要讲记(12)
2014/9/4   热度:618
慧律法师:传心法要讲记(12) 【问:‘既言:性即见,见即性。只如性自无障碍、无剂限,】【剂限】就是分际、限度,没有什么边际,无剂限就是没有边际啦,无边无际啦,是不是?【云何隔物即不见?】我们既然见性的人为什么隔了一个物,就没有看到呢?因为它是眼睛啊,他把眼睛看的距离的远近,当作是那个见性这个问题。【又于虚空中,近即见、远即不见者,】你看!这分明是外道的思想。【如何?’】他就开始说:如何呢?【师云:‘此是你妄生异见,】有隔才见,没有隔才不见,那本性隔不隔,它都是见啊,是不是?见性是遍满整个虚空界,是不是?你今天你见性的话,哪里都是见,东西隔着,只是看不到啊,可是见性不会被你隔开来啊,如果见性被你隔开,等一下过去那边,就不见性了,此是你妄生异见。【若言隔物不见,无物言见,】没有隔开,再加一个字:无物,就是无【隔】物,才讲见,那么这样子讲的话,本性便有隔碍了,是不是?再讲一遍,此是你妄生异见,产生你这个不同之见,那么如果说,隔物你不见,隔开这个东西,你就不见,那么没有隔物,没有这个隔开的物,你就言见,那么就是因为这个见,变成有隔来影响了,【便谓性有隔碍者,全无交涉。】你讲这个完全跟见性不相干的事情,本性是什么呢?【性且非见、非不见;】本性也不能说见,因为有所见的话,那么它就是对立的东西。也不能说不见,因为它当下就是体用一如,本性它不是见,是不是啊?可是它又不能说不见啊,为什么?本性具足有见的功夫,性即是见啊,所以说:【法亦非见、非不见。】法也是这样,不能说它是见,也不能说它不是见,【若见性人,何处不是我之本性?】所以见性的人,不关东西隔不隔,他哪里都是他的本性,意思就是哪里,色法、一切色法,都是化作清净的自性,不影响到他的意思。【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总是我之性净明体。】都是我们本性的清净,光明的本体。【故云:见色便见心,】这跟见缘起即见道,是一样的道理。见色法,便见心,色法不可得,清净心就显现,不受色法的长短、方圆、大小之影响,来去生灭的影响,那么我们就见到我们的心,这个见缘起即见道,用意是一样的,如果你了解缘起法无自性,那么道就在里面。那么你如果见了一切色法,本自空寂,清净心就在那个时候产生。【色心不异故。】眼见一切色,如如不动,色就是心,心就是色,不异故。【只为取相,】用一个执着的心取相,怎么样?【作见闻觉知,】化作妄想了,因为取相,那就变成观念,所以学佛不能用观念的,取相就化作观念了。譬如说,这个项链很漂亮,这个相,印在脑海里面,回来拼命的想,化作见闻觉知;眼睛看,化作见闻觉知;耳朵听,化作见闻觉知;所以我们现在来讲,都是取相,所以我们在马路边,今天开同学会,开同学会去那边吃饭,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回来以后不得了了!吃不下、放不下,吃不下、也放不下、也睡不着,整天起来绕佛,不是绕佛,不可能,整天起来妄想、打妄想,拼命的,为什么?把那个假相取相,化作见闻觉知、化作观念,那就障在那个地方,想要执取了,想要开始追求了,这是见闻觉知的东西。所以以幻相来作为自我的心,这个就是妄想。所以云:即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很简单,是不是啊?道理很简单嘛,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佛!【去却前物,】除去眼前的隔物,这个【物】就是障碍之物啦!【始拟得见者,】拟就是才认为,【始】就是才,【拟】就是认为。这样才认为看得到,【即堕二乘人中,依通见解也。】根据一般的人来说的,【通】就是一般,依照一般的人来说的。要把东西移开,才看得到,那么就堕二乘人,二乘人就讲缘起嘛,六根的法嘛,是不是啊?大乘是讲唯心,最上乘是讲顿悟。【虚空中,近则见,远则不见,此是外道中收。】心外求法的人讲的,一般人的外道,心外求法都是外道,这外道一般就包括平民,一般无知的众生,就外道嘛!【分明道:】这个清净之心,明明告诉你:【‘非内,亦非外,】没有在内,也没有在外,【非近,亦非远。’近而不可见者,】为什么?它不可见啊,它要是可见,变成有能所了,对不对?本性要让人用眼睛看到,眼睛是能见,那本性是所见啊,那个就不是绝对的东西了。所以近而不可见嘛,近当然不可见了,是不是啊?因为见即是性嘛,没有能所嘛!【万物之性也。】是不是?【近尚不可见,】那么近都不可以见到性,是不是啊?哪里远而不可见,更道远不可见,不是笑死人了吗?因为没有远近的东西嘛!【更道远而不可见,有什么意旨?’】近都不可见,还讲什么远可不可见,也没什么意义了,性即是见,见就是性,不二的东西。 【问:‘学人不会,和尚如何指示?’】哎呀!我实在是搞不清楚啊,请和尚慈悲,指导指导、指导指导!【师云:‘我无一物,】清净的自性,本来就无一物了,你指什么东西?【从来不曾将一物与人。】从来不拿任何东西给你,如果有东西给你,就变成能所了,你有能接受了,那么我的法被你所接受了,没有这个东西,我这里就本来无一物,没有东西送给你。【你无始已来,】无始已来,只因为,加一个【因】字,只为就是只因为,【只为被人指示,】有人人指点你,指点你追那个、指点你找这个,那糟糕了!【觅契觅会,】追求、契合,赶快!我来找一个来契合我自己的。觅会,赶快找一个我相应的。这些是一样的,这统统是不见性的人,拼命的找道场,也是这样子的,要找到善知识,指点我们这一颗心,这是很重要,这是很重要的增上缘,如果拼命在外面道场找,可是找不到善知识呢?没有用!就是再大的道场、再静的道场,最静的很简单,我告诉你一个最好的环境,瑞士最好了、瑞士,又是欧洲的那个小木屋,那个不叫小木屋,那叫做大木屋,到目前为止,我看过全世界最漂亮的,人家说:啊!师父!那个澳洲很漂亮,或者是说纽西兰很漂亮,那个差太多了,笑死人了!那你去瑞士看看,我说百分不及一分,哪有什么漂亮的?有啦!纽西兰某些地方是不错的啦,那纽西兰象是黄金,嗯!不是黄金海岸,Gold Coast(黄金海岸),那个澳洲,纽西兰那个地方叫做皇后镇,Queenstown 皇后镇,那个地方有个湖,不错、不错!象那个提卡波湖,就比较差一点,大家打趣称它叫【猪脚块湖(台湾谐语),提卡波湖,那不能比,没什么好漂亮的。就是那个皇后镇那个湖,就是长得很棒,非常好,那是南岛,南岛比较没有什么。那北岛就比较好一点啦,那分成南岛跟北岛。那么要好的环境,你到瑞士去,哇!那个气候又好,海拔两、三千公尺,也没有污染,因为瑞士那个工业区,都设在意大利的最北边,工业废水都下到意大利那边去,没办法,山势就是这样下去的,意大利在那边骂,瑞士说没办法,山高啊!污染统统都在:肮脏的东西都泄到邻国去,所以瑞士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国家,最清净的国家,可是那个护照,就是居留权,可能很不好拿,你要是去那边去,你试试看,可是我们去过瑞士的时候,没有看到一个学佛的,有!只有一个我的徒弟嫁给德国人,因为瑞士有两个国籍的人,不是德国人,就是意大利人,就是这两个国家,构成一个瑞士的民族,有一个徒弟嫁给那个德国人,她现在住在瑞士,叫说师父有机会到瑞士去的时候,再去找她,可是地址也不晓得摆到哪边去了。瑞士的国家,等于台湾的三分之二大,如果我去瑞士的时候,在这里打电话去,你人在哪里?哇!我在这边、你在那边。怎么去找你啊?干脆,出国不要去找来找去的,就在那边享受。瑞士那个地方有铁力士山,铁力士山那个四周很静、很静,上铁力士山的时候,一片寂静,没有车声,什么声都没有,只有牛吃草的声音,那个牛,瑞士人的牛。挂一个什么?挂一个铃,这个牛吃草,它的头会动嘛,它吃草的时候,当当当……很清楚,就是听到牛吃草的声音。那个空中空气一望,都是清净的,统统没有污染,山边就是那个大木屋,那边一座、那边一座,一看就是湖,那个湖就清澈见底,没有一个国家象这么漂亮的,漂亮得吓死人了!所以说澳洲、纽西兰,我走了三十几个国家嘛,没见过比那更漂亮的,那个地方最好!可是你内在,如果心境不除的话,也没有用,追求也没有用!所以觅契觅会,【觅】就是追求,【契】就是契合,【觅会】就是相应。【此可不是‘弟子与师,俱陷王难’?】那么这个不是弟子跟师父俱陷王难,意思就是两个人都沉下去吗?指示的人,那个也没明心见性啊,听的人也不明心见性啊,找来找去、找来找去,找真如,真如哪里让你找的?是不是?不见性的人就是这样子,坐着观,你要观、要观。是啊!观照是方便说,你要放下,才是最重要的!【你但知一念不受,即是无受身;】因为是色受想行识嘛,色、受、想、行、识,现在讲五阴啦!你但一念不受,就是无受身,一切法不受嘛!【一念不想,】五蕴,色受想的【想】,【即是无想身;】那么无想的话,怎么样?那么就是想阴就没有了。【决定不迁流造作,】也就是,什么叫不迁流造作?就是不要在生灭法里面执着,叫做不迁流造作,不要动念,随缘过就好,【即是无行身;】也就是没有色受想行识的【行】字,生灭造作叫做行,那么这生灭不执取,就没有造作。【莫思量、】莫思量就是不要微细的在那边妄想。【卜度、】这个念:卜(bu)是不是啊?【卜度】就是臆测、揣度,不要在那边起【分别,】揣测,【即是无识身。】就是没有分别心,一切法但莫思量,放下就是。【你如今才别起一念,】你现在才动到一个念头,【即入十二因缘。无明缘行,亦因、亦果;】也是因,也是果,因为因跟果,没有明显的界限,现在的果,就是未来的因,现在的果,就是过去的因所造成的,可是现在的果,也是未来的因,果就是因,因就是果,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的,所以:亦因、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是不是啊?老死也是因、也是果,站在生来讲的话,老死是果嘛,是不是啊?站在未来的生来讲的话,老死是因。底下说:【故善财童子一百一十处,】因为他参了五十三参,走了一百一十个城,【处】就是城,一百一十个地方、处所,一百一十个城。这个在《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讲的,第三十八卷有谈到,那么善财童子一百一十处,就是一百一十个城,【城】就是城墙。【求善知识,】善知识,【只向十二因缘中求。】十二因缘就是以一念不觉,十二因缘的无明,是一念不觉,不是无始无明,因为那是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是无始无明,十二因缘的一念无明,那个是枝末无明,是见思无明,这个要弄清楚。【最后见弥勒,弥勒却指见文殊。】弥勒说:你要指导他,你要去见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者,】是表法的,最后要破除你无始无明,【即汝本地无明。】就是你碰到文殊,是最后一关了,要破你本地无始无明,是表法的啦!【若心心别异,】心心一差别了,【向外求善知识者,】那就完了!你不向内求你的善知识,你不要在生灭法里面打转,放下,你心就是,你就是善知识。【一念才生即灭,才灭又生。】对不对?生又起灭,灭又生,那我生生灭灭,【所以汝等比丘,亦生、亦老、亦病、亦死,】为什么?生灭断不了啊,追执、执取啊,所以因为生死不好断啊!【酬因答果已来,】酬因答果就来了,一念不醒,那么一觉不醒,就是来世了!【即五聚之生灭。五聚者,五阴也。】五蕴身的生灭,就是五聚生灭,聚合在一起生灭的啦,是不是啊?叫做五蕴生灭,我们这个色身就是这样子啦!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法一定要认识,那么对法认识的话,我们全部放下,我们用这一颗心来念佛,悟道的人,生就是无生,也不妨求生,求生就是不求生,是不是啊?不悟道的人,虽然念念佛,诚心的念,也可以化作清净的因果,所以到最后来讲的话,还是要念佛,还是要念佛,比较有把握,要了生死,比较有十足的把握。五聚者,五阴也。【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亦云灵台。】也就是灵台。你只要一念不起,你十八界,十八界就是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没有、统统没有。即身便是菩提华果,我们现在当下就是觉性,即心便是灵智,也叫做灵台。【若有所住著,即身为死尸,】如果你有所执着,这个色身就是等于死尸一样的,【亦云守死尸鬼。’】所以把这个色身,看得很严重的人,要想想看、想想看:我们今天在执着什么?死的时候,就躺在那个地方,是不是?因此我们内在里面,要是看不开,稍微观照一下,也就得了!所以天仙美女啊,乃至俊男、俊女,都是一样的。 【问:‘净名默然,】净名默然,沉默喽!【文殊赞叹云:】赞叹说:【‘是真入不二法门。’如何?’】不二就当下喽!什么叫不二?生死涅槃不二;善恶不二;是非不二;烦恼菩提不二,就是这样,统统是不二,当下的意思,来去不二,生灭不二,就是这样子。【师云:‘不二法门,即你本心也。】意思就是,说,说是生灭,不说就不生灭。那么【说与不说,即有起灭。】那么因为众生,不是说、就是不说,可是圣者说就是不说,不说就是空性喽!但是众生的说跟不说是两码事,就化作生灭,有起灭。【无言说时,无所显示。】是不是啊?【故文殊赞叹云:】赞叹:不二法门,【净名不说。’】不说就是空喽!【‘声有断灭否?’】声音有没有断灭呢?【师云:‘语即默、】说话就是不说话,语就是妙用,默就是本体、本体,站在体性来说的。你讲,就是作用,不讲,就是摄取归本体,体用一如。【默即语,】你沉默跟讲话,没什么两样,因为实相的东西,不管你讲不讲,空性的时候,也不管你讲跟不讲,【语默不二。】语默不二。【故云:声之实性,亦无断灭。】声的实性也是没有断灭。【文殊本闻,亦无断灭。】有断灭的话,就不能产生声音了,是不是啊?那闻声,闻性没有的话,就闻不到了。【所以如来常说,未曾有不说时。】。释迦牟尼佛常说法,未曾有不说法。【如来说即是法,法即是说,法说不二故。乃至报、化二身,菩萨、声闻,山河、大地,水鸟、树林,一时说法。所以语亦说,默亦说,】就是显示、表法的,显示那个清净的本体,哪里处处,无所不在,【终日说而未尝说。】意思是,声就是无声,说而未曾说,四十九年不曾说一个字嘛!【既若如是,但以默为本。’】以默为本。 【问:‘声闻人藏形于三界,】藏形在三界。但是呢,【不能藏于菩提者,如何?’师云:‘形者,质也。】有质疑的。【声闻人但能断三界见修,】修惑就是思惑,三界见修,就是见思惑。【已离烦恼。】但是【不能藏于菩提,】菩提是究竟义喽!【故还被魔王于菩提中捉得。】因为他还没有究竟嘛!【于林中宴坐,】这是摩诃迦叶,在林中宴坐,就是安祥的坐,【还成微细见菩提心也。】还是有微细的见菩提心。【菩萨人已于三界菩提,决定不舍、不取。不取故,七大中觅他不得;】七大就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大家都知道,加上空、见、识,【见】就是本性这个见,眼睛见到的见,【识】就是意识的识,这个七大,是《楞严经》所讲的。于三界菩提,决定不舍、不取,那么因为不取嘛,那么地水火风空见识,就觅他不可得,找不到啊!【不舍故,外魔亦觅他不得。】也没什么好舍的,有取、有舍是对立的,是生灭。不取不舍,外魔,因为是生灭,生灭见不到不生不灭,捉他不得、捉他不得,他不起心、不动念,业障奈何不了他,阎罗王也奈何不了他,我一切法全部都舍,魔王没有我们的办法,你什么都放得下,业障就是现前也跟没有一样,看得开嘛!你就是生重病,你都可以接受,缘起嘛,这是我们的业障嘛!有的人拼命找医生,不一定找得到医生的,医生在你面前,你也不会去珍惜的。【汝但拟著一法,】拟,就是准备。你只要准备去执着一个法,【印子早成也。】印子就是我执、主观意识,就是所谓的能所啦,就变成了,印子早成了。拟着一法,你这个能所、我执,就已经成了。【印著有,即六道、四生文出;】这个文加一糸部,就是纹路的纹。纹路形象就跑出来了,就象我们画这个纹路,就画出来了。你只要执着一个有,拼死命的不放,执着你的爱人,执着你的金钱,你的权贵、名利,执着你很有修行的法,也是一样,六道、四生,你逃不掉的。【印著空,即无相文现。】汝印着空,无相的纹路就跑出来了。【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为虚空,不一、不二。】说一也不对、说二也不对,所以是不一不二。【空本不空,】因为妙有嘛,【印本不有。】不有就是空【十方虚空世界,诸佛出世,如见电光一般。观一切蠢动含灵,如响一般。】因为不实在啦!【见十方微尘国土,恰似海中一滴水相似。】不实在!【闻一切甚深法,如幻如化。心心不异,法法不异。】心也没什么差别,法法也没有什么差别。【乃至千经万论,只为你之一心,若能不取一切相,故言: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这一句:若能不取一切相,划一个线,前面那个:千经万论,只为你之一心,为什么?因为你心心不异、法法不异,千经万论就是告诉你那个空性的心,舍掉,绝大的舍离,放下!若能不取一切相,故言: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方便,一切的这个相,都是叫做方便,所以师父重复的讲,一切统统叫做方便法,你怎么打坐,没有心法,你坐了没有用的,是不是啊?有一个在家女居士,去打了四十九天的禅七,她家住在板桥,去打了七个七,回来的时候,我说:你打了七个七,打了感觉怎么样啊?她说:很苦啊!坐着啊、跑香啊,很苦啊!我说:你坐着做什么?她说:我坐着一直念阿弥陀佛。我说:那你干脆修净土的,是不是啊?禅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你去念四十九天啊?她说:对啊!我差不多去打禅七,不是打禅七,打佛七啦!还有个人更妙了,去坐着打禅七,我说:你去打禅七,你心中想什么?他说:坐着妄想一直来,也不晓得该想什么,说一切法不要执着,可是妄想一直起来,又叫我们不执着,不晓得要执着什么呢?那个禅师一直叫我们:要应无所住、应无所住。是啊!无所住,住哪里呢?你总是要有个房子可以住嘛!因为没有办法悟到这种空性的寂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没办法,没办法彻底的了解。那我跟他讲,我说:那你去参禅七,禅师怎么开示?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说:你怎么解啊?他说:过去心不可以得到,现在心,现在心明明有啊,都在起心动念啊,为什么不可得?他自己也一头雾水。我问:打了几次禅七啊?他说:打了好几次啊!得到什么?他说:无所得。他也不了解、不懂。打禅七,你要有一点功夫,是不是?你要先有一个教理、教义上,你怎么样下手,你要懂,不懂得下手,呆呆的坐在那里,楞头楞脑的,对不对?人家打香板,你也要跟着人家打香板消灾,是不是?没有什么意义啦、没有什么意义,教义、教理,要有正知、正见、正念,你才懂得怎么下手嘛! 【问:‘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如何?’】割截,我们在《金刚经》里面讲,歌利王割截身体。【师云:‘仙人者,】就是忍辱仙人,【即是你心。歌利王,好求也,】往外一直求嘛,【不守王位,谓之贪利。如今学人,】不在心性上积功累德,【不积功累德,】因为我们有心性,才叫做功德嘛!【见者便拟学,】看到的就想学,学这个、学那个,【与歌利王何别?】就象我的徒弟一样啦、象我的徒弟一样,我的徒弟:我要日中一食。好!你去搞吧,搞得脸都发黑了、发黑了!练不倒单,我这些徒弟有人练不倒单,练得晚上不睡,可是他睡白天的,一样啊,睡眠还比别人长,坐着就睡着了,对不对?吃饭也睡、打坐也睡、念佛也睡,结果人家睡觉,他起来用功,他起来用功,没办法啦!什么叫做徒弟?招数很多叫做徒弟,什么叫做师父?没有招数叫做师父,他什么招数都没有,他只有一招而已:放下!他才不会去搞那些稀奇古怪的。象我徒弟就是这样子,我们徒弟真会享受呢,内门乡他已经有房子了,他还搞个小木屋,十一坪,还花了老夫子一、二十万,要住住看,他不知道那个小木屋每年要油漆一次的,那个住小木屋的,蚂蚁一大堆的,那个会很多蚂蚁的,建新的小木屋,赶快尝试尝试,徒弟嘛,是不是?对不对?法显跑第一个,你去住吧,没有关系,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到现在都是一直在心外求法,心稳不住的,一直想要用某一种方式,叫做修行,修行哪有什么方式叫做修行?对不对啊?我就问了:还要不要造第二间啊?反正一间才十多万,很便宜啊!对不对?还有人要买那个什么,那个货柜,吊起来摆着,里面都装潢好的,来啊!八万,你要买几个?师父有钱,买二十个给你住好了,你住那个货柜就成道啊?想得太天真了吧!法都不懂从哪里学习下手,这跟歌利王没什么差别,求这个、求那个,搞不定啊,没办法啦!【如见色时,坏却仙人眼;】见色执着,没有清净眼;【闻声时,坏却仙人耳;】没有清净声;【乃至觉知时,亦复如是,唤作节节支解。】那就把你清净心分得、切割成无量无边对立的意识心,就这样节节支解。【云:‘只如仙人忍时,不合更有节节支解。】因为是仙人忍辱,不应该有节节支解,【不可一心忍,一心不忍也?’】因为他是忍辱仙人嘛!【师云:‘你作无生见、】这个就是自性见,你还有一个【忍辱解、无求解,总是伤损。’】清净的本体,不可以让你无生之见,无生之见变成自性见了,无生无所见,无所不见。也没有一个能忍辱的人,也没有所忍辱的境界,也没有一个求,也没有一个所求,你只要无生、忍辱、无求,这样的解,你总是损伤,你总是伤害清净的法身。【云:‘仙人被割时,还知痛否?’】仙人被割的时候,还知道痛吗?【又云:】就回答:【‘此中无受者,】无受就是一切法不受喽!【是谁受痛?’】没有一个我,是谁在痛呢?【师云:‘你既不痛,出头来觅个甚么?’】意思那个徒弟说:这里面没有受者,是谁在受痛呢?那么黄檗禅师就说:你既然不痛,你跑出个头来,找个什么东西呢?不痛、不受,就不须要寻觅嘛,不要寻觅嘛! 【问:‘燃灯佛授记,为在五百岁中、五百岁外?’】因为这个有个时间,【师云:‘五百岁中,不得授记。】五百岁中不得授记。【所言授记者,你本决定不忘,】决定不忘失。【不失有为,】不失有为,不坏因果的意思。【不取菩提。】菩提不可取,取就是非菩提。【但以了世、】【世】就是时间。但你了解这个世,就是幻的、不实在的,但以了世就是,【世】就是生灭的时间法。【非世,】当体即空。【亦不出五百岁外,】但是呢,方便说也有五百岁,不出五百岁,就是五百岁外嘛!【别得授记,】别得授记。【亦不于五百岁中得授记。’】因为也不可得嘛!也不可以离开五百岁以外,另外找一个授记,但是也不在五百岁中授记,因为五百岁,那是生灭法,授记也没有能所的东西,授什么记呢?【云:】了世三际,【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以前三十年为一世。【‘了世三际相不可得已否?’师云:‘无一法可得。’】是的!没有一法可得。那么无一法可得,【云:‘何故言频经】【频经】就是一再的必须要经过,【五百世,前后极时长?’】为什么要一再的经过,五百世前后这个极长的时间呢?【师云:‘五百世长远,当知犹是仙人。】因为他那个时候还不是佛啦!【故然灯授记时,实无少法可得。’】那么因为仙人还有法可得嘛,五百世是长远嘛,所以当知还是仙人,不是佛,是忍辱仙人,他不是佛嘛!要成佛,那不可以少法可得,实无少法可得了,是不是?实无少法可得。 【问:‘教中云:】在教里面讲:【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者,如何?’师云:‘若以三无数劫修行,】无数劫就是阿僧祗劫修行。【有所证得者,尽恒沙劫不得。】为什么呢?有所得嘛,那不可能嘛!毕竟空寂,不可能让你得。所以说,若以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有所得证,那么尽恒沙劫也不可,没有办法。【若于一刹那中,获得法身,】不可得,【直了见性者,犹是三乘教之极谈也。】三乘教总是这样,有所得法身。【何以故?以见法身可获故,】就是可得,【皆属不了义教中收。’】不了义教。 【问:‘见法顿了者,见祖师意否?’】顿了就是当下。【师云:‘祖师心出虚空外。’】是超越的喽,祖师心超越虚空的喽!【云:‘有限剂否?’】有没有一个界限呢?【师云:‘有、无限剂,此皆数量对待之法。】有界限跟没有界限,都是对待法。【祖师云:且非有限量,非无限量,非非有、无限量。以绝待故。】祖师就说了:你不能非有限量,不能说有限量,【非】就是不能说。不能说有个限量,也不能说没有限量,因为走到哪里都有缘起嘛!非非有,非非有就是有啦,有这个无限量,非非有,无限量,也不能说没有这个有、无限量,对不对啊?非非有、无限量,是不是啊?也不能说,非有、无限量,是不是?以绝待故。【你如今学者,未能出得三乘教外,争唤作禅师?】这样怎么能叫做禅师呢?【分明向汝道:】一向都跟你讲嘛:【一等学禅,】无上乘的顿悟学禅,【莫取次】不可以落入次第生灭、因果生灭,【妄生异见。】莫取次,是不是啊?妄生异见,不可以产生不同的见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道只能默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行、一住、一刹那间,念念不异。若不如是,不免轮回。’】一行,就是一个造作,一住,那么一个无所住,一刹那之间,念念不异,念念不异就是,空性都是一直这样子持续下来,如果你不能保持这个空性,让它不生灭,若不如是,不免轮回,因为你没有办法除掉生灭法嘛,所以因为要悟道很困难,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念佛?为什么?因为了生死两条路嘛,你不相信净土且罢,那就不要,算了,就小乘或者修禅的人,他不相信净土,你打死他,他也不念佛,且罢!相信净土的人,不妨碍学禅,你可以听这禅宗的法,一念悟道,你就是悟到无生,你也不妨求生,因为求生就是无生,法没有二法的,不二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悟道,你念佛,你还有一个保障啊,了生死,不是明心见性了生死,要不然就是要念佛啊,伏惑,求佛哀佑,九品,三辈九品往生嘛,否则你哪有机会呢?那当然要悟道,你想想看,自古以来他有几个人?那少之又少啊,不容易啊,是不是?说实在话,也很困难,自古以来大彻大悟的,算起来当然有好几千个啦,可是我们自古以来,到现在几亿人了,才多少人?是不是? 传心法要14 了解佛祖了,那么这个就相应了。[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 因为你自己开悟,佛祖之机,内心里面的这个悟境,你都知道了,那么当然谁讲什么,这个老和尚的舌头,就是专门在说法的啦,“瞒”就是欺骗。他说什么,因为你很清楚嘛,他骗不了你嘛,对不对?所以便不会天下老和尚舌头瞒,老和尚讲什么法,我们清清楚楚嘛,你开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你什么文字来,有没有开悟,他一看就知道啊,是不是?你讲话,你就是不正见,他一听马上就知道啊,你骗不了他的。[便会开大口:] 因为悟道了嘛,他便会开大口,就这么说了:[“达摩西来,无风起浪。] 意思就是说,多余的啦,如果是悟道的人,达摩西来,这个是多余的啦,本来就无风,无风就是本体,那起浪就是多余的啦,是不是啊? [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败缺”就是漏洞、失败,意思就是败北,败北就是说,那只是一个漏洞而已,没有什么啦!世尊拈花,本来是灵山会上,世尊拈花,摩诃迦叶破颜含笑,对不对啊?吾有涅槃妙心,不生不灭的妙心,对不对?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托付给摩诃迦叶。那么世尊拈花,那么一场败缺,意思就是说,如果是悟道的人,那这个都是多余的啦,达摩西来,这个根本就是无风起浪,世尊灵山会上拈花,这个也都是不重要的啦!为什么?悟道的人,你那里他都是解脱,所以这底下,那一句就是讲得很贴切了:[到这里] 你悟道、证悟的圣者,[说什么阎罗老子,千圣尚不奈你何。] 千圣,那一个人都动摇不了你一个念头,因为你已经悟道了,是不是啊? 你与诸佛一样了,那个人都动摇不了你,就是佛现前,你也是一样如如不动,[不信道直有这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如果你不相信这个,是有这样子的奇特,这般的奇特,是为什么这样子,为甚如此,就是为什么是这样子。 但是这个此事啊,这个就是明心见性这般事情,是怕有心人,有心就是在这里指志气,在这里不是指心性,是怕有志气的人,要有志气的人,他一定能够入,学道除了智慧以外,还要有志气,志气就是不怕吃苦,睡眠稍微少一点,不要懒懒散散的、懒懒散散的,日复一日,然后软绵绵的,无精打采的,是不是啊?整天看到佛像就打哈欠,就请假,然后自己写请假单,本来一天诵多少佛号,向佛菩萨写请假单,放在那个香炉的旁边,后来有一天去看,哦!一大堆请假单,都跟佛菩萨请假,我们有志气,这个今日事今日毕,修行就这样。 [颂曰:] 就作这个颂了:[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尘劳迥脱,这个“迥”就是远远的超越。你想要把这个尘劳,远远的抛开来、超脱它,此事是非比寻常的哦,意思就是要下一番功夫啦!紧把绳头做一场,这个“绳头”,是指生死重要的关键,你一定要把生死重要的关键,下一番死功夫,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你不经过一个冬天寒彻骨,冷得透入这个骨髓,这么冷,冷得受不了,意思就是,吃得一番的苦头,你怎么能够闻到梅花扑鼻香呢?是不是啊?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一句偈颂并不困难。[师于唐大中年中,] 那么这个往生,[终于本山,] “终于”就是说往生,死于本山。[宣宗敕谥],“敕”就是命令,“谥”就是人死后的封号。[断际禅师,塔曰广业。] 这个啊,也没有几个啦,是像黄檗断际禅师,这么有功夫的, 讲出来的话,每一句话统统是大彻悟的人,这一本要是没有看到啊,是不是很可惜?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