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


2014/9/4    热度:494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

 

  讲 题: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张DVD

  [辰二 征释二本名体]

  经文,[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这一段是要彻底了解,什么是妄本?什么是真本?云何二种?阿难,第一个是无始生死根本,为什么讲无始呢?因为时空是幻,对众生来讲,你讲一个开始,那么,开始又有一个之前。譬如基督教说:上帝在七千多年前创造天地万物,有的人他就会继续问下去说:七千年之前是什么呢?所以,这个时空,本来它就是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尽端。这个是站在众生无明的角度来说,只好用无始来形容。

  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意思就是:一切众生用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境,它一直没有间断。诸位!您千万不要误会说相分就是物质世界,不一定的,有时候,我们不必境界现前,你一样会有相分显现的。譬如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躺下去睡觉,你的六根并没有攀缘六尘,躺下去的时候,休息,晚上作梦,那个梦中独头意识,意识一动念,它就能所不断。所以,你在梦境当中,也会有喜悦、也会有恐惧、也会有悲哀、也会捡到钱、也会很急,急着要找厕所,刚好碰到要上厕所的时候,晚上梦境一直急着要去找厕所。你看看,你人是躺在睡觉了,为什么能所不断?这个就是:识就是能变。知道吗?说:万法唯识,意思就是说:这个识就是能所不断,而且识自己会变现境界出来。所以,万法唯心所造,它就是万法都是心所现量影现出来的,迷了就是以妄为体;悟了就是以真为体。妄本来就是无体,众生就是用攀缘心,这个无自性的意识心来作为主人,就是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所以,众生把意识心的观念,推测心,这些能所不断的,认为:这个明明就是我们的心!不知道这个意识心、攀缘心,正是生死根本!

  [初句总征,下别释二本名体。先释妄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这个是说明,[此出妄本名]。[出]就是讲出来,让你了解。这个说出妄的根本在哪儿呢?[谓从无始无明妄动以来],为什么讲无始无明呢?因为不能讲开始,因为外道都讲有一个开始;而佛陀为了让凡夫能够了解这个无明,他不能讲一个开始。讲一个开始,就会落入人家的把柄。七千年前,上帝创造天地万物,那么七万年前是谁创造的?七百万年前、七亿万年前……。所以,它这个就会落入一种逻辑学上推论的一个矛盾。所以,开始,它是一种假设,而且是很不得已的。因此,佛陀就讲:无始无明妄动以来,这个无始无明妄动以来,统统在讨论三细六粗,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都在形容这个。简单讲:一切都在妄动,而且这个妄动闪动得快,快到你没有办法防止。

  所以,[浩劫轮回,生死之根本,此本非他]。这个不是由他,就是由妄而来的,[就是汝现今与诸众生,用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一下去,它就会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的境,也就是见分攀缘这个相分,就会一直没有办法停止。所以,加了一层我执、加了一层法执,是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此指妄本体],这个妄的本体,[乃无体之妄体]。这个妄体就是众生妄认为有自体性,我们现在这一颗攀缘心、意识心、分别心、执着心,一切众生都是用这个妄,而只有如来证得了真如的本体。所以,为什么说:一切哲学家不究竟?这形而上的学问,一切玄学不究竟,一切种种的诸子百家也不究竟,为什么只有佛陀讲的才究竟呢?因为佛陀讲的是真心之体。而一切众生所依靠的,无论是画家、无论是摄影家、或者是电影制片的,都是用这个东西。这个如果没有佛陀来开示,实在不知道众生本自虚妄,而妄现的境界,还是由自心所显现的,都不知道!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

  无体乃妄体,为什么叫无体呢?因为它刹那生刹那灭,叫做无体。无体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境有则现,境无则无。譬如说:很多的钱显现在你的前面,你起贪爱心。而佛陀说:这个贪爱心本身并不存在,是因为钱放在你的前面,而你生贪爱心;钱拿走了,你这个贪爱心就没有了,但是,养成了习气,习气以后又落入更深一层的,叫做深层意识,或者叫做微细意识。这个又变成生死的贪的念头,就变成生死的种子。所以,所谓无体,就是境有则现,境无则灭,而且会养成一种习性,而不知道这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种妄心,没有实体的东西,借境而显现的,所以,这个叫做无体之妄体。

  [攀缘心即第六意识心],为什么讲第六意识心呢?因为前面五识,面对境界,这个第六意识跟它同时起现行,所以,第六意识心又叫做五俱起意识。五俱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一切物、耳闻一切声等等,眼、耳、鼻、舌、身对一切境界,第六意识同时分别,第七意识同时执着,全部都在第一念、第二念,那时间是非常的短的,不是用分、秒来计算,是用刹那。第一眼,眼见,心即分别,同时强力的执着,开始讲[我],[我]就开始设一个围墙。胸量小的人,他会把自己关在牢笼里面;胸量再大一点点的人,也是围篱笆,他的心,胸量稍微大一点点,只要你动到一个[我],就是把自己关在牢狱里面。所以,一切众生都被关在这个[我]的观念里面。乃至于说:我是个国王!这个国王,他的注视的目标是在一个国家,他也是被关在一个国家的观念里面……譬如说:你为台湾奋斗,你这个[我]就是一个台湾大。你说:我们为海峡两岸!这个[我]稍微就大一点了。你说:我为了全人类!那他的胸量就会像地球。然后:我为无尽的虚空!无尽,那就是真如本性了,就无我了!所以,我们这个[我]卡得愈深,胸量就愈小,活得就愈痛苦。

  亚里斯多德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亚里斯多德、柏拉图都是西方的哲学家,观念都是这样的:我们看一切的现象,都会让我们捆住的。只有佛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连这个我相都没有了,那么,为谁来烦恼呢?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是为了说让大家胸量愈来愈大,愈来愈大……,一下子统统放,他不知道要依靠什么?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每天放一点,每天薰习一点,知道原来修学佛道,是提升我们的般若智慧,恢复我们每一个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佛性要展开。

  [妄攀所缘诸尘之境],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妄起分别,妄生憎爱取舍]。为什么都加一个[妄]?妄就是不实在的,而一切众生都是妄境里面,而从来没有觉悟,从来没有醒过来。 [憎]就是恨,恨别人,痛苦的其实是自己;爱也是一样,死执不放,取、舍。[时起时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这句话在强调什么?在强调借境而生的东西不实在,借着外境而起的种种的观念,是靠不住的!譬如说:你书读得很多,这靠不住的,因为那个叫做观念。譬如说:你是中文系毕业的,那跟解脱是两码事情,你只是中文观念比较深,文字比较深。譬如说:你念了英文,教外文的,像那个这几天登的是这样子:美国人跟那个菲律宾的,二个都是教英文的,美国人、菲律宾那个都是来台湾教英文的,二个都是英文老师。这个菲律宾的向台湾的中介公司,这个被杀的、被害的,要借二百万、三百万,借不到,刀子就刺进去了!她一直问她提款卡的密码,这中介的女众就不给她,她就刺了,刺杀她了,菲律宾的这个女孩子,在菲律宾有四个孩子。她说:为了钱!可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我们就了解说,我们后天所学习的东西,包括语言、文字,包括观念,这种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它只是让你一个谋生的工具而已。也就是说:让你在某一个公司行号领一点薪水回来,使你的身心得有一个依靠,至少有这个薪水可以过活,跟这个解脱是两码事情的,解脱是要依照真实的智慧的。

  我们要了解,不是说全部的后天的教育都不重要,也很重要,虽然是意识心,不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问题就不究竟,不能究竟解脱我们的烦恼、生死。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要解脱烦恼、生死,不必等到临命终,我们现在就受用。所以,我们要了解,这里一直强调说:尘有则有,尘无则无,[尘]就是外境,外境所引起来的贪、瞋、痴,就叫做无体。虚妄无体,[本非真心],真心是什么?就是如如不动。[亦非自性]所以,不是自性。为什么?虚妄无体嘛![一切众生,皆迷认妄执,以为心性]。把这个能够妄执的心、妄分别的心,都认为是自己心。所以,我们的般若智慧,全部都被掩盖起来,[阿难亦然。前云: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后云: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今已分明指出,是生死本,阿难后犹不觉,仍认为心,亦可悲矣]!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解释一下:二者是讲真心。说: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清净体就是本来它就存在的,我们这一颗般若的涅槃妙心,本来就存在;无清净体,我们的体性本来是清净的。所以,禅宗讲:但莫染污,别无圣解。但莫污染,别无圣解,没有另外一条路的,只要你能抗拒境界的诱惑,不动心、不动念,歇即是菩提,就是这个时候,不离当下。那么,有的人问说:我们本来就是佛,为什么我们不自觉知呢?因为无明障蔽得太深、太重,修行又辛苦、太难!在《圆觉经》里面有这样的比喻,譬如说:金矿在深山里面,可是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开采,这个金矿就会永远放在那个地方。如果说有内行的人,知道这座山有金矿,行家就懂得去开采。这行家就是佛陀了,佛陀就是证语了:喔!原来每一个人内心里面都是一座金矿,只是没有开采出来而已。开采出来,经过了冶炼,冶炼就是修行,把习气对治,修治到圆满。所以,佛法讲修行,就是在对治习气。因此你不能说只有理解,停留在理解的阶段,不行!信、解、行,第三个步骤就是要修,修就是要产生对治习气,下功夫!所以,元清净体,就像矿藏在深山里面。

  则汝今者,就是你现在的,识精元明。请精元明是什么意思呢?[识]就是第八意识;[精]就是精明之体。第八意识的精明之体。元明”就是本识妙明真心。而讲到第八意识,就是带有少分之妄。识精元明就是我们的第八意识带有少分的妄,但是,只要把这个妄澄清、处理后,妙明的真心就会显现。虽然说:第八意识,染污的叫做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并不是如来藏性。但是,它离如来藏性已经很接近了,它叫做第二月。天上一个月亮,我们稍微眼睛一捏的时候,看到二个月亮;把他眼睛一放,回复到一个月亮。我们的真心就像我们的眼睛,我们第八意识就是一捏,跑出第二个月亮出来。我们现在就是把本性一捏,就是我执、法执,就是一捏。同时,这一捏就无量劫来统统不放,死执这个我法二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我们只要肯放,可是这个放要从粗的慢慢放到细的。我们一念不觉,是从细的,细中细而演变到第六识,变成粗的,而这个五俱意识是面对境界。所以,我们要能从境界慢慢地,财、色、名、食、睡看淡泊一点;慢慢第六意识不去分别;慢慢地第七意识不去执着,人生跟宇宙都是幻,慢慢地再恢复到第八意识的微细。那个微细的时候,当你进入禅三昧的时候,就发现我们的微细生灭很难去控制它,就是抖动得很厉害、执着得很厉害。

  表面上看,这个人很有修养,已经修学了佛道十年、二十年,那是因为你的理念跟他还合得来。要是碰到他内心里面对某一种事情坚固、执着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像波涛汹涌的一直在抗拒着。而抗拒的人,本身虽然有很大的涵养,受后天的教育,自己可以粉饰到让你看不出来;可是他内心里面澎湃、不满。因为碰到了逆境,从无始劫以来,大家都顺他,现在要逆,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你就会看到我们内心里面那种震动,不满的震动,叫做微细意识,那个是很难很难的!我们不要说觉察到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的微细的法执,那要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我们连晚上睡觉作梦不执着,都控制不住。好!我们白天五根攀缘六尘,我们可以控制得住。但是,一到晚上睡觉,叫做梦中独头意识,一睡下去的时候,潜意识就浮现,第八意识的种子就显现出来。所有的记忆,善的、恶的种子、无记的种子,它就会一直影现出来,深层意识。那个前六识都没有在攀缘境界了,晚上睡觉,叫做梦中独头意识。这梦中独头意识从哪里来?从第八意识的见分,产生独自的影像,而独自的影像就会化作能所,所以,你在梦境当中会跑;会急着要上厕所小便;或者捡到钱会欢喜。为什么在完全没有境界现前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看到,你在梦境当中处理一切事情,是那么的逼真?为什么?因为识就是会变;识就是能所,不假借任何的外力。

  当你进入修行的状况的时候,为什么了解说智者无梦?佛陀没有作梦,因为没有妄想、颠倒,无明全断了、习气全断了,梦想颠倒统统没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为什么连晚上作梦,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就是微细意识都没有办法!你就知道,修行可不是说着玩的,念二、三句佛就叫做修行?开一点点般若智慧,就说:我不错了!完全不知道,佛有多么的了不起的深层的楞严大定,一切境界都莫可奈何,如来都可以作得了主,包括晚上休息,佛陀一觉安详自在,从来不作梦,答案就是这样子。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因为我们动念,动念,它就是能所不断。能生诸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所不断。诸缘就是相分。缘所遗者,为什么缘所遗者?因为清净体迷失了,第八意识微细,然后,变成我法二执以后,返不回去了,不懂得歇即是菩提,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往外一直奔腾,一直追逐,从来没有停止思惟一下,我们的人生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从来没有,不懂得什么叫做歇即是菩提。所以,本性不失,类似失掉了,缘真如本性所遗失的东西。那么,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前七识,转识,后面会讲到。

  [次释真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此出真本名]。[出]就是显。告诉你,[真]就是真心,现在要讲这一段,是讲真心。[真妄二本,俱称无始者,如金与矿,二俱无始,不可分谁先谁后]。矿开采出来,冶炼就变成金;一切众生从烦恼当中提炼出来的,就是菩提。[菩提(译云觉道)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为道也。即众生本觉,法身之理]。什么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平等法界。法身从哪里显呢?从无生之理显,从无生的般若智慧显出来,叫做法身。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乃是妙真如性,故曰真性。二曰实智菩提:此以智慧为道也。即众生始觉,根本之智]。众生始觉就是开始觉悟了,就像大家现在开始学佛了,知道所有的追求都是痛苦;所有的欲望都是负担,我们已经开始理解,开始知道要修行了。所以,也就是众生始觉,根本之智。[照彻心源,无明皆尽]。无明就是惑、迷惑。迷惑统统断尽了。所以,什么叫做佛?佛就是一点都不迷惑,绝对不被假相所蛊惑。[所得真实之智,故曰实智。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透机施教为道也。即自觉已圆,然后觉他,以后得智,观机施教,广开方便之门,故曰方便]。

  [涅槃(译不生灭)],《阿含经》里面就是这个名词,其他的名词统统没有!在《阿含经》里面,你也不可能看到如来藏这个名词;也看不到真如这个名词;也没有什么一真法界、究竟实相、第一义谛、实相无相无不相,《阿含经》统统没有这些名词,只有[涅槃]二个字这个名相。[亦三:一曰性净涅槃:自性清净,一尘不染,故曰性净。二曰圆净涅槃:真无不圆],就是真心无一不是圆满。[妄无不净],所有的妄都转识成智,都变成净了,无不净就是净了,所有的妄都转成净了,[故曰圆净]。那么,这个性净是本具,圆净是修净,修行让它清净的。[三曰方便净涅槃:随缘方便,示现生灭,故曰方便净]。这个也是修,修持使它得到方便净。

  所以,性净是本,后面二个是修得的。[此三菩提、三涅槃,前一皆属因,是性具;后二皆属果]。菩提是因,涅槃是果,[是修成]。在这里有讲了一段,《华严经》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若无大悲心,则无菩提心;若无菩提心,则不得佛果。说:何谓大悲心者?视一切众生如同己子,就是像自己的儿子,名为大悲心。所以,这个修学方法还是有次第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悲心,悲就是拔众生的苦的心。如果一个修行人,它本身面对一切众生,没有发这个救拔众生的苦难的心,第一个,他就是没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想要救众生的苦。没有大悲心,则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则不成佛果,绝对不可能成就佛的果报,绝对不可能!

  什么叫做大悲心?必须把所有的现在你前面的一切众生,无论男女老幼、健康残障的,都视为己子,就要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的救他。所以,为什么说:佛陀有无尽的大悲心?佛陀看到众生,绝不起厌恶的,跟佛陀唱反调的,佛陀认为那是他的增上缘。广钦老和尚讲的:给你恶因缘的,就像拿钱给你赚!给你逆境的,就是要给你钱;而你这个钱不懂得赚,却跑去向别人哭,多么地愚痴啊!所以,用感恩的心: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也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感谢众生随喜赞叹我的,也感谢众生给我痛苦的人。这个是佛陀的指示。

  如果有的人来到师父这边说:慧律法师!我很恨你,你知道吗?我就会跟他讲:这样你很痛苦,这样你很苦啊!如果有的人来到慧律法师面前说:哇!师父!您很了不起,您弘扬佛法,转大*轮,我随喜功德!我会跟他讲:你这样会活得很快乐,我不增不减,我也不会因为你赞叹而成佛;也不会因为你毁谤而下地狱。这个人没有这么好,你每天赞叹他,不会成佛的;这个人没有这么坏,你每天攻击他、伤害他,不会下地狱的,上天堂、下地狱,是看这个人的根本业。知道吧!根本业,看我们自己造了什么业,无关于别人的赞叹跟毁谤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修学佛道,就要了解大悲心的重要。给你逆境的人,就是拿了一大把钞票要给你,广钦老和尚说:你还不懂得去赚它,还跑去别人面前哭?是不是?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此真本,取众生本具觉性,如如理,与如如智,应属真性菩提,与性净涅槃耳;菩提属智,涅槃属理]。智是属于用,涅槃就是体。所以,依无生理,起般若的智慧,体用一如。[元清净体者,清净有二:曰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此属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具足。[本来离烦恼浊故],为什么叫做本来离烦恼?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烦恼本空故。所以,你现在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是多余的,叫做清净心灵的负担。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我们的生活不要把自己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的生命本来就很单纯。很单纯就是:把复杂的生命回归到单纯的一心,就是清净心,就是这么善良、这么真、这么单纯!可是众生不是,把生命、生活搞得很复杂,拼了老命,好像要追求个啥东西,到临命终断气之前,还不觉悟!所以,本来离烦恼浊,没有发现,这烦恼本身不存在,本来就不存在,就是要离了。

  也就是[即显为真性菩提;亦非治之使净,本来离生死染故]。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就是这个道理。[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本来也)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六根中,眼见叫做性,见性;耳闻叫做闻性;鼻叫做嗅性,不生不灭。

  [圆湛不生灭之性],也就是说:眼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都是如幻,不取,也不必舍,舍就是去排斥它,这个就是见性。耳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知道所有的音乐都是幻,空无自性。为什么说音乐是幻呢?譬如说:这是抚尺,这个没有声音,这个桌子也没有声音,两个都没有声音。如果我(用抚尺)打(桌子)一下(砰!),缘起,声音出来了。如果说:我再把它用节奏,它有节奏感,再加上砰……,缘起的东西,它就会造成一个好像是真的,有生命一样的音乐,让我们听了以后很舒服。这个有没有声音?没有。桌子有没有声音?没有,是不是?师父也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声音是从舌头、喉咙,还有声带所构成的,肺活量,心脏会跳,只是音声的显现,配合这个外部(用抚尺打桌子),变成一种节奏感。唱歌也是这样子的,音声就是如幻的缘起。懂了这个话,事情就好处理了:众生就认为,那个好象是真正的东西。所以,圣凡之判就在于体悟,如果你能体悟,色、声、香、味、触、法总是幻;眼、耳、鼻、舌、身、意识总是幻,能缘之心放下,所缘之境自然空,放下!这放下的功夫,要做到禅三昧的功夫,要不然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抗拒生死。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子,佛陀设立一个方便法,就是念佛!我们知道:说要让我们晚上不作梦,都没有办法这种功夫,那表示我们的微细烦恼……晚上作梦是梦中独头意识,还是第六意识的微细,还没有到法执喔,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在后面喔!换句话说:如果你晚上还会作梦的人,就表示你是二地菩萨以下的,还没有办法的!因此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薰习念佛,把六根缘六境,六根缘的就是佛宝、法宝、僧宝;六境所缘的也是佛宝、法宝、僧宝,所有的种子都是善的种子、都是念佛的种子、诵经的种子、都是般若的种子。诸位!就像培育一棵小的幼苗一样,给它灌溉,心灵也需要给它灌溉,般若智慧给它灌溉,再给它一股力量,再继续勉励,师父赞叹大家,给你一个增上缘,再继续勉励。所以,每一个都有一个菩提苗,这个菩提苗不长,要看三种力量:一、要看善知识的力量;二、要看环境的力量;三、要靠自觉的力量,这个种子如果是死掉了,死掉了就是断善根了、一阐提了。这个种子死掉了,你再多的阳光下去、再多的水分下去,会不会成长?没有办法!这个叫做劣根性,极度恶劣的众生,很难救的,你当菩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间有很多的无奈,绝对并不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办法这么有善根的,要坐在底下聆听,他不跟你抬杠,算是对你很客气了,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要栽培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那一棵菩提苗:一、一定要有大善知识才有办法,这是很重要的生命的资源,就象阳光、水分;没有阳光、水分,你本身有菩提苗没有用的!二、要有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交好的朋友;你一定要亲近三宝的道场,其他不净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碰触恶友、贪瞋痴的友、酒肉的朋友、互相利用的朋友,放下!如果你因为职业的关系,在某一个团体,你的智慧跟慈悲都运用不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必须明哲保身,这个时候必须保持沉默。慈悲运用不上,救不了,智慧感化不了、也救不了这个人,你在这个团体里面,都是这样劣根性的,都是恶劣的众生,一天到晚都是贪瞋痴。如果你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团体,因为你的职责所在,你很想度众生,却实施不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保护你自己,要装聋作哑,明哲保身,如痴如呆,就装作好象自己是痴呆。事实上你很有智慧,可是,时空不同,这个不是你显现的地方,不是你表现的地方啊!所以,我们要了解。

  此属于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离烦恼浊故,即显为真性菩提;也非治之使净。说:本来离生死染故,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名为识精]。识精也就是第八识或第八意识精明之体,叫做识精。要牢牢地记住,今后听《楞严经》才不会有障碍,叫做第八识精明之体。[元是妙明之心],就是悟到了究竟,把染除掉以后,就是妙明之心了。说: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虽然不是如来藏,不等同如来藏,但是,跟如来藏是不一、是不异,非一非异,只是带了少分的妄,阿赖耶识就是带有少分的妄,只要把妄除掉,妙明真心就显。所以,讨论要在这个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去讨论它。

  [并非磨之使明,乃本来自明,虽处长夜昏暗之中,其性不昏,故曰元明。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身觉触,在意知法]。为什么?因为佛性能作用,能起妙用,真心能起作用。即值在这个见一切相,无生的当下,见一切相都是缘起,悟到无生的时候,即体即用,体就是用,用不离体,体用就是一如。[虽分六和合],但是[元是一精明],同一个清净自性,[此为真本,修行当取为因地心者]。这个要当作是因地心。

  打开《表解》,这个统计起来,左边这个就画一个归纳表,就更清楚! 菩提(此云:觉道)有三:

  一、什么叫做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证极此理,法身显现—法身,证得法身德。

  二、实知菩提—真实之智—穷彻一心本源,称真如理,所证之根本知—以真实智,照本觉理—成般若德

  三、方便菩提—叫做权巧方便—自觉已满,然后觉他从根本智,起后得智—种种显现,自在无碍—得解脱德。

  菩提有三:

  ㈠真性菩提—以理为道——也就是法身德。这是因。

  ㈡实智菩提—以智慧为道——就是般若德。这是果。

  ㈢方便菩提—以透机施教为道——即解脱德。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这是果。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

  菩提有三:

  ㈠性净涅槃—自性清净故

  ㈡圆净涅槃—诸妄灭尽故

  ㈢方便净涅槃—随缘示现故

  [又识精者,第八识精明之体。此体虽带少分之妄],究竟悟了全体是真。[究竟全体是真]。这个第八意识就很微细了,就是接近本性那种微细的动念了,叫做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个要到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去降伏它,因为微细到连菩萨都没办法。[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捏目:眼睛就是这样子(慧律法师捏自己的眼睛),诸位!这个比喻很重要,这个眼睛叫做真如,佛证到真如就是这样,证到涅槃妙心,看得很清楚。虚空当中,就看到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就是绝对的真心,表示眼睛没有眼翳,没有!完全清净。第八意识动念以后,就怎么样?眼睛(法师捏自己的眼睛),捏,把这个眼睛捏。咦?怎么二个月亮呢?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微细的,把真如动念以后,就变成二个月亮。所谓第二月,第二月虽然是妄;但是,离真最近了。月亮在中间,眼睛一弄,月亮旁边又跑出一个月亮,这月亮虽然是虚妄的;可是,很接近真的月亮。

  如果你看到的是水中所影现出来的月亮,就很遥远了!水中看,影现出来的,就离那个真月很遥远的了。我们眼睛现在看出去的,着这个境界,就是水中月。微细的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的法执,就是第二月。把它一放,彻底放,眼睛恢复原来的眼睛,就是证得真如。所以,修行你要在哪里下功夫呢?就在万缘放下,这个地方下功夫,你就找到真的功夫。也就是说:世间人看到的,好像很大的事情;在我们大修行人看:没有什么啊!世间人每天吵吵闹闹,为了一个观念,拼得你死我活;当你是个大修行的时候,发现执着这个观念,争吵不休,没有意义,放下,大修行人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所以,佛陀心中,歇即是菩提,没有任何的事情,因为他如如不动,连微细的惑统统断尽,这个多了不起啊!什么境界在佛陀看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陀不即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心如如不动,真月就显现。

  动念是什么?动到执着的念,就会产生第二月,烦恼就一直存在了。[全体是真月],第二月就是已经很接近真月了。凡夫没有办法看到第二月的,凡夫只看到水中月(法师笑)。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本性所显露出来的,我们执着的,统统叫做水中月。连粗糙的执着都放不下,更谈不上闭上眼睛,去观照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种微细的执着,根本就碰不到!那一些微细的执着,伤害于你无形,在无形当中,一直在伤害你,而我们被微细的执着捆得死死的。所以,你要执着,记得!执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叫你多念佛就是这样,因为众生不执着不可能啊!修行就是这样子,你能放下多少算多少了,全力以赴地集中精神,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但是,你要开大般若智慧,你的烦恼才会减少啊!所以,听《楞严经》,是有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的,绝对不会障碍你往生极乐世界的。

  全体是真月,[但多一捏之妄],[捏]就是妄动,一捏之妄就是妄动。[放手全真]。手一放,整个月亮就显现。记得,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彻底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你要见真,就是要这样的功夫啊![在众生现前身中,舍此则无真可显,故阿难求索真心之后,如来十番显见,即显此也;请修之后],请修就是请求如何修行,叫做请修之后。[所指入门,亦指此也]。也就是在见真心才开始修行,依此真心为修行的本因。如果用现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一切境界,你能如如不动,就是用这个心修行,就是这样,这个大家都可以体会。对不对?因为讲了很多,你体会不出来啊!

  [五卷诸佛证云: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说:你想要知道无上的菩提佛果,令汝速证,最快的,能够安乐解脱。修学佛法的人更幸福,更能懂得什么叫做快乐,他根本就不需要借重假的这个境界来娱乐自己。六祖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做何功德?他不知道要做什么啊?自性本来就是功德啊!六祖到五祖那边,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心中常生智慧,心中就安乐解脱;心中常生智慧,就寂静妙常。为什么叫做寂静?因为诸法本空,是你内心自己在闹啊!妙常,[妙]就是不可思议。[常]就是真常。也就是你的六根,更非他物,你六根里面就有这种功夫,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嗅一切香、臭,心如如不动。

  [验知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决指根中,见、闻等精]。[见、闻]就是见闻觉知;[精]就是精明之体。[识精为总],[识精]就是本性。[六精为别],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鼻就嗅性,等等。六根统统就是同一个本性。所以,一精明开为六和合。六精本是一精也。如来首显见精者,即示真本也;文殊独选耳根者,即用真本也]。为什么独选耳根?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能闻法的就是耳根;诸位!能听是非的也是这个耳根啊。可是,你听是非的,那就是意识,那叫做妄;听闻正法的,这个就是真。

  [须知此经宗要,即是舍识用根]。舍分别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来修行。[前普判误认科中],误认,就是误认妄心有体当中,[首明之,此中再明之。第四卷末,若弃生灭,守于真常,生灭者,识心也;真常者,根性也]。要记住!识心、根性不二性,这个要特别的注意!你千万不要把生灭的识心跟真常的根性打成两段,完了!佛法是不二法门,你认识生灭意识心不可得,那个刹那就是根性,就是转识成智。所以,不能打成两段,意思就是:不能逃离这个现实社会,而求解脱,你要面对现实,才能讲超越。[复重明之],再一次说明。[此皆出自如来本意,有以此处],有的人认为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名词,[识精]这个名相,[见其名为识精,便不敢认为真者],便不敢认为真心,[误矣]。这是大错特错的。识精就是本性、就是真心,把带了少分的妄的第八意识除掉,就是本体!

  [岂不观元明,元清净之语乎?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即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根据《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叫做染净和合,染的、净的各占一半。那么阿赖耶识从哪来呢?从真如,就是如来藏性一念不觉而生三细,三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跟末那识,那个业相、转相、现相这三种微细,那个时候还没有妄现境界。所以,境界为缘长六粗是后来能所,就是见分、相分再演化出来,那么,就是粗糙的境界了,叫做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不觉生三细,全部在心里面微细的执着;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已经在境界上能所不断讨论了。所以,以识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叫做染净和合。

  [本具精明之体],虽然被染污,但是,也有真知。[由此识体],识体,就是识之体性[即如来藏]。也就是如来藏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这个唯识学里面讲,叫做第一能变;第二能变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我法二执;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识者能变也,这个唯识的定义讲得很清楚,识就是能变,由微细的变到粗糙的执着,而返回不去,跑不回去!所以,众生就一天到晚,从微细的执着变成粗糙的执着,面对境界的粗糙执着,已经跑不回去了,跑不回去真如了,一直往外,怎么回去真如呢?所以,由此识体就是如来藏,[能摄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如来藏,能生一切法,[故曰能生也]。这个已经讲到真如本性能影现一切法、能生一切法,为什么?即一切相嘛!所以,佛陀说:一棵树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现的东西。

  佛陀看到大海,佛陀就说:我就是大海。为什么?从大海里面,可以摄取人身所需要的元素了。人身的元素,像我们身体含有盐分,大海也有啊;身体含有碳、氢、氧,大海也有;身体含有钙质,大海也有;身体含有铁质,大海也有啊!当佛陀看到一座山,佛陀会说:我是一座山!为什么?身体的元素,从这一座山也可以分析、解释、透析出来。为什么?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这一座山、这一个岩石,也是地、水、火、风啊!内四大的元素、外四大的元素,在佛的角度看来,是平等不二的。所以,佛看一座山,山就是真如自性,不起执着、不起分别、不起颠倒见,山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尽一切处,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说:我就是一根草!一根草虽然小,可是,佛陀说:我就是大草原!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会说:我就是大草原。佛陀看到一颗小岩石,佛陀就说:我就是一座山。把它扩大。佛陀看到一滴水:我就如同大海。佛陀仰望虚空,佛陀就说:我就是整个宇宙。身,身心合一真如,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外境也是这样子了。

  所以,[诸缘指能缘所缘],这个就一念有妄动了,如果这个真如动念以后,就变成能缘所缘,这个就从妄的角度去说了。[有二种:一、八识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见分为能缘,见分就是从第八意识的自证分所分出来的;相分是物质世界,但是,还有一种相分是境界,也就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境界,也叫做相分。在这里相分为所缘,通常指心所缘境叫做相分,这个是定义比较宽广一点。如果定义稍微缩小一点,就变成物质世界了。后面会讲到,更详细。

  [见分乃转本有智光],本有智光就是真如了,[为能见之见分]。就开始带妄了,[要缘八识本体自证分]。缘就是依靠第八意识本体的自证分,自证分分出见分跟相分,就像蜗牛的二只角,蜗牛的二只角一只是见分,一只是相分,缩回来,都是蜗牛的身体。相分、见分缩回来都是自证分,精神跟物质缩回来,统统是如来藏。[八识由无明力],一念不觉生三细。[晦昧真空],把这个菩提真实的、空性的智慧,转变怎么样?昏暗、无始无明的一种顽空,晦昧智慧的真空,[而成顽空]。而成为无始无明的顽空。也就是把赶忙变成妄心了,叫做晦昧真空,而成为顽空。这顽空就是没有真空的智慧,变成妄动了、执着了,能所不断了。

  [本无可见,见分定欲见之],见分为什么一定见之?你在晚上睡觉就知道,我们的意识:见分就是八识见分。见分自己就会影现相分出来。所以,前五识是见分,是攀缘境界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也攀缘自己里面所影现出来的,不必借着境界,叫做独头,或者是定中意识。可是,众生都在散乱意识,或者是五俱起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跟着五俱意识同时起现行。

  [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空晦暗中,就是我们把这个真心转变成顽空以后,这个顽空又在这个因缘里面,结这个暗境。这个暗境就是透视不过去,叫做暗,众生看了,都有虚空跟色法。而佛陀看的,一切色法,都像X光透视一样的缘起无自性,一切虚空是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虚空跟色法,其实,都是如来藏性所影现的。但是,众生不一样,把它切割内跟外,因此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我们这个色身也是结暗境成四大之色。山河大地也是,带起相分,相分就是外境了,把它切割开来,而事实上,我们这个色身的元素,跟宇宙的元素是一样的,本来不可分内、外的,但是,我们因为摄取了少许的宇宙当中的四大为自我,又死执不放,所以,变成切割了,我是我: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了。所以,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见分就是八识见分。

  [而本生识海],本生是原来的,而原来的这个心识之大海,叫做识海。而原来的心识的大海,[还是缘不到]。为什么?没有办法反缘,因为从来没有歇。还是缘不到,为什么?他拼命往外,他怎么缘得到呢?你告诉这个众生:世间是假相,谁相信呢?每一个众生都认为这个世间缘起缘灭都是真实的,拼了老命,也是要追求到手啊!所以,从来没有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就像眼睛一直往外看,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样;如来藏性一迷了,变成了见相二分,阿赖耶识;如来藏性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自体分,又变成了见相二分,精神跟物质彻底的分开,由微细一直延伸,变成粗糙,所以,跑不回去了。而本身识海还是缘不到。

  [故曰缘所遗者。二、即七转识],七转识从哪里来?从第二能变跟第三能变来的,就是七转识。为什么转识呢?因为它转来转去,统统在第八意识里面,所以叫做转,转就是继续由微细的转成粗的执着。[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为什么相分境界?开始反过来,本性迷了以后,把见相二分的微细搞成对立,搞对立就变成孤立了。搞对立是怎么样?由第八意识的相分境界而生,这个境界一生起来,麻烦就大了!认为境界是实在的,像山河大地、五欲六尘、唱歌跳舞,以为这个世间是真有东西让你追求。[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即生义],就是开始出生,产生种种的……。[前四粗,即是七转识],前四粗,看《表解》下表,恢复一下记忆:

  真如跟无明就叫做业相,真如一念不觉,叫做无明,无明业相。这个业相:能见就是转相,转相就是见分;世界、虚空、众生,现相就是相分。这个是微细的业相、微细的转相见分,微细的现相的相分,这个三种微细,记得!要八地菩萨才有办法觉察,也就是快成佛的人,才能够觉察这三细;而菩萨以及二乘人,浅的功夫菩萨以及二乘人,只能看表二:

  二、依真起妄

  境界:心境对立,而生劳相,就是生疲劳,叫做智相。这个智相不是智慧之相,就是分别心的意思。劳久了,七识的思量,永远……。相续就是我法二执从来没有停止过,微细的执着、粗的执著,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尘就是六识着境执取相。妄生计谋就是计名字相。前面这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牢不可破,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最后就是由惑造业,就是起业相;依业受报就是业系苦相,这个就是六粗。这个将来会讲到,我们先恢复一下记忆。

  前面四粗:智相、相续相、执着相、计名字相,就是七转识。[各有能缘功能],为什么?都是见分,八识都是见分,都有见分,都有能缘的功能,包括第八意识也有能缘的功能,只是没有那么粗,难以觉察,要不然,第八意识怎么会有见分呢?见分就是能缘。第八意识就是带有少许的妄,带有少许的妄,就是见相二分了,所以,各有能缘的功能。[而六识能缘之力最胜],因为它面对境界了。[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皆从心识而生,识就是动念,现境转换,这个就是识的功能。识者,记得!它的一个重要的定义,叫做识者能变也,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的定义,识就是能变叫做识,一直转换不停,叫做识者能变也。能变什么?能变为能、所。皆从识生,识者能变也,八识统统就是一直能变。

  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如眼有见,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众生其实从无始来,从来不懂得歇即是菩提,他由细的妄动,一直到攀缘这个境界的粗的躁动,可以说完全崩堤,围不住这个烦恼,禁不住对外境的一种坚持的执着,没有办法!所以,他已经回不来了。[既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故曰缘所遗者]。意思就是:缘真如所遗失的东西了。[二、缘者,由也。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迷则虽有不知]。虽然是有,但是不知道,没有学佛,哪一个人知道自己有佛性呢?不知道![非遗失等于遗失],没有遗失等于遗失,为什么?没有显现出来啊![是谓缘所遗者]。

  [问:第七识能缘第八见分,岂不能反缘耶?答:七识虽然能缘第八见分,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非量是现量、比量、非量,还有一种是圣言量,三量里面,非量就是错,不正量,叫做非量。因为加一个[我],第七意识因为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用这样来讲,大家没有唯识学的观念,听不懂!我再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说:当他起精神作用的时候,强迫自己加一个我执;当他起精神作用的时候,强迫加一个法执,安上种种的名相,法执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所影现出来的天地万法,统统叫做法执。我执叫做迷失于人生观,法执就是迷失在宇宙观,我法二执就是迷失了众生跟宇宙的正量观,统统落于非量。因为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无法,他就一定要强加一个我执、强加一个法执,所以,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落于非量,所着完全是错误。非量就是不正量,[必遗元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所以,遗失了无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非同如如智,缘如如理,现量昭然可比]。

  把讲义拿出来,这个对实学佛法来讲很陌生,所以,非常困难。这个对老参来讲,也很陌生,所以,有一点熟,但不是很熟。好![八识与四分关系图]。

  你们福报大,我前面二次,用台语讲《楞严经》的时候,没有讲这一张。这一张最主要要解释什么呢?是解释缘所遗者,[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一张没有相当唯识基础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所以,今天 你要抱持一个专注、倾听,听多少算多少的心态,你全部听得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根本没有听过什么叫做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也没有听过什么叫做似带质境、或者是叫真带质境,完全不知道,这当然就没有办法了!也没有听说过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完全没有观念的时候,要听这一张,本身就是非常困难,这不是你们的过失,是因为我没有教导你们教得好,是我的错,所以,我要好好地检讨。

  八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有的讲: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个叫做八识。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在这里没有看到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为什么?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就是自证分。

  我们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怎么来的呢?第八意识是中性的名词,在没有落入染跟净的时候,它叫做第八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第七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第六意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前五识。如果染的时候,第八意识就叫阿赖耶识;第七意识叫做末那识,第六意识叫做分别事识,用分别心对外境。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是站在染污的角度讲。如果站在清净的角度讲,转识成智以后,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所以,单单讲八识,不能论断什么。要讲染跟净的角度的说:要讲迷或悟的角度说,如果讲: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是中性的名词。所以,我们通常要解释的时候,都必须从染的角度来解释,染,它不是绝对,就可以用语言来诠释。

  好!诸位!看图:

  这个大圆圈叫做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的旁边写:(甲),初能变。初能变也就是本来是本性,本性是清清净净,这个本性就是本来无一物了。这个圆圈的左边,如果画一个很大的圆圈,(因为这里纸不够):里面都没有任何东西,干干净净的一个圆圈,这个就是真如。空无一物,叫做绝对的真如,一念不觉以后,第八识就开始讨论了。甲叫做初能变,第一次能变,初能变。第七识标示:(乙)第二能变。在前五识跟第六意识画一个括弧,两个联合起来,标示:(丙)三能变。

  初能变:由真如,就是如来藏性,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意识的染污的名词。二能变:是由第八意识转出来的,叫做第七识,乙叫做二能变。在第七识的旁边写:我法二执。同时要写八个字:我贪、我见、我慢、我爱。我执是对人生观的执着;法执是对宇宙观的执着,不知道我法二执统统是虚妄,本无而今有。

  我贪也就是第七意识的功能就是贪。我见就是什么都是执着自己所看到的最殊胜。我慢就是骄傲难调难伏,这个就是第七识在作用,傲慢、轻视别人,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自己拉高。伟大得像佛陀,都是那么的谦虚;而我们一个凡夫,通常把自己膨胀、自我抬高,这个都是第七意识在作用,叫做我慢。还有我爱,看什么就执着什么……,叫做第七意识。

  (丙)第三能变:旁边写上:能所不断成识浪。也就是掀起意识的大浪,就是三能变。能所不断,前五识去攀缘,前五识的见分去攀缘相分,起种种的执着,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同时下去执着这个相分,落于非量,所以,我法二执没有停止。

  第八意识的中间:五识能缘(种);五识相分(种);第八相分(种)。第八相分(种):第八就是第八意识相分种。中间继续看下来:第八相分(种);第六相分(种);第六能缘(种)。第六能缘(种);第六相分(种);第八能缘(种)。第八能缘(种);第七相分(种);第七能缘(种)。

  有没有注意到,最后面都有一个[种]字?[种]就是种子,你一定要第八意识有潜在的种子,成熟以后,才能演化出前面的七转识的见、相二分。也就是前面的七识的见、相二分,统统来自于第八意识的种子,而这个种子,诸位,看右边为什么要用虚线画出来?用虚线的原因,就是这里面虚线统统纳归到第八意识的内部。也就是说:用虚线引出来,而引出来就是让你看得更清楚一点,而这虚线,统统必须把它收回去,统统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前五识,不离第八意识;我们现在讨论第六意识,不离第八意识;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第七意识的见、相二分,也不能离开第八意识,知道吗?所以,这个用虚线引出来,也就是等于五脏六腑一样,我们把五脏六腑开刀,开出来以后,我们五脏六腑看得很清楚,解释完毕以后,要把它放回去,这样有正确观念吧?

  我们现在把前七识的见、相二分引出来,就是第八意识里面的东西;我们开刀把这个内脏拿出来,解释以后,还要把它归回去,就是这个虚线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为了解释方便,从第八意识引出来的前七识,叫做七转识,统统涵盖在第八意识里面。所以,在第八意识旁边写如大海水。前七识就是识浪,前七识所起的识浪统统是大海水里面的。所以,第八意识叫做大海水,前七识叫做浪,知道吗?浪不离大海水,大海水起的浪,浪跟水是一不是二。妄的时候,浪就愈大!迷的时候,浪就愈大!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愈没有修行,愈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愈往外奔驰,我们的烦恼、痛苦就愈大,就一直返回不了本来的面目。所以,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统统会造成很大的浪潮,叫做情绪完全失控,就是这个道理。

  第八识如同大海,第八识的中间有一个小圆圈,第八意识右边连接两个圆圈:相分本质、见分本质。在相分本质旁写物质、物质的世间,根身、器界。第八意识变现出根身、器界。所以,我们的色身哪来的?就是我们如来藏性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摄取了宇宙中少许的养分、少许的元素,我们误认为有一个我相,还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这样子。所以相分的本质就是根身、器界。

  看下边,有一个见分本质:旁边写:八识见分、所缘心;相分本质:写所缘境,能缘心,标A1。相分再影现出去的两个相分,第一个a1;另一个相分叫做a2。一切相分都是借重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物质世界,摄取少分的相分,为自己的心所缘相。

  见分的本质:标B1。由见分影现出去的,被第六意识见分所缘的相分,见分的右上角有一个相分,标号b1;见分的右下角,有一个相分,被第七意识所缘的相分,标号b2。

  这就开始来慢慢解释了,你会发现,不是相分就是叫做物质世界,所以,识必须在能所对立的讨论,底下这个相分,统统是心缘心。慢慢来解释,诸位看:第八识的相分本质这一项,标号A1的,其实标一个A就行了。相分本质的右上角,标号a1的相分,小a的相分就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

  前五识能缘的见分是什么?诸位看最右边的前五识,前五识写:外缘五尘,外面对外缘五尘,前五识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它什么作用呢?就是外缘五尘,对外缘这个五尘。那么见分就是:眼的见分、耳的见分、鼻的见分、舌的见分、身的见分,它有这种功能。前五识的见分缘a1相分。

  诸位看喔!现在要看虚线的部分,相分。譬如说山河大地,眼睛、耳朵、鼻、舌、身,看到了一座山这个相分,这个相分从哪来的呢?注意看!这相分,看小a1画进去二条的虚线,引到第八意识里面的二条虚线,小a1的相分,引了二条虚线进去,怎么读?五识相分的种。种就是说:你前世有种下这个山河大地的……,人看是山河大地;但是,如果是一只狗来看,它的范围又更小;如果是一只蚂蚁,来看这个相分,简直不成相分了,它的生活的世间就愈来就愈小,因为它的依报愈来愈小,它的智慧愈来愈少,能缘的心也少,相分也少,没有。所以,这个能缘的见分,跟所缘的相分,就要看你的正依二报的果报如何了?正依二报的果报愈大的话,视野就愈大。

  好!看小a1相分,刚刚写的:色、声、香、味、触的物质世间,而这个物质世间怎么来的?从虚线看进去,从第八相分种,也就是说:这个宇宙,这个根身,还有器界,就是所谓的山河大地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子变现出来的,被我们前五识的见分所攀缘的。所以,这个相分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相分种,依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起第八意识的相分种,然后,又变成五识的相分,所缘的范围又更小了,范围又更小了。

  譬如说:宇宙,根身、器界是宇宙,相分。可是人的能力,却只能缘自己的财产、山河大地,所能理解的,这样一些少许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少许的色声香味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借着宇宙的物质世界,然后,自己前五识产生一个相分,又缩小了范围,变成前五识的见分是心,攀缘前五识自己影现出来的相分。所以,见分攀缘这个相分,它中间有画一个虚线。

  这个见分怎么来的?看这个见分,第一个虚线,见分,一个虚线往左引到五识能缘种。五识能缘种是什么意思?就是前世你有种下善根的话,那么,你的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有攀缘的功能。但是,如果你造了恶业,你的眼根坏了、你的耳朵听不到了、或者是你出生以后,这个舌头坏了,或者这个色身哪里坏了,这个五识的能缘的种子虽然起现行,但是,能缘的力道小。眼睛看不到,眼识没办法起作用,眼识借着眼根而起来,而你眼根却坏掉。所以,前面的五识要起作用,还要看眼根的果报。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外缘五尘,见分就是眼见分、耳见分、鼻、舌、身的见分,就是说:前五识的见分会攀缘什么?相分。而这个相分,却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借着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又变现了前五识的相分,也就是相分的本质范围大,人类所能缘的相分变成少,就人类所能了解的相分,他才缘得到。

  譬如说:大象,能够听到低的声音,缘这个低沉的音波,人类没有办法!就象狗,我们过海关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些狗,在闻味道,看看你有没有带毒品?我们人的鼻子的果报,就不如狗,我们人类的鼻子的这个见分能力,它跟狗没有办法相比的。狗可以闻到多远的气味啊。机场出来的时候,提行李那个旋转台,哪一个有携带吗啡,这一只狗跑到那个行李袋旁边就蹲下来,要人类的鼻子,哪里闻得到呢?所以,所有的动物的前五识的见分的能力,依照每一个人的果报不同,有不同的能力。

  再来,相分a1就是色声香味触,相分的本质写:六尘出于第八识相分本质。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六尘就是前五识所缘的境界,叫做六尘。六尘出自于第八识相分本质,也就是前五识所缘的,包括第六意识所缘的相分,统统来自于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还是缘回来,山河大地其实就是你心所影现的,你现在把它变成一个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就叫做愚痴、叫做众生。佛菩萨知道,能缘的心没有,是妄;所缘的境还是空,真如就显现,能缘、所缘,其实来自同一个第八识。小a1讲完了。

  看a2相分:a2也是由相分的本质,a2怎么来的?看左边的虚线的方向,第八相分(种)、第六相分(种)。为什么写个第八相分(种)呢?因为第六意识所缘的相分,是由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再起相分。所以,第六意识的见分,缘a2的相分,它是由第八识的相分本质转换而来的。第六识就是我们最清楚的能推测的心、能分别的心。

  看右边的第六识,在第六识的旁边写几个字:1、分别了知外境,就是第六意识,这是第一个定义。这也就是什么叫做第六意识。2、落谢影相名法尘。前五尘落下的影子、影相,名为法尘。这个在第六意识。内心自我想像、自我分别了知,也是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的功能特别强,可以作为前五识的依靠,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叫做分别了知外境。同时,落下来的影子,也在第六意识。就算不必接触外境,也可心单独内心想相,也可以分别了知,这个也是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左边的见分:诸位看……虚线,见分往上看,第六识的见分,连接到a2的相分。连接到a2的相分是什么意思?第六意识有见分就一定有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有能缘的功能,能缘的分别心,它所缘的相分从哪来?a2的相分……虚线到第八意识中的第八相分(种)和第六相分(种)。第六就是第六意识。意思就是:第六意识的相分,必须依据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它一定要依靠第八意识的相分。所以,二个集合在一起就是说:第六意识跟前五识所依靠的相分,统统要依靠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知道吗?这样听得懂噢!所以说:前五识的见分、相分,就是能所不断;第六意识的见分、相分,也是能所不断。前五识的相分,是依据第八意识相分的本质,所产生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所缘的相分,也是由第八意识的本质,再起第二次的相分,摄取少许的相分,为第六意识的见分所缘。

  所以,这个见分攀缘了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旁边写:心。前五识上面见分写心;第七意识见分写:心。写[心]的意思是什么?第七意识的见分旁边写:细中细。微细里面的微细,细中细,就是难以觉察。微细意识里面的最微细的执着。第六意识底下那个见分旁边写:细中粗。第六意识上面见分旁边写:粗中细。粗里面含有细;前五识很自然叫做:粗中粗。最上面的见分很容易觉察,叫粗中粗。

  第六意识底下那个见分攀缘b1的相分。注意!b1的相分从哪里来?诸位先看第八意识见分的本质,这个第八意识见分的本质是什么?叫做八识见分,也就是所谓的能缘心,现在能缘心被第六意识所反过来看,就变成相分了。这个相分,二个统统是心法,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变成相分,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就像末那识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意识也是这样。

  第七意识的见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的本质,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变成相分,意思就是说:第八意识这个见分本质,本来是能能缘的,现在变成第七意识所缘。所以,这个相分,b1跟b2是心中相,不是外境喔,你一定要弄得很清楚!a1、a2是心缘境;b1、b2是心缘心。

  什么叫做心缘心?举个例子。譬如说:我们闲来无事,到山上坐一下,把眼睛闭起来,八识本身那个功能,它有能缘的心,可是,很微细,被你这个外面的第六意识的强大的分别力所执着,眼睛闭起来的时候,开始执着。所分别,想像我要去出国,其实还没有出国,也没有境界显现,自己在那边想,那个出国也是心所想像出来的。我想:也可以像卡通影片,观想一些,我要画一些卡通,龟毛啊,兔角啊,独影境就是这样子,自己想像,自己想、自己缘,自己想像、自己能缘、自己所缘,统统心在作用,第六意识就是这样。

  而第七意识不一样,第七意识更强,第七意识的见分牢不可破,我、法二执,二十四个小时,都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也就是精神领域、精神作用,强烈地加一个我执。所以,b2这个相分旁边写: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b2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由种种相,就是由第七意识的见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强烈地加一个我相,那么,所有的相统统出来了。我相,我执还有法执就是这样。所以,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意识强加第八意识为自我的观念。

  好!现在来看最底下,第七识的见分往左画虚线……,看看,从哪里来,从第七能缘(种)。第七能缘种就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它才慢慢慢慢地衍生出来执着。诸位!人死后,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统统缩回去第八意识。人一出生以后,马上又转化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开始去造善业、恶业、无记业,死了以后,前五识没有了,第六意识没有了。不是没有,是潜伏缩回来,第七意识也没了。一个人死了以后,把这些心、物、种子,这一辈子所种的在第八意识田中里面,人死后,把它全部都涵盖第八意识里面;就算人活着,第八意识展现出来的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也都是不能离开第八意识。所以,活着的时候起现行,死了的时候,全部第八意识涵盖善、恶、无记的种子,然后,这无量无边的种子,带有一颗的种子去投胎、去转世。转成老虎,老虎有老虎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人,人有人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一只蜥蜴,蜥蜴有蜥蜴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一只蚂蚁,蚂蚁有小小的见分、相分;如果全部都化为物质,就变成岩石了,物质比较大了,精神少,几乎没有了;化成一棵树木,几乎都是相分了。如果生天几乎都是见分,精神在作用,所显现的皇宫,那一些宫殿就是很清净的。所以,行善愈多的,所享用的相分就愈高级。

  第七识的见分,二能变,见分缘b2的相分,b2这个相分怎么来?就是第八能缘(种)、第七相分(种)。第八能缘(种),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本来是要能缘的,但是,被第七意识染污了,第七意识的见分硬要看,把一个精神作用变成一个我能看,我所能看、我所拥有,二六时中有一个我相。所以,第七意识的见分,攀缘内心里面的精神作用,就起了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法执。所以,这个相分,就是坚固的我执。b2这个相分,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法执。难以破除,非常困难!

  往上看,第六意识见分是细中粗,攀缘b1这个相分,这个也是以心缘心。看b1这个相分怎么来的?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相分b1,第八能缘(种)、第六相分(种)。要知道这一句什么意思呢?就是第六意识的见分,所攀缘的这个相分,是由第八意识的能缘种,转换成为第六意识的所缘,也就是精神攀缘精神。所以,一个人坐着,就会想东,就会想西,不必借着境界,这个叫做独影境。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六意识的相分,由见分的本质影现出来,这个是心中的相,不是外境,注意:这是属于心中所观的相,不是外境的相,没有接触到外境。接触外境是前六识,还有第六意识前面的见分。底下这个全部都是缘心。

  第六意识的见分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的能缘(种)。在第八意识的中间种子旁边写: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自证分就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分二个段落。第六意识见分跟第七意识见分,这个是以心缘心;第六意识见分跟前五识见分,是以心缘境,不一样!换句话说:从中间切开来的话,第六意识的见分切一半的话,下面以心缘心,上面以心缘境。中间如果切开,第六意识底下的见分切开,包括第七意识,这重点在讲什么?重点在讲内心很微细,烦恼很难断,能所不断,成为大识浪。

  上面第六意识,第一个上面的见分,还有前五识的见分,攀缘的相分都是有境界的,由物质色声香味触法,所引发出来的分别心,这个意思代表什么?代表外境粗相易知,处境的粗相很容易了解。如果上面以心缘境,这个叫做似带质境。唯识学里面讲: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中间相分是不是一头生?因为心跟物嘛!中间相分一头生嘛!前五识见分,左边这个统统是相分,所以叫做以心缘色似带质。

  为什么讲似带质呢?譬如说:意识缘已经落谢的花,这个意识心,而花是色,意识是心,是我以心缘色,其所生的花境,是仅仅从意识这一头所生起的,所以叫做以心缘色似带质,只有从这一边的见分生起的。又似带质境也通于有质独影境,有质独影就是花,它是有质碍的,有质独影。所以,什么叫做真带质?底下这个以心缘色似带质,第七意识、还有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构成见相二分,成为相分b1。

  这个带境分二种:一种叫做真带质,就是以心缘心;一种叫做似带质。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看底下那个相分往外,是不是第六意识的见分也可以看得到相分?第八意识的见分也可以看得到相分。所以,这个相分,就变成二个角度都可以看得到,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就像末那识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自我,这个我相,从中间两头生起的七、八两识都是心法。为什么叫真带质?因为七、八两识都是心法,所以,较色法为真,色法本来就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相分,现在二个都是心,当然就是比较真,较色法为真,所以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因为二个都是心法。以心缘色似带质,似带质境。整个表就是告诉你: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就是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诸位!这样您你知道要成为一个法师有多么辛苦吗?看你们的笑容,我就懂得意思了!你就会知道,师父这三十年来,日子是怎么过的?是怎么精通三藏,如何吃尽苦头?我连这样讲,你都没有办法转,都来不及,你就会知道,要登台弘扬如来的正法,要吃了多少苦头,才能够有今天贯通三藏,经教通达的功夫。这不是说赞叹自己,而是说让你知道,做一个法师不是那么简单当的,你只看到我在收红包很轻松,一看:奇怪?慧律法师为什么到处收红包、受人礼拜?我们可是真枪实弹,受过特别训练,而且是真参实悟,是真正把生命发挥到极点的。

  我告诉你:[八识与四分的关系表图]就是法师也没有办法全部都听得懂,这个是很正常的。整张就是八识跟四分的关系,我再简单讲一下:第八意识就是初能变;第七意识就是二能变;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第八意识变现成见分跟相分,见分就是精神作用,相分就是物质世界。前五识就是心、意识心,见分攀缘相分,心缘物质。第六意识分二个:一个是心缘物质,一个是心缘精神。第七意识执着精神,加了一层污染。

  你可以看到,虚线是由第八意识引出来的,意思就是:所有前五识作用、第六意识作用、第七意识作用,全部都在哪里?都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全部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而没有办法缘回去真如,没有办法反观真如。真如刚刚不是讲的,观想一下,左边画一个圆圈吗?干干净净的,对不对?一念之间迷惑了,由细转粗一直执着。知道吗?所以,我们要断,要由粗慢慢放下,慢慢回光返照,变成细。所以,入禅三昧定,一定要好好的冷静一下,慢慢……这样一步一步来,粗的放掉;再来,放掉细的;到最后连这个微细的执着,都能见一切相,如如不动。

  诸位!现在把一个观念转过来,这里如果全部都是真如所影现出来的,没有污染的时候,这一张能、所缘八识,统统叫做一个本性、一个真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是一个真如,一就是八,性识周遍法界,性识不二,识的分别,同时就是不分别的本性。如果全部都转成清净的时候,就没有所谓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有的正依二报,统统回归一真法界,叫做海印三昧。

  你到韩国去看,韩国有一个道场,叫做海印寺,海印就是出自《华严经》,叫做同时影现,当成佛的时候,前五识清净,叫做成所作智;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其实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统统叫做真如。

  真如是体,智是用,体用是一如,是平等、是不二的。所以,如果你烦恼了,见相二分就像蜗牛的二角,清清楚楚,死执不放;如果你悟了以后,所有的见分,没有能;所有的相分,没有所。为什么?你知道精神作用就是真如,所有的相分都是幻的,统统回归一真,回归当下本自具足一念。所以,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无所障碍,就是悟到绝对。绝对就是没有能所;迷了,能所不断,由细转粗;悟了,统统放,粗、细惑统统没有,连一都没有,何况有八呢?叫做一真。知道吗?听不懂没有关系。好,我已经尽力了。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