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
2014/9/4   热度:427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十五张DVD 第7.显示见性无碍 它这个无碍就是:大相无碍、小相无碍、长短无碍、方圆无碍、近跟远无碍、空、还有障碍物无碍,也就是见性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大小、长短、方圆、近远、空塞的影响,它是绝对独立存在的,叫做显示见性无碍。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注释:[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阿难曾乘佛威神之力,而随佛至四天王宫殿,其殿皆是殊胜的宝藏所成,故说是[胜藏宝殿]。[居日月宫]:阿难后亦随佛到日月二天子之宫殿。在这个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这个没有神通是没有办法的,他的频率跟人间的眼睛的频率,是不相应的。所以,看起来,我们眼睛看:咦?就没有什么啊;但是,有神通力的,他就有办法!所以,我们今天看须弥山,日月绕须弥而转,我们在须弥山看;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喜马拉雅山,也没看到什么,它就是一座山,一座缘起的、如幻的山而已。因此必须借佛的神通力才有办法。 [此见周圆,遍娑婆国]:[此见],我此能见之性。[娑婆国],指娑婆世界中之南阎浮提。诸位!南阎浮提,也是一直有争论的,有的讲: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的地球;有的讲:南阎浮提它不是,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它只是一个洲的范围。所以,这个南阎浮提,佛陀当时候讲的这个地理位置,天文、地理位置,因为就是就当时大家所能认识的。所以,二千多年那个天文、地理位置,不同于现在的用地球的卫星定位;或者是照相;或者是天文学来讲到,以前都是以地球为中心。 包括那个算命的,什么星座,如果你相信是什么星座,天蝎座,或者是什么牡羊座,你相信这个星座的命运,你就必须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讨论这个星座,是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地球是不动的,而太阳跟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几百千年前的天文现象界是这样子,才讨论什么星座什么命运的。这个依今天的天文学来讲,那个星座是不准的,完全错误的。但是,大家兴趣就好,你是什么座的啊?我是天蝎座的,就讨论天蝎座怎么样,某一些还有一点准,你天蝎座的是长得怎么样啊、人好不好看啊、个性怎么样的,某些还讲得满准的!但是,那个是以地球为中心,去讲、去讨论的。所以,讲什么星座,依今天的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严重错误的!今天的科学,必须以太阳为中心点来讨论。但是,如果讨论到星座的问题,却以地球为不动的角度在讨论的,这是根据以前的错误的天文学,反正大家将错就错,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就这样讨论,反正你兴趣就好,我也不反对,反正大家都谈一谈,就这么一回事! 以阿难不是以自己神力所见,所以无法很精确。[伽蓝]:梵文[僧伽兰若],僧众所住之园庭,引申为寺院之通称。所以,我们称为伽蓝圣众。以前一位老菩萨念错了,台语念“加拿”,我都听不懂,我说:什么是[加拿]啊?他说:就那二个字,一看:喔!是伽蓝。所以,只要把梵文翻译成中文,中文再翻译成台语,念起来就不能听,就像大悲咒就好了,念起来就是很奇怪了(音不准确),但是,如果虔诚念也会感应,就是佛论心。一般伽蓝是指出家人寺院的通称。 [清心户堂,但瞻檐庑]:[户室],户内之讲堂。[檐(yán)廡(wǔ)],屋檐与廊庑。此言,若进入令人心生清净的讲堂之内,则只能看到屋檐和走廊。意思就是:到天上去看了那么远,回来视线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这见性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是不是被墙宇夹断了。所以,让我们的见性没有办法伸展呢?[为],还是。[当],由,被。此言,还是被墙壁及屋檐夹断了呢?[弘慈]:大慈。[敷演]:[敷],铺叙。[演],开演。意即广为说明之义。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能[见]之[性],如您所说的,[必]定是属于[我]的,而[非余]物所有,则当[我与如来]在[观四天王]的[胜藏宝殿],及乘佛威神而得[居]于[日月]天[宫],当彼之时,我之[此]能[见]之性确然能够[周]遍[圆]满。就像我们今天来讲,用观念就是说:坐太空船的时候,到月球去看,哇!这个视线怎么看得那么宽广?就是这个意思。以前没有太空船,我们现在用太空船,你坐太空船到外太空的时候,去看:哇!怎么尽虚空界的那个星球,都是一颗一颗小小的星球?就是看得很远、很广!而[遍]及[娑婆国]土之南阎浮提。然而等到我[退归]祗桓[精舍]时,却[祗]能[见]到[伽蓝]的屋宇园林,若入于能令人[清]净[心]地的[户]内讲[堂],则[但]能[瞻]见讲堂的屋[檐]及廊[庑。世尊,此见]性竟有[如是]之变异,[其体]性[本来]可以[周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今在室中],却变得[唯]能[满一室;为复此]能[见]之性能自己主动 调整[缩大为小]?或者是[为当墙]壁以及屋[宇夹令]内外[断绝?我今]实[不知斯义]理之[所在,愿垂]赐[弘慈,为我]等[敷]陈开[演]此中的道理。 诠论:是能见之性,于境大时即可见大,小时即可见小,清时即可见清,浊时即可见浊。境有变异,而见性随物朗照,无有迁改。其实这个都一直在强调什么?这个在强调:见性离相、离根,迥脱根尘,它是一直独立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而佛法还不能用认识的,它还必须用体悟的,它要内证的功夫。所以,我们那个一动,就是夹着一个妄见,虚妄的那个知见,一闪,它就会跑出来,而且它是无时无刻没有夹带一个我执。而世间人他这个,说来说去,都是[我]的功德最大,他这个假我,是一直存在在这个世间,那个我相是很难破的! 有个英国的医生,提了一个包包,很紧急的开一部新车,到比较乡下的地方,去看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病得很严重,躺在那个病床上,他的妈妈在旁边照顾,这个医生就赶到了这个郊区一点的小朋友家看病,看了以后,就跟他妈妈讲说:我来看你儿子看四次了,所以,这一次要加出差费,要加二十块钱的英镑!他妈妈就很生气了,说:你怎么可以加二十块钱英镑呢?他说:我来看你儿子,这一次第四次了呢!他的妈妈就说:不是我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你哪有今天的轿车可以坐啊?你哪有这么好的房子可以住啊?就是她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所以,他生意就特别好!反正不管怎么讲那个[我]就一定会存在。 那么,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说:这个见性它没有我执,所以,见性随物朗照,无有迁改。但是,我们这里要里了解的,佛陀本身充满了智慧,还有慈悲;但是,他并不是对天地万物都没反应的,不是这样子的。他会有反应的,因为众生境界不够的时候,佛陀会有反应的,佛陀也会呵叱人的。譬如说提婆达多,说:世尊!你年岁已经大了,为什么不把僧团交给我?世尊就呵叱他,说:我尚且不把僧团交给舍利弗跟目犍连,他们都证四果阿罗汉的!何况交给你这个痴人?就是大愚痴的人。佛陀也会呵叱人的!所以,要反应给众生知道,并不是说:圣人就呆呆的坐在那边,不一样的!像古时候咱们中国的祖师,有时候徒弟太不像样,他也会反应的!因此佛陀虽然有种种的反应;但是,他内心是没有烦恼的。然而众生之妄想真是无奇不有,居然想到见性会被墙壁夹断!嗯!我也是第一次听到。 经文:[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注释:[诸所事业,各属前尘]:这各种所现的事相,如上下方圆,以及业用,例如来去伸缩等,皆属于现前尘境之留碍,跟见性无关。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讲:修学佛道,守心第一?守心第一,就是你守住,不让它妄动,也就是不被污染、不受影响,因为跟见性无关。只要你着相,见性就会妄动,着、住,无明就会现前;放下,不被污染、不受影响,万象就跟见性无关。修学佛道,守心第一,这是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么样修行。真正一个修行人,他就二六时中都是降伏自我的,也就是,诸有所作,皆是有相,托尘依缘聚散而起、而灭;而见性实不起不灭。记住!托尘依缘聚散而起跟灭,起跟灭就是生灭意识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而见性实不起不灭,这个在强调什么?就是离尘有自体性,这个才是我们当家作主的,本来的东西,无杂无染——相自生灭。也就是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舒],伸展。不应说见性有随境而伸展扩大或缩小。譬如说:我们出去外面,讲堂旁边有个小小的公园,眼睛一望,望到虚空,喔!见性就好像扩展开来。回到我们文殊讲堂内,咦!我们的见性变成这一点点,好像被夹断一样,怎么这个范围变成小了?其实不是,见性没有大跟小,于大见大,于小它见小,它本身并没有大变成小,或者小缩成大,见性本来就没有所谓大跟小的,于大现大,于小现小,就是这样子。因此见性本自并没有大小、长短、方圆,修学佛道就是要开采这个本来的面目。所以,相自生灭。[舒缩],在此还包括[断续]等相。[断]就是被夹断;[续]就是接续。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譬如说在方形的器皿之中,便见有方形的空间。[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是讨论说:是不是一定是方形的?还是不一定是方形的?[一定]含有不可改变之义。[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如果说那个空间一定是方的话,其实空间没有方跟圆,虚空哪有方跟圆?我们古时候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认为说地球是方块形的,所以,我们说:到那个地[方],为什么?其实这样讲地[方]是不对的,应当说:到那个地[圆]才对的。可是,你讲:到那个地圆,人家听不懂啊;你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古时候人,天文学不发达,所以,把这个地理认为那个是方。如果说:那个空间一定是方的话,那么我们若在那方形的器皿当中,另外再安放一个圆形的器皿,则此方器中的空间,不应再变成圆的。 譬如说图所示:,这样就看得更清楚了。方器当中见方空。你看这个图片,右边是虚空,左边是虚空,上边二个字叫做[圆器],在中间再安一个圆器,方的里面再安一个圆的;现在讨论的是虚空,虚空就无关于方形的器皿、还是圆形的器皿。所以,在这里就是说:如果我们安上一个方的,那么,这个虚空到底是方的?还是不定的?不一定是方的?所以,看左边的解释,如果不一定是方的,那么,在方器当中,应见不到方形的空间,因为它是不一定嘛,就表示确实它是方的。[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如果说那方器中的方形空间是不一定的,那么,在方器之中就应当没有确实的方形的空间。然而现在见到了方器中确实有个决定的方空,所以说[方器中的方空为不定],此论点是不能成立的。说不定,不对的。 [不知斯义所在]:[斯义],这个道理。指为何见性时大时小,有时又好象有舒有缩、或是被夹断的感觉,这道理何在?(这是因为阿难见相不见性,着外相求。)所以,着相修行百千劫,这是因为阿难见相不见性,这个就是所有修行的关键,只要你见相引发的意识心,就是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你只要见相一直求,就永远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义性如是,云何为在?]:见性之道理乃本性如是:这一句含有:不是我佛陀创造的,这一句就是告诉你:见性的道理它是大到本来就存在,这是人生、宇宙当中,一直存在的道理,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新增加的道理,只是众生不悟而已。所以,见性之道理乃本性如是,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重点: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因为你一直着相嘛,一直着相,就永远见不到性了!如虚空随器而现方圆之相,但虚空本身并未改变,也就是没有舒缩,也没有被方圆之器隔断。虚空比喻作见性,方器圆器比喻所见之相。 [云何为在],云何有[定在]与[定不在]呢?这句话就告诉你:法无定法,你说一定怎么样,就很难讲的!你很出名,它就一定会有负面的,就像政治人物也是这样子的,你有正面,它就是一定会有负面的。如果你很出名,还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他的出名不算是不好;有时候,人家不认识你,反而很好!有一个旅客坐飞机,到航空公司的服务台去办理,他多问了二句,那个服务台,航空公司的小姐很凶,就劈里啪啦的呵叱他,然后说:你很啰嗦!态度非常恶劣!这个旅客非常的不满,打电话去给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这总经理打电话来试试看,这柜台的小姐电话接起来,讲没有二、三句,态度是真的很恶劣,他说:刚刚有个旅客投诉你态度很不好!她就解释了一大堆,他就问那个小姐说:你知不知道我是谁啊?她说:你是谁啊?他说:我是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啊!那个总经理愈讲愈大声!那小姐就问他说:那你认不认识我呢?那总经理就说:我不认识!然后赶快挂掉说:喔!还好你不认识我!认识,马上就要开除了。所以说:无名小卒也有他的好处,树大它就会招风。 我们没有出名的人,很想把它搞得很出名,这种名气并不香。你就修你的德行,守你的忍辱,用佛的慈悲做事情,这香气要沉香,它是散发一种很自然的香。他的忍辱、慈悲、勤劳,慢慢一个人、二个认同,三个、十个、一百个,有德行的法师,他就会这样子,他不会一直炫耀自己、一直赞叹自己。有修行的居士也是这样,在一个团体里面,这个有德行的居士,人家一提到他,那就:喔!首屈一指的!因为他在这个团体已经十年、二十年了,他的忍辱的慈悲,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那个荣耀要像沉香一样的,是真正的香。如果全世界的荣耀都给你,而你并没有实力,那别人所有的赞叹,都是短暂的假香而已,你不是真正的香。 比丘要变作一个真正的香,你就必须要低调、忍辱,真参实学,不炫耀、不骄傲、不狂妄,等到我们有能力,我们有实力,我们有德行,他很自然的,他就会一直传开来,一直传开来。我们不是故意要让人家赞叹的,而是自然的道理。一颗沉香放在这里,它慢慢的放出,释放这个香,而且是持久、很香;喷那个香水,一下子,咻咻!一下香一下。像我要坐电梯的时候,有的信徒可能香水涂得很厚,我进去这个电梯里面,还闻到香水;等到我吃饱饭再上这个电梯,那个香水的香就没有了!所以,肤浅、没有实力的那一种香,是很短暂的! [云何为在],云何有[定在]与[定不在]呢?也就是,方空与圆空之相,不能说一定在,或者是一定不在;若有器之因缘在,则现有方空或者圆空在;在这里特别注意,这一句话的重点:只要你着于假相,就会现方空或者圆空,意思就是:会争论不断,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这个在强调这个地方。只要你着相,心性就没办法显露,一定会再论:这是方的,这是圆的;你只要有我执、我见,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它就一定不会断,无论你假借任何的理由来烦恼自我,诸位!那个都是相。所以,佛陀叫做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诸位!调御丈夫是什么意思?善于调伏自我,而佛陀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叫做调御丈夫,调御这个六根,三业让它绝对的清净。诸器若除,方空圆空即不复在,空即不复有方圆之相,然空性不失;空性常在,能随器现方圆,然空实无方圆。意思就是:我们见性本来就存在,于大现大,于小现小,于方现方,于圆现圆,无关于这个外在的。这用来比喻:见性自身没有大小,然能逢大见大,逢小见小,意思就是:它也能反应,也能起妙用了。而见性本身并不因所见之境而有改变或者是舒缩,更加不会被夹断。 义贯:[佛告阿难:一切世间]中,不论[大小内外诸所]现之[事]相,如上下方圆等,或[业]用,如来去明暗等,皆[各属]于现[前尘]境于六识中之留碍。诸位!这个留碍就是一直执着生命,认为这个是实在相。因此我们死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眼睛都阖不上来?就认为:我某件事情没有完成,我某件责任没有完成!其实不管你完成跟不完成,它自性本来就空。所以,佛告诉我们:所有的众生,这个意识心一直想留在这个世间,一直想要活下来;可是,我们的躯壳却要面对无常,却作不了主,所以,我们的意识心,会想要执着这个色身活下来;可是,又无奈无常的现前,因此在我们内心里面,一直产生冲击,一直恐惧面对死亡,自己一直认为:我的责任还没有完成,我某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可是,你有没有体悟到,当你没有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来完成?什么事情让你来开头?有什么事情让你要去完成、去结束?没有啊,妄起妄灭,就是假借有一个开始,有一个结束。众生也就是这样子,意识心想一直留在这个世间活着;可是,躯壳却不听话,朝向死亡。每一个人的生死就一直在那边挣扎,想活更久、想活更长、想活得更漂亮、想活得更健康,结果没办法了! 你有没有看到新闻报导?有一个研究所的学生去赶火车,来的时候,他就冲上月台了!火车还没有停的时候,他就一直急着要上去,结果没有抓稳,摔下来,火车从他的双腿,咻!整个烂掉,一念之差喔,读研究所的!要急着赶火车,火车都还没有停,刚进站而已,还在行驶前进当中,他就一直要跳上去,因为要赶着那一班车子要去上课,结果没有抓稳,摔下来,那个月台跟火车有一点距离,他的腿摔进去,啪!被辗断了!就一念之间,他这一辈子,连补都不行,连接也没办法接,你看他怎么办呢?就是一辈子拄二支拐杖,能活下来已经不简单了!所以,有时候一不小心,他就会终身遗憾! 昨天报导的,在医院上班,二个人都四十多岁的清洁工,结果二个人吵架,为了什么?为了蓝绿吵架,吵起来的时候,结果用什么打死?你知道吗?很夸张,用拖把打死,那个拖把拿起来,活活把对方打死!诸位!过着愚痴的生活,他就会这样子。诸位!那开悟有什么好处?开悟的好处三多路后面那个[多],二个多!二个为了蓝绿,这样吵到打死对方,三个字:好好笑!真的!为这个会打死对方?会啊!就是打死对方啊!你简直不敢相信,是的!真的把他打死了! 皆[各属]于现[前尘]境于六识中之留碍,与见性本身无关,故[不应说言见]性[有]随境[舒]展扩大或[缩]小夹断之相。这[譬如]在[方]形之[器]具[中]便[见]有[方]形之[空]间,(而虚空实不方,亦不被方器所夹断);就这个譬喻,[吾复问汝:]在[此方器中]我们[所见]之[方]形[空]间,[为复]一[定]是[方]的?抑[为不]一[定]是[方]的?[若]说一[定]是[方者],则当我们[别安]一个[圆]形之[器]皿在方器中,因为那个空间已经变为方的了,此方[空应不]再变成[圆]形的。但是,圆形放下去也变圆的啊!(故说‘方器中的方空是一定的’,是不能成立的。)[若]这个方器中的方空是[不]确[定者],则[在]原来的[方器]之[中,应无]确实有[方]形之[空]间显现出来。(然而,方器中确实有方空显现,故说‘方器中的方空为不一定’,此论不得成立。)[汝言:]我[不知斯]大小缩断之[义]理[所在](为何见性时大时小,又好象有缩舒夹断之相?)[义]理之本[性如是]:虚空随器而现方圆之相,然空实无方圆,亦不因器而有方圆;(见性亦如是,见性随境而见大小、内外、明暗等相,然见性实无大小、明暗,亦不随所见而变大变小,变明变暗,境自大小,见性只是照见而已:性能显相,而不随于相,其用如镜。) 诸位!这一句话很是重要:性能显相,而不随于相,其用如镜。你只要那四个字记住:[不随于相],你就见道。不随于相,也就是说:情绪不随假相起舞。所以,各人生死个人了,人家不断烦恼,也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只能慈悲、尽力的救他;但是,你不一定有能力去改变他,不一定的,因为人类的这个执着是根深蒂固的,众生包藏起来的是无明的,他很怕你用刀子去剖开他的内心,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跟问题的,因为众生内心是包着无明。佛菩萨坦荡荡的,他不怕你开刀的,他的心性里面本自清净的。所以,无量劫以来,我们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就继续生死,因为没办法解决问题啊!如果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他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就佛陀讲的:就像一个脓包,你敢面对它,开刀,脓包就好了!所以,我们的个性应当开朗,见一切相,就不必有太多的内心的隐微的那种微细的执着,包括这个都不需要,坦荡荡,直率!那个有时候喜欢把事情讲出来的,反而没事;那个碰到什么事情,忧郁,因为放在内心里面,也不敢讲,他就累积,将来得心脏病、痛苦、忧郁;有时候要把事情讲清楚了,这样就好了,昨天过的事情,今天就是一定要放下。 诸位!昨天的是非恩怨,早上睡醒,一定要一笔勾销,没有这层功夫的,休想进入佛的领域,你要进入佛的领域,休想!never,绝对不可能!什么是佛?是非恩怨,那是相的东西,讲一讲,凡夫都会有一点情绪,过了,前一秒钟、十分钟,丢掉!何况第二天才睡醒,不要十分钟就可以处理完的,下一秒钟来,快快乐乐的!因为我们不是佛,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以佛陀的思想,是要勉励师父自己,同时也给大家鼓励。我们今天来,是向佛陀学习,向佛陀所讲的正法,来效法、来迈进的。所以,师父在这里做代表,我们大家互相勉励的,毕竟我们都不是佛,所以,互相勉励。[云何]说[为]有定方圆、或不定方圆[在]呢?方圆等相,为外境外物之相,非见性之相。 经文:[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注释:[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的含义是什么?你想要见性,但除执着,对相上的执着,就是这一句,就是关键!你想要入无方圆,只有除去方形的器具,或者是圆形的器具,不要安上方形,不要安上圆形的,虚空本来就不是方、不是圆;见性本来就不是方、不是圆,不是大、不是小。所以,修行重点就是:但莫于相上住着,对相上执着,我们生命的灵魂就被框住了,就被框住了!如果要令虚空之性还复到本来没有方圆之相,那么只要把方、圆的容器去除掉就行了。 [器方],器之方圆。[方]包括方与圆等。[空体无方]:虚空之体本来就没有方圆之相。[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不应说:还需要除去虚空中方圆之相原来的所在之处。 这句话的意思,你看不懂吗?好!看这里,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譬如说:这是什么?这是方形的,中间空间是方形的,(师以自己双手比划一方形)如果有一个器皿是方形的,安在这里,我们这虚空就变成方形的,那么,这个方形里面,再安一个圆形的;或者是不用,直接安一个圆形的,你要进入虚空的状态,但除,只要把这个方形的除掉、拿掉,或者是把这个圆形的除掉,他现在意思就是说:要不要把这个虚空除掉?不需要,虚空本来就存在,虚空本身就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要不要除去虚空?不需要啊!你想要进入虚空的状态,但除去方形,还有除去圆形,虚空要不要除? 你想要见性,但除执着、除去分别,但除去对假相上的黏着,自然就见性,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我们认为执着会快乐,因为我们有所依靠,我们不执着,变成没有依靠,所以,我们不敢过那种日子,我们不晓得放下的日子更好,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也不能体会,放下的日子更快乐,不懂!所以,我们自无量劫来,执着跟分别、依靠,所以,就靠这个快乐,怕失去这个,所以,我们什么都放不下,生命作不了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过现实的生活,又要面对它,又不能执着它,诸位!你看这个修行有多困难?所以,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面对现实,这个就是佛法,你不能逃避现实,因为你必须活下来。活下来就必须竞争;竞争就必须斗争;斗争就必须想尽办法干掉对方,真的,不骗你的!你所要面对的这个世界,负的一面为什么这么龌龊?这么对立?竞争,他就一定要生存!一山容不下二虎,他就这样子。 人类的争论,除非你是修行人,否则他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是非,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竞争、一定会有斗争,诸位!没办法避免的!那一种情形可以避免呢?就是修行,除去内心里面的执着。好!有一个人讲,我满认同的,有一个居士讲:慧律法师!您讲这一套,在世间人来讲,不一定用得到,我说:你讲这一句话答对了!他说:你们佛教讲的这个慈悲、智慧,在社会,这一套并不一定用得到。你讲对了!但是,你要成佛,就非得这一套不行!你不想成佛,要变众生,没话讲,那就是拼、就是斗争、就是竞争啊,恶性竞争。但是,你要成佛,就是一定要歇即是菩提,无诤,不执着、不分别、不起颠倒,唯一的就是这样子而已,没有路可以走,你不想成道,没话讲;想解脱,就必须按照佛陀这一套来。所以,在家居士比出家人更难修行,更了不起!所谓更了不起就是说:因为他要面对逆境,不是说居士超越出家的意思,更了不起就是很不简单!现在家居士身,要在外边工作,要养活自己,还得要修行,要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 譬如说:我有一次,我去叫计程车,我也不知道啊,我手一拿起来,前面看到的,他慢慢要接近师父的时候,突然有一辆车子,从半路杀到我的旁边来,就停了,就是:你要坐车吗?我手一举,结果本来是靠边边的这一辆车子要来的,结果从路的中间,唰!一个年轻人开车,那时候,你怎么办?然后那个年轻人就是:师父!给我载啦!因为我今天开到现在,一个客人都没有!后面那个年纪比较大的,就是念[弥陀佛],我可以看得出他在[念佛]啊。你看,一个计程车而已喔,这世间就是这样,很残酷的,也没办法,生存的法则,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间,所以,是真的!有时候用我们佛法这一套,全部要应用在每一种时空、每一种职业,还真的很困难! 义贯:[阿难,若复欲令]虚空之性[入]于[无]有[方圆]之相的话,[但除]去[器]之[方]圆,以[空体]本[无方]圆之相,因此[不应说言:更]须[除] 去[虚空]之[方]圆[相]的[所在]之处,才能回复其无相。因为虚空本来就无相。 经文:[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佛就告诉阿难说:你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注释:[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挽],牵引、拉长。当你仰观太阳时,把头抬起来看太阳的时候,你难道是把你的见性拉长到与太阳的面齐(才能看得到吗)?[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能夹见断],可以把见性夹断,如是则见性一半在墙壁内,一半在墙外。[窦],孔。[续迹],接起来的痕迹。此言,如果说建筑墙壁及屋宇,能把见性夹断,成为墙内的见性跟墙外的见性两段的话,那么如果再在墙上打一个洞,怎么会没有看到见性内外接起来的痕迹呢? 义贯:佛言:[若如汝]所[问]的:[入]到[室]内[之时]能[缩见]性[令]变[小],若此为真,假设你这一句话是真的。则当你[仰观日时,汝岂挽见](把见性拉长到)[齐于日]之表[面]?然而实际上,你要看太阳时,并不须把见性拉到太阳表面,才看得到;所以知道见性看远时并没有拉长,看小的时候,也没有缩小。因为见性没有大跟小,没有长跟短。又[若筑墙]壁及屋[宇]便[能夹]你的[见]性令内外[断]绝,那么如果再于墙上[穿为小窦](孔)[宁无](怎么没有)墙内外的见性显出再接[续]起来的痕[迹]?故知[是义不然]。因为实际上,在墙上打个洞,并没有看到见性有内外再接起来的痕迹,所以可知见性原本即未被墙壁夹断。所以说见性会缩小或夹断,是错误的。 经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这一段可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一切众生]:包括凡、外、权、小(凡夫、外道、权教菩萨、小乘)。[迷己为物]:诸位!这个是普天下众生的问题,迷己,把这个四大缘起的假相,或者是山河大地,认为那是实在的,问题就出来了![己],己心。[物],外物。因为一切外物皆是自己的心所变现的,实非外法,然众生以无明覆盖,而迷自心所变现之万境为外物,并执此等境界为心外实有,不了唯心所现。所以,证悟佛果就是内、外平等的,没有内跟没有外,你只要迷己的内心,而认外物为实在的,如果你迷惑了这个缘起的四大,误认为自己,误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相、外在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假相,那就坏了! [失于本心]:本来内外一切境界,皆是本识如梦所现,现因计境为心外之物,心外实有,于是本来是一心,无有内外之如幻万法,就法尔变成有内外之区隔;内外之区隔一成,于是乎广大无量之本心,便被拘囿(yòu)于渺小、极有限之五蕴身中,因而无碍无量之本心于焉丧失其力用,是故非失似失。[为物所转]:[转],操纵,影响、驱使。因为迷失了本心,所以便为自心所现的外物操纵,实是喧宾夺主。 [故于是中,观大观小]:[是中],一切自心所现之万物中。[观大观小],看到有大、有小,亦即分别其大小,乃至高、下、美、丑等,善恶、是非。[大小]为总称一切分别。 此即是言,既然一切法皆是自藏识所现,自己的阿赖耶识所现。即皆是自心中物,还有什么好分别的呢?愚者更于其中分别大小、美丑、妍媸(chī丑),而生好恶、爱憎,正如经中所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不被物转,这个就是禅宗讲的:但莫污染,别无圣解。只要你不被万物所污染,意思就是:什么现在你心中的相,你都能如如不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那么,就跟佛一样了。[转],回转。若能回转一切自心所现之物,还为己体;意思就是:自己心体所影现的。亦即还归其本来面目,亦即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一切万法皆为自心所现,外法实不可得,因为皆是阿赖耶的见相二分所变现故。若能如是回转观照,则其智觉同于如来。 [不动道场]:[不动],即不生不灭。[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毛端],毛发的尖端,为正报之最小者。[十方国土],为依报之最大者。菩萨证得圆通自在以后,一切无碍,甚至可以把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放在他的一个毛端里面,而不觉得迫促。诸位!他这个解释是从《华严经》的思想,这是佛的事事无碍法界的功夫;但是,一般所能理解的,这一毛其实就是一念之间的般若智慧,这样来会通,会通到理,你才有办法去理解。十方世界的国土,把它放在一毛端,而不觉得迫促,你讲这个,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事事无碍法界的。你只要说:一毛端,无量诸佛国土,在一念的般若智慧里面显现出来,这个可以理解的;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一般人没办法了解。这表示华严思想[依正无碍]及[广狭无碍]。[广]就是广大;[狭]就是狭小。因为一切依正、广狭,本即自心所现,今菩萨证此实相,虽说是现大神通,其实只是还它诸法一个本来面目(本性)而已。 义贯:佛言:[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即[迷己]心所变现之境,以[为]是心外实有之[物],不了唯心,所以,不了唯心,你只要了解唯心,注意你的起心动念,要自己生死,你就继续起无明;不生死,无明就放下。因而[失于本心],进而[为]自心所现[物所转,故于是]本心[中]物,妄自[观大、观小]起妄分别。一切修行人[若能]回[转]一切自心现[物]还为己体,还为己体就是自他不二的意思,禅无内外,自他不二,就见性了!一切众生都是心影现出来的,所以,要对待一切众生慈悲,不是故意要慈悲,而是本体本来就是平等,没有资格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比别人尊贵,别人就是下贱。 在座诸位!一个真正修行人,看到那个弱势团体、残障的人,要更加的关怀、更加的慈悲,人家坐轮椅来了,我们要好好的帮助;如果有年纪大了,撑着拐杖来,我们要尽量的帮忙。所以,对于弱势团体、残障,我们更应该有一分关怀跟慈悲,因为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一切修行人[若能]回[转]一切自心现[物]还为己体,见其实相,复其本性,[则]其智觉便[同]于[如来],如是便速能证得[身心]皆[圆]满光[明],得法性生身,成就自受用身[不动]不坏[道场],自受无量清净法乐;更能起而作大神变,能[于]自身之[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种种自在无碍神变,利乐有情。 诠论:这里两段经文,同是讲一心所现之力用,第一段为讲众生于一心所现,妄起分别之有限力用;诸位!你只要妄起分别,那么,你的能力就变成有限,束缚在意识的层面,第二段则讲佛及大菩萨返照万法为己心,返照万法为己心,有什么用?也就是说:你起贪心是多余的;你起嗔恨心是多余的;你起愚痴心是多余的,因为诸法本来没有,那都是你的心啊,你起这些贪、嗔、痴,其实都是心灵的负担,都是多余的,因为都是你的心,没有东西可以贪;没有东西可以嗔;也没有东西可以让你起愚痴啊!而成不思议无量的妙用。 又,于第二段中,[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这便是宗门中所谓的[全体];所以,有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你看禅宗多伟大!有一个在参学,来问:怎么样能够明心见性?这大悟的祖师告诉他:待你一口吞尽千江水,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做见性。一口能吞尽千江水,就表示一念之间具足万法,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做明心见性。而[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圆土],便是所谓的[起用]。又,[全体]为成自受用身,[起用]即成他受用身。 又,这里的[转物],更精确来讲,即是唯识所说的[得二转依],亦即转舍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为[大涅槃],转就是转识成智;舍就是舍掉一切烦恼跟所知障。以及转阿赖耶识中的所知障种子,而得清净[菩提]妙果,是为[二转依果];简单讲,若得二转依果,即是转第八识的二染污习气种子,而为大涅槃、无上菩提两种妙果——是为[转物]之深义。[转]字就是修行的关键,你要懂得转识成智,转染污为清净。所以,印光大师讲:什么是修行?断习气就算是修行,这个单刀直入就告诉你了,烦恼的习气愈来愈少;染污的习气愈来愈少;清净的种子愈来愈多,慈悲喜舍的这个心性愈来愈多,这个就是懂得转了,转烦恼,转所知,变成大涅槃,变成大菩提,这个就是二转依果。 第8.显示见性不分 这个见性不分,就是能所平等的意思,能见以及所见都是心,它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办法从物象当中剖析见性;我们的见性也不能离开物象。意思就是:能见、所见都是自体分。简单讲:见分跟相分来自于自体分,是平等不二的。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这一段是阿难把见性认为是现在前面,反过来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心,就是阿难误认为:见性在眼前,那么,见性在眼前,反过来可以看到我的身心;那么,佛陀说见性是真,我们身心复是何物?这一段就是阿难对佛没有究竟的理解跟体悟。 注释:[今此妙性现在我前]:你啊可能!曲解了佛意!蕅益大师《楞严文句》云:[阿难自从屈指飞光验见之处,已从分别心中变现出一种昭昭灵灵、凝然不动光景,顿在目前,唤作见性。]且因在目前,所以好象与身心是分开的两个个体。这可说是一种禅病;参禅者于此须留意焉。[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现在我前面的那个,就是我的真心;那么,反过头来,我这个身心是变成什么东西呢?若这个在我面前(亦即在我身外)的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那么我现今在与佛对答的这个身心,又是何物呢?阿难在前面是疑[见性]与[物]混杂在一起;现在则疑[见性]与[身心]分开、各有其体。[而今身心分别有实]:我现在这个身心,能分别而且有实在之功能。[彼见无别分辨我身]:然而那在我面前的见性,却毫无分别之功能以分辨我的身。这个是阿难自己体会的。[若实我心,令我今见]:如果那实在是我的真心的话,为何反而令我现今能见到它,而它却不能见我,这岂不是颠倒?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定是[我]的本[妙]之[性],而[今]我觉得[此妙性]正[现在我]的眼[前],而与我身分别为二。变成二个个体了,现在我前的见性是见性;身心是身心,把它分开来二个个体。若这个现在我身外的[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的话,则[我]现[今]在与佛问答的这个[身心],就反而不是我了;此身心既不是我,[复是何物?]这不是很奇怪吗?(这是第一点令我疑惑的); 然[而]现[今]这[身心]既能[分别]且[有实]体;相反的,[彼]在我面前之[见]性反而并[无]分[别]的能力以[分辨我]此[身]心,所以它好象又不是我的见性,(这是第二点令我疑惑的)。[若]彼[实]为[我]的真[心]的话,为何反而[令我]现[今]能[见]到它,而它却不能见到我,这岂不是颠倒吗?(这是第三点令我疑惑的)。又,为何那不能分别且不能见的[见性]是真[实]之[我,而]此能分别之[身]心反成为[非我]?非我就是:不是我。如是则[何殊](何异)于[如来先]前[所]斥[难]于我之[言:‘物能见我’]。(这是第四点令我困惑的)。[惟]愿如来[垂]赐[大慈,开]示启[发]我等[未悟]之人。 诠论:阿难由于闻前佛开示[见性有体],于是他在此,便依他的分别心去想象有一个灵明之体,这个就是最严重的,就是把见性观念化,这个是很可怕的!把见性实体化,把实在的内证功夫,变成一种微细的妄想心,变成一种观念,不是一种实证。所以,便依他的分别心,去想像一个灵明之体,而这个灵明之体又在他的前面,则在他面前(他不能再想象这灵明之体是在他身中,因他屡次被破斥执心在身内),且他对这灵明之体,不只是想象,更进而似有所见,仿佛确有此物现在其前;既有此见,阿难便把它当作真是他的见性,而不知实在是自心所幻,犹如阳焰、海市蜃楼、并无实性,然而渴鹿执以为实。参禅之士,常以业习力故,由自心所幻现,因而若有所见、若有所闻、若有所觉,尽皆如是。 师父一再跟你强调:就是佛菩萨现前,你都要如如不动,知道就好;感受就好;领解、领悟就好,不要夸大其辞;不要着相变成魔相。所以,见佛、见光、闻香,知道就好了。以前我就有看过印光大师的思想,还好读大学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我以前从这个宿舍要去,因为在大学里面,它有办同学的吃素的地方,开了四桌。然后那时候就知道要很精进的念佛,就边走边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很虔诚的,每天念佛。走过那个田园,因为我们抄捷径,要去吃午餐或是晚餐,只有我一个人,走到一半就闻到四周围都是香的,那个香气是很重的,比一般的烧香还香,那就:阿弥陀佛……因为我有看过印光大师的思想,所以,不会被这个境界所影响。又在大学的体育课的时候,在那个大操场,跑四百米,操场,还有篮球场,那时候也是很认真的在念佛,就在这个篮球场,他们在打篮球;我一辈子最不喜欢打篮球,篮板球抢不到,人家抢到,也不会给我;说实在话的,因为我从来不打篮球,打一打,运球。。。同学都笑我,一看就知道没打过篮球!表现得那么纯真,你看!人家一看就知道,因为也没兴趣!我身高又这么[高]!所以,每次上体育课,就在那边念佛。我们老师也习惯了,念佛念到一半,哇!又闻到那个香味。这是第二次喔,还不是第一次。有一次在宿舍,我们十一点就要关灯,到十点四十五的时候,就念佛,在十一点关灯的时候,别人有没有闻到,我不知道,我自己有闻到,又是一阵一阵,一直很香很香的味道又出来,也没有人点香啊,那种香也不是香水的香,根本就是世间没有的,像莲花的香一样的清香,你不会形容!但是,因为看过印光大师的思想,知道这个不能执着,继续精进,继续念佛,就是这样。所以,那个应该说:感应太多太多次了,还好我们有正法的思想,我们也不受影响,继续用功;证明极乐世界是实实在在的,确实存在的,感应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凡夫用凡夫的心要去推测佛的境界的,没办法的!所以,我们正知正见很重要的,有的人修得一点点感应,便夸大其辞了,这个就不好!所以,要降伏自我,不要被这个业力所转。 由自心所幻现的,因而若有所见、若有所闻、若有所觉,尽皆如是。若有此等境界,须知实是自心现幻,莫执以为实,更切忌以为己有所证。就是不能着相,不能着感应,千万不行!此事极关重要。若能如是觉知、信解,修行即离诸过,离诸过不困难,你只要离一切相,色、声、香、味、触、法,不会出问题的。复次,阿难虽见自心幻相,但仍不敢遽然完全肯定那就是他的见精,亦即,不敢猝然自以为自己真的[见性]了,真的亲见自己的本性,这是由于他的善根力故,觉得自己仍有疑惑,因此没有造成[未证说证]的大过。 诸位!末法时期,台语讲得最好:敢的人拿去吃!就是很多都犯过这个大妄语戒,自己说自己是观世音、文殊师利菩萨再来的,未证言证,他自己有通天的本领,是什么几地菩萨;诸位!你碰到这个啊,你千万不要被蛊惑、迷惑,你看到这个,未证也说证,自己就算很大的功夫,就像佛告诉我们的:是菩萨再来的,都怕人家知道了,哪有一直这样子宣扬?一直这样子广告的?没有人这样子的!所以,在这里要勉励诸位,出家、在家,千万不能未证说证,夸大其辞,造大妄语业,这个是无间地狱的! 在此他就提出自己的疑惑,求佛决疑。附及,末世禅者,很多象阿难这样见到些许多自心现的境界,便决然肯定,并向他人宣说他已[见性]或[开悟]了。阿难在此即为末世众生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读者善思念之。诸位!你只要如如不动,一切不着,就没事!你只要记住这一句话:一切不着就没事;着就有事! 经文:[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祗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注释:[既有方所,非无指示]:既然有一定的方向与所在,即非无可指陈表示的;亦即,就应该指得出来它确实存在哪个位置。[草树纤毫]:花草树木,乃至纤细的毫末。[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披],分也,开也,就是剖析的意思。你可以把这万物之象细细地披开、分析。诸位!《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有没有不同的含义?是有的!色不异空,就是把物质的现象界(就是色法),用分析的角度,你把它分析、剖析,你会发现:咦?慢慢的剖析,它竟然是空,这是叫做次第性的,用析空观来慢慢的让你了解,[同彼诸物,分明无惑]:就如同你能指陈其他那些物体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无丝毫疑惑之处;如指着说:这就是树,那就是池,一点没有什么可迟疑之处。 义贯:[佛告阿难:今汝所言],你的[见]性正现[在汝]面[前,是义非]是真[实。若]此见精[实]在[汝]面[前],且[汝实]在可以亲眼[见]到[者,则此见精]必定有个方所,此见精[既有]一定[方]向与[所]在,即[非无]可[指]陈表[示]者。[且]我[今与汝]皆[坐]于[祗陀林]中,于此可[遍观]树[林]河[渠,及与殿堂],乃至[上至日月,前对恒河]皆可一览无余。 [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便可以[举手]分明地[指陈]出[是]诸[种种]物[相],如:[阴]凉[者是]树[林,明]亮[者是日],侷(jú)[碍者是]墙[壁],开壑[通]达[者是]虚[空,如是乃至]花[草树]木及[纤]细之[毫]未,其体之[大小虽]各[殊]别,[但可](只要)[有形]体者,[无不]能一一[指]陈[着]实。同样的,[若必]定[其见]精显[现在汝]目[前,汝应]能[以手确实指陈]出来,究竟[何者是]你的[见]精?[阿难,当知]在我们当前的一切物象之中,[若]无形、无体的虚[空是]你的[见]精,虚空[既已成]为你的[见]精了,那么,[何者]还可说[是]虚[空]呢?我们现前便不应再有虚空了,然而我们现前确实是有虚空存在,因此说这虚空是你的见精,便不能成立。既然无形无体的虚空不能是你的见精,那么再假设,[若]有形有体的其他任何一[物是]你的[见]精,彼物[既已是]你的[见]精了,则[何者]仍[为]彼[物]?彼物应不再存在了。(然而我们现见彼物实仍存在,没有变成别的什么东西,因此说某物是你的见精,是不能成立的。)万一你若说你的见精是深藏在万象或某物之中,那么,[汝]便[可微细]地[披]分[剥]析[万]物之[象],而从其中分[析出]你那[精]纯、光[明]、清[净]、玄[妙]之[见元](见精),来[指陈]以[示]于[我],正如[同]你能指陈[彼诸物]体一样,清楚[分明]而[无]丝毫疑[惑]之处。 经文:[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这一段在告诉你:在万象当中,你绝对剖不出见精的,就是离物另外有一个见性。所以,这一段叫做显示见性不分,物象当下就是见性;见性当下就是物,不离物,也不即物;不是物,但是,不离物。佛言:如是,如是! 注释:[指皆是物,无是见者]:手所能指得到的,都是无情物,并无我所说的见精。这个就是[物中无见精],或[即物无见精]。在物象当中要剖析见性,是没办法的![如佛所说]:即上文佛说:[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乃至菩萨,亦不能……]:[乃至],超略之词。义即:即使是罗汉、辟支佛,乃至菩萨,也无法从万象当中披剥出精见,我们的见性。 义贯:[阿难言:我今于此]大[重阁讲堂,远洎](至)[恒河,上]则能[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手所能[指]得到的[皆是]无情[物],而[无]一样[是]我所说的[见]精[者](指不出来,就是物无见)。在物体的当下,要剖析出那个见性,叫做即物无见。[世尊],其次,正[如佛]方才[所说],我可微细披剥万象,把其中的见精分析出来,并指给世尊看,这点我实在做不到,意思是:指不出来。何[况我]仍是[有漏]的[初学声闻]之人,怎么有这样的神通能耐。莫说初学声闻,即使是得道的阿罗汉、辟支佛,[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析[出精]纯之[见]性,没办法的!令之[离]于[一切物]而[别有]能见之[自性](离物也找不到见性)。[佛]印可[言:如是。如是。] 就是(如你所说,即物无见性可得,离物亦无见性可得。) 经文:[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祗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祗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佛言:如是,如是。] 这个[何者非见]更是重要,哪一个不是你的见性?刚刚从物中要剖析见性,剖析不出来;现在佛反过头来:哪里不是你的见性?意思:处处都是你的见性。这一段换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没有一样不是见性。 义贯:[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一点也不错:[无有见精,离]于[一切物]象而[别](就是另外)[有自性]。换句话说:(离物无见性);这里就告诉我们:能见、所见是一不是二。然[则汝所指]之[是]诸[物之中]亦[无是见]性[者],就是(即物也无见性)。我[今复告汝]:现在[汝与如来]都[坐]在[祗陀林]的讲堂中,你今[更观]此[林苑,乃至]上及[日月],你可看到这[种种]物[象]皆各[殊]别,而你已说过,此诸物象中[必]定[无]有[见精]可[受汝所指]陈得出来,也就是(物中见性是不可得的);那么,[汝又]再进一步[发]挥阐[明]一下,[此诸物]象[中],到底[何者非]是你的[见]性? [阿难言:我实]在已[遍见此祗陀林],但却[不知是]万象之[中,何者]确定[非]我之[见]性。[何以故]?为什么呢?(这以下是阿难的真[参]了!)[若树]决定[非]是我的[见]性所及,(树中没有我的见性),那你怎么可以看到树呢?二者既无交集,[云何]我能[见树]?树里没有见性,你如何看到树呢?(因此说树中决定没有我的见性——物中无见——是不成立的。)反之,[若树即]是我的[见]性,与我的见性合一、不二,[复云何]具有[树]之形象,而非我身之形相?(因此说树即是我的见性——物中有见——也是不对的。) [如是乃至,若]虚[空非]我之[见]性所及(虚空中无见),则[云何]我能[见]虚[空]?虚空里面没有见性,你怎么能见到虚空呢?又[若]虚[空即]是我之[见]性,[复云何]具虚[空]之相,而非我之相?如果虚空就是我的见性,那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虚空?可见虚空不是我们的见性;虚空当中如果没有我们的见性,那你又如何可以见到虚空?所以,即也不对,离也不对;离也对,即也对,佛法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了!于是[我又]进一步如是[思惟]:于[是]诸[万象中],若[微细]加以开[发]显[明],则[无]一物而[非]我之[见]性[者](万象皆见,能见所见泯同为一。) 诸位!不能被文字所迷惑,这个[一]是绝对,它不是一二三四的一,这里一定要弄清楚!诸位!佛法讲:已过量超数量,好!诸位!把笔放下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观念:如果,这是泥土,我们把这个泥土切一切,捏一捏,一团、二团、三团,用世间人的观念就是可以数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小时候,在田埂里面挖出来那种泥土,这个就是世间人的观念。说:一加一等于多少?二。是不是?世间人所共识的,一加一等于二,现在开始来了,这个泥团,和第二个泥团加在一起,搅和在一起,重新雕塑,一加一等于多少?一,一加一等于一。你告诉世间人,一加一等于一,他会说你是疯子!我告诉你:数目是一种观念。知道吗?一加一加一……加到一百五十团,把所有的泥土统统加在一起,还是什么?那当然是一啊!一是观念、二是观念、三是观念、四是观念,所有的数目字都是观念。这个泥土的一本身并不可得。 有的人说:我的神识是一个。你的神识是一吗?神识可以讲一二三四五六七吗?诸位!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生过蛔虫?我小时候因为住的那个台北猪屠口,卫生还不是怎么好,吃下去那个有蛔虫的,所以,我小时候肚子里有蛔虫。别怕别怕,现在没有了,那个是小时候!我现在问了:你说我现在是一个生命吗?还是二个、是三个、是四个?我这里面如果有十条蛔虫,那十条蛔虫会蠕动,我是一条生命,那里面是十条蛔虫,你说生命总共多少条?包括我本身,是不是十一条?如果你要这样讨论的话,好!再来,我的细胞,如果把我所有身上的细胞,它细胞本身也有新陈代谢,你知道吗?那么,一个细胞当作是一个生命,你想想看,我这个色身叫做多少生命啊?是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可以讲的、可以讨论的? 识是妄,本来就不能讨论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所以,我们要了解,人死后,如果变成无量的臭虫;有的人这样写:如果臭虫死一半的话,灵魂就失去一半了!诸位!这个是方便说可以,方便度众生是可以的,譬如说:一个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那么,是不是我这一条灵魂,变成一万条灵魂呢?没有灵魂,你蚊子怎么活啊?所以,识是妄,不可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记得!识是妄,当体即空,不可以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以,你讲是一条生命,那是方便说。诸位!你全身有多少的虫啊?如果按照你这样讲的话,到哪里都犯戒啊。 你今天你重感冒,你得到滤过性病毒,感冒有病毒,你也不能打针啊!打针以后要杀死什么?要杀死细菌呢!你也不能吃药,吃药也会杀死细菌呢!你也不能呼吸,空气当中有没有细菌?当然有,因为我们鼻孔有黏膜啊!有扁桃腺啊!你扁桃腺为什么会发炎?它就是先锋部队嘛,抗拒病毒所产生的。所以,如果扁桃腺割掉的话,脑袋烧坏了都不知道!好!现在就有问题了,那你呼吸也杀众生啊;你打针也杀众生啊;你吃饭也杀众生啊! 佛陀告诉我们:这样论断就会很复杂,所以,佛陀定一个:不是用天眼的角度,只要肉眼看不到的,不算杀生。喔!那就ok了!所以,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比丘往生以后,全身都长虫,因为死了以后变成蛆,你知道吗?变成虫了。那些比丘僧团里面,没有一个人敢放火去烧这个比丘的尸体,没有人敢啊!大家都在那边犹豫的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尸体烂了、又臭了、又长虫了,他就搁在那个地方,大家都不敢火化,怕犯杀生戒。这个事情就去请示佛陀,佛陀就开示说:寄生者随人身而生,随人死而死。意思:随这个色身,它才有办法存活;随这个色身毁灭了,这个寄生虫统统没有了,佛陀说:烧即可以!这比丘,佛陀讲可以烧,才放火烧这个比丘的尸体,因为它是寄生虫。所以,这个不杀生,不是什么都不行,要看状况、情形、情况。所以,在这里就更加的分析给你听。 有一个女众很天才,她也很敢问,我也直接回答,她说:请问师父!我用那个避孕的,这样也算杀精虫了?用避孕的算杀精虫嘛!你看,问到多么的微细啊?你看,当法师多不简单啊,连这个问题都要回答!我吃这个避孕的,这样算不算杀生啊?我跟她讲:不算!这佛讲的,眼睛看不到,因为那个精虫,如果没有放大镜、显微镜来看,是看不到的,就 是说一点非常微细的,我们上生物课的时候,有个头,一个尾巴。所以,一个小学生问,说:师父,师父!人从哪里来?我说:人从变化而来的。他说:怎么可能?我说:弟弟!你没有听过精虫吗?他说:喔!有有有!跟小学生讲那么多干什么?直接回答比较快!所以,我们要了解佛陀的戒律,重视它的精神,还有重视它的事相是没有错;但是,超过人力的范围的,微细到眼睛看不到的,那就不算杀生了,这是佛经的律学上讲的。 [佛]印证[言: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无是见性,无非见性,不可思议。所以,万象皆见,能见所见泯同为一。现在师父已经讲过这个[一]的观念,一是幻,是没有实体可得,是概念,你要超越它,你要超越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观念,那么,所有的观念、语言、数字,都是善巧方便而已。 诠论:在此段中,阿难由于佛之方便示导已渐渐开解了实法;见性非[即物而有],亦非[离物而有]。因为见性非[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是故不依于物之[即]、[离]而成[有跟无]。又,阿难最后所说:[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这已经快接近即妄即真,一真法界的境界。但阿难于此无上理趣并还没悟了,只是由于佛之加持与引导,而渐起如是胜解。 经文:[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注释:[茫然不知是义终始]:[是义],即[物象之中无是见]及[物象之中无非见]。[终],此道理最终的归趣。[始],此道理最初始的由来。[一时惶悚,失其所守]:[惶],惊。[悚],惧。[所守],一向所信守者。一向所信守依据的道理都动摇了,不知所从,因而惶恐不安。因为都是用意识心。[魂虑变慴]:[魂],神识。[虑],心思。[变],惊动。[慴(shè慑)],惧。[无上法王]:[法王],即佛,以佛于法自在,故为法中之王;如世间之国王,于其国中自在,故称国王。[如所如说]:第一个[如],依据。第二个[如],真如。佛一切所说,都是依据其所自证的真如之理而说,故无妄说,无不实说。 诸位!这个说法就有本。所以,有一句话你必须注意:若不悟道,说法无本,就是你不开悟,你的讲经说法没有依据,你只能依据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经典念一念;前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万一注释错了,你也不知道,你说法无本啊!所以,大彻大悟对一个讲经说法的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不悟,就是不知道佛的心是什么?故无妄说,无不实说。 [不诳不妄]:[诳],欺骗。[妄],虚妄不实。妄语心是一种粗烦恼,这种烦恼连阿罗汉都已经断了,更何况是佛,是故佛一定是不会打妄语的。莫说佛不妄语,即使在家居士持五戒清净者,已能不妄语,更何况佛已于无量功德皆已成就,怎么还会妄语呢?其理甚明。故知佛语谛实,决定不虚。[四种不死]:末伽黎言:若依四种论,而一生不随便乱答人,死后便可生[不死天],其四种论为:[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如果有人问:万法为何?万法亦变亦恒、万法亦生亦灭、万法亦有亦无、万法亦增亦减。反正他一回答,就是模棱两可。其言皆两可,终无决定。他这个是没有见性了。其实此种议论即堕于[四句]中的[双亦],其病在于于理胡涂、不知分辨拣择,故模棱两可。这种议论很象古希腊的极端之怀疑论者,亦即诡辩学家,或不可知论者等之言论。 [矫乱论议]:[矫],诈也。[乱],紊乱。谓矫诈混淆是非之论。[无忝哀慕]:[忝(tiǎn)]辱,辜负。[哀],指如来之哀愍。[慕],指你们的仰慕。此谓不要辜负了如来对你们的哀愍,以及你们对圣道的仰慕之情。 义贯:[于是]与会之[大众]中尚[非]证[无学]地的有漏[者,闻佛此言], 即心下,[茫然不知是义]理最[终]之归趣及最初[始]之由来,始终都没有办法理解佛心。因而[一时]都惊[惶悚]惧,而顿[失其]一向[所]信[守]之理,因为以前都是用意识心,意识心被佛所呵叱,现在进不去也下不来,就哽在那边,不知怎么办。佛的心性未悟;可是,意识心又被呵叱:妄识非心无处、非真。莫知所从。[如来知其]神[魂]思[虑]惊[变慴]惧,故[心生怜愍],而[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佛为已成[无上]道之[法王],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故所作言论皆[是真实语],皆[如]其[所]证之真[如]实理而[说],从[不]欺[诳]、亦[不]虚[妄],并[非]如外道六师中之[末伽黎]所立之[四种]虚妄议论,谓依彼修即可生于[不死]天,彼所言说实是[矫]诈混[乱]是非之[论议;汝]等于佛所说须[谛]实[思惟]修行,方[无忝]负如来对你们的[哀]愍以及你们对圣道之仰[慕]之心。 诠论:阿难虽已渐渐领会自己所说的[物象之中无是见性],及[物象之中无非见性],不能离物,但也不是物。然而那多半是如来一步步引导摄化的结果;所以据实而言,阿难现在只是比较不那么执着,比较不[迷妄],什么叫迷妄?你只要定位就迷妄;一定怎么样就迷妄;执,这样就是迷妄,我们就是把自己这个四大定位成[我],那么,一切痛苦、执着,统统颠倒了!且其目前所解、所言,亦有一半是情势所引,故离自悟亲证现量境界,尚有一段距离。以其顿失一向所守,如人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故如来安慰他们,且开示他们说如来不妄语,而如来所说的[无是见、无非见],为示诸法之实相,大异于外道之不定论者,切不可混为一谈,因为如来的[物中无是见],是为了[遣妄](就是破妄执);把执拿掉,清净自性就显。[物中无非见]为遣妄之后之[还真],令皆入一真如实相。 诸位!佛法就是这样,二个阶段:第一个,彻底否定缘起的假相;第二个阶段,彻底肯定真心的存在;第三、回归当下,否定、肯定同时,回归当下,一念之间全部具足。有一个人来到讲堂问:师父!我看了[涅槃]是不生不灭,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师父!能不能用善巧方便,把不生不灭快速一点的让我理解呢?我说:很简单!不生不灭怎么解呢?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就是不生不灭。 令即入一真如实相,然妄执不破,真不可入,是故先遣。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就是破妄显真,统统是告诉你这个。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