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2014/9/3   热度:828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四川大学宗教学系 陈 兵
太虚大师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他于佛法获大总持智,以此智慧判别整理全体佛法,努力适应新时代社会人心,应对现代思潮,提出以“人间佛教”为旗帜的佛教革命思想。他视野广阔,学识渊博,通达内外学,可谓永明延寿以来第一人,厥功甚伟,笔者曾以“人间佛教开生路,正法得延五百年”赞之,应非溢美。
太虚大师思想极其广大深厚,作为大乘教义重要方面的净土观,是大师全体佛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专讲过有关净土的重要经典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弥勒上生经》、《药师经》、《维摩经》等,有专论净土的文章多篇,其他许多讲录、文章中,也多有关于净土的文字。本文拟就这些资料,对太虚大师的净土观作一梳理整合。
一、净土非一,皆唯心造
提到净土,一般认为就是净土宗信徒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实则法界中净土极多。大师在《佛说无量寿经要义》中解释说,净土有二义,其一,“谓此国土,其受有乐无苦,其行有善无染,乃极庄严净妙无上清净之依处也。”其二,“谓菩萨因中依众生心修种种清净之行,而使众生世界清净,以严净此不净国土令净”。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国土之行。菩萨初发心,即为普度一切众生,然后完全以众生之心为心而修行,《维摩经》云:“若菩萨修净佛国行,当何所依?依众生心;所谓众生心净则国土净。”诸菩萨为转众生恶业成净行故,率众同修净行,一国如此,一国安全;世界如此,则全世界和平。菩萨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心而修行,净化一切众生心,此行即为净佛国土之行。菩萨发心修行,皆为净佛国土;诸大乘佛法,皆是净土法门。净土乃大乘教义独有,小乘教法或缺。
净土之义甚为普遍,清净国土、种种清净世界、种种清净依处,皆名净土。从竖的角度(不同层次)观,有三种净土之义:
1.变化净土。即天台教四种净土中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净土。此为佛菩萨应六道凡夫与二乘贤圣之机,所示现的清净佛土。为六道凡夫而现者,如佛应在天则天有净土道场,乃至地狱、鬼、畜无不有佛示现其中,有佛所安居之佛土。佛变化身应在人道,则变化土亦在人中。应二乘圣者及三贤、四加行菩萨之机者,亦为变化身土,唯转增胜妙,谓之胜应身土。
2.受用土。即受用果报之谓,指佛菩萨以净因成就的实报庄严净土,分自受用、他受用两种。他受用净土,即菩萨所缘无边相好之身,无边庄严之土,如《华严经》所描述的华藏世界,此乃佛随菩萨所证,非佛自受,然唯有登地菩萨能可了知。自受用净土,谓佛自己所享用的净土,唯佛与佛乃能证之,以无垢清净庵摩罗识、四智相应为其体性。
3.法性土。亦名常寂光土,即诸法平等真如法性,人初地时能证少分,至于佛位证乃圆满。诸法从本以来之清净自性,非从佛净而净,是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名法性净土。凡愚如此,菩萨、佛亦如此,乃至一草一木一微尘,亦无不如此,无不自性清净。然必佛智乃能圆证,故亦名佛净土。
三种净土义,统摄一切佛法,人此法门,则一切法无不包含。修人天乘法,则得凡圣同居净土;修二乘法,则得方便有余净土;修大乘菩萨行,则得实报庄严净土及常寂光净土。修法华行则成法华净土,修密宗行则人密严净土,修禅宗行人自性清净土。净土一门,能统摄大小乘世出世法因果,罄无不尽。
从横的角度(空间)论,十方皆有净土,如大乘经中所说西方极乐净土、东方药师琉璃净土、上方众香净土,乃至十方世界种种净土。极乐世界,仅为十方净土之一,不过总集十方净土之胜,而现为西方净土耳。
作为佛果功德的净土,为众生树立了建设理想世界的典范、信仰归投的目标,大乘各种法门,都以归向佛果功德为本。大师在《中国佛学》中说:众生生死流转,烦恼业障深重,而佛已功德清净圆满;以此清净圆满功德,可以对治众生的惑业重障。我们如依佛陀的功德庄严为加持,即易生起归向清净佛刹之心。以佛果的依正功德为归向,即演成净土宗;摄佛果依正功德为自己,即转为密宗。
净土的主要意义,是接引众生往生彼土,为学佛者提供命终后的究竟归宿及学佛修行的最佳环境。大师在《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中说:
所谓净土摄受,是由佛菩萨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愿力而
方便摄受下位众生,使其至临命终时,往生而不退转。所以我们
修行净土,好比欲去净土中留学一样。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说“净土法门最重之点,即在摄诸众生令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说,净土,是为已发心修行而一生未能证圣果的人,因怕转身容易退堕,或不免堕三恶道流转生死,失去一生的功行,因此从诸佛菩萨所示居的净土,使众生持念一佛或一菩萨的名号,仗彼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使其往生彼土,令其得不退转,免堕六道轮回,这是净土缘起的真意义。故《起信论》称净土为“胜方便”,《十住毗婆沙论》说为“易行道”。
往生净土之行门,本通于十方一切佛菩萨之净土,不是只有西方净土一门,如佛言:“十方净土,随念往生”,如经中所说的东方药师净土、不动佛净土、弥勒净土等。从敦煌石室的发现看,唐代以前中国流行的净土法门,并非只有西方净土,药师净土、地藏净土、千手观音净土等也颇流行,归心往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者尤火。对此世界的学佛者而言,最重要者为净土宗人所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唐代以后西方净土法门越来越兴盛。大师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中,对经论中多劝人求生西方净土而较少劝生他方净土的原因,作了解释。
第一,从许多经论看,极乐净土为初地菩萨所见之净土,依据有二:一、《华严经》说娑婆世界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日夜,极乐一劫又为某世界一日夜,如是进行至第九重之某世界一劫,第十重普贤所住之佛世界一日夜。故娑婆世界进一步,即为极乐世界,可明极乐为初地之净土。二、《楞伽经》记龙树菩萨“得初欢喜地,往生极乐国”,故知极乐为初地菩萨所证之净土。此净土与地前内外凡邻近,为未人地前菩萨或初发心之一切凡夫所最容易亲近观想而求往生者。
第二,由普贤愿而往生于极乐世界,更有一重要义:愿力摄受。经中说阿弥陀佛最重要之点,乃在他于因地中广发取净土摄有情之誓愿,并未显及其他六度万行,只说如何发大誓愿,成此净土,摄受十方众生。其他亦必各修其因行方得往生,然不如弥陀净土专以发愿而成。其净土之果由誓愿成功,故修其净土之因行,特重誓愿。依愿修行,修到初地,当然往生,但亦可依誓愿之力往生,但愿不切,决不往生。
净土之清净庄严,唯是净心所造,乃净心中所现。大师在《维摩诘经释会纪闻》中说:法净则智净,智净则心净,心净则德净,即转众生浊、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五浊为五净。融行归心,一切唯心。“净心为因,净土为果,净众生心得佛土净”。又,从大乘如来藏学看来,净与秽,唯在一心之迷悟。因迷佛与众生平等不二之真性,起惑造业,业果相续,则成各类众生世界。心若悟,则所有一切世界众生业果限量,当下超脱;一切众生,同于诸佛法身,现前众生世界,即是诸佛净土。
《大乘宗地图释》说:修净土,不是心外取法,不同于一般宗教之求生天国等,执心外有法。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以心为生不生之转枢。是心是佛,谓理佛性为依正庄严之本,佛身土功德庄严摄归即心自性之法身佛,以心真如即是法身佛故;此法身佛身土通于佛与众生,在佛位,此心之功德身土如是,在众生位,此心之功德身土亦如是,无增无减。是心作佛者,由无漏种渐渐增长而至圆满,以显究极之行佛性。心乃万法总相,摄六识等,第六识乃净土法门之出发点,由六识领受净土宗教义,观佛土的依正庄严,明白佛与众生心性不二、法身佛土的道理,由此建立对净土教的决定信心,发愿往生。净土法门所讲佛土的依正庄严,主要是有相的化身佛或他受用佛的依正庄严,不是无相不可言说的法性身土。故依是心是佛的原理,由六识起是心作佛的行,观净土依正庄严及修三慧行得力,即可感化佛接引往生,往往有临终蒙光接引往生者。《唯识之净土》以唯识学四缘生诸法,解释往生净土的原理:
依佛菩萨悲愿力所现依正庄严为增上缘,起自心清净心而变
起自心净土。此自心净土与弥陀净土,清净相应,成为共变净土,
故得往生极乐净土中。摄持于弥陀愿力故,即得永不退转于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土庄严、往生净土,与般若真空无相之说,岂非矛盾?这是学习教理者往往会提出的问题。大师在《观弥勒上生经讲要》中解答这种疑惑说:
研究空宗般若者,明一切法皆空,如心经?“诸法皆空”,与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便以为一切净土皆空无有。研究唯识学者则认为一切唯心,净土非实有。生此疑者,未知佛法一贯之理相通而不相背。佛法明空,是即有而空,以一切法皆因缘所生而有,如幻如化无自性故;以物质论,原子、电子皆不能成最后之单位,以众业因缘和合而现。以其无自性,明一切法空;以其因缘生,明一切法有;缘生故性空,性空故缘生。由此则净土非无,并不碍皆空也。又唯识者,非离去现前人世别有唯心、唯识,乃明即此众缘所生之天地万物皆唯心识,都非越出心识之外故,皆受此心识功用之变化影响故,故曰万法唯识,是故唯心唯识而空,亦不碍净土之有也。《金刚经讲录》中说:佛问须菩提:“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答言:“不也。”何以故?因为菩萨自行已办,自性净土本来清净,何用庄严?然自行虽已成办,化众当实有其行,众生是菩萨之佛土,化众即为庄严其佛土,其形相虽示现庄严,而亦不宜取眷其形相,故菩萨所谓庄严,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佛复告须菩提:“诸大菩萨云何修庄严佛土行?”当知佛土本来无德不备,无累不净,应以如是无所得妙观、无所住妙慧,生起清净心,无取无着,无妄分别,于六根、六尘、六识皆无所住,则生无上金刚般若妙净明心,而佛土庄严矣。
净土虽然庄严清净,为佛教徒向往的归宿,但秽土如我等所居娑婆世界者,按佛经说在宇宙中为苦难最多的世界,此世界的菩萨因堪能忍受污秽及众苦,故名堪忍,即是梵语娑婆之义。但污秽、苦难,在大乘看来正是种植菩提树、结出般若果的良田沃土。大师在《维摩诘经释会纪闻》中指出,若修净佛国行,而只自住于清净报土中,不观没在苦海中的苦恼众生而发大悲心深垂救济,焉得有此修净佛国行之菩萨!如《悲华经》所说:阿弥陀佛,观世音、文殊师利等菩萨,皆释尊于过去劝发菩提心者,彼皆发愿取清净土,唯独释尊愿常生秽土救苦众生,为什么?
净土虽亦能令苦恼众生慕之而求往生,但诸众生没在苦中,
又安知有净佛国土而求往生也哉!悲愿深重,任其艰巨,故为诸
佛共钦赞为大悲芬陀利华。
又,诸净土中,无贫穷等患,故亦无六度之德;无八难,故亦无除八难法;无无德者,亦无济无德之善根;不需四摄法成就众生,故亦无成就众生之四摄法。六度四摄,皆净土所无,而为秽恶之土所专有。过患实为功德之本,故大悲勇猛之士,正须常住浊世,恒修胜行,如《无量寿经》所言,在此土修一日一夜之善,能抵净土中修行百千劫,孰不应欣此奇遇而精进为之哉!当今此世界险乱困苦至极,大师希望学佛者皆发大悲愿,绍隆佛志,勇敢承担起改造此娑婆秽土的重任,勿徒求自了。
二、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
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净土宗法门,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不仅净土宗祖师积极倡导,各宗大德亦莫不推尊提倡。净土宗之兴盛,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重要方面,出了印光、夏莲居等大德,直到今天,汉传佛教徒中,修习净土法门者犹占多数。太虚大师虽然被作为主要弘扬法相唯识学、提倡人间佛教的新派代表,非净土宗大德,但对传统的净土法门提倡颇力,与被推尊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师为知交。他有不少关于净土念佛的专论和开示,如《佛说无量寿经要义》、《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往生净土论讲要》、《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等,其他讲修持的文字中一般也都谈到净土法门,其所说颇为详尽切实。讲西方净土,是大师有关净土的说法中讲得最多的。在《无量寿经要义》中,他由衷赞叹:
净土法门,深大圆广,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
吾人对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随顺阿弥陀佛,发如是愿,自利利人,
超此恶世,直入极乐,得不退转;行菩萨道,广化一切众生,皆使离
一切苦,得究竟乐。此则修弥陀净土之大胜利也,吾人岂可忽诸!
西方净土法门之殊胜,主要在于往生即出轮回,得不退转。大师在《阿弥陀经讲要》中说:凡是往生西方的一切众生,都是不退转;而一切众生企求往生西方之目的亦在此不退转,此为往生净土最要义。《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说,发菩提心者虽可决定成佛,但依通常教门,要经三大阿僧课劫之长时间,历五十五位或四十五位之阶梯,行舍头目脑髓种种难行之事,故有退转之虞,因此需要速疾成佛之方便,以鼓励其萎弱畏退之心。净土宗横超三界,乃为应修菩萨行者此一要求而设的方便,虽言简便速疾可以横超,不过是超此世界而迁移一较便于修行的环境而已,并非往生即已成佛,仍须历位修习增进,以求圆满断智功德,方成佛果。平常所谓横超、竖超,其义并不准确。凡夫虽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因带有漏业故,不能算出三界,不过彼世界环境好,有胜缘增上,使其易进不退而已。但与诸法门比较而言,净土念佛法门最为稳当,百丈禅师即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当知一切法门,皆不离念佛,杂想纷飞众苦交逼之有情,虽知念念不忘佛之义,而未能真得念念不忘佛,无常一到,未免随业流转,乃教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之法门,仗弥陀大愿,临终一生极乐,得与诸佛菩萨常会一处,胜缘增上,使之心心念念不忘失佛,直趋无上正觉,此尤稳当中之稳当也。
对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大师作了明白的解释,他强调念佛人须明白念佛往生的根本道理,然后再发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异说动摇。《念佛往生的原理》说:五种不可思议力中的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得到、不必要问用功的程度的。佛经中说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果真信佛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这样容易,为什么其他的经中说: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萨,成就定慧,人初地时才能往生净土呢?那是就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而说的;若就不可思议力来说,就不然了,虽没有成就善根,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就有了分。举例说,如有一富翁立有一遗嘱,说他所有财产用以帮助全世界的残疾人,那么凡是残疾人,就有享用富翁遗嘱财产的份了。发愿往生极乐的人,就有了极乐的份,也是这样。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所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说:照世间法止恶行善,固然获得福报,后世为好人或上天作神等,但总在三界轮回之中,福尽还堕,罪灭复升,时上时下,头出头没,终是危险!若要真实离苦得乐;求一万全之策,只有一个念佛法门,更没有再好了。平日知道止恶行善,更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往生。为什么?
因为阿弥陀佛原来造彼世界,并非专为自己享受快乐,是要接引十方苦恼的众生去同享快乐的。他既有此心愿,我们若又发心求往生,则佛的心与众生心两相感应,就如打电报一样,这边发机,那边就知道了,不费多少时间,又不需走一步路,只要你念他,他就决定来接你去生。以此言之,阿弥陀佛的大愿,譬如大轮船、大火车,不信念佛的人,是不肯上他的船和车,信念佛的人,如上了轮船、火车,无论什么不中用的人,卧在船车内不作一点事,也就到了。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是千稳万当,不问上中下三等人都能修行的。
净土法门通常以信愿行三法为纲宗,太虚大师讲净土修持也以此为宗要,首先强调信愿为往生之因、能否往生的关键。《大乘宗地图释》说,净土宗法,重在愿心,只需切信其法而发深愿,誓必往生净土,乃至十恶重业,但凭愿力亦能往生。若无坚深信愿,虽慧福具足亦不能往生。故带业众生可由信愿往生,未具善根功德亦可发愿。由此愿力往生之特点,而得成净土极方便之法门,由信此法门而发愿,由愿起行,为此宗之要义。在《往生净土论讲要》中,他对信愿行要义作了阐释,开示了切实的修持方法:
一、信。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义。
1.信自心。又有三义。第一须信吾人本心无始无终无灭,持续而恒,随缘而转,虽死非断,虽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由业受身,身还造业,非一死所能了,生死苦长,升沉变亟,冥冥三涂,有幽囚宰烹之可惧,是故当怀深忧远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光阴容易虚度,故曰:“此心不向今身了,更向何身了此心”。第二须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佛性,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佛德之藏,若遇善友开导,皈依佛法僧宝,信从佛正法门,恳勤修习,必能证得。故曰:“劝君买棹江头去,定卜月明载满船。”《大乘起信论别说》云:
念佛法门,正由依真如如来功德藏——即心自性同体三宝,
及大乘别相三宝之信心为根本。
不明此心此理,则虽一句阿弥陀佛,亦殊未易持诵;若得明彻即心自性之大乘体、自体相用头头圆显、念念全彰,则随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即是竖常横遍之如来法界藏身。
第三须信吾人无始以来,亦曾生天作人,夙生必曾值遇诸佛菩萨贤圣众,承事供养,种植善根,所以今生得闻佛法,发起信愿之心。虽由迷昧不自觉知,须信常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是故应发勇猛精进之心,立坚决深固之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无感不应,无机不摄,吾人果能敬信修习,佛菩萨必救度接引。观历代往生净土僧俗男女等,皆以夙生善根力故,现生敬信修习力故,诸佛菩萨救度接引力故,已皆往生安乐净土,成大菩萨;我亦如是,有愿必成。故曰:“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卑生退屈。”
2.信佛土。有二义。第一须信阿弥陀佛于过去久远世中,与吾人同为凡夫,从佛出家,发菩提心,立深宏誓愿,积功立行,生生不退。依其本因地中行愿力故,及其所教化成熟诸众生善根力故,遂成极乐净土,与诸共愿行者同生其中而成无上正等真觉,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第二须信由此娑婆世界之西,过十万亿佛土,确确实实有一安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化之净土,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洎清净大海中无量无数菩萨圣贤僧众,常共围绕,听佛说法,依佛修行证果,化身十方摄诸有缘同归乐土。往生者净莲化身,不由胎爱,虽随功行而有九晶之别,但一经往生,皆得永脱生死轮回之苦,终成大觉圆满之佛。一经花开见佛,皆得衣食如意,成无量寿,身心自由,游无量刹。风林水鸟,常演法音,大士圣众,共为善友。至安至乐,至美至善,至明至净,至真至常,故名无量光寿佛极安乐净土。
3.信法门。有三义。第一须信此念佛往生法门,乃释迦牟尼佛口亲说,弥勒菩萨、舍利弗阿罗汉、韦提希皇后等之所亲闻;阿难陀阿罗汉亲承佛旨之所结集流传;即今《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是也。其余劝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刹之经论,散见大藏,不可胜纪。佛说《无量寿经》时,舍利佛等大阿罗汉,弥勒等大菩萨,及诸天诸神人非人等无量数众÷皆发愿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时,韦提希皇后依之修持,当即往生安乐土。佛说《阿弥陀经》时,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无数佛土诸佛,同声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此五浊恶世娑婆界中,说此最方便殊胜之法门。历代祖师圣贤善信称扬修习得往生成效者,更难悉数,故应信此法门最真最尊。第二须信此念佛往生法门,下至极恶众生皆可修证,上至等觉大士亦应修证。盖下下品及铁莲花生者,即造五逆、十恶应堕三恶道中者,闻此法门起信发愿修行,亦得往生。其中品生者,即能持五戒、行十善,或更稍修禅定,当生人道、神道、欲界天中者,闻此法门起信发愿修行而得往生。观往生净土圣贤录中,自大圣大贤以至YIN女、屠户、鸟兽鱼虫,皆有往生者。其上中品生者,即欢喜地至远行地之菩萨,上上品生者,即不动地至等觉地之菩萨,《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亦发愿往生,故应信此法门最广最盛。第三须信此念佛往生法门,其理性虽不可穷尽,其功德虽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本因地中,曾发诸方世界有称念其名者即为护持摄受接引往生之宏愿,故《阿弥陀经》佛说:执此名号,一心不乱,即自知得生净土。但须心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执持不忘,即得具足无穷尽之理性及不可思议之功德。且更有最易行之道,但须每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尽十呼吸,亦决定往生得不退地。故名此法门为横超三界法门,一超直到如来地,非若从其余法门修证者,初持戒修善以超三恶道,次修禅定以超欲界,次修般若以超色、无色界,尚未能人菩萨正定聚位,中间多迂滞回堕之虞,岂若此门即得顿超三界乎?故应信此法门最易最妙。
二、愿。谓往生极乐的坚固愿望。《往生净土论讲要》说,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阿弥陀佛誓愿之中有欲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之愿,是彼国土已含有摄受十方世界众生发愿往生之力,如磁含有吸铁之力,故愿生净土者,决定得生。平常得生净土,须至初地菩萨方能成就自他受用净土,其所成之净土乃由修行至其地位自然而成,非一发愿即可往生。欲生极乐净土,不需修满净土之因,可但由发愿即得往生,即五不思议中之愿力不思议。有愿故,功有所归,心有所专;功有所归,则功不散失,如钱有绳,钱不散失。心有所专——发愿往生西方,则心专注于西方净土,则摄散归定。
世人有因恶报现前,怖畏惊悸而求生净土者;有因饥寒困苦生活之逼迫而求生净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恼而求生净土者;皆以避苦趋乐之心理,为往生净土之动机。细考诸佛建立净土、释迦世尊说净土法门,虽附有令众生厌苦欣乐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说净土之本意。凡夫众生避苦趣乐之心,志在快乐,不求永断生死。佛之本意,在为真正发大乘菩萨心者安立宣说,此类众生不求来世福报安乐,不图自了三界生死苦恼,而为发普度一切众生发愿往生。故发愿往生,最好如经中所言,发菩提心宏誓愿,愿为普度众生、庄严国土而求往生,非仅仅为个人永享安乐。人问明代蒲益大师有何愿?师答:有二愿:一、愿以所修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二、愿生净土已,成就不退,而入地狱普度一切众生。这说明修净土者,若以凡夫避苦趣乐之心、二乘自了之心以求往生,则不与佛本愿相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说:菩萨不为自己安乐而生净土,乃为亲近佛菩萨得不退转故而生净土,为分身十方普利众生而生净土。譬如吾人在不良善之社会、不安宁之国土,不能安心学习;若见某国秩序安谧、社会良好、学校完善,乃赴之留学,则容易学成,学成归国工作,改善祖国。菩萨生净土亦复如是,以五浊恶世,难如愿成就,故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而求便于修行、较快成就。
三、行。即修行、实行,分通、正、助三行。
1.通行。即《观经》所说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敬事师长,救护生灵。二者归依三宝,持戒修善。三者存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心,信因知果。此三种行,为信佛教者通常之行,实为做人、尽责之事。
2。正行。即念阿弥陀佛,有觉性念、观相念、持名念三种念法。念佛之“念”,是忆念、心念,非仅口念。大师《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中指出,许多念佛人只知口念不解心念,不能算真实念佛。应知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德念佛、实相念佛,皆要以佛为境,与心相应;由明了佛果境界而念念专注佛果境界,明记不昧不忘,是心念佛,是心即佛,方能算是真实念佛。
大师指出,据古今贤哲修行之经验,至简至妙者,无过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复有三种:
第一每日定课念:复有二种:
(1)于每晨起身、盥漱之后,于佛像或佛经之前,面西正立,唱皈依佛,一拜;皈依法,一拜;皈依僧,一拜;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唱南无弥勒菩萨,一拜;唱南无普贤菩萨,一拜;三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拜;然后或长跪、或端坐、或仍正立;或出声朗念、或澄,b默念“阿弥陀佛”四字,随气长短,尽十口气。念毕,再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拜;昌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唱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又诵发愿偈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
萨为伴侣。
然后随作他事,所费不过十分钟。依此日日行之有恒,命终决定往生安养。如行役于外,不能供像礼拜,当向西合掌立礼,惟念阿弥陀佛而诵偈回向,不可或缺。
(2)于每月随定几时几次,用数珠记数念之,每日定课念几百声、几千声、或几万声不等,须以渐能增加不可减少为要。每时起讫礼拜唱诵如上。日日行之有恒,命终决定往生安养。
第二恒时随缘念,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一切缘,作一切事,行住坐卧,语默动止,见闻觉知,色声味触,心有所思,意有所观,即摄六根以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杀生而不能救,当念南无阿弥陀佛,度其识神而往安乐。若遇病人而不能护,当念南无阿弥陀佛,释其悲痛而生安乐,并须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佛愿力,劝其专念求生。若遇休闲,当念南无阿弥陀佛,令心宁静而勿游思乱想。若遇劳苦,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令精进而得成就安息。总之,须令南无阿弥陀佛之净念终身、时时相继不断,此颇不易行,最好兼修每日定课,此外乃修此恒时随缘念,则千稳百当矣。
第三克期取证念。休息世缘,舍离人事,或独自己,或共善友,或于佛寺,或于静室,或定一日乃至七日、一七日乃至七七日、数月乃至一年、数年乃至终身,礼敬佛法,忏除业障,兼诵往生净土经典及诸大乘经律,心心发愿往生极乐,昼夜六时长坐、经行,专念阿弥陀佛,克期念成一心不乱,亲证念佛三昧,现前即得了了常见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常会一处,则未舍娑婆之报,已证极乐之果矣。已修前之二行者,能于每年结一念佛七行之,尤好。
《南普陀访太虚上人记》载大师教人念佛法要曰:念佛,行住坐卧、默念、低声念、高声念均可,必须恭敬诚恳,字字分明,行之既久,定能自蒙感应。由此乱心减杀而生定力,由定力而生智慧,由智慧而除烦恼了生死,往生净土,即所谓念佛三昧也。古来贤圣得念佛三昧而了生死往生净土者多矣,此法易行,较之禅功又少流弊。惟要每日有恒,不宜间断,无事时多念佛号,有事时但能诚恳十念,亦无不可。应起居有时,饮食有节,戒除昏睡,不间断功课。须调适身体,起居睡眠,均有一定,不得贪睡及起居无时。每日例课,勿论闲忙必须实行,不可间断。须知吾人日常用功,即为临终之用。人当临终时,所有业缘均随感而至,生西、坠落,争此片刻,危险万状。平日用功到家,此时定赖三圣接引之力,自能不被牵掣而得往生极乐。故平日不可不用功,用功不可不有恒,做到纯熟,临终自能镇定,一心不乱,决定生西。
3.助行。随喜随力修布施,所谓刻印经书、造塑佛像、立寺修斋、饭僧放生、建桥筑路、赈饥济贫、恤孤养老、救灾护病、灯明船渡、茶水汤药等等财物布施,修自孝父母教人孝父母,自护国家教人护国家,自受三皈教人受三皈,自持五戒教人持五戒,自念阿弥陀佛教人念阿弥陀佛,自诵大乘经典教人诵大乘经典,乃至开大法会、建大法幢等等法布施。凡有善利,无不兴崇,而一一皆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不求人天福报,则万善同归净土矣。
太虚大师关于净土法门的开示,皆依据净土经典,与历代莲宗祖师、当时印光大师等的说法无异,是很正统的传统净土法门。从大师的有关开示看,他完全够得上近现代杰出的莲宗大德。
三、兜率净土
与专弘西方净土的莲宗大德不同,太虚大师对求生弥勒菩萨兜率净土,亦特别提倡,虽然论述不多,但常与劝导往生西方净土置于同等地位,甚至认为兜率净土法门比西方净土摄机更为普遍。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说,以前像法时代,可从三昧门而进修波罗密门;在今末法时代,当以陀罗尼门为众生学佛之方便,他如专修求生极乐净土或?兜率内院,亦与持咒相同;如不能持咒,便可专持弥陀圣号或称弥勒佛名,皆可随愿往生,以其皆含有誓愿摄受之意,持名号与持咒同也。此皆如来为应种种时机而设善巧方便,实有不思议者。《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说,今各宗通行之净土门,以西方极乐与兜率内院为最广。上生兜率内院以亲近弥勒,则声闻众亦可依归;“故诸净土门又以兜率净土摄机为普遍焉”。《律禅密净四行论》说:律、禅、密,皆不易修证,“唯净土行则若极乐、若内院等,皆许以称念若弥陀若弥勒等圣号即可往生,一经往生即不退堕,其行极易。故于此行门一生决信,心即安定,既不虑所行之不能达所愿,则身虽未往生而心已等于往生者之安乐自.在”。《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说,在中国除西方极乐净土外,凭佛力往生而真能使菩提心保持不退者,就是弥勒兜率净土的法门。《观弥勒菩萨上生经讲要》劝人:
兜率变化土为等觉大士示现作众人之归依处,一生即得不
退,是故欲生净土,唯此最宜。愿诸大众,发愿上生皆得不退转!
凡发大心之士,勉之!勉之!
该讲座及《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一文中,总结兜率净土的殊胜为三点:
1.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但何方净土与此界众生最为有缘,则未易知。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将来于此土作佛,教化此土众生,特现兜率净土与此界众生结缘,故应发愿往生兜率亲近弥勒。
2.兜率净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为变化净土,在同处同界,即与此处此界众生有殊胜缘,最易度。他方净土泛摄十方众生,而此专摄此土欲界众生。
3.弥勒由人而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习福德成办,若使人类德业增胜、社会进化,成为清净安乐人世,因此可早感弥勒下生成佛,亦即为刱造人间净土也。
兜率净土的具体修习法门,具如《弥勒上生经》所说,第一要修十善、六度等行,第二要爱敬无上菩提心,第三要发愿为弥勒弟子,这三个条件是修兜率净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习而达到往生兜率净土之愿者,有三等九品的区别:第一等是修六度行者,通于四众佛子,但不必修得十分高胜,只要已发心修习六度,便可往生;若六度齐修,则上品上生;修三、四度则上品中生;修一、二度则上品下生。第二等是四众佛子及天龙八部等,发愿求生兜率,或修持戒行,或闻名欢喜,或礼拜供养,具修四种,即得中品上生;修二、三种或一、二种,即得中品中生或中品下生。若善力不足,现世不能上生,来生亦得生人天善处。第三等是犯戒造恶业的人,由闻弥勒佛名,至心忏悔,发愿往生,本应堕苦处,而由愿力,临命终时亦得弥勒接引往生。
修行虽有三等九品的差别,但一生内院,不论何等何品之人,皆得见佛闻法,证不退转,菩提心和菩萨行只有增长永无退失,且于将来贤劫之中,常随千佛下生,说法教化。这是兜率净土比较其他净土殊胜的地方。如往生极乐净土,唯上品生可见佛闻大乘法,中晶则证二乘果,若下品生,须更修若干劫方得见佛闻法。而兜率净土若得往生,皆可见佛闻法;一见相好,一闻佛法,就可使菩提心永无退失,证不退转菩萨位,故所获之果最为殊胜。
又,弥勒菩萨是候补释迦佛位的,释迦佛曾把自己未完的伟业和未度尽的众生,都付嘱与弥勒护念摄受,所以我们在释迦佛法中的人,不论修习何行何种法门,皆在弥勒加护之中。即修求生其他净土法门,或因愿力不足,或因行力未充,不得往生,皆可由弥勒佛之力,助导往生。是故十方如来虽皆可为我们之皈依处,而弥勒如来实为普遍的总皈依处。如谈弥陀净土的大《阿弥陀经》,谈药师净土的《药师经》等,都有弥勒菩萨在内,这正表显弥勒是总持一切的。因此,在释迦佛法中的人,若发愿皈依弥勒佛,无论修习何种法门,自然比较容易得成。发了菩提心和修菩萨行,若欲保持不失,继续增长,莫善于皈依弥勒,以弥勒为依止处。或修十善,六度行,或爱敬菩提心,或持戒,或修观、乃至或闻名欢喜,或礼拜恭敬,都可以获得弥勒护念加持,使菩提心和菩萨行不退而增长。
严格地说,太虚大师提倡求生的兜率净土,只适应一类根机,未必有西方净土摄机之广。对于具足五戒十善、有一定禅定工夫的人,尤其像太虚大师这样三学具足的出家僧众,求生兜率,是为甚易。但人中能具足这些条件,能随愿往生兜率者,恐怕不多。古人有言:善人往生兜率、极乐皆易,恶人往生极乐则易、兜率则难。此所谓善人,起码指具十善者,此类人在学佛人中有多少,需要统计研究,在今天的中国大概不会太多。何况兜率净土并不保证往生即得永出轮回、永不退转,而极乐净土特以造五逆十恶的恶人亦得往生,一往生即永出轮回、永不退转为殊胜。故求生西方净土者,总是比求生兜率净土者多得多。
四,人间净土的建设
太虚大师是一位极具现实关怀的大乘菩萨僧,怀有“以佛法的道理来改造社会”的热肠悲愿,其净土思想中最突出的,是现实人间净土的建设。他有《建设人间净土论》、《创造人间净土》等文章专论人间净土,其他讲录文字中也多有关于人间净土建设的内容。建设人间净土,是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重要内容。
大师以《佛说起世因本经》所言北郁单越洲为佛教理想之人间净土的典范,经中说这是一小世界四大洲最上、最妙、最高、最胜之处。郁单越洲的净,首先表现在生存环境的清净优美,这些清净优美,都较接近于地球人居住的环境,可以在地球上实现,可谓改造地球生存环境的样板。大师在引经文描述的该洲环境之美时,每段所加按语,都说明这些都是地球可能经人为改造而达到的,有些已经部分由科技成果实现。如经中先说彼洲有无量山,山中有种种树,出种种香,平原洲渚皆生青色香草,有种种杂色果树,树有种种香等,按语谓“佛每说一境界,先说土田与树木花草,可知佛甚注意花园式之生活也”。经中说彼洲有种种鸟,鸣声和雅,山中种种河,其水澄清,众花覆上,河岸有种种树林,众宝妙船等,按语云:
各佛经对人生最重香、色、音乐,感动人处,改变人性,每靠音
乐树及花鸟说法,可谓改造环境最圆满了。
又彼洲人民,居住于树下,按语谓此即科学家设计的公共伞盖。彼洲人做饭时“烧以火珠,不假薪碳”,按语谓“明明是现在电煤气灶了”。彼洲无厕所等诸杂秽物,按语谓“是用机器法洗水洗粪了”。彼洲树上生甘果,按语谓即是果实机器、饮果汁机器。其音乐林中有种种乐器,人们饮食完毕后至林中尽情娱乐歌舞,按语谓是指大同乐园共用机器厂。器树“即是今机器支管也”,众杂果树即是“种种机器管”,从其果边随心而出种种乐器“像自动八音盒”;雨当下之处即没地中即“此地下水道也”。等等。
第二,郁单越洲的优美环境,是彼洲人清净心的增上果报,如彼洲树林名安住,按语谓“说心安的众生才有住此地的幸福”,“唯安仁之人乃可住也”。其池名“善现”,池水清凉、柔软、洁净、甘美,按语谓“言此世界人性善妙,世界乃现耳。一争杀即不现也”。池南园苑名普贤,按语谓“人皆尧舜仙佛,性皆贤善也”。又有园名善华,“言善心开花”。河名易人道,“言人易入善道”。河水无有波浪,谓“人无烦恼”,总之,彼洲的优美环境,“是人性和环境同时改造”。
第三,郁单越洲人民皆自然行十善,寿命千岁,命终皆当上生诸天善处。按语云:“此言今人能行十善,即变为郁洲也。”
第四,经言郁单越洲“人皆一类、一形、一色”,形状相貌没有美丑之别,按语谓“此条甚要”,是言人种进化,淘汰劣种,今格尔通的优生学,正是讲此事。
郁单越洲的四大优胜,并非神话,是现在地球人类可以逐步实现的,是中国先民向往的大同世界,与共产党人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颇为相近。这种理想人间的建设,按佛法及大师之意,当然要发达科技,改造环境,改造人种,延长人寿,但更为根本的,是人心的净化。而净化人心,需赖佛法僧三宝,此三宝不仅指住世三宝——佛教教团,而且指人,b的自性三宝:
然吾人之人间,亦即为理性之佛、法、僧也。盖吾人灵动觉知
能造作能摄持之心识,即佛之潜性也;吾人内分之根身、心识,外
分之器界、国家,内外分所起之身,语行业,即法之元型也;佛觉转
乎诸法,法集现乎心佛,和合为身、为家、为国、为群、为人间、为宇
宙之无量众,即僧之本能也。
不过吾人未了达此本来如是之三德相,以致由迷人迷,造业感果,匍匐三界,流浪五趣,集为此恶浊之人间。然三途剧苦,诸天耽乐,五趣中惟人趣最能端心静虑,趋向菩提。知佛、法、僧德实为人间本具,欲令生发增长,转恶浊人间为善净之人间,须归依已获成就的佛、法、僧为胜增上缘,依佛十善等法而行,与三乘贤圣僧为友,即为造成人间净土之因缘。由三皈、十善以得生命资产安全,亦由生命资产安全以行三皈十善,损伏惑业,增长善业,招善觉心,现为人间净土。《创造人间净土》文中说:
净土非自然而成就的,亦非神所造成的,是由人等多数有情
类起好的心,据此好心而求得明确之知识,发为正当之思想,更见
诸种种合理的行为,由此行为继续不断地作出种种善的事业,其
结果乃成为良好之社会与优美之世界。故此诸净土之何由而成
功,在佛典中都有确切之答复。所谓一草一木,以至一行星、一太
阳、皆为无量数因缘关系集合而成,其发动处为人等各有情类之
心的力量。以心的力量即为各种的思想知识等等,及其发挥为各
种学术,造成各种事业,积之既久,因满果熟,即成一优美良善之
社会,或一清净庄严之国土。
大师对那种不知将自己所居人间改造为净土,只求逃离此恶浊世界而往生他方净土的人,进行了批评,说这是“为一部分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净土行”,此类人与不知建设自己的祖国,而艳羡美国之丰乐,只求脱离中国籍而赴美做美国人的人相同。皆由意志薄弱,或于净土所以然之理不曾究竟明白,故有此举。遍观一切事物,无不从众缘时时变化,而推原事物之变化,其出发点都在人心的力量:
既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创造净土本能,人人能发
造成此土为净土之胜愿,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间可造成为净土,固
无须离开此龌龊之社会而另求一清净之社会也。质言之,今此人
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
因缘,逐步进行,久之久之,此浊恶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
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
对创造人间净土的净土行,即具体的方法,大师有诸多开示,如《维摩诘经释会纪闻》说,出家者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现生求证四沙门果,住持如来清净律仪,为世福田,生人净信。在家者当敬事三尊,振兴众善,摄受眷属,饶益众人。“但须不昧本菩提心,则出家、在家所行者皆菩萨道,莫非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而修净土行者也。”又依据经义,强调人间净土的建设,非可仅由个人一己心灵的净化所能达到,净土乃所有地球人的社会业——共业所造成,“多个自顾自之个人,虽聚处亦不能成社会业;凡社会果,必须化成共同心理、共同生活、共同行动、而有大众相和合之关系,乃能成社会业以刱建清净之国土”。故须带动世人,同究佛理,共明佛谛,依佛法净化自心,净化社会,净化环境,使每个人自觉改造,从日常生活行为上转变到最深处,将污秽的转为清洁,乖戾的变成和善,紊乱的整成条理,散漫浑浊的变为严肃清明,养成清净的、严肃的、规律的、和善的习惯,使身之行动、口之言语,皆合于理。久之,由此善良习惯改转内心之七情、六欲、三毒等,使整个心识结构成为清净纯善的。心身清净一分,即世界清净一分;使此心彻底清净光明,则心为佛心,身为佛身,世界为清净安乐之佛国净土。
在这个经济虽然迅速发展而人心却迅速退化,社会环境的污秽成为公害的今天,大师关于建设人间净土的教诫,更显出其不朽的价值,不但需要佛教徒身体力行,而且也应引起社会人士的广泛重视。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