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袁了凡传


2014/9/4    热度:612   

 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袁了凡传

   【袁了凡传】

  卍新纂续藏经第八十八册《居士传》

  袁了凡。名黄。江南吴江人。故字学海。幼孤业医。

  有术者孔生。善皇极数。推了凡命。劝令习儒书曰。

  明年当补诸生。后以贡生为知县。终五十二岁。然无子。

  了凡之先赘嘉善殳氏。遂补嘉善县学生。既而贡太学。

  其考校名次廪米斗石之数悉符孔生悬记语。

  顷之访云谷禅师于栖霞。与云谷坐对一室。三昼夜不瞑。

  云谷异之曰。子昼夜中不起妄想。入道不难也。了凡曰。

  吾生平有孔生者悬记之。既验矣。

  荣辱生死其有定数审矣。知妄想之无益也。息之久矣。云谷曰。

  吾以豪杰之士待子。不知子之为凡夫也。

  人之生固前有定数焉。然大善大恶之人则皆非前数之所得定也。

  子二十年坐孔生算中。不得一毫转动。凡夫哉。

  曰然则定数可变乎。云谷曰。命自我造。福自己求。

  一切福田不离自性。反躬内省感无不通。何为其不可变也。

  孔生悬记汝者何。试说之。了凡以告。云谷曰。

  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了凡自忖良久曰。不应也。

  好逸恶劳。恃才矜名。多言善怒喜洁嗜饮之数者。

  俱非载福之基也。云谷曰。人苦不知非。子知非。子即痛刷之。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何前数之不可变也。了凡韪其言。

  肃容再拜曰谨受教。因为疏。发己过于佛前。

  誓立功行三千以自赎。云谷于是授以功过格。教以准提咒。

  谓曰。事天立命。须于何思何虑时。实信天人合一之理。

  于此起善行。是真善行。于此言感通。是真感通。

  孟子论立命曰。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

  曰夭寿则一切顺逆该之矣。曰修则一切过恶不容姑忍矣。

  曰俟则一切觊觎一切将迎皆当剃绝矣。到此地位。纤毫不动。

  求即无求。不离有欲之中。直造先天之境。汝今未能。

  但持准提咒无令间断。持至纯熟。

  持而不持不持而持。日用应缘念头不动则灵验矣。是日更字了凡。

  自后终日兢兢。暗室独处战惕倍至。

  遇人憎毁恬然容受不校也。其明年为隆庆四年举于乡。

  自言行履未纯。检身多悔。积十余年而前所誓三千行始满。

  复誓再行三千行。无何生子俨。又三年后所誓满。

  复誓行一万行。后四年为万历十四年成进士。授宝坻知县。

  了凡自为诸生。好学问。通古今之务。

  象纬律算兵政河渠之说靡不晓练。其在官孜孜求利民。治绩甚着。

  而终以善行迟久未完自疚责。一夕梦神告曰。

  减粮一事万行完矣。初宝坻田赋每亩二分三厘七毫。

  了凡为区画利病。请于上官得减至一分四厘六毫。

  神人所言指此也。县数被潦。乃[泳-永+(虍-七+(一/八/八/目))]三坌河筑堤以御之。

  又令民沿海岸植柳。海水挟沙上。遇柳而淤。

  久之成堤。治沟塍。课耕种。旷土日辟。省诸徭役以便民。

  后七年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会朝鲜被倭难。来乞师经略。

  宋应昌奏了凡军前赞画兼督朝鲜兵。

  提督李如松以封贡绐倭。倭信之不设备。如松遂袭。破倭于平壤。

  了凡面折如松不应行诡道。亏损国体。

  而如松麾下又杀平民为首功。了凡争之强。如松怒。独引兵而东。

  倭袭了凡。了凡击却之。而如松军果败。思脱罪。

  更以十罪劾了凡。而了凡旋以拾遗被议。削籍归。

  居常诵持经咒习禅观。日有课程。公私遽冗。未尝暂辍。

  初与僧幻予.密藏议刻小本藏经。阅数年事颇集。

  遂于佛前发愿云。黄自无始以来。迷失真性。枉受轮回。

  今幸生人道。诚心忏悔破戒障道重罪。勤修种种善道。

  睹诸众生现溺苦海。不愿生天独受乐趣。

  睹诸众生昏迷颠倒。不愿证声闻缘觉自超三界。但愿诸佛怜我。

  贤圣助我。即赐神丹或逢仙草。证五通仙果。

  住五浊恶世。救度众生。力持大法永不息灭。又愿得六神通。

  智慧顿开。辩才无量。一切法门靡不精进。

  世间众艺高擅古今。使外道阐提垂首折伏。作如来之金汤。

  护正法于无尽。发愿已。书之册。为唱导焉。

  家不富而好施。岁捐米数百石。饭僧居其大半。余施穷乏者。

  曰传佛法者僧也。吾故急焉。妻贤助之施。亦自记功行。

  不能书。以鹅翎茎渍朱逐日标历本。

  或见了凡积功少即颦蹙。尝为子制絮衣。了凡曰何不用棉。

  曰欲得余钱以衣冻者耳。了凡喜曰。若能是。不患此子无禄矣。

  家居十余年。卒年七十四。喜宗朝追叙征倭功。

  赠尚宝司少卿。着诫子文行于世。其积善篇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然其真假端曲是非半满大小难易。

  当深辨也。何谓真假。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

  利己者私。私则为假。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原之士。

  类以为善。其次则取边幅自守者。

  至言大而行不揜者弃之矣。然圣人思狂者与狷者而以原人为德贼。

  是流俗之取舍与圣人反也。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YIN与圣人同是非。不与世俗同取舍。

  有志积善者慎无徇流俗之耳目也。但于己心隐微默默自洗涤。

  默默自检点。如其纯为济世之心则为端。

  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为爱人之心则为端。

  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何谓是非。

  鲁国之法有赎人于诸侯者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之曰。

  自今以往无赎人于诸侯者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以牛。

  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者矣。

  故知人之为善不论见行而论流极。现行善其流足害人。

  非善也。现行似未尽善。而其流足以济人。非不善也。

  何谓半满。易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是如贮物于器焉。

  勤而贮之。日积而满。懈而不贮则不满也。此一说也。

  昔有女子入寺施钱二文。主僧亲为忏悔。及后入宫。

  回施千金。主僧令其徒回向而已。女子问其故。僧曰。

  前者施心甚虔。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则有间矣。

  此千金为半。二文为满也。钟离授丹于吕仙。

  点铁成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误五百年后人。吾不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满矣。又一说也。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

  心着于善终身勤厉止于半善。譬如以财施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

  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

  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灾。

  苟此心未忘。虽施万镒福不满也。又一说也。何谓大小。

  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吏呈善恶二录。

  恶录盈庭。善录如箸而已。以称平之。则善录重而衡仰。

  恶录轻而衡低。仲达问何书重如是。

  吏曰朝廷尝大兴工役。造三山桥。君上疏谏止之。此疏稿也。仲达曰。

  某虽言之。未见从。于事何补。吏曰。虽未见从。

  君一念之仁已被万民。善力大矣。故知善在天下国家。虽少而大。

  若在一身。虽多亦小。何谓难易。

  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夫子告樊迟为仁曰。先难。若难舍处能舍。

  难忍处能忍。斯可贵矣。善量无穷。义类亦众。

  有志力行推而广之。其改过篇曰。夫造福远灾。

  未论行善先宜改过。然改过有机。其机在心。第一要发耻心。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以能用耻则圣贤。不能用耻则禽兽。

  几希之间。其危甚矣。第二要发畏心。日月在上。

  鬼神难欺。虽在隐微。实昭鉴之。一念悔悟真诚。

  足涤百年宿秽。譬如幽谷。一灯才照。积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

  贵于能改。但人命无常。一息不属。欲改无由。

  可为哀痛。第三要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

  若有刻不能安之。心如毒蛇螫指。疾速斩除。不肯姑待。

  此风雷之益也。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如前日杀生。

  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就事而改。强制于外。

  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

  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于心不安。

  且其在彼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骨入髓。

  而其在己珍馔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

  何为戕物亏仁造虚妄业。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

  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无尤人之圣贤。行有不得。悉以自反。

  谤毁之来。欢然受赐。且闻谤不怒。虽谗焰灼天。如火焚空。

  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言力辩。如蚕作茧。

  自取缠绵。不惟无益。兼有大损。其余种种过恶。

  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日明。过将自止。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

  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过端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

  时时正念现前。邪念即起污染不上。

  如太阳当空魍魉自遁。如红炉炙炭雪点自消。此精一之正传。

  乃执中之大道。如斩毒树直断其根。枝枝而求。叶叶而摘。

  祇益自劳。终成迷复。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纔动即觉。

  觉之即无。苟未能然。则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

  随事以禁之。发愿痛改。明须良朋提撕。幽须鬼神证明。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

  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冤雠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

  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

  或梦幡幢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

  画而不进。义理无穷。功行无穷。

  昔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是宜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才俊不少。

  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总由冒昧因循空过一生。

  不可不深思而自勉也。俨后亦成进士。

  终高要知县(吴江志.冯开之集.丹桂籍.密藏禅师遗稿附录)。

  知归子曰。了凡既殁百有余年。而功过格盛传于世。

  世之欲善者虑无不知效法了凡。

  然求如了凡之真诚恳至。由浅既深。未数数也。

  或疑了凡喜以祸福因果导人。为不知德本。予窃非之。莲华经曰。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孟子于齐梁诸君。

  往往即好色好货好乐好台池鸟兽田猎游观。纳之归大道。

  谓非袁氏之旨耶。贤智立言因时。而制权各有至苦之心。

  又各有其生平得力之故。未必尽同。考了凡行事。

  其始盖亦因欣羡而生趋向者。

  乃其后遂若饥食渴饮之不可缺焉。何其诚也。后又得读其诫子文。敬其志。

  删其要而论之。乐善君子当有取焉。

  汪大绅云。带业修行中一个有力量人。为袁氏之学者。须识得佛氏十善五戒六度万行。与道家太上感应。皆是圣人作易开物成务之旨。方不至堕落。不然饶你做到转轮王。一朝堕落。终为牛领中虱虫耳。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