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之特色


2014/9/3    热度:336   

净土宗之特色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前 言
  所谓「特色」,即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净土宗之特色,即是净土宗特有之教义判释,为不共圣道诸宗,超胜余佛净土,而能纯粹彻底彰显「弥陀救度」之法门者。
  其理论根据即是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名为「念佛往生愿」;此愿为愿中之王,根本之愿,以总为别,独称「本愿」。
  一切善恶凡夫,只要称名念佛,自然乘佛本愿;现生永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命终直入弥陀报土速证佛果。故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众。
  不假万行回向,横超品位阶级;胜易圆顿,不可思议;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具体言之,开为四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本宗之「传承」,完全依据净土宗之大成者──唐朝高僧善导大师。
  「本愿称名」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结论言: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凡夫入报」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以问答释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谨恭录「经文」、「祖释」为证,并各附「补充说明」于后。
  一、本愿称名(十五则)
  经文
  1.《大经》「本愿文」(第十八愿)(《大经》第二五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祖释
  2.善导大师《观经疏》「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一页):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3.善导大师《观念法门》「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五四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4.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九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经文
  5.《大经》「本愿偈」(《大经》第六四页):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观经》「本愿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六七页):
  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7.《观经》「付嘱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七○页):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8.《小经》「本愿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七八页):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祖 释
  9.龙树菩萨《易行品》「本愿称名」之文(《易行品要义》第一三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10.天亲菩萨《往生论》「本愿偈」(《往生论注要义》第七页):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11.善导大师《观经疏》「本愿称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七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12.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称名」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九页):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13.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称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八页):
  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
  14.法照大师《五会赞》「本愿称名」之偈: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15.法然上人《选择集》「本愿称名」之文:
  弥陀如来为普摄于一切,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法然上人全集》第三○页)
  本愿意唯在众生,专称弥陀名,而本愿中更无余行。(《法然上人全集》第三六页)
  称名念佛是彼佛本愿行也,故修之者,乘彼佛愿,必得往生也。(《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五页)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一二页)
  二、凡夫入报(七一则)
  祖释
  1.善导大师《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五页):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经 文
  2.《大经》「必至灭度」之文(《大经》第二四页):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3.《无量寿如来会》「证大涅盘」之文(《大经》第一二四页):
  设我成佛,国中有情,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菩提。
  4.《大经》「住正定聚」之文(《大经》第五七页):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5.《无量寿如来会》「到涅盘处」之文(《大经》第一二四页):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盘处;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6.《大经》「受乐无染」之文(《大经》第二九页):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7.《大经》「相好如佛」之文(《大经》第二五页):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8.《大经》「一生补处」之文(《大经》第六六页):
  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9.《大经》「次如弥勒」之文(《大经》第一○九页):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
  10.《大阿弥陀经》「次如弥勒」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
  前后供养,无央数诸佛,以次如弥勒,皆当作佛。
  11.《大阿弥陀经》「相好如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12.《大阿弥陀经》「说法如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
  说经行道皆如佛。
  13.《庄严经》「恶机成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一页):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14.《庄严经》「证同弥陀」之文(《大经》第一二二页):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生。
  15.《大经》「升道无极」之文(《大经》第七五页):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16.《平等觉经》「往生报土」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
  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
  17.《无量寿经》「最尊第一」之文(《大经》第三九页):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18.《大阿弥陀经》「诸佛不及」之文(《大经》第三九页):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19.《大阿弥陀经》「诸佛之王」之文(《大经》第一二六页):
  阿弥陀佛,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20.《大经》「国如涅盘」之文(《大经》第一九页):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21.《大经经》「超踰十方」之文(《大经》第三七页):
  其佛国土,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22.《大经》「依正涅盘」之文(《大经》第五二页):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23.《无量寿如来会》「无差别相」之文:
  极乐国土,所有众生,无差别相;顺余方俗,有人天名。
  24.《大阿弥陀经》「同证涅盘」之文:
  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生阿弥陀佛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便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饮食。
  其身体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亦非天上人之身体;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甚姝好无比。
  25.《涅盘经》「虚无即是如来」之文:
  真解脱者即是虚无,虚无之身者即是如来。
  26.《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清净报土」之文:
  汝当生处,是阿弥陀佛清净报土,莲华化生,常见诸佛,证诸法忍,寿命无量百千劫数,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常佑护。
  祖释
  27.天亲菩萨《往生论》「妙境界相」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二页):
  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
  28.天亲菩萨《往生论》「不虚作住持」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三页):
  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29.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皆得往生」之文(《论注要义》第六四页):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30.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所念弥陀,即是实相」之文(《论注要义》第六七页):
  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
  31.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皆得清净法身」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三四页):
  安乐净土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
  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以安乐国土清净性成就故。
  32.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眷属平等」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四四页):
  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33.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大乘平等」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四六页):
  我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
  34.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皆从如来生」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五六页):
  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尸,喻之如海。
  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35.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触光破闇」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八八页):
  彼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触之者,无明黑闇,终必消除。
  36.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毕竟同得寂灭」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七七页):
  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
  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
  37.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平等一相」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九一页):
  诸天共器,饭有随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详金砾之旨。
  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38.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超越十地」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一页):
  《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
  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
  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
  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39.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利生自在」之偈(《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三二页):
  安乐佛国诸菩萨,夫可宣说随智慧,于己万物亡我所,净若莲华不受尘。
  往来进止若泛舟,利安为务舍适莫,彼己犹空断二想,燃智慧炬照长夜。
  三明六通皆已足,菩萨万行贯心眼,如是功德无边量,是故至心头面礼。
  40.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证果平等」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三二页):
  安乐声闻菩萨众,人天智慧咸洞达,身相庄严无殊异,但顺他方故列名。
  颜容端正无可比,精微妙躯非人天,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41.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悉住定聚」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一三二页):
  敢能得生安乐国,皆悉住于正定聚,邪定不定其国无,诸佛咸赞故顶礼。
  42.道绰大师《安乐集》「报佛报土」之文(《安乐集要义》第一三页):
  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
  43.善导大师《观经疏》「报佛报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一页):
  《大乘同性经》(卷下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
  44.善导大师《法事赞》「无上涅盘」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四六五页):
  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盘。
  45.善导大师《观经疏》「往生证果」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三页):
  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
  46.善导大师《观经疏》「西方寂静」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一四九页):
  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
  大悲熏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
  47.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超诸佛剎」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三页):
  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
  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剎最为精。
  48.善导大师《法事赞》「称名入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三七页):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49.善导大师《法事赞》「直入涅盘」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七八页):
  佛使二十五菩萨,一切时来常护念;
  毕命直入涅盘城,直心实行佛迎来。
  50.善导大师《法事赞》「证得法身」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二七页):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51.善导大师《法事赞》「六识自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三五页):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52.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十地自然」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九页):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53.善导大师《般舟赞》「一入即证」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四六页):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54.善导大师《般舟赞》「毕竟逍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五四页):
  一到弥陀赡养国,毕竟逍遥即涅盘;
  涅盘庄严处处满,见色闻香罪障除。
  55.善导大师《般舟赞》「念念证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九一页):
  一入涅盘常住国,彻穷后际更何忧;
  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行愿自然成。
  56.善导大师《般舟赞》「毕竟不退」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四九页):
  一念之间入佛会,三界六道永除名;
  三明六通皆自在,毕竟不退证无为。
  57.善导大师《般舟赞》「安乐无为」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七五页):
  忽忆地狱长时苦,不舍须臾忘安乐;
  安乐佛国无为地,毕竟安身实是精。
  58.善导大师《般舟赞》「相好同佛」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六○页):
  佛与圣众身金色,光光相照心相知;
  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
  59.善导大师《般舟赞》「超证常伦」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七九页):
  极乐众生见闻益,超证常伦诸地上。
  60.善导大师《般舟赞》「一到即受」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六八页):
  一到即受清虚乐,清虚即是涅盘因。
  61.善导大师《般舟赞》「入涅盘门」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四○○页):
  念念回心生净土,毕命入彼涅盘门。
  62.善导大师《般舟赞》「念佛涅盘」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八四页):
  念佛即是涅盘门。
  63.法照大师《五会法事赞》「具通自在」之偈: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64.法照大师《五会法事赞》「悟道证真」之偈:
  众生随佛到西方,微尘故业自消亡;
  如来愿力亲加被,闻法悟道证真常。
  65.法照大师《五会法事赞》「华台念佛」之偈:
  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劳诸善业, 华台端坐念弥陀。
  66.法照大师《五会法事赞》「自然成觉」之偈:
  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67.法照大师《五会法事赞》「还同法身」之偈: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68.藕益大师《弥陀要解》「光寿同佛」之文:
  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69.藕益大师《弥陀要解》「超位登极」之文:
  凡夫例登补处,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超尽四十一因位。
  70. 藕益大师《灵峰宗论》「横超十地」之文: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须方便自横超。
  71.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光寿同佛」之文:
  若生西方,则与佛光寿,同一无量无边矣。
  72.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入报同佛」之文: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
  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73.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横超十地」之文: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74.法然上人「凡夫入报」之文:
  我立净土宗之元意,为显示凡夫往生报土也。
  我依善导释义,建立宗门,以明凡夫生报土之义也。(《法然上人全集》第四九○页)
  一切善恶凡夫,依口称念佛,往生无漏报土,是弥陀化身之善导和尚所解释也。(《法然上人全集》第四七六页)
  称此名号者,得万行万善之功德,相应因位之本愿,而蒙迎接;故以本愿不思议之力,须臾之间生于报土,剎那之程开无生之悟,有何可疑耶!(《法然上人全集》 第六○九页)
  言「十方众生」者:漏于诸佛教化之常没众生也,怜愍此等众生,诸佛之慈悲与阿弥陀佛之慈悲相同,此约「总愿」;若约「别愿」时,则阿弥陀佛之慈悲胜诸佛之慈悲。其故者:依「常没众生以十声一声之称名功力,往生无漏报土」之愿也,阿弥陀佛名号之胜余佛名号,亦是因位之本愿所建立之名号故超胜也,若不如是,则不成报土之生因,而与诸佛之名号同。(《法然上人全集》 第五四三页)
  三、平生业成(三一则)
  经文
  1.《大经》「即得往生」之文(《大经》第五八页):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2.《观经》「摄取不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四页):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3.《观经》「芬陀利华」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五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4.《小经》「临终佛迎」之文: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5.《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临终佛迎」之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
  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
  祖释
  6.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平生业成」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六八页):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
  7.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秽土假名人」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二八页):
  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
  8.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同一念佛」之文(《往生论注要义》第九○页):
  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
  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
  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9.善导大师《观经疏》「圣众庄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七页):
  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10.善导大师《观经疏》「愿愿唯明专念」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六页):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11.善导大师《往生礼赞》「称念必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九页):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12.善导大师《观经疏》「念佛皆往」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页):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
  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13.善导大师《观经疏》「念佛易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一页):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
  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14.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七九页):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
  15.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摄取不舍,故名弥陀」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四八二页):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6.善导大师《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页):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7.善导大师《观经疏》「机法二种深信」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四四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8.善导大师《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五一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19.善导大师《观经疏》「正念直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五六页):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20.善导大师《观经疏》「立即得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一八一页):
  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21.善导大师《观经疏》「心行具足、平生业成」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五九页):
  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22.善导大师《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八三页):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23.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三辈唯劝专念」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五四页):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
  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24.善导大师《往生礼赞》「百即百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七九、四八○页):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25.善导大师《观经疏》「增上缘」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二○五页):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26.善导大师《观念法门》「诸佛舒舌」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六○页):
  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27.善导《观经疏》「芬陀利华」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六页):
  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今生既蒙此益,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
  28.善导大师《般舟赞》「平生业成」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九二页):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
  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
  厌则娑婆永隔,欣则极乐常居;
  隔则六道因亡,轮回之果自灭;
  因果既亡,则形名顿绝也。
  29.藕益大师《弥陀要解》「平生业成」之文:
  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
  30.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平生业成」之文: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31.法然上人「平生业成,临终来迎」之文(《法然上人全集》第四三○页):
  明知:非临终正念故有来迎,由来迎故临终正念也。
  凡平生之时已成往生行业之人,临终必得圣众来迎;
  已得来迎之时,即由佛力住正念也。
  四、现生不退(一○则)
  经文
  1.《大经》「现生不退」之文(《大经》第五八页):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2.《无量寿如来会》「现生不退」之文: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
  3.《小经》「现生不退」之文: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祖释
  4.龙树菩萨《易行品》「现生不退」之偈: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易行品要义》第六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易行品要义》第一三页)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易行品要义》第一四页)
  5.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现生不退」之文(《论注要义》第二一页):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
  6.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现生不退」之文(《论注要义》第八九页):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7.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断得证」之文(《论注要义》第八一页):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
  8.善导大师《往生礼赞》「现生不退」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八页):
  真形光明遍法界,蒙光触者心不退。
  9.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现生不退」之文: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则虽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
  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10.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他力速得」之文(《论注要义》第一二○ ~ 一二二页):
  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