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根本发心


2014/9/4    热度:198   

学佛根本发心

 

  学佛就是要发菩提心,成佛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一个佛弟子的根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世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引导、帮助众生成佛。《法华经》上讲:“佛说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即使证得声闻、缘觉果位,自利利他仍不圆满,他的智慧慈悲威神力、报身报土等功德根本不能与佛相比。所以大智舍利弗才会在法华会上后悔,重新发心,走成佛的路。

  只有发起菩提心,才能成为一个大乘行者,才能成办佛果。大小乘的区分就在发心,而不在法的高低大小。即使是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具足其他的功德,但已经是佛子,超出了二乘,就象王子虽小,也比王公百官尊贵。有个小沙弥与阿罗汉师父的公案:小沙弥承事师父,两人同行,这时小沙弥生起一念“不学小乘,要成佛”的心,神通自在的阿罗汉立刻觉知,马上恭敬地请小沙弥在前面走,并自己背包。仅仅是一念心的功德就有这样大。具有菩提心的人所作的任何善业,即使是念一声佛,或者施给鸟兽一口食物,都是在种成佛的因,功德犹如虚空无量无边。

  发心是善法的源头,能生发一切善法。《正摄法经》讲:“由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发起菩提心,就象打开了心性的宝藏,内心会光明清净,慈悲博大;信心坚定,勇猛进取,荷负起济世利人的使命;众生也敬仰亲近,感受到喜悦宁静,愿意接受引导、感化。如果心发不起来,遇事就会不愿承担,因循推脱乃至逃避,做一做就疲乏了,生病了;慢慢地生命就没了动力,枯萎堕落。

  菩提心尊贵无比,经论上说“要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善修习”。我们虽然学的是大乘佛法,但如果仅仅知道菩提心的名字,或者只是简单地发心发愿,并不会有真正的菩提心,必须依次渐修。菩提心的基础是出离心:要对生死轮回深生怖畏,视三界如火宅,一心求出离。有了出离心,推己及人,观察众生皆在生死苦海中,发愿救度,策发菩提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介绍了两种殊胜的发心教授,即七因果教授与自他相换法。七因果教授是依七个步骤修心:(1)知母;(2)念恩;(3)报恩;(4)悦意慈;(5)大悲;(6)增上意乐;(7)菩提心。从知母到大悲修利他心,发起增上意乐,为利他而希求成佛,即为菩提心。第二种自他相换法是利根的修心法,就是把贪著自利、不愿利他的心,通过自他相换,生起爱他胜己之心。有了这样的愿心,策励进一步受菩萨戒,广修六度四摄等万行,方能成就菩提。

  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还须结合现实缘起找到落实的目标、下手处。自己在无限生命中若想生生世世不断地发起菩提心,要靠有教法住世。能真正带给众生希望、光明、究竟离苦得乐的也唯有佛陀的教法。自古以来,佛弟子皆肩负起正法长久住世的使命,精进不息。如今社会整个追求的方向朝向物质,人们竞争对立,不信因果轮回,佛教极其衰微。要改善这样的共业环境,挽回社会的潮流,振兴佛法,唯有凝聚僧俗二众共业力量,大家同心同愿,共同承担,才有希望。再者,修行办道,首重良师益友,远离恶友。如果在世间环境受熏习,善根就难以启发,学不上去。依靠着师友的教导切磋,才能不断地启发长养慈悲心,不断认识地对治烦恼习气,才能长久稳定地走上去。因此,建立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对个人、对佛教、对众生都至为关键。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缘起于大悲,趣入于大乘”,希望每个佛弟子至诚发心,树立大乘根本,让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成为殊胜的菩萨行。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