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一集
2014/9/4   热度:176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一一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11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七面,倒数第二行看起: 【就事作观,观其全非性有,只是假名。心中不存一丝之我,一丝之见。而行之於事,则远离幻有之名相,深照本空之心性。此约即非是名之义,以除我见之修功也。知此,则凡无明烦恼等一切应销除之事,其修功可以类推矣。】 这一段在我们实际修行用功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也是最好的原则,但是我们很难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要会用,功夫自然得力。要契入《金刚经》上所说的标准,对这种人来讲不是难事。《金刚经》的标准,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个标准很高,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在禅宗里面就是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就包括这些人在内,所以这个境界很高。因此,这个要领我们要懂,要能把它掌握住。能够应用得上,当然是最好;用不上,我们可以学,尽量去学。学习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把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真相明了之后,该放下的自然就放得下。凡是放不下的,都是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清楚之后,哪里要劝?不需要劝,自然就放下了。 「事」是日常生活当中琐碎之事、点点滴滴,前面所举的,一举手、一低头,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在这些事相上去看,「作观」就是观察,在这些事相上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它的真相。它的真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即非是名」。你这一观察,体没有,空寂的,「全非性有」,真如本性里头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那个性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真性,真心本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里面没有这些假相,这是叫你要懂得。 这些相从哪里来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些假相,可是假相这么多,确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六根能够缘得到的,接触得到的,我眼看到了,耳听到了,身体接触到了,六根接触得到的,这是什么?完全是虚妄的。不但你所接触到的外面境界相是假的,六根本身也是假的。《金刚经》上不要看到经文少,文字不多,把这些事实真相都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要晓得,能所都是假的,叫假名,这是教你观察到事实真相。 佛在前面为我们举的例子,小而微尘,比举手、低头还小;大而世界,这个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说一个最大,说一个最小,当中就不要说了,全都包括在里头。无论是大是小,都是一个假名而已,决定没有事实。如果你以为这里面有事实,你就迷了,你就想错了,看错了。详细前面都已经说过,不必再重复了。了解事实真相,所有一切现相是业果的相续相,业是因,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变成果,果再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就是业因果报相续轮回的现象,就这么个东西而已。 业因果报非常复杂,难怪佛在《华严经》里面讲「无量因缘」,就是说业因果报复杂的状况,没有人能够说得尽,真实不可思议。因为有这么一桩事情,佛才教给我们要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就是你起心动念造因,你要注意,你那个念头善,你的业果相续的相就善。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这是善。如果这个念头不善,你的业果相续的那个相就不善,就变出六道轮回这个境界。所有一切境界,怎么来的?都是自己念头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无论现前所受的是什么,绝对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去责怪任何人。为什么?自作自受!说是我这个苦难别人给我的,那你是迷惑颠倒,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给你。诸位要想想,如果有人能给你罪受,那当然也有人可以给你乐,这一定的道理。如果别人可以给我们苦乐受,那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还要修什么?他应当就要给我们乐。诸佛菩萨也束手无策,也无可奈何,自己变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变现的。 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问问阿弥陀佛从哪儿来的?极乐世界从哪儿来的?还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哪有阿弥陀佛?哪有极乐世界?所以给你讲真话,「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知道极乐世界是唯心所变的,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也是唯心所变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心变的,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是心净则土净。不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得多,你就能往生,那你就搞错了。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还是不清净,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果然念到心清净,一天念个一声、两声就行了,就能往生。由此可知,念佛的功夫是在心清净,不是在佛号多少,这个要知道。我们现在鼓励大家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为什么?不念就打妄想了。念的时候还打妄想,不念,妄想不就更多了吗?是这么回事情。真正讲功夫是要心清净、万缘放下。这么说来,《金刚经》对我们帮忙就太大太大了。他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金刚经》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真正能体会,自然就能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都是假名,都不可以执著。 心中不存一丝之我,「我」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都是从我相里头变现出来的,我是四相的根本,我没有了,四相都破了。一丝之见,见就是四见,四见也从我见生的,我见要是没有了,四见就没有了。四相、四见破了就是法身大士,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四相破了,诸位要知道,不但六道里面没你住的地方;六道之外,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里头也没有你住的地方。为什么?四圣六凡都在四相里,能住的那个见也在十法界里面。所以四相四见破了,你不但超越六凡,也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呢?一真法界。不得已取了个名字,一真也是假名,不要执著真的有个一真,那就坏了。你要晓得,为什么不可以执著一真?你执著有个一真,一真对十法界讲,就是二法。二法没有入境界,一才入境界。 一是什么?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不但十法界念头没有,一真法界的念头也没有,这是真的契入。记住一个大原则,佛法是不二法。堕落在二里面,诸位要晓得,落在二、三里面就掉在十法界里头。二、三是什么?二是二意,三是三心。三心二意就是法相宗讲的八识,你就八识当家。八识当家,在十法界里头。法相宗讲到修行的总纲领,叫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八识里面有分别,有二、三;四智里面没有分别,没有二、三。四智说个四,那是法相宗讲的,方便说法,智哪有四?只有一个。一个智,从它不同的作用来讲,说四个。譬如我们今天讲电,电是一个,在灯泡上它放光,在录音机上它录音,作用不一样;实际上电是一个,这个要知道。真智是一个,在六根上起的作用不同,说它做四智,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要以为智真的是四个,那就错了。真的以为四个,是什么?放光的这个电跟录音那个电不一样,那就错了,哪里不一样!诸位从这个浅显的比喻里面去体会。 不再有一丝毫的我相,不再有一丝毫的我见。我相跟我见合起来,就是我执,我执没有了。不但我执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哪些是法执?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法执,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法执。四相、四见里头包含我法二执,了解事实真相,真的放下了,不再执著了。 而行於事,事是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个意思要懂、要清楚。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穿衣服,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跟我们差别在哪里?他没有四相、没有四见,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开端示现的,释迦牟尼佛也著衣持钵,到舍卫大城乞食,这是而行於事。须菩提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城去托钵,赞叹「希有世尊」!赞叹什么?释迦牟尼佛有其事,没有见,没有我。一丝毫的我相没有,一丝毫的我见没有,这才赞叹「希有世尊」!我们学佛在哪里学?在这个地方学。你要是学会了,你的生活充满了智慧。你要是不会学,落在三心二意里面,你的生活充满了烦恼,那个生活不一样。生活在形式上、事相上一样,骨子里面完全不一样。一个人心地一尘不染,真正是快乐无比。一个是四相、四见,烦恼重重,苦报无边,这是绝对不相同的。所以要紧的是要把这个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行之於事。 「则远离幻有之名相,深照本空之心性。」诸佛菩萨,我们不要说诸佛菩萨,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禅宗,禅宗《语录》里面,记载得很清楚而且很多,开悟的人,这个悟不是小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悟了之后,那个生活境界就自在,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此地讲的「观其全非性有,只是假名」,也就像本经前面教你观察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你彻底了解它的真相,它的本体,它的现相,它的作用,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为什么?性相是一不是二。见到事就是见理,见理就是见事,理事是一不是二,到那个时候是法法皆如。前面读过,「如来者」,如来是什么意思?「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法法皆如。法是从相上讲的,如是从性上讲的。所有一切的相都是性,性跟相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很难体会,所以古德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见到器,就是金;见到金,那就是器,它是一不是二,《金刚经》后半部说明这种深义。 「此约即非是名之义」,《金刚经》上佛用这个句子用得太多太多,「即非是名」。原来「即非是名」这四个字,就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你能提得起来,你在一切事相里面就不会迷,就不会执著。「以除我见之修功」,修是修行,功是功夫。修行,行是错误的行为,我们以前不知道这一切现象的真相,以为一切现象是实实在在存在,是真有,不晓得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假如你真会,在现前有一个很大的利益你可以得到,年老的人腰酸背痛,常常得这个,你要是真的观这个,观我这个身相了不可得,痛在哪里?没有了。还用得著治疗吗?不需要。我为什么会痛?这个身体是我,这真的,这不是假的,麻烦来了,那就真痛了。这一观,没有!身体没有,不是我的,我没有。我相、我见都不存在,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痛在哪里?没有了,痛也是假的;即非是名。所以你要会用「即非是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大到世界,小到微尘,没有一样事情不得解决。 今天下午有一位老居士,也是从前我们道场常常来听经的,现在年岁大了,也走不动了,打个电话来告诉我,最近眼睛不好,又有白内障,问我有什么方法?我叫他老实念佛,不要去想病,愈想病愈严重,这是佛法说的,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老了,没事情做,退休了,天天在家想病,这还得了!本来没有病,病从哪里来的?想来的。病为什么会严重?想重了,他那个念头不会转,不会去想佛。你要是想佛,想观世音菩萨,佛不生病,观音菩萨不生病,你自然就健康了。把佛菩萨扔掉了,天天想自己的病苦,你这叫修的什么行?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想著有我,错了,哪有我! 《金刚经》上讲得透彻,三心不可得,我在哪里?万法皆空,我们这个五蕴之身,这个色相是万法之一,万法皆空,身心俱不可得。佛在这个经上最后做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说什么?身心都是有为法。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百法明门》里面排列的,第一个心法,第二个心所有法,第三个色法,第四个不相应行法,这四个统统叫有为法。你才晓得,有为法涵盖的范围多大!我们身心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会生病?哪有这个道理?讲不通的。可是你偏偏会生病,你为什么生病?从心想生。於是我们就明白,佛菩萨为什么不生病?佛菩萨没有病的念头,他从来不想病,他从来不想老,所以佛菩萨不老也不病,他不想!不但他不想老,不想病,这里说了,他连「我」都不想,他没有「我」,这才叫从根本修。从根本修,无我。前面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才叫做从根本修。由此可知,四相四见是个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观念,你要把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个经实在讲,愈讲愈透彻。 我们在宗门《语录》里面看到,过去这些祖师大德都提倡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我们不晓得,含糊笼统说,根本从心里修。《金刚经》上「三心不可得」,从哪里修?现在我们搞清楚了,就从三心不可得修。知道身心世界无非是「即非是名」而已,从这个地方把我们的观念,把我们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就得大受用。然后这个身示现在世间,跟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这个境界非有非无,《金刚经》上的话是「无实无虚」,那多自在!所以这是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他不说我相,他说我见。我见比我相的意思还深,这个前面跟诸位说过。我见是阿赖耶的见分,我相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哪里来的?见分变现出来的。如果你说相断掉了,见未必断;见要是断掉,相决定断掉。所以这个地方讲的是我见,而不说我相。 知此,这是你真的知道,真明白了。无明烦恼等一切应该消的事,应该消除的,应该要断掉的,应该要放下的,你自自然然就晓得怎样去做。原理原则是一个,以此类推,所有一切解决的方法我们统统得到了。实在讲,《金刚经》也是世尊跟须菩提尊者示现表演给我们看,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带表演,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世尊教以直照本来无我无见之心源。不但我见无,即无我之见亦无,於是乎我见之踪影全无矣,直捷痛快,孰逾於此,妙而且要耳。】 这一段不但是赞叹世尊教学的善巧,实际上更深一层,无我之见的念头也把它空掉。我见无,无我之见的念头还有没有?也没有,也是假的,那才叫干净。如果有人说四相四见我都破了,试问问他破了没有?他心里面还有一个「四相四见我都破了」,你说糟糕不糟糕!这就不行了。我们读《六祖坛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如果你要是执著本来无一物,已经有了一物,有了一个「本来无一物」。这个念头确实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直截了当,观照本来无我、无见的真心本性。这种教学的方法,世出世间法里面,除了佛教之外,找不到,没有这个方法。如果有这个方法,这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所有一切方法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所以佛法是不二法。 哲学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宗教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就是因为它是二法,它有能有所,有能有所决定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没有离开妄想。能所是妄想,二是妄想,二不是真,真是一,一真。一是什么?你心里头一个妄念没有才叫一,起一个妄念就是二。心里本来是无念,起了一念,那个一念跟无念就变成二。你已经堕落了,堕落在哪里?十法界里面;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绝对不能有一个妄念。所以要晓得,本来无我无见,这个意思我们用法相唯识的名词来讲,本来无有相分,无有见分,见相两分本来无,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不但我见无,无我之见也无,这叫一空到底。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唯恐众生听佛说法,佛讲无我、无人,他就执著我人都没有,有一个无我无人,这又坏了。凡夫不是执有,就是执著空。有我相、有人相是执著有,无我相、无人相就执著空,堕落到两边去了,所犯的毛病是一样的,一样的严重。犯的什么毛病?事实真相见不到,产生的这个见解叫偏见。执著有是偏见,执著一切都没有还是偏见,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就叫做明心见性,要了解真相那才有用处。所以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两边的见解都不能有。「於是乎我见之踪影全无」,这才真正清净心现前。《无量寿经》的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直捷痛快」,没有能够超过这样的教学,所以这种教学法妙,不但妙而且要,简单扼要。这个「要」,有很多意思在里头,可以说是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精要,也可以说是简单扼要。这一段不但是赞叹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而且真正是穷尽诸法的根源。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第十三段: 【即非,为除我见之绝妙修功。故即非我见一语,并非但令作观,观照性空,乃是教令振作精神,毅然决然,极力将我见等一脚踢翻,从根本上,不承认自性中有此我人等见。即非二字,当如是体会。】 佛在这个经里面「即非是名」说了多少句,有几个人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如果没有这么深的体会,说实在的话,《金刚经》念了叫白念,不得受用。读过《金刚经》,甚至於修般若 的人,我见的执著还很浓、还很深,这个人修的般若 是名字般若 。即非是名,即非他没有,他是是名般若 ,他没有即非。那个修的是是名,一点都不管用,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说,「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一点都不管用,要真正体会到它的真实义。修学大乘的人,稍稍有一点功夫的人,这里讲得很清楚,绝对不承认有一个「我」的存在,绝对不承认这个身是我。如果认为这个身是我,能够思惟想像的这是我的心,这是六道凡夫。实实在在讲,声闻、缘觉已经没有这个念头。 在从前,我们说老实话,把声闻、缘觉看得很低,并不尊重他。这一读《金刚经》才晓得,这些人也很了不起。经上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在警惕我们,「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是圣人;贤,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是贤人。为什么会有差别?因为他们都是修无为法,修无为法功夫不一样,从无为法的功夫差别上,来说他是声闻,说他是缘觉,说他是菩萨,这样说的。什么叫无为法?离四相、四见。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的,小乘须陀洹是最低的。经上告诉我们,须陀洹没有这个念头:「我得须陀洹」,没有这个念头,才晓得须陀洹也破四相。他要不破四相,以为我证初果须陀洹了,他是凡夫,他不是须陀洹。连小乘最起码的位次,人家已经心地清净,已经不著这个相;那个高位的就可想而知。所以这个位次是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里面体认的功夫有浅深不同。佛法的修学功夫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可以等闲视之!由此可知,《金刚经》即非是名,这个说法意思真的是无尽的深广。我们在此地看到的,从小乘须陀洹到等觉菩萨,他们用的是什么功夫?就是即非是名。这四个字,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位全部都包括,他修的就是这个;离相,修清净心。 所以这句话,不但是教我们作观,作观就是改变我们的看法,改变我们的想法,我们过去的看法、想法错了,体会佛在《金刚经》讲的道理,讲的事实真相,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里面去观察、去体会,去肯定它,这叫做作观,这就是讲的观照功夫,观照性空,观照相是虚妄的。如果只有这一层,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消极的修行方法。看底下这一段,他不但有消极的一面,他还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是振作精神,毅然决然,把我见、我相,也就是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彻底把它推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绝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清净心中、真如本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没有。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现相,「即非」就是不承认,确实没有,但是它有现相,就有「是名」。现相叫妄相,它不是真的,它是虚妄的。《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两个字用得好,你要是真正体会得「当处」这两个字,你就晓得佛法讲的不生不灭。我们见的相是相续相,不是见到它的真相。真相呢?真相不存在,不能说它没有,它有的时间太短暂了,我们在前面经义里头曾经体会到,曾经讲过,一秒钟的亿万分之一,那个存在几乎等於不存在。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可以用科学来做证明。确实是亿万分之一秒,那个时间,真的叫「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所以我们看到是相续相,连续的,就像看电影银幕里的画面一样,相续的,没有一个相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无论大事小事都能够用这个原则原理来观察,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为什么?所有一切现相根本不存在。这样才能恢复到你的真心,恢复到你的本性,本性里面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才能够现前。那个时候你所得到的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楞严经》上讲的「随心应量」,这个意思我们也才能够体会到一点点。原来以为随心应量是佛菩萨度化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这样体会,不能说是体会错了,但是体会得太少,体会得太浅。事实是什么样?事实讲点点滴滴,大而世界,小而微尘,都是随心应量。随谁的心?自己的心。确确实实一切法从心想生,境界善是随自己的善心,应自己善的量;这个境界险恶,是自己恶的心变成险恶的相。就跟晚上作梦一样,有人做美梦,有人做恶梦,梦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就这么回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真相就如此。 所以,自性清净心里面、真如本性里确确实实没有。谁能够这样肯定,谁能够把这个事情给它推翻,绝对不承认它?这是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没有这种毅力,没有这个决心。法身大士为什么做得到?他彻底明白了,真的清楚了,所以他毅然决然。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不敢。为什么不敢?以为这个东西还是实在的,还是真的。我这个心是真的,能够思惟想像;我的身是真的,知道痛痒;这个世界是真的,我六根接触到的,以为这是真实,不晓得这个事情的虚幻。经文这些字样我们读得太多,但是真正能够体会,体会入微,这样的人就少了。 【当知自性是真实体】 真就决定不妄,实是决定不虚。大乘经里面讲「我」,那个我不是这个身。大乘经上讲的心,不是我们思惟想像的这个心。真正的我、真正的心是什么样子?实实在在给诸位说,真正的心有,不是没有,真有。真正的我也有,常乐我净四净德,怎么会没有?真有。「常」是永远不变。「乐」是决定没有苦受,苦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不正常的,都是假的,离开这五种受那叫乐。所以那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之乐也要摆开,那才有真乐。西方极乐世界的乐是真乐,不是苦乐相对的乐。苦乐相对的乐,那是烦恼,那不是真乐。「我」是主宰,自己真正做得了主,「我」是主宰的意思。「净」是清净。常乐我净,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污染。不但心里没有污染,身跟境界上都没有污染。身没有污染,怎么会生病?真正做得了主,才能够随类化身,才能够随心应量,真正做得了主。 由此可知,真的心、真的我,没有相。在什么地方?尽虚空遍法界。假如我们还是很难体会到这个意思,现在用科学的确比从前人要方便多了,举比喻方便多了。我们今天讲无线电波,广播电台发射的,电视台发射的,这个电波的频率在哪里?可以说这个虚空当中无所不在。你要不相信,摆一个小收音机,你只要按钮一打开就听到了。你放在这个地方,这里听到,拿到那里,那里听到,可见得它都在。真正的心、真正的我,就是这个样子,它没有形相,无处不在,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所以人往生,古人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莫名其妙,怎么决定生又不去?很不好懂。可是你要是真正体会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净土跟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现的,自性遍一切处,哪来的来去?没有来去。你要找来去的相,不可得!好比我们现在收无线电的频率、电波,我们用收音机在这个地方打开收到,把我们的机器拿到那一边,那个房间里头,它也收到。是不是它从这里到那里去了?还是那一边到这儿来了?没有来去。我们这个机器可以拿著到处移动,但是这个电波频率没有来去。我们从这个现象里面去体会,体会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实在讲,现代科学里面所说,空间的维次不一样,跟佛法讲的也很接近。佛所说的,一切众生各个不同的境界,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可以讲,现在科学家所发现到的,确确实实是空间的维次不一样,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往生净土是换一个时空,就好像电视的画面一样,我们换一个频道。我们今天从三度空间换成四度空间,从四度空间换成五度空间,就像电视上换频道一样,那个时空完全不相同。可是一定要晓得,无量维次的时空,是同一个真性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出来的?从妄想生。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所以把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时空,就是这个道理。无线电本来就是一个,是我们用不同的机械,把它那个波度频率变成不一样,它原本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变成不一样,那就叫打妄想,从妄想生。 希望从这些比喻当中,去体会到这个事实的真相。真相明白了,你才真能够做到毅然决然,否定身心世界的存在。这个否定比法相宗的人高明太多了。法相宗否定了相不存在,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讲,法相宗不承认四相,但是他承认四见,为什么?唯识,相是识变的,识是能变,相是所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金刚经》上,四相是假的,四见是真的,四见能变;他在般若 这个标准之下,他只否定了一半,还有一半存在,这是法相唯识不圆满的地方,跟般若 比确实是不一样。见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这里讲,自性是真实体,不虚不妄。 【无明是虚妄相】 什么叫做无明?明是明了,明了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真相。如果对事实真相不明了,就叫做无明。换句话说,无明就是迷,迷失了真相叫无明。迷了之后他就打妄想,迷了以后他就动。所以诸位要知道,无明是动相,觉是不动的。觉心不动,无明是动相。所以佛法的修行,无论是大小乘,无论是显密,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方法、手段尽管不相同,原理原则都是修定,这个是决定相同。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密宗用三密相应的方法,口念咒,手结印,心里观想,修的什么?还是修定。手段、方式不一样,统统修定。为什么要修定?定是不动的,觉心不动。它有个根本的理论存在,动就错了。诸位如果从这个地方来观察,这个佛法是正是邪很容易分别。正法是清净心,正法是不动的,不让你动心。不但恶的念头不能动,善的念头也不能动,善恶两边都不动,这是佛法。 无明是动相,也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波动。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心动了。诸位要知道,真心永远不会动。这个动不是真心,妄,虚妄的,所以就叫它做妄心。真心不会动,怎么会变成妄心?真心会变,要变成妄心,那怎么叫真?诸位要知道,不是真心动,是真心的作用动了,是作用动,这个境界非常微细,要很细心去体会它。不是心之本体动,体决定不动,作用动。这一动,就叫做业相。业就是造业,当然这个造是非常非常的微细,不但我们不知道,佛在大乘经上给我们讲,七地菩萨都不知道,要到八地他才见到,所以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也就是说,他体会到了,七地以前体会不到。这种极其微细的动我们观察不到,今天科学家藉著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没有办法观察到。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电子那个活动的状况,观察到光子,我们讲光波,光子光波是一个意思,光子可以称之为光波,光波也就是光子,能够观察到它的活动状况,这是很微细。因为动,这里面就变现出能见相,就是阿赖耶的见分;从能见相就变现出境界相。境界相是以无明业相为因,能见相是缘,有因有缘就变成果,果就是境界相,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现在科学名词叫基本粒子,这是最小的物质,认为是不可能再分了。这个果相从哪里来的?是阿赖耶的能见相为缘,业相为因,这样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从无明生的,无明是虚妄的,虚妄不会生成真实,所生的还是虚妄。 【一真一妄,虽无始来,和合为一,实则表合里不合。】 这个事情佛在经上也说得很多,真妄不二,性相一如,佛这个话说得很多。佛有没有说错?没有说错。这是什么?就事论事。事相上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可是再深入的分析,那就不一样。深入的分析,那就是所谓「表合里不合」。假如表里都合,我们还要修什么行?我们不就都成佛了吗?就不必修了。实在是表合里不合,这就是讲的虽无住,还得要生心。如果他真的要是表里都合的话,无住就好了,不用再生心,说生心不就多余的?它有这个道理在。本不相应,各不相涉。这是更深入一层去观察,真妄不是真的和合,不是真的一如。不是真和合,佛说和合;不是真一如,佛说一如。那是讲什么?所有一切现相的存在,它的时间是极短的,等於没有,是从这个地方来讲的。 【圆觉经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佛在《圆觉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无明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发生的第一个因,如果我们找这个世界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最初的原因就是无明,无明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第一个原因。它不是真的,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怎么来的?因缘所生。这是佛法里讲的缘起,它是因缘生法。凡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是空的,所以缘起性空:性是讲体,他没有自体,缘起性空。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下面一个比喻说: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於醒,了无所得。】 这也正是古德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这样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限於六道,十法界都是一个梦境,六道是恶梦,四圣法界是美梦,都是梦中境界,不是真的。这个梦有没有醒的时候?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醒了,六道、十法界就没有了,你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六道十界脱离了,进到一真法界。所以时空确实可以突破,这个不是假的。禅宗里面讲粉碎时空,那个不是夸大的话,也不是比喻,是事实。时间跟空间都可以突破的,为什么可以突破?因为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梦醒之后晓得全是空的,在梦中的时候以为是有。修行人之可贵,就希望在梦中自己晓得在作梦,这是他的功夫。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度化众生,他是清楚的,他在作梦,自己晓得在作梦。我们这些人一块在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把梦当作真的。他跟我们一起作梦,他晓得他在作梦,这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 【学佛首须信此,入道乃得其门。】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因为科技的发达,印刷术的便利,学佛已经变成社会上很时髦的风气。有没有入门?没有,都变成门外汉。不但没入门,把佛法学错了,搞偏差了,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不能入门?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金刚经》正是江味农老居士所说的话,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金刚经》很不好讲,唐朝中叶以后一般讲经法师最怕的是讲《金刚经》。为什么怕讲?怕人家听了会错意思。错会了意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所以要讲一定要细讲,不能含糊笼统。含糊笼统都认为什么?《金刚经》一切讲空,什么都没有了,那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就坏了,就把这个意思完全讲错了。 要晓得,《金刚经》显示的正意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什么?所有一切虚幻之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变现的?因果变现的。你承认不承认眼前一些境界存在?你只要承认这个,你就得承认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给你应无所住。心要清净,无论什么事情,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为什么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佛在此地讲得很清楚,佛法也是因缘生的,所以佛法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法也是「即非是名」,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佛在此地明白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这才晓得无住是不放在心上,不可以有这个牵挂。佛法尚且不能挂在心上,何况其他的!统统是假的。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假相它有,它不是无,所以教你而生其心,道理在此地。无住,不住有;生心,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这叫菩萨道,这是大乘法里常讲的中道,两边不住。因此心地清净,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真诚热心,他并不消极,表现的比一般世间人更积极、更美满。这是讲:你要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真正相信,你不得其门而入。此地入道、入门,这个门道的标准相当高,不是普通的标准,是法身大士的标准,圆教初住菩萨的标准,此地讲入道跟入门是这个标准。 【妄心之起,即由正念之松。】 妄心怎么起来的?我们不往深处说,也不必往高位次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境界,现前在日常生活当中。过去我们不晓得什么叫正念,这一次在《金刚经》上这样讲过,知道什么叫正念。抓住《金刚经》上的两句话,正念就分明了。哪两句话?三心不可得、诸法空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知道肯定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这个念是正念。你的心多清净,你不会染著。但是这个念头一松,麻烦来了,老毛病、老习气立刻就现行,又打妄想,又分别执著了,一松就不行。什么叫用功?这叫用功夫,松不得,这叫观照。念佛人时时刻刻提起这一句佛号,可是这一句佛号提起来,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晓得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这个佛号才管用,功夫才得力。如果不晓得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一句阿弥陀佛,念头里面还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佛号虽然念,念得再多,没有功夫,不得力。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少?放不下!不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空的、假的,最贴近的这个身心是假的、空的,不可得。要在这里看透,这看破了;要在这个地方放下,彻底放下,真放下了。 如果在这一句里面提不起正念,《金刚经》上句子很多,句句都可以拿来做我们观照的正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常作如是观,行!这是正念。然后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因为你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个心就凉了;凉了就醒过来了,清醒了。这一句话提醒你,让你头脑清新不再迷惑;再一句佛号求生净土,决定往生。往生不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是无比的希有殊胜。要知道我们在六道轮回,无量劫以来都搞生死轮回,来生还要继续搞吗?想想这一生,哪一桩事情称心如意?跟这一切众生往来,都是冤家债主。说实在的话,没有报恩的,都是报怨的;没有还债的,都是讨债的。跟这些众生怨愈结愈深,债务愈搞愈麻烦,往后的日子愈来愈不好过。你要真正想到这个事实,赶快跑。跑的方法,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赶紧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这是唯一的一条生路。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一门,无量法门只有这一门,你能够真正逃得掉的,其他的法门虽然好,门槛太高,你不见得有效;换句话说,纵然勤苦的修学,你还是逃不掉。原因在哪里?见思烦恼能不能断?这是根本的一个原理。不管修学哪个法门,见思烦恼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是烦恼障,烦恼障破掉了,脱离六道轮回,所知障破掉,脱离十法界。这个二障很不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是个明白人,知道事实真相,暂时把它放下,念佛就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不断见思烦恼能逃得出去,只有这一条路;除这一条路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路。所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赞叹,道理就在此地。 由此可知,正念不能松,要提高警觉,高度的警觉。这一松怎么样?这一生出离六道的机会又失掉了,这是真正可怕,世间没有比这个事情可怕。生死不可怕,这个才真叫可怕,所以决定松不得。印光大师不但劝人,自己修行也如此,常常把死贴在额头。我到苏州看印光法师的关房,他老人家晚年都住在那个地方。那个房子很简陋,小佛堂一点点大,里面什么陈设都没有,听说就保持印光法师原来那个样子,都没有动。小佛堂很简单,供的一个佛像,佛像上面,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个字:死。警惕自己,死到临头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叫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什么叫老实?一切放下才叫老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身心世界有一丝毫没有放下,不老实。念佛是念佛了,不老实念佛,这个往生就不可靠了。所以老实的标准,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正明了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都放下了,放下就没事了,这就真老实;还有事,不老实。问你有没有事情?我还有事,不老实;没事才老实。你们想想:自己到底还有没有事?往生自己有没有把握?这是我们讲到此地,正念。 【正念提起,妄念便无。】 妄念无,就是我刚才讲的,没事了,有事都是妄念。正念是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念提起,妄念便无。 【乃自然之理,并非奇特。】 这个一点不希奇,自自然然的。由此可知,凡是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掉的,都是正念提不起来,功夫不得力。 【知幻即离,离即知幻,非两事也。】 这两句话是《圆觉经》上说的,我们前面也念过。幻是假的,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你就再不执著了。可以受用,绝对不放在心上,你说那个多自在!就跟作梦一样,梦里面有好吃的可以照吃,有好玩的可以照玩,决定不执著,为什么?假的、空的,所以在这里面苦乐忧喜舍的受都没有,它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只要你知幻,你心就清净了。「离」就是心里头离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这个念头没有了;不是叫你离开事,事没有妨碍。清凉在《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妨碍,碍的是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碍事。 离是离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心地清净了。离才真正知道是幻。你知道幻,你一定离了,心清净了,离的时候才真正知道这是幻。有一些人,我们也不能怪他,他说的话也不是故意打妄语,他是一种误会,说:「这个事情我真的知道,真看破了,但是我还是放不下。」诸位要晓得,真看破就放下了,真放下就看破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看破容易,放下难!」这种话说起来似是而非,这个不是真的事实。真正的事实,看破、放下是一桩事情。此地讲,「知」就是看破,「离」就是放下,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谈起来,「佛教我都懂」,他就放不下;换句话说,他没懂,没懂自己以为懂了,是这么回事情。这在佛法里面叫做增上慢,并不是真正的傲慢,他是误会,以为他自己懂得,其实他真的没有懂。佛法的修学,实实在在不容易!所以老师教一个学生,谈何容易!学生想找一个老师,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难!老师要找一个学生,比学生找个老师还难。师资道合,这是自古以来非常希有难逢,那叫真正生欢喜,志同道合,不容易!在佛法讲,是无量劫的因缘,不是偶尔遇到的。我们一般讲,他真正投缘。《圆觉经》上讲的知幻跟即离,要晓得它是一桩事情,我们通常讲看破、放下,确确实实是一桩事情,非两事也。 【此是除妄最直捷、最扼要之方法。】 《圆觉经》上这两句说的也是干净俐落、简单明了,可以用它来做《金刚经》的注解。妄想分别执著难除,实实在在说,除妄想分别执著容易,以前孙中山先生讲「知难行易」,这是孙文学说里面中心的一个纲领。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我们就常常谈这个问题,佛法的修学是知难行易。怎么说行易?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常常讲经说法,听众当中有些人听不到一半就证果,可见得它容易。难在哪里?难在知。的的确确是在知,做太容易了。实在讲,放下很容易,你为什么放下那么难?你知得不透彻,你没有真的知道。你要是真的知道,放下太容易了。佛法在行不难,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实际上的例子,在经典里面,在古德修行传记里面、语录里面,我们都能够得到证明。五逆十恶的罪,这是造极重之罪,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阿闍世王子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勾结,破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罪造尽了。死的时候,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他到那个时候才后悔。地狱相现前才后悔,这是他过去生中善根力量很深厚,所以在那一刹那他还来得及,他知道自己真的错了,真心忏悔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他到西方去了。去的是什么品位?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上品中生。我们吓了一跳,品位怎么那么高?以后才知道,念佛往生是两种方式,一个是平常我们念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临命终时忏悔往生的。看他忏悔的力量,他那个往生,九品也有上上品,也有下下品,忏悔的力量。他是真诚心彻底忏悔,那个品位一下就拉上去。所以行容易,不难!难在知,知难行易。 【时时如此觉照,不少放逸,我见从何而起耶。】 这句句都是真实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