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集
2014/9/4   热度:183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0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二面,最后一行,从注解第十段看起。这是解释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概括分为四种,第一种说过了,这个地方是第二种。 【第二、以众生非众生之义,证明诸相非诸相之义。一切众生,五蕴色身,皆是四大聚合,业力执持。清净心中皆无此物。】 这是第二个意思。由此可知,《金刚经》上佛说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众生非众生」,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做众生。由此可知,众生两个字是略称,它具足的称说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就取一个「众」,取一个「生」。这个意思涵盖的范围就非常非常之广,可以讲尽虚空遍法界,世出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属於众缘和合而生的,就是佛法也不例外。在佛门里面还有一个术语叫「缘生」,缘生跟众生的意思是相同的,因缘生法,就是众生的意思。既然是因缘生法,可见得它没有自体,因此佛给我们说,它的自体是空相,了不可得,这才说「非众生」。就《金刚经》字面上的意思来说,众生是从相上说的,非众生是从性上说的,意思就是说明相有性空,性是空的,相是假相,性是真性。从这个意思证明「诸相非诸相」,诸相就是众生,一切相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生非众生,当然诸相非诸相。要是讲诸相之体,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一句里面,把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包括在其中。 底下是简单的解释:「一切众生,五蕴色身,皆是四大聚合。」从相上讲,一切有情众生的色相,我们讲肉身,有情众生的肉身,这个肉身也是无量因缘生的,不简单!我们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色身的复杂,跟外面大宇宙是同样的复杂,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肉身的构造比较简单,外面这个宇宙比较复杂,没有的,完全相同。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的因缘归纳,无量因缘不好讲,太多了,把它分类归纳,归纳为五大类,叫五蕴,五大类。如果对於佛法稍稍有一点涉猎的人都知道,《心经》里面讲的五蕴,就是相宗里面讲的百法。法相宗入门的教科书是《百法明门论》,这部论典是天亲菩萨造的。天亲菩萨根据弥勒菩萨所造《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上,弥勒菩萨将世尊所说一切法,把它归纳为六百六十类,六百六十类已经是一切法的纲要,但是初学的人还是嫌太多,不容易摄受。天亲菩萨将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造《百法明门论》,希望大乘学者从百法里面能够开悟;明就是开悟,门就是门径。从这一百法里面,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么一个方便的法门。般若 会上再将百法又归纳,归纳到最少,五蕴、五法。五法还能不能归纳?还能,归纳到最后就是二法。二法是什么?一个色法,一个心法,不外乎色心二法。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物质、精神,所有一切法归到最后,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物质,我们佛法里面叫色法;精神,我们佛法里面叫心法,这是归纳到最后。 五蕴这个名词,我们学佛的人必须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这是五种,蕴是蕴集、就是聚集的意思,也是我们讲类别,五大类,五蕴是五大类。第一个是「色」,色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物质,在百法里面诸位就能看得很清楚,百法里面色法有十一个。五根是色法,眼、耳、鼻、舌、身,这是色法、物质;六尘是色法,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色法有十一种,五根加上六尘,十一种。这样讲大家就比较清楚、就好懂,这都是属於物质。物质里面,诸位要晓得,绝对不是只有肉眼能看得见的,肉眼看不见的音声,音声也是物质,耳接触的。耳朵听不见的,眼睛看不见的,鼻子能够闻得到的,那也是色法;香是代表所有一切气味,你鼻能闻得到的。身体能够感觉得到的,像寒暑冷暖,我们身体能感觉得到的,统统属於色法。不仅如此,我们心里面能够思惟想像,那也是属於色法,法尘;法尘比较复杂,一半是属於色法,一半是属於心法,它比较复杂一点。除色法之外,心法里面有四种,它讲得比较详细,受、想、行、识。这四种就把百法里面,除色法之外,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都包括在其中。由此可知,它的范围很广很广。 现在我们再单论这个色身,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身体要依靠生存的环境,这环境也是色法,这都是四大聚合的,这是我们讲物质。物质,佛法里面叫做四大,用地水火风来代表。地代表它是一个物质,我们的六根能够接触得到的,它是物质。就像现在科学家所说的原子、电子、粒子,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出来,它存在,它有这个东西。火大,就是说这个物质它有温度,火是温度、热的,它有温度。水大,水是湿度。它有温度、它有湿度。风大,诸位想想,风是什么?风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所以叫它做风大,这就说明物质它的形态。现在科学家发现的跟佛法讲的一样,用的名词不相同。科学家知道原子、电子、粒子它带电,它带阳电、阴电。阳电就是我们佛法讲的火大,阴电就是我们讲的水大。没错!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确实它是动的。诸位要晓得,四大,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是形容基本的物质有这四种特性,这四大特性,是这个意思。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这个基本物质组成的,现在科学进步了,已经把它观察得非常的清楚。科学家所谓是它排列的样式不一样,现代的名词叫方程式,他们所排列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所以排成许多种类的原子,由原子再排列变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分子,由分子组成一切万有的现象,这个被科学家观察出来了。他们利用现代科学的仪器观察,长期的观察,发现到这些现象。 可是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不算中国的,就算外国人讲法,二千五百年以前,那个时候世界上这些科学仪器都没有发明。佛看的这个样子,跟二千五百年以后科学家所看的一样,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眼睛就是显微镜。那个物质极其微细的,他能看得那么清楚,他的眼睛比现在最进步的显微镜还灵光。不但他能看小,看得这么微细,他也能看远,他那个眼睛也是望远镜,也是了不起的。他能够在这个世间看到尽虚空遍法界,连十万亿佛国土那边阿弥陀佛讲经,释迦牟尼佛在这里也看得清清楚楚,这个眼睛才厉害!《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圆明。佛说了,这个眼睛是我们真正的眼睛,是我们本来的眼睛。我们现在的眼睛为什么不灵光?这个眼睛里面许许多多尘垢的污染,所以它这个用途失掉,现在变成很可怜,隔一张纸那一边都看不见了。被什么污染?佛讲,妄想、执著,被妄想、执著污染。如果能把执著舍掉,把它放下,我们这个能力恢复了一部分。就像小乘阿罗汉一样,执著放下了,破了我执,我们这个眼的能力能够看到一个小千世界。如果我们的法执也破了,妄想也是放下了,妄想、执著,妄想放下了,我们的能力就恢复更大了,可以看到一个大千世界。假如你的运气很好,你这个智慧聪明高人一等,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可了不得。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你这个眼的能力恢复,几乎跟佛一样,佛经上讲的境界你全都见到了。 这种形态,我们知道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相续相为什么能够维持?就是第一个相跟第二个相很接近,好像没有什么改变,它相续绵延也要有一段时间;我们人来讲就是寿命,它有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是什么力量支配它,让它这个相续相能够非常接近的延续这么长一段时间?业力执持,这是业力。过去生中造善业,这一生自然就富贵长寿;过去生中造恶业,这一生当中生活就比较艰难困苦,业力在执持。六道众生是业力执持的,善业、恶业在那里执持你。六道以外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还是业力执持。他是什么业?我们一般讲净业,他是净业执持。我们六道是染业,染业里头有善有恶。像声闻、缘觉他们修定,他们的心比较清净,他们也是业力,净业执持。 清净心中皆无此物。清净心是真心,如果清净心现前,诸位想想,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是真心现前、清净心现前,里面不但是善恶业没有,净业也没有,染净也没有。由此可知,十法界的众生都是业力在执持。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后头还要生心,就是这个道理。十法界苦乐不一样,你生心,生善心,你在十法界里面,你的生活、你的享受会步步高升,把你提升出来。如果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依旧任意去造恶业,那个生活很辛苦,那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所以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教给我们要生心。如果生心能够无住,无住能够生心,那就好了。用这个方法修持,染净两边不住,一定超越十法界,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分证佛,宗门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成佛。因为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在十法界里面现种种身,所谓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他要到饿鬼道去度众生,他就现鬼身,他要到地狱道去度众生,他就现地狱身。无处不现身,这叫真正得大自在。 【第三、相者,我人众寿,四相不一,故曰诸相。】 这是解释诸相非诸相,前面一段是解释众生非众生,著重在众生上。相,把一切万相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我相」,众生第一个执著的,把这个身当作我,以为这个身就是我,坚固的执著,无量劫来从来没有把这个放下,从来没有把这个舍弃,坚固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无量劫的修行,都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没有办法超越三界,病根就在此地。「人相」,跟我对立的就叫人相。此地人相的范围非常非常广大,九法界的众生都是人相。此地大家不要把意思看错,以为我相,别的人大概就是人相,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人是指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这个身,这个身是什么?这是个人,这像个人。「众生」,是说这个相是众缘和合而生。 所以每一个字里面都含有无量义,意思是无限的深、无限的广。譬如我相,我这个身体大概是范围比较小一点,范围不小,也很大。为什么?这个身是我,外面是我所,我所有的,还包到我里面去了,一个也没有漏掉,我所有的。这是我住的地球,那地球上所有众生不都变成我所有的!我住的这个大千世界,我住的这个虚空法界,「我」延伸起来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每一个字里面含义都是无量无边,必需四个字才能把事实真相显示清楚。「我」一个执著,「人」这就包括我所有的,众生是讲众缘和合而生,就是指缘生之法,「寿者」是指业力执持他时间的长短,这叫寿者。由此可知,这四个字是在讲一桩事情,不是讲四桩事情;讲的四桩事情,这就不叫佛法。你们没有听说过吗?佛法叫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四个还是说的一桩事情,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一定要从四个角度来看,才把这个事情看清楚、看明白,是这么一个意思。四个角度上观察,它有四种现象,四种现象合起来是一桩事情。所以从相上讲,四相不一,故曰诸相。任何一桩事情从面面观,它的相都不一样。 【无论取著身相、法相、非法相,皆为著我人众寿。】 那四个字要不是一桩事情,你为什么著一个统统都著了?著身相,以为这个身体是自己,你四相具足。法相,执著一切法确实有,这都是著有。非法相,著空,非法相是空。你执著一切什么都没有,问谁执著一切都没有?还不是我执著吗?有我,四相没有具足吗?诸位细细从这个地方去省察、去体悟。所以菩萨证果,没有念头。前面我们读过,须陀洹如果自己以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你们想想看,他有没有证得?他四相具足,凡夫!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他没有觉得他证果,他若无其事。小乘尚且如此,何况大乘菩萨?你要是遇到观音菩萨,你请教他:观音菩萨,你是不是已经证得等觉菩萨?他要是给你说「我已经证得」,他四相就具足了。他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种分别执著,清净心。菩萨,我们讲圆教,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方便给我们说的,方便说的。事实的真相是这五十一位菩萨清净心的纯度不一样,愈高心就愈清净。但是那个最低的一位,也没有我执,也没有四相,从最低的初信位菩萨就没有四相。换句话说,没有四相这里面也有程度上的不相同,我们讲清净心的程度不一样,是从这个地方说的。其实,在实际菩萨果位里头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这些人都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稍稍有一点意思,心已经不平等,已经不清净。这个地方说,不管你取著身相,或者是法相、非法相,你统统都著相了,「故曰一切也」。 【经初曰: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这是本经前面有这么一句经文,佛教菩萨,「菩萨於法」,这个法包括法相、非法相,乃至於包括世间法以及佛法。佛法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一切法都不可以执著,一执著就错、就坏了,要这样行於布施。布施的意思大家要搞清楚、搞明白,布施就是我们一生整个的生活,在《金刚经》上用布施两个字做代表。我们这一生全部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就是布施。如果为自己就错了,你就著相。不为自己,完全为一切众生,我们为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这是诸佛菩萨。 【第四、诸相,谓布施之人、所施之物。】 这都是相。 【一切者,人是五蕴和合,物则品类繁多。】 一切物质里面,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植物、矿物有色相;换句话说,它有地水火风,它没有受想行识。其实它也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的感性非常的微薄,不像动物那么样的明显。植物,说老实话,你家里要是种花,你对花草要是没有爱心,这个花就长不好,花也开不好,叶子也长得不漂亮。如果对它非常爱护,好像它有感觉,花开得特别美,它也给你欣赏。你不喜欢它,它也不喜欢你,它也不理你,真有这个味道。家里种的花,换一个人去养就不一样。诸位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所以,花草也有感情。戒律里面佛制定,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除非你是不得已要从那里经过,如果有路可以走的话,不能踏草,不能踏草地。它还是有情,但它那个情跟动物来比,那是太微薄了,所以一般人把它看作植物。矿物也如此,你没有听说吗?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都点头,它要是没有情,它怎么会点头?你要问为什么?情与无情同一体,都是法性变现的,所以它通的。这里说品类繁多,不管怎么多法,在理论上讲总不外乎如此。 【无论施者、施物、受者,莫非因缘聚合,现此幻有,故皆曰非。】 这句里头,说实实在在话,要不细说出来看不懂。单单看这个文字,意思全搞错了。这是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施者,能布施的人,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受者,是一切众生。施物,包括我们全部的活动,施物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我拿一点东西送给人这个物,那你这个意思就看得太浅,哪里算得上是金刚般若 ?这种布施连三岁小朋友都知道,还能说是深位的菩萨来讲这个经吗?此地的施物,是说我们一生当中全部的生活。实在讲我说我们,这个话都有语病,这应该是什么?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未必肯舍己为人,哪里能谈得上布施?我们有住而又不肯生心,不肯行於布施。真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他们是如此,他们的确於一切法无住,整个的生活活动都是布施,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才是《金刚经》的意思。这一切的一切,诸位想想看,是不是因缘所生法?还是因缘,总离不开缘生这个原则,离不开这个原则,都是因缘生法。既是因缘生法,就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缘生无性,缘起性空,性宗里头有这么一个名词,缘起性空,就是说的缘生无性。无性也可以说,缘生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说「非」,非就是空相。 【是之谓三轮体空】 轮是比喻,比喻这三个,就是施者、施物、受者;这三个轮转,永远不间断的利益一切众生。 【展转利益,不休息也。】 三轮体空是说的这个意思。一般粗心大意,听这个般若 教,都执著在我能布施,人家接受我布施,我当中送他东西,布施之后心里干干净净,也不想我,也不想我送的东西,也不想对方那个人,这就叫三轮体空。好多人是这个误会,所以他般若 学了一辈子,一点般若 都没有,还是一脑袋的烦恼,还是习气烦恼都断不掉,搞错了!这是《般若 经》难讲的地方,般若 字字句句深广无有边际! 【此三皆是幻有,当体即空。】 明白上面所讲的道理,这句话就好懂。都是缘生之法,都是有即非有,所以叫幻有,当体即空。因为它是幻有,当体即空,所以不可以执著,你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连分别都错了,所以一定要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在帮助一切众生当中,随缘就好,随缘不要攀缘。诸位要晓得,攀缘你所修的是有漏福报,怎么知道?实在讲这个东西用不著问别人,自己冷静想一想就行了、就明白了。攀缘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要搞六道轮回;随缘的心清净,若无其事。这个「缘」,我们现在人讲机会,有这个机会欢欢喜喜做,没这个机会就不做,做也很自在,不做也很自在。做了我也没有得,不做也没有失,没有得失这样才自在!有漏跟无漏就是心清不清净,心里有一丝毫的染污,你所修的就是有漏福报,果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这是佛一再的劝导我们要随缘,不能够攀缘,道理就在此地。 【又谓此三,相体幻有,性体空寂。】 这个地方讲了两个体,如果是用一个体,意思是一样的,用两个体这意思就不一样。前面这个「相体」,我们现在人所讲的质体、质料。穿这个衣服,你这个衣服是什么料子?料子就是体的意思。我们前面这个花,这个花成色是什么料子?这一看就知道是假花,它的体是塑胶。相体是指现相的质体,像我们这个桌椅,桌椅的料子,我坐的是木材的,你们坐的是金属的,这是讲这种体。相之体幻有,因为它是色法,是幻有。 「性体空寂」,性体是讲它真正的本体。色相从哪里来的?这个意思就深了,真如本性。佛门里面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正报是身体,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这些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很不好懂。都是自性变的,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既然是自性变的,为什么变出这些人有的我喜欢,有的我讨厌?为什么不都变成我喜欢的?为什么又变出讨厌的?这个变是无量因缘,我们的心里面有喜欢的种子,有烦恼的种子,有善的种子,有恶的种子;善的种子变善境界,恶的种子变恶境界,就这么个道理,都是你自己变现的。你如果不相信,你如果还想不出这个道理出来,你再仔细去想想,你每天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那个境界从哪来的?这个很明显,梦中境界大概是我心里变现出来的。为什么你梦里头也变坏境界?变老虎要吃你,吓得你一身冷汗,你为什么不变好境界来享受?俗话常说,梦由心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个人一天到晚想佛、想菩萨,他晚上常常就梦见佛菩萨给他说法,他想他!一天到晚想贪瞋痴,他就梦到一些魔鬼来折磨他。都是自己心变现的,除了自己心之外,无有一法可得。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这个差不多,很相像。 所以相体是幻有,性体是空寂;性体是真的,相是假的。我们学佛最高的目的是要见性,要明心见性,把那个真的找到。你要存心去找,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存心那个心是妄心,妄怎么能找到真?妄是永远找不到真的。找到真,要怎么找法?要用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妄念。所以佛教我们修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心就清净了。所有一切统统放下了,实在讲真心就现前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由此可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 【若明当体即空,则能不著於相。】 我们对於一切境界相,可以受用,不能执著。受用没有妨碍,《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以受用,可不能执著;执著就生病,受用不生病,可不能执著。 【若明性体空寂,则当会归於性。】 这一句好!我们已经不著一切相,在一切相里面得受用,这个境界已经入了菩萨的境界。哪一种菩萨?佛门常讲权教菩萨,声闻、缘觉、菩萨,权教菩萨,在别教里面讲是三贤位的菩萨,在圆教里面讲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他不著一切相,在一切相里面能够随缘受用,但是他没见性。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高明了,他能把所有一切受用会归自性,所以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佛。他知道会归於性,他懂得,这个理就达了。 【总之,虽布施而不住,虽不住而恒施,是为布施波罗蜜。】 这个布施就圆满了,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这样的布施才修到圆满。诸位总要记住,布施这两个字,讲的是我们一生当中全部的生活活动。说布施波罗蜜,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活动得到幸福美满,是这个意思。四类的意思简单的都说出来了。 【常作正念,以为警策。应常存凡所有相,空有同时想。】 这里头一句一句的我们来说。常作正念,正是正确,没有错误、没有偏差,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讲的入佛知见、佛知佛见,诸佛如来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我们的看法想法也跟他一样,这是正确、没有错误的。常常用这个提醒自己,警策是提醒自己,使自己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那就是我们真的皈依了,三皈依就是觉正净。我们整个的生活,生活在觉正净中,这就真正是菩萨。 要怎样去想?怎么去看?一定要常常记住,「凡所有相,空有同时」;相有体空,要常常想到。见到一切现象,相有体空。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常常有这种觉悟,你相可以受用,你心里头绝不执著,心地清净、干净,外面这个事情做得更圆满了。凡夫为什么把事情做得不圆满?他有私心,他要为著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常做利己损人,把事情搞坏了。菩萨心清净,对於一切万法知道相有体空,他心地干干净净,他没有私心,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做得更圆满。道理在此地,没有私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他都很清楚、都很明了,他晓得空有同时,这是第一个一定要懂得这样一个观念;想,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观念,我们讲的人生观、宇宙观。 【众生眷属想】 所有一切众生,实在讲都是自己,是自己心性里头变现出来的,同个体。所以菩萨对一切众生叫同体大悲。菩萨为什么对一切众生这样怜悯、悲心呢?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同一个性;不但对有情众生看到是自己一样,无情众生看到也是自己一样。无情是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慈悲,用现代话讲是爱心,慈悲是爱心。为什么佛教不用爱?爱里头有情,有执著,所以换个名词叫慈悲。慈悲是爱,爱里头没有情执在里头。换句话说,把情执拿开,那个爱就叫做慈悲。情执拿掉那个爱是真爱,不会变的;里面掺杂著情执在里头,是绝对靠不住的。为什么?情会变,今天爱,明天不爱,麻烦就大了。凡是有情在里面的,你要提高警觉,都是虚情假意,不可当真。「我爱你」,不要当真,假的;他说「我恨你」,也不要当真,假的,过两天他就不恨了,他就好了;那个变化无常,那是假的,要搞清楚。慈悲是真的,永远不会变。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那个关怀爱护,是永远不变的。可是凡夫迷惑颠倒,认假不认真。世间人虚情假意对待你,他感激得不得了;佛菩萨这样慈悲,他没感觉到,对佛菩萨很冷淡。虽然对佛菩萨很冷淡,佛菩萨也没有怨恨你,他才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关怀,我们叫慈悲加持。 【万法同体想】 这里面包括植物、矿物,包括无情的众生,同体,实实在在是同体。连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虚空也不是真的。我心性会变虚空吗?没错!你晚上作梦,梦中不也有虚空吗?你想想,晚上作梦有虚空,那个虚空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虚空还是心里头变现出来的,叫万法同体想。 【众生本来是佛想】 这一条很重要,如果能常作如是观,成佛就快了。你要问,你什么时候能成佛?我可以告诉你成佛的样子。成佛是什么样子?看看大地所有众生都是佛,你就成佛了;如果看看这些人,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像鬼一样,保证你没有成佛。外面境界,境随心转。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人看佛菩萨他是人。这一点要晓得,境随心转。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决定不吃亏。古时候苏东坡有很多故事,苏东坡跟佛印禅师交情很好,有一次他拜访佛印禅师,他就问佛印,他说:法师,你看看我像个什么?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他很开心。佛印就问他:你看我像什么?他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他占了很大的便宜,回家去得意洋洋跟他小妹说;他的小妹很聪明,跟他小妹说。小妹讲:你吃了大亏。他说:怎么吃亏?「佛眼睛看人是佛,你是牛屎,看人家是牛屎,吃亏了。」要常常观察,众生本来是佛想,众生确实本来是佛,只因为一念无明,迷惑颠倒变成众生,他本来是佛。 【若有观慧而不行施,则等於空谈。】 上面讲的这个,空有同时、众生眷属、万法同体、众生是佛,这是观慧,这是真实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那是真实慧,跟诸佛菩萨的看法确实无二无别。诸佛菩萨看世界、看众生,就是这看法。如果有这个看法,自己不肯行布施,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也就是说,有这种看法而不能够舍己为人,不能够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一切众生,他那个观慧不是真的。你看看诸佛菩萨们,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不是在尽虚空遍法界应机示现、教化众生?从来没有休息过。哪个地方众生有感,菩萨就现身,有感就应,感应道交。感应,佛法里面讲,也有四句,就是有四种不同的状况。众生显感,很明显的求佛菩萨,这很明显的求佛菩萨,菩萨感应了。感应里面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感应,是你自己觉察得到;另外一种是冥感,有感应但是你自己觉察不到,我们所讲冥冥当中保佑你,你自己觉察不到。还有一种,众生冥感,不是显;「我并没有求佛菩萨」,你虽然没有求,实际上你有求,你求的那个愿心连自己都不晓得。像我们常常读佛经的人、常常念佛的人,就会有这个事情,我没求!实际上是有求,真的是有求,但是求的那个念头很微细、不粗显,你自己没有觉察到。佛菩萨也应,佛菩萨应的时候有显应也有冥应,有这两种感应。众生有两种感:显、冥,菩萨有两种应,也有冥显两种应,感应道交。 我们如何求得佛菩萨这两种感应,都特别的加持?你有观慧又肯实行,真干!那个好处多,好处太多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了,没有身体才自在!有身就有苦,没有身就没有苦,身为苦本。我们三界当中,最聪明智慧的是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人知道这个身体不好,身不要了,叫无色,不要身。有身有坏苦。色界天人、四禅天,四禅天人他有色身,他没有苦苦,他有坏苦。无色天人更高了,身体不要了,坏苦也没有了。这是我们三界之内的高级凡夫,他懂得。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在,这个身体完全奉献给众生,完全奉献给佛法,「我」没有了,你就没有苦了,自己就没有了。所以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不必要换一个身体,就这个身体就可以做到,念头一转就乘愿再来,把业力换成愿力,就乘愿再来了。我们现在这一生所受的,业力支配,这个苦不堪言。如果我们发大愿,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发大菩提心、发大愿,这个愿力超过业力,我们过去这个业力不起作用。为什么?业力已经不能支配这个身体,不能支配我们这个受用,受用就是果报,业力已经不能支配;换成愿力在支配,换成愿力在主宰,那就跟乘愿再来完全没有两样。不必换一个身体,就这个身体换个念头;实在讲身体也换了,不知不觉的换了。聪明人应该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真正去干。 【若但行施而无观慧,则等於盲修。】 佛门里面常讲,盲修瞎练。什么叫盲修?没有智慧,也就是说,没有佛菩萨那样的观念,他也很热心的到处布施,到处去供养,到处帮人家的忙,这是盲修瞎练。刚才讲了,他所做的是有漏福报,他只能得这个,菩提道上不相干。下面,正明真实,请看经文。真实里面有几种,先「说真实」,佛说法真实。 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此明上来所说无住发心,无住布施诸义,皆由亲证而知,真实不妄,以劝信也。】 《金刚经》说到这个地方,前面我们看到了,世尊的确是苦口婆心,再而三、三而四,反覆的劝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讲得好、讲得很透彻。我们的《节要》不到他原文的十分之一,不到,我们取的是他的精义。如果要把《讲义》像这样子统统讲一遍,每天讲两个小时,我估计要讲四年,《金刚经》才讲得清楚,不容易!我取它不到十分之一,我这个讲演的时间是订四个月。字字句句经义含无量义,他的注解也注得好,江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功夫,解行相应,他真做;他要不做,他就解得没有这样透彻。他做到了,所以他才解得这么透彻。做不到,你看不懂,你看的是皮毛,你怎么会看懂他的意思?佛前面所说的,教导我们的,是世尊亲证的境界。也就是说,从日常生活当中,他做到了,不是他在那里理想,想像是如此,不是!他做到了。他做到些什么?就是用前面这个方法、这个原则,「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他证到无上菩提,证得圆教的佛果。他用什么方法证?他就是用这个方法。这是他亲证而知,真实不妄,佛在这里劝导我们。下面解释这五句,真语者: 【真谓真如,实谓实相。】 真决定不是假的,实决定不是虚妄,真实。 【明佛所有言说,皆从真如实相中流出。故曰真语者,实语者。】 我们要相信,决定不是假的。 【如者,无差别。】 「如」是与事实真相完全一样,佛为我们说出来的,佛没有添一点,佛也没有减少一点,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怎么样子说,没有增减,这叫如语。我们讲的说实话,如语。 【明其无我也。契证无相无我空寂平等之真如也。】 这几句话是从理上说的,理如是,事上怎么能假的了?佛在这一切经中,无论说事、无论说理,都是真语、实语、如语。我们应当要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基督教传教,信上帝的人有福了,信佛所说的人有福了。信上帝的人有福,有一点点小福报,不究竟、不圆满。信佛所说的人得大福报,究竟圆满的福报,这是一点都不假。 【相虽非体,然是体之用,用不离体也。体虽非相,体必起用,用不无相也。说则非、说是名、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应生无所住心,如是等等,双遮双照、双冥双存之语,皆是实语者。】 这一段里头,把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重要的开导,为我们一桩一桩点出来。佛讲得太多,没有办法完全说,说几个例子,我们以此类推就知道了。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体、相、用。宇宙一切万事万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桩事,体相用三桩。相不是体,但是是体所起的作用,体一定有用,不可能说有体无用,没有这个道理的,有体一定有作用,作用绝对不会离体。古人用金器来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是比喻这桩事情。体虽然不是相,体一定起用,起作用一定会现相。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决定不能分的;说一个,三个统统包括。这是大前提、大原则,必须要搞清楚的,然后你读《金刚经》就不困难,你就晓得佛讲的是什么意思。 佛说「则非」,又说「是名」,说则非是从体上说的,说是名是从相上讲的、从事上讲的。从体,也从理上讲的,理是空寂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虽然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是从体,但是相有,幻相不是无,是存在。所以用则非,用是名。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从体上说的,因为体是空寂的,不能住,住就错了。相是刹那生灭的,因为刹那生灭,它受业力的支配。因此佛教给我们生心,你生善心,相就变成善境界,你生净心,相就变成清净境界。大家必须要记住,相随心转。 什么相?第一个,面相、身相。你们要有什么毛病,找什么医生!吃什么药!医生不是神仙,靠不住。我们中国古代的医生,医生至少要三代相传,那个医生才可靠。现在的医生太恐怖了!我们韩馆长这个佛七她带团来,在早年她眼睛不好,找到一个眼科医生,很有名的在台湾,那个人大家还称赞他,还恭维他,他就给她动手术,好像是每个星期去一次,她里面有砂眼就拿掉一点点,再过一个礼拜,又拿掉一点点,差不多搞了一年,眼睛都没治好。以后有一个机会到高雄,在高雄碰到一个眼科医生,两次手术全部弄好。就疑问著:台北那个医生很有名!有名是有名,他要一次给你弄好了,就赚不到你的钱。要钱不要紧,要你受罪!现在这个医生没有医德,要钱不要命,不要命是不要你的命,这太可怕了! 所以现在生病不要找医生,非常非常可怕。药都是毒药,没有病都吃出病来,有病吃它更糟糕!怎么办?你相不相信佛的话,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你相不相信?你如果相信的话,好办!修清净心转业力,我们身体这个病痛是业报,业消掉了,病就没有了。说老实话,老、死、病都是业报,业要转过来了,人就不老不病不死,这是真的。真语者、实语者,这哪里会错?你要是相信,就可以不必去治病,拿生病治病的钱多做一点好事,多去做一点功德,好,非常非常之好。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要相信佛的话。相貌随心转,人心清净,相就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哪里会有毛病?不会有毛病。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是一部机器,诸位都知道,机器用久了,里面的管道阻塞不通就生病。中国古时候用针灸,为什么?把阻塞的地方打通,你病就没有了。药物治疗也是这个道理,把障碍、阻塞的地方打通,就是这个道理。要是人心一清净,所有一切的器官都恢复正常,哪里有病!一定要晓得,有病是业障,要去忏悔业障。业消掉了,什么病都没有了,相貌也会变庄严,身体体质也就改变了。现在这个社会上流行改变体质,体质是真能改变,相貌真能改变。你修慈悲心,你的相貌就好看、就慈悲;清净心,你的相貌清净,身体也清净。这真正懂得养生之道。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生病,生病走的时候还是有业障;不生病走的时候,业障没有了。 无住,从体上讲的,因为体是空寂,所以一切相我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无住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执著、不要牵挂、不要忧虑。真正修道人,清净心中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要保持这样的清净心。说「应生无所住心」。这些都是双遮双照,什么叫双遮?遮是放下,两面都放下,空有两边都放下。应无所住,这是放下有,心里不能有,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著空,空也放下了。我布施,布施不落空;心里头若无其事,不著有;空有两边都放下。如果单单心清净,什么事情都不做,那是错误的,那你就著了空;有放下了,空没有放下。一定还是尽心尽力努力去做,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做一个好样子,像佛菩萨做一个好样子给我们看。尤其是在《华严经》上,《华严经》末后「入法界品」,你想想看那个味道,那个经题的味道,「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那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入那个境界。那个境界怎么入?就是《金刚经》上说的,《金刚经》上说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而应用在生活上,就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这五十三个人,这五十三个人就是我们现前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们怎样把《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用在自己整个生活当中,他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就是有名的五十三参。《金刚经》读会了,再读五十三参看他怎么用,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这个经上学理论、学原则,回过头来到《四十华严》去学应用,怎样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金刚经》讲完的时候,《华严经》再讲一下,那就妙不可言,就晓得怎么用法。我做生意,怎么用法;我做工,怎么用法;我作公务员,怎么用法;我作家庭主妇,怎么用法,都教给你了。大的原则就是双遮双照,两边不立,两边也不离,也不离开,但是两边都不执著,所以叫双冥双存。这些话都是真实语,句句都是真实语,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 【不诳语,佛不诳众生。】 诳是欺骗,佛绝对不欺骗众生。 【不异语】 异是两样,佛不说两样的话。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跟大家说法决定是说一样的,不会说两样的。他们所见到的是一样,所证到是一样,怎么会说两样的话?纵然在言语说法上不一样,但是意思绝对是一样的。 【虽说种种乘,皆为一佛乘也。】 譬如我们现在讲的三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可是要晓得,这些都是佛的方便说,所谓善巧方便,他的目的是一乘、一佛乘。佛教我们成佛,并不是教我们来生做个人,做个富贵人。如果佛要这样教我们,佛是对不起众生。你自己甘心情愿,那没有法子,那是你自己迷惑颠倒。佛教导众生,决定是究竟圆满。教你成佛之道,这才满佛的度生本怀。佛对於众生的本愿,是教你成佛,跟他一模一样。你要是成个菩萨比他低一级,佛看到都摇头,不是他的本愿,一定帮助你成佛。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真正能教一切众生一生保证成佛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与《金刚经》讲的原理原则,相应不相应?相应,完全相应。与《华严经》五十三参相应不相应?完全相应。实实在在讲,这三部经是一部经,一而三,三而一,你把它看成三部就错了,是一法不是三法。 【如语,是如其所亲证者而说之也。故五语中,如语为主。】 五语里面是以如语为主,「如」是什么?完全说出事实的真相,不能少说,也不能够多说,真相是怎样就怎么说法,这叫如说。佛经一开端「如是我闻」,那个如就是如语,如是我闻。 【应知真语、实语,皆是亲证如此。绝非影响之谈,何诳之有。】 这个五语通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是世尊亲证的境界,他只不过是把自己亲证境界为我们说出而已。影响之谈,是比喻猜测、推测、理想,那个未必是真的。真的一定自己亲自见的,这是真的;听说的那个不算是真的,推想也不算是真的。何诳之有,哪里会有欺骗人? 【言有千差,理归一致,何异之有。】 佛对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说法,因此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千差万别,这才有这么多经、一切经。但是要晓得,一切经所讲的理是一个,一切经指的方向是一个,这就是如语,这就是不异语者。 【殷殷劝信,苦口婆心,至矣尽矣。】 我们念到这个地方,真的会掉眼泪。佛对众生苦口婆心,言尽义至,达到极处。可是众生怎么样?真的叫麻木不仁,听了无动於衷,跟木头人一样。读到这个地方才晓得,佛对众生恩德之大,父母不能比。而佛对众生,生生世世,父母纵然爱护照顾,一生。诸佛如来对於一切众生照顾,生生世世,无论我们在哪一道,从来没有舍离过。尤其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不论堕在哪一道里面,都很容易闻到佛法,诸佛菩萨时时来示现,时时来提醒。这是说真实。底下一段,法真实,我们看经文, 经【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这一句里面,它的深广真的是没有穷尽,无有边际。 【此是如来所证,其深无底,包罗万象。】 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在外,全都包含在其中。 【所得之法,正指性言。】 他得的什么?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他所得的法就是见到真性。我们念佛人,是不是也是这一法?没错,还是这一法。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继续跟阿弥陀佛学,大概学的时间不长,很短,就能够明心见性。我们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有浅深不同,浅的叫事一心不乱,那就是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是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理一心不乱。理就是性,就见性了。教下里面讲,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他要不见性,他的解就不圆,开圆解是见性的人。由此可知,言有千差,言语千差万别,理归一致,意思不是一样的吗?这就是不异语。正指性言。 【犹言称为如来者,以其证得无实无虚之性耳。】 他的名字,为什么叫他做如来?实在讲,本经如来有两个解释,佛讲的。「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解释得好,佛所说的一切法,就跟事实真相完全是一样的。诸法如义,这是从言说上讲的。如果从理事上讲,一切诸法是从相上说的,跟那个性完全相同,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诸法如义。无论是从言说、是从事实真相,这都是真如本性完全显现出来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法法都能会归自性。为什么能会归自性?因为性相一如,因为诸法如义,所以一一法都能会归到自性,一一法都是自性的显现。人能生活在这里面,那个快乐没有法子形容!这在《无量寿经》上,「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无量寿经》是这个说法,一个境界、一桩事情,说法不一样。诸佛如来的生活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我们能过这个日子就好了,就快乐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这是称如来。「以其证得无实无虚之性」,说法不相同,意思完全相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