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二集


2014/9/4    热度:225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七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72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五面,从注解第二段看起,最后一行:

  【发而无发,乃为真发。住降在其中矣。须知当生如是心,便是无住而住。『应灭度一切众生』三句,是降伏其心之意。】

  从这里看起。世尊在这个地方教给我们发心,发心实在说是相当不容易,菩提心不发就是凡夫,如果真正发了菩提心,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在过去特别是学教的同学们,往往对於发菩提心没搞清楚,经上也说、论上也说,也以为自己发了菩提心,到这个地方才晓得,原来菩提心有这么多条件在里头,若不具足这些条件,那个不叫做发菩提心。如果心里还存著有个发菩提心的念头,这个人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现在我们搞清楚,原来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那个真性就叫做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真正觉心现前。只要有一念存在,有个「发」这个念头在,就把我们的真心障碍住,妨碍住了,所以那个不叫做发心。确确实实一个妄念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地方的发,无发。诸位要晓得,你发,错误了,你不发也错误了,所以一定是发而无发、无发而发,那就是真发。诸位要细细把这个句子多念几遍,你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正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两边不住,中道也没有,这是真心现前的样子。前面须菩提尊者无论是说初学,或者是说老修行,心要安住在哪里,妄想要如何降伏,世尊这一句话把这些问题统统答尽,所以住降在其中矣,都在这一句里面。

  须知当生如是心,便是无住而住。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那个心是住而无住、无住而住。我们凡夫的心是有住,落在住里面;四空天人、小乘圣者,他们是住在无住里头;落在有无,总是两边。不像诸佛菩萨,他是住而无住、无住而住,还是两边不立,他们的高明就高明在此地。心发了没有?发了,虽发而若无其事,虽若无其事他真发心。发心的相,我们必须要晓得,发不发从相上看。相是什么?四弘誓愿就是发菩提心的相,他确实有度众生这个意愿,他真的在断烦恼,真的在学法门,不疲不厌,这是相,这个发了。发了怎么无发?他并没有感觉得「我发菩提心」,没有!念念要度一切众生,他并没有想到「我要度一切众生」,没有!念念在断烦恼,他也没有想到「我要断烦恼」,都是若无其事,心里面干干净净、明明了了。而在事相上是不疲不厌,像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的「无有疲厌」。诸位从这些地方,你去体会、去领悟,佛菩萨跟凡夫、二乘权教不一样的地方,你就明了了。这个地方一丝一毫都不能差错,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点都不能够差错。「应灭度一切众生」,前面,我们这个本子第一百一十二段,经文一百一十二段,诸位翻过来看:「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就是指这三句,这三句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

  【三事只是一事】

  三桩事情只是一桩事情,也就是一桩事情的三面,从三面才把这一桩事情看清楚。

  【降伏原为不降之降】

  有一个降伏的念头,那怎么能降伏得了?我们想想过去,禅宗二祖慧可大师那个心不安,心为什么不安?妄想多,妄念多。他找达摩祖师安心,安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我这个妄心如何能把它伏住,跟《金刚经》上讲的是一个意思。达摩祖师很厉害,马上伸出手:「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你把心拿来,我替你降伏!」这一句话是叫他回光返照,慧可大师这一回头找不到心,这是个聪明人,「觅心了不得」,我找心找不到,没有。没有心还有什么安不安?还有什么降不降?真有心这才能降伏,才能降伏。没有!那个想、乱七八糟的念头叫妄想,妄不是真的,你只要觉察它是妄,就没事了,不要把它当真。不必去想它就没有了,这就降了;愈是要降它,可就愈麻烦。

  【发心亦复如是,即是无发而发。此皆破我遣执之微妙方法。】

  确实是妙,但是要悉心体会,很不容易体会到。我们凡夫心很粗,境界极其微细。经文从上面一直听下来的,比较容易一点,这个意思能够体会到一些;如果前面没有听,一下看到这一句,也是莫名其妙!体会到还不够,要自己能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才管用。所以末后这两句嘱咐我们要「悉心领会」,全心,悉是圆满完全的意思,全心去领会,去领悟、去体会。「方为善用功者」,然后你能够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不知不觉也发了心,那才叫真正会用功。下面一段经文,举果明因: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我们看注解:

  【此引往事为证。其时证无生法忍,位在八地。】

  这是世尊举过去的事情来作证,也就是三转*轮里面示证转,我们一般通俗的讲是现身说法。以自己修行证果做为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是他证八地菩萨果位这个事情。

  【世尊防闻上说】

  防是预防,唯恐有一些人听前面所说发生误会,他没听清楚产生了疑问,产生了误会。

  【疑谓发心无法,云何得果。】

  前面讲「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心都没有办法,那将来怎么办?怎么能证果?证果一定要有因,没有修因怎么能证果?所以佛在这个地方赶紧补出来。真发,不是假的,是真的。发心不能著发心的相,著发心的相就错了。

  【若知得果者,乃是无得而得。】

  这才是真正的果。

  【则发心者,必应无发而发。】

  果是无得就得,这里面为什么说无得就得?因为无上菩提,这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你得个什么?如果说有得,本来没有我现在得到了,那才叫有得;本来有的,你到哪里去得。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事实,然后佛讲的这些话,我们才会听得懂。一般人总误会,无上菩提我们没有,好不容易把它修得,这是错误的,不晓得是自家本有的。不但无上菩提是本有的,乃至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莫非本来具足。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之后,跟五祖提出他的报告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本来就是一样都不缺。乃至於现在你所享受的物质环境,金银财宝这些,这是自性里头具足的;若不是自性具足的,这世间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既是自性具足的,你从哪里得?所以佛法教我们明心见性。心性本来有,我们因为迷了,迷叫无明;明心就是无明又明了,就这么回事情,明了!无明的时候你不见性,性在你面前,并没有离开你,在你面前你不认识,这一下觉悟了,无明没有了,这一切觉悟了。觉悟了,这才认识性,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法,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不但具足而且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出来的。为什么能生?因为它本来具足。它怎么生的?本来具足的是因,遇到缘它就生了。缘是什么?缘是心想,想什么它就生什么,这不可思议。这是佛在大经上常教给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才晓得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不得了!为什么?想什么,生什么。

  因此,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於一切法决定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它是心性生的,心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能执著它,你执著它是错了。因为它能够生一切万法,所以佛教我们念佛,我们想佛就生佛,想菩萨就生菩萨。由这个地方,我们也体会到念佛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怎么成佛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自然就知道,念佛成佛的。念什么成什么,他念佛他就成佛,他不念佛他成不了佛。念佛成佛,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决定不可以念贪瞋痴!世间人都在念贪瞋痴,贪瞋痴是什么?是三恶道。贪心是饿鬼道,天天念贪将来就到饿鬼道去了,念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牲道。所以,决定不要念贪瞋痴,把心里面贪瞋痴的烦恼要把它拔掉。用什么方法?净宗的方法很妙!你真正要把贪瞋痴拿掉,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业障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不知不觉的它又起来了。净宗的法门教我们,用阿弥陀佛的名号把它换过来,心里一起念头,阿弥陀佛,转换过来,这个方法非常巧妙。你这个功夫用久了、用熟了,确确实实把这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一句佛号取而代之,那就成功了,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你明白这些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才知道佛讲的「发而无发、得而无得,无得而得、无发而发」,那是真相,这才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此事前后两引之,而命意不同有三。】

  这一桩事情,就是佛在然灯佛所,承蒙然灯佛给他授记,前面我们看到一次,这个地方又看到一次,这是世尊证八地果位的事情。

  【前问於法有所得否,答曰於法实无所得,其意重在得字。】

  世尊两次引用这桩事情,事情是一样的事情,可是意思不一样。前面是讲得无生法忍,问有没有所得,用意是在「得」。这个地方这一段所讲的,它的重点在「法」;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所以他这个用意不一样。前面问的法是指无生法忍,这个地方讲的法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同样是一个法字,所指的不一样。

  【因不住法,故今曰圆满证得究竟果法而成如来。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

  佛给他授记,你得无生法忍,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佛讲的,他自己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自己要有这个念头,佛也不会给他说了,他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这个意念,但是他的层次也确实提升到那么高。由此可知,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圣贤,如果连小乘包括进去,从小乘初果,到大乘圆教等觉菩萨,为什么佛说了这么多的差别相,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个阶级,其实真正修行人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这个执著,也没有这个分别,没有这个念头,这是世尊对凡夫说的,四果四向都是对凡夫说的,凡夫没有证到这个果位。菩萨在无为法里面有浅深不同,浅的,佛就讲位次低,深的,佛就说他的位次高;但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无论是浅是深,修无为法的人心地都清净,都没有染著;也就是我们平常讲,他清净心的纯度不一样,愈是高位的愈纯净,是这么一个意思。这个意思诸位如果稍稍明了一点,然后给你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那个地方的人没有名字,没有姓名、没有名字,那个地方的人,居住的地方也没有街道名称、也没有门牌号码,每个人相貌都长得一样,你会觉得奇怪吗?你要是把这段的文义听懂了,你就觉得不奇怪了。不但不奇怪,我再告诉你一个事实,你要是没有搞清楚,听了会吓一跳!极乐世界也没有四土、也没有三辈、也没有九品,你们想想对不对?如果有这些,他心还能清净吗?他不又搞分别妄想执著了吗?没有!由此可知,四土、三辈、九品是佛对我们讲的。他那个地方是不是有这些事?有,但是那些人心里没有这个执著,没有这个分别。就好比我们这个讲堂在五楼,要爬几十个阶梯上来,你们爬上来,心里有没有记住我走了多少阶梯,恐怕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住在那里的确是有四土、三辈、九品,你问他,他心里没有这个念头,那叫清净心。人家著重的是清净心,不著重什么品位。不像我们这里人,我一定要上品上生,品位低的还不甘心,这能去得了吗?实在讲,有一些人是用这个方法:品位高,多念!叫你多念,免得你不能往生。其实,坚固的执著,我一定要一心不乱,我一定要上品上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很低,什么原因?心不清净。那个一切都不执著的,根本就没有想到品位的,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反而高。为什么高?跟这里讲的道理相应。理与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决定不能有分别执著,那就对了,跟经义就相应。

  【前问於法有所得否,是举果明因。】

  是用果来显因。

  【然法字是指无生法忍,故只举八地果,明发心因。】

  这是讲前面世尊举的这个例子。这一段里面:

  【此中之法,是指无上菩提。】

  比无生法忍要圆满得多。

  【故应以两重因果释之,於义方圆。】

  这个意思才能讲得圆。这是为什么然灯佛要跟释迦牟尼佛授记,道理在此地。八地菩萨距离如来的果地已经相当接近,如果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个速度相当快速。因果的道理,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门,一切法不离因果,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说一如来,即含有不应住法意在矣。】

  如来於然灯佛所,这个经上凡是讲如来,都是从性德上说的,性德里面一尘不染,哪有住、不住?说住、不住都错了。底下讲:

  【如来是性德之称,觉性圆明,岂有法尘。】

  说住是法尘,说不住也是法尘。

  【作佛时如此,昔在八地时,其心无法尘也可知。】

  不但在八地,就是在初信位上,都已经不执著法尘,对於四相都不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圆教初信位等於小乘的初果。

  请看底下一节经文,佛提出这个问题,问一问须菩提尊者,你的意思怎么样?考考须菩提,须菩提很聪明,很有智慧,不辜负世尊的教导。

  经【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也」,这一句是个活句,不可以把它当作否定词来看,那你就把它搞错了。「不」的意思,用现代话说,「不能这个讲法」,就这么个意思,「不可以这么讲法」。所以它不是否定词,也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所以要懂答覆的意思。《金刚经》里面问答,这样的情形很多。我们看注解:

  【不也,这个字是活句,谓非无法非有法也。】

  这个意思里面,不能说有法也不能说无法,你要说无法,他有法;你要说有法,他又是无法。这种讲法初听的人,这说的是什么话,到底是有还是无?其实,佛讲的这个才叫真话。我们讲无、讲有,都是妄语,都是妄言,不是真实的。这个话才是真实的,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说非无法,非无就是有,事上就是有;非有法就是无,理上即是无。这个答覆,理事两边都说到了,理事圆融,真正是两边不住,这个答得妙!

  【彼时正蒙授记当来作佛,许其将来得证果法之称也,故非无法。】

  世尊证八地果位,确确实实是遇到然灯佛。然灯佛讲经说法,菩萨也是每会必到。蒙佛授记,这是事上,事上确实有这个事,所以说非无法。

  【然彼时实以证无生法忍,一法不生,而蒙授记,故非有法也。】

  在这个地方要略微说一说,什么叫无生法忍?这个名词我想每一位同修都很熟悉,可是这个名词里什么意思,恐怕很少人能讲得清楚。因为你们回向偈里头有,「花开见佛悟无生」,那就是无生法忍,花开见佛悟无生。什么叫无生?法,我们从法先讲起,「法」是一切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法是这个意思。「无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生不灭。确确实实没有生灭,佛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大菩萨们也见到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我们没见到,我们看到一切法明明有生有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生灭相,怎么会不生不灭?佛菩萨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是真的,是真相。你看到这个生灭相是假相,你看错了,你看走眼了,一切法的的确确是不生不灭。

  这个事不好懂,我们只有用比喻来说。譬如我们看电影,在银幕里面看,那个相有生有灭。你在电影银幕看那个画面,不是有生有灭吗?你到放电影机器房里面看底片,不生不灭,底片没有生灭,你想想这个味道!佛所看的那个相,是什么相?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我们看的是相续相,人家看的是真相,人家看底片,我们看电影画面。电影画面那是假的,底片是真的、真实的。你把这个事情肯定了,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忍」就是承认的意思,同意、认可,我同意佛的说法,肯定佛的说法没错。一切法生灭是错误的见解,一切法不生不灭是正确的见解,这是无生法忍的意思。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的微细相,就是刹那生灭相,八地菩萨见到了。所以八地菩萨肯定、承认,佛所讲的话没错,我亲自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没有生灭。我们现在把生死看作大事,了不得!没有,没有这回事情,哪有生死?是你自己看走眼,你自己在打妄想,这是真的。他见到了,佛才给他授记。从这个事实看,那就是无有法,哪来的法?没有!《楞严经》上讲的境界相,它是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讲得也很好,当处是同时,生跟灭是同时,生跟灭不是异时,是同时。你们想想那个速度多快,如果我们用弹指来算法,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二八,一万六千,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那么生灭不是同时了吗?所以它不是异时。这是《楞严》上说的,实在讲佛讲这个话,大概对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人,都不是讲真实的话,比较接近,恐怕真实的比这个还要加几倍。所以生灭是同时的;同时的,那生灭都说不上。这是说非有法的意思。

  【总以显明心无法以求得,而后可得。】

  这是总纲领,也非常重要。我们心里有求,给诸位说,就求不得;心里不求,不求就得到了。我们凡夫心里头都有求,所以你能够求得的非常有限,那是性德里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如果你要是不求,你得到的是圆满的,你都得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无求才是圆满的真心。我今天用真诚心来求,用清净心来求,你的真诚跟清净都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因为你心里头有个真诚、有个清净,有个清净就不清净,心里头有个慈悲就不慈悲,里头有夹杂,不纯净。真正纯净发心,跟前面句子是一样的。你说发慈悲心,发而无发,无发而发,那是真慈悲;清净心,净而无净,无净而净,那是真清净。诸位细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然后你才会用功,你才晓得怎样修行,这是属於高级的修行方法。所以,无法以求得,而后可得。

  【若住法求得,便不能得。则不应住法发心,其义昭然。】

  这些意思真正是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你要问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个说法,大家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修行,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今天还落得如此地步,就是你发心心有住,毛病就在此地,要不然早成菩萨、早成佛果。现在还当凡夫,还搞六道轮回,就是发心心有住,我们的过错在此地。今天听到佛的开示,真正明了这个事实,从今而后,决定要遵守「无住生心,生心无住」,那就成功了。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都一帆风顺,你都会圆满成就。尊者的答覆,答覆得好,与事实真相毫无违背,所以佛给他印证。

  经【佛言,如是如是。】

  「如是」,不错,你的看法很正确,一点都不错。

  经【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句话是给他印证,实实在在没有法你是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没这个事情。为什么?

  【觉性圆明,就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法尘,便非圆明。】

  你要是有一个得的念头,那是法尘;你要有一个修的念头,也是法尘;你要有个证的念头,还是法尘。六祖惠能说「本来无一物」,他说的话没错。如果我们听了,里头本来无一物,你看他又有一物,有个本来无一物,又糟了。「本来无一物」也无,也没有!这很难很难,就怕你听错了意思。所以佛说到最后没法子,不得已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起心即错,动念皆乖」,这是说到最后,给我们这样说法。不可以起心动念,这是你觉性圆明显现。所以佛菩萨的心,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在十法界,顺境、逆境,佛的心从来没有动过,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用的是真心,圆满的真心,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但是他不迷惑,这个人就叫做菩萨。菩萨叫觉有情,三皈里面所讲「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虽然起心动念,他能保持觉正净,这就是菩萨。凡夫起心动念,他迷邪染,迷邪染就变六道,变这个境界出来。佛菩萨起心动念他依觉正净,所以他变的是四圣法界,就是清净的报土;我们这是秽恶的报土。这也是证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心不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干干净净,真的是一尘不染。

  【实无,谓彼时在然灯佛所,实无丝毫有法得成如来之心也。】

  在然灯佛那个地方,佛给他授记,「你得无生法忍」,他没有这个念头;佛给他授记,「你将来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也没这个念头。这个意思跟后面佛在全经做总结的时候,说了两句话也非常重要,完全相应,佛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佛在这个经上教给须菩提尊者,他本身做到了。在然灯佛所,佛给他授记的时候,他不取於相,他没有著这个相,他如如不动。

  【实因心中无此果法,而后得成如来。】

  如来也是个假名,都是不得已而建立的。离名字相!为什么建立这些假名?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言说教诲方便起见而设立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佛的用意,这些东西可以用,不能执著,我们也可以用,决定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使知虽得而实无所得,方为性德圆彰之如来。】

  那真的是如来,一点都不假。如来这个意思,也非常的深广。如来者,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没有两样,智慧、德能无不圆满。而世尊在此地,从事相上跟我们说了一句,说得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一句解释真的是妙不可言!诸法如义,诸法是一切法;「如」,一切法是讲法相,相如其性,事如其理,没有一法不如,没有一桩事情不如,一切皆如,这是禅宗明心见性以后的境界。心性在哪里?菩提在哪里?真心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源就是根源,根源是真如本性。

  经【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后头这三句是然灯佛所说的,这是世尊为我们转述。昔日,那个时候,在然灯佛那里蒙佛授记。

  【实在是由於证无生法忍】

  他的心真正清净了,真正像这个经后面所讲,「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真做到了,所以然灯佛才给他授记;由於证无生法忍。

  【发觉初心之菩萨,若知得有法则不授记,无法乃与授记。】

  这是教导我们初心菩萨必须要知道。有法,给你授什么记?我过去在讲席里面也曾经说过,特别是对於要发心出来讲经说法的人,每天读诵去研究,一肚子的佛法,你想想看,佛会不会给你授记?装满一肚子佛法,叫一肚子垃圾,这个要知道,错了!我教给你们的方法很特殊,教给你们心要干干净净、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那就是真正的佛法。

  实在这个法是不是我发明教给你?不是的。我老师传给我的。我曾经跟你们讲过,我在台中求学,在李老师的会下,听经听了十年,李老师不准我做笔记。什么事情?你要是做笔记,你有法了,你有了。他就是杜绝我,不让我有,我得他这个好处太多了,他不让我有。听法听什么?真正听懂,意思听明白了,听懂之后,你再要复讲的话,你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法,都没有讲错,长说、短说、深说、浅说,自在!你肚子里有法拿出来,不自在!它有限制、有范围,不能随意;什么都没有才随意,这是真的。真的当然你现在一下得不到,要慢慢培养。譬如开头你学讲经,要写讲稿,要写大纲,要做这些,以后逐渐逐渐要把它减少。真正的功夫,要真正能体会到经义。你们听经,我不晓得你们听的是什么?过去老师教我听经要听教理,就是听经里面所讲的道理。理有什么好?理通了,所有一切都贯通。诸佛如来所说的经只一个理,他说:你能够把教理抓住之后,你一切贯通。这个我们常讲大开圆解,跟宗门的大彻大悟没有两样。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听教义。听教义虽然不能大开圆解,与这个经相接近的经典你都能够懂得。换句话说,听一部经不能只懂一部。那怎么教法?老师教学生,要选什么学生?学生要灵活,能够举一反三。我教你一部,你就会通好多部,这个好教。教二、三部,全都懂了,老师就不费力气,就很自在。教一样懂一样,三藏十二部教几百年都教不完,累死人!一般老师不喜欢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太累人。

  这就是你要听教理、你要听教义才有味道。然后听了之后,真的是活的学、活的用,统统是活的,没有一个字是死呆板的。你才晓得佛法这个佛经趣味无穷,世间什么样的乐,没有读佛经快乐,你真正享受到了。你要是不懂的话,佛经愈念愈苦,念得好辛苦,哪有外面玩的快乐,不懂!真正尝到这个味道,才晓得法味无穷、法喜充满,要懂这个,要从这个地方去培养。体会这个教学是最好的一个方法,但是它也得有个条件,条件是什么?心清净、真诚。总而言之一句话,妄想少、执著少才能入门。妄想多的人,执著很重的人,像利害得失、执著很重的人,就不太容易领悟,这个方法对他们来讲没有效。名利看得很淡,妄想少、心地清净,真诚来学习,行!只要具足这个条件的话,就能从这个门入,这个门入快速!

  训练讲经,这个方法就是复讲,这个方法是中国自古以来几千年所用的老办法。今天这两个小时,你在此地听这一段经文,听完之后,也不要去准备,也不要去想,到明天早晨,你把这段经文重新讲一遍给大家听,这叫复讲,能讲多少算多少。我这里讲二个小时,你能够讲十分钟、二十分钟都行,就是不能把思惟摆进去,那是什么?那是第六意识。这样愈讲愈纯熟,你开始可能从十分钟,慢慢到十五分钟、二十分钟,逐渐逐渐进步。上一次,马来西亚来的蔡居士,他在念书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参加我们台中慈光讲座,他们是最老的学生。慈光讲座,李老师为他们编了一个《佛学十四讲》,就是为他们学生编的,李老师那个时候一张表解是讲一个小时。讲完之后,我把这些学生找来,你们来复讲。他们讲多少时间?五分钟。李老师讲一个小时,他们拿到手五分钟就讲完了。这个方法练,练到现在也不错,他在马来西亚到处讲经。这就是说明,古人的方法跟今人的方法不同。但是古人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是本身要有条件,没有条件那就难了。所谓真是上根利智,行!很容易得力;中下根性就没有办法,那不能训练。现在我们有录音带、录相带,可以反覆听,不断的听;换句话说,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入得进去。为什么?你听的遍数多。我们那个时候听经就一遍,没有第二遍,一遍要不能够把意思搞清楚,你就没有办法。而且老师讲经不重复的,不能问的,我这段没有听清楚,「老师,这一句你再给我讲一讲」,老师打你几个耳光,不给你讲。为什么打了你,不跟你讲?打了你给你讲,你还会偷懒,下一次没听懂,顶多挨一下打,还是可以听得到。打了不给你讲,你指望就没有了。所以你听的时候就不能不全部精神贯注,他要求是这个,决定不能打一个妄想,全神贯注。

  这个无得,要晓得无得才是真正得,唯有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为什么佛菩萨讲的,我们没有办法体会?我们的妄想、分别、杂念、执著太多,把它障碍住。其实佛所讲的东西,全是我们清净心中本来具足的,哪有不懂的?不是外面来的,本来具足的。佛讲《金刚经》是讲我们自性的《金刚经》,用他的自性《金刚经》把我们的自性金刚般若 引出来,我们的金刚般若 跟世尊的金刚般若 一模一样,没有两样,这就是你真的成就了。佛讲经真正目的在此地。这是我们要懂得的,然后才晓得,应该怎样去学习。有法就不会给你授记,一定到无法的时候给你授记。无法是什么?你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不能现前,不会跟你讲的。

  在这个地方,还有一桩事情附带告诉诸位。佛门里面的确有感应,如果我们自己清净心没有现前,常常见到佛菩萨、见到光、见到瑞相,你想想看,那是真的还是假的?那是妖魔鬼怪,变化成佛菩萨那个样子来诱惑你、欺骗你。你一看到好欢喜,我见到佛了,我功夫不错,你们都不如我,狂乱了。什么时候佛菩萨会示现给你看看?你心里面若无其事,真的清净了,会见到瑞相,见到瑞相也是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是真的,你真的见到佛菩萨了。如果一见,心里面起了欢喜心、动了念头,还到处宣扬,炫耀我了不起,那你是见了妖魔鬼怪,没有见佛菩萨。同样一个道理,你心不清净,佛菩萨不会来的,心不清净,看到佛菩萨都是妖魔鬼怪,《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防不胜防。懂得这个原理,我们就晓得,我们心还有妄念,还有分别执著,如果见到这些现象,我心里有数,魔来诱惑,我不上他的当。现在假的东西太多,外面商品有仿冒,佛门里面也有仿冒,人死了烧出舍利,舍利都有假的、仿冒的,留肉身,肉身也有仿冒的。所以妖魔鬼怪神通广大,不要以为看到这个东西了不起,不见得是真的。一定要看他的瑞相,与他生前修行功夫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真的;不相应,靠不住。舍利看起来很好看,你拿铁锤一敲碎了,那是假的。当然,人家不会去敲,那真假莫辨,其实一试验就晓得。过去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圆寂的时候,烧出舍利,这外国人不相信,拿铁锤去砸,那个铁锤凹下去了,舍利还是完整的,大家佩服了,那是真的,决定砸不碎。这些都是普通的佛学常识,而现在这个社会上非常非常之混乱,邪正、真假我们必须有能力辨别,才不至於吃亏上当。

  【受持读诵此经,必应如教。】

  这个念破音,这是教导,佛怎么样教给我们的。

  【於一切法无住而住,方为信心不逆,荷担如来,方能生福灭罪,当得菩提。】

  这段话非常重要。我们前面读了,也说了,未必真的听清楚了。此地这两句讲得很白、很浅显。受持,这个意思前面都说过了,受持是要照做,不是去念,念不是受持;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法;佛不叫我们做的,我们就不做,这叫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读诵此经,受持读诵,必定,这个「必」是完全肯定的一个语句,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必定应当如佛教导。佛教给我们什么?於一切法无住而住。怎么无住又出来一个而住?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无住;而住就是生心。虽然教给我们应无所住,底下有而生其心,这意思很深很广。无住就是不执著,心里面干干净净,若无其事,这是无住,与一切法的体性相应,佛讲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又叫你而生其心?生心的时候,与一切法相相应。所有一切法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体一定现相,它不能不现相。所以相,诸位要晓得,相是不会灭的,不会断灭,但是相会变,它不会灭,它会变。我们也用古人的比喻来说,古人用「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是体,不变,它的相会变。我们喜欢佛,把黄金塑一尊佛像。过几天我们不喜欢佛,喜欢观音菩萨,把黄金溶化掉,又做一个菩萨的像。相会变,金不变,还是那么多金。我什么像都不要了,它有没有相?还是有相,一坨有一坨的相,一块有一块的相,它总归有相。相是不会灭的,会变,随著我们的心变。因此,生心重要。你生佛心,念佛心,那就现佛相,念菩萨心就生菩萨相,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教给我们一定要无住生心,无住与体相应,生心与相、作用相应。无住是不著有,生心不著空,空有两边不住,这一部《金刚经》都是说的这个道理,说这个事实。所以要懂得,於一切法无住而住。

  「方为信心不逆」,前面讲能做到信心不逆,就是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不逆是非照这么做不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金刚经》讲的是总纲领、总原则,不管修哪个法门,你离开这个原则,你就不能成就。你参禅不能离开这个原则,你才能够得定,你才能够开悟;学教不离这个原则,你才能大开圆解,你才能通达教理、教义;你修密不离开这个原则,你得三密相应;你持戒不离这个原则,你从戒里面一定得定开慧。离开这个原则,戒律持得再好,你不会得定,当然更不会开悟。所以这个原则就非常非重要,不逆是非照这个做不可。然后再荷担如来,就是如来的事业,如来事业就是教化众生、自行化他、为人演说。由此可知,信心不逆就是受持读诵,荷担如来就是为人演说。前面这个句子我们念得很多,归结到这个地方。方能灭罪生福,真的灭罪,真正生福,灭无量罪,生无量福。当得菩提是以后的事情,当得菩提就是成佛。

  【三菩提下】

  三菩提就是经上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底下所说的,意谓,意思是讲,

  【彼时未蒙授记之先,若心住於无上菩提之法,希望成如来,得无上菩提。】

  如果有这个念头,问题就来了。事情要做,事上要修,不能有这个念头。事上是什么?生心。生心要无住才行,生心有住是凡夫不是圣人。无住要是不生心,是小乘阿罗汉、是四空天人,那没用处,於众生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必须生心要无住,无住要生心,这样才行。会用功的人,不仅要把这个原理原则应用在佛法修学上,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平常工作、待人接物都要用。你说我在学佛法的时候用得上,我穿衣、吃饭就又变了,那是假的,你在佛法上没用上功夫,你要真正会用功,统统都会用,完全变成了生活。你平常读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为人讲经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怎么能够跟生活脱离关系?离开了生活没有佛法,佛法就是生活,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不要求。

  今天中午有几位同修请我吃饭,有几个人提出来,他们要拜佛、念经,求发财、求长寿、求福报,能求得到吗?凡是你求到的,都是你命里本来有的,不求也有。命里面没有的,那个求法求不到的。佛不骗人,这是我们最佩服他的地方,他不骗人。可是佛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你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自然就得到了。种瓜就得瓜,不种瓜天天求,会有个人送个瓜给你,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你自己去种因,一定就有果报,佛是教你这个。种善因就得福报,种恶因就得恶果,就这么回事情。你发财了,你发财是因为你过去财布施,过去生中的财布施,布施得多,这一生当中发了大财,是这么个道理。「我这个财发得不容易,拼命赚得来的。」你不拼命也赚来,你何必要去拼命?你命里面有的,可能你拼命去赚,提早一点,本来是二、三年以后才发财,因为你拼命干,现在就发财,可能提早一点。总而言之,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没有,拼死了也赚不到一分钱来,这个要晓得。聪明智慧,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无畏布施的果报;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很透彻。佛是教我们这样,所以说有求必应;它有道理、有方法,不是佛菩萨赐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今天他们问,有很多道教的求神,神帮助他升官发财。我说那个神幸好不灵,如果要灵的话,那你就不得了。他说:怎么?你想想看,聪明正直谓之神,你去那里祷告,跟神谈条件、谈贿赂,「神,你保佑我发一万块钱财,第二天我供养你一千块。」这不是谈贿赂吗?你把他当作什么人看待?贪官污吏。贪官污吏,新加坡的法律都要制裁他。你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你说怎么得了,你的罪多大?幸好他不灵,他要灵他不治你的罪?你还能逃得了!你自己的心歪了,也想那些佛菩萨心都是歪的,就跟你一样,你说怎么得了!这个道理并不很深,头脑清楚一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有这种道理!佛给我们讲因果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讲这个道理。

  这一段的意思说得好,心里面有所希求,你的心就不清净,那么佛菩萨不会给你授记,你实实在在也得不到你心里面想得的果报,你得不到。同样这个道理,有一些念佛的同修来给我说:法师,我念了三、四年,一心不乱我还没有得到。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这一生都没指望,你得不到。他说:为什么?一心不乱里头还夹杂一个一心不乱,你怎么能得到?必须把一心不乱这个念头去掉,你才能得一心。你有个一心不乱横在那个地方,那是个障碍,那是夹杂,你怎么能得到?决定得不到的。诸位要想念佛功夫提升,老实念去,什么也不要想,不要想品位,不要想一心,一直念去,水到渠成,自然就得到,这是把你障碍去掉了。这个理与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我们在修行,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幸福美满的生活,许许多多的障碍才能够排除。请看下面经文:

  经【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正因为世尊在八地位上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然灯佛才给他授记。佛在此地说这些话,给我们做榜样。在三转*轮里面,这叫作证转,以事实来给我们做证明。请看注解:

  【以其实无住著菩提法以求得之之心,明其正因心无有法,乃证无生,得蒙授记耳。】

  这一段说明一桩事实,怎样才能够证得如佛知见、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也很想证得这个境界,但是就是没有法子证得。病在哪里?病在我们现在用的心是生灭心。生灭心见不到无生法,生灭心见一切法都是生灭法。菩萨为什么能证得?他用的是不生不灭的心,他心里头没有念头,没有念头那个心,生灭是妄心,不用生灭心,他用的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他用不生不灭的心看一切万法,这一切万法果然不生不灭,这岂不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清净心见的是清净色相,不生灭的心见的是不生灭的色相,生灭心见的是生灭的色相,就这个道理。所以,修行修什么?这个要知道,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修掉。这个东西是错误的,无始劫以来错到今天,把错误的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是真正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念头,有念就错了。无念怎样?无念也错了。无念变成无想定,也不行。那要怎么办?还是佛在这里说的「无住生心」,无住不是有念,生心不是无念。落在有念上,你落在欲界、色界;你落在无念上,你落在无色界;都出不了三界,都脱不了轮回,必须两边不住,你才能够超越。这个事情难,太难了!有不行,没有也不行,那怎么办?确确实实我们是不得其门而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抓住阿弥陀佛就行了,跟他出去,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你想想看,无论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要空有两边不著,你才能出得去,没有第二条路。想想这是真难,真不容易!念佛这个法门救了我们,念佛法门可以执著。

  【无菩提可住,正是说明不应住之所以然,乃离相之极致,亦法性之本然也。】

  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本来就觉,一住就迷了;这住不得,一住就迷了。觉性在哪里?佛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真如本性,我们的真心,原来就在六根门头。眼见是真心见,是见性见;耳闻是真心闻,都是真心在起作用,绝对不是妄心。为什么会变成虚妄?就是因为你有住,就坏在这里,一住,迷了,把真心变成妄心。眼见,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你在见的里面,你起了分别执著就错了,那就住了。我眼见的看看清楚,这是花,这是黄色的,那是红色的,迷了。怎么迷了?你迷在名相上,他本来没有名字,没有名字你看的是真的,一有名字就是假的,名是假名,你执著那个假名,错在这里。所以,你在见色闻声的时候,你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你所见的是真的,跟佛见的没有两样。一见到里面就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你就从佛一下掉到凡夫,就变成凡夫。所以凡夫见色闻声,第一念是性见,眼见是见性见色性,但是第二念就变成识,变成眼识,外面变成色尘,麻烦在这个地方。

  如何保持第一念而不动,《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教你永远保持第一念。第一念因为你没有执著,你的心是清净的;你没有分别,你的心是平等的。一有分别就有好丑,就不平等;一有执著,就有爱憎,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麻烦就大了,那是凡夫。所以为什么佛与大菩萨他的心清净平等,他对於十法界众生一视同仁,没有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没有!决定是平等的。我们凡夫为什么在境界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迷!把清净的自性转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变成这个东西。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在还原。所以相宗讲修行贵在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菩提,相宗讲四智,性宗讲无上菩提,名称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叫转识成智,性宗里面叫破迷开悟。因为清净心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你不能执著,清净心中也没有佛法里头这些法相名词,因此法相名词也不可执著。法相名词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说法不得已而假设的,不是真的。你要把这个当作真的就错了,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什么东西是真的?一念不生是真的,於一切法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真的。

  这是离相之极致,法性之本然。也是佛为什么教我们不执著,换句话说,佛为什么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无住生心,道理都说清楚了、说明白了。你要是不清楚、不明白,不服!不愿意照做。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非这么做不可,那就信心不逆。为什么?不这么做,我们亏吃大了,无量劫搞到今天,就是吃了这个亏。吃亏不晓得怎么吃的,这一下才搞清楚、搞明白。一回头就是大彻大悟,一回头我再不犯老毛病,这才能成就。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