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九集


2014/9/4    热度:167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九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三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39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三面,第九行,看小注第二段:

  【不知持说此经,金刚智便无从开。虽多劫舍身命布施,而仍未能脱生死轮回,依然是苦恼凡夫也。】

  这些话都是真实语。像许许多多的菩萨以外财布施,以身命布施,无数劫来勤苦的修学,但是不出轮回,这一转世,福报很容易就享尽,这一点诸位必须要留意。福享尽了,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罪业的,福尽了以后,罪业果报就成熟了。何况在轮回之中有隔阴之迷,前世所修学的很容易都把它忘干净。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佛常常在经上跟我们讲,凡夫修成佛道要经无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因为六道里面修行,进一步非常艰难,好不容易进一步,退转太容易了,不晓得退到哪里去了,实在是太可怕了!进得少、退得多,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才要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这个诸位要记住。三大阿僧只劫,是你证得小乘初果以后,那才算的,没证得初果以前,生生世世的修行,不算!要把那个统统算起来,那真的叫无量劫。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得到很大的启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像阿闍王子那五百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就算是最简单的,最单纯的来说,一尊佛修行要三个阿僧只劫,四百亿,那多少个阿僧只劫呢?所以《华严经》上讲无量劫,不是假话,是真的。说的是谁?说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过去生中修行,已经经过无量劫。经上所讲的,菩萨以身命布施,我们有没有干过?过去生中干过,不是没有干过,看到这个,不希奇!想想看现前落得如此地步,这是什么原因?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很大的警惕。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不了生死,不出轮回,是决定不行的。你要是真的修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依照《金刚经》上讲的道理方法去做,这就是持说此经。前面讲的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你要这样做到。

  受持,前面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把受持两个字说清楚了。总而言之,要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相里面说了三桩事情,小而微尘,大而世界,这两种讲的是依报,又给我们讲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讲的是正报;换句话说,不著境界相里面就包含了身心世界。要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的执著,这才是受持《金刚经》。不是把《金刚经》早晚拿来念一遍,那个没用处,要真正去做。做了之后,再为人演说,那个就不一样。你真正做到了,你做到一分,就证得一分,做到两分,你就证得两分。大经里面,祖师们跟我们说的信解行证,江味农居士判《金刚经》也判作四分,正宗分里头判的是信解行证四个大段落。做到就是证悟,做不到,那还在解悟。解悟没用,我统统都明白,统统都知道,我都会讲了,没做到。没做到结果怎么样?还是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要是真正做到就超越轮回,这个我们在前面都曾经看到。怎么超越的?诸法一如,一如就超越,没有达到一如的境界不能超越。一如也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消归自性,在日常生活当中,法法消归自性,没有一法不消归自性,这才行。一切我都消归自性了,还有一、二桩事情,不行!你们想想,这有没有消归自性?决定没有,还有一桩事情没有消归自性,你就是桩桩事情与自性都不相干;果真有一桩事情消归自性,是法法都归自性。因此解理不能不透彻,事实的真相不能不明了,你才有契入的可能。入了的境界是什么?金刚般若 现前。所以说如果你不知道受持,不知道为人演说,金刚般若 就没有办法开;金刚般若 要不开,虽多劫舍身命布施,还继续搞轮回,还是一个苦恼凡夫,因为你修布施,你得福报,福报会享得尽。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这一段所说的。

  受持,没错!我们是说得很清楚,能不能做到?真难!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正不容易。我们在六道里面,无量劫一直到今天,习气太深太厚,起心动念都是妄想、分别、执著。佛给我们讲得很透彻,叫我们要离相。离不了,很想离,就是离不了。所以阿弥陀佛慈悲,给我们开了一个特别法门,只要信愿持名,蒙佛愿力的加持,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末法众生,要想脱离生死轮回,只剩这一条路,除这一条路之外,你自己好好去想一想,你有没有办法离一切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明白,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能不能离?有本事离四相,行!修其他的法门可以成就,这个成就就是讲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如果四相不能离,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修学得再好,还是不能够了生死,还是继续不断搞生死轮回,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请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经【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

  【解行从来不能分开,故曰并进。其必行到,方能解到。必解圆,而后行圆。】

  解行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开的,分开就错了。那正是清凉大师的话,如果把它分开,「有解无行」,清凉大师讲,是增长邪见,「有行无解」是增长无明;分开来就成这两种过失,不是增长邪见,就是增长无明。清凉大师的话,诸位同修如果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这是我们现前亲身所体验的,或者我们本身就是这样的,或者我们周边的同参道友,就是清凉所说的这个现象。解跟行密不可分,一时一刻不能分,任何处所不能分,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解在行中,行在解中,行解相应,你的功夫就得力,你的境界就在转变,相宗里面所讲的转识成智,你就真的在转了。由此可知,解跟行一分家就没得转了,那就转六道轮回。

  下面这四句话好,完全讲的事实真相。「其必行到,方能解到。」你解得透不透彻,那就要问你,你有没有做到?你果然做到,你解就透彻。你做到一分,你能够解得一分;做到两分,你能够解得两分。那个解不是普通解,是深解义趣,深解义趣是要做到才解到。也许大家在学佛的过程当中,都有经验,或者是我们自己,像经上常常劝我们为人演说,我们讲得不够透彻、不够清楚,别人没听清楚,甚至於发生误会;或者是我们听别人讲,感到不甚满意。这是什么原因?讲的人没做到;没做到,他所讲的是听别人这么说的,或者在书上看书上这么讲的。自己不能全程肯定,自己还怀疑,没见到,听说的!自己真的做到、见到,那就不一样。虽然同样一句话,语气不一样,表态不一样。一个语气表态模棱两可,一个语气表态斩钉截铁,那怎么会一样?这就是讲,行要紧,行帮助解,解又帮助行。解得愈深愈圆,而后行就圆了。行就是生活,就是日常生活,你的生活更圆满、更自在、更幸福,解圆了。解跟行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解跟行相辅相成。像爬楼梯一样,愈爬愈高,这里头其味无穷。我们佛法里常讲法喜充满,你能不能得到法喜?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去照做。真正发心去做,我解得一分,我就做一分,我做到一分,我那个解又会增长一分,你就能解得两分;解得两分,回过头来,你又会做到两分。所有一切诸佛菩萨圆成佛道,就用的是这个办法,所以我们对於解行要非常重视。

  【修行不外三慧,闻说此经,便是闻慧。深解便是思慧修慧。若不思惟修观,便不能深解。故说解便摄有行。】

  所有大乘经,都要这样去体会。佛讲解,解里面有行;佛讲行,行里面有解。决不是只有一边,必定是两边都含摄在其中,这样你就会读大乘经,你也会修行了。三慧,是大乘人修行的原则,闻思修三慧,我们有没有?我们没有。何以说没有?你要晓得这个慧,这是什么慧?是小乘戒定慧的慧,我们有没有?小乘教里常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才有慧。我们现在没定,哪来的慧。定是什么?清净心。由此可知,戒律是手段,是帮助你得定的。佛法的修学,这是基本的原理原则。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严格的遵守法规,这样容易得定,心容易清净。我在讲席当中,多次的劝勉同学们。我过去求学,拜老师,老师提出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戒律;佛家过去常说五年学戒,五年遵守老师的约束,遵守老师的戒律,这是初入佛门。第一条就是听经,我们喜欢听经,只准听老师一个人讲经,除老师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要守这条戒。第二条,我们喜欢看书,老师第二条戒,所有一切文字包括佛经,没有经过他的许可,一律不准看。第三条戒,我们没有遇到老师之前曾经学过佛,你从前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跟我从头学起,三条戒。

  这三条戒的用意在哪里?帮助你得定。你耳朵不乱听,耳根清净;眼睛不乱看,眼根清净;从前学的东西统统作废,也没得好拿来跟老师去比较,意根清净了,这个方法妙!最初老师提出来,我们都想这个老师很跋扈,好像贡高我慢瞧不起人一样,不晓得他真是大慈大悲。把你眼睛堵住,耳朵塞住,心里不准乱想,这个样子三个月就有效,就收到效果。什么效果?心果然清净了,妄想分别就少了。这一清净就好像有一点智慧,无论看什么东西、听什么东西、办事,都跟从前不一样,有进步,自己能觉察得出来。六个月之后,效果就更显著,对老师产生信心,佩服老师,尊师重道的心就真的生起来,从前是勉强的说说而已,这真的尊师重道。从哪里来?从行当中得来的,因为行跟解的关系,真得受用!

  清净心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以后,应用在生活当中,叫做三慧,菩萨所修的。三慧是闻思修。什么是闻慧?接触,闻说此经,你接触这个经典,你听这个经典,或者你看这个经典,都叫闻慧,闻是代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这一接触,用一个闻字。深解这就是思慧修慧。一接触就深解,不要去研究,不要去思考,一接触就深解,深解就是思慧;可见得他有没有思,没思,根本不会落到意识里面去。他的功夫是照见,哪里会落到意识!一接触就明了,明了叫思慧;明了当然就不迷,不迷就叫修慧。由此可知,闻思修是一桩事情,不是三桩事情,是一桩事情。如果把它分作三桩事情,那就错了,那就是闻思修,不能叫慧,没有慧。你有闻、有思、有修,没慧。闻思修是一桩事情,那就叫三慧,三慧是一桩事情。

  底下教给我们,若不思惟修观,便不能深解。要紧的是要修观。什么叫修观?前面也跟大家讲得很清楚、很明了,修观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改变观念。我们现前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把这个错误的观念依照佛经上讲的教训把它转过来,就叫做修观。修是修正,观是观念,就是思想见解;我们思想见解错误,把它修正过来。修观简单的讲,修正错误的思想见解,这叫修观。你要不认真去修正,把错误的观念、见解修正过来,你怎么能深解义趣!深解义趣是什么义趣?是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义趣是指这个。如果说得再浅一点,再白一点,深解自己生活的义趣,这个非常亲切。深解我们每天工作的义趣,深解每天处事待人接物的义趣,这个关系多亲切!佛法没离开生活,生活就是佛法,生活就是金刚般若 。所以这个地方的义趣,不是谈玄说妙,与自己生活不相干,那个义趣我们解不解无所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解,解里头有行;说行,行里面有解。解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行是我们每天所作所说的,那是行。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我们的生活活动,用思想见解、所作所说,就包括尽了,这是我们一生一世的生活活动。佛法把这个活动更加推广,我们不只有这一生,我们还有来生,来生还有来生,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才是我们自己真实的生命,深解义趣是指这些。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深解义趣,即是深领会得上文所说「当云何生信、当云何奉持」之所以然也。】

  怎么样生信,信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怎样奉持,怎样与事实真相相应,那样的解行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云何奉持,实实在在教我们怎样去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这是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唯一的目的。我们讲得简单明白一点,如何把轮回的心转变成大觉之心,如何把烦恼的生活转变成大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云何奉持之义。「所以然」是讲其中的道理;事相是当然,理论是所以然。

  【说一深解,不止摄信、摄修,并证亦摄在内矣。】

  这个意思前面我已经透了一点。深解义趣这四个字里面,含义是无限的深广。

  【信、解、行、证,其实乃是一而四、四而一。】

  我们要是把它分成四个阶段,修行证果永远没指望。我们学佛,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三学、三福、信解行证,都把它看成是个别的,包括菩萨的六波罗蜜。所以虽然很辛苦的学佛,很勤奋、很精进,其实佛法的利益完全没有得到。你所得到的一些佛法是什么?名相而已。多记一点名相而已,除此之外,你还得到什么?那不是佛法真实的利益。佛法真实的利益是心开意解、自在圆融,我们没得到。所以总要记住,前面讲三慧是一,三学也是一,信解行证还是一,这叫做万法归一。前面都跟诸位报告好多遍,归一就是归自性,听讲、读经要消归自性。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会归自性,那就得受用,得真实的受用。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归一,辛辛苦苦学了很久,还是一身的烦恼,生活在烦恼里面。现在生活在烦恼里面,死了以后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烦恼变现出来的,这是诸位稍稍涉及佛法的经论都明了。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小乘阿罗汉断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轮回。由此可知,见思烦恼不断,你就没有能力跨越轮回一步。这一次实在说,在《金刚经》里真的学到不少东西,我们照这个方法去生活,依照这个方法去过日子,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真的是有把握,这一生就没有空过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此成就解慧经文】

  这是讲这一段,第七十二段科题里面成就解慧,这是成就解慧里面第一段的文字、经文。

  【乃是开经以来之归结处。师资问答,目的无非望闻法者能开深解而已。】

  须菩提尊者在这个地方,给我们带一个头,做一个样子,是启发我们,诱导我们,这个用意很深很深。希望我们在这个地方深解义趣。不是他深解,他深解义趣就与我们没有什么相干,我们有什么好处?他这一带动、一提醒,我们明白了,我们觉悟了。这是尊者跟世尊一问一答目的之所在。

  经初,三到八节。我们为了讲解的方便,依照江味农居士的分科,他把全经分成一百八十四节,每一节经文我们都标有数字,便利於参考,一查就查到了。

  【彼时长老即从座起,愿乐欲闻,何等欢欣踊跃。】

  须菩提尊者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能够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将整个的佛法,我们不要说多,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在生活当中表现无遗,他解到、他说到,他就做到。由此可知,解、说、做是一不是三。我们今天所没有法子的是,我们解的跟说的跟做的是三把事,不是一把事情,这你就是不能契入境界。如果这三个合一,恭喜你,你纵然没有成佛,你也是大菩萨,你决定不是凡夫。你把这个分作三桩事情,你决定是凡夫,不是圣人。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以往我们总以为这个境界是法身大士菩萨的境界,权小大概跟我们还差不多!读了《金刚经》这才恍然大悟,小乘初果也是这个境界。他要不能将解、说、行合成一个,他就不能证须陀洹果。从小乘初果到圆教的等觉,都是这个原理,都是这个原则,没有例外的,我们在般若 会上看到了。须菩提尊者不是普通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跟释迦牟尼佛两个在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了,心有所动,有所体悟,这是他们度化众生的方式、手段。

  所以在经的开端,尊者看出释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会归自性。入舍卫大城乞食、穿衣,穿衣会归自性;托钵,托钵会归自性;即从座起,即从座起会归自性;没有一法不会归自性。宗门里面常讲万法归一,过去我们听了含糊笼统,听这一句似懂非懂,不晓得怎样叫万法归一,现在明白了,原来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会归自性,这叫万法归一。释迦牟尼佛在开经里面表演,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表演的诸法一如。换句话说,佛从无量劫来,他过去也是凡夫修成的,无量劫积功累德,一直到究竟圆满,这种究竟圆满的信解行证,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事相里头,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看出来。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尊者要不给我们说破,我们怎么样也想不到这个事情。他老人家为我们一点破,我们回光返照,又发现了一桩事情。这是从佛的生活回过头来看自己,再看看一切众生。於是我们发现,众生在生活上点点滴滴也暴露无遗。显示什么?无量劫来的妄想烦恼习气,从哪里?从你穿衣上显示无遗;从你吃饭,显示无遗;从你处事待人接物,显示无遗。这个佛法妙不可言!两个一比较,凡夫生活可怕,堕落,苦不堪言!看看佛菩萨自在清凉,究竟圆满的解脱。我们看那一边,一回头,这一边就看到了。这一边经上虽然没有说,文字上没有说,你能够从这里一回过头来,这个意思就包尽,就包括在其中。

  他的表现,愿乐欲闻,前面都讲过了,看出他的欢喜、踊跃,一直到世尊讲到这个地方。愿乐欲闻这四个字,有浅深次第不同。这个闻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若非反闻自性,他怎么能够深解义趣。深解义趣就是宗门所讲的大彻大悟,就是这个意思。「此时闻欲所闻」,愿乐欲闻已经闻到了。「且复深解」,这一闻到,开悟了,彻底觉悟了。「真乃希有之幸,此所以喜极而悲也。」涕泪悲泣,这是欢喜的相,不是悲哀的相。欢喜到极处会流眼泪。

  【深解与最初之谛听相应。若不谛听,断难深解。】

  这是江居士在此地教导我们、提醒我们,非常重要。所以修学,有很多人早年找我问方法,问我修行的方法、讲经的方法,我老实告诉人,方法是在其次,不是关键,关键是学习的心理,学习的态度,没有良好的态度,再好的方法都不能成就。我过去讲「内典研学要领」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比例,修学的态度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只能占到百分之十。由此可知,修学的态度决定你的成败,这个非常重要。谛听就是好态度,仔细的听,认真的听,不是泛泛之闻。

  【故闻说是经之闻,非泛泛之闻,所谓闻慧是也。】

  一定要认真听,要仔细听,你要不是认真仔细听,你很难得受用。过去李老师教导我们这一批学生,他老人家常讲,他说:我讲经,你们大家都在听经。我们前面一排坐的是学讲经的学生,二十多个人,我们坐第一排。他说:你们学讲经的人,可以听到四成、五成,能听到这么多。后面那些来听经的人,大概只能听个一成、二成,为什么?他不注意。很多人他不是来听经的,他是到这个道场来坐一坐有功德,他来修功德的,来庄严道场,这个有功德。他是为了来修功德的,他不是来听经的。在台湾很多,确实是如此,他是来修福的,来庄严道场,来修福的,经讲完之后走到门口,问他:你听到什么?不知道,完全不知道。那就是一成也没听进去。那个学习讲经的人,为什么会听到四成、五成?明天他要复讲,他不仔细听,明天他讲不出来。老师那个复讲是抽签的,不晓得是轮到哪一个,每个人都要认真听,每个人都要认真去准备,怕到时候讲不出来。所以从前我们佛门里面,寺院丛林培养讲经的人才,没有办佛学班的,没有特别指导,没有。就是在听众当中,有聪明、记忆力好的人,肯发心讲经,口齿伶俐的,老和尚选拔他出来复讲,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没有特别教导的。所以讲小座,复小座。复小座,如果能把老和尚所讲的东西讲出一半,这个人就可以成就,就能够造就了。譬如老和尚讲一个钟点,他可以讲半个钟点,他有这个能力,诸位要晓得,这个很不简单。第一天听到的时候,第二天他就要讲,写东西写稿来不及,绝对来不及。而且听只能听一遍,没有第二遍,现在有录音机可以多听几遍,那个时候没有,一定要很注意的听,一句话听漏掉,你想请老和尚再讲一遍,不可能的,绝对不跟你讲的,我们李老师教学的作风就是如此。他讲经听了哪一段没听清楚,「没听清楚,过来」,过来就挨打了。打了之后还不讲,为什么打了之后不讲?如果打了再告诉你,他说那怕什么,顶多挨一顿打,还可以听得到,打了要不讲,还听不到。这就是逼著你非要认真听不可,他的用意在此地。要全心贯注,集中精神,一句不漏,他的方法在此地,所以那很得受用。

  佛教你谛听,你不能这样认真去听,你就很难深解。所以从前培养出来的那些学生很踏实,基础非常稳固,跟现在人不一样。现在人无论做什么,任何一个行业,都比不上从前,偷工减料。盖房子,新加坡的房子还不错,新房子比旧房子好。在美国就不一样,美国新房子材料不如旧房子,旧房子真材实料,新房子那个材料靠不住。所以住在美国,聪明的人买旧房子重新整修,旧房子的材料好,用的木材,木材好,用的砖,那个砖头也结实,现在这个材料都是偷工减料。学佛也偷工减料,学讲经还是偷工减料,这怎么能学得好?所以要遇到一个真正很严格的老师,不容易!现在这个时代正是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大家混日子。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不敢教学生,你要认真教学生,学生把你赶跑了,不要你了。学生不听教,老师无可奈何,因为靠这个生活,只好混日子,很痛苦,日子都不好过。真正好老师,在这个环境里头,他受良心责备,误人子弟,那个不是他有意的,不是有意的也有过失。有意那就有罪过,不是有意的有过失,那是没有法子,学生不肯听话,不肯接受。谛听非常重要,就是要认真、要专注,学东西要专精,这个非常重要。

  讲到这里是讲到听经。现在在整个世界上,讲经的法师都少了,太少太少了。幸亏有这些录音带、录影带,这个大众传播工具;如果没有这个,佛法确确实实很可能在这个时代当中失传,后继无人,大家就听不到佛法。听不到佛法,责任归谁?有很多人怪你们法师,你们出家作法师,为什么不讲经说法;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说这个过失是在你们信徒,不在法师,法师没有过失。你们这些信徒,就好像吃水果,你们很爱吃,桃子、李子都很喜欢吃,很爱吃,不种树,吃光就没得吃了。你喜欢吃,你要种树,你懂这个意思吗?你喜欢听经,你要栽培法师,你不栽培法师,你听谁讲经?你们听我讲经是吃现成的,我不是你们栽培的,你吃现成的。你们如果不晓得栽培,我走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你们要懂得栽培。什么方法栽培?年轻的法师,请他们来讲经。初讲当然讲得不好,讲得不好掉头而去,这就是你不肯栽培法师;讲得不好,愈要来听,捧场;这个法师觉得我讲得还不错,这么多人听,他才有信心,他才能够继续不断讲下去。愈是讲得不好,愈要来捧场,愈要来鼓励他,栽培法师这是种树,你将来才有水果吃。明天起,我们这个道场一、三、五,中国这些年轻法师他们要上台来表演,希望你们来种树,你们要不种树,以后就没佛法听了。我跟大家讲的都是事实。我在美国旧金山,这信徒我都狠狠的骂他们,因为初学讲经的人,他听一、两次就不来了,这个不行。我在这里讲经天天来,有什么用处!没用处,说老实话,没有功德。你听我讲经,如果听到这个地方,你果然深解义趣,你得利益了。如果你要说是到道场来坐坐是修福;我讲经你一定修不到福,年轻法师讲经你坐在这里,那你是真的修福,那个福报才大。所以你们要多多的劝你们认识的同参道友,告诉他们,明天起修福的机会来了,千万不要放过。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禅宗六祖能师(惠能大师),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得顿悟。古今无第二人。传授衣钵以后,尚为猎人羁绊十余年。此正佛祖加被,磨炼其金刚慧剑耳。若在末世,尤难之难。万人修道,成就不过一、二而已,原因在此。】

  这一段经文意思,的确非常非常的深广。我们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清净心就是广大心,清净心就是深心,我们看事情才看得远,看得透彻。不要说学佛,世间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有福有慧?福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你修得的,真正修福修慧的机缘不多,你能够遇到这个机缘,那就是你有福有慧,遇到这个机缘把它错过,你说那多可惜!多少人想修,遇不到这个机会,你遇到机会,错过了。不能辨别什么是真实的福慧。一切经论里头,佛常常提醒我们续佛慧命,续佛慧命就是希望正法久住、代代相传,不但相传,而且要尽心尽力把它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这是真实的福慧,第一等的福慧。我们要认真去做,认真的去修学。续佛慧命里面,当然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培养后起的人才,第二才是注疏传世,你给经论作注解传给后世,那是第二等。第一等是培养人才,人才是活的,那是第一功德。这两种都需要鼓励,都需要人关心,才能成就。我们四众弟子都有这个使命,不能把这个事情看轻,不可以疏忽这桩事情。

  往年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过很多次面,也常常有书信往来。老居士常常劝我,叫我不要到处跑。你跑的地方太多了,不要再讲经了,你已经讲了几十年,他说佛教后继的人才重要,你应当定下来培养人才,写书传世,他教我做这个。我笑笑,跟他老人家说:这个事情,我已经放在心里很多年很多年,缘不成熟。我要教学,谁肯跟我学,我总不能到处去抓学生,「你来,我教你!」这个我做不到。我很想教学,没有学生,学生真的不容易找,什么样的学生?肯听话的学生;我教他这一套,他搞那一套,这个不行,这个学生不能教的,所以这个学生非常难找。往年李老师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回到台湾,我一定去看看他老人家,看他老人家,我就向他诉苦,我在世界各地方弘法,就是我一个人,很孤单,很不容易。我就求老师多教几个学生,我们师兄弟多了,多几个帮手。我这个话大概讲了有十几遍,每次去看他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一下,最后一次他老人家说:「好!你去替我找学生。」从此以后我不再说了,我再也不讲了,我明白了。不要说好学生,像我这样听话的学生已经找不到了。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听,真的找不到。这才晓得难,真难真难!所以传道不容易。

  李老师讲了,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一生当中能遇到一个、两个传人,那就喜欢得不得了。很多一生当中,一个都遇不到,他就失传、就断了。失传的多,占多数,能够得到传人的少,占少数。他把古来承传这些事情告诉我,我才明了这个事情是可遇不可求。所以他说:一个好学生想找一个好老师难,但是一个好的老师想找一个好学生是更难,这个话我相信。都在缘分,都在众生的福报。这个大时代,众生都肯修福,自自然然有佛菩萨降世,示现在人间集成大法。大家都不认真修福修慧,佛菩萨不来;佛菩萨来了,你们还要毁谤他,还要侮辱他,又叫你们造很多罪业,所以他不来,不来是大慈大悲,不让你造罪业。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是大慈大悲,不来人间还是大慈大悲。

  六祖惠能大师是再来人,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如果从文字上来看,大概是《金刚经》的四分之一,不到一半,讲到四分之一他就开悟,后面不需要再讲,都明白了。不但《金刚经》不必讲了,《大藏经》也不必讲了,全都明白。一悟一切悟,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事实。唯有真正明白这个事实,了解这个事实,他才肯一门深入,他才有彻悟的可能。那么他悟了之后,前面讲了,悟了之后要起行,要在行当中去磨炼,如果有解无行,不能成就。惠能大师去修禅定、去修行,在哪里修?在猎人队里面修了十五年。他没有每天在盘腿面壁打坐,他没有,伺候这些猎人。你要问他这十五年修的是什么?究竟圆满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他在猎人队那个环境里面,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修究竟圆满的六波罗蜜;也就是真实的奉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做到了。刚才说过,行帮助解,解帮助行。所以到十五年之后,从猎人队里面出来,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正好旗杆上挂著幡,风吹著,风动、幡动,有几个听众在那里争论不休。他到当中插了一句话,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被印宗法师听到,印宗法师感觉到非常惊奇。印宗也不是普通人,那个时候在佛门里面,是南方的领袖,岭南第一法师是印宗,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大众对他尊敬、敬仰。一遇到六祖,他一点傲慢的习气都没有,给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师,剃度完之后,他再拜惠能为老师。他再拜惠能做老师,能大师可省了力气,水涨船高,印宗法师的老师,那还得了,这一下就把他抬上去了。否则的话,他要出山来讲经说法,来度众生,要达到那么高的一个水准,让大家对他起尊敬心,他要用多少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这个水准。没有想到印宗了不起,印宗一拜他做老师,等於说印宗所有的信徒都尊他为老师,都听他的教诲。我们晓得,六祖一生度多少人,就是印宗度的,六祖对佛教有多大的影响,就是印宗的影响,印宗法师真正做到成人之美,一点私心都没有,一切为佛法,一切为众生,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所以能大师猎人队里十五年的修行,别人看到是避难,文字上避难,我们看出他修行,他在那里用功,福慧增长。

  此正佛祖加被,磨炼其金刚慧剑耳。他那十五年时间没有白过。若在末世,如果是在今天这个环境,那就难了。谁肯把自己既有的环境来供养你,来奉献给你弘法利生。在末法的今天,真的我们看不到。为什么没有?说明白了,众生没福。今天在台湾,有力量的人很多,真正能辨别真妄、邪正、是非的不多。正法的弘扬,正法的承传,依旧是障碍重重,这是众生没福,得不到佛祖的加持。所以说尤难之难。万人修道,成就不过一、二而已。这个一、二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如果离开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没有一个能成就,原因在此。这是我们应当要细细去想想的。

  【但亦不可因难自阻】

  这个很重要,现在的确是困难重重。我们要有耐心,我们要忍辱,突破这个困境,不可以自己阻挠自己,那就是真的被障碍了;外面环境阻挠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能够精进不退。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过去弘法利生要大道场,我们没有这个场地就没有办法讲经,这么多人怎么能听?现代这个社会不需要,我们在家里住个小房子,装上这些广播的仪器就行了。我们可以把讲的东西,不必有人听,对著电视机讲,对著录音带讲,我们把它录下来,有人送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就行了。所以现在这个社会,不必要大道场,一个小房间就可以对全世界弘法,所以不可因难自阻。我们在小房间里面可以对全世界弘法,可以不必要大道场。我们利用现代这个科学的工具,科技愈进步,对我们弘法利生愈有帮助。

  现在要做真正修福,实在讲比过去又来得容易。科技进步发达,成本降低,像我们印送《大藏经》,在过去的人不敢想,无法想像的!现在我们有能力印送《大藏经》,我们送到中国,送到全世界,我这几年前后总共大概送了八百套,不难!这一次到此地来,这边同修们发心把《无量寿经》的录音带做成CD,好事情,现在这个CD片容量不大,一片只有七十分钟,好像七十四分钟。我们每次讲的录音带是一个半小时,九十分钟,所以他们要重新剪接。我们原带是一百零七个,现在他们剪接出来大概是一百三十八个,一套。将来他做一个箱子,很精致,设计得也很精美,一套是一百三十八片。这样的工具,比录音带就好多了。它不怕热,不怕高温,它不怕水,放在水里面它不会损坏,也不怕冻,零下几十度与它一点关系都没有,能够保存长久不会变音质,这个很好。今天有同学告诉我,CD片进步了,明年有容纳两小时的。我说那太方便了。我们这里讲经一次两个小时,一次一片,就更方便了,不必找剪接的麻烦。大家发心做这个事情,好!有一个同修,我打个电话问他,我说:这是个好机会,你常常要修福,这个机会你要不要。他说:他要。做一千套,新加坡的钱大概是二十九万,他一个人拿了,我说好!太好了。肯修福!我说你要不要名字,他说应无所住,不要名字。好!这个很难得,他不要名字。不要说他的名字,也不要把名字印上,印净宗学会就好,非常难得!这是什么?听了几年经,他觉悟了,他有受用了。所以我们要利用科技的工具,没有道场也能干,没有人听也能干。我们学讲经的法师,要有这个毅力,要有这种精神,没人听没有关系,我还照讲不误。

  【佛说后五百岁持戒修福,能生信心,便能一念相应。果能闻经实信,尘境皆虚,不为所缚,便入般若 之门。】

  我想这一段大家听了前面所说的,这一念就明白了。持戒是守法,修福一定深明因果,明白因果的人才修福,所以他能生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就是相应,这就是能入。果能闻经实信,你听到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所讲的,真相信了,全程肯定的接受,信心不逆,依教奉行。晓得尘境皆虚,尘境就是前面所说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再包括我们的身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我在讲席当中,已经好几次的提示,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到底是什么?它的真相是一刹那九百生灭因果相续相而已,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尘境皆虚。果然清楚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来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你怎么不放下!你自然放下。你还会有分别,还会有执著吗?决定没有了。没有了,不为所缚,不会被它缠缚,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你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在这个境界里面起妄想、起分别、起执著,还是轮回心做轮回事,这就错了。这个境界实实在在讲,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的境界,这是入般若 之门,开般若 智慧。开般若 智慧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

  【义者,义理。观门行门,若伏若断之真实义是也。】

  这是解释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字面上的意思。前面说深解,现在再讲义趣。义是义理、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观门行门,我讲得很白大家好懂,观门就是我们的想法、看法、观念;行门就是我们的做法、说法,表现在身体行为上的。观门行门就是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个大家好懂。若伏若断,这对烦恼来讲,就是对妄想、分别、执著,你能把它伏住,伏是没断,它不起作用。我们净宗念佛,若能伏,就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这是伏烦恼;若断,那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断烦恼,事一心不乱是伏烦恼。这就是伏断的真实义,就是说这个道理。

  【趣者,归趣,亦云趣向。】

  趣是从事上说的,也就是你得到的真实的利益;换句话说,你所得到的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有恶报。前面说过,性体一定现相,相不可灭。性是真的,是不变的,相是假的,是会变的。正因为相会变,善因变善相,恶因就变恶相。恶因变三恶道的相,善因变三善道、变佛菩萨的相。因为相会变,所以佛才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而生其心是在相上讲的;应无所住是对性上讲的。虽有妄相,相不能执著,因为相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善因得善果,你做恶因一定有恶报。业因果报是真理,世间人讲真理、定律,这是真实的,一点都不假。所以你明了、你懂得,起心动念决定不会有恶念。恶念尚且没有,诸位想想,哪里会做恶事?绝对不会做恶事。这一生生命很短促,纵然活上一百岁,也一弹指就过去了。我这个年龄是古稀之年,一定要珍惜。所以借假修真,这个假身体时间很短,多修一点善福,何必要去造罪业?造罪业就是给自己过不去,这个没有必要,多修一点福,多积一点德,这个要紧。这是自己真正带得去的。古德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要带恶业,多带点善业好。我们念佛人要带净业,带佛菩萨的圣号去,这就好。

  「即下文所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是也。」信心清净,趣就是生实相。生实相就是生智慧,清净心生智慧。因智慧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真实的智慧,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见到宇宙人生真相之后,决定不作恶,你的生活一定跟《金刚经》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完全相应,那就是行到,为什么?解到,行就到;解圆,行就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