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四集
2014/9/4   热度:124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四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4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面,第十行,小注第十一段看起。这一段的注解比较长一点,为我们说明实相。 【清夜平旦时,向自己心中观照。对境随缘时,向一切法上观照。依此所说义,深深观照,则受用无穷。】 这是说到我们平常用功的方法,无论我们修什么法门,都不能够违背般若 的原理原则。第一句就是说的早晚课诵,这是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决定不能够缺少的,每天必须要做。早课,这是讲平旦,就是早晨;清夜是晚上。它不讲平旦清夜,而说清夜平旦,那个意思就不一样。正如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的,终始,而不说始终;说始到终,这一段就没了、就完了。说终,终下面就是开始,让我们体会到时间是无尽的。一年腊月三十过了,第二天又是初一,终始。这个地方清夜平旦,也是这个意思。晚课是反省、是忏悔,早课是提醒我们今天所做的错误,明天决定不再犯,这叫做改过自新;《无量寿经》上讲的洗心易行,这是真实忏悔,真实的修行。所以要向自己心中去观照、去反省、去检点,做这个功夫。而平时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是六根面对外面的境界,对境要随缘不要攀缘,这是经上已经给我们说了很多。 随缘的时候也要用观照的功夫,用什么方法观照?就用本经的四句偈,或者是半偈、一句都好。用哪一句?这个不定,要看你遇到的是什么事,看你遇到的是什么境界。由此可知,经平常要念得熟;要是念得不熟,遇到境界现前,去想哪一句,还到《金刚经》去翻,去找一句来,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经一定要念熟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我们境界现前,遇到一些事情,立刻就要想到佛在经上是怎么样教导我们的,我们依照佛的教导去做,那就不会错,观照是这个意思。这是真正的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里面常随佛学,在常随佛学里面恒顺众生。深深观照,当然受用无穷。就是观照的功夫浅,也得到受用。所以功夫用在生活之中,我们佛就没有白学,学了真的有用处。 【学人欲见实相,当静心於一切皆非上领会。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的影子,便非实相矣。】 实相是真相,实相是真空之相,也就是真心自性之相。其实真心本性哪里有相?虽然没有相,但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东西在,确确实实有这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从这个地方发生的,都从这个地方现起的,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我们前面读过,前面也曾经讲过。宗门大德常讲的明心见性,他怎么见到性的?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见性。净土宗里面,教给我们念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去体会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方法很妙。 静心,静是安静。这个静还不是清净,是动静之静。心里面有妄念、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心是动的,不是静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就静下来了。动静是讲心的活动状况、状态上说的。我们讲清净,那是从它的体性无染上说的,决定没有污染,没有污染说它是清净。这个地方是说它不动,的确自性原本就不动。在这里面你去观照,《金刚经》上讲的「一切皆非」,你观照这个;或者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照这个也行;或者去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一个意思,任何一句经文都行。如果在这个地方观智,我们观照这是智慧,这个不是情执,是智慧的作用。於外面境界真正体会得,你对於心性、对於实相,你就得到一点消息。这一点我们同修们也许可以能做得到。我刚才讲,得一点消息,时间不是很长的。如果这个境界你要是一得永得,你就成法身大士,你就证入。我们这是从这里透一点消息,这一点消息虽然不是怎样的果证,但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们无始劫以来,都迷在幻相之中,从来不晓得有个真心、有个本性,不知道!所以纵然是短暂的领会,也非常可贵。像黑暗当中,这是很久很久时间的黑暗,忽然有个闪电,那个光虽然很短暂,非常可贵。这就是你心地在一念清净的时候,就一念相应,放出光明出来了。从此之后这个功夫绵密不断,这个境界就会常常现前,这是好境界。 「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实相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的自性,一切万法的本体。这个地方讲得虽然很容易,而去做的话还的确不简单。静心,心要静到相当的程度,不是把粗的念头、粗的妄想放下来,我们这个心就静了,那个静心没有用处,体会不到。可是学教的人,教理多少会有一点帮助。教中说:一刹那有九百业果生灭相续的状况,那个领会,实实在在讲就是体会到这个影相。真实的境界你要是见到了,那就是经上讲的八地菩萨,那不是普通菩萨,见到阿赖耶识。我们心清净虽然见不到,好像接触到影子一样。古人有比喻,像烧火,虽然没有接近火,但是火的暖气接触到了。火没有接触到,暖气接触到了,就是这个意思。你能够体会一点,就是接触到这一点气氛,这个气氛就很可贵。可是一定要懂得实相即是非相,这个非是双非,它不是相状,也不是空无。我们前面经上讲「非法相,非非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它这个非是两边都不是。 因此「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不相是空。这是讲你心里面,稍稍有丝毫的执著,有个有相或者有个空相,那你就与实相相背,你就见不到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不到性。我们凡夫见不到性,为什么?凡夫著有;阿罗汉、辟支佛也见不到性,什么原因?他著空,他著非法相;都不能够见到实相。唯有大乘菩萨,他了解事实真相,空有两边不住;两边不住,实相就现前。 【修行用功下手处,即是须於未起心动念时,精密观照。】 这个句子很难讲,因此它观照上加一个精密。有没有起心动念来观照?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他是不是有观有照?确实有,但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就如同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它照不照?它是照,它也观、它也照,可是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怎么学法?当自己一念不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心很清净,要常常这样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很清净。怎么观照?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叫观照。动一念分别就错了,就落在意识的范围里面去了。诸位要知道一个原则,观照是不用心意识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不用心意识,怎么个不用法?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第七识是执著,不执著就不用末那识;第八识是含藏种子,也就是我们讲的记忆,我不用这个,那就不用第八识了。心意识都不用,那是什么起作用?那就是真心本性起作用。离了妄就是真,离了妄要再去找一个真,那就坏了,那决定是虚妄,哪里来的真!这一段后头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有起心动念时。我们在平常时候这个境界也有,只是不多。真正用功,这个境界会常有,而且有时候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也能保持长一点,心清净。这个时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果才觉得有一点功夫了,那就坏了,你已经又落在妄想里面去了。这个状况就是此地讲的精密观照,离心意识。 禅宗参禅要离心意识参,这才能够见性。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它是属於照见。研教也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能开悟。禅宗叫开悟,教下叫大开圆解。我们常听人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他怎么会通?开解、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也要离心意识,如果离心意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叫做理念。你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那个品位就高。当然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我们一般凡夫妄想、烦恼、习气非常深重,何尝不想断,断不掉!还是一天到晚在打妄想,睡觉还作恶梦,那有什么法子。这就想到修其他的法门难,你参禅没有法子开悟,你业障太重了。你学教不可能大开圆解,因为你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 念佛行,念佛虽然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佛号功夫得力,能够把这个东西压一压也行,他就能够往生,叫带业往生。这就是念佛法门比其他法门来得方便,来得容易。学其他法门,我们的的确确没有能力出三界,唯独念佛法门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是实报庄严土,虽不是也没关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很特殊,叫一生一切生。我们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到那个地方同时都见到了。不像十方诸佛刹土,四土他有隔别不在一起,当中有界限。凡圣同居土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阿罗汉、辟支佛,我们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这些罗汉圣者,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它有障碍,有间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土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我们到西方世界,你可以看到罗汉、看到辟支佛、看到菩萨,大家天天在一起,所以这个世界非常特殊。 【当知念头不起则已。起则非之,便是离念之快刀利斧也。岂非最妙观门。】 般若 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既高且妙,但是对於我们业习深重的凡夫来讲,太难了!「念头不起则已」,这起了一个妄念。「起则非之」,你怎么个非法?非是把它去掉。妄念起来,你用什么方法去掉?《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没有去掉?没去掉。你心里头还有一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起了个妄念。妄念去不了妄念,这才知道难!像佛在经上讲的原理,教给我们的观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念这句话,心里早就著了这句话,早就有住,哪里是无住?「凡所有相」念这个,心里头「凡所有相」那四个字清清楚楚,都著了相。起心动念就著相,没有法子不著相。一切都不想,又著了个空相,著了非法相,怎么可能不著相,真正做不到。所以你才晓得,离开念佛法门没救!念佛法门的妙处,「起则非之」,这个非之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才有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把那个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上去。这不是著了阿弥陀佛的相吗?行!著阿弥陀佛的相可以往生。往生同居土、往生方便土,都是著相去往生的;不著相往生,是生实报土、寂光土。但是诸位要知道,一切法门著相没成就,不但在大乘法里面你没成就,我们在《金刚经》前面读到,小乘初果都没有分,都不能成就。我们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才真正完全肯定;除念阿弥陀佛,没救了!我们这样才回过头来,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这不是大乘法不好,大乘法太好了,决定做不到。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回归到佛号上去,回归到净土上去,这个方法最妙,这个方法最殊胜。你要是用《金刚经》这个方法,前面说过,这是智念;我们归到佛号这边去,这是净念。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显示净宗法门的无比殊胜。 【六度万行,一一如法精进修行,而曾无芥蒂於其胸中。】 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属於事,属於事相。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把它总归纳不外五大纲目,前五度。后面这一句,曾无芥蒂於其胸中,这一句是般若 波罗蜜。事做不做?做!要认真做、要努力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但是事情做过之后不染,正在做的时候也不染,那你就是真正修学大乘者。我们要晓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关系,心里面一有染著就是轮回业,只要有一丝毫的染著,你要是做的善业,善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不是为自利的,这是善业,佛法里面善跟恶,凡是利益众生的这是善,果报在三善道。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或者是为我的小团体,这是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恶,果报在三恶道。所以只要有一丝毫心里著了相,都是轮回业,我们要是明了这个事实才知道可怕。我们是轮回心,轮回心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轮回心。所谓三心二意,你用三心,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这是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识跟意识。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叫二意。用这个心,你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轮回心。干的事情又是轮回业,你还能想超越六道轮回,没那个事情!不出轮回,受苦无有穷尽,实实在在讲太可怕了。 要想在这一生超越轮回,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只要把那个心变一变,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菩萨事业,马上就转变了。菩萨事业怎么做?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从事的行业,我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尽善尽美,服务於社会,服务於大众。不但服务,而且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这个事业就变成菩萨事业。普度众生,让你的同行人向你学习;工作里面、生活里面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菩萨事业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范围。我们这个观念能不能转得过来? 菩萨的行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很广,我们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尽我们的心力,尽我们的体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布施。持戒是守法,不但佛陀的教诫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规约,统统都要遵守。乃至於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样样都要遵守,这叫持戒。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对人对事对物,要能忍、要能够让。《金刚经》上,世尊在菩萨行当中,特别强调布施与忍辱,《金刚经》上六度,唯独这两样讲得最多。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住福报,才保得住,不能忍保不住。 我记得早年看的书,现在朝代、人名都忘掉了,有这么一个记载。有一个人家,大概官也做得很大,好像是九代同堂,这真正不容易。所以皇帝都表扬他,九代同堂大家族,家里上上下下大概总有一、二百人,九代同堂。皇帝到他家里去访问,你们家里人口这么多,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个家能够调理得这么好,一团和睦?这位老先生很有趣味,拿笔就写上一百多个「忍」送给皇帝,皇帝一看哈哈大笑,忍辱,忍!与大众相处不能忍,你就完了。家庭里面能忍,家和。公司行号能忍,你这个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和睦。所以说,家和万事兴。这个老人答覆皇帝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不能忍就不能成就。 所以菩萨行,念念为众生,念念都为利益众生,没有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有分别执著,就有妄想,你造的是轮回业。轮回之中,因果非常可怕!不要以为自己,我做的是善业、好事,我做的是佛事,如果你不把事理样样搞清楚,很可能将来堕在地狱里头,还不晓得为什么去的。这桩事情,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灌顶法师在这一篇注解的后面,说出念佛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上上品往生,生到那边就成佛,有念阿弥陀佛的人堕落到地狱里去。我那个时候做学生,看到这个本子,看到念佛得善果,我们不怀疑,是应该的。念佛堕地狱,我没办法理解。念佛人再不好,也不至於堕地狱?我把这个事情,就把这个书拿去请教李老师。李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对大众讲。他为我们宣说出来。虽然口里念佛,心里面拿著佛法做自私自利的营业,这就堕地狱,这个罪重!念佛人即使用佛法来做生意买卖赚一点钱、营一点利,也不至於这么大的罪过。没有晓得它其中有一个道理,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让社会所有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这个罪他要背在身上,这就严重了。这是破坏三宝的信誉,障碍许许多多人修学佛法的信心,他要担负这么大的因果。我们想想,堕地狱是应该的,那没话说的。 所以佛门当中点点滴滴,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还有就是三宝物,损坏三宝、偷盗三宝物,都是堕阿鼻地狱。这桩事情,我们在以前也是想不通。道场里面的东西,没有经过道场主人同意,只是偷偷的拿一点回家去,哪里有那么大的罪过?没有想到它这么严重。结罪从哪里结?从戒律上一看,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一般人偷盗一个人的东西,你偷得再多,你欠一个人的,这个罪就轻。你偷他十万、偷他一百万,欠一个人的,这个罪轻。如果这个财物是新加坡政府的财物,国家的财物,哪怕是一块钱,你偷盗了,你麻烦大了。为什么?这一块钱是新加坡政府的,政府钱从哪里来?是老百姓的税收,新加坡所有国民,你都偷了他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还起来就很麻烦。结罪是这么结罪的,这个罪就重。虽然偷得很少,但是罪非常非常之重,你变成偷这么多人的东西。三宝物就更不得了!三宝没有国家界限,不但没有国家界限,还没有佛刹的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三宝都有分。你要是偷它一针一线、一块钱、一毛钱,那个罪没有办法,搞不清楚的,所以堕阿鼻地狱,它是这么个结罪法的。所以要偷,偷一个人没有问题,千万不要偷政府的东西跟三宝物。我们才晓得,它是这么个说法的,否则的话,哪里会有那么重!我们决定不敢掉以轻心,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大关系,但是偷盗很容易犯,非常容易犯。譬如公家用的、常住用的信封信纸,随便拿来私人写信,常住有没有答应给你?你也没有说,这就犯偷盗罪。真的是要非常小心谨慎。摆在外面结缘的,那个没有关系,你多拿一点,那是跟你结缘的,赠送给你的,不是结缘的不行。常住物一张纸都不可以动,这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六度要一一如法精进修行,心里面干干净净,若无其事。 【一一精进,不坏也。】 不坏世间法。 【无不相也】 无不相就是有相,没有落空。 【心中若无其事,不著也。】 这就是无住,前面讲的应无所住。 【无相也】 这样才空有两边不住。与自性体、相、作用都相应了,顺著自性,这叫顺著自性,这是佛菩萨。 【一切世间法,事来即应,事情来了做。事过便休。】 这个休是心里头没有执著。事情来了,有很多事情需要用思考的,我们就用思考;需要用劳力的,我们就用劳力。尽心尽力把这个事做好,事做完之后,心里头一点痕迹都没有,干干净净,这就对了,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虽休而能应,应而能休。所谓提得起、放得下。】 放得下就是此地休的意思,心里面干净,一尘不染。提起就是要做,我们本分的事情要认真努力去做。可见得佛法并非消极,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世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为大众服务的。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之义趣而力行之。便能做到应时便是休时,休时便是应时。自然二边不著,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 四句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四句百非」,这个四句是根本的四句。第一个是「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这四句总一切法,把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了,总离不开这个四句。从这个四句里面再开展,那就是无量无边句,不止百句。这是妄想执著的根本,般若 破这个。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空有两边不住。本经教我们离法相、离非法相,非相非非相就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明白,旨趣也体会到,认真去做,努力去行之,认真去做。力行就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这么做去,完全依照《金刚经》的道理,《金刚经》的教诲,我们这样去做。但是前面那四个字很重要,久久体会,你才能得受用。你要做得很纯熟,做到很纯熟就入了这个境界。什么境界?应时便是休时。我在做的时候,就是心地清净时;心地清净时,就是我做的时候。或者我们还用《金刚经》前面的两句话,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的时候,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的时候。无住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生心就是样样事情都要去做;做的时候就是不染的时候,不染的时候就是做的时候,是一不是二,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到这个境界你就入了,就契入,我们一般讲证果、证入。如果无住跟生心还是两回事情,那你没有入。必须是融合成一桩事情,你入境界了,这个入境界就是见实相,也就是明心见性,入了菩萨的境界。入的方法是「久久体会」,这四个字很有味道。如果是有意把无住生心融合成一起,你有意去的,那决定还是两码事情,绝对不是一桩事情;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久久体会一定是自自然然做到。 底下讲「自然二边不著」,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我有意这样做,已经就住相,我要依照《金刚经》去做,你已经住相,决定不能有这个意念。这样去过生活,你就是转凡成圣;不但是转六道,实在讲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彻底转了。自然二边不著,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底下一句,这是我加的。 【人生最高享受,如是如是。】 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听到这句话才入佛门的,我不是一般接引的,是老师告诉我的,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当然要过最高的享受。所以到佛门里面来找,果然找到了,没有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念念不忘老师,老师指我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若知一切法,实亦非实,非实而实。便知一切法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 这一段非常重要,这一段是智慧,也就是我们讲的看破。前面教我们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是放下。为什么我们放不下?因为没看破。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晓得一切法是空的,不知道!以为这一切法是真实的,这是看错了,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观念。把自己的身心也认为是真的,一切万事万物也认为是真的,於是这里面起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起了分别执著、爱取有的念头,这样才造业。业力会变境界,相宗教义跟我们说:这一切万象、森罗万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业力变的。六凡法界是染业变的,四圣法界是净业变的,染净统统离开,那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它会变境界。善业变顺境,变好境界;恶业就变三恶道的恶境界。这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安立的,也不是阎罗王在那里制造的,不是的,自作自受,自己变现的境界,自己去受用,是这么回事情。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末后一句太好了,「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梦幻泡影,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不执著。一切都不执著,为什么还要勤奋努力的去做?因为我们知道相是业力变的。我多造善业就变好境界,虽然我自己不受用,我愿意给大众受用,这是慈悲心,大慈大悲。诸佛菩萨要不认真努力来造善,我们还有日子过!一切众生念念当中是造恶业,为什么这个世界还能维系到这个状况,这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在修善业。我们沾他的光,不知道!甚至於他在行善,我们还骂他愚痴,骂他是傻瓜。我们在造恶业,他们在行善业,所以维持这个境界,还能维系住,不至於变得更坏,道理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业因果报的连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没有自性。 【佛说一切法,但是幻相而无实体。】 这就是说明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无自性,就是没有实体,当体皆空。 【体唯净心】 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是清净心。 【故曰万法唯心】 心是能变能现,相是所现所变。 【又曰心外无法】 这是真的,所有一切法,不但是十法界,连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除了心性之外,别无一法,这是事实。 【故可就诸法以明实相。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实相就是本性、就是真心,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其实是一桩事情。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 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里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里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净土里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里,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里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里面、一切法里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里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里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里?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里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净平等觉里,这里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明了万法一如,不明了,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了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净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里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里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里?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净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里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钻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净,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学佛,菩萨行门当中的重要纲领,也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待人,给我们说的是六度、十愿,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尤其是普贤的十愿非常有效,比六度的效果还要来得殊胜。为什么?直接显示自性的功德;换句话说,直接用性德来修。佛门里面常讲「称性起修,全修即性」,那是普贤的十愿,教给我们一切恭敬,一切恭敬是性德。除什么?除贡高我慢的业障,那是自性的大病。业障,业障在哪里?贡高我慢是业障,贪瞋痴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业障里面要从最重的先除它,最重的就是贡高我慢。为什么?因为贡高我慢障碍了善法,不能够亲近善人,不能亲近善法,那就完了。所以把这个摆在第一,教给你要礼敬诸佛。 诸佛,《华严》普贤法门里面所讲的诸佛,那个意义不一样,它讲的是十方三世佛。过去佛,我们在《万佛名经》里面看到、《三千佛名经》里面看到,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众生也是广义的,众生不单指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生。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任何一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那我们要问,桌椅板凳是不是佛?是佛。香炉蜡台都是佛,无有一物不是佛。大经上告诉我们,从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就是它的自性我们叫佛性;植物、矿物,我们换一个字,叫它做法性。但是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华严》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就是成佛。你什么时候成佛?你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情与无情统统都成佛了,你就成佛了。如果你今天佛学得不错,但是这个看不顺眼,那个我对他不太高兴,你就没有成佛的指望。不但没有成佛的指望,告诉你,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指望都没有,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如果你看到不顺眼的人,他念佛也往生了,你也往生了,到那里,你怎么也来了,你们两人要打一架,哪有这个道理!心里头有一点点这种执著痕迹,要知道不能往生,这个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所以别人对我们看不顺眼无所谓,我们万万不可以,要知道我们有这一念不能往生。他有这些念头,他要不要往生我们不知道,他如果真要往生,不能有这个念头,这是不可以不晓得的。 这是有了无明这才变成众生,有了无明才生烦恼,烦恼辗转愈来愈严重,於是就愈来愈堕落,这桩事情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只要不出轮回,你的果报一定是每况愈下,你不会好的。你不要以为作人不错,来生还可以得人身,来生还要作人,你固然有这个念头,作人有作人的条件,你有没有具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得人身要持五戒,你想一想,你的五戒守得怎么样?能不能打个八十分?如果你五戒可以打八十分,你来生可以得人身。五戒的戒相很微细。不杀生,「我没有杀人」;小动物有没有杀?你能做得干净吗?做得到吗?不偷盗更难,想占人一点便宜就偷盗了。偷盗在佛经上讲得好,叫不与取。只要是有主之物,他没有答应,你取得就是偷盗,非常微细,很难受持。很多人一般习惯上,他不知不觉,他认为是很正常的,他不晓得他犯盗戒。做生意的人,很多学佛同修受了戒的,跑来找我,他说:法师,我们犯妄语戒又犯偷盗戒。我说:你怎么犯的?他说:我不骗人、不逃税,我就不能赚钱,我生意就不能做了,那怎么办?你们大家想想怎么办?当然最好是改行,不要去做这个事情。可是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改不了,资本投下去之后改不了,不是那么容易事情。 我们在台湾有一个同修,做那个生意并不好,做德州炸鸡,他的分店有二十多间,很赚钱,资本投下去太大了。以后学了佛,知道了,忏悔,但是生意没法子收,从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弘法利生,专门来做好事,不错了。有没有办法敌过业力?很难讲,很不容易。总算是觉悟、回头了,没能彻底回头,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 五戒想持得圆满很难,得人身、来生再得人身不容易。你修福,修的一点福,如果得不到人身,福报是有的。有人到畜生道享福,有人到饿鬼道享福。地狱道是没福享,那是完全受罪。畜生道享福我们看到太多了,外国人养的宠物,宝贝!那真是一家之主,没有一个人不恭敬它、不伺候它,它有福报,前生修的。家里的主人都是它的奴才,都是它的佣人,都要伺候它,享这种福报。饿鬼道里面享福报,像土地公、城隍爷,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人拜拜,去祭祀他,鬼道里面享福,干这些事情去了。修福著相,将来就会享这种福报。这些道理、这些事实,唯独佛在经典里面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否则的话自己一定要吃亏。也给我们说明六道住不得,要住在这个地方,来生得不到人身,就是饿鬼、畜生;再要造重一点的罪业,就入地狱。三恶道入进去很容易,出来太难太难!所以在六道里头,佛讲得没错,头出头没。在六道里面,哪里是你的家乡?三恶道是你家乡。你到三善道来是出来旅游的,时间很短,马上就要回去了。你们看看《地藏经》就晓得,地藏菩萨好不容易度一个众生到人道,人道没几天他又回去了。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人间一年是饿鬼道的十二天。人道里面来了,活个五十、六十,死了再去,饿鬼道没几天,刚刚看到你去了,你怎么又来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不出轮回,三恶道是故乡,人天是出来旅游的,你才晓得六道轮回之可怕。我们这一生遇到机会,大好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一生永脱轮回,求生净土,这桩事情人人做得到。 我们底下这个星期天,苏居士来跟大家报告,最近他念佛助念送往生的有七个人,还有一个往生的是一只猫,也念佛往生的。畜生都念佛往生,这都是眼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他来报告给你们大家听。人证、物证都在面前,一点都不假。而且往生这个事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难!真的是自在!不是说功夫到某一个程度来去自在,实在讲只要信愿具足,就来去自由。这个话有根据吗?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讲过,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细细体会大师这两句话,我们就能肯定往生真的是随意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得了,这不是假的。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万象森罗,而真如则是一也。即一切同体之意。】 底下几句话好懂。同体,同一个性体。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实状况,莫不空有同时。】 这句话是总原则、总纲领。说空有同时,就是说万法一如,就是说万法不二。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理事是同时的、生佛是同时的,无有一法不同时,无有一法不是同一个自性。正因为它是同时、它是一如、它是不二,所以《华严经》上才显示事事无碍,你们想想看,如果不是同时、不是一如,怎么可能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或许可能,事事怎么可能无碍?就是因为一切法是同时的、是不二的、是一如的,所以显示出事事无碍。 【则上自十方诸佛,下至一切众生,以及山河大地,情与无情,莫不皆以净心为体。】 净心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实相,清净心就是自性。所以净宗法门的修行,它是修的净念,称它为更亲切,就是净念就得清净心,就是这么个道理。比般若 法门讲的观照,它是用智念,智念跟净念还是要差一等。净念比智念更直捷,意思在此地。 【净心之实相,本是空有同时,谓之一真法界,诸法一如。】 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事事物物去看这个、去体会这个,体会不二、体会一如、体会同时,你从这里面去体会,用这样的功夫。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间断,我们心里只有佛号,没有别的。但是我们看一切法,我们用这个角度来观察,好处在哪里?好处是帮助你看破放下,念佛往生毫无障碍,好处在此地。所以我们讲《金刚经》的用意,就是看大家念佛不得力。所以把《金刚经》拿来讲一遍,帮助大家看破,帮助大家放下,把念佛往生的障碍排除掉,使我们净宗法门一帆风顺,我们目的在此地。 观察,如《楞严经》上讲的微密观照,这个小注前面讲的精密观照,精密跟《楞严经》上的微密,意思是相同的。方法就是不用心意识,不要有意的去打妄想,有意就变成妄想。自自然然去观察、去体会,要久久体会,功夫就成就了。你真的能看破,真的能放下,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会被外缘所干扰,这个样子功夫怎么会不得力?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想什么时候去见,就什么时候去见,这个多自在!真正是《般若 心经》上所说的「度一切苦厄」。但是修般若 ,得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我们没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这是我们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一点,就能成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