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见性是禅的生命
2014/9/4   热度:303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见性是禅的生命 (2005年11月27日) 各位大德: 关于修行成佛,教下说有信、解、行、证四个阶段,由信生解,由解起行,由行得证。宗门下一般是分为见地与功夫两个阶段,或者说开悟与保任,或者说见性与成佛。从教下的次第来看,它把“解”放在很前面,“信”了以后就要“解”。“解”实际上相当于开悟。“解”并非简单的理解。佛教的“解”是叫慧解、解悟。“解”了以后就能了“脱”,所以说解脱。也就是说,悟了以后就能够了生脱死。真正解悟了,悟解了,再才起行,在解的指导下修行得证;同时也在修行得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真理的进一步领悟。 这四个阶段,在最初信的阶段,有一个初步入门的过程,真正“信”得深入了,进入到“解”的阶段,这四个字,这四种功夫,或者说这四个法门是同时具足的。我前几天曾经讲到,信、解、行、证到了一定的层次,它是在一念之间同时具足的。 从宗门来说,见地与功夫两者,古代禅宗特别强调见地。所谓:“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地就是开悟,见地就是见心地法门,就是见性。我们看六祖修行的过程,他从岭南听到一位客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他就了然会意,就想到一定要到讲这部经的老师面前去学习。能够讲这部经,能够按照这部经来修行的人,那一定是了不起的人。所以六祖以一介樵夫,从没有出过门的人,日夜兼程来到黄梅五祖座下,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就能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且在再一次聆听五祖为他诵《金刚经》的时候,进一步再加深了悟的境界,一口气说出五个何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样一个既深刻又平凡的道理了然于心。然后离开五祖座下南归岭南,在怀会之间,隐于猎人队中。他在那里做什么呢?保养圣胎,作保任功夫。见到了,不一定马上行到了,见与佛齐了,但不一定马上就是佛,还有习气。要把习气断尽,才能够真正地证悟一体,才能够真正把一切万法会归自性,融入本体。这个时候才能够从体起用,出来说法度生。 六祖开悟与修行的过程,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从一开始修行的时候,就要求得一个真实的见地。把这件事真正明白了,真正见到了,才明白怎么样去保养、保任。见都没见到,修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修行人,往往把开悟这件事看得与自己无份。如果我们把开悟看成与自己无份,觉得开悟这件事完全不可能,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所有的修,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为什么呢?你连目标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拼命地赶路,走到哪里去呀?前面是沟还是坎,是火坑还是陷阱,都不知道。你要向前走,一定要把地图看得清清楚楚,把路标看得清清楚楚,你才可以一往直前地朝着目标努力向前。 所以宗门一开始的功夫,就是问学人自己是谁?佛性在什么地方?临济禅师把开悟叫做“知有”。临济禅师说法,只对那些“知有”的人说,对那些“不知有”的人,他觉得说得没有价值。为什么呢?你连这件事是什么都不知道,说来说去,隔靴搔痒,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了解自己是谁这件事,是禅的生命,是修行的宗旨,既可以说是我们学佛人最高的目标,也可以说是最低的目标。因为起码要了解自己是谁。 当然,自己是谁?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我还不了解自己是谁吗?你打我一下,我拼命地叫,我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你说我一句不开心的话,我无明火冒三丈,我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你真的就从此处契入,也可以。哦!你知道有人打你,你再问一句:没人打的时候你在哪里?为什么你就知道挨打的那个就是你呢?就这么追下去,追到山穷水尽,也许就能真正找到你是谁。“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烦恼、佛性、法身,没有离开每个人的当下这一念,离开当下这一念,就什么也没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就是要在心生心灭之间,体会那不生不灭的佛性在什么地方!
----------------------------------------------------------------------------------------------------------------- 更多净慧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