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略述净宗信愿行 一、前言
2014/9/4   热度:315
大安法师:略述净宗信愿行 一、前言 生命是一个百思难解的奇迹。吾人受业力牵引,投生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经历着这一期或悲或喜的人生。在人生的际遇中,虽不无亲情的甜美与事业的荣耀,然内心深处,每每有一种黄昏荒野踽踽独行的落寞孤寂感。夜深人静时,不期然泛起诸种对生命的拷问:人是怎么来的?我是谁?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安心立命之处何在?这种对生命终极的拷问,体现出人类理性的高贵与尊严。对这类拷问的应答,催生诸多的宗教与哲学,亦为生命个体提供了超越的契机。 然而,受五蕴(色受想行识)羁束的人类毕竟难以回答这些生命的终极问题,加上生存压力驱迫吾人不得不去营务世间资生事业,所以大多数人便将这类问题压抑到潜意识中封存起来,溺于声色货利,过着庸常人的日子,迷惑于虚幻的功名利禄而忘却了人生一大事。而少数仍然保持这种生命拷问并孜孜力行者,往往被世人误解。真是可悲可叹! 大觉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陈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悯我等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俾令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慈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至简易至圆顿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诚如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1]印祖称性赞誉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深契诸佛度生之本怀,乃千古不易之确论。 净土念佛法门的原理方法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就众生接受层面,净土法门的内涵可概述为信愿行三门。信愿行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信愿行成,必得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直至无上菩提。从性质上分,信愿属般若智慧之行,称念佛名为行持之门。信愿慧行如眼目,导引行持直趋宝所;称名行持如践履,精进不懈感生净土[2]证知信愿行乃净业修持之宗要,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带着几多憧憬、几许不安,我们跨入了新纪元。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强竞争、快节奏,在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同时,也令吾人的贪瞋烦恼展露无遗。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社会生活仿佛现代人心行共业的外现。吾辈现代人舔尝高科技、高消费的些许甜头,却开始步入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内心迷乱、道德滑坡等无尽的苦难历程。当我们在这个浊染的世间,试图寻觅一方洁净的精神家园时,我们最终将会走近佛教,尽管险阻重重。因为诸佛如来以同体大慈悲心,恒常关顾着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伶仃浪子,如母忆子;只要我们一念回光,忆念慈母,诸佛如来的悲智愿力便会摄持吾人归投极乐故乡。净宗念佛法门直接传达阿弥陀佛摄受吾辈凡夫的大慈大悲,“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阿弥陀佛悲愿的载体,能予众生多层面需要的满足,为现代人的心灵提供究竟圆满的安顿。 余生逢末法,障深慧浅,何能蠡测净宗高玄义理于万一?惟愿释迦、弥陀两土世尊大慈加被,十方诸佛菩萨大悲护念,令我言符佛意,自行化他,图报佛恩。本文谨案净宗经典圣言量与历代祖师的法语作为立论依据,阐释净宗信愿行的本质内涵,为现代净业行人的修持提供契理契机的建言。本文运思分为六部分,一、前言;二、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三、弥陀大愿慈力,至诚感通即摄;四、名号具万德,称念必往生;五、净业三福融圣道、了他即自享佛果;六、结语。本文七部分,以信愿行三门为主要框架,兼及讨论圣道与净土、自力与他力的内在关联,尽可能如实地传达佛言祖语的真实义,用以澄清部分同修观念上的迷误,导入净宗正信正见。兹分述如下。 (待续)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