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文集:念佛临终往生慎要(了愿)


2014/9/4    热度:307   

 净土宗文集:念佛临终往生慎要(了愿)

   印光大师如是说: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如来慈悲,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人,决难出离。因兹特开,净土一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等觉菩萨,德与佛齐,尚须往生,方证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烦恼,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待至临终,蒙佛接引,顿出五浊,直登九品。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世间最悲哀痛苦的事莫过于死亡。对于死亡,没有一人不知道,也没有一人可能免。若是只知道死亡是悲哀痛苦,而不知去修学佛法出离三界永免死亡,这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但是仅仅求得法门,如不对机,修习而没有成果,那还得仍在六道轮回,这也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为此,我佛释迦世尊,在二千年前,于《大集经》中,就对我们说明: “末法时代,亿亿人单仗自己戒定慧的力修行,很少有一人能够除尽烦恼惑业得证圣位道果的。只有依信愿念佛法门,以及阿弥陀佛本誓愿力求生西方,才可以度脱生死。”莲宗第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也说: “九界众生离了这个念佛法门很难圆成佛道;十方诸佛除了这个念佛法门不易普利群生。”当知佛祖彻底悲心,深切地怜悯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善根浅薄智慧陋劣,不识时机错用法门有修无得,空费心力误了一生,所以这样来告诫我们。须知信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是普遍地接受一般群众的,不管僧俗、男女、老幼、聪明、愚笨,以及发心早迟,罪业轻重,种种的人,只要有着真信切愿,能够老实念佛,一心求生西方而终身不退的,到了临终,必定都蒙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平素不知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临终如遇着善友开导,使他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们又不悲哀啼哭,作种种妨碍,加以同道们如法帮助念佛,这个人也必定得生西方。要知道,往生西方的最重要一点,虽然在本人自己最后—·念作主,但是助念如法也非常重要。可是这种临终助念的方法,在家俗人还没有普遍了解,遇到有人临终的时候,眷属们往往不知怎样帮助念佛送他的神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永享快乐,而反以悲号哀泣哭喊,推其神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里去长受苦楚。

  蒲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 “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 “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 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珍重!

  信愿念佛临终必然往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经中有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闩、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并且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等,南方有日月灯佛等,西方有无量寿佛等,北方有焰肩佛等,下方有师子佛等,上方世界有梵音佛等,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可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大事因缘,六方诸佛同声赞叹。凡有生信、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就必定能够往生,实事实理,是我们应该切实相信的。

  念佛的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能具足的话,那么十人就有十人往生,百人就有百人往生,千万人就有千万人往生。

  什么是因缘呢?修行人平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到了临终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真信、切愿、念佛,那个心念是自力,是往生的“因”。如果平素不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到了临终的时候,遇着善友开导,使他生信、发愿、求生,这个信、愿、求生的心,也是自力,是往生的“因”,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及其万德洪名,能使众生往生极乐,这是他力,是往生的“缘”。临终遇着善友助念,也是他力,是往生的“缘”。这些“因”和“缘”能凑合在一起,就是因缘具足了。

  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都具备了,就能往生西方。所念的佛(他力), 是“缘”,能念的心(自力),是“因”。正在这真信、切愿、念佛的时候,是用能念的心念所念的佛。所念的佛因能念的心而显现,能念的心因所念的佛而清净。这个时候,便是自力和他力感应道交,因缘和合,所以就能往生西方。

  那么,怎么样算是因缘不具足,不能往生西方呢?

  修行人在平常的日子里,信愿念佛功夫没有纯熟,到了临终的时间,虽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有因),但是为着病苦,种种烦恼所逼,念佛的心提不起来。既没有善友开导安慰帮助念佛,又遇无知的家属,加以悲哀哭泣,造成种种的妨碍(无缘)。于是修行人的最后一念心,即随着烦恼而去,不知将落在哪一道了。这是由于有因无缘,就不能往生西方了。

  又有一种修行的人,临终的时候助缘很好,有善友们帮助念佛,而且家属们也没有哭泣等种种的妨碍(有缘)。但是行人自己心生颠倒,贪恋世间的情欲,以及爱着子孙、财产,不发念佛求生西方的愿心(无因),到了临终最后——念心,必然随着这情爱欲念而去,投于善恶道中。这是有缘无因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还有一种修行的人,他的念佛专是为求保佑家门吉祥,寿命延长。这种人到了临终的时候,那就只有怕死的一念了。若说他们在病还不很严重时虽也念佛,但只是志求病体快好,不发求生西方的愿心的(无因)。到了病重了,在病苦逼迫的时候,那就不能念佛,只能叫天叫地,呼爹呼娘了。如若家属们不信佛法,或虽信佛法,不明白佛经义理的,那么非但不能开导和助念,并且还要大哭大叫给与种种妨碍(无缘),那病人心里的烦恼和痛苦就说不尽了。像这种人,命终最后一念心,必定随着烦恼恶毒的念头而去,堕落到三恶道里。这是无因无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以上是略谈三种不能生西者的情况:一、有自力的因,无他力的缘:二、有他力的缘,无自力的因;三、自力的因既不足,他力的缘也没有。在这三种条件同时凑合下,就谈不上因缘和合。自他二力就不能感应道交,自然不可能往生西方了。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因缘才算十足具备,能够往生西方呢?

  有一种大根机的人平时就真信、切愿、念佛,信愿既极真切,念佛功夫又极纯熟,临终的时候不待旁人助念,他自会跟平素一样的信愿念佛,没有丝毫的动相、静相、起相、止相、苦相、乐相、顺相、逆相,心心念念,专注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如来果海实相正定)之中, 《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他是决定往生的了。因为念心是自力能感的因,佛境是他力所感的缘。他能以一心(因)专注弥陀境(缘), 当然是因缘具足一拍即合了。

  又有一种寻常的修行人,日常之中,能真信切愿念佛,但功夫还没有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信愿求生西方的心,较平素还要迫切,无论什么病苦,不管种种烦恼,都不能动摇他的求愿往生西方的心。只是念佛有时很难提起。在这关键时刻如果家属们都有佛学知识,了解临终一刻的重要性,能强忍悲哀不哭不闹,不加障碍:并有善友们以佛法开导,和帮助念佛。这时病人的心就念念依止“阿弥陀佛”的洪名。到了命终最后念佛的那一念心(自力能感的因),随着所念的佛(他力所感的缘)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所得的善果。

  又有一种人全不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怎么一回事,但到了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开导,为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胜境,使病人心生欢喜,又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的本愿功德,使病人心生正信。那病人听了以后,决定至诚念佛,求愿往生西方。眷属们得到善友的指导,也都能抑制悲哀哭泣,这样,他在生命将终的时候,能像儿子忆念慈母般的,念念念(自力能感的因)佛

  (他力所感的缘),命终就会蒙佛慈力,接引往生西方。这也是因缘具足所得的必然结果。

  以上是略谈三种人临终的时候, 自力他力具足, 自能感应道交因缘和合往生西方的道理。

  不知信愿念佛的人,只要到了临终,遇着善友开导,心生欢喜,信受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们又都不悲哀哭泣加以妨碍,还能帮助念佛,这个人也就能够往生西方。哪里会有这样容易的事呢?要晓得,这种人平素不曾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因为没有遇到佛教善友的指导,不知佛法的缘故。到了临终,经由善友的开导,心里便生欢喜,这说明他在宿世是有善根的。至于普通一般的人在这病苦缠绵的时刻是不会接受的。又应知道,信受念佛,发求生西方的愿心,这是因胜;善友开导和眷属们的助念,这是缘强。有了这样的因缘和合,那人命终,必定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这没有什么可疑的。

  助念人应注意的事项有: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话不准对病人接谈,也不准一切人在病房里闲谈聊天,免得病人听到了分心,忘失正念。如有亲戚邻居欲来探望病人的,助念的人须要问他是不是来帮助病人念佛的。若是的话,便须听助念的人的指导,免得发生妨碍;否则就应吩咐眷属领客人到别室里去招待,以免病人相见,发生情念,妨碍正念。这是助念人的责任所在,不可因情面观点而妨碍病人的正念。若是由于种种不如法而使病人不得往生,那就违反我佛度生的本怀,也不合于助念的宗旨了。

  念佛或六字或四字。以及音调的紧慢高低,必须先征求病人自己的意见。如病人不会开口讲话,那么念佛不可太紧,若紧,就听不清楚;也不可太慢,若慢,就气促不联贯,并且容易昏沉;也不可太高,若高,助念的人难以持久;也不可太低,若低,听不分明。总之念佛应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句句分明,字字清爽,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这样的念佛,才是真正的助念。切切不可随己所好,紧的紧,慢的慢,高的高,低的低。若是这样的念佛,虽是助念,那病人难得利益。应该知道助念是因为病人临终的时候元气衰极, 自己念佛提不起,全靠他人把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念得分明清楚,使病人的心,念念归入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上宋,不使世俗一切事情,扰乱病人的心念,这样,病人的正念不失,念念继续,命终最后一念的心,随着所念的佛往生西方。这是助念的人达到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脱生死的责任的真实目的。

  有时助念经过好多的时间,病人忽然精神比前旺盛,能说话或叹息,身体也能自己动转,以及其他种种情况。这时助念的人须要注意,切不可认为病人的病情有好的转机。事实上这种境界的发现,正说明病人已不久于人世,很可能在二小时内就会断气。比如一盏油灯,油慢慢的点尽了,那灯光也慢慢的黑暗下来,到了油完全点干了的时候,那灯光会忽然发亮,之后灯顷刻就灭了。凡病人将近欲断气的时候,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助念的人必须正确掌握好,免得前功尽弃。若遇病人的气刚刚断,或气断已过二、三小时,助念的人才赶到,这时切切不可认为助念不助念已无关紧要。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最好先高声向亡者开导一次,然后紧接着助念。因为病人的气断后,无论亲属有没有号哭,他的心一定是忧苦的、恼乱的,若是向他高声开导,亡人的心即能知觉。由于听到了开导和念佛声,亡人的心即能知觉。亡人的心即有所(佛号声相分明)归依,当下恼乱转为正定;同时,也知发愿求生西方(心知而喜听佛号即是愿生西方)。

  临终开示。开导应该高声,言语要简短而明确,可以这样对他说: “某某人,你过去所有的善事、恶事统统不可去回忆、想念,家中子孙财产统统应放下,一丝一毫不可挂恋。必须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大家帮助你念佛,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去! (最后的二句,须要重复说二遍)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无论什么人,病苦和死亡二件事都是免不了的。你若是有些痛苦,你的心不可顾虑病苦,应专心注意念阿弥陀佛,念念作自己随着念佛的声音往生西方的观想。那么病苦当下就会减轻大半。我们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论什么事情要一概放下,心里清清净净,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历历明明。念念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任他或三日、五日、七日往生都好,只有这个念佛求生西方的念头,始终不移。你若能听信我的话,那就保证你决定往生西方。如果你的寿命未尽,念佛能消除你的业障,病就能好得快;若是寿命应尽,你就决定会生西方。设使你只求病好,不愿求生西方,那么你的寿命若是应当终尽,西方是决不可能去了;如若还应当有寿命,那你的病一时也难得好转;不但难好,还会增加病苦。应当知道,我们住在这个世界做人,有多么的苦恼啊!若是生到西方去,是多么的快乐啊!如有怕死的心,就说明你还想在这个世界做人,感受种种苦恼。这样,你的心就和阿弥陀佛的本愿心隔开了,西方就不会生,那就永久在这个生死苦海里,没有出离的时期了。应恳恳切切的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来接引。因为临终的时候发现病苦,这是你自己多世以来的恶业所招,或多世以来被你所杀害的冤家齐来讨债,使你心生烦恼,阻碍你不能念佛往生。你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心就不会被这种烦恼所转,能够更加至诚恳切的念佛,念念不放松,全心依靠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开导过后,随即开始助念。在这时候助念须要高声,专念四字佛号。如亡人平素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定能得生西方的;如平素无信愿求生的心的,那么临命终时,听到佛号,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地藏经》说: “临命终的人,听到一佛名号,消灭五无间大地狱的重罪。”所以临命终帮助他人念佛的功德是极大的。

  沐浴更衣的时间。亡人的身体全部冷透以后,再停·…昼夜才可以浴身换衣。如关节弯曲的地方已经硬了,可将毛巾用热水打湿搭在关节上,过了几分钟就会转软的。眼睛若是没有闭合,也可以用毛巾在热水中打湿盖在两眼上,过了几分钟也会合拢来的。对于亡人穿衣的问题,最好是平常所穿的衣服给他穿去,殓衣不必过多过好。眷属们爱护亡人不应在衣物方面,最好应使他往生西方得大安乐。唯有能使亡人往生西方,才真正可算是孝顺、是亲爱、是慈爱。若只求面子好看,只要求别人称赞,竭力在门面上装点,一定要厚殓、厚葬、大发丧事,全不顾亡人本身的真实利益,这是大大的错误。

  荐亡的最好办法。亡人成殓以后,对于荐亡等事,须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荤腥)。若是要功德大,费用省,最好请几位戒行清净的僧尼来帮助念佛。日数的多少,可视自己经济情况来决定。在荐亡念佛法会中,最好家属人等多多参加;因为家属与亡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念佛比较他人会亲切些。无论出家僧人或在家的俗人若有恳切至诚的心,念佛的功德就大。每日念佛所作的功德,应于灵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念佛的功德对亡人来说,若是已生西方的,能增高莲台的品位;如未往生的,也能仗此念佛功德力量助其往生西方。

  世俗上的人大多数把诵经、拜忏、放焰口等事以为有特殊功德,而把念佛作为寻常,这是不懂佛理的人的误解。 《观经》上说: “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除八十亿(八十万万)大劫生死的重罪。” 《观经·下品上生》中还说: “听到十二部经首题的名字,能消除一千劫极重恶业,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能消除五百万大劫生死的罪。”又说: “但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除无数大劫生死的罪。”这是佛经中所宣说的,不是空言骗人的。这样较量对比之下,可知念佛的功德是最大的了。当然诵经、拜忏、放焰口等种种法事,若以至诚的心去诵念礼拜,功德也是很大的。印光大师还说: “若是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则功德就更加广大得多了,对于亡人所得的利益,也更广大得多了。”

  亡人逝去以后,眷属人等在四十九日以内应该吃素念佛,净守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刁;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样,生存者和亡故者,双方都能得到莫大的利益了。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俗的人愚昧无知,于父母眷属临终的时候,只知痛哭号泣,洗身换衣,厚殓厚葬,图个好看场面,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的且不说,就是有真心切愿求往生的,临终遇到这样眷属,也多被破坏正念。这一损失虽由家属而起,但实在是因自己往昔劫中破坏了人家临终正念所致。所以修净业的,当成全亡人的正念,并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使各知所重在亡人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

  古德说,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谓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察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理,不由爱恶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

  所以,凡人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和明觉心灵,不被情感所左右、所转移,到了临终的时候就能转业。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情感上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不应作的,就应立即停止:情感上不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应该作的,就应立即去作。

  总之,应服从是非的真理,不随顺个人爱恶的情感。如果平时遇事能一一审察应作不应作,那末,到了临命终时,就不会被善恶业力所牵引,可以随意自在,要到天上就天上,要到人间就人间,也就是所谓得意生身了。

  所以临终这一关固然重要,但在未跑到生命终点之前,必须作充分准备,恳切念佛,为自己作一切功德,如能做到“惺悟不由情”,那末,在临终时就更有把握了。

  现在引证《地藏经》中“利益存亡品”的要语作个结束:大辩长者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 “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地藏答言: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又曰: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指中阴身)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又曰: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