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观音
2014/9/3   热度:183
另眼看观音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作者:素心
生在中国而不知观音,一定会被斥之为孤陋寡闻。观音是在中国信仰最广泛、最深得人心的一位女神,是妇孺皆知的“观音菩萨”。唐时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勒佛”之说,当时的观音信仰可谓是盛极一时。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中国仍有不少名称和词汇与观音有关,如地名“观音堂”、“观音阁”、“观音桥”,名茶“铁观音”,还有难以数计的观音故事、与观音有关的庙会、节日等,以及各种观音雕像、画像等艺术作品。可见观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么的广泛和深远。
关于观音信仰的起源、发展,观音文化的结构和观音思想的组成等李利安先生均已有详细阐述。笔者这里从另外几个角度来观察观音及其文化。
一、观音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苦难生活
从信仰者的社会层次来看,观音最虔诚的信仰者主要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穷苦百姓和女性。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生活处境往往是很艰难的:落后的生产力,封建君主的暴虐统治,迭起的战乱。。。。。各种天灾人祸常使得老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深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迫,苦不堪言。又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禁锢,宗法制度的严密统治,使得他们总是忍辱负重,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不轻言反抗。深重灾难的老百姓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为了避免对生活和人生的绝望,迫切地需要一份精神寄托。至于传统女性,她们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则更深一层:男尊女卑观念下较低的社会地位、三从四德的精神枷锁、依附男性的经济处境等使得她们被拯救的渴望更加强烈。总之,当人们在残酷的生活处境中挣扎,在绝望的边缘上挣扎的时候,对于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信仰就应运而传播,应运而发展了。
由于人们信仰观音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急难问题,在于满足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实现眼前利益,因此使得中国的观音信仰带着浓厚的功利化、实用化特点,也使得慈悲和救苦救难被强化为观音最显著的特点。观音对苦难众生的救度在普门品里有详细的记载,如救火难、救王难、救刀难、救恶兽难、救毒虫难。。。。。。于此,当初中国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可见一斑。因此,观音就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中国历代老百姓的苦难生活。
二、观音形象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审美观
观音形象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审美观。最典型的观音形象是这样的:面如秋月,细眉长目,樱桃小口,或云髻高耸,或青丝垂肩,头披轻纱,璎珞环佩,或长裙?地,或衣袂飘飘,秀丽端庄,高贵优雅,活脱脱一个窈窕淑女,仿佛是从传统仕女图中走出来的一般。除去神圣性这一点,似乎观音就是一个贞静贤淑、品貌双全的大家闰秀,一个一尘不染、冰清玉洁的仙子。人们钟爱观音,所以赋予她美丽的容颜、优美的仪态,更赋予她诸多传统女性的美德:善良与仁慈、自我牺牲(如倒驾慈航),还有温柔、宽容、贤德等。如此看来,观音真是一位“品貌双全”的女子了,这应该算是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女性形象了吧。
三、观音是人们对母亲依恋之情的寄托
由于观音的主要特点就是慈悲,更由于她的女性形象和温柔可亲,使得她与人们心目中的母亲形象不谋而合,观音“慈眼视众生,如母视子”,而信徒们则“常忆观世音,如子忆母”,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娘娘”。观音的所有这些特征都是人们赋予她的,他们把对母亲的依恋移情到观音身上,平日里尊敬她,供养她,遇到困难就向她求助,有烦恼就向她倾诉,有愿望就向她讫求,有过失则向她忏悔,以求得原谅;观音也总是“有求必应”,这不正像是一种母子关系吗?还有无数的观音灵感事件,似乎就是“母子连心”了。所以,观音又反映了母爱这一永恒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母亲的崇敬及深深的依恋之情。
四、观音与自由女神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如果对比一下观音与作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代表的自由女神,就会发现:同为女性形象,一个昂首挺胸,一个低眉顺眼;一个高呼“我要自由”,一个默念“善哉善哉”;一个热情奔放,一个储蓄内敛;一个凸现自我,推崇个人主义,一个心怀众生,无私无我。两尊妇神,却反映出了东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五、观音精神的普世性及其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现代社会里,科技发达,物质昌明,天下太平,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似乎不再需要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来救苦救难了,可是观音精神、观音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
观音代表的精神主要是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即是一种悲悯一切有情众生,与乐拔苦的精神,是一种博爱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观音具有随缘显化的能力,她常常显化为各种各样的世俗众生,无论男女老少,美丑贵贱,因此有“观音三十三相”之说,即是说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观音的化身,可能是我们的师长、朋友、同事、爱人或儿女,甚至你不喜欢的人或乞丐。更确切地说,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具有观音的慈悲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一方面启示我们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她)看起来多么平凡普通;另一方面,既然每个人都有此善根,那么只要人们一心向善并用心去修持,“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人人都可能成为观音。这无论对于树立社会道德风尚还是个人的人格修养,都是无不裨益的。
此外,就算社会物质文明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段也有不同的苦;旧的苦去了,新的苦又来了,“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等)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人类的终极问题决不是靠科技的进步就能解决得了的。当今社会,也许人们面临的“苦”已不再是关系生存的急难问题,物质上的苦已大大减少,但精神上的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物欲膨胀和财富引起的烦恼,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迷茫,商业竞争带来的压力 …… 在这种情况下,观音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般若思想,对于解决人们精神上的困惑和迷乱、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