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29)--没有开智慧之前,我们都是瞎子


2014/9/4    热度:297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29)--没有开智慧之前,我们都是瞎子

 

  佛法真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是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找不到高度在哪里,找不到终点,找不到我们可以确切表述的方式。

  我读书的书签里有我的师父说的一段话,他说,在我们没有开智慧以前,没有通达二无我以前,都是瞎的,都是盲眼人。

  这段话,很让我伤心,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所有的观点、认识、见解全都是玩笑而已,全都是不靠谱的事情,无论这些观点多么了不起,多么的正义,多么的立得住,但是,在真正的智慧面前,竟然都只是儿戏。

  不过,这段话,也让我很欣慰,因为有了这段话,就懂得了所有的见解都不值得去执著,都不值得为之愤怒,为之愤愤不平,为之发脾气。

  在家人读这段话,可能会觉得有点饶舌。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绝对不值得哭天抢地,觉得世界都塌了,然后跟孩子玩命,跟他怒吼,你要如何如何,你看张小四的考的多好。你看看你。

  因为,这一次考试并不代表孩子的未来的人生。

  反过来说,孩子这一次考得很好,从小到大,总是三好学生,也没必要沾沾自喜,因为一生还很漫长。有个数据,很残酷,但很真实,如今在社会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就的人,小的时候学习差的反而占多数。

  我们凡夫,没有智慧,哪里能看的到这么远的人生啊。所以就起不必要的烦恼啊。

  作为沙弥,在接受佛法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思辨的机会,比如,谈吃苦,谈受罪,佛光山有一本书叫《传灯》,里面讲星云大师回忆他做沙弥的时候,很苦、很穷,鞋子破了没有布补,用纸糊着就和穿,病了也得不到及时治疗,还要上殿、用功等等,最惨的是,有一次,他的师父跟他讲,告诉你,我喝茶的钱就够你过好些好日子,但我就不给你。

  大师成年后,非常感激自己的师父,感激道场给予他的培养。

  如果,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就感激涕零,以此为课程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还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三车和尚的故事,他要出家,非要带着三车好吃的好玩的,才肯。结果,也就这么多吃喝玩乐的东西出家了。最后还非常有成就。

  佛世的时候,有个超级有钱的公子,要出家,但提出条件苦行他不干,要过着好日子修行,佛陀开许他过着奢靡的生活修行,结果,他还真的这么干了,看这个佛世故事,简直不可思议。

  倘使,我们把这个也作为教材,那我们也就麻烦了。

  我一直就怀疑,祖师大德的这些传记,这些留存的记录,主要的功能是策励我们的,是用来欣赏的,用来启发我们的,而不是用来直接效仿的。

  而且,流传和承载这些故事的是书,书这个东西即是好东西,也是个麻烦的东西,看不好,能把人看偏了,看废了。

  假设,我们拿一些世界首富、钢铁大王、水果大王、世界船王的创业史,也照着来一遍,我们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大王吗?

  我知道一个秘密,一个写大学经济理论教材的老师,无数的学生都读着他的教材毕业而走上工作岗位,他本人听说做了很多生意,亏得一塌糊涂。

  似乎,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的精神,内心的力量,而不是他们的具体行为。

  书这个东西,看得好,确实可以踩着这个被誉为人类进步阶梯的东西向前走,看不好,看死在里面,就很冤枉。孟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不能全部相信书,如果全部相信书的话,宁可不要看书。

  孟柯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如果在书呆子和一个没读过书的文盲之间一定要作一个选择的话,他宁可选择后者。

  在佛门里,异曲同工的是,有个禅师从不让弟子读经,弟子们都很依师,很听话。就都不读,有一天有个弟子看师父在读《金刚经》,疑情顿起,问,师父,您不让我们读经,可您自己干吗要读啊?

  师父说,我没读。

  弟子说,那你捧着经,干吗?

  师父说,我在遮眼睛。

  弟子说,那我也拿来遮眼睛。

  师父说,你遮不住。

  弟子说,为什么我就遮不住。

  师父说,你的眼睛连牛皮都能看穿。

  佛法世界里,左了不对,右了也不对,我们被告知要中道,其实,我还怀疑这个中道也是个方便说法,其实根本就没有中道。

  就好像很难讲到底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的人干活觉得乐,有人觉得苦,有的人读书觉得苦,有人读书觉得乐。不苦不乐的好像也不能立刻就定义为对的。

  连中规中矩都不一定是对的。下面这个故事。听一个师兄跟我讲了以后,曾让我目瞪口呆。觉得佛法是实在是了不起。

  有一个比丘,下雨天到一座庙里挂单,结识了庙里的小沙弥,发现小沙弥什么规矩都不懂,心想,这很不像话,于是就好心地教小沙弥很多规矩,小沙弥也很高兴,学了很多从来也没有学过的东西。

  晚上,老方丈找小沙弥有事,发现小沙弥竟然学会了很多规矩,大惊,忙问,是谁教的?小沙弥说,是新来挂单的那个比丘。

  老方丈急了,跑到寮房不顾下着的大雨把年轻比丘赶出了庙,说,你坏了我的大事。

  我想,每一个人都很了不起,每一个人都有一套成长的方案,他存在于觉悟者的心里,存在于因缘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点,很难说谁离真理最近,而且最让我们晕菜的是,看祖师的觉悟,他们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起点就是我们的终点,但是我们就是要努力前进。

  真是不知道这个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前几天,大家讨论“道”是什么?师父不久前讲,他体会的道是“一个人的心理历程,一个善知识的心理历程”。

  我想,这个是应时、应机、应人的讲法,拿过来当考试的标准答案,应该是不妥。

  觉悟者的道我们凡夫怎么揣摩啊,能揣摩了,我就不在这吭吭地敲字了。但是,一个沙弥的“道”还是很容易看得穿的。

  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是不是在所谓的“道”上,如果满身大汗出坡的时候,感觉很快乐,那就算是在道上吧;持午的时候,快乐感超过了饥饿感,就算是吧;早、晚殿站的两腿发木,但内心有快乐,算是道吧;用斋快乐,扫厕所快乐,洗脚快乐,出坡快乐,诵经快乐,乃至咬紧后牙槽抛掉所谓的面子痛改恶习的尴尬中也体会到快乐,应该都算吧。

  如果修行中没有快乐,整天苦歪歪的,垂头丧气,唉声叹气的,这条漫长的修行之路,肯定就不好走下去。

  路都走不下去,哪里还有“道”,那就只剩下不知道了。

  但是,我的所谓的这个“道”,也自觉挺荒唐,实在拿不出手,因为有个同修悄悄问我,师兄啊,难道修行是可以快乐的吗?我一直以为就应该是苦呵呵的。

  当时,我的慢心一起,脱口而出,是啊,当然是啊。

  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别误导了人家,对苦和乐的理解不一样,我的意思是以苦为乐,然后真的能感受到乐,千万不要理解成放逸懈怠,贪图享乐,那我就造恶业了。

  以后说话真要小心。想到这里,觉得自己真的是可怜,出家学佛这么久,最大的成绩竟然是发现了自己的无知,连同您看到的这些文字,都是因为无知而啪啪地敲出来的。

  肯定有一天,当我回头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会哑然失笑,觉得过去实在是不懂事。所以,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也不要当真,消遣消遣可以。真的道路还是要去找真正的明眼人。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