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91)--洞察心声
2014/9/4   热度:301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91)--洞察心声 我整理了一下这样几个如何用声音用功的不同教授,第一,念佛要让佛号从心里出来,从嘴里念出去,耳朵听回来,再回到心里;第二,诵经要能听到两个字之间的“无声”;第三、要能听到自己诵经的声音,每一个字之间插不进一个妄念。 当然,细整理还有很多的讲法,我只是大致地归纳了一下,这些教授有的是道场传授的,有的是在书上看来的,但不是原话,用我的语言经过了整理。 第二个教授和《楞严经》里的击钟验常那一段似乎完全就是一个意思。 当然,说法还会有很多很多种,有的是大段的整篇的文章,高僧大德根据我们的根器,不断地用不同的语言、说法、比喻,想让我们明白。 明白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麻烦、很难、很蹊跷、很有意思的事情,搞不懂可能就一辈子不懂,懂了可能就是那一下,就上道了。 因为,这个似乎还不是靠努力就能够学会的一个世间学问,世间讲聪明,耳听为聪,眼清为明;佛法讲智慧,似乎就是要超越我们这两个水泡眼和糊满耳屎的肉耳,以及两个黑乎乎的长满鼻毛的大鼻孔,因为,正是我们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所感知的世界是错误的,是靠不住的,不是真相,可是,我们还得依赖鼻子、眼睛、耳朵来感知那个不是鼻子眼睛所感受的东西。 似乎,难,就难在这里。 最终,用我们的心所感知的才是真相。当然,最后这句话是套话,等于没说。我们连心在哪里都搞不清楚,何谈心所感知的世界。 我想,在前面的那三个教授中以及《楞严经》的击钟验常中,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先用我们的肉耳去听这个世界,然后再去思维。 刚进道场的时候,用斋时觉得太安静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安静的用斋时刻,时隔一年,我的感觉变了,觉得太吵了,罗汉鞋在木地板上踩的咯吱咯吱的声音,碗钵作响的声音,吃饭的声音,凳子的声音等等。 行堂的同修一过,如同千军万马一般。一年前,我也是这千军万马的一员,但不怎么觉得自己的脚步声有多大。 现在完全变了,我甚至都想,难道是地板变质了?鞋子变质了?怎么跟我刚进道场时的声音有这么大的差距。后来想,应该不是,那难道是我的耳朵变了?听力变了?应该也不是,而是心变了。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让用斋少打妄想,一心吃饭,我开始听自己咀嚼的声音,观察吞咽的状态,和上早、晚殿听自己唱诵的声音以及打坐时观察自己的呼吸一样,仔细地听,仔细地观察。 嚼黄瓜丁、嚼馒头、嚼豆腐、嚼菜叶、嚼米饭、嚼面条乃是汤水在牙缝里穿梭都有不同的声音,刚开始听着听着念头就跑了,跑了就拽回来,接着听,总是听总是听,外边的那些声音也开始清晰起来,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声音也开始注意到。 可能是内心变的敏感了,细微了,好处是背书更快了,只要用心,几行字很快就记下来,思维速度也更快了,而且再听别人讲话,讲法,不容易走神,只要一用心,一个字一个字地都能听得进去;缺点是,稍有动静就会受惊吓,正在背书,茶杯盖跟茶杯碰撞的声音就会吓自己一跳,门以及书柜的响动都会觉得很大。 特别是门,门的锁头要是靠惯性自己磕碰而合上的,会觉得声音巨大。 后来,在学习《沙弥律仪》中发现,佛把这一切都制定到极其细微,关于关门就有一条“轻手揭帘,须垂后手”,我理解,古时候主要是帘子,揭的时候要轻轻的,以免发出哗啦的声音,放的时候要回过身轻轻放下来,免得因帘子自然下垂发出声音惊扰他人。跟现在的开门关门是一个道理。 包括律仪里还有“不得拖鞋作声”乃至种种尽量不要在生活和修行中发出声响的戒律。 但是,持这些戒律是干什么用的呢?我想,最大的用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听到这些声音,然后进一步用功。如果听不到这些声音,硬持这些戒肯定就持不起来,最少是持不好。 可是,心只要一静下来,能听到这些声音很吵,自然就持了,谁肯自己吵自己呢。其实,这应该就是不持而持了。我觉得,一定要先能够听到这些声音,否则,“有声”都听不到,何谈听到到两个字之间的“无声”呢? 讲了这么一大堆,也不知道讲清楚了没有。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体会,不是文字理论,也不是人云亦云,这个体会来自在道场的实践。 这些体会对长期修行的人肯定是小儿科,但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居士,我是做了多年的居士,然后出家,这时才发现,懂得多少道理确实不用获得一些体会来的要实惠。体会有了,道理一眼就看透了。 如何获得这些体会呢? 在家,条件差一些的可能很难,我综合了一下,需要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道场的天然环境,人和物都是一种修行的状态,渐渐地,人心就容易静下来;二是人在道场中绝了世间心,一心在这上面用功,反复揣摩,反复思维,从早到晚不断地用功、尝试,然后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三是佛菩萨、师长在你的身上用心了,并且,可能在某些程度上与之相应了。 第三条是我猜的,按照我对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不是那种根器利的人,妄念杂念都非常多,世间心也没有决断的那些彻底。如果靠自己的力量能够用上功的话,在家做居士的时候就应该用上了,何必等到出家。 对居士而言,我觉得寺院里举办的“精进共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七天,不让说话,手机关掉,在道场里和出家人一起用功,从早到晚,如果从听闻处用功得当的话,获得一些体会,再回到世间继续用功,比独自在家要好的多。 前两天,一个熟识的制片人上山散心,也学佛一段时间了,问如何用功,我就建议他参加寺院即将举行的“十、一”精进共修法会。对事业很忙碌的在家人而言,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确实不容易,但是,不放下确实又不容易进步。 一些初学沙弥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