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九集
2014/9/4   热度:262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九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九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4月2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在还没开始讲之前,我们先讲一下刚刚出版的《禅之甘露》英文本的翻译,英文是我讲的,翻译也是我翻的。这一本书是讲坐禅的事情,是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庄严寺,英语禅坐的讲稿。人家说我吹牛不打草稿,我那时候用英文讲开示是不用打草稿的,写个大纲就讲,讲了以后老美的弟子录下来就把他听写出来,然后我改一改就成书了。总共有三本:第一本《禅之甘露》、第二本《佛性三参》、第三本《入不思议处》。我现在有二十多本著作跟翻译,可是《禅之甘露》是我第一本出版的英文本。那个已经是二十年前了,后来有英文的翻译成中文,现在是中文本的第二版我在把他顺一下。介绍让你们了解这本书。这本书自从出书以后,老美请了以后就很多人非常赞赏,都说内容、文笔都是很好的。因为老美很多人要学佛,也没有好的书,虽然有很多讲打坐的东西,但是也都很驳杂而不纯净。我这本书最大的好处,你如果要练修行打坐习禅的话,所应该知道的事情、技巧、知识以及正知见都有。所以里面有陈述也有力有魄,让你看了以后大致对于习禅有一个了解,而且是正知见也不会走错路,而且也破斥了一些现行社会上,所流行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虽然没有讲的很详细,但是就是让你不会走错路、不会走歧路。除了讲一般的静坐以外,也讲了大乘禅。所以心觉法师说这一本书很宝贵。很多人就拿他当作修行指南,而且共修也可以拿来当指南。所以你们要好好的读。前些日子有人在大毗卢寺问别人说:你知不知道台北那里有教打坐的?就很好笑,为什么?如果讲打坐的话这一本《小止观》是不是讲打坐的?是。那他也来听这堂课,还有《楞严经》更是讲打坐的是讲无上禅的。《小止观》是讲一般的禅定,是从基础开始。《楞严经》不但是讲禅定而且禅修乃至于禅悟都是禅。所以那个人骑在牛背上找牛,非常的可笑。他问说那里有教打坐的,事实讲打坐还不容易,打坐就是一个肢体的动作,一个物理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曲肢法,盘起腿然后怎么坐着,乃至于简单讲数息这样就是打坐。可是那个是做的事容易,做的理难。你坐上去以后你要做什么呢?如这一本《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不是噼里啪啦一上来就教你怎样打坐,你的前置工作准备功夫才困难才重要。我曾经有一个比喻说炒菜还不容易,炒菜就炒一炒就完了,难的是你要构思要买什么菜,什么菜配什么菜,然后买来以后还要洗、切,那个才费时间麻烦。等你都洗好、切好以后,下锅一炒就容易了。如果你说打坐的话只是盘起腿来,坐得跟一根木头一样,也没有什么用,不知道在做什么。真正重要的不是做的事,而是以做的事这一个表象,来要入做的理,这个理重要。所以我们说断恶修善等等,都是要从修的事里面入那个理,然后才能够做到断恶修善,乃至于断烦恼证菩提这些事。所以不要误会打坐只是打坐,打坐他有很复杂的准备功夫,先行的工作要做。所以你看我们讲静坐数息法讲到现在,智者大师还没有教我们怎样打坐。都还是在准备工作中。但是我这一本因为是教洋人,洋人他只是西洋打坐而已,对于佛理也不知道要追求,所以我借着这个因缘就教他们打坐,然后顺便告诉他们一些比较深的佛理,然后每一堂也都有打坐实习一下。事实上打坐跟一切的修行一样,乃至于学一切的东西一样,你是自己要有心要求,而且要有志气自己要做。所以你要打坐不是跑到那一个道场,有打坐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共修一番,这个叫你在打坐。绝对不是这样子。真正要打坐事实上我以前讲过,就是你把道理跟着善知识都学会,理事都了解,然后关起门来修。当然这个一讲的话就是一定的所谓万缘放下,不管在家出家都一样。如果在家有那个因缘你万缘放下,譬如说你休假三个月或是一个月,你专门的去修。当然要选择好的地点才行。然后一切的因缘都好了,照小止观里面所讲的,这些因缘都具足了,然后开始修。自己努力去修,乃至于不只是说专心一心的专修禅定,甚至于还必须要更重要行住坐卧,乃至于你所谓静修的那段时间以外,你时时都要摄心不乱。这个才是关节才是关要。要不然你在静修的时候,很精进很精进,一出了静修的佛堂以后就是放学了。然后就开始去找种种散乱的事情,寻找世间的娱乐刺激。那有什么用?所以修禅定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是长远的事情而且你是要发勇猛心,发很坚强的大心,然后自己时时的往这条路在迈进。但是众生就没有办法,他一定要依靠别人所谓的共修,但是共修那个好像吃白白一样,所以白白可以吃一餐饱,但是不能天天吃白白。所以你必须自己家里三餐要能够吃。所以同样你天天要能够修,你即使到打坐的道场或是任何道场去共修,但是平时家里实际上你自己要修,不能只是依靠大家所谓的共修。所谓的共修是有好处,好的话可以互相的有一点激励,然后提醒自己有这样的好处。不过最根本一切修行不管是理上解、事上行,全都是要自己发心,自己想要去做。孟子说的:‘学者必自深造之,深造之有得,即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必自深造之就是我们自己去深造,深入的去追求叫深造。自己要深入的去追求,不是肤浅的。如果肤浅的话就变成一般的浅人。所以必须自己深入的去追求去体验。深造了以后就有得就会有心得,有心得以后就资之深,资之深资就是你得到的资本资源,就很深厚。资源深厚以后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就说你已经有很大的资源,你要怎么用就能怎么用,不管在任何状况之下,你就都能够用。佛法所谓的启用自在。所以有些道理是通的。我要秀给大家的就是必自深造之,可惜一般人不管是学任何东西,都不肯自己用功而想要依靠别人。而且去做也不深,就浅浅的浅尝则止。你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要深不是浅浅的。稍微试一下就觉得很好满足,那永远是一个肤浅的人。所以我只是要秀给你们深自去体验去求取。一切都是一样不管你学什么,世间出世间的都是一样。有时候常常事情是很简单,譬如说以游泳来讲事情实际很简单,最简单就是蛙式,脚这样踢手这样摆,教授没什么好讲的,你起先先用头潜在水里就这样配合的去练,然后接着就可以抬头,抬头看看你是一直抬着还是下去起来下去起来,这个事情三两句话讲完。接着是练习的问题,练习就看你有没有诚心毅力,然后去努力去学。因为人一定可以游泳的,既然你能下水就能游泳。人是很奇怪,很多动物根本就不用学,它自然会游泳。马乃至于象那么笨重它也会游泳。但是人就是一定要学。可是学了有的人一辈子他只能游十公尺,而且头还抬不起来,不能换气。有的人可以游一百公尺、二百公尺乃至于可以从河这一边游到那一边,乃至于游来回等等,乃至于可以成为游泳健将。可是有的人只能游五公尺、十公尺。这样的人有没有?很多。在游泳池畔你看多半都是泡水的很多。我讲这个的原因就是说:游泳这件事情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这件事情就是你就去做,做熟了就会了。以打坐来讲也是一样,盘起腿来就这样子,事实上也没什么好讲的,这个十分钟就讲完。可是打坐这件事情跟其他的事情就很不相像,为什么?因为表面上是没动静,可是里面会起移山倒海的事情。乃至于转变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那个道理很深很深,所以不是只是盘起腿来打坐这样就完了。一定要深造之而且要自深造之,自己努力的去体会。譬如说同样是读书识字,可是绝大多数的人读了高中或是大学毕业,那他所读得也是教科书而已,顶多偶尔看看报纸杂志。真正的学问有没有去追求呢?很少。 我是比较特殊一点,但是我也不算是有什么学问,就跟以前的人比起来差得太远。可是我就是喜欢多看书。所以就比平常的人多看了几本书。同样是读书识字,你有时间就会去搞很多其他的事情,乃至于你读大学除了把功课应付好以外,其他就是谈恋爱交女朋友、男朋友,把时间花在登山社、舞蹈社跳国标舞、土风舞、烤肉、郊游,就搞这些露营。所以有理玩四年这四年就这样玩过去了,真正学到什么,本科系的东西也学一些就是了,真正的学问没有能够很深。因为学问比较浅,所以学佛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困难。因为你懂的越多学的就会快一点。总而言之回头讲结论止观、禅坐的事情,你知道了要自己发心去做。要把他拿出来做。同样你好不容易读了高中毕业、读大学读书识字,可是实质上没有读多少书,那是一样浪费。同样你听了读了《小止观》这本书,可是你都没有把他拿来用,那也是浪费。还有你们现在是不是都有盘腿坐,要盘腿坐着听,至少单盘,盘腿听经尤其是盘腿听《小止观》你一定要盘腿坐。听《小止观》、《楞严经》这种禅定的书,那你还不盘腿。事实上佛讲经的时候,佛弟子都是结跏趺坐听的。你一边盘腿听一边静虑,因为听经是虑,盘腿就是静,所以静虑那就是禅定,静虑就是禅。你放弃了这个绝佳的机会然后不盘腿,那你不盘就白不盘。可是我跟你讲你补盘腿坐在那边久了,也酸麻也是难过。盘腿盘到后来你就比较不酸麻,然后会渐渐产生有快乐的感觉。那一天多快会到来就不晓得,因为每一个人不一样,就看你自己发心。当然你坐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你歪的话就把气血压断了,然后不要弯腰驼背,弯腰驼背就把气血压断了他不通,不通你就痛。 [所以者何?如术婆伽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著欲,无由近道。]智者大师这个书里面常常,到处都是警示的钟声。所以者何?为什么呢?术婆伽他YIN欲的心内发了,尚且能够把他的身烧掉,更何况如果心生欲火的话,怎么可能说不会把内心里面的善法都烧掉。因为连身体都烧掉了,具象的都已经烧掉,具体的身体都已经烧掉了,更何况是抽象的心里面的善法,当然也烧掉了。‘贪欲之人,去道甚远。’这一句话用亮光笔画起来,你看贪欲的人他很难修道、很难修行。所以你看到这一句话就应该努力的去掉自己的贪欲。[去道甚远,]去是离开的意思,离道很远。[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因为欲是种种恼乱住处,住处就是所在的地方,种种恼乱都住在欲里面。[若心著欲,]如果心贪着诸欲的话,[无由近道。]由就是办法,没有办法能够靠近佛道。 释文[贪欲妄想,其害至大。]因为贪欲的种种都是虚妄的所以叫做妄想。他的害处是很大的。[如术婆伽,乃印度一YIN女子,] YIN女就是贪YIN的女人,[彼欲心从内而发,尚且身被烧坏,]她的身被她得欲火烧坏,[况复心中自生欲火,而不能烧诸善法。当知贪欲之人,去道甚远,盖欲为种种烦恼扰乱所住之处,]盖就是因为。因为欲是种种烦恼扰乱所住之处,或是所在之处。为什么用住而不用在呢?因为住的话他就停在那里不走了,所以你赶也赶不掉。种种烦恼扰乱他就选择了欲当作他的住家一样。所以诸欲里面就确定有种种的扰乱烦恼。[菩提道乃是种种清净安稳所住之处,]什么是菩提道呢?菩提道是种种清净安稳的身心所住之处。也就是说要有种种清净安稳的身心,才能够有菩提道。[一秽一净,]其中上面那个是污秽的,下面是清净的,欲是污秽的,菩提道是清净的。[一生死,一涅盘,]诸欲是生死的,菩提道可以证涅盘,可以达到涅盘。[彼此天渊迥殊,]这两个彼此之间就好像天跟地的差别。渊本来是深渊比地还要更深。一个在天一个在深渊里面,殊就是差别。迥(jiǒng)就是很远,很远的差别。[凡圣辽绝,]凡夫之道跟圣人之道是很辽远不通。绝是不通的意思。[故名去道甚远,]所以才说多贪欲的人是离道很远。[若心爱著贪欲,则无由进道。]心若着贪欲的话,则没有办法趋向菩提道。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一般人很难学佛的原因。因为贪欲太多,身心不清净,不只是心不清净身心都不清净。就说你要吃荤的,除了心不清净以外,身也有荤腥的臭味。[故偈有云:‘贪欲甚似水,能没般若津,]贪欲好像水一样,他能够淹没般若的码头。津是码头的意思。般若的码头会被贪欲的水给淹没掉。[欲行菩提道,盖贪护真心。’]欲就是怀欲,怀欲而想要修行菩提道,就是以盖贪护持真心。真心要用清净的法来护持。如果你用贪嗔痴来护真心这样就不对头。就好像你怀着欲望而去修行菩提一样,根本就白搭。所以意思就好像你用五盖跟贪欲等等,来护持你的真心一样,那不是白搭了。[足见欲盖之有妨碍于道,不可不慎欤。][入道惭愧人,持钵福众生,云何纵尘欲,沉没于五情,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如何还欲得,如愚自食吐。]先讲这八句,[入道惭愧人]在佛法中入于佛道,求学佛道有惭有愧的人。惭愧是指什么呢?在佛法里面惭愧是指说修行人自己看到佛,还有诸圣贤他们都已经断烦恼、证真如、解脱等等,而自己由于无始劫来、无始世来贪爱、嗔怒等等。然后修行不利,到现在还在缠缚之中,所以觉得很忏愧。这样子的忏愧。到现在还没有得解脱,因此而忏愧。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做错了什么事情然后惭愧,而是惭愧自己到现在还是凡夫不得解脱,因此而惭愧。所以你看有一些出家人常常自称忏愧僧、或是惭愧尼。我不晓得他们了解不了解这个惭愧的意思,或者是他们所说的惭愧是什么。真正佛所说最高的惭愧是指这个,是真正犯了什么错误,在戒律上有违犯然后惭愧。[持钵福众生]持着钵去求乞,然后令众生修福。既然是这样子[云何纵尘欲]为什么还放纵自己对六尘的欲望。尘就是六尘。[沉没于五情]而把自心就沉没在五欲里面。五情就是五欲。[已舍五欲乐]加一个既然,既然已经出家而且发心要舍弃五欲之乐。智者大师讲这一部经主要他是对出家人讲的。但是在家人也应该要发心尽量的少欲,你不要说完全舍弃要少欲寡欲,不要多欲。[弃之而不顾]弃五欲而不顾,[如何还欲得]为什么还要想再去求得欲呢?这个欲是想。得求得。[如愚自食吐。]这个就有如愚痴的人,刚刚吐掉的东西你又把他抓起了吃进去。就好像你舍弃的五欲,你又把他在追求来。所以你看这不是很龌龊。 [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处,] [诸欲求时苦]种种的欲望求的时候很苦,为什么?求不得苦,然后很急躁。[得时多怖畏]为什么怖畏?患得患失。譬如说你追求爱情,追求一个女的或追求一个男的追求到了,但是追求到了以后你又怕失去他,常常这样就很恐怖。象金钱也是一样,你追求到了怕失去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很苦,但得到的时候又很恐怖。[失时怀热恼,]如果得到又失去,那就全身都产生热恼。人一起恼的时候全身都发热,或是种种烦恼其实都会令人发热所以叫热恼。佛法真是很奥妙很微妙,佛真的是一切智。热恼这两个字就把众生整个的心路都描摹的很透彻很清楚。[一切无乐处,]所以一切的欲望都没有快乐的地方,都不是快乐的。 [诸欲患如是,以何能舍之,得深禅定乐,即不为所欺,]这个太好了,[诸欲患如是]种种欲望的过患就像刚刚所说的一样如此一般。[以何能舍之,]既然诸欲的过患这样子,但是我们修行人要怎么样才能够舍掉这些贪欲呢?[得深禅定乐,即不为所欺,]你得到甚深的禅定而得到快乐的时候,就不被诸欲所欺枉。这个是什么呢?换句话讲就是说,你已禅定乐来取代诸欲乐。唯有以禅定乐取代诸欲乐才能真正舍弃诸欲。为什么?因为我们众生的心他一定要住着在一个什么地方上,如果你没有一个清净的法,来让他依着的话,他就必然会以往昔的业习力会依着诸欲。你现在用禅定来取代他,他就好像失去一样东西一样,因为舍弃诸欲心就空掉一样没有东西。你现在以禅定来取代他,那你的心不但是清净,而且很扎实。这颗心还是有一个依处。依什么?依禅定,你依了禅定以后只会得到快乐,而不会有苦。但是你依诸欲的话,开始短暂的有一点点快乐,但是很快那个快乐就会转成苦。或者应该这么说:你诸欲得到的时候短暂的就好像快乐,拟似快乐事实上不是真正的快乐。但是很短暂的时间他就转化,就变成不快乐变成苦,都是这样子。 释文[入道惭愧人句,]就是这一句,[正言其修行入道之者,应当欲生大惭愧,生怖畏,悲众生之在迷,叹生死之未了,]叹一切众生的生死跟自己的生死都没有了,[务祈道业早就,应当去欲持钵,福利一切众生,为众生广种福田,作三世诸佛标指。云何纵尘欲沉没于五情:]云何就是为什么。[云何二字乃责备之辞,为何恣纵放情于五欲六尘。为修行者,]身为修行的人,[于此五欲当弃舍之,]在这五欲当作应当要弃舍之,[全体放下丝毫不顾,如何还欲求之不得,当知此为迷中倍人,] 迷中倍人是《楞严经》的话,就说迷之又迷,比迷人还有迷叫做倍人,[正如愚痴之人自食己吐唾,岂不可悲而可笑欤。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视诸众生,谁不为求五欲,而梯山航海,戴月披星,]梯就是爬山,爬到海里面去,[奔走往返,纵使求得,亦是多怖畏,多畏惧,待遗失之时,而复心怀忧恼。由此观之,]由此来看,[三界之内无一寸土为快乐之地,是故当知,诸欲患如是。]所以应该要知道诸欲的过患是这样子。也就是说他不是真正能令你快乐的。[然欲以何法而能舍之?]但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舍弃诸欲呢?[无他,]没有别的方法,[若能深得禅定之乐,即不为之所欺耳。]如果能深得禅定的快乐,就会即不为之所欺。能得到禅定之乐然后心里面就知道,就有决断而且能够分辨禅定是好的;心不乱是好的,但是欲望都是造成心乱的。乱就是苦。当然凡夫心乱他也不知道苦。可是你修行就知道了,心乱就是苦。 [二弃嗔恚盖。]前面是讲去贪欲盖,[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故生嗔恨,嗔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彼。如是嗔恚覆心,故名为盖,]就是嗔恚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 [二弃嗔恚盖。]第二个叫做嗔恚盖。嗔恚盖习禅的人也应该要抛弃的。因为嗔恚会盖我们的心;盖我们清净的本性。譬如说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或是抓狂的时候,整个清净心都不见了,整个心都被你的嗔怒盖住了。所以整个叫嗔怒嗔恚盖。所以你本来的善心、好心,都不见了。[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嗔是能令人失去佛法的根本。根本是指最主要的原因。譬如说以贪来讲,贪不一定是恶法,贪有善贪;恶贪;无记贪。但是嗔只有恶,没有善的嗔、无记的嗔。没有。为什么叫善贪呢?譬如说你贪佛法、贪功德、贪多做一些好事,这都是称为善贪。恶贪就不用说了。无记贪就说你贪一些不关重要的东西。举一个例子来讲有人喜好收集东西,譬如说收集火柴盒,不是花很多钱,可是他很喜好很贪爱。乃至于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个是无记贪。那个不成大害但是没有什么益处,增长无明。有的人收集石头,石头是到海边捡来的,也不太花钱,可是这种贪也是无记贪。你若收集珍珠宝贝,当然就是不算无记贪。乃至于说你收集名画,那就不是无记贪。那个就是正贪。但是嗔只有恶法,所以你嗔怒一生的话,所有善法都烧光了。[坠恶道之因缘,]因缘就是会引起的意思。引起人堕入恶道。[法乐之冤家,]什么是冤家呢?冤家就是不能共处。你跟冤家住在一起不是很苦嘛。所以法乐是不跟嗔恚住在一起。法乐还可以跟贪住在一起,还可以和平共存。但是跟嗔怒是绝对不行。有嗔怒心绝对没有法乐。[善心之大贼,]善心就是行善的心,为什么叫大贼?因为他会偷掉你所有善心的功德,所以叫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府藏就是储藏所。因为如果嗔心起来的话,就会骂人讲脏话、讲难听的话、讲伤人的话。这伤人的话都是从那里出来,就是从嗔怒心出来的。嗔怒心就好像恶口的储藏所、仓库。[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所以行者在坐禅的时候,[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他恼我跟我亲爱的人,[赞叹我冤,]却赞叹我的冤家,他却赞叹我的仇人。[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世界上最笨的就是什么?明知道甲讨厌乙,你又在甲面前赞叹乙,或是在乙面前赞叹甲,那就令对方很恼。不只是人家恼我或是赞叹我的冤家,乃至于你如果想过去未来的种种事情,也都是一样。[是为九恼,故生嗔恨,嗔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因为怨心生起来的关系,[便起心恼彼。]所以就想要恼害他,彼就是别人。[如是嗔恚覆心,]这样子嗔恚就覆盖你的心,[故名为盖,]所以就称为嗔恚盖。[当急弃之,]应该要赶快的把他抛弃,[无令增长。]不要让他在增长。 释文[此是第二弃嗔恚盖:此嗔火烧人,最为厉害。古人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百万的障门都打开了,[又云:‘嗔火焰焰烧尽功德之林。’]一把嗔火就把所有的功德林烧光了。尤其是初发心的人,本来很努力很精进在修,有一天有某种因缘就生了气,人家令你生气,生完气以后,就发觉好像破功了。好像武侠小说里面说整个武功都费了。所以说一把嗔怒火烧尽功德之林。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