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史略(十三)


2014/9/3    热度:303   

净土宗史略(十三)
  刘 果 宗
  (九)元、明时代之净土教
  元蒙兴起于太祖成吉思汗,于南宋开禧二年(一二O六)建国,称大蒙古国,先定都和林,后历太宗、定宗、宪宗、庆宗、至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灭南宋统一天下,迁都燕京(北京),君临中原,至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而亡,历时一百余年;帝室虽信奉喇嘛教,但对中国原有之佛教,亦加保护,禅、律、天台及净土,仍然盛行于南方江浙等地。
  南方佛教,沿宋代以来思想,禅僧中多有兼修净土,其中中峰明本,天如惟则,楚石梵琦等,最为著名。
  明本,浙江钱塘人,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人天目山师子院,师事高峰原妙禅师,系属临济宗,参究有年,得法后,于大德十年(一三O六),继高峰后,主持师子院。元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六十一岁圆寂。有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明本禅师杂录三卷等,主唱禅是净土之禅,净是禅之净土,故明本亦如末代禅师,主禅净双修之大师也。
  明本著作有怀净土诗一百八首,劝念阿弥陀佛偈,及怀净土偈十首(见天目明本禅师杂录)。怀净土诗有云: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
  熊耳峰开五叶莲。劝念阿弥陀佛偈中,又云:
  捷径法门,唯有念佛,一代宗师,个个念佛,古今名贤
  ,人人念佛,我念有缘,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
  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
  明本门下天如惟则,江西永新人,从明本得法后,至正元年二三四二,住师子林授法,著作中有净土或问一卷,倡导禅净双修,主唯心净土之旨,六十九岁圆寂。在其净土或问中,曾指谪禅家之弊:
  问曰:当今禅者,但患大事不明,大事既明,当不避生
  死,广度众生,今悟达之士,求生净土,厌苦趋乐,非
  吾志所愿也。
  答曰:见卵术夜,何太早计耶?汝将谓t悟之后,习漏
  永除,便不退转耶?……纵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
  解相应,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足,居此浊恶之世,
  教化刚强之众生,此亦先圣之未许,如未完不固之舟,
  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反之往生极乐净
  土,忍力易成,又亲蒙佛授记,得去求无碍,再来娑婆
  ,教化众生,故古来上根之人,皆急愿往生。
  惟则净土思想,亦如其师中峰明本,主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净土或问又云:
  净土即唯心,心外无土,唯心即净土,土外无心。而此
  之一心,具同居、方便、实报、寂光之四土。四土之中
  ,同居、方便二土,为应土,应佛所居,实报是亦应亦
  报之土,报佛所居,寂光是非应非报之土,为法身之所
  居。此等三身四土,悉由机感,十方微尘国土,唯吾心
  中之土,三世恒沙诸佛,唯吾心中之佛也。因此则知无
  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无一佛,不由吾自性而显现。
  故十万亿外之极乐,亦唯心之净土,极乐国中之教土,
  亦本性之弥陀也。
  同处惟则又申述往生净土之行法,有观想、忆念、众善行三种
  首先观想,是依观经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义,明生佛无差别体,观弥陀以显自己本性。
  次忆念者,或缘佛之相好,或持名号,此有事、理之别:理念者,即念之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梦所见,悉自心起。又了知能念之心无心,心佛两忘,空有无碍,常契中道。事念者,非如顺理而念,唯心缘佛之相好,或持名号,但将阿弥陀佛四字,二六时中,直下念去,了知能念之心,本不有念,本不无念,不亦有亦无念,不非有非无念。所念之佛,亦同能念之心,绝诸有无。
  众行者,指出华严之十大愿,宝积之十心,观经之三福,无量寿经之发菩提心,及诸经所明,如诵经、持咒、建塔、造像、礼拜、赞颂、斋戒,烧香、散华、悬幡盖等诸善行,以信愿回向力,资助诸行,期求往生。
  总之,惟则净土思想,依天台、华严、禅宗之教义,主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又承永明延寿,中峰明本诸师之说,倡禅净双修,并强调弥陀净土之殊胜。
  楚石梵琦,参元叟行端于径山,得法后,住西湖永祚寺,于寺之西构西斋,专修净业,明洪武三年(一三七O),以七十五岁圆寂。有西斋净土诗三卷,语录二十卷等。其怀净土诗日:
  遥指宗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若乐,
  水上华开朵朵莲。裸树枝茎成百宝,群居股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不狂翘勤五十年。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栖贵,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已遥临,尘尘刹刹虽清净,
  独有弥陀愿力深(见净土资粮全集卷一)。
  楚琦怀净土诗序,言佛之相好,净土之庄严,皆由我心所发,心不见心,则无相之可得,于此可知,楚琦亦是主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禅净合修之大师也。
  又有优昙普度,江苏丹阳人,早入卢山东林寺出家,后谒龙华宝山慧禅师,参究禅法,历访诸方禅林,晚住东林寺,修念佛三昧。时有慈照子元一派白莲宗徒,渗合种种邪说邪行,慨其弊害甚多,于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二三O五),撰卢山莲宗宝监十卷,导正子元白莲宗本义,兼指斥邪行邪说,至大元年(一三O八),莲宗遭禁,乃于同年十月,刻印其书表进,至仁宗朝,上表乞求复教。皇庆元年二三二;,敕许莲宗宝监。颁行各省,复兴白莲宗,并敕命其为白莲宗教主。又赐号虎溪尊者。至顺元年(一三三O)圆寂,世又称优昙宗主。莲宗宝监,由念佛正因等十篇而成,祖述慈照子元本义,兼斥后世白莲宗教徒,附会妄解之邪说。
  元代天台宗学者,亦多兼行念佛法门,如湛堂性澄、玉冈蒙润、唐溪怀则等,皆为志弘天台,身行净土之名僧。其中性澄,浙江会稽人,入佛果寺,就石门株律师出家,后习天台教观,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召入燕京,寓清塔寺,校正大藏经,后赐佛海大师号。泰定元年(一三二四),迁上天竺寺,晚年笃志净业。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圆寂,寿七十八。著作中有阿弥陀经句解一卷,此是根据天台教义,解释经文。其中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为正行,三福等为助行。
  一心不乱释文中,分有事一心,与理一心之不同。合掌向西方,遥想弥陀佛身相光明,一心专注以求了脱生死,声声相续,念念不移,不为尘缘扰乱,名为事一心不乱。体悟能念之心,本无自性,所念之佛,当体空寂,声相亦空。所念能念,皆不可得,名“即空”。虽“即空”而感应道交,任运显现,名为“妙假”。由此心性是昆卢体,非能所,非形相,非不形相,名为“即中”。如是三谛绝待,思议泯灭,名为理一心不乱。
  又解释“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经文,闻即是闻慧,执即执受在心,即是思慧,持即任持不忘,即是修慧,此是于一心上,显圆融三慧。
  又于藏、通、别、圆四教中,前三教人称名念佛,唯得事一心,乃属散善,圆教人称名念佛,不独事理俱得,亦显事理不二,故属定善。性澄此种以天台教义,会通净土宗旨,及至明代株宏、智旭等,亦沿用此义。
  时至明代,佛教承末、元以来之余风,禅宗最盛,天台、律次之,而净土是依附诸家,为实际修持法门,广行于道俗之间。明初天台一门,蒙庵大佑,鄄江妙叶等,禅宗有断云智彻、空谷景隆等,皆宣扬净土,劝修念佛。然其后百余年,净土教或有名僧大德推行,但无史实可传,至嘉靖、万历以后,净土信仰,顿然勃兴,此想是云栖株宏大力弘扬之所致也。此一时代有关净土教著作本少,然多依天台等教义,阐述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又因深受永明延寿以来影响,主张禅净双修。或集录唐宋诸家语要,或赋诗感怀,申述愿生净土心意,故无多大创见。唯当时兴起诸家融合之说。如株宏倡禅净同归,智旭主禅、教、律三学一源,企图禅与净,天台与念佛,融会为一,形成佛教一大思潮,亦是明代佛教界一大特色。(未完待续)
  摘自《海潮音》总第82卷8期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