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内的华严思想
2014/9/3   热度:282
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内的华严思想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特征和发展
编者按: 小岛岱山是日本当代著名学者镰田茂雄先生的高足,他继承并发挥了镰田茂雄先生关于五台山华严学的思想。此篇论文就是他在1990年7月《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文中有不少新颖的,确合中国实际的观点,值得学界探讨研究,故而发表,以飨读者。
新的中国华严思想史概观
历来提到中国华严思想史,就是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这样地一脉相承,并且认为,这样的学系乃至宗派的流传是唯一的存在。且这种中国华严思想史,是以澄观、宗密发端。假如说它是中国的净源、日本的凝然等人捏造的.,则是完完全全纸上谈兵的中国华严史。它与中国华严思想流传的实际状况相去甚远。
笔者跋涉了中国大陆的广阔山河,调查了中国大陆的华严史迹,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上的各种资料为依据,试论真实的中国华严思想史。
中国华严思想,存在着两大流派。我把它frJ命名如下:
①五台山系华严思想 ②终南山系华严思想
同时把孕育了这两种中国华严思想流派的佛教文化圈命名为:
(1)五台山佛教文化圈 (2)终南山佛教文化圈
而在中国大陆,还存在着两个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分支出来的支流,我把这二种华严思想支流分别命名为:(3)峨眉山系华严思想(4)普陀山系华严思想
峨眉山系华严思想流派,始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集大成者李通玄,它是由澄观继承下来的毗卢遮那、文殊、普贤组合的三圣圆融思想及受三圣圆融观影响而形成的华严思想流派;普陀山系华严思想流派,也同样是始于李通玄,且接受了观音、文殊、普贤所组成的三圣圆融思想,以及受三圣圆融观影响而形成的华严思想流派。我把孕育了这两种华严思想流派的佛教文化圈命名为:
(3)峨眉山佛教文化圈 (4)普陀山佛教文化圈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既不是纯学术的流派,也不是依附于宗派意识的流派,而是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内,生活于《华严经》信仰中人们的思想,乃至全身心地投入对《华严经》解释、实践的人们思想的总体流派。
属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灵辨、解脱、李通玄、澄观。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是学术流派,属于此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智俨、法藏、慧苑。杜顺同智俨没有任何学派上的关系,而宗密也不应是只属于华严思想流派的人物。
五台山佛教文化圈的存在和意义
东叩阜平的龙泉关,西临管涔山的天池,南邻寿阳的方山,北达北岳恒山,古称五台山的四埵。我把由此四堙围成的地域,命名为五台山佛教文化圈。按现在的城镇名称来讲,就是东起石家庄,西迄宁武,南起太原,北迄大同的地域。并且,以上地方又是分别作为小五台山的五台山系佛教的据点。严密地讲,综合了如此状况的佛教文化圈才叫做五台山佛教文化圈。
五台山佛教的研究,并不单单是对五台山中的佛教进行研究,而是从如此大的视野来研究五台山佛教’。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中国佛教史上,甚至东亚佛教史上的五台山佛教的重要意义,更加鲜明地描绘出来。
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北面的据点北岳恒山讲般若学、真正开始确立地道的中国佛教的
人物中,有道安(312—385)。在此意义上,可知五台山佛教文化圈,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
教建立的、最古、最大的佛教文化圈。
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东面的正定城,九世纪前后,临济义玄(?一867)和赵州从谂(778—897)着意于五台山而展开活动。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南面的交城县,有中国净土宗的开山祖昙鸾(476—5427)及后来的道绰(56~645)活动,道俗皆蒙其教化。而甚至如笔者证明的那样,南宗禅的根本之书《六祖坛经》的根本思想,也存于这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内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之中;孕育禅宗、净土宗,即代表中国佛教的由民众实践的佛教文化圈,也是以这五台山佛教文化圈为中心。以文殊信仰为中心、以民众性和实践性为基础的般若空观思想传统生机勃勃的文化圈,乃是五台山佛教文化圈。至少就迄八世纪中期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状况而论,是可以这样说的。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特征和发展
在属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初期的人物中,其代表性人物是居住在五台山及太原郊外的悬瓮山、撰述《华严经论》百卷的灵辨(477—522)。灵辨的华严思想是以空观为基础的华严思想。它显示了以李通玄为代表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原初形态。
接下来不能不提及五台山佛光寺的解脱(561—642)及其弟子明曜(生卒年不详)。连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集大成者法藏都说,解脱在教化广大民众这一点上,天台山的智顗也比不上。他同弟子明曜一起修持将空观扩大到宇宙规模的佛光观。五台山系华严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民众性,而其基础则是由解脱和明曜筑就的。
称得上五台山系华严思想集大成者的人物是李通玄(635—730或646—740)。李通玄住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南面的寿阳方山,修持三圣圆融观(三圣圆融思想和三圣圆融观不是始于澄观,而是始于李通玄,是由李通玄独创的)和宝色光明观(李通玄自己并未把自己的光明产生的三昧称为佛光观,从李通玄的真意来看,当称为自身发光明而修三昧,即自光观),并与附近的村民们一起交流。现在在寿阳城附近,仍然遗留着因李通玄与孩子们玩耍得名的童子河、童子桥。而且,在李通玄住过的寿阳方山,保留着许多由尊崇李通玄如佛菩萨的广大民众树立的石碑。
李通玄对《易》经思想等中国固有思想的重视,尤其对“入法界品”的高度重视,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民众化的重大原因。反映这一事实的原始资料,保存于交城县的天宁寺和平定县的寿圣寺。
反映如此与民众共生存,为民众所敬仰的事迹(石碑等),在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流派的人们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特别是以武则天的权力为后盾,连对自身存在的探求也忘却,一心汲汲于构筑偏重理论的华严教学的法藏(643—712),反映民众对他敬仰的活动的事迹(石碑等)全然不存在。
究竟哪种华严思想属于扎根于中国大地,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众来说是贴近的、血肉化了的华严思想呢?这样已一目了然了吧。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乃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而非民众性的、偏重理论的智(602—668)、法藏、慧苑(生卒年不详)等人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则是极为特殊的华严思想,靠理论生存的华严思想流派。因其是学术流派,所以大量的典籍得以保存下来。由于历来的华严学者不跋涉中国的山河,只是在桌面上研究华严学,以致被典籍的烟海搞得眼花撩乱,不能够看透真实的华严思想状况。
视李通玄为异端者,乃至完全不注意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的,过去所有的华严教学以及华严思想史,都是无视中国华严思想实际状况的、空理空论、本末倒置的华严教学和华严思想史。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集大成者李通玄的思想核心,是“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这性无之理是不可分、总相、全体之理,根本来自于以虚空、光明的比喻,强调般若空观的《华严经》本身。昙迁讲的“万物与我一体”的一体之理和道生的“理不可分的思想”等,对其也有影响。如前所述,根本上以《华严经》本身的思想为基础,以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周易》的思想,再加上通过对五台山佛教文化圈的荒凉山野而了解的大空间(大虚空)的自然感觉,从而形成了“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这种“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
虽说不可分、总相、全体之理,却也不可忘记那是一切皆无这一意义上的理。一切皆无之
理,即性无之理,只要一切皆无,那么就是无限、无尽之万有,就是无尽、无限之妙用。这种性
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正是李通玄的华严思想的核心,即五台山系
华严思想的核心。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摸索出的最高级的唯心思想(唯心即与唯物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唯心思想)。通过730年至750年之间属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的某人撰写的《还源观》,又成了南宗禅根本书《六祖坛经》及倡导禅净一致的永明延寿《宗镜录》的思想根源。
而且对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全体,李通玄从主体立场出发,称其为根本普光明智、不动智、或无依住智。意思是:我等众生本来就具有这些智,应该以这些智为基础,使其更显现而每日进行努力的自己本身,就是活的真正的毗卢遮那、文殊、普贤、观音。这是来自于《如来出现品(性起品)》的思想,而正是李通玄的这一思想,成了倡导教禅一致,构筑现代南朝鲜佛教基础的普照国师知讷(1158—1210)的根本思想。
再从客体立场出发,李通玄把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性起思想称之为一真法界,是一切之存在即真实的思想。这就是由李通玄创造的一真法界的思想。它成了贯穿其后中国华严思想根底的思想。三圣圆融观也好,一真法界的思想也好,澄观的华严思想的根底依存于李通玄的华严思想这一点,是显然的,而根本上看澄观也属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的人物,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顺便说,相对于重文殊菩萨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重普贤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根本特征,就在于突破了理事无碍的世界,理论上构筑了事事无碍的世界。终南山系华严思想中的理事无碍之理,个别、可分、部分之理的倾向很强,进而终南山系华严思想,受如来藏思想和唯识思想的影响,把理的世界,乃至心识的世界实体化了。由于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欠缺空性的自觉,而且以事事无碍为主,因此就成了实践性淡薄的华严思想。教即观这种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实践论,只不过是关于实践的单纯理论,与实践本身没有联系。
灵辨的《华严经论》百卷到达法藏手头,是638年以后的事。因此说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同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思想性交流开始于638年以后。此后,虽然法藏对理的世界、心识的世界也表现出很大关心,但那仍然是理的世界、心识的世界实体化罢了,《探玄记》的十重唯识是其典型。
把这样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即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做为基础,加上终南山华严思想的四种法界的思想,综合统一为中国的全华严思想的人,是澄观(738—839)。澄观才是中国华严思想的真正集大成者。从离开洛阳而登上五台山,就是为了把富于理性的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融入富于民众性和实践性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之中,把它们综合统一为中国华严思想。在了解法藏华严思想的李通玄身上,甚至前述的《还源观》里,虽然也能见到中国华严思想集大成的萌芽,但那并不是明确的形式,而且也不是系统地
进行综合统一.
澄观华严思想的根本,是从李通玄那里学习的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是同样受李通玄影响的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为内容的一真法界思想。但是,因为澄观引入了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虽然同样讲理事无碍,其理以总相不可分的、性空的理为根本,却又是别相、个别的、可分之理及实体化了的理。这一点是澄观的华严思想的问题点之一。
此后的中国华严思想,因为以澄观的华严思想为中心而发展,所以常被认为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正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在对后世各种思想的影响上,终南山系华严思想远不及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五台山系华
严思想给于后世巨大的影响,本文准备论其全豹之一斑。
南宗禅的根本书《六祖坛经》的最重要、并且属于最古层次的思想,是无相戒的思想。它是由《还源观》的思想构成的,且受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极大影响。南宗禅的根本思想,乃至原理性的根据,并不是在中国的南方形成的,而实际上是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内形成的。
提倡净净一致的唐末宋初的永明延寿(905—975)和同样提倡禅净一致的明代代表性学僧云栖袜宏(1535—1615),都举出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是最高度的唯心思想),做为禅净一致的根本思想,云栖袜宏甚至说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也是支撑禅净一致思想的根本思想之一。顺便提一下,出色地表现云栖袜宏这种思想的“华严宝塔”,现保藏于峨眉山佛教文化圈的据点峨眉山的报国寺内。
临济义玄受到李通玄的光明思想和由观音、文殊、普贤组合构成的三圣圆融思想的影响,赵州从谂(生卒年不详)也受到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影响,是确实无疑的。而且使南宗禅在中国大地扎稳足跟的《马祖语录》,也是讲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的书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黄檗希运的《传心法要》等也受到李通玄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李通玄对其后众多的禅者、念佛者或禅净一致论者影响很大。
辽代的密教思想,或日本空海(774—835)的密教思想,也是以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为基础的密教思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朝鲜的知讷、日本的明惠(1173—1232),也受到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集大成者李通玄的影响。这也是广为人知的事实。
宋学的根本思想“理即气”乃至“理即物(事)”,明代阳明学的根本思想“心即理”,如果追寻其思想的直接渊源,无疑落实到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即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无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理事无碍思想而讲宋学、阳明学的根本思想,是肯定讲不通的。特别是明代阳明学大家李卓吾(1527—1602)创作了把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改作敷衍的《合论》之拔粹集,即《合论简要》,是有名的事实。
明末清初的道霈(1615—1702),做为直接继承发展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人物,是不可忘记的。道霈把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和澄观的《华严经疏》合并起来,撰写了《华严经疏论纂要》。可以说,此典籍是象征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存在及其流派存在的典籍。
而且,现在中国及南朝鲜的全部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中供奉着毗卢遮那、文殊、普贤组成的三尊像的场合很多见。这些从根本上说也是来源于李通玄和澄观的三圣圆融思想和三圣圆融观。如果说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三圣圆融思想存在于现代中国人乃至现代南朝鲜人的崇佛思想的根底,大概不算过分吧。
进一步说,现代中国人感到最理想、最贴近的人物之一,是宗密。而宗密的佛教思想,不用说,根本上也出于学自澄观并继承的以一真法界思想为中心的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
总之,以上只是简单地论述,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给予后世怎样巨大的影响。因为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正是与中国民众的感性水乳交融的华严思想。
结 语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以历来被认为是异端的李通玄为代表的五台山华严思想,才是与中国民众感性相一致的中国华严系思想的主流。相反,以历来被认为是主流的法藏为代表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乃是过分偏向理论的空理空论的华严思想,是与中国民众感性不一一致的非民众性的、特殊的华严思想。
其次,中国华严思想历来被认为欠缺实践性,并且是为维持唐王朝体制服务的御用哲学。但是,那只是符合于特殊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而与主流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完全不符。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流派,是由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的荒野上,孜孜探求,彻底实践佛光观和三圣圆融观的活生生的人们,以至信仰文殊的活生生的中国民众所支撑的华严思想。唯其如此,它也就成了根本上支撑代表中国佛教的实践性佛教的禅及净土的思想。
此外,中国华严思想历来完全被置于禅思想中。例如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南部交城县的天宁寺,可以发现不能不认为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从唐代至清代连绵不断的证据。
还有,给与后世巨大影响的华严思想,乃是五台山思想。这是因为,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乃是一种富于实践性和民众性、特别以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为中心、与中国民众的感性一致的华严思想。
付记:为本文的内容作注脚而详论的文章,有拙论《对中国华严思想再构筑的尝试》、《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特征和发展》(《华严学研究》第三期,一九九〇年五期,.华严学研究所),敬请参照。此外还请参阅镰田茂雄先生的《华严思想的受容形态——中国、朝鲜、日本华严思想特征》(《第三次日中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外日报社)。本论文是全面采用了上述笔者主张的基本部分,概说整个东亚地区华严思想的论文。拙论《新的中国华严思想的两大潮流》(《印度学佛教研究》第七六期收入)。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