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摩诃萨欲习相应当学般若波罗蜜
2014/9/3   热度:179
菩萨摩诃萨欲习相应当学般若波罗蜜 (十二)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习色有,不习色无,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常,不习色无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苦,不习色乐。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我,不习色非我,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寂灭,不习色不寂灭,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空,不习色非空—,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相,不习色艇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作,不习色无作,受、想、行、识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非行非不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大智度论”集粹之三十五
智 铭
(续上期)
众生五欲因缘,故受苦乐;取相因缘,故染著是乐;以染著乐故,或起三毒:若三善根,是名为行;识为其主,受用上事。五欲即是色,色是根本,故初说色家,余次第有名。余入、界诸法等,皆由五家次第有;唯法入、法思中,增无为法;四谛中,增智缘灭。入、界,乃至有为、无为法,如上说。
今五家等诸法皆是空,何以故?圣主说故。圣有三种:下、中、上。佛为其主,佛得一切智慧,故名为圣主。圣主所说故,应当是实。复次,以十八空故一切法空,若以性空能空一切法,何况十八!若以内空、外空,能空一切法,何况十八!复次,若有法不空,应当有二种:色法、非色法。是色法,分别破裂,乃至微尘,分别微尘亦不可得,终卒皆空。无色法,念念生灭故皆空,如四念处中说。
诸法性空,但有名字,因缘和合故有名字。如山河、草木、土地、人民,州郡、城邑,名之为国;………片片和合,故有分名,众札和合,故有片名;众微和合,故有札名,是众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诸天所见,小者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若微尘实有,即是常,不可分裂,不可毁坏,火不能烧,水不能没。若微尘有形、无形,二俱有过。若无形,云何是色?若微尘有形,则与虚空作分,亦有十分;若有十分则不名为微尘。佛法中色,无有远近、粗细是常者。(注:微尘破则为原子,原子能放,则归空。)
离是因缘名字,则无有法。今除山河、土地因缘名字,更无国名;……除片名因缘,则无分名,除札因缘名字,则船片名,除众微尘因缘名字,则无札名;除中微尘名字,则无大微尘名;除小微尘名字,则无中微尘名。除天眼妄见,则无小微尘名。如是等种种因缘义故,知诸法必空。
名字典法俱无有异,以是故知一切法空。一切法实空,所以者何?定无有一法故,皆从多法和合生。若无一,亦无有多。若无和合,则无一法。若无一法,则亦无多。初一、后多故。一切诸观诚言戏论、皆无实者,若世间常亦不然,世间无常亦不然,有众生、无众生;有边、无边;有我、无我…诸法宝、诸法空;皆不然。若是诸观戏论皆无者,云何不空?
空有二种:一者、说名字空,但破著而不破空;二者、以空破有,亦无有空。劫火既灭,持水之风亦灭,一切廓然,无有遗余。空亦如是,破诸法皆空,唯有空在而取相著之。大空者,破一切法,空亦复空。以是故,若灭诸戏论,云何不空?如是等种种因缘,处处说空,当知一切法空。
习者,随般若波罗蜜修习行观,不息不休,是名为习。譬如弟子随顺师教,不违师意,是名相应。如般若波罗蜜相,菩萨亦随是相以智慧观,能得能成就,不增不减,是名相应。虽般若波罗蜜灭诸观法,而习慧力故,名为无所不能,无所不观,能如是知,不堕二边,是为与般若相应。
四、说 习 应 法
二)佛言…“菩萨摩诃萨习应性空,是名奥般若波罗蜜相应。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习应七空:所谓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法中,广说为十八空,暑说则七空。如广说助道法,则有三十七品,晷说则七觉分。复次,是七空多利益众生故。如太空、无始空,或时有众生起是邪见,为是故说。
性空者,一切诸法性,本末常自主,何况现在!因缘常空,何况果报!自相空者,诸法总相、别相,尽观其空,心则远离。用是二空,诸法皆空,是名诸法空。从性空故有相,相空故诸法皆空;诸法空故,更无所得,是名不可得空。用是四种空,破一切有法;若以有法有相为过者取于无法;是故说无法空。若以无法为非,还欲取有法,是故说有法空。先说四空,虽破有法,行者心则离有而存于无,是则说无法空;若说无法为非,心无所寄,还欲存有,是故晷说有法空,以存有心薄故。无法有法空者,行者以无法空为非,心还疑有;若心观有,还疑无法;是故有、无俱观其空,如内、外空观。以是故,但说七空。知一切法空灭诸观,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二;佛言:“菩萨摩诃萨习应七空时,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不见受、想、行、识若生相若灭相;不见色若垢相若净相,不见受、想、行、识若垢相若净相。”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者,不见众生有生有灭。若五家有生灭相,郎堕断灭中,堕断灭故,则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故,奥禽兽无异。不见色若垢若净者,不见五家有缚有解。若五家是缚性,无有得解脱者;若五家是净性,则无有学道法。
佛言:“不见色与受合,不见受与想合,不见想与行合,不见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法与法合者,其性空故。”心、心数法无形,无形故,则无住处;以是故,色不与受合。如四大及四大所造色,二触和合;心、心数法中无触法故,不得和合。故佛说无有法与法合者。何以故?一切法性常空故。若无法与法合,亦无有离。故佛又说:
“色空中无有色,受、想、行、识,空中无有识。”
何以故?色与空相违,若空来则灭色,云何色空中有色?譬如火中无水,水中无火,性相违故。复次,有人言:色非实空,行者入空三昧中,见色为空,以是故言:色空中都无有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一
佛言:“色空故,无恼壤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郎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此处,佛重说因缘,;色五象与空异,空中应有五家;今五象不异空,空不异五家,五家即是空,空即是五象,以是故,空不破五家,所以者何?是中佛自说因缘:
“是诸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慧;,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妩佛,亦无佛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有人虽复习空,而想空中犹有诸法。如行慈人,虽妩众生而想众生得乐,自得无量辐故。以是故,佛说诸法性常自空,非空三时故令法空;若言以空三昧故令法空者,是事不然!智者,是无漏人智,得者,初得圣道。
兰;佛言:“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亦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识界乃至意法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若相应若不相应。如是,当知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菩萨得诸法实相,入般若波罗蜜,郎于般若波罗蜜不见定相,若相应不相应,何况见有余法!云何不见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不见如是行,为应般若波罗蜜;不见不如是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如常、乐、我行,不应般若波罗蜜,无常、苦、无我行,为应般若波罗蜜;若行实、不应般若波罗蜜,若行空、为应般若波罗蜜;如有、无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如非有、非无行,为应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皆无是事;般若波罗蜜相,毕竟清净故,五波罗蜜、五家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盖五事离般若波罗蜜,不名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名波罗密,如般若波罗密初品中说三石何名檀波罗蜜?不见施者,不见受者,无财物故。五象法是菩萨观处,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毕竟清净故,不见相应不相应。十一一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亦如是。是诸法无有定性,无有定法,以是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十八空、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
是菩萨非声闻、辟支佛,但亦观声闻、辟支佛法,欲以声闻、辟支佛道度众生故。复有人言:行声闻、辟支佛道,但不取证。如后品中说:入空、无相、无作三昧,菩萨住是三解脱门,作是念言:今是观时,非是证时。或有新发意菩萨,闻有声闻、辟支佛三十七品法,读、诵、正忆念、分别,以是故,说菩萨有三十七品。佛十力等亦如是。菩萨,自于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中住,住是法中,若闻、若忆想、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中住,住是法中,若闻、若忆想、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甚深微妙,亦是我分。是菩萨无量阿僧只切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坐树下时,得无碍解脱,故增益清净。譬如勋劳既立,然后受其功赏。菩萨亦如是,有是功德,乃受其名,是功德,皆是般若波罗蜜势力合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此诸法义,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先已说。
(四)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何以故?空、无相、无作,无有合与不合。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奥般若波罗密相应。”空有二种: 一者、空三昧;二者、法空。空三昧不与法空合,何以故?若以空三昧力合法空者:是法外自性空。又空者法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行者若入空时、出时不见空,当知是虚妄。复次,佛自说因缘,空中无合无不合,无相、无作亦如是。菩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密相应。
(五)佛言:“菩萨摩河萨行般若波罗密时,入诸法自相空。入已,色不作合;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不合。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不见前际故。色不与后际合,何以故?不见后际故。色不与现在合,何以故?不见现在故。受、想、行、识亦如是。”先说空、无相、无作,妩合无不合,今更说因缘;入自相空故,五家,不作合不作不合,若一切法自相空,是中无有合不合。合者,诸法如其相,如地坚相,识知相;如是等自相,不在异法,是名为合。不合者,自相不在自法中。暑说诸法相,不增不减。色,不说与前际合,何以故?前际空无所有,但有名字,若色入过去,则灭无所有,云何与前际合?后际者,未有未生。色,不应与后际合。现在色,生灭不住故,不可取相,色,不应与现在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色,不与前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前际不可见故。色,不与俊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后际不可见故。色,不与现在合,非不合;何以故?现在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工公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前际不与后际合,后际不与前际合;现在不与前际俊际合,前际后际不与现在合;三世名空故。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者,是名与般若波罗密相应。”有人说:三世诸法皆是有,未来法转为现在,现在转为过去。如泥团为现在,瓶为未来,土为过去,若成瓶时,瓶为现在,泥团为过去,瓶破为未来,如是者是为合。谓有三世,是事不然,以多过故。是为不合。三世合者,如过去法与过去、未来、现在世作因,现在法与现在、未来世作因;未来法与未来世作因。又如过去心、心数法,缘三世法;未来、现在心、心数法,亦如是断心、心数法,能缘不断法,不断心、心数法,能缘可断法。如是等三世诸法,因缘业果共相和合,是名为合。菩萨不作是合,何以故?过去已灭,云何能为因为缘?未来未有,云何为因缘?现在乃至一念中不可住,云何为因缘?是名不合。佛自说因缘。三世及名字空故,云何言合?
(七)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现在世合,何以故?现在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奥现在世合!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密相应。十菩萨行般若波罗密,不观萨婆若与过去世同;何以故?过去世是虚妄,萨婆若是实法;过去世是生灭相,萨婆若非生灭相。过去世及法求觅不可得,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过去世,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1未来、现在世亦如是。未来世除生灭相,其余义同,以时故说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时义如一时中说。萨婆若是十方三世诸佛真实智慧;三世者”从凡夫虚妄生,云何与萨婆若合?譬如真金,来与弊铁相同。
若以着心取相念萨婆若者,不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分别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者,应与三世合,今不取相故,则无有合。萨婆若过三界,出三世,毕竟清净相;行者但以忆想分别,我当得是萨婆若。如世间法,忆想当有所得,而是事未生未有,时节未至,因缘未会都无处所,云何尝与未来萨婆若合?是萨婆若,菩萨所归趣,深心欲得,故于三世中求索。
(八)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不与萨婆若合,眼不可见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色等事中,不应有与萨婆若合·,所以者何?是萨婆若,三世中不可得故,色等事中亦不可得;是皆世间因缘和合,无有定性。
(九)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不与萨婆若合,檀波罗蜜之可见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四念处不与萨婆若合,四念处不可见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六波罗蜜之所以不与萨婆若合者,盖六波罗蜜有二种: 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为世间檀波罗蜜故,说不与合,出世间波罗蜜,应与合。复次,菩萨行六波罗蜜,漏结未尽,不得与佛萨婆若合。佛说六婆罗蜜空,尚不可见,何况与萨婆若合!三十七品亦如是。三十七品是二乘法,但为涅槃,菩萨为佛道,是故不合。若菩萨以著心故,行三十七品,多回向涅槃,以是故,佛说不合。
(十)佛言:“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萨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故。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虽是妙法,为萨婆若故行;以菩萨漏结未尽;故不应奥萨婆若合、佛十力等法有三种·.一者、菩萨所行,虽禾得佛道,渐渐修习;二者、佛所得,而菩萨忆想分别求之;三者、佛心所得。上二种不应与合,下一种虽可合而菩萨未得,是故不合。复次,空故不可见,不可见故不合;是以皆言不可见故。
(十一)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佛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佛合;菩提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菩提合。何以故?佛郎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佛…菩提郎是萨婆若,萨婆郎是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是人,萨婆若是法;人是假名,法是因缘。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故,佛亦无,众生中尊上第一,是名为佛,是故不合。得萨婆若故名为佛,若佛得萨婆若,先以是佛,不须萨婆若;若非佛得萨婆若者,何以言佛得萨婆若?以是故,和合因缘生,不得言先后。离佛无萨婆若,离萨婆若无佛;得萨婆若故名佛,佛所有故名萨婆若。
菩提之所以不与萨婆若合者,盖菩提名为佛智慧,萨婆若名为佛一切智慧;十智,为菩提。第十一如实智,名为萨婆若,二智不得一心中生。是十力等诸佛法及佛菩提,皆是菩萨忆想分别非实,唯佛所得萨婆若是实。今此菩提,是菩萨菩提,是心中虚妄未实,云何与萨婆若合?此经中,佛自说不合因缘;何以故?佛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佛;菩提郎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龃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若菩萨观五象非有、非无,于是亦不著,尔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二见:若有、若无。顺生死流者多著有;逆生死流者多着无。我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着无。四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著无三;母多者著有,无明多者著无。不知五家因缘集生著有;不知集者著无。近恶知识及邪见外书故,堕断灭无罪福中;无见者著无,真余者著有。… 或有众生谓一切皆空,心著是空,著是空故,名为无见;或有众生谓一切六根所知法皆有,是为有见。爱多者着有见,见多者著无见。如是等众生著有见、无见。是二种见,虚妄非实,破中道。著有、著无:,二事俱失,所以者何?若诸法实是有,则无因缘;若从因缘和合生,是法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空。若无法是实,则无罪福,无缚无解,亦无诸法种种之异。
有见者与无见者相违,相违故有是非,是非故共诤,有诤故起诸结使,结使故生业,生业故开恶道门;实相中无有相违、是非、斗诤!著有者,事 无常,则生忧恼; 著无者,作诸粱罪,死堕地狱受苦,不著有无者,无有如是等种种过失;舍是则得实。
五家若常、若无常,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五家常,则无生无灭,无生无灭故,则无罪顽,无罪福故,则无善恶果报,世间如涅槃不坏相。如是妄语,谁当信者?现见死亡啼哭,是则众生无常;如草木凋落,华果磨灭,是则外物无常;大劫尽时,一切都灭,是为大无常。如是等种种因缘,如是五家不可得。
无常破常;,但不应以无常为是,所以者何?若诸法无常相,念念皆灭,则六情不能取六尘。所以者何?内心、外尘俱无住故,不应得缘,不应得知。亦无修习因缘果报!因缘多故。果报亦多,此事不应得。又以有常见与无常见共诤。如是等种种因缘,五家无常则不可得。苦乐、我非我,若空若实、有相无相、有作无作,此义如先处处说。
五象寂灭者,因缘生故无性,无性故寂灭,寂灭故如涅槃。三毒炽然故不寂灭,无常火然故不寂灭,著三毒实相故不寂灭,三毒各各分别相故不寂灭。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离二边,行中道,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著。所以者何?菩萨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不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著。所以者何?行、不行、亦不著,二俱过故,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五、说习相应之利
佛言:“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恶魔不能得其便,世间家事,所欲随意;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皆悉拥护是菩萨卜令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腻吒天,皆益拥护是菩萨,不令有碍,是菩萨所有重罪,现世轻受。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用普慈加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菩萨行,毕竟不可得,自相空故。于一切法中皆不著,不著故无违错,无违错故魔不能得其便。菩萨入忍波罗蜜、慈三昧故,不切外恶不能中伤。世间家事者,资生所须,如法理事,皆得如意。所以者何?是菩萨世世集无量福德、智慧因缘故。复次,于一切法心不著,心不著故结使薄,结使薄故能生深厚善根,深厚善根生故所愿如意。菩萨智慧功德大故,诸佛心虽平等,法应念是菩萨,以劝进余人。又是菩萨得佛智慧气分故,别知善恶,赏念好人,无过于佛,是故佛念。佛念不欲令堕声闻、辟支佛故,所以者何?入空、无相、无作,以佛念故而不堕落。诸天效佛念故,知其尊贵故念。所有重罪:以般若波罗蜜故,现世轻受。复次,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得实智慧故,郎入佛种中生,佛种中生故,虽有重罪,云何重受?能生无量福德者,无过于慈,是慈因般若波罗蜜生,得无量利益。菩萨若缘众生,则是慈心;若缘法则是行般若波罗蜜。故菩萨摩诃萨用普慈加众生,所有重罪,现世轻受。
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疾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所生处常值诸佛,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见佛。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奥般若波罗蜜相应。”菩萨以福德因缘,教心柔软,行深般若波罗蜜故,智慧心利;以是故,疾得陀罗尼及诸三昧门。所生处常值诸佛者,是菩萨除诸佛母般若波罗蜜,其余一切象事皆不爱著。以是故,在所生处,常值诸佛。是诸菩萨爱敬于佛,及实相般若波罗蜜,及修念佛三昧业故,所生处常值诸佛。终不离见佛者,又人虽一世见佛,更不复值。菩萨世世善修念佛三昧故,不失菩萨心故,作不离佛愿,愿生在佛世故,种值佛因缘,常相续不断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见佛,所谓生好处,值遇诸佛,常闻法。正忆念,是名相应。
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有法与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何以故?是菩萨摩河萨不见法与余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切法,无有法与法合者,何以故,诸法无少分合故。如异类同处,不名为合,相各异故,诸法亦尔,地相地中,水相水中,火相火中,如是异性,不名为合。以是故言,无有法与法合者。无合故亦无不合。等者,一切法一相,故名等。以皆是有相,皆是无常相,皆是苦相,皆是空、无我相,皆是不生不灭相,事无异故名为等。不等者,各各别相故,如色相,无色相,坚相,湿相,如是等各异不同,是名不等。菩萨不见等与不等,何以故?一切法无故,自性空故无法,无法故不可见,不可见故无等不等。等与合,是习相应;不合不等,是不相应。
佛言:“空行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土,成就众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相应中,般若波罗蜜应为第一,最尊、最胜、最妙,为无有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相应,所谓空、无相、无作,当知是菩萨如受记无异,若近受记,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者,能为无量阿僧只众生作益厚。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是念:我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沸当受我记,我当近受记,我当净佛土,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转法轮。何以故?是菩萨摩河萨不见有法出法性,亦不见是法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是法诸佛受记,亦不见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生我相、众生相,乃至知者,见者相。何以故?·众生毕竟不生不灭故,众生无有生无有灭,若无有法生相减相,一五何有法当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不见众生故,为行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受故,众生空故,众生不可得故,众生离故,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诸相应中为最第一相应,所谓空相应,是空相应胜余相应。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空,能生大慈大悲。菩萨摩诃萨习是相应,不生悭心,不生犯戒心·不生嗔心,不生懈怠心,不生乱心,不生无智心。”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者,空相应有二种: 一者、但空;二者、、不可得空。但行空,堕声闻、辟支佛地,行不可得空,则无处可堕,复有二种空:一者、无方便空,堕二地;二者、有方便空,则无所堕,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有深悲心,入空则不堕,无大悲心则堕。如是等因缘,不堕二地。
能净佛界,成就众生者,菩萨住是空相应中,无所复碍,教化众生,令行十善道及诸善法,以众生行善法因缘故,佛土清净,以不杀生故,寿命长,以不劫不盗故,佛土丰乐,应念则至。如是等众生行善法,则佛土庄严。 疾得者,行是空相应,无有障碍,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先说空相应,今说般若波罗蜜相应,后说无相、无作相应者,空有二种:一者、般若空;二者、非般若空。先言空相应者,听者疑谓一切空,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空。复有人疑,但言空第一,无相、无作非第一耶?是故说空、无相、无作相应,亦是第一。何以故?空则是无相,无相则是无作。如是为一,名字为别心; 最上故言尊,破有故言胜;得是相应,不复乐余。是为最妙。如,一切众生中,佛为无上,一切法中,涅槃无上;一切有为法中,善法习相应为无上。
是菩萨新行道,肉身未得无生法忍,未得般舟三昧,但以智慧力故,能如是分别深入空。佛赞其入空功德,故言如受记无异。有三种菩萨:得受记者、如受记者、近受记者。余功德方便、禅定等未集,但有智慧,是故未与受记。又余功德未熟故,闻现前受记,或生侨慢,是故未与受记。所以赞叹之者,欲以劝进其心。利根者行是空相应,如受记无异。钝根者行是空相应,若近受记。;
今众生常安隐得涅槃,是名利益。复有二种利益:一者、离苦;二者,与乐。如是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只利益众生。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虽利益妩量众生,无我心、无桥慢,故不求功报。以是故,说菩萨不作是念:我与般若相应,诸佛当授我记,若近受记;我当净佛土,得无上道,转法轮。
出法性者,行般若波罗蜜者,即是菩萨,知者、见者,即是众生。法性中众生变为法性,以是故,菩萨不生高心,不从众生求恩分,不见诸佛与受记。如菩萨空,佛亦如是。如行者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空。何以故?佛自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生众生相,乃至知者、见者相。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尚不生法相,何况众生相!何以故)佛自说因缘!是众生毕竟不生,不生故不灭。若法不生不灭,郎是法性相。法性即是般若波罗蜜。云何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受众生者,不受神,但有虚妄计我。众生空者,众生法无所有故。众生不可得者,以实智求不可得故。众生离者,一切法自相离故。一切离自相者,如火离热相等,菩萨行是众生空、法空,深入空相应,忆本愿度众生,见众生狂惑颠倒,于空事中种种生著,郎生大悲心;以教化故,生大慈大悲;亦能常不生破六波罗蜜法。是菩萨行空相应故,不见我,亦不见世间乐,云何生著?菩萨摩诃萨,住是空相应中,能常不生六恶心。所谓悭心、犯戒心、嗔心、懈怠心、乱心、无智心。
菩萨摩河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摘自《内明》第152期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