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 一杯水的世界


2014/9/4    热度:426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 一杯水的世界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一杯水的世界

  好多人喜欢看《水知道》这本书,其实,水知道的“道”,让水知道了又有何益?况且水所知的还未必是道。只有让人也知道“道”了,道成了你的,水的道才有用,这点可别弄颠倒了!

  这里是一杯水,凡夫、二乘人、菩萨对这一杯水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会各执己见,彼此无法取代,但是上上可间接知道下下看到了什么。能够知道下一层看到什么,就能够具备指导意义。具备指导意义就是说,他的一个知见对于下面有提升的作用,能够产生增上生和决定胜。能够产生增上生和决定胜,这样的知见就可以交流,不能产生的不必要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增上生和决定胜始终都有一个大的方向。阿罗汉对极其宏观和微观的世界都能够把握,凡夫不可以,凡夫四处都是迷茫。

  阿罗汉能够指导凡夫,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知见里有一个特性,就是极其圆满、极其广大:他们理解的空性,比凡夫还是要圆满广大的;他们理解的环境,比凡夫还是要圆满广大的;他们理解的人生,比凡夫还是要圆满广大的。圆满广大就代表着增上生和决定胜,所以更为圆满、更为广大的世界观就成为我们要学的,就是我们的“应当学”。圆满广大就成为下下向上上趣入的决定语,因为顺应了增上生和决定胜,它是《入中论》的主旨,是《入中论》的一个主题的线索,学习这个圆满广大的东西对我们颇有好处。

  所以一个凡夫,应该以二乘人的这种不执著实物、知道四种性、又不执著假象、而且广大长久的这样一种结构,来作为应该趣向的一个世界观、一个正见的知识。虽非绝对真理,但具备了这个广大和长久的指导意义之后可以立为暂时之后,经过观察的世俗谛,这还在暂时世俗谛观察范畴之内,若论究竟世俗谛,五浊庄严超胜净土,此秘密佛未尝说。“谛”就是真理,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证果之前的真理,我们要确定这个,确定这个世界的结构。为什么叫作安立呢?没有安立之前,我们像一张白纸,不能确定外部世界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不知道心里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于是先按照月称论师的安排,把外面世界的结构先确定了。确定了这种理解以后,日常生活中,“稍经观察”即是此境,这就成为公认可靠的世界缘起观、世界起源的一个观念。这样确定下来,对修行是有重大意义的。

  虽然各有所见的不同,但如果不能建立这个暂时谛的世界起源观,我们凡夫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前枝已放,后枝未握”:学佛人,对于世间的科学也信任不过去了,知道他们所提的“猴子变人”等这些有问题,不是时间观念太短,就是太窄、太狭隘、观察手段太有限。那怎么办呢?我们既然是“前枝已放,后枝未握”,还没有抓到一个自己应该确立的外面世界的起源论,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学着月称论师的这个方法,确立暂时的世俗谛。它是真理,但是我们确定的时候就要给自己埋一个伏笔:它也是暂时的,等到自己证果的时候也得放弃。但是在放弃之前还相信就是它最可靠。所以现在我们就大胆的学习,大胆的按照这个来树立就可以了,这个做法就叫作“安立”:安在自己心里,安一个道理到心里去。不观察时,一切随许世俗,世人怎么说我即怎么说;稍经观察,外境即为须弥四洲。暂时世俗谛中,有此稍经观察及不观察境。

  无边际的邪见道路现代倒见主因,及暂时的世界缘起观,这些观念我们都是应当学的。虽然承认了这套暂时世俗谛中的起源观,而究竟实相应该向上一步来理解,因为究竟实相应该向上来取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意义。

  同样是一杯水,佛经中讲得很清楚:地狱众生见到的是浓血,饿鬼见到的是猛火,畜生见到的是空气(比如对鱼类来说水就是它的空气、房子)、或者是其它(因为畜生有很多和人共住,见到的水与人见到的水差不多),阿修罗见到的是玉液,天人见到的是琉璃,阿罗汉见到的只是地、火、水、风四种元素,菩萨见到的是甘露,如果是佛的他受用身所见,水的任何一个微细的部分都是一个佛刹,都是一个佛的世界。那么同样是一杯水,为什么能够所见不同?如果这水真的只是一种物质的特性、他是真实不变的存在,他们的所见能不能有所不同呢?是不可能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水是一种确定的物质特性,那么他们的所见都应该是这一种物质特性,最多是颜色不同而已,水的本性是不能变的。但在前述的他们的世界中,都认为自己的所见就是真理:“我见的确实就是这个东西”。这只能反推出一个道理:这杯水实际上是无自体的,它是不存在的。对这杯水有各自特性的理解,是因为各各众生对于水有这种因缘、有那种因缘,所以他投影到这个杯子里的念头产生的一个回应,就是这个水是脓血、这个水是甘露……都是这些众生心里的影象。

  所以六道轮回中,每人自己的世界中,为什么有众生在地狱里?因为心给自己安了一个地狱,所以必须要下去享受这种果报,这就是不实而不爽的业力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通过这一杯水就知道了。事实上,人、畜生、或者天人,这些生命到任何地方,都会把自己心里业力关系的框架向环境应用。有人说环境能改变人,事实是人时时都在改变环境,因为世界是以心为主地与心同时被创造出来的,心到哪里,哪里就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